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教案2012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2012
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 掌握杂化轨道概念,能判别简单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4. 熟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偶极矩、键、键的特点和酸碱电子理论,了解有机物结构特点与一般理化性质的关系。
5. 了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重点:1. 有机物的结构表示方法、杂化轨道理论及有机物分类方法。
2.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键、键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
2. 键、键的特点。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1. 有机物的历史性与广泛性。
2. 有机物的原始概念、演变后的现代概念及其演变历程。
3. 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4. 有机物与无机物互相转化的关系及相对性。
5.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为烃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制备、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有机化合物特性1. 有机物的共同性质(或有机物的特性)。
2. 有机物数量多的印象。
3. 有机物的特性:易燃、易分解、易氧化、易发生取代反应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1. 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2. 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按碳骨架分类。
2. 按官能团分类。
五、杂化轨道理论1. 杂化轨道的概念。
2. 杂化轨道的分类。
3. 杂化轨道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六、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1. 价键理论。
2. 分子轨道理论。
3. 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七、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1. 偶极矩。
2. 键、键的特点。
3. 酸碱电子理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无机化学中化学键的知识,为有机化学中化学键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无机化学中化学键有哪些类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讲解有机物的历史性与广泛性。
- 讲解有机物的原始概念、演变后的现代概念及其演变历程。
有机化学教案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4月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六章芳香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芳香性的概念;苯的结构;苯的同分异构及命名;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及其应用;萘的结构、命名、萘的亲电取代反应;休克尔(Huckel)规则。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一章绪论
教学
目的
任务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熟悉有机酸碱概念;掌握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共价键理论。
一、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二、对映异构和手性
三、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
第二节对映异构和非对映异构
一、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二、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三、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四、获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方法
五、旋光异构与生理活性
第三节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一、取代环烷烃的构型异构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导论1.1 有机化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分类1.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1.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第二章:烷烃与卤代烃2.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2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2.3 烷烃与卤代烃的反应2.4 烷烃与卤代烃的制备方法第三章:烯烃与炔烃3.1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3.2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3 烯烃与炔烃的反应3.4 烯烃与炔烃的制备方法第四章:立体化学4.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4.2 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4.3 立体化学的构型与构象4.4 立体化学的反应与合成第五章:醇、酚与醚5.1 醇的结构与性质5.2 酚的结构与性质5.3 醚的结构与性质5.4 醇、酚与醚的反应与合成第六章:羧酸与酮6.1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6.2 酮的结构与性质6.3 羧酸与酮的反应6.4 羧酸与酮的制备方法第七章:糖类与脂肪7.1 糖类的结构与分类7.2 糖的代谢与合成7.3 脂肪的结构与性质7.4 脂肪的代谢与合成第八章:氨基酸与蛋白质8.1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8.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8.3 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8.4 蛋白质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第九章:杂环化合物9.1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9.2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9.3 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9.4 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有机合成反应10.1 有机合成的策略与方法10.2 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10.3 官能团转换与修饰反应10.4 有机合成反应的调控与应用第十一章:天然有机化合物11.1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分布11.2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1.3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1.4 天然有机化合物在药物与食品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有机金属化学12.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2.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与合成12.3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与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2.4 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三章:有机光电材料13.1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3.2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3.3 有机光电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13.4 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四章:环境有机化学14.1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14.2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14.3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与降解14.4 环境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未来挑战第十五章:有机化学实验15.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安全15.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实验15.3 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5.4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 烷烃、卤代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 立体化学、醇、酚、醚的反应与合成4. 羧酸、酮、糖类、脂肪的结构与代谢5. 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6.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反应7.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提取8.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反应与应用9.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器件应用10.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与处理1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设计与评价难点:1. 立体化学中的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2. 有机金属化学的结构与反应机理3.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器件制作4.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处理技术5.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与问题解决。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课程编写的,共分为四个部分: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反应机理和化学反应规律,能够进行化学结构简化、合成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一、课程概述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碳基化合物及其它元素的化学性质,构造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反应机理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以及为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有机化学常见基础反应和常见反应机理及应用;2. 理解碳原子的杂化和简化结构,学习有机物结构与物性之间的关系;3. 学会化学反应中重要的化学实验技能,掌握化学实验室使用方法和化学安全知识;4. 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有机分子的构成和结构:结构简化和分析、有机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分子的构象和异构体。
2.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3. 化学实验室技能:化合物制备和纯化、物质测定方法和仪器操作、有机科学实验和化学安全常识。
4. 现代应用:有机化学与大气、环境和生命科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通过传授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结构简化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有机化学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2. 实验教学:学生通过进行有机实验,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和化学安全知识。
3. 问答互动:做小组、课堂内问答互动等交互式教学,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促进理解与掌握。
还可以通过在线问答答复学生的问题、答疑解惑等方式,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减轻学习任务。
4.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工厂、研究所等,扩展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总体来说,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验、问答等各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反应机理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多场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等,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加热、冷却、搅拌等,并演示其正确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5.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5.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3.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表现,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等。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12级时间4月13日第1-3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一般知识一.实验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出现,这门实验课程正在向用量少、效率高、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原理,有机物的合成、分离、鉴定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包括查阅文献)-准备-实验-记录-总结”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的使用能力。
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规则:为使有机实验有条不紊、安全地进行,必须遵循以下规则:1、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学会正确使用水、电、煤、通风厨、灭火器等,了解实验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
作好实验的预习工作,了解所用药品的危害性及安全操作方法,按操作规程,小心使用有关实验仪器和设备,若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
2、实验前,认真清点、检查玻璃仪器;实验中,安全合理的使用玻璃仪器;实验后,洗净并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尤其应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3、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和桌面的清洁,认真操作,遵守实验纪律,严格按照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与用量来进行。
若要改变,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进行。
4、实验药品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标签,按需取用,避免浪费;取完药品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避免搞错瓶塞,污染药品。
不要任意更换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干燥器、折光仪等)和常用药品的摆放位置。
5、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思想,避免大声喧哗,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6、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应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收集器中。
7、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是否安全关闭。
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安全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很大程度上由玻璃仪器、实验试剂和电器设备等组成,如果操作不当,会对人体、环境造成伤害,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毒性高等特点,玻璃仪器与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室是一个潜在的、高危险性的场所。
大学有机化学的教案
1. 知识目标:(1)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2)掌握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熟悉醇和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2.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醇和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三、教学重点1.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醇和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四、教学难点1.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的差异;2. 醇和酚的实验操作技巧。
1. 讲授法:讲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方法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掌握醇和酚的性质;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1)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2)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实验操作(1)醇和酚的溶解度实验;(2)醇和酚与金属钠的反应;(3)醇和酚与酚酞指示剂反应;(4)醇和酚的氧化反应。
4. 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醇和酚的性质。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参与度等;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醇和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其结构和官能团。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有机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出醇和酚的概念。
2. 介绍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a. 醇的结构特点:碳链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b. 醇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c. 酚的结构特点:苯环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d. 酚的性质: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a. 醇的化学反应: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b. 酚的化学反应: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仪器与药品: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2、浓盐酸、1% KMnO4、异丙醇、NaOH、CuSO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4、浓HNO3、恒温水浴锅等。
2. 实验步骤:a. 醇的性质1. 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 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3. 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4. 醇的氧化。
5. 多元醇与Cu(OH)2作用。
b. 酚的性质1. 酚的酸性。
2. 酚的氧化。
3. 酚的亲电取代。
(四)实验总结1. 总结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差异。
2. 总结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第一学期)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教学目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力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试验和性质实验,分离和鉴定制备的产品的能力。
2.了解红外光谱等仪器的使用。
3.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此,我们首先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部分内容。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1-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为了保证哟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宾白感保持整洁。
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
1-2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故在实验室工作,若粗心大意,就易发生事故。
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①火灾的预防②爆炸的预防③中毒的预防④触电的预防三、事故的处理和急救①火灾的处理②玻璃割伤③烫伤④药品灼伤⑤中毒四、急救用具1-3 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装置一、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普通玻璃仪器二、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三、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装置四、仪器的装备1-4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一、玻璃器皿的洗涤二、玻璃仪器的干燥三、常用仪器的保养1-5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中文命名法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价键、分子轨道、立体化学等。
4.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等。
5.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质谱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过程等。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定期进行课堂提问和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有机化学导论》等。
2. 课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过程等图片和动画。
3. 实验材料:有机化合物、试剂、仪器等。
4. 网络资源:有机化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解题思路等。
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数据分析等。
4.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
六、教学活动1. 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有机化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堂演示:通过演示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原理。
4. 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师进行学术报告,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 课外阅读:布置相关学术论文或书籍,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七、教学计划1. 授课时间: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1.2 章节名称: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1.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学会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2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学会使用有机化学实验技能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有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2 教学难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现代合成方法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4.2 知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概念的理解4.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进行实例练习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理解程度5.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5.4 学习兴趣和态度:观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学习材料的认真程度六、教学内容6.1 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条件理解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等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6.2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包括手性碳原子、立体异构体等概念6.3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6.4 第九章有机化学实验技能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溶液的配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等学会使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显微镜、光谱仪等6.5 第十章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塑料等探讨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七、教学方法7.1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质、光谱分析等内容,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2. 章节: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3. 课时:2学时4. 教学目标:a.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b.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c.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a. 系统命名法b. 习惯命名法c. 俗名命名法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a. 碳原子的成键特性b.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c.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互动:提问学生有关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互动法: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教案2. 章节: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3. 课时:4学时4. 教学目标:a. 理解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b. 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c. 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七、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原理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a. 加成反应b. 消除反应c. 取代反应d. 缩合反应3. 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a. 酸催化剂b. 碱催化剂c. 酶催化剂d. 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在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有机化学_教案
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学时安排:4学时教材:《有机化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掌握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
2. 理解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包括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3. 熟悉醇、酚、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醇1. 醇的分类:脂肪醇、芳香醇、环醇等。
2. 醇的结构特点:羟基的邻位、对位效应,立体效应等。
3. 醇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醇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醇钠、醇钾的制备及性质。
(2)与无机含氧酸反应:成酯反应、氧化反应。
(3)脱水反应:醇的分子内脱水、分子间脱水。
(4)取代反应:醇的亲电取代反应。
二、酚1. 酚的分类:芳香酚、醇酚、酚醛等。
2. 酚的结构特点:酚羟基的邻位、对位效应,立体效应等。
3. 酚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酚的化学性质:(1)酸性:酚的酸性及酸碱滴定。
(2)氧化反应:酚的氧化反应及产物。
(3)亲电取代反应:酚的亲电取代反应。
三、醚1. 醚的分类:脂肪醚、芳香醚、环醚等。
2. 醚的结构特点:醚键的稳定性,立体效应等。
3. 醚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醚的化学性质:(1)醚键的断裂:醚的水解、酸催化、碱催化。
(2)醚的氧化:醚的氧化反应及产物。
(3)取代反应:醚的亲电取代反应。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命名规则及化学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
3. 实验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醇、酚、醚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1. 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
2.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包括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2. 醚键的断裂及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简要介绍醇、酚、醚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有机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班级:化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教师:张伟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4:00课时安排:共16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表示方法。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2课时)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课时)1.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溶解度等2.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亲电性等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4课时)1. 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例3. 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四、有机化学实验(6课时)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反应类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有机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第3-4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第5-6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7-8周:有机化学实验一第9-10周:有机化学实验二第11-12周:有机化学实验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独立思考。
3.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巧。
4. 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测试。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二章
教学班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XX年XX月XX日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规则和书写方法。
3.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烷烃1. 烷烃的概念:碳原子通过单键相连,其余价键均被氢原子饱和的碳氢化合物。
2. 烷烃的结构特点:碳原子呈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只存在单键。
3. 烷烃的命名规则:以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支链用字母表示,并注明其在主链上的位置。
4. 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一般条件下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二、烯烃1. 烯烃的概念:碳原子之间以双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
2. 烯烃的结构特点:碳原子呈平面结构,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
3. 烯烃的命名规则:以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离碳碳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碳碳双键的位置用数字表示。
4. 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在加成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与卤素、氢气、卤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
三、炔烃1. 炔烃的概念:碳原子之间以三键相连的碳氢化合物。
2. 炔烃的结构特点:碳原子呈直线结构,分子中存在碳碳三键。
3. 炔烃的命名规则:以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离碳碳三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碳碳三键的位置用数字表示。
4. 炔烃的化学性质:炔烃在加成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与卤素、氢气、卤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
教学重点:1.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2. 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规则。
3. 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规则。
2. 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烷烃、烯烃、炔烃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讲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规则,并举例说明。
3. 讲解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征。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和机理。
4.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3. 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
三、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卤代烃、醇、酚、胺等。
2. 加成反应: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3. 氧化反应:醇、醛、酮、酸等。
4. 还原反应:醛、酮、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2. 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二、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 讲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如四面体结构、杂化轨道等。
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等。
3. 讲解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如醇、酚、胺、卤代烃等。
三、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1. 讲解取代反应的类型、机理和实例。
2. 讲解加成反应的类型、机理和实例。
3. 讲解氧化反应的类型、机理和实例。
4. 讲解还原反应的类型、机理和实例。
四、课堂练习1. 给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要求学生根据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2. 给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要求学生判断反应类型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和反应类型。
2. 强调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2. 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有机化学教材。
2.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
3. 有机化学相关网站和文献。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有机化学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分类和命名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概述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
3. 有机化学在科学技术、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2. 碳原子的四价特性及其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作用。
3.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类型:链状、环状、网状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1. 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等。
2. 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烃、烃的衍生物、杂环化合物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键的知识。
2. 引出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机化学概述1. 讲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简述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强调有机化学在科学技术、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 讲解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2. 分析碳原子的四价特性及其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作用。
3. 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类型。
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1.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通过实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
五、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 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性质和分类。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
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分子组成复杂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
乙醇CH3CH2OH 甲醚CH3OCH33、容易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
例如:尿素 132.7°C 葡萄糖 146°C。
6、反应速率较慢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
3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
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共价键理论1、价键理论(1)原子轨道重叠或电子配对基本理论在无机化学中已经介绍了, 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俩个原子各有二个或三个未成键的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为双键或叁键。
教案有机化学大学
一、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二、授课班级:化学专业本科一年级三、授课教师:张伟四、授课学时:24学时五、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高鸿宾主编六、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分类、结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3.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七、教学内容:1. 绪论- 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性-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命名2. 烷烃-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烷烃的反应规律3. 烯烃-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烯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烯烃的反应规律4. 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 炔烃和二烯烃的反应规律5. 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 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规律6. 卤代烃-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卤代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卤代烃的反应规律7. 醇、酚、醚- 醇、酚、醚的结构与性质- 醇、酚、醚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醇、酚、醚的反应规律8. 醛、酮- 醛、酮的结构与性质- 醛、酮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醛、酮的反应规律9.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反应规律10. 碳负离子的反应- 碳负离子的形成及稳定性- 碳负离子的反应规律11.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反应规律12. 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 杂环化合物的反应规律13. 糖类- 糖类的结构、性质及分类- 糖类的反应规律14. 萜类和甾体- 萜类和甾体的结构、性质及分类- 萜类和甾体的反应规律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
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分子组成复杂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
乙醇CH3CH2OH 甲醚CH3OCH33、容易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
例如:尿素 132.7°C 葡萄糖 146°C。
6、反应速率较慢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
3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
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共价键理论1、价键理论(1)原子轨道重叠或电子配对基本理论在无机化学中已经介绍了, 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俩个原子各有二个或三个未成键的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为双键或叁键。
例如:4C H H HC C C C(2)共价键的饱和性当原子的未成键的一个电子与某原子的一个电子配对以后,就不能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了,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3)共价键的方向性遵守最大重叠原理,分子的能量最低,形成最稳定的分子。
2、分子轨道理论它是从分子的整体出发去研究分子中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认为形成化学键的电子是在整个分子中运动的。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化学键是原子轨道重叠产生的,原子轨道重叠时就可以形成同样数目的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对称匹配原则(2)原子轨道重叠最大原则(3)能量相近原则分子轨道的对称性不同可将其分为σ轨道和π轨道。
二、共价键的键参数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间距离。
键长的单位为㎜。
例:3CH CH3CH 2CHHC0.1530 0.1510 0.1456同一类型的共价键的键长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稍有区别。
2、 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 109º 28'CH HHH 3、键能: 当A 和B 两个原子(气态)结合生成A —B 分子(气态)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
用△H 表示。
A (气)+B (气)—→A —B (气)离解能:要使1molA —B 双原子分子(气态)共价键解离为原子(气态)时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键能,或叫键的离解能。
用D 表示。
共价键断裂时,必须吸热,△H为正值;形成共价键时放热,△H为负值。
注意:双原子分子,键能和离解能数值相等;多原子分子,键能为离解能的平均值。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54、键矩:正、负电荷中心的电荷(e)与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d)的乘积称为键矩。
μ= e d键矩是用来衡量键极性的物理量,为一矢量,有方向性的,通常规定其方向由正到负,用箭头表示。
例如:CH3两个相同的原子组成的键键矩为零;两个不相同的原子组成的键均有键矩。
5、偶极矩:多原子分子各键的键矩向量和就是该分子的偶极矩。
例如:HH甲烷和四氯化碳是对称分子,各键矩向量和为零,故为非极性分子。
氯甲烷分子中C—Cl键矩未被抵消,μ=1.94D,为极性分子。
所以,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是不相同的。
三、共价键的断裂1、均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或原子团。
A:B→A·+B·A·称为自由基,或称为游离基。
例如:CH3CH3CH2分别叫甲基自由基和乙基自由基,通用R·表示。
经过均裂生成自由基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一般在光、热作用下进行。
2、异裂:异裂生成正离子和负离子,有两种异裂:C X C+X C X C X碳正离子碳负离子例如:CH3CH3等;用通式:R R表示。
经过异裂生成离子的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一般在酸、碱作用下进行。
了解:亲电反应亲电试剂亲电体例如:金属离子、氢质子等。
亲核反应亲核试剂亲核体例如:氢氧根负离子等。
第三节诱导效应1、定义: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成键电子云按取代基团的电负性所决定的方向而偏移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2、特征:诱导效应的特征是沿着碳链传递,并随碳链的增长迅速减弱或消失。
通过静电诱导而影响到分子的其他部分,没有外界电场的影响也存在。
3、表示形式:一般用I来表示诱导效应。
—I相当于吸电子效应,+I相当于供电子效应,饱和的C—H键的诱导效应规定为零。
6Y C C H C X+I I=0 -I4、具有--I效应原子和原子团的相对强度:同族元素:—F﹥—Cl﹥—Br﹥—I 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同周期元素:—F﹥—OR﹥—NHR 从左到右依次增强不同杂化态:R R R2RC C C C C CR325、具有+I效应的原子团主要是烷基,相对强度是:(CH3)3C>(CH3)2CH>CH3CH2>CH3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1、分离提纯重结晶法、升华法、蒸馏法、色层分析法以及离子交换法等。
2、纯度的检定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就可以检定其纯度。
如熔点、沸点、相对密度和折射率等。
3、元素分析、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求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例如: 3.26g样品燃烧后,得到4.74gCO2和1.92gH2O,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量为60。
样品 CO2 H2O3.26g4.74g 1.92gC相对原子质量 12碳质量=CO2质量×————————=4.74×—-=1.29gCO2相对分子质量 44碳质量 1.29————×100﹪=————×100﹪=39.6﹪(C)样品质量 3.26H相对原子质量×2 2氢质量=H2O 质量×—————————=1.92×——=0.213gH2O相对分子质量18氢质量0.213————×100﹪=————×100﹪=6.53﹪(H)样品质量 3.26(O )﹪=100﹪-(39.6﹪+6.53﹪)=53.87﹪计算原子数目比: 39.6C :———=3.30 3.30/3.30=11276.53H :———=6.53 6.53/3.30=1.98153.87O :———=3.37 3.37/3.30=1.02161∶1.98∶1.02≈1∶2∶1样品的实验式为CH2O 。
测其分子量为60,故分子式为C2H4O2。
4、结构式的确定应用现代物理方法如X 衍射、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能快速、准确地得到分子的结构式。
分子的结构包括分子的构造、构型和构象。
5、构造式的写法CHH H C C H H H H C C H H也可以用简略式书写:(CH 3)3C(CH 2)4CH(CH 3)2 CH 4 CH 2=CH 2 CH CH第五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一、按碳架分类1、开链化合物 分子中碳原子相互结合成碳链 的化合物CH 3CH 2CH 3 CH 3CH 2CH 2OH CH 3CH 2COOH2、碳环化合物 分子中碳原子相互结合成 碳环的化合物(1)脂环化合物 分子中碳原子相互结合成碳环(2)芳香族化合物 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特殊的芳香环3、杂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但是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外,还有氧.硫.氮等其他元素的原子O NH S二、按官能团分类8双键烯烃二烯烃羰基醛和酮叁键炔烃羧基羧酸脂环脂环烃酰基羧酸衍生物苯环芳香烃硝基硝基化合物卤素卤代烃氨基胺羟基醇和酚杂原子杂环醚键醚糖类、甾类、高分子化合物表1—5 重要官能团的名称和式子化合物类别官能团官能团名称实例烯烃 C==C 双键 CH2==CH2炔烃 C≡C 三键 CH≡CH卤代烃—X 卤素 C6H5Cl醇和酚—OH 羟基 CH3CH2OHC6H5OH 醚 C-O-C 醚键 C2H5OC2H5醛和酮 C==O 羰基 CH3CHOCH3COCH3羧酸 COOH 羧基 CH3COOH硝基化合物 NO2 硝基 C6H5NO2胺 NH2 氨基 C6H5NH2偶氮化合物 N==N 偶氮基 C6H5N=NC6H5重氮化合物 N==N 重氮基 C6H5N=NCl硫醇和硫酚 SH 巯基 C2H5SHC6H5SH 磺酸 SO3H 磺酸基 C6H5SO3H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s)是决定某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特殊结构.显然,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作业:P13-14 1、2、3、49第二章烷烃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烷烃的命名法、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氧化、裂解和卤代的化学性质以及自由基链的反应机理;了解烷烃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了解烷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构型,构象的表示方法,自由基反应历程。
难点是自由基反应历程。
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节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一、烷烃的同系列CH4 C2H6 C3H8CnH2n2表2-1 一些烷烃的名称和分子式烷烃分子式英文名烷烃分子式英—————————————————————————————————————甲烷 CHmethane 十一烷 C11H24 undecane4乙烷 C2H6 ethane 十二烷 C12H26 dodecane丙烷 C3H8 propane 十三烷 C13H28 tridecane丁烷 C4H10 butane 十四烷 C14H30 tetradecane 戊烷 C5H12 pentane 十五烷 C15H32 pentadecane 己烷 C6H14 hexane 二十烷 C20H42 icosane庚烷 C7H16 heptane 三十烷 C30H62 triacontane 辛烷 C8H18 octane 一百烷 C100H202 hectane壬烷 C9H20 nonane葵烷 C10H22 decane 烷烃通式 CnH2n+2从表2—1可知,符合一个通式,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物理性质有规律变化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