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学
生对中华文化的爱国情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浅析高
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等课程,让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和思想体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内涵和精神。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高校可以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可以组织
传统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
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让学生全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
魅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高校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
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与外国学生交流互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
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还可以邀请文化名家和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学术报告等
活动,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很多,但核心是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和文化
交流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高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途径,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

一、加强相关课程设置在高校教育中,课程设置是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知识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节日习俗体验等课外实践,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知。

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全面、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推动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不仅限于专门设置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也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

可以将传统文学、历史、哲学等内容融入到相关学科的教学中,通过专题讲座、示范性案例、实地考察等形式,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种融合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使传统文化的内涵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三、建立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高校可以建立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专业的研究平台和资源支持。

通过开展大量的学术研究和普及教育活动,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接触与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促进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平台。

如何在高校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旨在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根基。

在高校中,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设置,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学校还应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和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校园景观中建设中国传统园林、书院、古迹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高校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只有通过交流互鉴,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可以通过举办中外文化交流论坛、传统文化体验营等活动,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外校、外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高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社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支持和鼓励学生社团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活动,如成立中国书法社、中国绘画社、中国茶艺社等,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礼仪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财富。

然而,在现代化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被淘汰,并最终面临消失的风险。

因此,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进行浅析。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化自信高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其首要任务就是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学生们提供深入学习该文化的机会。

可以通过设立选修课程、公开课、文化沙龙等形式,让学生学习经典著作、古代文化、传统美术等,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魅力,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

二、打造中华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文化融合高校可以与文化机构、社区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展览、传统音乐会、传统手工制作等。

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观摩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高校应该建立国际化的交流平台,邀请海外学者、专家和文化研究者,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三、发挥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个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情怀,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因此,高校应该发挥其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可以通过开展义工活动、文明公约签署、文化事迹宣传等方式,引导并启迪广大师生树立文化自信,践行文明行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总之,高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寄托。

而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如何在高校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宣传、实践等方面对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进行浅析。

一、教学教学是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精华,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课上,教师可以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艺术形式、思想理念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传统文化的专业课程,如古典文学、中国书法、园林艺术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

二、宣传三、实践实践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华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和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活动,比如剪纸、刺绣、陶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实地考察和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自走近传统文化的源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筑牢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只有通过教学、宣传和实践等多种途径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各位学校和师生们能够共同努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2000字】。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和特征。

而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艺术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可以举办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解和交流。

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形成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如书法比赛、诗词大赛、传统戏曲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茶艺表演、传统舞蹈表演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强化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的机构建设。

高校可以设立相关的研究机构或学术团队,专门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这些机构可以组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等,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可以开设一些培训班或研修班,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这样可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要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的机构建设等途径,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其中,高校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本文就高校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简要探讨。

一、举办相关课程高校可以在教学安排中增加相关的中华文化课程,如《论语》、《诗经》、《史记》等的阅读、学习和讨论。

通过课程的开设,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懂得历史和文化的渊源。

二、举办文化活动高校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比如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国粹艺术展演、书法、绘画、民乐等比赛及演出等等。

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活动中也可以有机会进行互动和交流,得到心理上和文化上的满足。

三、提高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翻译质量高校应该注重提高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翻译质量,确保中华文化的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应该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结合时代的变化进行创新,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强相关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并选拔高水平的教师,既能够充分传授中华传统文化,更能将中华文化与时代紧密相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高的学术氛围,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五、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高校应该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在全世界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让师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增强自我认同感。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瑰宝的保护和传承,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拥有更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六、开展实践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目标。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各类中华文化遗址、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无非是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研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传承保护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从而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场所,高校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高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

高校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和学生是传播者和接受者。

高校应该建立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课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也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内容。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在历史课程中,可以讲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传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校还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论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高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实践与体验。

传统文化是活的,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其内涵和魅力。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艺术表演、手工制作、传统礼仪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美妙。

组织学生参加京剧、昆曲、杂技等传统戏曲表演,让学生了解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组织学生学习书法、剪纸、陶艺等传统手工艺,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传统艺术品;组织学生学习传统礼仪,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规范和意义。

通过实践和体验,高校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高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高校应该引导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也要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相结合,创造出更有特色和创新的成果。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浅析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我们所传承。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人都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兴趣和认识。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新一代人才的摇篮,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的学生重新认识、理解、热爱和收藏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创设传统文化体感课程传统文化体感课程可以说是目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实际有效的途径之一。

由于这种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感官体验,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觉。

这种课程可以在高校的文化课中或者其他相关课程中加入,例如,中国书法、园林、戏曲、茶道、音乐等等,让学生透过手、眼、口感受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意识。

二、创办文化活动交流日举办文化活动交流日可以说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最常见的形式。

这种形式可以通过举行文化节日和活动日,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活动,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识和理解。

例如,编写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举办传统文化喜好透视展览等等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多种形式,这样可以传达出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和支持的态度。

三、弘扬传统文化文艺活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中,大学也可以通过多种文艺活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文艺的魅力和魅力。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音乐会、中国小说剧团演出、文学创作、影视制作等, 增加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这种艺术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接受能力。

四、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是具体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应该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让学生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中文学院安排学生的课程体系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阅读古典文学等等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近年来,中国国家提倡高校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中华儒学,推进人文学科建设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弘扬传统文化有多重途径,如下文所述:一、课程设置上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的方式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建立一整套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旨在为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例如,高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儒家经典阅读、经学史理等修读内容,借助教学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术研究中的传统文化弘扬高校可以增加科研人员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这样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传承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创新化,为高校的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内容。

例如,高校可以开设以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等方面为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课题,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高校可以从多角度参与丰富的文化活动,如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生命意义的贡献,从而发扬传统文化。

例如,高校可以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比赛,旨在展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和风采,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传统文化弘扬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例如,高校可以组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讨会或组织传统文化学习研修培训班等活动,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水平,同时把教师的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培养和弘扬。

综上所述,高校的文化传承途径不单单局限于教学原理,还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角度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信在多元化的文化传承中,中华传统文化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为现代高校文化建设注入更具国际化的特色。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1. 引言1.1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高校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高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从中受益,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引导师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高校的努力,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我们一起深入思考,共同努力。

2. 正文2.1 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头。

在高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智慧,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深刻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出对国家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的责任感。

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高校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助力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发展。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学校园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有些文化不被重视。

传统文化的弘扬是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大学教育的使命。

高校应该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深刻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让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根深蒂固。

那么高校应该怎样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呢?一、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是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路径。

通过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历史渊源、艺术特色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识。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专门设置的课程,使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弘扬。

二、开展传统文化活动除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高校还应该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传统文化的讲座、展览、音乐会、戏曲表演、书法比赛、茶艺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体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比如舞龙舞狮、舞蹈表演、民间音乐会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三、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

高校可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弘扬传统文化。

比如利用网络平台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传统文化教学资源,设计传统文化教育APP等,这些创新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中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作为高校的文化中心,高校应当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精神家园。

但是,具体如何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析。

一、改善课程设置,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性。

高校应当加强人文社科领域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人才。

同时,应当改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使之更具有专业性。

例如,可以开设文化遗产保护、古代文献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等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

二、开展文化活动,增进师生传统文化认知和交流。

高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如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技艺展览、文化体验活动等。

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思想内涵,让他们接触到传统文化人才、专家学者,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传统文化认知和交流。

三、利用数字化手段,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弘扬传统文化。

例如,可以开发传统文化的手机APP、建设传统文化网站等。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让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

高校应当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例如,可以开设传统文化剪纸、书法、织锦等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创新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另外,高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总之,高校作为文化的中心,应当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通过改善课程设置、开展文化活动、利用数字化手段和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作为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结晶,其价值不可低估。

因此,高校应该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课程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途径是最为直观的,也是最为传统的做法。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选修课或者必修课程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丝绸之路、古代玉器文化等等)。

还可以建立课程的交叉、融合和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学校的氛围和精神。

在文化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比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举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使新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由来,并了解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第三,大学可以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作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

社区居民中有许多人能够传授我们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

大学和社区可以共同合作,在社区内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动,深入了解其中的艺术和智慧。

同时,大学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之一。

同时,心理学家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对于调节人们的情绪,增强人们的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介绍自我修养、儒家思想、佛家禅修等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压力。

综上所述,高校想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以下几种方式:设计课程内容,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区合作探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这些方式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

学校可以柔性地设计安排,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发扬光大。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近年来,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推崇和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高校作为青年学子的摇篮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对于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那么,高校应该如何走好这条路径呢?高校应该积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灵魂的根源,高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专业化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校还可以组织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和艺术家讲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高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实践性教育。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实践。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

学生可以参加传统文化社团,学习传统文化的技艺和技能,如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的比赛和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和创造力的舞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参与和发展。

高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高校应该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扬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和活力。

高校可以推出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课程,让学生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高校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开展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源泉,给予了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启迪,高校应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能力。

高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

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

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和传承的根本,在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财经類高职院校在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

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以帮助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类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财经类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财经类专业技能的高质量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而财经类专业涉及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重要的专业类型之一。

1 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首先,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积累、发展了许多的文化,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言行举止的准则。

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恪守本心。

其次,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不统一,不便于各项教学的开展。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处境。

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更加需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全方面素养的人才。

最后,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推动社会发展。

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立身之本,也是成长根基。

高职院校在不断建立和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时,更要注重以文育人、以文立校。

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在新时代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更能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1]。

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必须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

2 财经类高职院校目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现状2.1 重视程度不够财经类高职院校仍然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专业技能和素养为主。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和文化自信的提升,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探析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开设相关课程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和创新。

可以开设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国学、古典文学、古代艺术等,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还可以在必修课程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如在语文课中学习古代经典著作;在艺术课中学习传统艺术形式等。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二、组织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除了课程设置,高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传统音乐舞蹈表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解读,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建设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库高校可以在校园内建设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库,收藏、整理和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物和古籍。

这样的资源库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地参观和研究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校还可以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建立合作,互相借用文物和古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材料。

通过建设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库,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四、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保障。

可以制定相关的评优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工作。

还可以制定相关的研究项目资助政策,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项目。

高校还可以在招生录取和评价考核等环节上增加对传统文化知识和能力的考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作者:袁益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6期摘要:面对当今财经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高等院校必须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功能,采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参观文化古迹、重视传统节目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72-03财经类院校主要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院校,其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性、实用性、工具性、功利性、近期效益,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财经院校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相对单薄。

但是,现代经济的发展对财经人才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仅专业上要精,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如整体意识、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等等。

财经院校应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是正确的方向。

那么财经院校应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试图加以阐释,以期对财经院校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一)面向财经类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就大学课程而言,虽然各门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但相比之下,文学作品中浓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道德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材料。

语文课特殊的篇章作品教学,又使它具有不同于伦理道德和哲学教学的形象可感性和审美情感性;《大学语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赏鉴能力为主要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大为减弱,这使得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功能更为突出。

“语文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1]。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2006 年9月,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近年来,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课程设置、论坛研讨等途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当前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本文将探析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加强课程建设,形成文化传承的基础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其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是推进传统文化发扬的关键。

应多开设相应课程,如诗词、书法、绘画等等,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内涵。

对于人文社科类课程,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精神的滋养和启迪。

二、加强活动策划,拓展文化宣传的广度活动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增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因此,针对不同的传统文化形式,高校应该适当开展活动,如晚会、比赛、展览等等。

如在节日时举办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诵读比赛等,以传统文化形式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激发起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高校可以建构一个文化团队,集体参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和研究;同时也可以建立交流平台,联合其他高校共同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相对落后的高校,可以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较强的高校进行合作和交流,开展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文化传承的实效性作为高校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力,教师队伍的素质自然很关键。

因此,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进传统文化发扬的关键。

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意识,培养教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要加强对于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学术研究会,增强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是多方面的,包括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活动策划、加强团队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这些途径既可以从理论上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又可以从实践上强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终为我们的国家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

论文摘要:面对当今财经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高等院校必须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功能,采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参观文化古迹、重视传统节目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财经类院校主要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院校,其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性、实用性、工具性、功利性、近期效益,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财经院校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相对单薄。

但是,现代经济的发展对财经人才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仅专业上要精,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如整体意识、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等等。

财经院校应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是正确的方向。

那么财经院校应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试图加以阐释,以期对财经院校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
(一)面向财经类学生开设《大学语文》
(二)开设以经典导读为主的通识教育选修讲堂我们对广西财经学
院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相关课程的课时偏少,应该增加课时。

”可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抱有极大兴趣的。

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广西财经学院也开设了许多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比如《中国经济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国民族器乐欣赏》、《古典诗词欣赏》、《中国经典小说欣赏》、《书法》、《旅游与中国文化》等等,这些选修课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从课程数量看,可谓不少,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总让人觉着少了点儿什么:一是没有一门直指学生精神层面的核心课程。

所谓核心课程,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的基础课,也就是通识教育的主干。

二是课程杂多而缺少系统性。

三是课时太少,绝大部分课程只开半个学期,学生只能得到一些蜻蜓点水式的指导和学习,难有深度的提高和广度的拓宽。

有鉴于此,广西财经学院目前通识课程的开设应着眼于吸引学生阅读经典,以文化的经典导读作为核心,引导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根据个人气质、爱好有选择地去阅读一本本、一篇篇涵盖中华民族基本文化理念与做人、明事、安身、立命智慧的经史子集,诸如四书五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前后《汉书》、老庄、古诗十九首、汉乐府、三曹诗文集、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学生在阅读时将个人阅历、精神气质融入其中,在愉快的阅读中体悟出生命与生活的大智慧,在克服心胸褊狭、目光短浅、精神偏枯、处事功利种种弊病的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二、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并非培养素质全面人才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学校育人的方式应是多方面的。

因为学生不仅仅从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接受教育,而且还不自觉地受到自身所处的人文环境的熏陶。

校园文化即是大学生每天处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环境,它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素质有很大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改造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大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

”[4]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兴趣、爱好进行正确引导,将传统文化寓于校园文化中。

诸如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月、文化周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系列讲座。

比如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开设的“文化大讲堂”,先后开讲了如《民族文化传承的政府责任和市场分工》、《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热点透视之一:中国龙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的孝文化》、《用心品读〈红楼梦〉》、《经济人与艺术人之间》、《文苑奇葩、文化瑰宝——谈谈中国名联》、《文学的作用》等等专题,受到学生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电影、电视、录像,并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开展讨论、辩论,进一步深化认识。

同时还可以指导兴趣小组,比如文化与传播系成立的书法兴趣小组、民族乐器欣赏兴趣小组等等。

在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过程中添加传统文化元素,这是比较明智和有成效的举措。

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高等院校应把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有机融为一体。

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心旷神怡的
靓丽的视觉效果,给人美的享受,又通过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

广西财经学院自从2005年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校园软件硬件设施的改善。

先后在教学楼前改造建成了仿明清式荷塘假山小景,使学生在学习途中感受一丝清新绿意;并建成了文化广场;改造了学校大门;树立了寓意“和谐、创新、发展”的大型铜制雕塑;确定“诚以修身、信义立业”作为校训广为宣传并镌刻在大门侧面的影壁上。

这一系列举措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宣扬了传统文化精神,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学校的传统文化底蕴,然而仅有的这些举措是无法全面体现和传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

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认为学校文化内涵不够,仍需要添加。

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所以同学们提出的添加建议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楼、教室、实验室、各系部办公楼、宣传栏增加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警句、孔孟等古代圣贤画像、开辟文化长廊等。

总之,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第二课堂,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可以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
文化古迹是指含有一定文化历史意义古代的遗址。

中国的文化古迹非常多,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苏州古曲园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
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龙门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及村落等。

世界文化古迹更多,有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等等。

文化古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它往往又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以一个无声的教育者的形象对人们起着作用。

因此,学校的人文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而应把它延伸到社会,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从一处处文化古迹中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价值,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广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组织学生参观靖江王陵、友谊关、归龙塔、孔子牌坊、湘山寺、民族文物苑等区内的文化古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古迹旅游。

四、重视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活的传统文化。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渊源、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

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节俗、节日中的民间文化活动,以及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

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和载体,也是培养民族意
识和文化自觉的最好教材。

费孝通先生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着力强调和呼吁“文化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非自觉状态深表忧虑。

费老的这种自觉,并不是现在一般人所单纯理解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简单的文化回归,而是对本土文化进行合理的传承与重构,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即在顺利进行“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达成“生活方式”、“人际整合”和“社会治理”等层面的节日预期,以维护和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005年6月,中宣部、文化部等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意见以国家立法形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

作为承担文化传承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可以在校园内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深刻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游艺、上巳雅集、清明追念、端午竞渡、中秋走月等等,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提升民族节日认同感与文化自觉;在传统节日里,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义工,来唤醒社会的爱心。

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学生(包括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如同水与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