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g)为小相(xiàng)B饥馑(jǐn)千乘之国(shèng) 喟然(kuì)C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guàn)D哂之(xí) 浴乎沂(yí) 铿尔(kēng)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4.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5.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子哂之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7.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鼓瑟希,鏗尔B.如会同,端章甫C.风乎舞雩D. 三子者出,曾皙后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1.“冠者五六人”一句中的“冠者”指成年男子。

古代男子20岁举行束发带帽的仪式叫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是否)2.“因之以饥馑”中的“因”的含义是因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孔子,名____,字_______,春秋后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 īn)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 ěn)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7.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文言文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9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7.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吾与.点也与:赞同,赞许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果,假若C.以吾一日之长乎.尔乎:相当于“于”,表比较,意为“比”。

D.子路率尔.而对曰尔:相当于“然”,表状态“……的样子”8.选出下列各句中不体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的一句()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9.选出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诚志趣时,他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停止鼓瑟,站起来回答,这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却生动地显示出了曾皙洒脱而知礼地形象。

C.曾皙的回答不同于他人,他直接用非常哲理性的语言述说了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个弟子的地方。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地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地交流与共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情境默写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情境默写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情境默写及答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情境默写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研究,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7.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新高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阿房宫赋》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理解性默写习题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曰: 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加之以师旅,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 g) 为小相.(xiàn g)B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 g) 喟.然(kuì)C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g uàn)D哂.之(xí) 浴乎沂.(yí) 铿.尔(kēn g)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4.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5.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子哂之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7.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鼓瑟希.,鏗尔B.如会同,端章甫...C.风.乎舞雩D. 三子者出,曾皙后.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1.“冠者五六人”一句中的“冠者”指成年男子。

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后习题及答案

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后习题及答案

《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千乘.之国()长.乎尔()饥馑.()夫子哂.之()端章甫.()铿.尔()风乎舞雩.()浴乎沂.()喟.然()2.判断下列句子解释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中的“以”字应解释为“用、拿”。

()(2)“异乎三子者之撰”在古汉语中属于宾语前置句。

()(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的“俟”字读音为“yì”。

()(4)“浴乎沂,风乎舞雩”中的“风”字应解释为吹风,乘凉。

此处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5)“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句中“希”是通假字,通“稀”,作“稀疏讲。

()3. 选择题。

(1)“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字应解释为()。

A. 按照B. 因为C. 用、拿D. 因此(2)“何伤乎”中的“伤”字应解释为()。

A. 伤害B. 伤感C. 妨碍D. 伤心(3)“吾与点也”中的“与”字应属于()。

A. 助词B. 动词C. 介词D. 连词(4)“且知方也”中的“方”字应解释为()。

A. 方形B. 方圆C. 正当D. 辨别是非的道理(5)“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尔”应解释为()。

A. 助词,放在拟声词后表状态,相当于“然”B. 助词,放在形容词后表状态,相当于“然”C. 代词,相当于“你”D. 代词,相当于“你的”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D.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 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 浴乎沂,风乎舞雩。

B.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C. 不吾知也!D. 异乎三子者之撰。

6. 翻译下列句子。

(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非曰能之,愿学焉。

(3)唯求则非帮也与?(4)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7. 知识填空。

孔子名,字,时期国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断句,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丘得A其为B人C黯然D而黑E几然F而长G眼如H望羊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文中的侍坐体现了孔子和弟子们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B.舞雩,是鲁国求雨的坛,舞,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仪式,以舞蹈呈现,故称舞雩。

C.师襄子,即师襄,春秋时期鲁国的乐官,孔子的老师之一,加“子”以表尊重。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及标准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一)基础知识题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1。

①千乘之国②愿为小相焉③舍瑟而作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3。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居①坐②处于③居④住处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⑥占,占据⑦积蓄,储存⑧平日,平时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1)居则曰,“不吾知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居十日,扁鹊复见(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6)囤积居奇()2.异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1)异乎三子者之撰()(2)渔人甚异之()(3)永州之野产异蛇()(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5)父异焉()(6)异曲同工()3.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安全③安心④安抚抚慰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知①知道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④了解⑤交好,交往⑥主持⑦zhì通“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孔子,名____,字_______,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 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7.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 g) 为小相.(xiàn g)B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 g) 喟.然(kuì)C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g uàn)D哂.之(xí) 浴乎沂.(yí) 铿.尔(kēn g)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4.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5.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子哂之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7.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鼓瑟希.,鏗尔B.如会同,端章甫...C.风.乎舞雩D. 三子者出,曾皙后.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1.“冠者五六人”一句中的“冠者”指成年男子。

人教版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及答案1、解释下列多义词如: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先生如其指()⑤逝者如斯夫()⑥自以为不如()方: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与: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加:①加之以师旅()②臂非加长也()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邻国之民不加少()2、解释下列通假字①毋吾以也()②鼓瑟希()③莫春者()3、指出下列字的活用现象①如会同,端章甫())②鼓瑟希()③风乎舞雩()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不吾知也!()译文: (2)则何以哉?()译文: (3)加之以师旅。

()译文: (4)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 (5)浴乎沂,风乎舞雩。

()译文:答案1、解释下列多义词如: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③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④先生如其指(动词,依照,遵照)⑤逝者如斯夫(动词,像,如同)⑥自以为不如(动词,比得上)方: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名词,方圆,纵横)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与: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动词,赞成)②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加:①加之以师旅(动词,施加)②臂非加长也(动词,增加)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名词,益处)④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2、解释下列通假字①毋吾以也(同“已”,停止)②鼓瑟希(同“稀”,稀疏)③莫春者(同“暮”,晚)3、指出下列字的活用现象①如会同,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②鼓瑟希(名词用作动词,弹奏)③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译文:________不了解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译文:________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_____(3)加之以师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答案)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非曰能之,愿学焉”。

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目。

的。

5.《侍坐》中,冉有以“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两句,谦虚地表示自己对于“礼乐治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6.《侍坐》中,公西华想担任小相达到“以礼治邦”的句子是: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7.《侍坐》中,子路认为千乘之国即使“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饱经忧患,他也有信心在三年之内治理好。

8.《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的句子是: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9.《侍坐》中,用动作描写来说明三个学生生在述志时,曾暂一直在弹琴的句子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答案)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非曰能之,愿学焉”。

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目的。

5.《侍坐》中,冉有以“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两句,谦虚地表示自己对于“礼乐治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6.《侍坐》中,公西华想担任小相达到“以礼治邦”的句子是: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7.《侍坐》中,子路认为千乘之国即使“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饱经忧患,他也有信心在三年之内治理好。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子路、曾皙(zēng xī)、冉(rǎn)有、公西华(huá)侍(shì)坐。

子曰:“以吾(wú)一日长(zhǎng)乎尔,毋(wú)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shè)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yuè),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愿为小相(xiàng)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shě)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fú)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yú)?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鼓瑟希( )2. 莫春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以吾一日长乎尔今义:一天古义:____________2.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今义:什么伤古义:____________3.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今义:儿童古义: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2023高一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2023高一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附答案1. 《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一句写子路是个急性人,“”两字很准确地表现了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什么样的国家:“,,,”。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一句传神的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什么样的国家“,”。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认为自己治理国家的效果是“”。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了名之后才发表自己见解的。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赤谦逊的说愿意多多学习的句子是“,”。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赤在回答中表明自己政治志向的句子是“,,,”。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点名曾皙述志的句子是:“,?”1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暂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

”1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章甫都是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C.因之以饥馑因:接着
D.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动词,吹风,乘凉。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吾与点也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D.夫子哂之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三予者出,曾暂后。

曾暂曰:“夫三予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对下列加黑词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毋吾以也②加之以师旅
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⑧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8.孔子对冉有、公西华二人志向的评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达。

曾子耘瓜
《孔子家语》
曾子耘瓜①,误斩其根,曾暂怒②,建大杖以击其背,曾予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暂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暂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予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

”曾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当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③,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

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④,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予之民也?杀天予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

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③瞍:瞎子。

④殪:杀。

9.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向:从前
B.参来,勿内内:同“纳”,接纳
C.舜之事瞽瞍事:奉事
D.委身以待暴怒委身:全身心投入
10.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黑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闻之而怒②汝不闻乎?③使人请于孔子④欲使之
A.两个“闻”字相同,两个“使”字不同
B.两个“闻”字相同,两个“使”字也相同
C.两个“闻”字不同,两个“使”字也不同
D.两个“闻”字不同;两个“使”字相同
11.“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大人用心教育帮助,使我能够没有毛病啊!
B.大人用心教导我,我还能够有毛病吗?
C.父亲用力气教训我,该不会累病了吧?
D.父亲用尽心力教训我,(我)恐怕不会再有毛病了吧?
1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杀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参考答案:
1.B(“撰”应解释为“述说”)2.①至于礼乐教化方面,那要等待君子去实行了。

②弹瑟的声音逐渐慢了,(接着)铿地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一个小相,谁还能做大相呢?3.A、C4.B(“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人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

)
5.D6.①(你们)平时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打算怎样做呢?②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

7.D8.孔子认为,冉有、公西华都有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他们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只不过讲得很谦虚罢了。

9.D(“委身”在文中的意思是“放弃身体”)10.A(①②两个“闻”字都是“听说”的意思;③句中“使”是“派、派遣”之意。

④句中“使”是“使用”的意思。

)
11.C(“大人”应译为“父亲”;“用力”是“用气力”;“参”指“曾参”,译为“我”;“得无……乎?”是文言常用疑问句式,这里译成“该不会……吧”;“疾”为“疾病,累病”的意思。

)12.A(B、C、D三项说明、概括不具体。

B项不仅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还说明作为儿子不应陷父亲于不义;C项,引用孔子的故事不仅谴责曾参,还谴责曾皙;D项中,孔子所认为的孝还应包括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这一方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