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名词解释精修订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

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可以外展(可伴有眼震),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但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②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造成后核间眼肌麻痹。

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11. 折刀样强直(clasp-knife rigidity):①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呈痉挛状态称为痉挛性瘫痪②体检可感觉肌张力类似“折刀”样改变,即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也称折刀样强直④见于锥体束损害。

12. 肌强直(rigidity):由于一个紧接一个连续运动冲动,干扰肌肉松弛,导致肌肉持续性的收缩。

其中,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表现为伸肌和屈肌都增强。

13. 铅管样强直(leadpipe rigidity):①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是伸肌和屈肌俱增强②铅管样强直指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像弯曲软铅管样的感觉。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名解〕1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等。

2 Horner综合征:霍纳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轻度内陷可伴同侧面部无汗。

为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及脑干网状构造交感纤维损害。

3 亨特综合征Hunt~:膝状神经节损害,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与外耳道疱疹,称亨特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4 强直性阵挛发作GTCS:意识丧失、双侧强直后出现阵挛是此型发作的主要临床特征。

可由局部性发作演变而来,也可一起病即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早期出现意识丧失、跌倒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病症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病症,构造性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6 闭锁综合征locked-in~:病变位于双侧脑桥基底部,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

患者大脑半球与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构音及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

7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8 脊休克spinal shock:脊髓严重横贯性损伤急性期表现损伤外表以下呈缓慢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与尿潴留等,一般持续2-6周后逐渐转变为中枢性瘫痪,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与反射性排尿。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教名词汇阐明之阳早格格创做1、Horner概括征:表示为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陪随共正里部少汗.2、感觉过分:由于刺激阈删下取反当令间延少,刺激必须达到很强的程度圆有感觉,正在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搞感触热烈的定位没有粗确的没有适感,且持绝一段时间才消得.3、感觉过敏:表示为沉微的刺激即引起热烈的感觉,系果对于触痛觉的敏感性巩固大概感觉阈值降矮所致.4、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二侧皮量延髓受乏时出现舌吐,迷走神经麻痹症状,表示为收音嘶哑,吞吐艰易,吐反射消得.5、疏通性得语:Broca得语,心语表黑障碍超过,明黑相对于佳,主要乏及劣势半球额下回后部.6、感觉性得语心语明黑宽沉障碍为其超过特性,故往常称为感觉性得语.患者对于他人战自己道的话均没有睬解,大概仅明黑各别词汇大概短语;心语表黑有适合的语法结构但是缺乏真量词汇,表示为语量多,道话没有劳累,收音浑晰,语调仄常,短语少短仄常,即所谓流利型心语,病变位于劣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7、缺血半暗戴:慢性脑梗死病灶是由核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戴(ischemic penumbra)组成.而缺血半暗戴内果仍有侧收循环存留,可赢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洪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赶快回复,益伤仍为可顺的,脑代开障碍可得以回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回复功能.8、TIA:指反复收火的局灶性脑缺血引导的突收、短促、可顺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概括征.9、关锁概括症(Locked-in syndrome):睹于单侧脑桥基底部益伤.患者意识领会,但是四肢及里部瘫痪没有克没有及张心谈话战吞吐,仅死存关眼战眼球笔直疏通功能,并以此表黑自己的意愿.10、Weber概括征(中脑背侧概括征):中脑病变引导共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于侧中枢性偏偏瘫.11、Wallenberg概括征(延髓中侧概括征):系椎动脉阻塞,渺小大概小脑后下动脉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表示为眩晕/恶心/呕吐/眼震,病灶共侧硬腭及声戴麻痹/吞吐艰易/声音嘶哑,病灶共侧共济仄衡,病灶共侧Horner(,病灶共正里部浅感觉障碍,对于侧半身浅感觉障碍. 12、Millard-Gubler概括征:脑桥中侧梗死,表示为病变侧中展神经战里神经周围性麻痹,病变对于侧中枢性舌下神经战肢体瘫痪.13、腔隙状态:多收性腔隙性梗死乏及单侧锥体束,出现宽沉粗神障碍,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单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病战大小便得常.14、分火岭脑梗死:相邻血管供应区之间的分火岭天区大概边沿戴的局部缺血.此种梗死约占局部脑梗死的10%15、脊髓半切概括征(脊髓半侧益伤):主要特性是病变共侧益伤节段以下上疏通神经元性瘫痪,共侧深感觉障碍及病变对于侧益伤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大概丧得,而触觉脆持良佳,病变侧益伤节段以下血管舒缩功能障碍.16、脊髓戚克:脊髓病变早期表示为肌肉紧张,肌张力矮,腱反射消得、病理征阳性战尿潴留等,普遍持绝1~6周.17、Beevor征:T10-11病变时下半部背直肌无力,当患者俯卧位用力抬头时,可睹脐孔被背直肌上半部牵推进取移动.18、鞍区回躲:髓内压迫感觉障碍自病叛变段背下死少,鞍区(S3-S5)感觉死存至末尾才受乏.19、三偏偏概括征:内囊益伤乏及视纤维时,表示为对于侧肢体偏偏瘫,对于侧偏偏死感觉障碍,对于侧共背偏偏盲.20、分散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益伤时,对于侧益伤仄里以下痛温觉缺得,而触觉战深感觉仍死存.21、颈膨大:颈膨大相称于C5~T2节段,是收配上肢神经的起源,受益可出现单上肢下疏通神经元性瘫,单下肢上疏通神经元性瘫,病变仄里以下百般感觉缺得,肩部及上肢可有搁射性根痛,括约肌障碍.22、腰膨大:腰膨大相称于L1~S2节段,是收配下肢神经的起源,受益出现单下肢下疏通神经元瘫,单下肢及会阳部各自感觉缺得,尿便障碍.23、脊髓压迫症:是一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脊椎受压概括征,可有脊髓半切大概横贯性益伤以及椎管梗阻,脊神经根战血管受乏的临床表示.24、降下性脊髓炎:脊髓益伤节段呈降下性,正在起病1-2天以至数小时内逐步降下至延髓,大概瘫痪由下肢赶快波及上肢以至延髓收配的肌群,并出现吞吐艰易、构音没有良、呼吸肌瘫痪而牺牲.25、华勒变性:指中伤使轴突断裂后,由于没有再有轴浆输送提供轴突所需的营养身分,断端近侧的轴突很快字近端背近端爆收变性、解体,解体的轴突战髓鞘可有共样的变更.但是普遍只到迩来的1-2个郎飞结而没有再继承,交近细胞体的轴突断伤可使细胞体坏死.26、轴突变性:由于中毒大概营养障碍等本果,使细胞体合成蛋黑量等物量爆收障碍大概者轴浆输送阻滞,以致最近端的轴突没有克没有及得到需要的营养,果此其变性常常从轴突的最近端启初背近端死少.27、MS:即多收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形成特性的自己免疫性徐病,临床上表示为病变部位的多收性及收病时间的多收性. 28、三叉神经痛:里部三叉神经分散天区内反复收火的、短促的、阵收性的剧痛称为三叉神经痛.29、Bell征:表示为患正里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得,没有克没有及皱眉,眼裂夸大、关目没有齐,关目时瘫痪侧眼球转进取圆,暴露红色巩膜.30、特收性里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里神经非特同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里瘫.31、扳机面(触收面):“扳机面”亦称“触收面”,常位于上下唇、鼻翼、齿龈、心角、舌、眉等处,即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心角,鼻翼,颊部大概舌部敏感区,沉触大概刺激扳机面可激励痛痛收火.32、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引起收射性的里肌抽搐,患者心角牵背患侧,可陪里部皮肤收黑、堕泪战流涎.33、Hunt概括征:为戴状疱疹病毒熏染所致,病变乏及膝状神经节,出现共正里部表情肌瘫痪,舌前2/3味觉丧得取听觉过敏,尚有瘫痪侧的乳突部痛痛,耳廓取中耳道感觉减退,中耳道大概饱膜出现疱疹.34、脑脊液蛋黑细胞分散:指脑脊液蛋黑删下而细胞数仄常大概沉度删下.是格林- 巴利概括征特性性改变之一.病程3~6周蛋黑删下最明隐.35、癫痫:是一组脑神经元非常十分过分搁电引起的缓性反复收火性短促脑功能仄衡概括征,以突然爆收反复收动做特性,是收火性意识丧得的罕睹本果.36、杰克逊(Jackson)收火:部分疏通性收火如搁电沿大脑皮量疏通区别散渐渐扩展,临床常表示为抽搐自对于侧拇指沿腕部、肘部战肩部扩展.37、癫痫持绝状态:是癫痫持绝收火之间意识尚已回复又一再再收,大概癫痫收火持绝30分钟以上没有自止停止.38、痫性收火:屡屡神经元的阵收性搁电大概短促的脑功能非常十分称为痫性收火.39、Todd瘫:癫痫部分疏通性收火后如遗留姑且性(数分至数日)局部体瘫痪大概无力,称Todd瘫痪.40、齐身性强直性收火:又称大收火,主要表示为齐身肌肉强直战阵挛,陪意识丧得及自决神经障碍.41、得神收火:得神经收火是癫痫痫性收火的一种表示,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示.又分典型战没有典型得神二种.典型得神经收火:病人活动突然停止,收呆,呼之没有该,脚中物体降天,部分可板滞沉复本有的简朴动做,屡屡收火持绝数秒钟,每天可收火数十、上百次,醉后没有克没有及回忆.42、自动症:搀纯部分性收火的疏通表示以协做的没有自决疏通为特性,癫痫收火历程中大概收火后意识状态,出现一定程度上协做的,有符合性的偶尔识活动,收火后没有克没有及回忆.43、帕金森病:是爆收于中年以上的黒量战黒量纹状体通路变性的徐病,临床四大主征是肌强直、震颤、疏通早缓、姿势步态非常十分. 44、慢性横贯性脊髓炎:系指一种非特同性炎症,慢性脊髓黑量的脱髓鞘性病变大概坏死性病变,临床表示为慢性真足性大概没有真足性截瘫.大概取炎性脱髓鞘性徐病有关.佳收部位:胸段(T3~5).45、里具脸:里部表情肌活动缩小,时常单眼凝视,瞬目缩小,浮现里具脸.46、慌张步态:患者自卧位、坐位起坐艰易,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调背前冲,越走越快,没有克没有及即时停步大概转直.47、停止性震颤:震颤出当前肢体处于停止状态时,正在自决疏通时减少大概消得.其频次普遍为每秒4~8次,睹于帕金森概括症.48、合刀样强直:视部位分歧,只乏及部分肌群,主动疏通枢纽市,阻力正在启初时较明隐,随后赶快减强,浮现所谓合刀局里,为锥体束益伤时的体征,常陪随腱反射卑进战病理征.49、铅管样强直:伸肌战伸肌共时受乏,主动枢纽时末究脆持删下的肌力,类似蜿蜒硬铅管的感觉. 50、齿轮样强直:部分患者陪随震颤,查看时可感触正在匀称的阻力中出现顺序而断绝停顿,如共转化齿轮感.51、写字过小征:帕金森病患者果壁肌及脚指肌的强直,上肢没有克没有及搞粗细动做,表示为书籍写艰易,所写的字蜿蜒没有正,越写越小.52、疲倦考查(Jolly test):嘱患者持绝上视出现上睑下垂大概二臂持绝仄举后出现上臂下垂,戚息后回复则为阳性.53、危象:由于自己病情加沉大概治疗没有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宽沉呼吸艰易状态.54、肌无力危象:之中正肌无力患者自己病情加沉大概者治疗没有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宽沉呼吸艰易状态.55、胆碱能危象:由于抗胆碱药物过量所引起肌无力加沉.56、反拗危象:沉症肌无力患者对于抗胆碱酯酶药物没有敏感,出现肌无力加沉、呼吸艰易等.57、Miller-Fisher概括征(书籍P105):主要表示为眼中肌麻痹、共济仄衡战腱反射消得三联征.58、偏偏头痛:是一种多种病果引起的,颅内中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引导的,以收火性单大概单侧头痛为特性的徐病.。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完整版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完整版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 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6. 灼性神经痛(causalgia):①一种烧灼样的强烈疼痛②常见于正中神经或胫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患者,患者常用冷水浸泡患肢以减轻疼痛③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与无髓鞘的C纤维形成假突触,发生短路。

7.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已经截肢的残端发生疼痛。

8. 闪电痛(lightening pain):①最多见于脊髓痨患者,胸段及腰骶段后根受累,下肢发作性短暂性触电样剧痛②若伴有支配内脏的神经损害而出现内脏功能的障碍称为危象。

胃危象最为常见。

9. 失联络(diaschisis):①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消失②例如脑休克(内囊出血→对侧偏瘫、深浅反射↑)、脊髓休克等③断联期过后,受损组织的功能缺损症状和释放症状会逐渐出现。

10. 核间性眼肌麻痹:由于内侧纵束联系一侧展神经核与另一侧司内直肌运动的动眼神经亚核;内侧纵束受损,使两眼球水平同向运动(侧向凝视);内侧纵束的上行束或下行束受损时眼球水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感觉Senses是感受器接受到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

瘫痪: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的减弱或丧失。

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

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颈膨大:颈部上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相当于C5~T2,在C7 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大小次于颈膨大,相当于L1~S1节段,L4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马鞍回避:髓内病变,感觉障碍由内向外扩展,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骶部的感觉。

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癫痫: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综合征.癫痫三要素:脑部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活动所引起,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

癫痫发作三要素: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的异常活动,特殊的临床现象,发作的短暂性.~自限性发作:癫痫发作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发作表现.突出特征:病人的发作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多数病人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分钟.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全面性或部分性发作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全面性发作在两次发作之间神经功能没有恢复到正常基线,或单次发作超过这种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平均持续时间.自动症automatism 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种类型,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看起来有目的,但实际上没有目的,发作后意识模糊,不能回忆发作中的情形。

假性发作 pseudoseizures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运动、感觉、情感和体验异常,可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四肢抽动,呼之不应等,①假性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常超过半15min ②发做表现多种多样③发作时意识存在,没有真正的意识丧失④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痫性放电⑤抗癫痫药治疗无效。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6. 灼性神经痛(causalgia)①一种烧灼样的强烈疼痛②常见于正中神经或胫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患者,患者常用冷水浸泡患肢以减轻疼痛③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与无髓鞘的C纤维形成假突触,发生短路。

7.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已经截肢的残端发生疼痛。

8. 闪电痛(lightening pain)①最多见于脊髓痨患者,胸段及腰骶段后根受累,下肢发作性短暂性触电样剧痛②若伴有支配内脏的神经损害而出现内脏功能的障碍称为危象。

胃危象最为常见。

9. 失联络(diaschisis)①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消失②例如脑休克(内囊出血→对侧偏瘫、深浅反射↑)、脊髓休克等③断联期过后,受损组织的功能缺损症状和释放症状会逐渐出现。

10. 核间性眼肌麻痹由于内侧纵束联系一侧展神经核与另一侧司内直肌运动的动眼神经亚核;内侧纵束受损,使两眼球水平同向运动(侧向凝视);内侧纵束的上行束或下行束受损时眼球水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

神经病学 名词解释及简答

神经病学 名词解释及简答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下行至脊髓的称皮质脊髓束,至脑干运动神经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引起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早期不出现肌萎缩。

2.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轴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萎缩,深反射消失。

3.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4.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若一侧桥脑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及双侧内侧纵束同时受到破坏,则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即两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向病灶对侧注视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内收,两眼内聚运动仍正常。

5.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

由中脑上丘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病变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累及上丘的破坏性病灶可导致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6.阿-罗瞳孔(Argyell-Robertson瞳孔):发生在神经梅毒病人中,在半数左右的脊髓痨或者麻痹性痴呆病人中出现,主要是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调节反射是在看东西有远向近时,两眼向中间辐辏、瞳孔缩小)。

7.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其临床意义不明。

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只在暗处用强光持续照射时瞳孔缓慢收缩,停止光照后瞳孔缓慢散大。

调节反射也缓慢出现喝缓慢恢复。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Neurology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Neurology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Neurology神经病学Neurology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眩晕、恶心、眼震;?病灶侧软,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病灶侧共济失调;?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

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

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及康复等内容的一门临床学科。

感觉性失语: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说话的含义。

运动性失语:又称Broca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听理解相对较好,呈非流利型口语。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部分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造成移位,当位移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

三偏综合征:指内囊包含大量上、下行纤维,一侧内囊小范围损伤时,可引起对侧肢体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大范围损伤还可以有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即出现“三偏综合征”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颈膨大:颈部上部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相当于C5~T2,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呈上神经元性瘫痪。

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相当于L1~S2,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

延髓麻痹:舌咽、迷走神经彼此邻近,有共同的起始核,常同时受损,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也称真性延髓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舌咽、迷走神经的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当一侧损害时不出现延髓麻痹症状,当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时才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因难,而咽反射存在,称假性延髓麻痹。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

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表现,脑膜病变导致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1.神经病学 (Neurology):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的学科,主要关注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和障碍。

2.脑卒中 (Stroke):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中断导致的脑功能损害,常见症状包括瘫痪、言语困难和认知障碍等。

3.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
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

4.癫痫 (Epilepsy):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发生异常电活动引起的慢
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抽搐或异常行为。

5.脑膜炎 (Meningitis): 脑膜炎是指脑膜发炎的疾病,常见症状
包括剧烈头痛、发热、颈部僵硬以及恶心呕吐等。

6.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
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纤维髓鞘,造成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

7.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
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记忆丧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异常等。

8.脑瘤 (Brain Tumor): 脑瘤是指脑组织内发生的肿瘤,会导致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

9.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损伤,造成下半身瘫痪、感觉丧失和膀胱功能障碍等症状。

10.神经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疾病,其特征是神经细胞逐渐死亡或退化,例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证),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证),书写不能(失写证),有时伴失读。

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觉、温觉丧失,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变侧展神经和面神经瘫,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及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

Foville综合征:表现为病灶侧外展神经瘫与对侧偏瘫,常伴有两眼向病灶侧协同水平运动障碍(双眼凝视偏瘫侧)。

大脑脚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

临床表现为: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锥体束损害)。

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全面性或部分性发作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全面性发作在两次发作之间神经功能没有恢复到正常基线,或单次发作超过这种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平均持续时间.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体象障碍:损害部位--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表现--①偏侧忽视②病觉缺失③手指失认④自体认识不能⑤幻肢现象非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以外全身系统疾病疾病,如眼疾,贫血或血液病,高血压,内分泌疾病,感染,中毒等引起。

特点:头昏眼花,无眩晕感,无眼震及平衡障碍。

意向性震颤:小脑半球病变可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变现为易超过目标(辨距不良),动作愈接近目标是震颤越明显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三偏综合征:内囊损害时,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双眼同向偏盲,简称三偏综合征,常见于脑血管病时。

2、交叉性瘫痪:即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是脑干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3、脊髓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损害时,病人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引不出,小便潴留,称为脊髓休克。

4、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若在短期内频聚发生,以致发作间隙中意识持续昏迷者。

5、放射性疼痛: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称为放射性疼痛。

6、运动性失语:又名Broca失语,由左侧额下回后端方语运动中枢病变引起。

病人不能讲话,或只讲1─2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对别人的言语能理解。

7、感觉倒错:非疼痛性刺激诱发出疼痛感觉,例如轻划皮肤而有痛感,冷觉刺激当作热觉刺激等。

8、脑栓塞:栓子经血循环流入而致胸动脉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9、拉塞格(Lasegue's)氏征:脑脊液蛋白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称为蛋白-细胞分离,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之一,也可见于脊髓压迫症。

10、贝耳现象:病人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将病人一侧,下肢抬起,使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若在70度范围内出现疼痛,称为阳性。

故又名直腿抬高试验,是检查从骨神经痛的方法之一。

11、霍纳(Horner)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时,出现病变侧眼裂缩小,瞳孔缩小同侧眼球内陷和面部出汗减少,称为Horner综合征。

12、贝耳(Bell)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眼睑不能闭合或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见耳现象。

13、布朗-塞卡(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半横贯损害时,可出现同侧相应节段的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带,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称为布朗-塞卡综合征。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1. Broca失语:损伤部位在额下回后部,又称运动性失语。

临床特点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突出,呈典型非流利型口语,口语理解相对较好2.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受损部位位于优势半球的颞上回后部。

表现为对口语无法理解,但运动性语言正常。

3.. 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①额、顶、颞叶深部弓形纤维的阻断,特别是岛叶附近病变②特征为复述困难。

4.. 失读(alexia):①左侧缘上回附近病变②不失明但对视觉性符号的认识能力丧失,不识词句。

图画。

常与失写同时存在。

5.失写(agraphia):①左侧或主侧额中回后部②无手部肌肉瘫痪但书写不能,抄写能力保存。

6.失用症(apraxia):①左侧大脑半球广泛病变(右利手者)②肢体无瘫痪、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对所出示的物品虽能认识但不能应用。

7.古茨曼综合症(gerstmann synrome):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皮质损害所致。

临床表现有四主症:计算不能,手指失认症,左右辨别不能,书写不能。

8.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常见原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

表现为:⑴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⑵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⑶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⑷霍纳综合症(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⑸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9.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去传出系统,是脑桥病变所致。

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导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塞所致。

患者表现为不能讲话,有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1、Horner综合征:表现为一侧瞳孔缩小。

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伴有同侧面部少汗。

2、感觉过度:由于刺激阈增高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必须达到很强的程度方有感觉,在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且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

3、感觉过敏:表现为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系因对触痛觉的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

4、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两侧皮质延髓受累时出现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症状,表现为发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

5、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口语表达障碍突出,理解相对好,主要累及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6、感觉性失语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为其突出特点,故以往称为感觉性失语。

患者对别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理解,或仅理解个别词或短语;口语表达有适当的语法结构但缺乏实质词,表现为语量多,讲话不费力,发音清晰,语调正常,短语长短正常,即所谓流利型口语,病变位于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7、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组成。

而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

8、TIA:指反复发作的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9、闭锁综合症(Locked-in syndrome):见于双侧脑桥基底部损害。

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能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存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

10、Weber综合征(中脑腹侧综合征):中脑病变导致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偏瘫。

11、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系椎动脉阻塞,狭窄或小脑后下动脉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

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震,病灶同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病灶同侧共济失调,病灶同侧Horner(,病灶同侧面部浅感觉障碍,对侧半身浅感觉障碍。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完整版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完整版

9. 失联络(diaschisis):①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消失②例如脑休克(内囊出血→对侧偏瘫、深浅反射↑)、脊髓休克等③断联期过后,受损组织的功能缺损症状和释放症状会逐渐出现。

10. 核间性眼肌麻痹:由于内侧纵束联系一侧展神经核与另一侧司内直肌运动的动眼神经亚核;内侧纵束受损,使两眼球水平同向运动(侧向凝视);内侧纵束的上行束或下行束受损时眼球水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

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可以外展(可伴有眼震),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但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②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造成后核间眼肌麻痹。

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11. 折刀样强直(clasp-knife rigidity):①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呈痉挛状态称为痉挛性瘫痪②体检可感觉肌张力类似“折刀”样改变,即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也称折刀样强直④见于锥体束损害。

12. 肌强直(rigidity):由于一个紧接一个连续运动冲动,干扰肌肉松弛,导致肌肉持续性的收缩。

其中,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表现为伸肌和屈肌都增强。

13. 铅管样强直(leadpipe rigidity):①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是伸肌和屈肌俱增强②铅管样强直指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像弯曲软铅管样的感觉。

14. 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①锥外肌张力↑是伸肌和屈肌俱↑②肌强直兼有震颤者,当伸屈肢体时可感在均匀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

15.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①震颤出现于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随意运动时↓或,入睡后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②因肢体促动肌与拮抗肌节律性交替收缩(4~6/s)引起,手指节律性震颤形成搓丸样动作,重者头部、下颌、舌头及四肢均可震颤③多一侧上肢远端开始,后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④常为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

神经病学的名词解释_病种研究_临床分类_治疗研究

神经病学的名词解释_病种研究_临床分类_治疗研究

神经病学的名词解释_病种研究_临床分类_治疗研究神经病学的名词解释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神经病学的病种研究失语症失语症是言语(和)文字的表达或感受能力发生障碍的总称。

1.运动性失语症:发音与构音功能正常,而言语的表达发生困难或不能,但能听懂别人的讲话。

见于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及岛盖区(Broca区)病变。

检查时可仔细倾听患者讲话,注意是否流利清楚,词汇是否丰富,要求其复述医生的讲话。

2.命名性(失忆性)失语症:对人名或物名失去记忆,但对其用途和特点仍熟悉,并用描绘其特点的方式加以回答;当告知正确名字或名称后,可立即同意并叫出,但片刻后又忘掉。

见于优势半球角回损害或脑部弥散性病变,也见于运动性失语的恢复期,或为感觉性失语的早期或其后遗症。

检查时令病人说出所示物品名称,不能回答时可以正确或错误名称告之,看其反应。

3.感觉性失语症:为接受和分析语言的功能发生障碍。

轻者仅能听懂简单生活用语,重者对任何言语不能理解。

由于患者不能听懂自己的话并及时纠正其错误,因此,虽能说话但多错乱,无法听懂。

见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区)的病变。

检查时可让病人指出被告知的物品或执行简单的口述动作,如闭眼、张口等,观察其是否理解。

失用症失用症是丧失了正确地使用物件完成一系列有目的性动作的能力的总称。

即在无肢体瘫痪或共济失调等运动障碍的情况下,不能或不会按一定顺序正确完成上学的有目的的动作。

其中枢主要在优势半球的缘上回,并通过胼胝体和对侧运动区联系,但指导完成各个动作的要领则为整个大脑皮层的功能,故上述部位的病变和大脑广泛性病变,均可引起失用症。

检查时可观察患者的各种自发性动作,或将火柴、牙刷、柱子等置于手中,嘱作出用火柴点烟、刷牙、梳头等动作,观察能否正确完成,有无反复而不知所措,或错把火柴放入口中或去别处擦划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四组症状: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休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三偏综合征:内囊完全损伤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脑出血和脑梗塞。

体象障碍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

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痛觉缺失和幻肢症等。

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

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一侧或两侧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可见于吉兰巴雷综合征、wallenberg 综合征。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的现象。

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

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非流利,口语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

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严重听理解障碍,听觉正常,表达流利但难以理解,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

基底型偏头痛:又称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先兆症状多为视觉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蒙、视野缺损等,脑干症状如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等,亦可出现意识模糊和跌倒发作。

先兆症状后出现枕颈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丛集性头痛: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之一。

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伴同侧眼球结合膜充血,流泪,瞳孔缩小、眼睑下垂以及和头面部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常在一天内固定时间发作,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慢性偏头痛:偏头痛每月头痛发作超过15天,持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并排除药物过量引起的头痛。

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持续时间大于72小时,而且头痛程度较严重,但其间可有因睡眠或药物应用获得的短暂缓解期。

脑卒中: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的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由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h,绝对不超过24h,无责任病灶证据。

可反复发作。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CT或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跌倒发作:表现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起;系脑干下部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保持;一般症状持续数小时,然后完全好转,不留记忆损害。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基底动脉的脑桥支闭塞致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

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侧外展神经、面神经麻痹,对侧上下肢硬瘫及中枢性舌下性麻痹。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同侧周围性面瘫、对侧偏瘫和双眼向病变同侧同向运动不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后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少数有大脑脚幻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眩晕、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Horner 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缺血半暗带:位于急性脑梗死灶周围,其仍存在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尚有大量可存活的脑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使脑功能改善,损伤仍然可逆,脑神经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脑分水岭梗死:又称边缘带梗死,是由脑内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所致。

脑栓塞: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死:大脑半球或者脑干深部的小穿通支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动脉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

(梗死灶直径<1.5-2cm)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症:一种腔隙性综合征,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对侧中枢性面舌瘫,面瘫侧手无力和精细运动笨拙(书写时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轻度平衡障碍。

共济失调轻偏瘫:对侧轻偏瘫伴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下肢重于上肢(足踝部明显),面部最轻,共济失调不能用无力来解释,可伴锥体束征。

腔隙状态:是反复腔隙性梗死发作引起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出现严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和尿便失禁等。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

Charcot三主征:眼震、意向性震颤、吟诗样语言。

莱尔米特征:多发性硬化时,患者被动屈颈时会诱导出刺痛感或闪电样感觉,自颈部沿脊柱放散至大腿或足部-称为莱尔米特征,是因屈颈时脊髓局部的牵拉力和压力升高、脱髓鞘的脊髓颈段后索受激惹引起。

运动障碍性疾病:又称锥体外系疾病,是一组以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多与基底节病变有关。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

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静止性震颤:常为帕金森的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位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搓丸样动作:拇指与屈曲的示指间呈“搓丸样”动作,有节律性(频率4~6Hz),是帕金森氏病患者静止性震颤这一临床症状的的典型表现。

枪管样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

齿轮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PD患者,被动运动关节时可感到均匀阻力,并且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似转动齿轮故称~。

慌张步态: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

疗效减退: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每次用药有效时间缩短,症状随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波动。

开关现象: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

症状在突然缓解(开)和加重(关)间波动,开期常伴异动症,多见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异动症:又称运动障碍,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常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可累及头面部、四肢、躯干。

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痫性发作:是指癫痫临床上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的全过程,一个患者可有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痫性发作。

癫痫综合征:是指在癫痫发作中,由一组具有相似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特定癫痫现象,包括各类痫性发作的组合。

癫痫持续状态(SE)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称“癫痫持续状态”或“癫痫状态”。

Jackson发作:是癫痫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的一种形式,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

Todd麻痹:严重部分运动性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肢体瘫痪。

(半小时至36小时内消除)自动症:是指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意识活动,临床上以复杂部分性发作自动症最常见。

假性癫痫发作:又称瘫症样发作,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心理障碍而非脑电紊乱引起的脑部功能异常。

可有运动、感觉和意识模糊等类似癫痫发作症状,难以区分。

发作性睡病四联征:不可抑制的睡眠、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猝倒症。

Froin征:是指脊髓压迫症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结的现象。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脊髓休克:严重横贯性脊髓损害急性期呈脊髓休克,表现为周围性瘫痪,一般持续2~4周后,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

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