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5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东明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10月10日;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留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客案后,用2B错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日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才智医疗、才智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消遣、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变更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一般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将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限制将来的实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忧。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很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实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嬉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惊惶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全部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依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将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河南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河南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南阳市一中高一2022年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近代史开启之际,老大帝国愚昧颟顸,执迷于“夷夏之辨”,以“天朝上国”自居,在西方先进的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面前仍然自以为是,造成了“天朝的崩溃”。
这种因过度文化自信导致的“华夏中心主义”大大地阻碍了中国向先进的西方学习,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屈辱的百年近代史。
然而,这种历史叙述没有看到“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一度也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
夷夏之辨,是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之一。
它将天下划为“华夏”诸邦与“夷”“戎”“蛮”“狄”等部落。
它产生之初,便有依文化与血统作区分的两重含义在内。
但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不再以血缘的亲疏而以文明程度的差异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而且逐渐被广为接受。
在历史上,中国长期以来在东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领先的地位。
久而久之便使得人们习惯性地将中国与“先进文化”画上等号。
然而,当清王朝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丧权辱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国家,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此问题面前,如果仍然不假思索地将大清即是华夏作为无须怀疑的前提,那么大清便还是文化先进之国,因此就没有必要向西方的“蛮夷”学习。
即便要学习,最多也是学习器物上一些优点,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换言之,华夷观在此时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就起到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批有识之士慢慢注意到西方列强不仅有极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精神文明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而大清是否在文化上也领先于西方列强便值得怀疑,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深入了解西方社会之后,便感慨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
河北省正定中学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正定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古代文浏览(6分,每小题2分)浏览下方的文字,完成1 ~ 3题。
和古人寻求永久与不朽相反,聪慧的古代人寻求绝对与新变。
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久。
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古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
任何一个时期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本人时期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顺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古诗亦如此。
古诗是“五四”新文明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郭沫若的自在诗颁布发表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成功。
“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绝对不变性的文明景象。
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活路。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古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然而,作为文明景象,不同民族的文明又会构成诗的差异。
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
因而,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不管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状,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
西方诗学推重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怀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零碎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全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本人的道德审美理想,有本人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本人的方式技巧积淀。
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古诗也处在古代化过程中。
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只需经受古代化验收、经过古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古诗中保存、活跃与发展。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编者按),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祈祷杞人忧天稽首乞哀告怜B.魁梧发聋振聩窥探揆情度理C.缉私放荡不羁跻身反唇相讥D.饼铛瞠目结舌嗔怪称孤道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卓见真知卓见疾驶疾风劲草B.消灭销声匿迹滂沱气势滂礴C.冒犯贸然行动呼吁长吁短叹D.淡薄淡泊明志辕马心辕意马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在欧元区的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其他国家。
2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群众来信,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作出答复。
3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波及择要而是 /或者B.涉及择要就是/或许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写议论文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否则就只能是隔靴搔痒。
B.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商讨他拟定的语文研究学习实施方案,他洞若观火,对方案作了很多修改。
C.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柳暗花明的。
D.我们写一篇文章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定是来自命不凡的,否则就根本不会动笔了。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
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
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
6.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就想到乙。
陕西省西安市黄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4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生动反映出粮食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更关乎国家政权的危亡。
毛泽东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曾发表诸多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和号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多部著作中论述农业问题。
坚持粮食生产是农业劳动的基础,列宁强调“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他形象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权中的各项工作比作建造大厦,他说“以前我们往往一边在奠立大厦的基础,一边又在做圆屋顶和各种装饰”,“我们今后一定要更多地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主要方面,用在奠定基础上,用在最难解决但我们还能解决的最普通的任务上”,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他认为发展农业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新生政权。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从古至今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代表着国家经济,农业发展决定着国家命运,中华优秀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中的“食为政首”“以农为本”思想理念为毛泽东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尚书·洪范》中讲到治国理政的八项要务,其中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
《管子》认为,保障粮食生产是维持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粮食储存丰富的国家才能治理天下。
即“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并要求全民参与粮食生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食为政首”思想的汲取。
汉景帝站在农民立场上重视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
他认为,“雕文刻楼,伤农事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毛泽东认为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一把利剑,是安抚人民的定心丸,他一再强调:“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 分第I卷阅读题(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第一学期虔州艺术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一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阐述类文本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开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开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忆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表达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开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开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
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
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屡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HY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篇幅(pān)贪婪(lán)精湛(zhàn)B. 气息(xī)稀释(shì)淋漓(lǐ)C. 剔剔(tī)拈轻怕重(niān)融会贯通(huì)D. 憔悴(cuì)恍若(huǎng)蹉跎(c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增设多门选修课程。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
C.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平时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B. 他的言辞如此犀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C. 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是一丝不苟。
D.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莫等闲:不要轻易放过。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指年轻的学生。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形容心情舒畅。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一定要。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有什么打算?”他问。
B.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小说。
C. 他喜欢打篮球,也喜欢踢足球。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团结同学。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伟大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精髓。
汉字,就是其中之一。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形态优美,结构严谨。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汉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许昌市建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
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
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
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
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
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
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
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
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
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与儒家崇圣、墨家尚贤相反,道家对于圣贤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抵制,如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使民不为盗”,庄子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在于使老百姓回到纯然朴素的状态中,削弱社会的等级差别和能力差异。
法家所提倡的尚法不尚贤,意在废除人为的能力评判、德行评骘,从而使法律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成为同一贤愚的绝对要求。
道家想要社会回归于原始初朴的状态,实际上消解了社会组织的全部意义,而法家所设立的法,恰恰是为了维护在乱世之中的公共秩序,以期在圣人与贤臣之外,建立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维持方式。
法家所强调的人才选拔,不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而是出于责任和能力的考量,试图建立一个有公法可依、责权分明的公共社会。
在法家看来,国家设置各级各类行政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去履行为公的职责,分担公共社会中的事务性工作。
《慎子·君臣》中提出“官不私亲”的原则,肯定了选官必出于公。
《慎子·威德》中反对“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为平天下而立天子,为治国家而立国君,为管理公事而立官长。
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而不能以天子、国君、官长自身的私权为本。
先秦法家以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士人社会价值的尺度。
遴选出来的官员未必都是圣贤之人,但他们却是社会治理的具体执掌者,肩负起规范社会运行的责任。
在君主制官僚体系下,官员的本职角色只能是协助君主治理人民,多在上向君主负责,少在下向民众负责。
先秦法家吸收了道家思想,提倡君王垂拱,官员任事,《慎子·民杂》论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
”《申子·大体》也有:“君设其本。
臣操其末。
君治其要。
臣行其详。
君操其柄。
臣事其常。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更是用摇木、张纲及救火三事为例,肯定了官员在君民之间的过渡作用。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疆石河子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 拜遏(yè) 忤视(wǔ) 厚遗(wèi) 瞋目(chēng)B. 创伤(chuāng) 戮没(mò) 飧用(xiǎng) 目眦(zì)C. 悖论(bèi) 刀俎(jǔ) 变徵(zhǐ) 惊愕(è)D. 美姬(jī) 卮酒(zhī) 玉玦(jué) 谨诺(nuò)2、下列加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鲰生(zōu)戳没(lù)濡褛(rú)樊於期(wū)B. 偏袒(tǎn)扼腕(è)怯懦(ruò)揕其胸(zhèn)C. 淬火(cuì)陛下(bì)拊心(fŭ)图穷匕见(bĭ)D. 箕踞(jī)贰(èr)于楚眩(xuàn)从百余骑( qí)3、下列各句中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B.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D.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卒起不意,尽失其度4、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拔剑切而啖之⑦张良出,要项伯⑧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A. ①②③B. ④⑥⑦C. ③⑤⑦D. ①④⑧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项伯杀人,臣活之B.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拔剑撞而破之6、对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樊於期乃前曰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⑧素善留侯张良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A. 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B. 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C. ①⑦\③④\⑤\②⑥⑨\⑧D. ①⑦\③④\②⑥⑨\⑤⑧7、下列加画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 ①③⑥B. ①④⑧C. ②⑤⑧D. ④⑤⑥8、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A.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夫晋,何厌之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D. 吾属今为之虏矣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9、下列句子按句式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欲呼张良与俱去③大王来何操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⑤甚矣,汝之不惠⑥亚父者,范增也⑦此天子气也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⑨具告以事⑩毋从俱死也A. ①⑥⑦/②⑨⑩/⑤⑧/④③B. ①②⑥/⑦⑨⑩/⑤⑧/③④C. ①⑥⑦⑧/②⑨⑩/③/④/⑤D. ①⑥⑦③/⑧②⑨/⑩/④⑤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 贰于楚(从属二主)晋军函陵(驻军)B. 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亡郑以陪邻(增加)C.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又欲肆其西封(扩张)D. 若不阙秦(侵损)以乱易整(变更)12、对下语句中实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B. 以乱易整,不武武:威猛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指责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损害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刻毒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①不如因善遇之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 ①劳苦而功高如此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欲呼张良与俱去1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顷之未发(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3)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臣请入,与之同命(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9)怅恨久之(10)闻大王有意督过之A. (1)(9)/ (2)(10)/(3)(5)/(4)/(6)(7)(8)B. (1)(3)/(2)/(4)(5)/(7)(10)/(6)(8)(9)C. (1)(9)/(2)/(3)(5)/(4)(6)(10)/(7)(8)D. (1)(3)/(2)(10)/(5)(8)/(4)(6)(7)(9)15、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何辞为?⑦若属皆且为所虏A. ①⑤/②③④/⑥/⑦B. ①⑤/②④/③/⑥/⑦C. ①/②④/③/⑤/⑥/⑦D. ①/②④/③/⑤/⑥/⑦16、下列对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潮阳启声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科试题总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在不同文化中,韵律都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沟通,二是便于记忆。
而“沟通”不仅仅是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也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读者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公共的渠道,以便于在这个渠道中磨练某些精妙的技艺,传达种种微妙的体验的问题。
韵律的重心与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读者、诗人与诗人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
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
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
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还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
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
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
”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
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
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导致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
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领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而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
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
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镜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
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
我们的心灵是可以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进而孕育崇高的思想。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无此认识?我们有了此认识后,愿不愿意锤炼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该如何锤炼?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2015-10-2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语》为何不是“经”书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1.“《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2.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又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此之谓也.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汉·刘向《列女传·楚庄樊姬》)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擅:独占B.丘子避席,不知所对.对:对答C.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夙:早D.樊姬谦让,靡.有嫉妒靡:倒下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B.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C.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D.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在夫人樊姬的劝解下,改正了喜欢狩猎的过错,努力治理政事.B.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推荐孙叔敖,辞退了不贤能的官员,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C.庄王曾经上朝,散朝时很晚.樊姬迎接他,问他回来晚的原因,庄王说是跟贤者在一起就不觉得饥饿疲倦了.D.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第Ⅱ卷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①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5分)译文: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中【注】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此诗原题《思归》,为作者漫游蜀中时作.8.这首诗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主要从哪些意象中读出?(4分)答: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4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______________ 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3)《再别康桥》中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自己对柳树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别康桥》)(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尽这雨巷. (《雨巷》)(6)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7) _______________,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8)《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5分)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并不看重.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D.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和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E.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2)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她的?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答:(4)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你从她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运用你积累的材料,联系现实详细谈谈.(8分)答:第Ⅱ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河畔.(pàn ) 彳亍.. ( chìchù ) 笙箫班斓B.颓圮.(pǐ) 浮藻.(zǎo) 娇美漫溯C.菲.薄(fěi ) 青荇.(xìng)慷概凄婉D.百舸.(kě ) 遏.(è)止长篙戮力1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许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追求的是“高价值”而不是“高价格”.B.生日宴会上,老人和子女们欢聚一堂,享受着天伦之乐.....C.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时,许多代表就会意气风发....的走入会场.D.与此前的忸怩不安....不同,这次开发商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采取更大力度的优惠措施,来吸引消费者.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金德鑫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B.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C.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始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D.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来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15.在画横线处填上所选句子的序号,让整个句子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古城长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烈英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岳麓山屏峙其中,秀如琢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①文化历史悠久②自然景观优美③湘江奔腾北去,碧如飘带④橘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1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6分)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双手传递了多少情,一双手凝聚了多少爱.在生活中我们握手表示友善,我们牵手传达亲昵.母亲针线缝衣,手织爱子之心;儿子殷勤搀扶,扶出孝敬之情……看着我们的手,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请你以“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巫山中学高2018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1.C(C是说《国语》赢得“春秋外传”的声誉.不是解说原因的.)2.D(“唯一标准”的说法不符合文意)3.D(A.说法太绝对,文中无据;B.“《国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的说法不正确;C.“《国语》自成一体”说法有误.)4.D靡:没有5 C.6.B【解析】“进贤退不肖”有错,只有进贤,没有退不肖.7. ①庄王登上皇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他,于是樊姬不吃禽兽的肉.②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前往.不过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没有办法接近秦王.8.秋季(2分).高风(1分),黄叶(1分)等意象.9.表达了诗人思乡盼归的羁旅情怀.(2分)作者俯瞰秋天的长江,水流平缓如悲伤凝止般不动,可这悲伤映射作者内心羁旅在外的惆怅,触动了作者归家的愁思.直抒胸臆后,作者描写了秋风起,落叶纷飞的凄凉画面,意境开阔,思绪无穷.用简炼形象的语言概括了作者的怀乡思归之情.(2分))10.(1)携来百侣曾游.(2)怅寥廓(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4)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5)到了颓圮的篱墙(6)结着愁怨的姑娘(7)臣之壮也(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1.答案:(1)BC(B项“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C项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2)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等.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意思对即可)(3)①生活足迹不同: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她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张爱玲的文学才华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爱情、生活并不美满(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4分)②精神(生命)境界不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拒绝让人靠近.(2分)(4)①求知好学,“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要有执着坚毅的事业追求③要顽强不屈地直面人生困境④要追求至真至纯的人生境界略12.选B A斑.斓 C 慷慨. D 舸的读音是“ gě”13.选D “忸怩不安”意思是不好意思,心里慌乱.而从语境中看,开发商以前买房优惠是遮遮掩掩,故作姿态的,不可用“忸怩不安”.14.选DA“至少”不能与“六千万元以上”搭配B句式杂糅,把“靠的”去掉C“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15.②①③④(②①分别对应后文的内容,先自然景观,后人文历史.④要以③为依托承“湘江”而“江心”,故应为③④.)16.(上学后,母爱化在衣服里,穿着它,暖乎乎)参考译文: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庄王登上皇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他,于是樊姬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努力治理政事.庄王曾经上朝,散朝时很晚.樊姬迎接他,问:“为什么回来这么晚?难道不感到饥饿疲倦吗?”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了,不能说是忠.”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能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因为私情蒙蔽国事,想要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应该吗!”庄王听了很高兴.第二天,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庄王,庄王让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力.”《诗经》说:“官员们早点退朝,不要使国君太辛劳.”又说:“整天温和恭敬,认真办事.”说的就是这些情况.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子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