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名词解释_3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
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
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
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6. 灼性神经痛(causalgia):①一种烧灼样的强烈疼痛②常见于正中神经或胫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患者,患者常用冷水浸泡患肢以减轻疼痛③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与无髓鞘的C纤维形成假突触,发生短路。
7.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已经截肢的残端发生疼痛。
8. 闪电痛(lightening pain):①最多见于脊髓痨患者,胸段及腰骶段后根受累,下肢发作性短暂性触电样剧痛②若伴有支配内脏的神经损害而出现内脏功能的障碍称为危象。胃危象最为常见。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名解〕
1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等。
2 Horner综合征:霍纳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轻度内陷可伴同侧面部无汗。为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及脑干网状构造交感纤维损害。
3 亨特综合征Hunt~:膝状神经节损害,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与外耳道疱疹,称亨特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4 强直性阵挛发作GTCS:意识丧失、双侧强直后出现阵挛是此型发作的主要临床特征。可由局部性发作演变而来,也可一起病即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早期出现意识丧失、跌倒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病症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病症,构造性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6 闭锁综合征locked-in~:病变位于双侧脑桥基底部,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患者大脑半球与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构音及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
7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
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可以外展(可伴有眼震),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但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②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造成后核间眼肌麻痹。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11. 折刀样强直(clasp-knife rigidity):①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呈痉挛状态称为痉挛性瘫痪②体检可感觉肌张力类似“折刀”样改变,即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也称折刀样强直④见于锥体束损害。12. 肌强直(rigidity):由于一个紧接一个连续运动冲动,干扰肌肉松弛,导致肌肉持续性的收缩。其中,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表现为伸肌和屈肌都增强。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下行至脊髓的称皮质脊髓束,至脑干运动神经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引起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早期不出现肌萎缩;
2.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轴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萎缩,深反射消失;
3.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4.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若一侧桥脑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及双侧内侧纵束同时受到破坏,则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即两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向病灶对侧注视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内收,两眼内聚运动仍正常;
5.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中脑上丘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病变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累及上丘的破坏性病灶可导致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6.阿-罗瞳孔Argyell-Robertson瞳孔:发生在神经梅毒病人中,在半数左右的脊髓痨或者麻痹性痴呆病人中出现,主要是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调节反射是在看东西有远向近时,两眼向中间辐辏、瞳孔缩小;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教名词汇阐明之阳早格格创做
1、Horner概括征:表示为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陪随共正里部少汗.
2、感觉过分:由于刺激阈删下取反当令间延少,刺激必须达到很强的程度圆有感觉,正在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搞感触热烈的定位没有粗确的没有适感,且持绝一段时间才消得.
3、感觉过敏:表示为沉微的刺激即引起热烈的感觉,系果对于触痛觉的敏感性巩固大概感觉阈值降矮所致.
4、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二侧皮量延髓受乏时出现舌吐,迷走神经麻痹症状,表示为收音嘶哑,吞吐艰易,吐反射消得.
5、疏通性得语:Broca得语,心语表黑障碍超过,明黑相对于佳,主要乏及劣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6、感觉性得语心语明黑宽沉障碍为其超过特性,故往常称为感觉性得语.患者对于他人战自己道的话均没有睬解,大概仅明黑各别词汇大概短语;心语表黑有适合的语法结构但是缺乏真量词汇,表示为语量多,道话没有劳累,收音浑晰,语调仄常,短语少短仄常,即所谓流利型心语,病变位于劣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7、缺血半暗戴:慢性脑梗死病灶是由核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戴(ischemic penumbra)组成.而缺血半暗戴内果仍有侧收循环存留,可赢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洪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赶快回复,益伤仍为可顺的,脑代开障碍可得以回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回复功能.
8、TIA:指反复收火的局灶性脑缺血引导的突收、短促、可顺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概括征.
9、关锁概括症(Locked-in syndrome):睹于单侧脑桥基底部益伤.患者意识领会,但是四肢及里部瘫痪没有克没有及张心谈话战吞吐,仅死存关眼战眼球笔直疏通功能,并以此表黑自己的意愿.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神经结构损伤症状: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休克症状
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和含有上、下传导束的白质组成
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回后部交界的三角区
水平切面上,内囊形成尖端向内的钝角形分为前肢、后肢和膝部
三偏综合征:完全性内囊损害,对侧病灶出现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
丘脑综合征:对侧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对侧不自主运动,并可有情感与记忆障碍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去传出状态,双侧中枢性瘫痪,双侧面瘫舌、咽、构音及吞咽运动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可有双侧病理反射
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患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脊髓前脚主要参与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支配;后脚参与感觉信息的中转
Horner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支连通形成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一个半综合征one and a half syndrome一侧脑桥背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
动眼危象:上丘上半刺激性病变可出现发作性双眼转向上方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
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
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
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
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6. 灼性神经痛(causalgia)
①一种烧灼样的强烈疼痛②常见于正中神经或胫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患者,患者常用冷水浸泡患肢以减轻疼痛③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与无髓鞘的C纤维形成假突触,发生短路。
7.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
已经截肢的残端发生疼痛。
8. 闪电痛(lightening pain)
①最多见于脊髓痨患者,胸段及腰骶段后根受累,下肢发作性短暂性触电样剧痛②若伴有支配内脏的神经损害而出现内脏功能的障碍称为危象。胃危象最为常见。
9. 失联络(diaschisis)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3)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3)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37. Foville syndrome综合征:①脑桥内侧部肿瘤破坏同侧展神经、内侧纵束和锥体束②引起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病侧面瘫及对侧肢体偏瘫
35. Weber综合征:又称中脑腹侧部综合征。①中脑腹侧及大脑脚底肿瘤破坏同侧动眼N和锥体束②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③多小脑幕裂孔疝。
38. Parinaud综合征:又称中脑顶盖综合征。见于松果体瘤,两侧中脑顶盖受累。双眼垂直运动麻痹,不能向上仰视。若侵及中脑被盖则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39.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équard syndrome):半侧脊髓损害(如髓外肿瘤早期、外伤),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中枢性瘫痪、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40. 三偏综合征:①内囊病变可引起锥体束全部受损而致对侧偏瘫
②如病损波及内囊后肢的后部,阻断传导对侧半身感觉的丘脑皮质束及传导两眼对侧视野的视放射,则可伴有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和对侧同向偏盲③内囊病变最常见于脑血管意外。
41. Horner综合征:①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凹陷,眼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②病变可在患侧脑干,颈段脊髓或病侧颈内动脉壁。
42. 去大脑皮质综合征(decorticate syndrome):①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皮质下功能仍保存②常见于严重脑外伤、缺氧或感染后③患者能无意识的睁眼、闭眼或转动眼球但眼球不能随光线或物品而转动,貌似清醒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④有抓握、吸吮、咳嗽等反射,有无意识的吞咽活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上肢屈曲,下肢伸直者称为去皮质强直(decorticate rigidity)。(去大脑强直四肢均为伸性强直)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_3
神经病学Neurology
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
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
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
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
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
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
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完整版.docx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 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 ,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 ,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 ,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 ,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 ,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 ,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6. 灼性神经痛(causalgia):①一种烧灼样的强烈疼痛②常见于正中神经或胫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患者 ,患者常用冷水浸泡患肢以减轻疼痛③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与无髓鞘的C纤维形成假突触 ,发生短路。 7.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已经截肢的残端发生疼痛。 8. 闪电痛(lightening pain):①最多见于脊髓痨患者 ,胸段及腰骶段后根受累 ,下肢发作性短暂性触电样剧痛②若伴有支配内脏的神经损害而出现内脏功能的障碍称为危象。胃危象最为常见。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感觉Senses是感受器接受到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
瘫痪: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
害引起..
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颈膨大:颈部上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相当于C5~T2;在C7 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 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大小次于颈膨大;相当于L1~S1节段;L4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
马鞍回避:髓内病变;感觉障碍由内向外扩展;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骶部的感觉..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癫痫: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综合征.癫痫三要素:脑部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
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活动所引起;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癫痫发作三要素: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的异常活动;特殊的临床现象;发作
的短暂性.
自限性发作:癫痫发作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发作表现.突出特征:病人的发作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多数病人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分钟.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全面性或部分性发作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全面性发作在两次发作之间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1.神经病学 (Neurology):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的学科,主要关注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和障碍。
2.脑卒中 (Stroke):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中断导致的脑功能损害,常见症状包括瘫痪、言语困难和认知障碍等。
3.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
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
4.癫痫 (Epilepsy):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发生异常电活动引起的慢
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抽搐或异常行为。
5.脑膜炎 (Meningitis): 脑膜炎是指脑膜发炎的疾病,常见症状
包括剧烈头痛、发热、颈部僵硬以及恶心呕吐等。
6.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
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纤维髓鞘,造成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
7.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
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记忆丧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异常等。
8.脑瘤 (Brain Tumor): 脑瘤是指脑组织内发生的肿瘤,会导致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
9.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损伤,造成下半身瘫痪、感觉丧失和膀胱功能障碍等症状。
10.神经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疾病,其特征是神经细胞逐渐死亡或退化,例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病学名解
1.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病变部位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听觉语言中枢(Wernicke 区)。患者口语理解障碍严重,对别人和自己的话语不理解,或者能理解个别词及短语,发音清晰,说话滔滔不绝,但用词错乱,呈典型的流利型语言。不能对他人的提问或指令作出正确反应,可伴不同程度的失读失写症及复述障碍。
2.比弗综合征:胸10-胸11间病变时表现为腹直肌下半部无力,当患者于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胸髓13丑2)
3.放射性疼痛:中枢神经、神经根或神经干刺激性病变时,疼痛不仅位于病变局部,而且可扩散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如神经根肿瘤或椎间盘突出的压迫发生的放射性疼痛。
4.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病变部位为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均受累。患者意识清醒,因运动传出通路几乎完全受损而呈失运动状态,眼球不能向两侧转动,不能张口,四肢瘫痪,不能言语,仅能以瞬目和眼球垂直运动与周围联系。
5. Bell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中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
6.“马鞍回避"现象: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至受压节段;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
8.脑分水岭梗塞(边缘带粳死Borderzone infarcts):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梗塞,主要发生在半球的表浅部位。梗塞部位见于:大脑皮质大动脉供血之间,皮质动脉与深穿支动脉供血之间,基底节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
神经病名解填空解答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神经病学: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断联休克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急性严重病变,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二)填空题
1.神经系统按解剖部位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症状按发病机制分为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克症状四大类。(三)问答题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是什么?
①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②定位诊断:解剖诊断。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
部位
③定性诊断:病因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外
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
神经系统解剖及定位诊断
一、名词解释
1、角膜反射:刺激角膜引起闭眼反应。角膜反射弧:角膜→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
2、跟-膝-胫试验:病人仰卧,先抬起一侧下肢,然后屈膝,再将足跟置于另一侧膝部下端,并沿胫骨慢慢下滑。
3、掌颌反射:用棉棍或其它硬物划大鱼际肌皮肤,引起同侧下颌轮匝肌收缩,称为掌颌反射。
4、Babinski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医生手持其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阳性反应为拇趾缓缓背伸,其它四趾呈扇形展开。
5、Hoffmann氏征:左手持病人腕关节方,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夹持其中指,稍向上提,使其腕部处于轻度过伸拉,然后用拇指迅速弹刮病人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为阳性反应。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1. Broca失语:损伤部位在额下回后部,又称运动性失语。临床特点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
突出,呈典型非流利型口语,口语理解相对较好
2.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受损部位位于优势半球的颞上回后部。表现为对口语无
法理解,但运动性语言正常。
3.. 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①额、顶、颞叶深部弓形纤维的阻断,特别是岛叶
附近病变②特征为复述困难。
4.. 失读(alexia):①左侧缘上回附近病变②不失明但对视觉性符号的认识能力丧失,不
识词句。图画。常与失写同时存在。
5.失写(agraphia):①左侧或主侧额中回后部②无手部肌肉瘫痪但书写不能,抄写能力
保存。
6.失用症(apraxia):①左侧大脑半球广泛病变(右利手者)②肢体无瘫痪、感觉障碍及
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对所出示的物品虽能认识但不能应用。
7.古茨曼综合症(gerstmann synrome):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皮质损害所致。临床表现有四
主症:计算不能,手指失认症,左右辨别不能,书写不能。
8.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常见原因
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⑴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⑵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⑶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⑷霍纳综合症(交
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⑸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1、Horner综合征:表现为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伴有同侧面部少汗。
2、感觉过度:由于刺激阈增高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必须达到很强的程度方有感觉,在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且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
3、感觉过敏:表现为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系因对触痛觉的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
4、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两侧皮质延髓受累时出现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症状,表现为发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
5、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口语表达障碍突出,理解相对好,主要累及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6、感觉性失语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为其突出特点,故以往称为感觉性失语。患者对别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理解,或仅理解个别词或短语;口语表达有适当的语法结构但缺乏实质词,表现为语量多,讲话不费力,发音清晰,语调正常,短语长短正常,即所谓流利型口语,病变位于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7、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组成。而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
8、TIA:指反复发作的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9、闭锁综合症(Locked-in syndrome):见于双侧脑桥基底部损害。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能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存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Neurology
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
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
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
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
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
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
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去皮质综合征:因双侧皮质广泛受损导致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留。表
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姿势呈去皮质状态(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足屈曲)。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唇、腭、
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无力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
的现象。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非流利,口语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严重听理解
障碍,听觉正常,表达流利但难以理解,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晕厥: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
常在白天、站立时发作。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皮质中反映失真,产
生旋转、倾倒、起伏的感觉,常见于前庭系统病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等。
●Willis环:即大脑动脉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
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而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各动脉相交处常有动脉瘤形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后导致眼球运动
障碍及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
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玻璃体下片状出血。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
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对声光刺激敏感,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特异性药物为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
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感觉系统不受累。
●运动障碍性疾病:又称锥体外系疾病,是一组以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
常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多与基底节病变有关。
●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多为亚
急性起病,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多见。
●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
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痫性发作:是指癫痫临床上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的全过程,一个患者可有一种或多种形
式的痫性发作。
●癫痫综合征:是指在癫痫中由特定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特定癫痫现象,包括各类痫性发作
的组合。
●癫痫持续状态(SE)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一次癫痫
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称“癫痫持续状态”或“癫痫状态”。
●Jackson发作:是癫痫部分运动性发作的一种形式,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
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
●自动症:是指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
性的无意识活动,临床上以复杂部分性发作自动症最常见。
●Froin征:是指脊髓压迫症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
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结的现象。
●周围神经:是指嗅神经、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
●Bell征:是指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患者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双眼球向
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的体征。
●Guillain-Barré综合征:即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
病,常累及脑神经,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首发症状多为肢体对称性无力,伴肢体感觉异常和双侧面神经麻痹。脑脊液特征表现为蛋白-细胞分离。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
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度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