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第二课时
口 技(第二课时)
![口 技(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077189acc22bcd126ff0cb7.png)
者的技艺? “善”-----统领全文 2.表演前准备了哪些道具?对表现全 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作用:四个“一”字,暗示道具简单, 衬托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表演者表演了哪几个声音场景呢?
深夜惊醒 醒而复睡 失火救火
每个场景具体模拟了哪些声音?声音又有怎样 的变化特点呢?(研读2-4段)
深夜惊醒(第2段)
小 少 远 外
大 多 近 内
醒而复睡(第3段)
多 大
少 小
失火救火(第4段)少 小多 大正面描写:
声音:纷繁复杂,逼真形象 情节构思:一波三折,高低起伏
失火救火 深夜惊醒
醒而复睡
侧面描写:
听众反应: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 叹,以为妙绝。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站站,几欲先走。 作用: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
口
技
林嗣环
学习目标:
1.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 艺术的精湛。 2.学习首尾呼应、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写法及作用。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表演前
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第2—4段):写表演的
过程。 第三部分(第5段):表演结束后的 情景。
思考:
1.第一段用哪一个字来评价口技表演
侧面描写:
(开头)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结尾)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两次出现的作用:①首尾呼应
②强调道具简单,反 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文中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者“善口技”呢?
最复杂的内容 正 精彩的表演(善)= 最热烈的反应
侧
最简单的道具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口技》第二课时
![《口技》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4251cef998fcc22bcd10d09.png)
3、 根据提示,划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 根据提示,划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1、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遥闻深巷中犬吠 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 众妙毕备” 遥闻深巷中犬吠 众妙毕备 2、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夫齁声起 夫齁声起……妇梦中咳嗽” 妇梦中咳嗽” 夫齁声起 妇梦中咳嗽 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1、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忽一人大呼火起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 百千犬吠” 忽一人大呼火起 百千犬吠 2、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强调
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 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 (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 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 写听众反应的有: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 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 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 所吸引。(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 所吸引。(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 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 意少舒,稍稍正坐” 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 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写口 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写口 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 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 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 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众口技表演, 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众口技表演,好像 身在火场,惊骇恐惧。 身在火场,惊骇恐惧。
《口技》第二课时
![《口技》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353ed99a0116c175f0e4898.png)
十八口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重点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复习巩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会宾客大宴……释: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释: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释: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释:5.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释: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释:二、合作探究1.思考: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2.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以及宾客们的反应。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第二个场景:第三个场景:(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第一个场景:第二个场景:第三个场景:3、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赞扬了口技表演者,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
三、精读精练课内语段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第二课时
![《口技》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d91040bb84ae45c3b358cee.png)
五、翻译句子 1、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会宾客大宴
正赶上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喧哗。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 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了脖子,偏着头看, 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表演得妙到了极 点了。
第五段
忽然抚尺一下 ,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 ,一人、一桌、一椅、
一扇、一抚尺而已。
①开头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极 言道具之简,意在为后文表演复杂的声响做烘托、对比。
②结尾重现道具,则在正是、强调刚才的一切声响都 是从一张嘴中发出的,从而更突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也具有烘托的作用。
③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 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组合作学习,找出 文中词语的特殊用法。
(例如:古今异义、一词多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1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只
3 当是时 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这 隐隐约约
5 宾客意少舒 6 稍稍正坐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 指,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一种;(即使)一个人有 一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 楚其中的一个地方。
10、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 股战战,几欲先走。
于是客人无不被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 位,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腿发抖,几乎 要想抢先逃跑。
六、表示时间的词
八、精读第一、五自然段美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于厅 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
口技第二课时
![口技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697d7f09e314332396893e8.png)
说教学过程
3、 【第三板块】学生质疑:提一 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教材作为 教学资源的作用。让学生深入作品 之中,体验、对话、探究,理解作 品的基本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学 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说教学过程 4、 【第四板块】拓展延 伸与课外作业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 进一步感受侧面描写的艺术 魅力,并能学以致用,提高语 言的表达能力
展开本课的依据
2、“一课一得”的理念要求:
“一课一得”的理念要求就是让学生每 节课至少有一点收获,突破一个知识点, 解决一个疑点,扎扎实实地掌握某一方面 的知识。因为新课程的教育需要的是简单 的语文(目标小一点、过程实一点、方法 纯一点),最后检验成果的也不是老师在 这堂课上是否顺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而是通过学生的收获来检验课堂的教学。
2、写法的迁移
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 话。 这个冬季】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体会了文中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中,我 们感受到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口技 这一民间的艺术魅力;从中,我们领略了作 者不凡的写作技巧。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过程
1、 【第一板块】归纳复习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 对常见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情 况,警示学生学习文言文必 须学会积累文言词语。
说教学过程
2、 【第二板块】合作探究 (1)分组边吟诵边品析边探究,着重探 究: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场口技表演的? (2)交流探究结果 通过以上环节,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入 手,鉴赏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写法,品味美点。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 《口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教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20课). 材 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会联自己实 际生活体验,看到作家对“文化艺术”体验和感悟,提 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描写口技表 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 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 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 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令人深切 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口技》第2课时
![《口技》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031320aa76e58fafab003d8.png)
推向高潮
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
疏到密 小到大
动衬静 密到繁 疏到密
正面描写 口技表演中 声音的变化
讨论:开头结尾两次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 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 是以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 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 自一人的口中。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时间词填空: 表示突然发生: (忽)(忽然)
随着每一阶段口技声响的变化,听众的神情、 动作又有怎样的变化? 请用坐标轴画出口技艺人表演的声量大
小变化图,分三段,最大值可为100分贝,
最小值为0分贝。 思考,这一变化与观众反应的激烈程度是 否有对应关系。
侧面描写宾 客的反应 变色出臂 股战欲走
情节发展情况
平
疾 首尾照应
缓
意少舒 平 紧 欲扬先抑 渐入佳境 铺垫衬托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一时) 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俄而)(少顷)(未几)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
俄而、忽然)
用词准确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细腻的刻画描写展示了一场精彩的 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 的技艺。
曳屋、抢夺、泼水。
(由少到多,由多到繁)突然变大
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善” 主题:本文通过一场精彩逼真、生动有趣的口技表 演,赞颂了我国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及古代劳
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讨论: 划出文中描写观众的句子,谈谈它们的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妙。) 正面描写 相结合 侧面描写 衬托艺人技艺非凡。
第四单元
20 口技
第二课时
1 2
3 4 5
口技第二课时
![口技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ad575c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4f.png)
口技第二课时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1)背诵课文检查。
(2)重点词语解释。
(3)重点句子翻译。
2.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表演前:第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以及表演的、演出前的气氛。
表演后:第段,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
3.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这个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
“”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来展开的。
4.朗读第2、3、4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场景声音种类声音特点作者评论听众反应梦中犬吠欠身大啼(一时齐发)由远及由到内由到众妙毕备渐入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逐渐变小意少舒稍稍正坐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1)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表明对表演者的,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2)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逐步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3)第4段写听众“”,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水平。
这三处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过程。
6.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和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描写。
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7.文中前后两次交代道具的简单,使文章首尾,完整。
同时,也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200字以上)。
口技第二课时
![口技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e76249402d276a200292e5f.png)
20.口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
2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 .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
【自主学习】【知识链接】何为口技: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课前预习】1.口译:第3,、4小节。
读准字音,并写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句。
2.解释字词。
未几:微:少:稍稍:俄而:中间:虽: 名:奋:股:几:3.翻译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课中交流】一、展开想象:口技表演者分小组朗读课文。
找出并体会文章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到睡的过程。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二.找出描述听众反应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三.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口技者善口技呢?【拓展延伸】: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
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
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
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分析下面几段文字,判断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1、“嗨,你这小鬼。
”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的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2.说罢,他一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宾客的反应是怎样的?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的?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认真品读高潮部分以及宾客的变化
4.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5结尾再次介绍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组织教学
三、交流展示:
1.解释重点句子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
组织教学
五、检测反馈:
1,按要求默写句子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
(2)文中以排比的句式,合写五种声音,表现一家四口在静夜喧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内容。
2.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香菱学诗的状态。
3.文中写香菱学诗,为什么还要写宝钗等人?
4.“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香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分析。
组织教学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中学“学讲计划”教学案编写人:审批领导:
七年级语文学科姓名:班级:小组:
教学内容
20.口技
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
共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重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法
一、预习导学:
(一)复习检查
1.解释下列各组句中的多义词
(1)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3)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4)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2.再读课文,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口技人的表演的?这个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组织教学
二、组内讨论探究:
1.文中口技表演者描摹了几个场面?分小组细致讨论这几个场面。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两股站站,几欲先走
组织教学
四、质疑拓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文中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将这些词填在横线上,以它们为线索背诵全文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景时,描写宾客神色,动作,心理的句子
(4)总写失火救火声音复杂逼真的句子
(5)直接写出作者对口技者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评论的句子是
组织教学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1.小组总结本课所学3.学习写一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短文
2.小试牛刀
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