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连载十四:什物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四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四

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四《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

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古代服饰、器物)冠冕:贵族男子的头巾。

平民男性的头衣以头巾为主,贵族则在冠之下附巾,如葛巾、幅巾、纶巾等。

襦、袄:古代女子服饰中,短上衣叫“橘”。

把裙子穿在襦外面,就成了襦裙。

在裙子外面又加了一件上衣叫“袄”,以袄掩群,袄可长可短,在明代最为常见。

短褐:用麻或毛捻成线编制的粗衣,为地位底下的人平时所穿,因此“短褐”成了平民的标志。

袖:又称“袂m e i”,古代常常用“袂”来代指手。

古语“连袂”就是连在一起拉着手的意思。

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

[白于]: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

布衣、麻衣,借指平民。

[笏]:又称“笏板”,当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文字都记录在上面,上朝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已重要的事情。

[席]:跪坐时用的垫子。

这是由于最初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的时候,比较庄重的坐姿是跪坐。

(古代交通出行)[车马]: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

一般地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

所以,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

[马车]:在中国周代,马车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

根据马的数量,可以对车有不同的称呼:骈就是两匹马拉车,骖就是三匹马拉车,驷就是四匹马拉车。

只有天子才能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子。

[轿子]:古代的轿子叫肩舆或腰舆,其区别是肩舆上肩抬,而腰舆抬在腰间。

最早叫“辇”,本来是人推的车,后来成为天子专用的车或者轿子。

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别国的王孙公主被“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可见当时的辇还不是皇帝专用。

[轼、辙]:“轼”是指马车前部栏杆上的一-块横木,“辙”是指车在泥土路上碾过的痕迹。

[田猎]:最初的田猎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军事和祭祀活动,后来田猎的制度消失,对贵族们来说,打猎成了休闲活动。

[舆]:古代马车的车厢,乘人或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

它的前面和两旁以木板为屏蔽,乘车的人从后面上车。

后泛指车。

(古代刑罚)[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

刺,即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与物象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与物象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与物象知识点总结大全动物和物象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象征着特定的意义,又展现着神秘而有趣的特性。

本文将为您总结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与物象的知识点,让您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神话世界的奇妙和多彩。

以下是各个神话世界中的动物和物象。

一、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与物象1. 龙:龙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重要形象,被视为祥瑞之物,象征着君主的权力和财富。

龙有长长的身躯,鳞甲覆盖全身,喷火吐云,能控制雨水,也代表着水的力量。

2. 凤凰: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凤凰外形美丽,羽毛绚丽多彩,据传每500年才会出现一次,凤凰的召唤代表着国家的兴盛和和平。

3. 狮子:狮子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被描述为勇猛威武的动物,是君主权力和权威的象征。

狮子在寺庙和宫殿门前作为守护者出现,它们的雕像通常都会有狮子形象。

4. 獬豸:獬豸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之一,外形像麋鹿,嘴上却长着一根长长的角。

獬豸被认为是正直的象征,常常被君主作为官方图腾。

二、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与物象1. 飞马:飞马是希腊神话中的传奇生物,拥有翅膀和四条腿,可以飞翔。

它们被视为智慧和灵感的象征,也是诗人和艺术家的守护者。

2. 北极熊:北极熊在希腊神话中被描述为伟大的熊神,他们守护着北极星。

北极熊象征着勇气和力量,他们与北方的寒冷环境息息相关。

3. 露西法:露西法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妖精,拥有蛇身和女人的上半身。

她们被认为是引诱旅人的邪恶存在,常常被描绘在岩石和洞穴中。

4. 场神:场神是希腊神话中的羊鱼,拥有人头和鱼尾。

它们代表着海洋的力量和智慧,是海神波塞冬的守护者。

三、北欧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与物象1. 狼:北欧神话中的狼象征着黑暗和恶意力量。

最著名的狼是芬里尔,它会吞噬月亮和太阳,在北欧文化中被视为毁灭的象征。

2. 蛇:在北欧神话中,蛇是邪恶和欺诈的象征。

最著名的蛇是耶梦加得,它围绕着世界的边界,咬住自己的尾巴。

3. 鹰:在北欧神话中,鹰象征着洞察力和智慧。

文化素养文学常识大全

文化素养文学常识大全

文化素养文学常识大全,天文地理借代称谓全都有!欢迎关注国有道初中课代表2021-12-0920:17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低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髯: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撤(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二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流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古代文学常识:十种事物的别称与雅称

古代文学常识:十种事物的别称与雅称

古代文学常识:十种事物的别称与雅称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磁婚第二十五年银婚第三十年珍珠婚第三十五年珊瑚婚第四十年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青玉婚第五十年金婚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第六十年白金婚五讲年龄:孩提幼儿时期总角童年时期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花信女子24岁而立 30岁不惑 40岁知命 50岁花甲 60岁古稀 70岁喜寿 77岁米寿 88岁白寿 99岁耄耄 80-90岁期颐 100岁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

事业单位综合备考:中国古代什物

事业单位综合备考:中国古代什物

事业单位综合备考:中国古代什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衣物及一些乱七八糟的零碎物件儿,这些物件看似不起眼,却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国古代,这些物件儿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的几件,带大家认识下这些什物。

一、古代什物简介1.筵、席。

现在的我们“筵席”一般会合在一起来用,类似于吃酒的时候的酒席,那么中国古代也是这样么?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席地而坐,所以进入别人家通常是要先脱屦(古代用麻、葛等材料变成的鞋子)。

这里的席,长短不一,能坐数人到仅坐一人。

本身席和筵属于同义,但是也有区别:一般来说,筵比席要长一些,主要是垫在地上的,然后再在上面铺席子。

后来筵用来表示宴饮时的陈设,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筵席”用来表示酒席。

2.案。

我们听说过梁鸿与妻子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而举案齐眉中的“案”是什么?接下来咱们做简单介绍。

简单的说,在古代案就是进送食物所用的托盘。

这个托盘有各种样式,比如长方形、圆形的,长方形的托盘下面是四足,圆形的托盘下面三足,这样可以放在地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食案。

除了食案之外,还有书案,与食案相似,长方形,两边会有向上凸起并向内略有凹陷的宽边,防止书籍掉落。

当时的案都不是很高,后来因为我们坐的方式发生变化,所以才有了咱们现在的案几和桌椅等。

3.烛。

我们现在经常说蜡烛,但是在上古时期,烛并不是咱们现在所说的蜡烛。

在《说文解字》中有表述“烛,庭燎大烛也”。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同学会很熟悉,因为在常识判断中经常会有选项中出现“庭燎”一词,这里我们说明一下,烛和庭燎其实一样,都是火炬,如果非得区分的话,拿在手上的叫烛,立在地上的叫庭燎。

二、模拟题1.下列民俗与重阳节无关的是()A.庭燎B.茱萸C.登高D.赏菊【答案】A。

解析:庭燎是立在地上的火烛,与重阳节无关。

无本题答案为A。

2.典故“举案齐眉”中的案指的是()A.桌子B.食物托盘C.书案D.茶几【答案】B。

解析:梁鸿与妻子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说的是孟光每天送饭时都会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所以这里的案指的是送食物的托盘。

古代文明的瑰宝中国的历史文物知识点

古代文明的瑰宝中国的历史文物知识点

古代文明的瑰宝中国的历史文物知识点古代文明的瑰宝——中国的历史文物知识点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历史文物的知识点,带您了解这些宝贵的遗产。

1. 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自商代晚期至战国时期,中国青铜器制作达到了鼎盛阶段。

青铜器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古代青铜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足鼎、食器和乐器等。

三足鼎一直被视为君权的象征,是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

它们通常以浮雕和铭文装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政治事务。

另外,青铜食器和乐器的制作技艺非常高超,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反映出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与生活方式。

2. 玉器中国的玉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装饰性和礼仪性工艺品之一。

玉器以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神秘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古代中国人将玉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用玉器来表达敬意和祈福。

玉器的主要种类有玉佩、玉璧、玉钟等。

玉佩是古代贵族常用的装饰品,形制多样,装饰精美,寓意着权力和地位。

玉璧是一种玉制的圆形石板,多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代表着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崇拜。

玉钟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形态优美,音色悦耳,是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

3. 陶瓷中国的陶瓷制作技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中国的陶瓷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与完善。

中国的陶瓷作品形式多样,釉色丰富,技术精湛,被誉为“东方瓷器艺术的瑰宝”。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陶瓷种类包括青瓷、汝窑、粉彩瓷和景德镇瓷等。

青瓷起源于东汉时期,采用天然矿物砂粉制作,并以古朴且典雅的青色釉装饰,成为中国陶瓷的经典之作。

汝窑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窑瓷,以制作精良和独特的釉色而享誉世界。

粉彩瓷是清代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色彩鲜艳多样,以其细腻的绘画技巧而闻名。

景德镇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区之一,其精湛的制作技术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被世界公认。

初中历史文物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文物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文物知识点整理历史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历史文物的知识点,有助于拓宽历史的视野,增加对历史的兴趣。

下面将对初中历史文物知识点进行整理,希望能对初中生学习历史有所帮助。

1. 中国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它们出现在商朝时期,发达于西周时期。

青铜器包括器皿、武器和礼器等,造型精美,寓意深远,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制度的象征。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2. 中国陶器:中国陶器非常丰富多样,有红陶、灰陶、黑陶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彩陶和瓷器。

彩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具有鲜艳的彩绘。

而瓷器起源于东汉时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

3. 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代表,用于埋葬法老和贵族。

金字塔被视为法老统治力量和地位的象征,建筑巨大,制作精湛,是古代建筑的奇迹之一。

最著名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和卡夫拉金字塔。

4. 印度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著名的陵墓,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的爱妃而建造的。

泰姬陵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群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宏伟的规模。

5. 希腊巴勒斯坦古代神殿:希腊巴勒斯坦的古代神殿是古希腊和罗马哲学、文化和宗教的重要场所。

它们以神圣庄严、对称美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

最著名的神殿有雅典的帕台农神庙和罗马的巴勒斯坦神庙。

6. 中国历史名剑: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名剑,如越王勾践剑、大禹治水剑、西施剑等。

这些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是中国剑法与审美理念的重要代表。

7. 古代印章:古代印章是中国古代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表示身份、官职和封建等级。

古代印章通常由玉石、金属或陶瓷制成,上面刻有文字和图案。

古代印章还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8. 古代货币:古代货币是了解古代经济和贸易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

《古代文化常识》 知识清单

《古代文化常识》 知识清单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清单一、天文历法1、天文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中“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

曹操《观沧海》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在古代,人们常根据北斗七星来辨别方向和季节。

天狼:星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侵扰北宋边境的西夏。

2、历法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王公年次纪年法: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中“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中“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指农历十一月。

纪日法序数纪日法:如《项脊轩志》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

干支纪日法:如《肴之战》中“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辛巳”指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历史物件知识点总结

历史物件知识点总结

历史物件知识点总结一、东汉玉璧东汉玉璧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种礼器,制作精美,通常用于举行仪式或作为礼物赠送。

玉璧的形状为圆形,中间有一个小孔,可以用绳子穿过小孔悬挂。

东汉玉璧的制作技艺非常高超,其雕刻工艺精湛。

玉璧上通常雕刻有神话故事、祥瑞动物或宝物图案,给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感觉。

二、埃及法老陵墓中的黄金面具埃及法老陵墓中的黄金面具是埃及古代法老陵墓中常见的古物,这些面具是为了保护法老的遗体而制作的。

黄金面具被认为是法老灵魂的象征,制作精美,充满神秘和仪式感。

黄金面具上镶嵌有宝石,图案精美细致,代表着埃及古文明的辉煌和繁荣。

三、古希腊青铜铠甲古希腊青铜铠甲是古希腊士兵在战斗中佩戴的防护装备,由青铜制成,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能。

古希腊的青铜铠甲设计精巧,能够保护士兵的身体免受敌人的攻击。

铠甲上通常镶嵌有精美的图案,展现出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艺术修养。

四、古罗马斗兽场遗物古罗马斗兽场遗物是指在古罗马斗兽场遗址中出土的各种器物,比如武器、盔甲、场景布置等等。

古罗马的斗兽场是一种供观众观赏野兽与奴隶搏斗的场所,常常举办血腥残忍的斗兽表演。

在斗兽场遗址中发现的器物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古罗马斗兽场运作方式和社会文化的重要信息。

五、印度古代佛像印度古代佛像是印度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物件,通常制作于青铜、黄金或石料。

佛像通常寓意善良与慈悲,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印度佛像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雕刻精美,给人一种智慧与安宁的感觉,也是研究印度古代宗教和文化的重要物证。

六、古埃及木乃伊古埃及木乃伊是古埃及人保护死者尸体以期其灵魂得以永生的一种传统做法。

木乃伊制作精细,通常采用特殊的防腐工艺保存尸体。

古埃及木乃伊文化是古埃及文明中的独特遗产,对于研究古埃及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七、中国汉代青铜器中国汉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汉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成熟,器型多样,包括鼎、壶、罐、盆等,用途广泛。

古代文化常识(衣饰、什物)

古代文化常识(衣饰、什物)

古代文化常识(衣饰、什物)一、衣饰衣有广义、侠义之分。

广义的衣指一切蔽体的织品,包括头衣、胫衣、足衣等。

侠义的衣指身上所穿的;当衣和裳并举时,就只指上衣而言。

(一)头衣上古的头衣主要有冠冕弁。

1、冠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样式和用途与后世所谓的帽子不同。

古人蓄长发,用发筓绾住发髻后再用冠束住。

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在头发上。

由此可见,上古的冠并不像后世的帽子那样把整个头顶全部盖住。

冠圈两旁有缨,这是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颔下打结。

缨和緌(ruí)是同义词。

区别开来说,緌是结余下垂的部分,有装饰的作用。

2、冕冠是冕和弁的总称。

冕,黑色,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

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后来有“冠冕堂皇”这个成语。

“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称,它又被用来比喻“居于首位”。

冕的形制和一般的冠不同。

冕上面是一幅长方形的版,叫延,下面戴在头上。

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的小圆玉,叫做旒。

据说天子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

后来只有帝王可以戴冕,所以,“冕旒”可以用作帝王的代称。

3、弁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有爵弁,有皮弁。

爵弁据说就是没有旒的冕。

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世的瓜皮帽。

鹿皮各个缝合的地方,缀有一行行闪闪发光的小玉石,看上去像星星一样。

冕弁加在发髻上时都要横插一根长的筓(不同于发筓),筓穿过发髻,把冕弁别在髻上,然后再筓的一端系上一根小丝带,从颔下绕过,再系到筓的另一端。

这根带子不叫缨而叫纮(hóng)。

此外,筓的两端各有一条名叫紞(dǎn)的丝绳垂下一颗玉来,名叫瑱(zhèn)。

因为两瑱正当左右两耳,所以一名充耳,又名塞耳。

4、巾庶人的头衣和统治阶级不同。

庶人只能戴巾。

巾大约就是劳动时擦汗的布,一物两用,也可以当作帽子裹在头上。

直到汉代,头巾仍用于庶人和隐士。

5、帻帻,就是包发的巾。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第一篇我长久困惑于一种学术堆积:随着史的研究的深入细致,史著的容量和篇幅日益扩大,笔触则日益细腻发散具体而微,读者便日益身陷深山密林之中而迷失了道路与方位感,仰头不见天日,只见铺天盖地的阔叶针叶树冠藤萝、陡峭山径崖壁巨石.学术开辟为时代积累起巨量的丰厚与弘博,也给普通读者把握传统设置了无以数计的路栅道障.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把历史写薄.余秋雨的以往著述已经显现了他这方面的能力,这次试探再次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且看余秋雨的惊绝概括力与描述力:“没有巴比伦的残忍,没有卢克索的神威,没有恒河畔的玄幻.《诗经》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平和、安详、寻常、世俗,以及有节制的谴责和愉悦.”又如:《诗经》是“平原小合唱”,《离骚》是“悬崖独吟曲”.再如:“从宣讲到提问,从解答到无解,这就是诸子与屈原的区别.”敏锐的感觉,精巧的比较,准确的捕捉,灵动的表述,鲜明的个性化视角带来独特的观察与状摹,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概括,但又不得不为其聪颖洞见而称奇.阅读过程中不断“惊艳”的'快感,也时而被一些地方阻断.读余回思,令我排拒于心、梗阻于喉的,原来是作者在快意概述中未能一以贯之地将他的主张贯彻到底.文章论述的是中华“文脉”,点题在“脉”,自然应该历时态地把中华文化长河中时而上浮时而潜隐的脉线提拎出来,是为正务.然而文中论说却不断脱离了文脉提拎而转为历史个体的文化成就排行.排行自然是不按照脉线行进的.譬如山峰与山脊的连线构成山脉,虽然高低不平起伏跌宕,但逶迤宛转绵延不绝.而单纯以高度为标准的山峰排序,只构成坐标,却切除了脉源.我们看他论述唐代书家:“第一名:颜真卿;第二名:欧阳询;第三名:张旭;第四名:怀素;第五名:褚遂良;第六名:柳公权;第七名:孙过庭;第八名:虞世南.”这只是从作者认为的“吨位”大小作出的列序,而不体现文脉.若从文脉论,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排列一定是褚、张在前而颜在后.欧阳询、虞世南则因开唐代书法之先风而应先列.这种排法虽更加靠向了历史顺序的轴线而似乎令著者无所作为,但文脉却清晰地显现出来.在粗线条提拎脉络时,你尽可以略去次高峰只数最高峰,而用最为突出的山峰来代表此一山脉,但却不能把山脉切为几段,再从高到低重新组合,从而颠倒错乱地去列数峰峦脉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第二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已故古汉语专家马汉麟先生编注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作者早年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

古代什物分类

古代什物分类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古代什物分类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古代什物分类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out!)古代什物分类一、古代什物分类概述古代物品分类的背景古代物品分类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类的生活简单,对于物品的分类并不复杂。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物品种类日益丰富,对物品进行分类管理变得尤为必要。

在我国,古代物品分类的发展与古代文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如《周礼》、《汉书·天文志》等古籍中,都有对各类物品的分类描述。

这为后世的什物分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什物的定义与分类意义什物,指的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物品。

它们包括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文化艺术品、宗教用品等。

对什物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文化特点和科技水平。

首先,对什物进行分类,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物质文明。

不同历史时期的什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工艺水平和生活方式。

通过分类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其次,什物分类对于研究古代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各类工具和器物的创新与改进。

对这些什物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古代科技发展的规律,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借鉴。

最后,什物分类对于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什物的分类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后人了解和领略古代人们的生活情境,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生活用品分类古代生活用品分类主要包括服饰类、餐饮用具类和居室用品类。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化常识(14)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化常识(14)

QQ群:166478372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文化常识(14)常识判断作为事业单位考试中的一类题型,进行系统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中公教育特别准备了一批文化知识汇总,便于考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以取得理想成绩。

1、许多人都喜欢到低于海平面410公尺的死海去做日光浴是因为紫外线最弱。

2、发生“日食”是由于月亮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

3、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是行政机关。

4、我国宋代邢窑出白釉瓷、越窑出青釉瓷,所以有“南青北白”之称。

5、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

6、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

7、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会浮在水面上。

8、吴敬梓是《儒林外史》的作者。

9、评剧起源于北京农村流行的“对口莲花落”。

10、电影《刘三姐》是反映壮族的生活故事。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高考必考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高考必考

古文化常识知识清单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1.蜉蝣:一种昆虫,后喻指微小的生命。

【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12.夺服: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例】逾年,诏使者赐牛酒,夺服,即拜光禄大夫,迁太常。

(《后汉书·桓焉传》)13.监国: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例】夏四月戊申,皇太子监国。

(《明史·本纪第七·成祖三》)14.徵:【zhǐ】用来表示音调高低,古代五音之一。

五音:宫、商、角、徵、羽。

【zhēng】“征”的繁体字,释义为召集、收取等。

【例1】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例2】以岁时征野之贡赋。

(《周礼·地官·闾师》)15.应天:应天府,又称京师、南京,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陪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连载十四:什物阅读天地0508 1910什物什物很多,不可能一一加以叙述。

现在只选主要的而且古今差别较大的谈一谈。

古人席地而坐,所以登堂必先脱屦。

席长短不一,长的可坐数人,短的仅坐一人。

席和筵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筵比席长些,是铺在地上垫席的;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的。

后来筵字用来表示宴饮的陈设。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金樽对绮筵。

"近代"筵席"成为一个词,用作酒馔的代称。

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

《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1],那是用作坐具。

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2],坐时可以凭几。

几是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今天北方的炕几。

《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

《庄子·齐物论》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机就是几。

几通常是老年人凭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几杖并举,作为养尊敬老的用具。

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这是食案。

食案形体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

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不很高。

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所以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

先秦已有烛字,但是上古的烛并不是后世所指的蜡烛。

《说文》说:"烛,庭燎大烛也。

"烛和庭燎是一样的东西,都是火炬。

细分起来,拿在手上叫烛,大烛立在地上叫庭燎。

据说大烛是用苇薪做的,小烛是用麻蒸做的[3]。

战国时代就有照明用的镫(灯)了,当时的镫和后世的灯不同。

因为形状类似盛食物的登(瓦豆),所以就叫做镫[4]。

古代点镫用膏,膏是兽类的脂肪,《楚辞·招魂》说:"兰膏明烛,华镫错些。

"[5]点灯用植物油,是后起的事。

耒耜是上古耕田的工具。

《说文》说:"耒,手耕曲木也。

"起初是用自然的曲木,后来知道"揉木为耒"。

耒和耜本来是两种农具。

耒上端勾曲,下端分叉;耜的下端则是一块圆头的平板,后来嵌入青铜或铁片,就成了犁的前身。

古人常以耒耜并举,例如《孟子·滕文公上》说:"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6]古代注家往往认为耒耜是一种农具的两个不同部位的名称,认为耒是耜上端的曲木,耜是耒下端的圆木或金属刃片,可见耒耜混淆由来已久了。

后来耒耜用作一般农具的代称。

(zhì)是一种短小的镰刀,钱和(bó)是耘草挖土的铲形农具。

在上古时代,钱大约曾经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春秋晚期和战国的货币模仿钱的形状,称为钱或布(布和古音相同)。

上古的烹饪器有鼎、鬲(lì)、(yǎn)等。

有陶制的,也有青铜制的。

鼎是用来煮肉盛肉的,一般是圆腹三足[7],也有长方形四足的,那是方鼎。

鼎口左右有耳,可以穿铉,铉是抬鼎用的杠子[8]。

鼎足的下面可以烧火,有几种肉食就分几个鼎来煮,煮熟后就在鼎内取食,所以说"列鼎而食"。

钟鸣鼎食是贵族奢侈生活的一个方面。

王勃《滕王阁序》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9]古人用匕从鼎内把肉取出来后,放在俎上用刀割着吃。

所以古书上常以刀匕并举、刀俎并举。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一块长方形的小板,两端有足支撑着,一般是木制的,铜俎很少。

铜俎的出土是很晚的事情。

这是因为俎本来就是多以木而为之的。

木材岁久腐朽,当然保存不下来。

所以,直至清末,学者们还在根据文字学的理论推测"俎"的具体形状。

现在这个问题随着铜俎的出土已经彻底解决了,但古代学者利用文字学理论研讨推测"俎"的具体形状的文章,却是魅力永存的。

上古煮饭用鬲,蒸饭用。

鬲似鼎,有三只空心的短足,下面举火炊煮。

分为上下两层。

下层似鬲,里面盛水,烧火煮水使蒸气上升到上层。

上层似甑(底部有孔的蒸器),里面放米谷之类。

上下两层之间有个带着许多孔的横隔(箅bì子),既便于透过蒸气,又免得米谷漏到下层。

古书上常见釜甑并举。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10]《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

"釜甑是配合起来用的。

釜似锅,它的用途相当于的下层;甑似盆,底部有细孔,放在釜上,相当于的上层。

釜甑之间也有箅子。

古人盛饭盛菜不用(碗)。

《说文》虽有字,那是"小盂"(水器)。

传世古器自铭为的,实际上是一个小盂旁边加上一个柄,那是用来舀水的[11]。

上古盛饭用簋(guǐ),一般圆腹圈足(足在腹底,成圈状),两旁有耳,是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或竹制的。

又有一种(fǔ),长方形,用途和簋相同。

古书上常以簋并举。

上古的盛食器还有豆,像今天的高脚盘,有的有盖。

豆本来是盛黍稷的,后来逐渐变为盛肉酱、盛肉羹了。

古代木豆叫做豆,竹豆叫做笾,瓦豆叫做登()。

《诗经·大雅·生民》:"于豆于。

"铜豆还有别的名称,这里没有必要细说。

筷子古代叫箸,但是先秦时代,吃饭一般不用筷子。

《礼记·曲礼上》:"毋抟饭。

"意思是不要用手把饭弄成一团来吃,可见当时是用手送饭入口的。

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则用筷子。

《礼记·曲礼上》:"羹之有菜者用。

"孔疏:"以其菜交横,非不可。

"就是一种筷子。

大约到汉代才普遍用筷子。

《汉书·张良传》说:"请借前箸以筹之。

" 上古的盛酒器有尊、觥、、壶等。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我姑酌彼兕觥",那是盛酒器。

觥,同时又是饮酒器,所以《诗经·豳风·七月》说:"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12]壶除了盛酒外,还用来盛水。

古人用斗勺来舀酒、舀水。

舀叫做挹,舀后倒到饮器中叫做注。

所以《诗经·小雅·大东》说:"不可以挹酒浆。

"《诗经·大雅·酌》说:"挹彼注兹。

" 尊不仅是一种盛酒器皿的专名,而且还常常被用作礼器之总名。

古人作器,皆称为"宝尊彝",或是"宝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总名使用时,尊也有两种不同用法:第一种是"大共名之尊",即全部礼器皆可曰"尊"。

另一种是"小共名之尊",即壶、卣、等之总称。

这些都应予以注意,否则有时便会觉得书中内容无法理解。

爵是古代饮酒器的通称。

但是作为专名,爵是用来温酒的,它有三只脚,下面可以举火。

上古常用的饮酒器是觚(gū)和觯(zhì),觯比较轻小,所以古人说"扬觯"。

战国以后出现了一种椭圆形的杯(),两侧有弧形的耳,后人称为耳杯,又叫羽觞[13]。

杯可以用来饮酒,也可以盛羹。

《史记·项羽本纪》说:"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羹。

"杯的质料有玉、银、铜、漆等,汉代很流行。

古书上常见(盘)(yí)并举,二者是配合起来用的盥洗器。

像一只瓢,有把,有足,有盖。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怀嬴为晋公子重耳"奉沃盥",可见是用来浇水洗手的。

古代祭祀燕飨有沃盥的礼节,用浇水洗手时,下面用接住水,所以《说文》说是"承"。

上古又用于饮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提到"乃馈盘飧",《史记·滑稽列传》提到"杯盘狼藉",但还不是现代所谓的盘子。

现代的盘子是瓷器发达以后才出现的。

以上所说的饮食用具,大多数是贵族所享用的,平民则用陶制的鬲、盆、盂、罐等器而已。

自宋以来,人们都认为有两种。

一种是面积较大近乎矩形而深度较浅,有足而无盖,倒出来的水流很细狭,但却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

另一种面积稍小而深度较深,大抵无足,却都有牛形状的盖,倒出来的水流很猛,而持续时间就非常短了。

到了民国时期,不少学者提出,后一种并非是而是兕觥,并说是生活用具,无盖,而兕觥是礼祭用器,有盖。

古礼器的名称,大多是宋代人所定。

然此中又有两种情形。

像钟、鼎、鬲、、敦、、簋、尊、壶、、盘、等等,都是古器自载其名而宋人因以名之者,属第一种情形。

像爵、觚、觯、角、等则在古器铭辞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是宋人根据其大小、差异等而定的名称,属第二种情形。

19世纪以来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地下文物的大量出土,为我们了解三代礼器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但是人们却吃惊地发现,无缘见到这些资料的宋人所定的名称,至今仍无以易其说,可见当时学术水平普遍是很高的。

注释:[1]琴,用如动词,弹琴。

[2]古人坐着要起身时,先把腰挺直,这叫长跪。

长跪可以表示敬意,《战国策·魏策》说秦王"长跪而谢"。

又,箕踞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不恭敬的坐式,所谓箕踞,是说坐时臀部着地,两足向前伸展,膝微曲,其状如箕。

《战国策·燕策》说荆轲刺秦王不中,"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正表现了蔑视敌人的气概。

[3]依朱骏声说。

麻蒸是去掉皮的麻秸。

[4]后来镫的形制多样化了。

[5]兰膏,加兰香炼的膏,燃起来有香味。

烛,动词,照耀。

错,错镂。

些,语气词。

[6]耒耜(lěi sì),犁。

铧叫耜,犁柄叫耒。

[7]所以古人用"鼎足""鼎立"等词语来譬喻三方并峙的情况。

《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 [8]铉是木制的杠子,以金为饰。

[9]钟鸣鼎食之家,鸣钟列鼎而食的人家,指富贵人家。

[10]釜(fǔ),锅。

甑(zèng),瓦做的蒸东西的炊具。

爨(cuàn),炊,烧火做饭。

铁,指铁制的农具。

[11]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上古没有和现代碗形大致类似的器物,不过它们的名称用途和现代所谓的碗不同。

[12](léi),盛酒器。

觥(gōng),饮酒器。

兕(sì)觥,形似兕头的觥。

[13]《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

"此外还有别的说法,这里不列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