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教学文稿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熟悉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代表作品。
3.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兴趣,通过展示古代文物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10分钟)向学生讲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其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主体部分:(60分钟)1. 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代表作品:通过PPT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文明到唐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时期,重点讲解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如《诗经》、《论语》、《红楼梦》等,让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具体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包括价值观、社会制度、文学艺术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3. 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展示现代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古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
小结:(1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动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和研究。
四、教学资源:1. PPT或实物展示:用于介绍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分组讨论:用于让学生展示对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的观点。
3.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案例展示:用于说明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主动讨论、小组展示和相关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小测验或小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后知识的巩固和评估。
六、拓展延伸:在公开课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进行实地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古代文化研究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造力。
古代文化常识高中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
2. 古代文化常识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古代文化常识的系统性学习。
2. 古代文化常识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古代文化常识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各小组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归纳,形成小组报告。
四、课堂讨论1.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2.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发言,强调古代文化常识的系统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拓展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常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古代文化常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文化常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案例,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代文化常识。
古文常识教案
古文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文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古文的分类;3. 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4.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文的定义和特点;2. 古文的分类;3. 古文的阅读方法;4. 古文的典故和名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入古文常识主题,简要介绍古文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古文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详细解释古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典型的古文风格、蕴含的哲理、句式结构特点等。
2.2 古文的分类(10分钟)介绍常见的古文分类,如散文、诗歌、辞章等,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解读。
2.3 古文的阅读方法(10分钟)介绍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整体把握、理解句意、积累词汇、学习典故和名句等。
3. 学习实践(40分钟)3.1 分组阅读古文(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发古文材料,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方法对古文进行解读,并就重要内容和理解问题进行讨论。
3.2 分享发言(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阅读成果和讨论结果,其他组员提问或补充,促进互动和思考。
4. 总结提升(20分钟)4.1 古文典故和名句(10分钟)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古文典故和名句,让学生对古文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2 总结回顾(10分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小组阅读和讨论的表现,以及个别口头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学生进行更多的古文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2. 组织古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3.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古文为素材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合理组织学生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适量增加课堂互动和练习环节,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 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案标题: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文化特点;3.熟悉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4.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化欣赏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古代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文化特点;3.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2.多媒体设备;3.古代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古代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
步骤二: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文化特点(15分钟)1.介绍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等;2.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等;3.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古代中国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熟悉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20分钟)1.介绍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2.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推荐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作品,并解读其内涵和价值;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化欣赏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20分钟)1.提供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相关古代文化的资料,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型文化活动,如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或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
步骤五:总结与归纳(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并鼓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思考和反思。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扩展对古代文化的了解;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观看古代戏曲演出或参观文物博物馆;3.布置与古代文化相关的作业或项目,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常识”教案(范本)
“文学常识”教案“文学常识”教案“文学常识”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神话1、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大约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文学常识”教案。
2、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严格讲,神话不完全等同于文学。
神话文学的显著特点,就是“神”具有丰富的人性。
3、阅读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共工头触不周山》、《后羿射日》二、《诗经》和《楚辞》1、《诗经》的分类和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
(赋和比是一切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怀之内容作铺垫。
)2、《楚辞》的特点:汉人称其为赋,取义“不歌而诵”;其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句尾多用语气词“兮”。
3、屈原和他的作品:诗人气质与环境的矛盾,造成人生悲剧,但也造就了优秀的文学。
25篇作品的真伪学界有争议。
《离骚》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所谓“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之义。
4、阅读篇目:《关雎》、《硕鼠》、《氓》、《离骚》、《湘夫人》、《涉江》三、先秦两汉散文1、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成就:孔子与《论语》;墨翟与《墨子》;孟轲与《孟子》;庄周与《庄子》;荀况与《荀子》;韩非与《韩非子》;《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
儒家尊之为经典,100篇,春秋战国称为《书》,汉代成为《尚书》,又称《书经》。
《春秋》则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其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左传》是“言事兼备”;《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不如《左传》有文采;《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其在语言艺术上的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两汉主要散文作家:西汉前期散文的主流作品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政论散文,最早可推及陆贾的《新语》;代表人物是贾谊,其《过秦论》(论秦政的过失)、《论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因匈奴入寇而上文帝的奏疏),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
认识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如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古代文学:诗词、散文、小说等。
古代艺术:绘画、书法、陶瓷、建筑等。
古代哲学: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药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文化元素吗?它们代表了什么时期的文化?二、新课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历史背景。
分别讲解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元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了解。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学生将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加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节公开课旨在向学生普及古代文化常识,提升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以及这些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2. 掌握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3. 了解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介绍和讲解;2. 教学难点:古代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传统节日2.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起源;2.2 重点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2.3 与学生讨论现代社会在传统节日庆祝中的变化和挑战。
3. 文学作品3.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2 重点介绍《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3.3 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艺术形式4.1 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种类和特点,包括绘画、音乐、戏曲等;4.2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4.3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和戏曲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5. 古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5.1 分析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艺术表达等方面;5.2 讨论古代文化的意义和当今社会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手段和资源1. 视频教学:播放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视频;2.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文化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4.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七、课堂作业学生回家后,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短文,自由发挥表达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4.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理解其重要内容;2. 学习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3. 分析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古代文化的知识和技巧;3.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演示等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4. 归纳法:通过总结、复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掌握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的发展、技术与艺术的进步等内容。
4. 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古代文学作品、古代礼仪制度等。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和价值。
5. 分析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如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古代智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传承意识。
6. 检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7.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整体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评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的一些基本文化常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2.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3. 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4. 中国古代的交通文化5. 中国古代的节日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交通文化和节日文化。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文化常识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 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章节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步骤】【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饮食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的种类、烹饪方法、饮食礼仪等。
3. 讲解服饰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包括服饰的种类、穿着方式、服饰的象征意义等。
4. 讲解居住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包括住宅的布局、建筑特点、居住习俗等。
5. 讲解交通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交通文化,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路线、交通管理制度等。
6. 讲解节日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节日文化,包括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传7.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具体应用。
8.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择一个中国古代节日,了解其起源和庆祝方式,并在下一堂课上分享。
人教版必修5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5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说课稿一、背景和教材分析1.1 教学背景《古代文化常识》是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该篇文章是围绕古代文化常识展开的,通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传统。
1.2 教材特点•选材广泛:该教材以古代文化常识为主题,涵盖了古代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细化知识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多为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传统,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细节来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培养综合素养: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黄帝、夏朝、商朝等。
•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如《诗经》、《左传》等。
•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如庄重、仁义、祭祀等。
2.2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测。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学习。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如庄重、仁义、祭祀等。
•运用课文知识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3.2 教学难点•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如仁义、祭祀等。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整体把握,以及各自的特点和贡献。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和热身(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和热身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4.2 学习阅读(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古代文化常识》,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点句子和不理解的词汇。
古代文学常识教案
古代文学常识教案一、引言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介绍和讲解,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文学思想与艺术特点等。
二、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也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两汉文学两汉时期是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各类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著名的代表作家有司马迁、班固等,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奇迹,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
3.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以文人墨客的作品为主,充满了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思想,代表作品有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4.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我们称之为“唐诗之盛世”。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文坛巨匠相继涌现,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成为世人赞颂的经典。
《静夜思》、《登鹳雀楼》、《长恨歌》等作品至今仍在人们的口耳传诵。
5.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阶段,文学进一步开花结果。
宋词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有辛弃疾、李清照等一大批优秀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才情与激情,给人以无限遐想。
6.明清文学明清时期,古代文学又经历了一次转折。
小说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代表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1.诗歌流派古代诗歌主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流派。
古体诗以《诗经》为代表,诗风古朴、典雅,讲究格律和韵律。
近体诗则在唐代达到了高峰,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古代文学常识指导教案
古代文学常识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唐宋诗词、古代小说、戏曲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本教案旨在指导教师进行古代文学常识的教学,并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2.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写作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2.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其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本、课外读物、古代文学作品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3. 教学环境:教室中央留白板和展示区。
五、教学过程本教案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教学:导入-->知识讲授-->讨论互动-->作品阅读-->写作创作-->总结反馈。
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文学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古代文学相关的音频,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初步思考和猜测。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古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包括古代诗、古代小说和古代戏曲等。
同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代文学的整体认识。
3. 讨论互动(2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认知,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异同、为什么古代文学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等。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 作品阅读(30分钟)选择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红楼梦的某一回等),进行整体阅读和解读。
教师可以采用逐段解读或侧重某一重要段落进行深入解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流派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文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的掌握。
难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授新课1. 作家作品:- 介绍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如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等,重点讲解他们的生平、作品及其文学成就。
- 介绍中国古代著名作品,如《诗经》、《楚辞》、《史记》、《唐诗三百首》等,分析作品的主题、风格、艺术特色等。
2. 文学体裁:- 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分析各类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以具体作品为例,讲解各类体裁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3. 文学流派:-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如儒家、道家、佛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分析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 以具体作品为例,讲解各流派的特点和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自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五、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2.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代文学常识教案
古代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熟悉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流派;3.掌握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学的概念和历史背景a. 文学的定义和作用b. 古代文学的时间分期和特征2.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流派a. 诗歌b. 散文c. 戏剧d. 小说3.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a. 古文和白话的特点b. 唐诗的格律和艺术特色c. 近体诗和律诗的区别d. 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和特点e. 古代小说的风格和题材4.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a.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b. 欣赏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c. 文学作品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古代文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15分钟)a.讲解古代文学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b.介绍古代文学的时间分期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3.代表作品和流派的介绍(30分钟)a.诗歌:通过讲解唐诗的代表作品和特点,让学生熟悉古代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
b.散文:介绍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和流派,让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优美文字和表达方式。
c.戏剧:讲解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戏剧的表演魅力。
d.小说:介绍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和风格,让学生了解古代小说的叙事技巧和题材。
4.特点和风格的分析(25分钟)a.讲解古文和白话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b.解读唐诗的格律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音韵美和意境表达。
c.对比近体诗和律诗的区别,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眼力和鉴赏水平。
d.讲解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戏剧的形式美和艺术表达。
e.介绍古代小说的风格和题材,让学生认识古代小说的魅力和思想内容。
5.作品分析和欣赏(25分钟)a.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初中古代文学常识方案
初中古代文学常识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包括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作家和作品。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术语、典故和文化常识。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学发展概述先秦时期:《诗经》《楚辞》等。
秦汉时期:赋、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诗歌、骈文。
唐宋时期:诗词、散文。
元明清时期:杂剧、小说。
2、古代文学体裁诗歌: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散文:史传文、论说文、叙事文、抒情文。
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
3、古代文学名家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介绍他们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
4、古代文学典故如“庄周梦蝶”“叶公好龙”“塞翁失马”等,讲解其出处和寓意。
5、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官职名称、礼仪习俗、天文历法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系统地传授古代文学常识。
2、阅读欣赏选取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文学知识竞赛、专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4、课外拓展推荐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古代文学故事或展示一段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程。
2、知识讲解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讲解古代文学常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3、课堂互动提问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4、小组活动布置小组任务,如制作古代文学手抄报、进行文学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知识。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要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6、布置作业布置与古代文学常识相关的书面作业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多篇)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多篇)知识与能力对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过程与方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古代授官称谓教学难点:天文历法教学关键: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教具电脑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包含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根据必修5中94页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些介绍。
教学过程:一、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二、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1、学生阅读后总结。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国学文学常识大全幼儿教案
国学文学常识大全幼儿教案教案标题:国学文学常识大全幼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相关图片和介绍。
2. 幼儿绘本或故事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改编版本。
3. 幼儿版的国学常识读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相关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了解和感受。
知识讲解:1. 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古诗词、古文、传统戏曲等。
2. 通过幼儿绘本或故事书,向幼儿讲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3. 引导幼儿欣赏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美,例如:朗读古诗词、演唱传统戏曲等。
实践活动:1. 分发幼儿版的国学常识读本,让幼儿自主阅读或听教师朗读,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学知识。
2.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制作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面具、绘制古诗词的插图等。
3. 安排幼儿进行小剧场表演,改编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
总结活动: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口头或书面总结所学的中国传统文学知识。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或演讲,进一步扩展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了解。
2. 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手工制作作品和小剧场表演视频,评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教学延伸:1.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和朗读古诗词,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兴趣。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引言:古代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文化的不同方面展开,为大家提供一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一、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和传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古代文物、讲述古代神话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
二、古代文化的传承古代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古代,文化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和书写形式进行。
例如,古代的诗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通过口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化艺术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古代文化的特点古代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比如尊重师长、重视礼仪、崇尚孝道等。
这些特点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古代故事、展示古代文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
四、古代文化的影响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知识等都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科技发明、哲学思想的演变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代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古代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城市化进程、文化多元化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结语:古代文化常识教案的编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传承、特点和影响,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古代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古代文学常识范文
古代文学常识范文古代文学常识范文古代文学常识范文第1篇[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项目式学习;古代文学;教学模式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有着浩大的学问结构体系,涉及文学、哲学、史学等多个领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在学问传授、力量提升、价值引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这门基础课程长期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且专科古代文学一味地照搬本科教学体系,不适用于培育专科同学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力量。
因此,深化开展高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同学力量培育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模块化+PBL”教学模式的内涵释义模块化教学(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诞生于20世纪70年月初,是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近些年被广泛关注并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在培育同学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力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同学为中心,探究简单、真实问题,设计、执行并产出项目作品的系统教学方法,已应用于国内众多课程,在提高同学自学力量、解决问题力量和进展思维力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模块化教学和PBL教学均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同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同学的实践力量培育,适用于职业教育。
此外,两种教学模式都较好地体现了时下跨学科的教育理念,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模块化教学模式为PBL教学方法供应了项目建构的理论前提,PBL教学方法则是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模块化+PBL”教学模式强调老师主导与同学主体相统一,注意顶层设计与微观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有利于师生双向互动和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模块化+PBL”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模块化+PBL”教学以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为核心,是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医学等学科教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至今还未见同时将两种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古代文学教学的报道。
文学常识梳理教案古代文学史
文学常识梳理教案古代文学史文学常识梳理教案一、古代文学史概述古代文学史是指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演变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
本节将对古代文学史进行概述,从早期的古代文学起源、发展到中古文学和近古文学时期,全面了解古代文学的演变过程。
1.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包括篇章、诗歌、故事、传记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形式、内容、风格等。
常见的分类包括散文、诗歌、戏曲、传说等。
每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3. 古代文学的发展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时期。
从早期的神话传说到后来的怀古文学、词赋等,古代文学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二、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经典之作,本节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并对其主要内容和价值进行解读。
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
它的内容广泛,涉及生活、爱情、政治等多个方面,具有丰富的民俗和历史价值。
2.《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展现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和家族的衰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
3.《水浒传》《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
小说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激烈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三、古代文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古代文学虽然诞生于远古时代,但它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节将探讨古代文学与现代社会的关联性,及古代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1. 古代文学的价值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一、人的称谓谦称: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2、自称:愚、敝、卑、臣、仆3、帝王自称:孤、寡人、朕4、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5、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称:妾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3、年龄的称谓。
1)赤子:刚生下的只把长的婴儿。
2)襁褓:婴儿。
3)孩提:2至3岁的儿童4)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5)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6)及笄:15岁女子。
7)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寇年华”)。
8)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9)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10)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11)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2)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9)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10)耄(mào)耋 (dié)指八九十岁。
11)期颐是一百岁。
4、伯(孟)是老,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二、天文历法1、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2、月亮的别称: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银盘、玉盘。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蟾宫。
因传说中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宫。
因传说中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
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3、文曲星:星宿名之一。
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迁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4、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的歌谣:“春雨惊雪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这里指冬至。
”5、纪时法。
五更:晚7点开始,每2小时为一更,五更为早3点到5点。
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时: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纪日法:早晨:旦、夙中午:日中、亭午、晌午傍晚:暝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7、纪月法:季节:一季、纪月法: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三、古代地理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四海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今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邦。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古地名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成都称锦官城。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四、科举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管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则“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千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5、连中三元(连登三甲):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6、五、风俗礼仪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的节日。
此节乃一节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经元后。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猜灯谜等。
宋代朱淑真《生查子》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寒食:清明节前两日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4、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七夕: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7、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
这一天人们有登高饮酒的习惯。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腊日: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杜甫《腊日》:“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10、除夕:我国民间传统合力。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苏轼《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六、音乐文娱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七、文史典籍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8、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9、《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0、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u)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2、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2、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3、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