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口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ab578d733d4b14e85246846.png)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田雪原自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引起理论界关注。
具有较多共识的是:以人为本是总的思想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和当前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阶段,剩下来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社会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公平问题,不仅是分配上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资源占有上的公平;制度是关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健全对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公平制度;重点是向弱势群体倾钭,保证各阶层群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保障。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打好这个基础,和谐社会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不能巩固。
因此,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坚持并切实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结构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个领域。
这五者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立足于环境,主张“生态核心论”者有之;强调人口因素的作用,主张“人口中心论”者有之;认为经济是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的基础,主张“经济决定论”者有之,等等。
我们以为,这五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关系,可如下图1所示:图1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和关系上图1中,实线“——”表示要素之间直接作用关系,虚线“……”表示要素之间间接作用关系。
宏观上可概括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则是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调节器。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八章人地关系发展理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八章人地关系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7c30d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2.png)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 发展,即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 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的目标是实现人类与 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促进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的形成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 类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日益 严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
人地关系发展的动力机制
经济驱动力
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地关系发展的主要 动力之一。随着经济的增长,人类对 资源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会 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投入。
技术驱动力
技术进步是推动人地关系发展的重要 力量。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可 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在城市规划中,人地关系发展理论指 导我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 绿化覆盖率,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区域发展中的人地关系发展理论
区域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在区域发展中强调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 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在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发展理论指导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
续发展。
02
CATALOGUE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地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适应性规律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资 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受到挑战。因此,人类需要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资 源环境的变化。
人地关系的地Biblioteka 性规律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地关系存在差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 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遵循地域性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30399e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e.png)
8.金义都市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部署的四大都市区之一。金华市 委市政府抓住这一促进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优化都市区规划体 系。结合图示信息,你认为该规划体系可能包括( D )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 ②做大民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③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④加强区域合作,组团协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D ) 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 B.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无自然灾害 D.河网稠密,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7.长江经济带采取“退田还湖”的举措, 体现了流域开发“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B ) A.增加灌溉水源 B.修复生态系统 C.促进工业发展 D.发展水产养殖
住
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尽可能 行
拼车或合乘
可持续发展的பைடு நூலகம்个维度
三个维度
具体要求
生态持续 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和种资源,
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经济持续 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
发展
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
社会持续 社会发展过程需要兼顾地区之间、代际之
4.我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 “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5.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D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3、措施
(1)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中国的国情,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cdfff77a6c30c2258019e3f.png)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编码:1203302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适用范围:06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时数:36 学分数:2考核方式:考查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订日期:2006 年执笔者:林媚珍审核者:谢献春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通过较为全面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等教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成为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它帮助学生较为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保护环境和参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教学目标包括:1.增进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环境伦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帮助学生提高环境意识,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要求:1.了解全球和我国的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2.掌握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3.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实施进展;4.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环境、预防环境问题产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并尽可能采取行动;(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授课课时为100%。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无)(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参考资料:①李训贵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6d447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f.png)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密切,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也相互依存。
在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人口对资源的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对食物、水、能源、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将增加。
例如,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农业面积的扩大,这将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的压力。
同时,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对能源的需求增加,这将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也限制了人口增长的空间。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如果资源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将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退化。
例如,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水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问题,过度的土地开垦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开发也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污水污染了大气和水体,城市的扩张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煤炭和石油的开采和燃烧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人口管理,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和措施来平衡人口的需求和资源的供给。
其次,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教案
![《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8ca6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4.png)
《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教案第一章:人口问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采取的人口控制措施。
1.2 教学内容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特点: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
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压力等。
我国政府采取的人口控制措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问题等。
1.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了解自己家庭的人口状况,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口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章:资源问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让学生认识到资源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采取的资源管理措施。
2.2 教学内容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特点: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资源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等。
我国政府采取的资源管理措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有偿使用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我国资源状况,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和资源利用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资源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资源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第三章:环境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2 教学内容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健康问题、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等。
我国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建设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我国环境状况,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人口资源与环境》课件
![《人口资源与环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b67d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3.png)
为了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作,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 制。通过给予生态保护和修复者一定 的经济补偿或奖励,提高其参与的积 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生态补偿机 制还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 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
PART 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人口资源与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 2
PART 03
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定义
指自然界中能提供人类利用,满 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要
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自然资源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分布不均 等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资源利用方式
开采、利用、回收等。
资源保护措施
立法、执法、宣传教育等。
资源可持续利用
城乡结构问题
城乡人口比例失衡,城市 化进程加速,对城市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带 来挑战。
人口素质问题
教育水平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 水平差异大,影响人口素 质的提升。
健康素质问题
健康状况不均衡,慢性病 、传染病等健康问题依然 存在,影响劳动力生产力 和生活质量。
道德素质问题
道德素质滑坡,社会风气 不良,影响社会稳定和和 谐发展。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 求的能力。
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短缺原因
01
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浪费等。
可持续发展概念
02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策略
0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
PART 04
浅谈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
![浅谈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d267c886529647d2728522a.png)
浅谈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可耕地少、国家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1.人口众多,绝对增长量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2008年末我国人口已达到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
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还未公布,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50﹪,城市人口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总人口54167人。
由于当时社会不稳定、生产发展的需要、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人口迅速增长,1969年已达到80671万人。
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从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到2003年,已下降至12.41‰。
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下降,但因为基数太大,所以人口总数还在不断增加,比如说平均年龄是70岁,25岁结婚生子后也会是三代同堂,因此,人数是在增加的,一般要先进入老龄化后,人数才会慢慢减少。
2.地区分布不均,城乡结构倒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7人。
但分布颇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024e64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e.png)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人口增长以及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因素都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人口增长会直接影响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破坏。
人口增加会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以及更多的废弃物和排放物,这些将会加剧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人口的增长也会导致对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这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将对政府的财政压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此外,性别比例的失衡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例如缺乏女性的社会将会导致婚姻市场的不平衡,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人口的教育和健康状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而健康的人口则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合理控制人口增
长、促进人口结构的平衡、提高人口的教育和健康水平等措施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环境生态学导论
![环境生态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c72cab4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7d.png)
环境生态学导论
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臭 氧层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同温层中 臭氧浓度呈减少趋势,地球上空出现 臭氧空洞,且臭氧空洞还在逐年扩大 。
第十八页,讲稿共七十三页哦
环境生态学导论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包括:
⑴ 生态系统多样性。 ⑵ 物种多样性。
⑶ 遗传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最 重要,它是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吨。
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三页哦
环境生态学导论
同时,土壤养分流失后,进入江河湖海,引起水 体盐分含量增加,湖泊富营养化。据统计,世界 上100%的湖泊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富营养化的威
胁。据1978~1980年的调查结果,富营养化湖泊 占中国 湖泊总数的23.5%(占面积的40%),其中
江苏的太湖、安徽的巢湖,杭州的西湖、武汉的东 湖、南京的玄武湖等富养化现象较为严重。
厚,但直接构成植物气体环境的部分,只是下部 对流层,厚度约16km。大气中含有生命所必须的
物质,如CO2、O2等。大气圈中的O3层对整个地球
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它的破坏会以多种方式深
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首先,波长280~
320(UV-B)辐射量的增加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 影响。
第五页,讲稿共七十三页哦
环境生态学导论
2)水圈 指地球上所有的水体总和。地球上的水 域面积约为71%,淡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匀
。此外,还有地下水、气态水和固态水。水是生 物所需营养物质的载体,水中溶解了各种化学物 质、各种溶盐、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物质等,为 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第六页,讲稿共七十三页哦
环境生态学导论
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体会丧失 其使用价值,称为水污染。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d6ffc4f2b160b4e767fcf36.png)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
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
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
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
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
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
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新时代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时代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120c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2.png)
新时代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新时代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伴随而来的是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人口的快速增长在加剧着这一问题。
因此,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息息相关。
一、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全球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
越来越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食品、清洁水、能源和空气,并且还需要更多的住房和交通设施,这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2.资源开发滥用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但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也助长了环境破坏。
短期内的盲目开发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些不可逆的破坏实际上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风险。
3.城市扩张与高密度城市化与人口集中住宅的集中式发展会带来很高的交通、环保和能源成本,同时也会导致耕地、森林、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因此城市化过程中要根据自身资源环境状况合理规划城市,控制人口密度,优化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可持续城市。
4.贫穷和环境负担的不平等贫穷和环境破坏之间是存在密切关系的,往往那些经济状况较差、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环境负担。
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和财富,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条件,消除贫穷和不平等,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经济发展的影响过度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失衡将会限制经济增长,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等产生的损害和代价都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既要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要遵循市场规律,有效地利用资源。
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13f5d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e.png)
现如今人类文明变革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在高新科技的不断催化下迎来了新的历史革命,逐步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等在内传统生产劳作方式,工作效率和成果逐步提升。
但是随之而来的高能耗、环境差、空间小等不利因素逐渐扩大化,影响着社会安全稳定建设,所体现出的矛盾冲突伴随着时间向前推移进一步加深[1]。
改变并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压力冲突促进科学化建设进程刻不容缓。
成为了未来我国推进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一)目前我国人口资源发展现状1.人口资源总量方面。
从人口总数来看,我国人口基数仍然很大,在近期乃至未来几年时间段内将依然是人口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现有人口分布总人数约为13亿人左右,其中按照不同生活区域来划分包含了城市生活人口与农村生活人口,各占据人口比例的四成和六成。
而对于人口生活聚集区来讲,东部沿海地区比西北部高海拔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受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生活环境改变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人口增速处在平稳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二胎政策以来,人口增长率出现小幅度攀升,会使我国人口总数发生重要变化。
2.人口素养水平结构。
从人口素质方面来看,具有良好职业技能、高层次知识等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总量依然还处在稳步增强阶段。
而具有中等层次知识水准的人才总数依然占据主要份额。
一方面,在我国范围内广泛推广进行了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从思想、目标以及思路等内容上进行了革新,从而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然而受经济、地域文化、人口分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促使在区域范围内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力度不尽相同,致使教育教学质量层次不齐。
另一方面,高尖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成本。
而高昂的教育投入为中等及贫困人群的日常消费带来了巨大压力,处于对稳定就业、获取生活资源的需求,则降低对高层次技能的培养热衷程度。
(二)当下我国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1.自然环境建设。
世界的人口教学教案
![世界的人口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0eba9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9.png)
世界的人口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人口的概念和定义。
2. 强调世界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世界人口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意义。
2.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第二章:世界人口增长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趋势。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背后原因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回顾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
2. 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通过时间轴或历史数据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口增长背后的原因,如科技进步、医疗保健改善等。
第三章:世界人口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分析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的原因。
教学活动:1. 通过世界人口分布图或地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第四章:世界人口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等。
2. 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世界人口问题的可能方案和建议。
第五章:世界人口政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
2. 培养学生对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效果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其目标。
2. 分析人口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案例研究或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
《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教案
![《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0772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06.png)
《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和严重性。
引发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1.2 教学内容:简介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目标。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存在。
通过图片、数据等资料,展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章:人口问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如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如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具体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第三章:资源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如能源短缺、土地资源退化等。
分析资源问题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受限、生态环境恶化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资源问题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四章:环境问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分析环境问题的影响,如健康受损、生态系统破坏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个人和集体的环保行动。
第五章:综合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相互关联性。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策略。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相互关联性。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c201ff5f0e7cd1852536be.png)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指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正经历着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
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因此,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出发,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并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对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经济社会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对于经济学的研究较早,人口经济学作为社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来加以建设,人们的认识略显有些不完善或者不完备。
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日益提出的资源损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众多资源学家、经济学家和生态学者的重新思索,严重的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激起了社会的强烈抗议,从而也把人口资源环境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WCED在对联合国提交的关于《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这么认为的:“就是在满足当代人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而不损害后人需求的发展”。
因此,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称之为一个重大的战略。
通过控制人口、保护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出发,为经济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
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1 人口问题我国现有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国,尽管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策略,有些地区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现象,但是从总体看来人口数量的增多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2035年人口将达到16亿以上,并且呈现人口的.严重老龄化现象,并严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d5749c17bb4cf7ec4bfed01f.png)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内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开发,需要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从而推进各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是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Abstract: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s a whole system, intrinsic factors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e have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pace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key link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strategy structural adjustment.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hould be correctly handled. Must control growth of population quantity,improve the popula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hanging economic growth mode,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ng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and build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Key words:po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正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资源缺乏,是中国的国情,也是发展的基础。
知识梳理——人口、资源、环境
![知识梳理——人口、资源、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0facc41655270722192ef7ae.png)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
Ps: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
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是。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其特点还表现为:。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1)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3)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的地位:
提高人口素质的地位:
(4)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
二、我国的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1、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2、我国自然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①;②;③。
3、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
(1)基本国策:
(2)具体措施:①,其关键在于:。
②;③
三、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1、我国的环境问题现状:①
②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1)基本国策:
(2)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坚持
方针,决不能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
在生态建设方面: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
第二,;
第三,。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
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文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用地增加
土地荒漠化
(三)矿产资源
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矿产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由于
传统发展模式是建立在资源消耗为基础的,使人类的
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矿产资源困境。 首先,相对于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各种矿产资源的
剩余资源总量和探明储量不容乐观。
其次,人类对于矿产资源的无限制开采,导致矿产资 源的数量日益缩减。 再次,贫富国家对资源的使用和控制极其悬殊,影响 了人类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第八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人口与自然资源 人口与环境污染 人口容量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口与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及其分类
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与人类 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其通 常所指的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 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矿物等。
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着基础和条件
自然资源的状况还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部
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自然资源本身并不是经济发展
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当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中的资源困境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一)水资源
过度开采
矿产资源短缺
采富弃贫,采厚弃薄, 采易弃难,采大弃小
中国资源情况一览表
资源种类 陆地 水 太阳能 煤炭 数量 居世界第三位 居世界第一位 居世界第二位 居世界第三位
目前,世界上可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我国已初 步探明的就有137种。其中,铜、铝、镍、煤、石油等80 多种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锌、钨、锡、稀土以及 黄铁矿、重晶石等非金属矿藏储量,比世界上其它各国 的总和还要多得多。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 世界第三位。
(一)按照自然资源在经济部门中的地位 和作用进行分类
2009年海南旅游业发展情况
2009年海南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年接待旅游过夜 人数2060万人次、增长10%,旅游总收入185亿元、增 长8%。 近年来,海南省景区(景点)的建设明显加快,到 2009年,全省共有各类旅游景区、参观点69家,其中 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区等7处景区(景点)已被评为国 家5A级景区(景点)。海口、三亚等五个城市先后获
废日光灯管
废弃建筑
废电池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第一 威胁生态平衡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北边有一 个大草原,草原上有很多鹿,这 里水草丰美,本应该繁殖更多的 鹿,然而猎人们发现,鹿的数目 并不增加,总是保持在4000头左 右,猎人们认为,鹿是被狼和山 狮吃掉了,于是,捕杀狼和山狮 的活动持续了10年,狼和山狮被 杀得一头不剩。鹿果然多了起来, 由原来的4000头增到10万头,这 简直是爆炸性的增长。猎人们高 兴极了,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 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区别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 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 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 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 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 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 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二)按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解释
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 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的 资源,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水资源 等。
非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一般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 后逐渐减少以致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 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
酸雨的危害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 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 健康;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 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 酸雨对金属、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腐蚀作 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伤害。
矿产
中国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比较
资源
国土(公顷/人)
中国 0.9
世界平均水平 2.75
美国 3.87
耕地(公顷/人)
森林面积(公顷/人)
0.09
0.11
0.28
0.83
0.78
1.1
森林覆盖率(%) 林木储积量(米3/人) 草原面积(公顷/人)
水资源(米3/人) 河川径流量(米3/人)
12 9.6 0.21
耕地 年代 1950 谷物耕地 可灌溉耕地 面积/亿 人均/公 面积/亿 人均/公 面积/亿 人均/公 公顷 顷 公顷 顷 公顷 顷 11.69 0.47 5.93 0.23 0.94 0.037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2.78 13.19
13.56 13.72 14.40
0.42 0.34
可是现在……
还真是的!我带你进去吧! 眼科门 诊部
眼科门 诊部
经检查发现地球上有大量的烟尘、有毒气体 通过烟囱排向天空,破坏了地球的“保护 伞”——大气层,给地球眼睛蒙上了一层 “灰纱”,致使视力模糊,确诊为36000度 假性近视!唉……
皮肤科 门诊部
是地球先生吧!我记得你以前曾获得过《特级生 命星证书》的。噢,在这儿。地球,37万年,诞 生在太阳系。鉴于地球身体强壮,全身除蓝色海 洋外,大部分是绿色,不愧是个生命的摇篮,特 予表彰,并发证书一份。
接着他们又来到皮肤科
皮肤科 门诊部
地球于今日就诊,发现其周身疼痛难忍,绿色 皮肤开始脱落,黄色物体不断扩大并将吞没绿 洲;人类为获取耕地,乱砍滥伐树木,甚至还 围湖造田,缩小湖泊面积;海洋也由纯蓝成为 局部灰蓝,甚至出现红色;大量不明成分的黑 乎乎物体流入江河湖泊……鉴于此,我们建议 院方取消地球《特级生命星证书》。
污染的河流
偷排污水
死于油污中的海鸟
(三)噪声主要有交通 噪声、机器设备发出的 噪声和公共活动场所发 出的噪声三种。
建筑施工噪音
交通噪音
社会生活噪音
(四)土地荒漠化
由于长期以来破坏性的砍伐、开垦,植被 毁灭,造成水土的严重流失,土地生态恶化。
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具体是指:与湖 争地、乱砍滥伐森林、破坏草原等。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 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 馆、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国务院要求坚决纠正农村强拆强建强迫农 民上楼等行为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 中国政府网2日播 发《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 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 正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 展增减挂钩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违背农民 意愿强拆强建等侵害农民权益的行为。
0.31 0.27 0.24
6.31 6.73
7.24 7.20 7.20
0.21 0.18
0.16 0.14 0.12
1.26 1.88
2.36 2.59 2.79
0.045 0.051
0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4]232号)
第二
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 第三世界与水有关的疾病,每8秒 钟就会使一个孩子死去,由被污 染的饮水引发的疾病每年至少造 成15000人死亡。 在我国,恶性肿瘤成为居民的首 位死亡原因,平均死亡0.127%, 大城市高达0.135% 。而环境污染 是致病的元凶。
循环经济的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 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 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 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
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 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 品的泛滥,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 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 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乱砍滥伐森林
千疮百孔的 煤炭塌陷地
沙
尘
暴
肆
虐
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 势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 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 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 漠化以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过期药物
唉!快甭提往事了! 求您赶快给我检查检 查吧!我都快痛死了!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 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危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肆虐
水环境污染严重 噪声污染
土地荒漠化扩大
固体废弃物成灾
(一)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 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烟囱林立,浓烟滚滚
大气污染与酸雨
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SO2),或汽车排放出 的酸性气体—氮氧化物(Nox)大量上升到天上,与天上的水蒸气 相遇,就会形成硫酸或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 的雨水就成了酸雨。高硫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