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与实》书后实验题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案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概念和意义。
2.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概念和意义。
2. 采用演示法,让学生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新课。
2. 讲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3. 演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5.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小结与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计算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情况。
3.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白板。
3.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的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概念和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5课《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的例7及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成功和愉悦,形成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前思】:本课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一步计算的方程基础上,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今后学习发挥基础作用。
例7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完整步骤,其中解方程留给学生。
教材还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列方程的多样性。
练一练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练习部分进一步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并准备当小老师,明天在全部讲解。
2、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
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3、归纳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解方程:3.8+X=5.6 X-2.6=7 14X=84 X÷42=3一、交流前置性作业:解方程:3.8+X=5.6 X-2.6=7 14X=84 X÷42=3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二、教授新课:1.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出示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一新版的课本中例题的呈现就是一道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这样的呈现简单明了,但似乎没什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的东西,所以我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创设了一个情境:“红花有525朵,黄花朵数有81朵,蓝花有56朵,绿花朵数是黄蓝朵数之差的3倍,求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接着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就应该先算出的绿化的朵数。
先让学生通过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并成综合算式。
许多同学把算式列成525 ÷(81-56)某2后,发现计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产生矛盾。
这时我出示了中括号,并说明当小括号不够用时,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而且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
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去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与中括号不恰当的使用,我觉得本课还有一些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尽可能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
如在教学中,可加入“画顺序线”,即可增加形象感,并多加入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二《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片断:1、出示例题图,看图,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交流。
武汉大学 计算方法Chapter1_1
定理2:若近似值的相对误差限为 则x至少有n位有效数字.
Er ( x)
1 10 n1 2(a1 1)
证明:由于
x* x x x x x x Er ( x) x
*
(a1 1) 10
(武汉大学出版社)
科普读物
石钟慈院士著 《第三种科学方法:计算机时代的科学计算》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广州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
参考书目 (References)
Numerical Analysis (Seventh Edition)
数值分析 (第七版 影印版)
Richard L. Burden & J. Douglas Faires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个问题就是要求由函数f(x)=sin x给定的 曲线从x=0到x=48英寸间的弧长L. 由微积分学我们知道,所求的弧长可表示为:
L
48 0
1 ( f ( x)) dx
' 2
48
0
1 (cos x) 2 dx
上述积分为第二类椭圆积分,它不能用普通 方法来计算.
本课程第六章的内容:数值积分
Axb
本课程第三章、第四章的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数值方法!
4、已经测得在某处海洋不同深度处的水温如下:
深度(M) 466 741 950 1422 1634 水温(oC)7.04 4.28 3.40 2.54 2.13 根据这些数据,希望合理地估计出其它深度(如500米, 600米,1000米…)处的水温
8
( x x1 )2 ( y y1 )2 ( z z1 )2 (t1 -t) c 0 ( x x2 )2 ( y y2 )2 ( z z2 )2 (t 2 -t) c 0 ( x x3 )2 ( y y3 )2 ( z z3 )2 (t 3 -t) c 0 ( x x4 )2 ( y y4 )2 ( z z4 )2 (t 4 -t) c 0 ( x x5 )2 ( y y5 )2 ( z z5 )2 (t 5 -t) c 0 ( x x6 )2 ( y y6 )2 ( z z6 )2 (t 6 -t) c 0
2024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土建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土建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保护近地外墙墙身免受雨水侵蚀或人为碰撞的构造是()A.散水B.过梁C.防撞墙D.勒脚【答案】 D2、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GB50854-2013)规定,关于砌体墙高度计算正确的是()。
A.外墙从基础顶面算至平屋面板底面B.女儿墙从屋面板顶面算至压顶顶面C.围墙从基础顶面算至砼压顶上表面D.外山墙从基础顶面算至山墙最高点【答案】 A3、在规费、税金项目计价表中,社会保险费的计算基础是()A.定额人工费B.定额机械费C.定额人工费+定额机械费D.定额人工费+定额材料费+定额机械费【答案】 A4、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关于提前竣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招标人压缩的工期天数不得超过定额工期的50%B.工程实施过程中,发包人要求合同工程提前竣工,可以不征求承包人意见C.发承包双方约定提前竣工每日历天应补偿额度,与结算款一并支付D.赶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以及履约保函手续费的增加【答案】 C5、关于工程量清单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竣工验收的依据B.支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C.签订合同的依据D.进行工程索赔的依据【答案】 A6、为合理划分发承包双方的合同风险,对于招标工程,在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基准日期一般为()。
A.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的第28 天B.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的第42 天C.施工合同签订前第28 天D.施工合同签订前第42 天【答案】 A7、除另有说明外,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表中的工程量应等于()。
A.实体工程量B.实体工程量+施工损耗量C.实体工程量+施工需要增加的工程量D.实体工程量+措施工程量【答案】 A8、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GB/T50353),建筑物屋顶无围护结构的水箱,建筑面积计算应为()。
二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土建)》试题及解析
二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土建)》试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编制估算文件预先测算的工程造价是()。
A.修正概算B.设计概算C.投资估算D.施工图预算2.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以上,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破坏。
A.50mmB.80mmC.100mmD.150mm3.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下列损失,应由承包人承担的是()。
A.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B.运至施工场地待安装设备的损失C.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D.停工期间,发包人要求承包人留在工地的保卫人员费用4.墙下肋式条形基础与无肋式相比,其优点在于()。
A.减少基础材料B.增加基础的整体性C.减少基础占地D.增加外观美感5.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砖墙砌体,施工时应()。
A.先砌墙后浇构造柱B.从每层柱脚开始马牙槎先进后退C.先浇构造柱后砌墙D.构造柱浇筑和砌墙砌筑同时进行6.建筑面积不包括()。
A.使用面积B.公共面积C.结构面积D.辅助面积7.在砂性土中施工直径2.5m的高压喷射注浆桩,应采用()。
A.单管法B.二重管法C.三重管法D.多重管法《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土建)》试题及解析8.工程定额计价方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相同之处在于()的一致性。
A.工程量计算规则B.各专业工程的项目划分单元C.单元与报价构成D.自下而上分部组合计价方法9.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中,吊具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等参数进行配置,应满足()。
A.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45°B.尺寸较大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有分配梁的吊具C.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不宜采用有分配桁架的吊具D.吊索水平夹角不应小于60°10.下列关于混凝土浇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B.浇筑高度粗骨料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6mC.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梁和板D.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11.刚性防水理想的材料是()。
《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分数乘法,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分数乘法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举例说明。
二、新课导入1. 出示例题: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多少个苹果?2. 引导学生用分数乘法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
3. 提问: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分数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
三、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 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步骤。
四、实例讲解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2. 提问:分数除法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举例说明。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预习分数除法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2. 内容:分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实例讲解。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预习分数除法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会计基础与实务》-补充习题 项目1--6
工程一期初建账一、单项选择题1.()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A.总分类账B.明细分类账C.序时帐簿D.备查账簿2.以下账簿中适合采用数量金额式的为()。
A.固定资产明细账B.库存商品明细账C.制造费用明细账D.应付账款明细账3.以下账簿中,要求必须逐日结出余额的是()。
A.原材料明细账B.库存商品总账C.银行存款日记账D.债权债务明细账4.()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A.序时帐簿B.总分类账C.明细分类账D.备查账5.()应设置备查账簿进行登记。
A.已入库的原材料B.已出租的固定资产C.无形资产D.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会计账簿登记要求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可以使用蓝黑墨水、圆珠笔或铅笔书写4.账务处理程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类、汇总、陈报的步骤和方法,将()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
A.会计凭证B.会计账簿C.财务报表D.会计档案5.()可作为登记明细分类账的依据。
A.原始凭证B.汇总原始凭证C.记账凭证D.汇总记账凭证6.因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更正时可选用的更正错账的方法有()。
A.划线更正法B.红字更正法C.补充登记法D.以上方法都可选用三、判断题1.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 一般应占格距的1/3。
()2.在进行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时,需要注意的是,“日期”栏应填入登记明细分类账的当天,“凭证字号”栏应填入据以记账的原始凭证的种类及编号。
()3.所有明细账都应逐日逐笔登记,以连续正确的反映所有经济业务。
()4.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
如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
()5.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由于总分类账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能够详细具体的反映各项经济业务,适用于业务量较多的大中型企业。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二是分数除法的应用。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编写上,苏教版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介绍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种编写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于分数的加减乘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分数除法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和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分数除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和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分数除法是一个新的概念,他们需要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引导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和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案例教学法:我通过列举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02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和尊敬的同事们:在当前学期,本人负责三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普遍出生于条件优越的家庭,父母均拥有高学历背景,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
这样的家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基础。
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一定的散漫和缺乏主动性。
在过去的一、二年级阶段,部分学生由于天资聪颖,即便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进入三年级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学生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为了维持高分,学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此,本学期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材方面,本册教材涵盖了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以及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多个领域。
教材的编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计算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计算;准确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认识四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教学重、难点方面,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重点内容,而时分秒的认识和四边形的理解则是难点。
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包括提高课堂效率、合理练习以减轻学习负担、培养学习习惯以及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我们将注重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练习方面,我们将以教材练习为基础,适度进行拓展训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培养学习习惯方面,我们将通过课堂管理和家校合作,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培优补差方面,我们将关注后进生的辅导,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5、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对于正确的答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或不足之处,要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2.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认真思考、细心解答。同时,教师应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举例说明)比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或者分配物品给朋友时如何公平计算每个人分到的数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奥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对解决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和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可能喜欢通过互动、讨论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5.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6.练习题库: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以及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
7.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含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实例讲解、练习题等,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培优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培优试卷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的竖式计算过程中,运用了()。
A.加法结合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D.乘法分配律2.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3.下面每组三条线段(单位:cm),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2、16、17 B.3、8、5 C.5、7、94.和从()看到形状完全不同。
A.上面B.前面C.右面5.0.1的末尾添上两个“0”后()。
A.扩大到它的100倍B.缩小到它的1 100C.大小不变D.以上都不对6.0.018里面有18个()。
A.0.1 B.0.01 C.0.0017.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和减数都是13.25,被减数是()。
A.26.5 B.27 C.27.58.28名师生去公园划船,恰好坐满了大、小船共5只,大船每只坐6人,小船每只坐4人,租了()只小船。
A.1 B.2 C.39.四年(2)班的4名同学分别收集了14个、12个、11个、15个矿泉水瓶,平均每人收集()个。
A.13 B.14 C.15二、填空题10.填上合适的数。
3020克=( )千克 2.6吨=( )吨( )千克9厘米=( )米 4.06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11.0.7里面有( )个0.1,2.56里面有( )个0.01。
12.在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246,商是12,被除数是( ),除数是( )。
13.把0.09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所得到的数是( ),也就是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14.商店开展促销活动,3双袜子10元。
40元能买( )双袜子,买15双袜子需要( )元。
15.现有两根分别长2厘米和4厘米的小棒,如果再添一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这根小棒最短应该是( )厘米,最长应该是( )厘米。
(取整厘米数。
)16.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20末尾的0看漏了,结果得到的商是60,正确的商是( )。
2023年计量师《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最后两套卷B卷-答案
2023年一级计量《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最后两套卷B 卷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答案】C【解析】修正因子=10.03Ω/10.00Ω=1.0032.【答案】C【解析】()()210.00921n i i x x s x V n =-==-∑3.【答案】C【解析】()0.08()0.044s x Vn -==4.【答案】D【解析】算数平均值=2.78,实验标准偏差=0.07,最大残差绝对值=0.11,对应值为2.67,0.11/0.07=1.57<G(0.05,6)=1.822,则2.67不是异常值,因此无异常值。
5.【答案】B【解析】()()2211n i i x x s x S cm n μ=-=-∑6.【答案】A【解析】算数平均值=10.04,实验标准偏差=0.03,最大残差绝对值=0.04,对应值为10.08,0.04/0.03=1.33<G(0.05,6)=1.82,则10.08不是异常值,因此无异常值。
7.【答案】B【解析】贝塞尔公式:21()=0.0051n i i R y y s y MPa n -=⎛⎫- ⎪⎝⎭=-∑8.【答案】B【解析】21()=0.251n i i R y y s y mm n -=⎛⎫- ⎪⎝⎭=-∑9.【答案】B【解析】示值误差=80A-80.4A=-0.4A引用误差=-0.4A/100A ×100%=-0.4%10.【答案】C【解析】一台脉冲产生器的脉宽的技术指标为±(τ×10%+0.025μs ),就是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的组合12.【答案】【解析】MPEV=±2%×500μS /cm=10μS /cmU =1.2%×246.9μS/cm=2.9628μS/cmU <1/3MPEV|△|=|246.9μS /cm-253.7μS /cm|=6.8μS /cm|△|<MPEV因此该电导率仪在该测量点示值误差为合格。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与计算专题训练(学生版)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与计算专题训练(学生版)一、实验题1.东东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
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3)如果将甲、乙两组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则实验(选填“甲”或“乙”)不能完成,这是因为。
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如图甲所示,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此实验现象表明了.(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的增大而增大.(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3.如图,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我们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1)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向外抽气这时会发现声音,停止抽气后,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这时会发现声音;(2)通过该实验能说明:空气越稀薄声音传播效果越;(3)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4)由该实验推理出来的结果可知在月球表面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只能靠无线电波互相联系的原因是。
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
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两步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时的具体步骤。
最后,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课堂组织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细节,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将围绕以下两个典型问题展开教学:
(1)小华买了3本故事书,每本故事书的价格是24元,他还买了2支铅笔,每支铅笔的价格是5元。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
(2)小明的书架上有5排书,每排有8本书。如果每本书的厚度是2厘米,那么这些书的总厚度是多少厘米?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进位和错位。
-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总价”、“每排书的数量×排数=总数量”等。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即列出乘法算式。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运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特别是分析问题情境,找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两步计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连乘与相应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在课堂练习中的解题经验,总结分数连乘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2.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连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3.最后,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分数连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学习心得,提升对分数连乘知识的认知。
9.个性化教学,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0.创新评价,激发潜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分数连乘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连乘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分数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连乘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分数连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数连乘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运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旨在巩固分数连乘的基本计算,拓展题则引导学生将分数连乘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设计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至少包含两个连续的分数连乘过程,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解答这个问题。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四单元《计算与问题解决》第3课时《巧学诗词有妙招学习模块实现》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应用迭代算法统计已经学习过诗词句的数量。
1(2)提高:实现在文本框控件中显示当天选学的诗词。
子项目确定假设每20天为一个周期,具体计划是这样的:第1天学习1条,第2天学习2条,即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学1条。
那么,如何通过计算确定某一天要学习哪些诗词?在项目活动手册中记下学习任务。
思考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是哪些?在每天的学习诗词句过程中,发现哪些数据在变化?设计意图:计划中数据具体化,精确化,引导学生使用数值计算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
子项目分析已知项目中学习计划是每天递增的,我们需要通过数学方法把规律表现出来,并应用在学习模块的编程设计中。
以下问题作为参考,请同学们尝试完成。
问题1:按照学习计划,学习诗词数量的递推关系如何表达?问题2:如何编程计算已经学过的诗词句数量?问题3:根据已经学过的诗词句数量,确定从第几句开始学习?问题4:如何把每天选学的诗词内容显示在文本框中?学生聆听、观察思考,数据的变化。
设计意图:分解项目问题,细化思考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思考编程的本质。
有利于学生按步骤完成子项目编程实现。
子项目实施活动1:算法分析假设输入学习天数d,要计算d天内学过的诗词句数量。
我们如何才能发现这种计算方法的规律性呢?阅读活动手册,完成相应内容。
(1)完善表格(2)总结规律total=total+d设计意图:讨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通过手动填表递推的过程,体验迭代过程,从而领悟迭代的思想。
解决了“问题1 ”。
活动2:编程实现通过活动1的分析,我们已经发现如何计算累计学习诗词的数量。
那么,我们如何编写程序实现累加功能呢?参考活动手册,使用Python编辑器打开文件“xuanxue.py”。
(1)完善程序设计(2)调试运行☐设计意图:借助独立的一个小程序,完成数学计算功能,从得出已学诗词累计数量。
通过分析数量的关系,进一步体会迭代三要素。
这个小程序的成功调试,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也为后面复杂程序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与评析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张明睿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11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并反思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能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梳理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计算方法师: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都很强。
如果让你计算这4道题,你会用什么计算方法?课件出示:250×4生:我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这道题。
课件出示:196×5≈生:我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
师:你想怎么估算?生:把196看作200,200×5=1000。
课件出示:2.8×17生:我会用笔算的方法算这道题。
师:能简单地说说理由吗?生:因为这道题比较难计算,而且数比较大。
课件出示:5675×19875生:我会用计算器算。
师:是的,当数非常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看来我们班同学计算题选择计算方法很灵活。
大家看,口算、估算、笔算和用计算器算,都是我们学过的计算方法。
生活中你能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吗?生(洪亮地):能。
[评析:安排传统教学中的铺垫性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计算方法,既进行了计算方法的“热身”训练,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又渗透了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意识,为学生的成功探究蓄势。
]二、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师:看,王老师到书店买书。
他在想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王老师要买190本《数学小词典》,每本3.80元,带了800元钱。
师: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王老师带的800元钱,够吗?生2:如果800元够了,能余多少钱?如果不够,还需要再付多少钱?生3:买190本《数学小词典》应付多少元?师:刚才三个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
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与实验测定
系统误差:由于实验设计、 操作习惯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具有规律性
误差传递:误差在数据处理 过程中的累积和传递
数据可靠性检验
数据来源:确保实验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重复实验: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以减小误差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合适的统 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
原理: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内溶液的质量 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通过测量溶液 的比重,可以间接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步骤:首先称量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 然后将其倒入比重瓶中,再加入适量的 纯水,最后测量比重瓶中溶液的比重。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温度 的恒定,以减小误差。同时,要确保比 重瓶的清洁度,避免污染影响测量结果。
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以评 估数据的离散程度。
数据处理方法:根据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进行 计算,得出酸碱溶液的浓度。
误差分析:对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判断实验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数据误差分析
随机误差:由于偶然因素导 致的误差,具有随机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透明、纯净的溶液,尤其适用于高浓度溶液的测 定。
实验步骤:将待测溶液倒入折光率计的棱镜表面,打开仪器光源,从 读数表上读取折射率数值。
注意事项:实验前需清洁棱镜表面,避免污染影响测量结果;实验 过程中需保持恒温。
比重法
定义:比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溶液的比重 来计算溶液浓度的实验测定方法。
g/L。
计算公式:质 量浓度(ρ) = 溶质质量(m) / 溶液体积(V)。
适用范围:适 用于溶质浓度 较低的情况, 一般用于实验 室中高纯度物 质的质量浓度
2022-2023年二级造价工程师《安装工程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预测试题19(答案解析)
2022-2023年二级造价工程师《安装工程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非直联式风机以本体和底座的总量计算,不包括()重量,但电动机的安装已包括在定额内。
[2020年江西真题]A.电动机B.电焊机C.主机D.发动机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直联式风机按风机本体及电动机、变速器和底座的总重量计算;非直联式风机以本体和底座的总重量计算,不包括电动机重量,但电动机的安装已包括在定额内。
2.建筑管道转弯处应设弯头,其中直弯应为()。
A.30°B.45°C.90°D.135°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
用于管道转弯处,按专向角度分为90°弯头和45°弯头两种。
90°弯头又称正弯,用于连接两根公称直径相同的管子,使管路做90°转弯。
45°又称直弯,用于连接两根公称直径相同的管子,使管路做45°转弯。
3.可将被测压力转换为电量进行测量,用于压力信号的远传、发信或集中控制的压力检测仪表有()。
A.活塞式压力计B.电气式压力计C.电接点式压力计D.液柱式压力计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电气式压力计可将被测压力转换成电量进行测量,多用于压力信号的远传、发信或集中控制,和显示、调节、记录仪表联用,则可组成自动控制系统,广泛用于工业自动化和化工过程中。
4.依据现行计价依据的相关规定, 编制招标掌握价和投标报价时的其他工程费不包括( ) 。
A.暂列金额B.失业保险费C.计日工D.总承包效劳费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其他工程费包括:暂估价、暂列金额、计日工、总承包效劳费。
P1645.某办公室配电箱内空气开关出线为BV6mm2 ,其接线应执行()定额A.有端子外部接线B.无端子外部接线C.焊铜接线端子导线截面≤16mm2D.包含在配电箱安装定额中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内容考查】本题考查了变配电装置安装定额【选项分析】6.关于插座接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8000时,和为:S=2.501281e-005误差为:i=1.644809
n=7500时,和为:S=3.334722e-005误差为:i=1.644801
n=7000时,和为:S=4.287235e-005误差为:i=1.644791
n=1时,和为:S=1.644834误差为:i=7.184806e-008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结果分析
从这两种不同顺序的结果来看,随着叠加次数的增加,误差是逐渐变小的,当全部叠加完之后,其结果达到了预期值1.644834,而且两种方法出来的最终误差是相同的。
实习题2
P223/1(3).用牛顿法求下列方程的根: 。
实习题5—曲线拟合……………………………………………17
实习题6—数值积分……………………………………………21
实习题1
P215/1.用两种不同的顺序计算 ,分析其误差的变化。
思路分析
用一个循环语句,对 从1到10000进行叠加,两种不同顺序指从1叠加到10000和从10000叠加到1,每隔一定的叠加次数就比较一次误差。
n=4500时,和为:S=0.0001222519误差为:i=1.644712
n=4000时,和为:S=0.0001500363误差为:i=1.644684
n=3500时,和为:S=0.0001857601误差为:i=1.644648
n=3000时,和为:S=0.0002333939误差为:i=1.644601
4 -0.709834 -0.703483 0.00635069
5 -0.703483 -0.703467 1.59816e-005
6 -0.703467 -0.703467 1.0107e-010
算法成功,迭代次数为:n=6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实习题3
P236/4(2)编写用追赶法解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程序,并解下列方程组:Ax=b,其中
迭代1000次时,和为:S=1.643935误差为:i=0.0008994333
迭代1500次时,和为:S=1.644268误差为:i=0.0005663776
迭代2000次时,和为:S=1.644434误差为:i=0.0003998082
迭代2500次时,和为:S=1.644534误差为:i=0.0002998532
用C++语言编程
(1)从1叠加到10000源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include <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double N=10000,i=0;
int a;
double n=0,S=1.644834;
n=500时,和为:S=0.001902006误差为:i=1.642932
以下为n小于200时每隔20所积累的和
n=180时,和为:S=0.005471021误差为:i=1.639363
n=160时,和为:S=0.006169577误差为:i=1.638664
n=140时,和为:S=0.007068433误差为:i=1.637766
a=i;
if(a==N)cout<<"以下为n大于200时每隔500所积累的和:"<<endl<<endl;
if(a%500==0&&a>=200)cout<<setprecision(7)<<"n="<<a<<"时,和为:S="<<n<<'\t'<<"误差为:i="<<fabs(S-n)<<endl<<endl;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double s[5][10];
int i,j,n=5,m=10;
for(i=0;i<=n-1;i++){
for(j=0;j<=m-1;j++){
if(i==0)s[i][j]=1;//an赋值
else if(i==1)s[i][j]=-4;//bn赋值
int main(){
double x0=1,x1,e=0.00001,u;
int i,N=100;
cout<<"迭代过程数据如下:"<<endl<<endl;
cout<<"k"<<setw(15)<<"x0"<<setw(15)<<"x1"<<setw(15)<<"误差"<<endl;
for(i=1;;i++){
迭代5000次时,和为:S=1.644734误差为:i=9.991315e-005
迭代5500次时,和为:S=1.644752误差为:i=8.173481e-005
迭代6000次时,和为:S=1.644767误差为:i=6.658593e-005
迭代6500次时,和为:S=1.64478误差为:i=5.376747e-005
x1=x0-(x0*x0-exp(x0))/(2*x0-exp(x0));
u=fabs(x1-x0);
cout<<i<<setw(15)<<x0<<setw(15)<<x1<<setw(15)<<u<<endl;
if(u<e||i>N)break;
else x0=x1;
}
if(i>N)cout<<"迭代次数超出限制,算法失败"<<endl;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include <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double N=10000,i=0;
int a;
double n=0,S=1.644834;
for(i=N;i>=1;i--){
n+=1/(i*i);
n=6时,和为:S=0.181223误差为:i=1.463611
n=5时,和为:S=0.221223误差为:i=1.423611
n=4时,和为:S=0.283723误差为:i=1.361111
n=3时,和为:S=0.3948341误差为:i=1.25
n=2时,和为:S=0.6448341误差为:i=0.9999999
else if(i==2)s[i][j]=1;//cn赋值
else if(i==3)s[i][j]=0;//xn赋值
else if(i==4&&j==0)s[i][j]=-27;//dn赋值
else if(i==4&&j!=0)s[i][j]=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5;
}
}
for(i=0;i<=m-2;i++){
s[4][i+1]=s[4][i+1]-(s[0][i]/s[1][i])*s[4][i];
s[1][i+1]=s[1][i+1]-(s[0][i]/s[1][i])*s[2][i];
s[0][i]=0;
}
s[0][9]=0;
s[3][9]=s[4][9]/s[1][9];
迭代9000次时,和为:S=1.644823误差为:i=1.103809e-005
迭代9500次时,和为:S=1.644829误差为:i=5.19077e-006
迭代10000次时,和为:S=1.644834误差为:i=7.184807e-008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2)从10000叠加到1的源代码如下:
n=6500时,和为:S=5.386299e-005误差为:i=1.64478
n=6000时,和为:S=6.668556e-005误差为:i=1.644767
n=5500时,和为:S=8.183971e-005误差为:i=1.644752
n=5000时,和为:S=0.000100025误差为:i=1.644734
n=20时,和为:S=0.05117083误差为:i=1.593663
n=10时,和为:S=0.1050663误差为:i=1.539768
n=9时,和为:S=0.117412误差为:i=1.527422
n=8时,和为:S=0.133037误差为:i=1.511797
n=7时,和为:S=0.1534452误差为:i=1.491389
n=2500时,和为:S=0.000300085误差为:i=1.644534
n=2000时,和为:S=0.00040013误差为:i=1.644434
n=1500时,和为:S=0.0005668939误差为:i=1.644267
n=1000时,和为:S=0.0009005052误差为:i=1.643933
}
return 0;
}
运行结果如下:
以下为n大于200时每隔500所积累的和:
n=10000时,和为:S=1e-008误差为:i=1.64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