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观点集成之商标
最高人民法院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17号建议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1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5.31•【分类】其他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17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各地建立〈重点商标名录〉并推动其在司法审判和商标审查中运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您在建议中提出,知名商标享有较高声誉,应当给予特殊保护,建议各地有关部门指导建立《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司法机关在审判中采信《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以减轻商标权利人的举证负担,提高司法效率。
我们认为,建立《重点商标保护名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知名商标的市场影响力,有利于为知名商标提供更有利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商标知名度是商标使用人通过对商标的使用及宣传,不断积累商誉后形成的一种正面效果,是相关公众对特定商标作出的一种积极反映。
人民法院在商标行政或民事案件中,对商标知名度进行认定,应当建立在审查相关宣传、使用证据的基础之上,对于确实具有高知名度的商标,采取强保护态度,按照比例原则确保商标的保护力度与商标权人的投入、付出以及商标本身的知名度相匹配。
对此,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已经充分体现。
实践中,证明知名度方面的证据种类繁多,进入《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可以作为法院认定该商标具有相应知名度的参考依据,但是,对司法认定来说,更为关键的是当事人在司法程序中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宣传、使用等直接证据材料。
此外,目前各地建立《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的主管部门、程序和审查流程等各方面的工作规范存在差异,尚待明确和完善,对进入名录商标的审查标准不完全统一,与司法裁判对商标知名度的要求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因此,在司法案件中,人民法院认定商标知名度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各方面证据,根据在案事实证据予以认定。
无论是知名商标还是驰名商标,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是为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制止他人的抢注、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而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7〕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6年12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0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03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法释〔2017〕2号为正确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是指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不服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商标驳回复审、商标不予注册复审、商标撤销复审、商标无效宣告及无效宣告复审等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第二条人民法院对商标授权确权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范围,一般应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及理由确定。
原告在诉讼中未提出主张,但商标评审委员会相关认定存在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在各方当事人陈述意见后,可以对相关事由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
第三条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者近似”,是指商标标志整体上与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者近似。
对于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等,但整体上并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的标志,如果该标志作为商标注册可能导致损害国家尊严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情形。
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中的地位
行为 “ 结果是直 接侵 犯了他 人的商 标专刚 权” 商标性 使用 和商
种归纳 客观陈述 了商 标性使 用的特 征。 在此 基 础上 , 作者归纳 认 标 混淆是 商标侵 权 认定 [的 不同部 分, } 】 不应 当 皱加 以混淆 。 为, 商标性使 用应 当是 , 行为 人将特 定文字 或 形等 作为标识 使 用 , 以建立该标 识与 自己特 定商 品之 问的联 系。 用
交易文书 上 , 或者将 商标 用于J 告宣传 、 览 以及 其他商 业活动 权是 两种完 全不 同的侵权 类型 , 者侵犯 的法益 完全不 同, 一 展 两 如果
中” 法 条对商标 使用 的定义 并没有 进行慨括 性 的定义表 明其 实 。
瞄“ 商标性 使刷 ” 混淆” 等同解释 , 和“ 作 则是要求 在淡化侵权 中要
质, 而是通过列 举式的方式 列举哪些具 体 行为可以 }认 为足商标 求 混淆 认定 , 庋 这是 荒 i 岑的。因此 , 当认 为 , o a Lml 应 D gn和 e e y区
的使 用行为 。 有 学者对 商标 使用做 出了 自己的 归纳 :商 标使用 应具 备三 “
分 了“ 标性 使用” “ 混淆 ” 商 干“ 。
而 商标“ a e ak 是指 : 一 殊的 标志 , 1使 消费者将 使用 t dm r” r - 种特 _ 坩 二
众所 周知 , 作为商 标侵权 认定 核心 , 混淆 判定是 判断 消费者
是否 会对商品 和服 务及其 来源产生 混淆, 从而 导致商标侵权 的核
f ' 学 商标 的商品或服 务与其特 定的 出处相 联系 , 于区分 1其 他人 的 朋 = 心 。在侵 权 认定过程 I对 于商标性 使用 与混淆判 定的关 系, 商 品或服 务。 商标 的特殊 性在于 这种 指代进 行特 定的 制 , 用
最高院关于商标的司法解释
一、人民法院受理的商标案件1、不服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2、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3、商标权权属纠纷案件;4、侵害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5、确认不侵害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6、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7、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8、商标代理合同纠纷案件;9、申请诉前停止侵害商标专用权案件;10、因申请停止侵害商标专用权损害责任案件;11、因商标纠纷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件;12、因商标纠纷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案件;13、其他商标案件。
最高院关于商标的司法解释二、最高院关于商标的司法解释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当事人就尚未核准注册的商标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商标复审申请,商标评审委员会于决定施行后作出核准注册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商标评审委员会于决定施行后作出不予核准注册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相关诉权和主体资格问题时,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已经核准注册的商标,商标评审委员会于决定施行前受理、在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相关程序问题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审查实体问题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相关商标案件,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认定该决定或者裁定是否符合商标法有关审查时限规定时,应当从修改决定施行之日起计算该审查时限。
三、商标案件受理的管辖区域不服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具体行政行为案件,由北京市有关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中国民事审判前沿最高院民一庭观点集成
2、交房、办证与诉讼时效问题ﻫ
关于买受人在约定交房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两年请求出卖人交房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问题,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买受人主张出卖人交付房屋的请求权应在两年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超过两年诉讼时效期间请求出卖人交房的,因其怠于行使权利的状态经过诉讼时效期间丧失胜诉权。第二种意见,买受人在约定交房期间届满之日起超过两年请求出卖人交房的不能一律简单地认定为已超过诉讼时效,而应区分出卖人在约定交房期限是否具备交房条件分别进行处理。
ﻫ关于买受人在合同约定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两年才请求出卖人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问题,也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出卖人所承当的主给付义务为转移房屋的占有,更为重要的是转移房屋所有权。如果出卖人仅向买受人履行交付房屋的义务,未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届满时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系没有履行转移房屋所有权这个最重要的主给付义务,已经构成违约,诉讼时效期间应该起算。因此买受人未在出卖人违约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因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而丧失胜诉权。第二种意见,房屋已经交付的,买受人在约定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两年请求出卖人为其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应予支持。ﻫ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认为:依法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在其职责范围内,经业主代表大会授权,有权就与物业管理有关的、涉及全体业主公共利益的事宜,以物业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与物业管理无关的、个别或部分业主的事宜,业主委员会无权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ﻫ
ﻫ4、善意买受人应该返还给出卖人房屋使用费的标准问题ﻫﻫ理论界或实务界的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房屋使用费的标准应该参照通地段同类房屋租金计算。 第二种观点:根据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应该以实际使用年限的房屋折旧费作为买受人返还的房屋恢复原状的补偿,即房屋总价÷约定的土地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或就房屋折旧费进行评估。第三种观点:第一种意见与第二种意见采用的标准过高或过低,有失公平,可考虑采用租金与房屋折旧费的平均值。ﻫ
最高法院公报69个案例司法观点集成
最高法院公报69个案例司法观点集成公报·案例·裁判摘要36篇民商事01-2101 . 赵宝华诉上海也宁阁酒店有限公司、上海市静升实业有限公司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1期裁判摘要:作为提供住所服务的酒店经营者,对入驻酒店的消费者应履行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义务。
酒店经营者因管理、服务瑕疵等安全隐患而致消费者产生人身伤害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酒店经营场所的出租方对于事发现场管理不善的,亦应承担相应责任。
受害人对于损害发生也有过错的,应根据过失相抵原则,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02 .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人民政府诉蒋荣祥等水污染责任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4期裁判摘要:我国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施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
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危险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应向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以及处置等资料,同时应按照国家规定交由有相应处理危险废物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危险废物产生者未依法申报危险废物的具体情况,擅自委托不具备处理危险废物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处理危险废物的,属于违反污染防治责任的行为。
因上述违法行为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危险废物的产生者对于相关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放任的故意,不能以其并非直接的环境污染侵权人为由免除法律责任,又由于危险废物产生者的擅自委托行为系环境污染事故的必要条件,故应与危险废物的实际处理者承担连带责任。
存在多个生产者的,可结合各自违法处理危险废物的数量以及对事故发生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分担责任。
03 . 徐州西苑艺君花园(一期)业主委员会诉徐州中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物业管理用房所有权确认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6期裁判摘要:业主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成立,具有一定目的、名称、组织机构与场所,管理相应财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组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引言商标侵权案件是一类涉及商标权利的重要民事纠纷,对于保护商标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规范商标侵权案件的审理,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本文所述的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
一、商标使用权的认定在商标侵权案件中,首先需要确定商标使用权的归属,以确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
商标使用权的认定应综合考虑商标注册情况、实际使用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
在商标注册有效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使用权,其他人将未经授权使用该商标构成侵权行为。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是指非商标权利人未经授权,在同类商品或相关商品上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容易引起混淆的行为。
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是否存在商标使用行为;2. 是否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3. 是否涉及同类商品或相关商品;4. 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性。
三、商标侵权责任的认定对于商标侵权案件,涉及商标侵权责任的认定是重要的。
商标侵权责任的认定应根据以下原则:1. 商标权人的权利受侵害;2. 商标使用人的主观故意或过错;3. 商标侵权行为的实际损害。
四、商标侵权的举证责任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商标权人通常需要证明以下事实:1. 商标的注册情况及商标使用情况;2. 商标的知名度及对相关公众的影响;3. 商标侵权行为的实施方式及时间。
五、商标侵权案件的免责事由商标侵权案件中,商标使用人可能提出免责事由,免除或减轻自己的侵权责任。
常见的免责事由包括:1. 合理个人使用;2. 前先使用;3. 合理事实必要范围内。
结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对商标侵权案件的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
在实践中,相关法律解释应得到充分的遵守和执行,以保障商标权益的合法权利,促进商标的良性运营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上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望各级法院依法正确审理此类案件,维护商标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引言商标是企业对其商品或服务所使用的标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法律效力。
然而,在商标使用和保护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的纠纷。
为了依法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特出台本解释,以明确适用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商标使用注意事项1.商标使用真实原则商标的使用应当符合真实原则,即商标所涉及的标识必须与实际商品或服务的特征相一致。
任何通过虚假、误导、混淆等手段使用商标的行为都属于侵权行为,应予以惩处。
2.商标使用顺序原则商标的使用应当遵循先使用原则。
如果两个商标在同一商品或服务上均存在使用行为,那么首先使用商标的一方享有优先使用权。
后续使用商标的一方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扰或侵犯先使用商标的合法权益。
三、商标侵权责任和赔偿标准1.商标侵权责任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侵权故意、过失以及无过失的行为。
对于故意侵权行为,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可根据情况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过失侵权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然而,对于无过失侵权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承担民事责任。
2.商标侵权赔偿标准商标侵权赔偿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侵权行为对原商标在市场上的影响、侵权行为人的过错程度、相关证据的充分性等。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依法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以还原原商标权益、保护权益受损方的利益为原则。
四、商标使用合理限制商标使用的合理限制是保护商标权益的重要手段。
具体限制内容包括:1.商标保护期限限制商标的保护期限根据法律规定进行限制,超过保护期限的商标不再享有法律保护。
商标权人应当自觉遵守商标保护期限,合理管理自己的商标。
2.商标使用范围限制商标使用的范围应当与商标注册的商品或服务范围相一致。
商标权人不得以超出注册范围的方式使用商标,否则将引发侵权纠纷。
五、商标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程序商标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程序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当事人享有合法权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关于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查标准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关于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查标准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正文:----------------------------------------------------------------------------------------------------------------------------------------------------关于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查标准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讨论确定,现就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查标准适用的几个具体问题,解答如下:一、关于不予注册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问题(一)不予注册复审的商品或服务范围在商标局异议决定结论为部分商品或服务不予核准注册的情况下,商标评审委员会审理不予注册复审的范围应仅针对商标局不予注册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审查。
(二)不予注册复审的理由范围对于不予注册复审的理由范围,应限于商标局不予注册决定审查范围及原异议人在复审中所主张的并已在异议阶段申请的理由为限,超出的部分不属于评审审理范围。
二、关于三年期间跨越新法实施日的三年不使用撤销复审案件实体法律适用问题在撤销复审案件中,对于商标使用的三年期间跨越新法实施日的,在实体法律上适用旧法。
三、含企业全称商标的可注册性问题商标标志本身仅由申请人的企业全称构成或显著识别部分仅是企业全称的,可以认定构成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情形,以缺乏显著性为由不予核准注册。
若商标中含有企业全称,但不属上述规定的情形,且申请人主体与该企业全称存在实质性差异的,在不符合商业惯例且易使公众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误认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不予核准注册诉争商标。
四、关于“商品化”权(益)的问题关于“商品化”权(益)能否作为商标法第三十二条中的“在先权利”予以保护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无“商品化”权(益)的概念,故不宜在案件审理中出现该表述。
论我国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的制度整合
政 管 理 部 门应 权 利 人 的请 求 , 由人 民 法 院 ( 或行政执法机关)对个案商标是否 “ 驰名” 进行认定 , 从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被 “ 动保护 、个案认定”的原则 ,即驰名商标认 定 不 再 受 主 观 人 为 因 素控 制 ,而 由市 场 运 作, 由当时的市场实际情况反映该商标是驰 名还是一般。 这 一 原 则 有 效 地 解 决 了 实 践 中关于 驰 名 商标 保护 的 时空 跨度 问题 。 如驰 名商 标一 段 时问后 不再 驰名 的 问题 在该 原则 下将 不会 再出现。 而空间跨度是指驰名商标的区域差 别 问题 。如 :即使 某 世界 驰 名商 标 ,也 会有 许多地方对此毫无所闻, 若在这些地方发生 侵权 纠 纷 ,按 照该 原则 ,不能认 定 该世 界驰 名商 标 在这 些地 方 驰名 。 据 实 际情 况做 出 根 的判 定 应能 得到 双 方的认 可 。 即该 原则 有效
一
政府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部在鼓励驰 名、 著名商标 的认定和保护。 除了 商标法 和 《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提供了驰名 商 标 以 跨类 的特 殊 保 护 以外 ,根 据 笔 者 统 计 , 目前全 国 已经 有 1 5个省 、9 计划 单 个 列 市 ( 括 4 直辖 市 )和 4 民族 自治 区 包 个 个 制 定 了各 自的著 名商 标评 审 和保 护 条例 。 本 文就 将试 图探 索驰 名 商标和著 名 商标 的制度
【 关键词】
商标 ;制度 整 合
一
、
引 言
虽 然学 界 早 有 人提 出我 国 的 驰 名商 标 制 度发 生 了异化 , 是环 视 四周 ,国内各 级 但
地排 除 了类 似 不 公平 现 象 。 我 们 应 该 在 尊 重 社 会 基 本 经 济 规律 的 前提 下 , 多 的去 谋求 驰名 商 标与 著名 商标 更 的一种整合,建立一个以驰名商标为塔尖, 著名 商 标为 基础 的 “ 字塔 式 ” 层级 体 系 , 金 来逐渐 实现 一套符 合我 国经济 发展规 律的商 整合 , 为我国商标领域法律法规 的成长健全 标 体系 。主 要理 由如 下 : 之路 提供 一 些指 导建 议 。 首 先 ,要 求企 业 的 品牌 从 无名 到著 名 、 从著名 到驰 名 的过 程 也是符 合—般 品牌 发展 二 、驰名商标和著 名商标 的整合 的规 律 的。其 次 ,只有少 数 的精 英 品牌 才能 1 、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整合的合理 眭 而大多数的为某地 区 当前 ,我 国认 定 驰 名 商 标 的基 本原 则 有机会成为驰名商标, 人们所认可的品牌争相成为著名品悼 , 也符 是 “ 被动认定、个案处理 、 案一认定、一 一 案一 适 用” ,而不 是 由政 府机 关 授予 的一 合市 场 发展 的基 本 规律 。再 次 ,有 力于企 业 中 以 “荣誉 称 号” 但 是在 实 践 中 , 省 、 、县 从目前混乱的商标认定体系 中解脱出来 , 。 各 市 个明确的发展 目标换取企业真正在 自身的 出于 自身利益 需要 ,纷纷 出 台 了各 自的 著 扎扎实实的打造出若干 的同时, 名商标评审条例》 、 知名商标评审条例》 品牌建设上下功夫, 等, 培育一批真正的 “ 驰名商标”团 。 参 每年 成批 地认 定 本地 区企 业 的品牌 , 各省评 个真 正有 实 力的 品牌 , 与 到 国际市 场 的竞 【 考文献】 参 出本 省 的著名 商 标 , 几乎都 是 在未 发生 纠纷 争 中去 。最 后 ,也有 利于 打破 目前各地 区政 1 谢 晶 , 我 国著名 商 标 寺度 的 思 考 、 对 4 疯狂 ”批量 认 时的提前认定 , 行政机关的主动认定。根据 府 着 眼于 本地 区 利益 而每 年 “ [ 】 甘 肃 政 法 成 人 教 育 学 院 学报 , J , 从根 本上 是商 家 得到 品 最 高 人 民法 院有 关部 门的 数据 , 0 1 以 定 著名 商 标 的怪状 。 自2 0 年 2 O () O 62 并 来 , 方各 级 人 民法 院受理 涉 及商 标的 民事 牌 效应 所带 来 的 利益 , 在一 定程 度 上 减少 地
商标”权利用尽”适用的构成要件及相应限制
商标”权利用尽”适用的构成要件及相应限制作者:北京高院陶钧法官来源:北京高院(北京审判) 知产库编辑编者按:虽然我国商标法并未明确规定“权利用尽”制度,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商标权限制制度,无论是在市场流通领域,还是商标侵权判定中均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这一制度在商标侵权纠纷中的适用进行了调研,并对制度适用的构成要件及限制提出意见建议。
作者认为对在侵犯商标权纠纷中,若被控侵权人能够证明其所售商品来自于商标权人或合法的被许可人,其商业宣传及营销方式符合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并未超出合理范畴,且不存在主观恶意,未对注册商标的商誉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亦未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等情形,被控侵权人的相关行为不应认定构成侵害商标权。
一、商标”权利用尽”制度的概述知识产权的各项权利既有其绝对化的一面,同时又在特定条件下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是“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平衡的结果,即“知识产权权利的限制”,而其中“权利用尽”制度是权利限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标“权利用尽”制度就是权利限制在商标权体系中的重要体现。
现在意义上的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用尽”的理论内容最早是由德国的JOSEF KOHLER真正提出的,但其表述方式并非以“权利用尽”为代名词。
“在大陆法方面,权利用尽规则是由德国最高法院在20世纪初通过Guajokol Karbonat 案所确立并发展的;在普通法方面,该规则最初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873年涉及专利的Adams诉Burke案中所采用,至1908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开始对著作权案件采用这一规则,判决版权人在第一次销售后权利已用尽。
”所谓知识产权权利用尽实质上就是将知识产权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在商品流通中,与其所负载的商品相分离,即知识产权的权利在绝对化的同时不能垄断商品正常的流转与市场运营,破坏商品经济中自由竞争的基本规则,阻隔商业经营者发挥其营销的智慧。
商标权利用尽与知识产权权利用尽并无实质差别,“它可以防止商标权人滥用自己的权利。
法官说法:商标近似判断具有主观性
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说起此轮司法改革时,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或许会是法律共同体的建设。
因为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在此轮司改的前前后后,一些法官脱下法袍,加入了律师、法务等群体的行列。
这势必会将法官的思维方式、裁判理念等扩散到整个法律共同体,进而使得以前一些带有神秘感的话题、做法变得大家心知肚明。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参与过的一次庭审,法官明确表示商标近似与否是法官主观判断的问题,不需要再过多地发表意见。
说实话,当时作为书记员的我,还真是不能理解。
如果不让代理律师充分地发表意见,那人家靠什么来胜诉?对于这一点,我想当事人和代理律师怕是也有同感。
随着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经历的增长,尤其是作为法官参与过一些案件的审理后,才终于明白当年的法官说的总体没错。
在这里,我想以自己参与过的“光华管理学院及图”商标案件为例,具体谈一谈为什么说商标近似判断具有主观性是个客观事实。
2013年8月8日,北京大学申请注册“光华管理学院及图”商标(简称申请商标),指定使用在第36类金融管理、期货经纪、募集慈善基金等服务上。
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经审查均驳回其注册申请,理由是申请商标与核定使用在类似服务上的“光华国际中心”商标(简称引证商标一)、“华光HUAGUANG及图”商标(简称引证商标二)、“华光及图”商标(简称引证商标三)近似,违反《商标法》第三十条的规定。
北京大学不服,诉至法院。
这个案子的争议焦点就是商标近似的判断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法院判决中的认定及说理:本案中,申请商标由“光华管理学院”、“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及北京大学校徽图形组成,其中,“管理学院”及其对应的英文、北京大学校徽图形使用在第36类金融管理、期货经纪、募集慈善基金等服务上不易使相关公众将其作为商标进行识别,故申请商标的显著识别部分为文字“光华”。
引证商标一为“光华国际中心”,其显著识别部分为文字“光华”,引证商标二为“华光HUAGUANG及图”、引证商标三为“华光及图”,二者显著识别部分均为“华光”。
最高法院就驰名商标司法保护答新华社记者问
最高法院就驰名商标司法保护答新华社记者问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题:加强驰名商标司法保护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最高法院民三庭负责人就驰名商标司法保护答新华社记者问新华社记者田雨自2001年7月以来,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域名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陆续认定了一些驰名商标,依法对驰名商标进行了有效的司法保护。
新华社记者26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蒋志培。
问:请介绍一下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和加强驰名商标保护的基本情况?答: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标。
自2001年7月至2005年4月底,人民法院共认定了29件驰名商标,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的“DUPONT”商标(化工、电子等)、“中化”商标(进出口代理服务),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Rolex”商标 (钟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的“safeguard/舒肤佳”商标(香皂),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的“华能”商标(电和电能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红蜻蜓”商标(皮鞋)、“奥康”商标(皮鞋),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白雪”商标(文具)、“一枝笔”商标(烟草),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的“立邦”商标(涂料),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国美电器”商标(广告、推销等)、“劲牌”商标(白酒)及“报喜鸟”商标(服装),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沃尔玛”商标、“PAIC”图形+“平安”文字图文组合商标,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红河”商标(烟草),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奇正”商标(藏药)等。
人民法院通过在审理商标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认定驰名商标,依法保护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问:现行商标法律对于人民法院认定和保护驰名商标都有哪些主要规定?答:2001年7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该解释第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做出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议建立通过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相关商标数据库工作”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议建立通过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相关商标数据库工作”的答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16.03.04
•【文号】
•【施行日期】2016.03.04
•【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驰名商标认定
正文
关于“建议建立通过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相关商标数
据库工作”的答复
(2016年03月04日)
对于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问题,人民法院一直以来均坚持“按需认定、事实认定”的基本原则,即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在有保护必要的情况下,才对有关商标是否已经具备驰名商标的知名度问题作出事实判断。
根据上述原则,有关案件的当事人不能据此将依据个案事实认定的驰名商标,作为对其商品或服务进行宣传的手段,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亦从未建立过脱离个案事实而批量认定驰名商标的制度。
根据上述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基本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不倾向于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对仅具有个案认定效力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予以批量公布,否则,不仅将与人民法院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按需认定、事实认定”的原则相悖离,而且可能导致变相促使相关企业将此作为宣传商品和服务的手段之结果。
对于您所提出的关于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真实性难以核实的问题,您可以通过“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以及有关地方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网对所涉及的裁判
文书的真实性予以查询、核实。
再次感谢您对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了正确审理商标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七)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二)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三)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第二条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容易导致混淆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
第三条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包括以下三类:(一)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二)排他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可以使用该注册商标但不得另行许可他人使用该注册商标;(三)普通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可自行使用该注册商标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6年12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0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总页数】5页(P21-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81
【相关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关於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J],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评析 [J], 杜颖
3.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法发[2010]12号 [J],
4.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专利、商标等授权确权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审理分工的规定》的通知 [J],
5.论商标宣告无效的司法审查——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8,30条 [J], 祁雯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商标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
根据保护商标的区别性、防止混淆误认的立法目的,商标权司法保护政策
的把握,应当以制止混淆为指针,充分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遏制恶意抢注他人知名商业标识及“傍名牌”行为,为知名品牌的创立和发展提供和谐宽松的法律环境。
一要最大限度地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
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需要正确确定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与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紧密相关,显著性越强和市场知名度越高的商标,其可以获得的保护范围就越宽,保护强度相应就越大。
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还需要妥善运用商标法规定的裁量性法律标准。
商标法规定的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在先使用并且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商标注册等要素,都属于裁量性法律标准。
在具体案件的裁判中,应充分利用裁量性法律标准所允许的弹性空间,加大遏制恶意抢注、“傍名牌”等不正当行为的力度。
当然,在最大限度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的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也应允许构成要素近以的商标之间的适当共存,防止简单地把商标构成要素近似等同于商标近似,实现经营者之间的包容性发展。
不过,这种包容发展应当限于极其特殊的例外情况,通常属于因复杂历史因素导致的共存,或者其他因客观因素导致的善意共存。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裁决的“鳄鱼:商标侵权案就是这样一个特例。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政策精神
正确把握商标权的法律属性,根据商标用于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核心功能,合理界定商标权的范围,根据商标的显著性程度、知名度大小等确定保护强度和范围,准确认定商标侵权判定中的商品类似、商标近似和误导性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09年3月23日,法发{2009}16号)。
认定商品类似和商标近似要考虑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的显著程度和市场知名度,对于显著性越强和市场知名度越高的注册商标,给予其范围越宽和强度越大的保护,以激励市场竞争的优胜者,净化市场环境,遏制不正当搭车、模仿行为。
16.人民法院认定商标是否近似,既要考虑商标标志构成要素及其整体的近似程度,也要考虑相关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所使用的商品的关联程度等因素,以是否容易导致混淆作为判断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10年4月20日,法发[2010]12号)
19.妥善处理商标近似与商标构成要素近似的关系,准确把握认定商标近似的法律尺度。
认定是否构成近似商标,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通常情况下,相关商标的构成要素整体上构成近似的,可以认定为近似商标。
相关商标构成要素整体上不近似,但主张权利的商标的知名度远高于被诉侵权商标的,可以采取比较主要部分就决定其近似与否。
要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与特殊情况下允许构成要素近似商标之间适当共存的关系。
相关商标均具有较高之知名度,或者相关商标的共存是特殊条件下形成时,认定商标近似还应该根据二者的实际使用状况、使用历史、相关公众的认知状态、使用者的主观状态等因素综合判定,注意尊重已经客观形成的市场格局,放置简单地把商标构成要素近似等同于商标近似,实现经营者之间的包容性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11年12月16日,法发[2011]18号)。
对于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侵权行为,除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情形外,其他情形的认定均需要考虑混淆因素,并根据注册商标的显著性程度、知名度大小等确定保护强度和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述
商标法意义上的近似是指足以产生市场混淆的近似,而不仅仅是外观上的近似性。
也即外观上的近似必须符合足以产生市场混淆的要求,或者说达到足以产生市场混淆的程度,才可以构成商标侵权意义上的近似。
《商标法》第52条第1项规定的“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中的近似商标,就是构成此处所谓的商标法意义上的近似商标。
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只有达到这样的近似程度,才可能给商标的标识性造成市场妨碍。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是与知名度直接相关的。
知名度越高的注册商标,其标识性越强,认定商标近似和商品类似的范围越大,对于他人使用相同护着近似商标的排斥范围越大,因而保护范围越宽。
未实际使用的注册商标,其标识性自然较弱,起保护范围相对较窄。
例如,在商标近似和商品类似的认定上,对于未使用的注册商标而言,通常会从严掌握,不使其扩张的范围太大。
——孔祥俊:《商标的标识性与商标权保护的关系——兼及最高法院有关司
法政策和案例的实证分析》,载《人民司法应用》2009年第15期(总第578期)。
1.侵犯商标专用权意义上的商标近似判断
判断是否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意义上的近似,不仅要判断商标符号本身的近似性,而且要判断在实际使用时发生混淆误认和侵占上午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两个商标的近似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并非只要近似性就可以认定侵权,二十要求近似性程度达到足以产生混淆误认或导致相关公众对可以认定侵权,而是要求近似性程度达到足以混淆误认或导致相关公众对商标使用人之间的特定关系产生联想,而这又取决于商标的使用情况及知名度。
在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件中判断商标是否近似,要考虑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因为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对其排斥力有直接影响,也会对认定侵权所要达到的近似性程度的要求产生直接影响。
法律保护尚未使用的注册商标,但是其保护程度弱于对持续使用并由一定商誉的注册商标的保护。
在商标侵权诉讼案件中对于商标是否近似的判断,与商标注册审查中商标是否近似的判断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在授权审查程序中判断是否近似,主要是对两个商标的文字、符号本身进行比对,判断发生混淆的可能性。
商标侵权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中认定商标是否近似,更加注重的是更具案件真实判断是否存在混淆、误导公众的现实可能性。
商标能否注册,与其能否作为未注册商标使用也是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