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治疗慢性心衰,整体审查、辨证施治,拥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逆转心衰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延长寿命以及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现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以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危重和终末阶段[1]。
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约2600万[2],我国约450万,心衰患病率与年龄相关,超过65岁的老年群体是主要的发病人群[3],<60岁人群患病率<2%,≥70岁以上将高达10%[4]。
有研究表明,未来20年内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将增加25%[5],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的40%-50%,已成为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各种心脏病、遗传性缺陷和全身性疾病都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6]。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心力衰竭调查研究结果[7]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血压占54.6%、冠心病占49.4%,位于发病因素的前2位,并认为感染(45.9%)、劳累或应激反应(26.0%)和心肌缺血(23.1%)是引起心力衰竭加重的主要诱因。
在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但心肌重塑是最基本机制。
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衡,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加强血管收缩,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加重心功能恶化,最终导致心衰[8],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全身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导致心肌肥厚,使心衰加重[9]。
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利水等治疗原 则为主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 复杂 ,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 草药;药理作用机制 【 中图分类号】R 5 4 1 . 6 1 【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9 5 7 2 . 2 0 1 3 . 1 0 . 1 0 3
z h u ,Y A N S h i — y u n ,H U A N G G u o- y i 。e t a 1 . B a o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o f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e ,S n h a n g —
( C H F ). T h r o u g h r e v i e w i n g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o n C H F i n t h e p a s t t e n y e a r s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h e r b s o n C H F
w e r e f 0 u n d, i n c l u d i n g 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 e x c e s s i v e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n e u r o e n d o e r i n e c y t o k i n e s ,r e v e r s i n g t h e v e n  ̄i c u l a r r e mo d e l i n g ,e l l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一、内容简述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的关联性。
然后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药方剂。
此外本文还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单味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提取物等。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1.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数据,2013年美国约有480万成年人患有CHF,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0万。
在中国CHF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心血管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约有450万CHF患者,占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的。
这些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研究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HF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根据中医理论,CHF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等。
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人参、黄芪等药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等问题;丹参、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竭疗效观察2023-11-04CATALOGUE目录•引言•慢性心力衰竭概述•中成药联合治疗方案•疗效观察指标与方法•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优势与不足•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展望与建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成药具有药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意义:为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成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02慢性心力衰竭概述定义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晚期或终末阶段的共同结局,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
病因CHF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与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神经内分泌激活01CHF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钠重吸收增加等,进而引起心脏负荷增加和心肌损伤。
心肌重塑02CHF时,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坏死及自噬等改变,导致心肌重塑,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液体潴留03CHF时,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液体不能有效排出,导致全身水肿和液体潴留。
现代药理研究一些中成药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具有利尿、强心、扩管等作用,能够改善CHF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理论根据中医理论,CHF多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主要病机为心气虚、心阳虚,治以温阳利水、养心安神为主。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心病科慢性心力衰竭多见于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将持续走高。
中医药对于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延长寿命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心衰在临床和实验两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综述如下:1、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心室重构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是慢性心衰发生的最重要环节,而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是RAAS被激活的主要效应物质,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血浆心钠素(ANP)是由心房分泌的一种扩血管活性物质,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主要是当心室负荷增加时由心室肌细胞分泌,BNP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三者均能有效抑制RAAS。
吴伦等[1]研究发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属刘莉教授研制的参芪利心方可抑制心衰大鼠血中 ANP、ALD、AngII过度分泌,从而改善心功能。
李成浩等[2]发现冯辉名老中医自创的强心液能缩短心衰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逆转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衰大鼠血浆ALD和AngII水平有关。
而加用益气活血中药针剂能在较短疗程内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及 NT- pro BNP 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AAS激活有关[3]。
张苏洁等[4]观察到参附强心汤能有效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也有研究证实益气利水方也能降低心衰患者的BNP水平[5]。
2、抗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化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影响其发生发展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氧自由基等,干预这些因子不同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纤维化发生、进展,可以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供应给全身组织和器官的能力下降。
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是一类蛋白质分子,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可以调节和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在心力衰竭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与多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展。
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在心力衰竭中被过度激活。
研究发现,TNF-α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因此,抑制TNF-α的活性可能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策略。
除了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也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IL-6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IL-6的过度激活可以增加心脏肌肉纤维的凋亡和纤维化,同时导致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症状。
因此,针对IL-6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除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氧化应激是指体内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的水平升高,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以及DNA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细胞因子在氧化应激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4(TNFRSF4)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细胞因子在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这些细胞因子的活性可能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害。
另外,细胞因子还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和释放来影响心肌收缩力和舒张功能。
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白细胞介素-1(IL-1)等细胞因子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并导致心肌舒张功能的损害。
因此,通过干预细胞因子对钙离子的调控,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和舒张功能。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干扰素-γ(IFN-γ)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近年来,受到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它是指患者的心脏结构发生变化,或者心肌功能出现异常而造成的心室充血或者无法正常泵血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以及全身乏力等情况。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都容易引发慢性心力衰竭。
据调查,当前我国患有心衰人数近500万,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尽管西医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长期的西药使用也容易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因此,中医学基于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理论,以辨证方法对患者进行精准治疗,在缓解患者病痛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1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尽管在中医的藏书记载中,并未出现过慢性心力衰竭这一疾病介绍,但是,从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来看,与中医所提到的“喘证”“心痹”等关联性极强。
直到1990年左右,才出现了关于“心衰”的相关记载。
1997年,“心衰”才正式成为中医病名。
与“心衰”对应的,也正是西医中所提到的“心力衰竭”。
对于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医上常认为是由于患者的心气阳虚,心阴不足引起的。
常见的表现为患者的心脏出现血瘀的症状,同时患者还会伴有水饮、痰浊等症状。
尽管这一疾病的主要病灶在于患者心脏,但与患者的脾脏、肾脏以及肺器官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说,患者的心气阳虚是导致该种疾病的直接原因,血瘀则是这一疾病的中心病理,而出现水饮、痰浊等则是病理表现。
由于患者气血不足,导致其血液流通不畅,在患者的体内出现痰浊,最终二者相结,使得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气血两亏。
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医学研究者对于这一疾病的病机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一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脏和肾脏的阳虚导致的,因此,阳虚饮停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机理。
他们认为,为了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采取活血化瘀、补肾固本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帮助患者温阳、补气、活血等。
中医药对慢性心衰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概述
皮 系 统 。董 江 川 等 n 。 观察 参 附母丹苓 术 汤对 阳虚类 心衰大 鼠
神 经 内分 泌 系 统 的影 响 , 发 现 中药 组 可 显 著 降 低 大 鼠血 浆 E T、
4 调 节 炎 症 细 胞 因子
更 稳定 , 其增 高 幅度 与 C HF的严 重程 度 呈 正相 关 , 故血浆 A n g一 1 I 、
AL D水 平 能 反 映 CHF失 代 偿 后 的严 重 状 态 E 4 ] 。
辛丽 娜等l 3 ] 观 察 健 心 颗 粒 对 自发 性 高 血 压 大 鼠 ( S HR) 慢
慢性心力衰竭 ( C HF ) 是多 种心 血管疾 病的最 终归 宿 , 也 是
动力学及血浆 E T一1的 影 响 , 发 现 健 心 颗 粒 能 提 高 左 室 内 压 峰
值、 左室内压力最大变化速率 , 降 低左 室舒 张 末 压 及 血 浆 E T一1 水平 , 其 机制 可 能 是 通 过 健 心 颗 粒 的 温 阳益 气 、 活血 利水 作 用 产 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 应而影 响内皮功 能 , 或是直接 作用 于 内
时, 心室 壁张力增加 , 血 浆 AN P、 B NP水 平 升 高 , 而 生 理 效 应 却
明显 降 低 , 其 增 高程 度 与 心 衰 的 严 重 程 度 呈 正 相 关 。因 此 , 血 浆
ANP和 B N P水 平 可 作 为 评 定 心 衰 进 程 和 预后 的 指标 。
RAA S的激 活 在 CHF早 期 具 有 积 极 的代 偿 作 用 , 但 持 久 激 活 可 使 心 脏 负 荷 过 重 而 导 致 心 功 能 恶 化 。作 为 RAA S 主 要 效
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干预研究进展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 H ) 各 种 心 脏疾 病 导 致 心 功能 不 全 的一 C F是 种 综 合 征 , 床 上 以肺 循 环 和 ( ) 循 环 瘀 血 以及 心 排 血 量 降 临 或 体
低 组织 血 液 灌 注 不足 表 现 为 主 。 本病 是 以 心脏 功能 异 常 、 动耐 运 力 下 降及 神 经 内分 泌 系 统 激 活为 特 征 的 临 床综 合 征 .是 大 多 数 心 血管 疾 病 的 最终 归 宿 , 是 此 类 患 者最 主要 的 死 亡原 因之 一 。 也
中图 分类 号 : 5 1 文 献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7 5 2 1 ) 2 0 9 — 2 R 4 .1 6 A 10 — 4 X( 0 1 0 — 2 3 0
[ 关键 词 ] 慢 性 心力 衰 竭
神经 内分 泌 中药
张莉 莉 等 [ 观 察 复 方 苈 桑 饮 ( 苈 子 、 菔 子 、 泻 、 白 】 。 葶 莱 泽 桑 皮 、 仁 、 朴 、 苓 、 皮 、 归 、 通 ) 心 衰 大 鼠血 流 动 力 学 杏 厚 猪 陈 当 木 对 指标 及神 经 内分泌 的影 响 。 实验 结果 表 明复方 苈桑 饮 能抑 制R A A S
到 一 定 的作 用 . 而 达 到改 善 心 衰患 者 症 状 、 从 提高 生 存 质 量 和延
主要 包 括 交 感 一 肾上 腺 素 系统 、肾 素一 血管 紧 张 素一 固 酮 系 统 醛 (A S 、 R A ) 下丘 脑 一 经 垂体 系统 激 活 。 部 性 因 素 如血 管 床 内皮 神 局
的过度激活. 降低 血 浆 中 的 A g n 一Ⅱ、 L 水 平 , 用 强 度 依 次 为 AD 作
复方 苈 桑饮 + 贝那 普 利 组 > 方 苈 桑 饮 大 剂 量 组 > 方 苈 桑 饮 小 复 复 剂 量 组 . 见 复 方 苈桑 饮 和贝 那 普 利 具 有协 同作 用 。孙 兰军 等 可 ”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郭梦阳1,王守富2,邢冬梅3摘要 从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㊁病因病机㊁证候类型㊁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㊂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防治中取得较大进展,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与西药合用可协同增效㊂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医药;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1.016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以呼吸困难㊁运动耐量下降和体液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发病率高㊁病死率高,2021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指出: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病人数890万人㊂一项涉及31个省份22158名参与者的数据显示,年龄ȡ35岁的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3],较前升高0.4%[4],其病死率可达15%~50%[5],已成为我国重大慢性疾病之一㊂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神经体液调控异常㊁炎性介质释放㊁细胞凋亡自噬㊁氧化应激反应㊁能量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的心肌重构有关,临床治疗以改善病人症状㊁提高生活质量㊁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为主,西医多采用强心㊁利尿㊁扩血管药物,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㊁β受体阻滞剂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近年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 -2)抑制剂㊁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 )等新型药物相继出现,ARNI 可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室重构,改善临床症状,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治疗心力衰竭一线用药[6]㊂SGLT -2抑制剂在降糖的同时,还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心室重构,具有明显的抗心力衰竭作用[7]㊂目前心力衰竭相关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病人预后明显改善,心血管病死率降低,但疗效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治疗需求,而中医药与西药合用可协同增效,减少毒副作用,在改善病人临床症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03889);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科技攻关)(No.182102311155);河南省中医药专项研究课题(No.2017ZY2038,2018JDZX008,2022JDZX077);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编号:豫卫中医函 2020 63号作者单位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46);2.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郑州450003);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讯作者 王守富,E -mail :******************引用信息 郭梦阳,王守富,邢冬梅.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92-95.状㊁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方面有独特优势㊂现就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进行综述㊂1 中医病名中医学理论中,关于心力衰竭的认识最早源于‘黄帝内经“: 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描述了与现代心力衰竭相似的临床症状,后在‘金匮要略㊃水气病脉证并治“中首见 心水 的论述: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随后晋㊃王叔和所著的‘脉经㊃脾胃论“: 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 中又见 心衰 一词㊂心力衰竭出现的胸闷㊁心悸㊁呼吸困难㊁不能平卧㊁肢体水肿等症状也可归于 心痹支饮 心悸 喘证 水肿 等范畴㊂当代医家甚至用 悸-喘-肿-脱 四联征来命名㊂ 心衰病 最终在1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8]中成为标准中医病名,后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9]2020版中修改为 心水㊂2 病因病机目前,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涉及肺㊁脾㊁肾等脏,以心气不足,心阳㊁心阴亏虚为本,以痰浊㊁水饮㊁血瘀为标,为本虚标实㊁虚实夹杂之证㊂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各医家对心力衰竭病机有了新的认识,虽大体一致,但略有不同㊂邓铁涛教授认为 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在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中,心脾关系最为密切,脾为心之子,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易子盗母气,累及于心,心脾失调,则痰瘀互生,共同致病[10-11]㊂黄永生教授提出心力衰竭的病机为 心肾阳虚㊁肺肝血瘀 ,心阳是病机演变关键,心阳根于肾阳,心阳亏虚可温肾阳补心阳[12]㊂张军芳等[13]基于脉络学说提出 由络以通㊁交会生化 理论,认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气阳虚乏㊁络瘀水停㊁络息成积㊂刘建和教授从三焦理论出发,提出在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中,三焦壅塞不利是基本病机之一,心(阳)气虚是发病基础,血瘀为中心环节,水饮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14]㊂张军平教授在 血-脉-心-神 一体观指导下,认为气虚血瘀兼阴虚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15]㊂也有学者从脾主运化水湿出发,脾气虚弱可导致气血匮乏㊁痰湿内停㊁水饮上犯㊁血瘀于脉,发为心力衰竭[16]㊂3中医证型关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内科学“[17]将其分为气虚血瘀证㊁气阴两虚证㊁阳虚水泛证和喘脱危证4个证型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18]将心力衰竭概括为3种基本证型即气虚血瘀型㊁气阴两虚血瘀型㊁阳气亏虚血瘀型,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则将心力衰竭分为心肺气虚㊁气虚血瘀㊁阳虚水泛㊁气阴两虚㊁痰饮阻肺㊁心肾阳虚㊁阴竭阳脱7种证型㊂临床研究中,有学者对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型临床多见[20]㊂目前在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不同证型与心功能分级㊁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㊁B型利钠肽(BNP)㊁血清miR-130a㊁血清胱抑素C水平等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㊂彭菊琴等[21]研究发现,气虚血瘀㊁水湿泛溢证病人心功能分级以Ⅱ级㊁Ⅲ级为主,心功能Ⅳ级则多见心肾阳虚㊁痰阻心脉证㊂研究表明,辨证为气阴两虚㊁心血瘀阻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血瘀水停和心肾阳虚型左室射血分数较低[22]㊂石刚等[23]研究中,822例心力衰竭病人B型利钠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水饮凌心型㊁心肾阳虚型㊁气虚血瘀型㊁气阴两虚型㊁心肺气虚型㊂卢晨君等[24]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病人血清miR-130a水平按心气虚证㊁气阴两虚证㊁气虚血瘀证㊁心肾阳虚证顺序呈上升趋势㊂由此可见,心功能分级㊁左室射血分数㊁B型利钠肽等可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参考的客观化指标,有利于减少主观差异,提高临床诊疗水平㊂4治疗方法根据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演变,目前临床中医治疗大法多以益气活血法㊁益气养阴法㊁温阳利水法为主,同时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辅以中成药㊁中药注射剂或中医外治疗法,使病人临床受益㊂4.1中药复方4.1.1益气活血类‘景岳全书㊃胁痛“有云: 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壅塞脉道而致病㊂心力衰竭病位在心,心主血脉,心气亏虚则血脉运行不利,久则内生血瘀㊁痰饮之邪,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㊁神疲乏力㊁自汗㊁胸部闷痛,舌质淡暗有瘀斑等,治疗时应补益心肺㊁活血化瘀㊂刘湘杰等[25]自拟益气活血方(黄芪㊁白参㊁丹参㊁赤芍㊁川芎㊁当归㊁桃仁㊁红花㊁地龙㊁牛膝㊁柴胡㊁枳壳㊁甘草),方中黄芪㊁白参补益心气,赤芍㊁川芎㊁桃仁㊁红花等活血通络,柴胡㊁牛膝等行气活血,引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止痛㊁祛瘀通脉之功,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㊁左室收缩末期内径㊁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㊂马爱玲等[26]常用舒心活血方(黄芪㊁丹参㊁当归㊁西洋参㊁红花㊁水蛭)治疗心力衰竭,此方由补阳还五汤化裁,功专益气活血,以黄芪补气为君药,以丹参㊁西洋参为臣,佐以当归㊁水蛭㊁红花,药味精简,临床疗效确切㊂管通汤(人参㊁黄芪㊁丹参㊁三七㊁葛根㊁天麻㊁山楂㊁决明子)临床运用亦可补气活血㊁化瘀通络,改善病人中医证候㊁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27]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益气活血类方剂治疗心力衰竭,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㊁调节神经内分泌㊁改善血流动力学㊁提高心肌能量代谢㊁抑制心室重构,如补阳还五汤可提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肌浆网上的钙泵和受磷蛋白的mRNA 转录表达量,从而改善大鼠的左室舒张功能[28]㊂暖心康(主要成分为红参㊁毛冬青等)可能通过调控兰尼碱受体2,纠正钙通道减少钙泄露,降低钙蛋白酶1㊁钙蛋白酶2的表达,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肌纤维化水平[29]㊂参草通脉复方(黄芪㊁丹参㊁益母草㊁人参㊁红花㊁三七粉㊁葶苈子)可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㊁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水平,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大鼠心功能[30]㊂4.1.2益气养阴类心力衰竭病人病程日久,气虚不复,心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阴血生成不足,损及心阴,五脏六腑失于荣养而呈气阴两虚之证[31]㊂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㊁乏力㊁潮热㊁盗汗㊁口干,舌暗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应益气养阴㊁活血化瘀㊂由生脉散㊁血府逐瘀汤衍生的生脉逐瘀汤(黄芪15g,麦冬20g,五味子1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8g,红花6g,柴胡8g,枳壳8g)具有益气养阴㊁祛瘀利水之功效,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Lee氏心力衰竭积分㊁中医证候积分㊁6min步行距离,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32]㊂李东军等[33]自拟益气养阴通脉汤(黄芪㊁人参㊁麦冬㊁五味子㊁生地㊁川芎㊁葛根㊁丹参㊁当归㊁白术㊁茯苓㊁泽泻㊁葶苈子㊁降香㊁甘草)以黄芪㊁人参补益中气为君,加以麦冬㊁五味子敛阴止汗,当归㊁川芎等活血通脉,佐以利水渗湿之品,可治疗气阴两虚兼饮瘀内停之心力衰竭,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㊁抗炎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延缓左室心肌重塑,改善病人预后㊂有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活血补心汤(由黄芪㊁人参㊁麦冬㊁五味子㊁白芍㊁丹参㊁生地㊁肉桂㊁阿胶㊁茯苓㊁麻子仁㊁炙甘草组成)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与调节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㊁半乳糖凝集素-3㊁层粘蛋白㊁Ⅲ型胶原前肽水平,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㊁白细胞介素-1β㊁MMP-9等炎性因子水平有关[34]㊂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益气养阴类中药的抗心力衰竭作用,如黄芪含有的黄芪甲苷Ⅳ可调控细胞自噬㊁调节心肌能量代谢㊁降低细胞miRNA-1表达,从而保护心脏等[35];五味子中的有效成分可舒张血管㊁改善微循环㊁降低氧化应激损伤㊁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36]㊂4.1.3温阳利水类心力衰竭后期,气虚日甚,运血无力而成瘀,瘀阻脉道,水津外泄,水饮生成㊂瘀血㊁水饮之邪日久损伤心阳,阳虚失于温煦,水湿泛滥,发为水肿㊂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㊁喘息不得卧㊁肢肿㊁尿少㊁畏寒㊁乏力,舌淡胖有齿痕㊁脉沉细等,治疗以益气温阳㊁活血利水为主㊂韩红[37]善用益气温阳㊁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选温阳利水补血汤(黄芪㊁丹参㊁党参㊁桃仁㊁葶苈子㊁红花㊁桑白皮㊁猪苓㊁泽兰),此方通补兼施,标本兼顾,可降低病人心肌酶谱,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室重构,改善预后㊂聂颖颖等[38]认为心力衰竭后期气虚日久及阳,阳气亏虚水液不化,气阳两虚,水瘀互结,出现阳虚水泛之症,可用心宝丸合五苓散治疗,心宝丸温补心肾㊁补气助阳,五苓散温阳利水㊁健脾助运,两药合用协同增效,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㊁提高心功能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温阳利水类方剂的抗心力衰竭作用,如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生物机制与降低多种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㊁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有关[39-40];真武汤合用桂枝茯苓丸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㊁肿瘤坏死因子-α㊁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少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41];芪苈强心胶囊可能通过调节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1信号通路,提高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大鼠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㊁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内B型利钠肽㊁β-肌球蛋白重链的mRNA表达,多靶点-多环节发挥对HFpEF的疗效[42]㊂4.1.4其他临床多数医者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从心出发,以 益气㊁养阴㊁温阳㊁活血㊁利水 为主,也有医家注重其他脏腑的功能,以他脏论治心力衰竭,亦疗效显著㊂邓铁涛教授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但不局限于心,根据 天人相应 学说,岭南气候多湿,人与之相应则易脾胃虚弱,心属火,脾属土,母子相生,临床需注重心脾关系,提出心力衰竭治疗重在调补心脾之气血阴阳,代表方剂暖心方和养心方,暖心方(红参10g,炮附子10g,薏苡仁30g,橘红6g,三七粉3g)可补气温阳,养心方(人参10g,麦冬15g,法半夏12g,茯苓30g,三七粉3g)则滋阴养血[10]㊂张艳教授基于 心-脑-肾轴 理论,提出 心脑肾同调 治疗心力衰竭,认为心力衰竭以心脑肾本虚为主,以瘀血㊁痰浊㊁水饮内停为标,临床需补心㊁温肾㊁健脑,常用方由黄芪㊁人参㊁桂枝㊁附子㊁茯苓㊁白芍㊁葶苈子㊁酸枣仁㊁远志㊁丹参等组成[43-44]㊂丁邦晗教授认为 脾生痰,肺储痰 ,在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中,肺脾两脏居于主导地位㊂肺脾之气可助心生血,助心行血㊁助心调血,肺脾气虚导致痰浊水饮内停,上泛于心,瘀阻脉络,发为心力衰竭㊂临床用药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以补气行血㊁泻肺平喘[45]㊂4.2中医外治法除了中药复方㊁中成药㊁中药注射剂,中医外治法在心力衰竭防治中也取得一定疗效㊂中医外治法是基于中医学原理,运用不同的方式刺激体表经络,肌肉骨骼,起到调整脏腑气血㊁平衡阴阳㊁防病治病的作用[46]㊂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常用毫针针刺㊁穴位贴敷㊁耳穴压豆㊁中医特色康复运动(太极拳㊁八段锦)等疗法,中药足浴㊁艾灸㊁穴位注射等应用较少㊂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较单纯应用西药,疗效显著[47-48]㊂5小结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与西药合用协同增效,使病人受益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临床研究多以随机对照为原则,忽视盲法,样本量小,对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随访时间短,缺乏对远期终点事件的观察,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2)关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辨证也受医者阅历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和模糊性,不利于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发展;3)临床疗效评价中缺乏核心结局指标,影响同类数据的再利用,不利于提高循证医学支持;4)中医药干预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类研究较多,作用机制类研究较少,缺乏对中医药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的系统阐述㊂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心力衰竭防治的新方向㊂参考文献:[1]王华,梁延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6):553-578.[3]HAO G,WANG X,CHEN Z,et al.Prevalence of heart failure and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China:the China HypertensionSurvey,2012-2015[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19,21(11):1329-1337.[4]顾东风,黄广勇,吴锡桂,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5]黄峻.慢性心力衰竭的现状和中药治疗前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2.[6]庞志华,赵伟,田留洋,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保护机制探讨[J].天津医药,2022,50(11):1171-1176.[7]陈宜锋,林璐,张厚静,等.达格列净联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16):2151-2155.[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62-63.[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㊃第1部分: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5. [10]罗川晋,李先隆,吴伟.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J].中医杂志,2018,59(4):285-288.[1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12]靳宏光,柳春辉,张天时.黄永生教授运用救心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验案举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2):267-269. [13]张军芳,魏聪,王宏涛,等.从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机[J].中医杂志,2014,55(13):1086-1089.[14]唐银,龚培培,刘建和.刘建和从三焦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23-25.[15]王丽蓉,谢盈彧,陈馨浓,等.基于 血-脉-心-神 一体观辨治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3957-3961.[16]陈莹,刘悦,张艳.基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0):229-234. [17]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5.[18]毛静远,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19]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20]张松,廖宪勇,李白雪.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析[J].四川中医,2020,38(2):208-211.[21]彭菊琴,任钧国,彭娴,等.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0):26-31.[22]樊亚东,白立鼎,常军,等.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0):172-176.[23]石刚,朱琳,张瑶,等.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6):161-163. [24]卢晨君,罗清菊,王建忠.循环miR-130a表达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J].光明中医,2022,37(2):189-192.[25]刘湘杰,刘思弘.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4):99-101. [26]马爱玲,黄庆松,黄雪元,等.舒心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山西中医,2020,36(8):8-10.[27]杨林,谢钢,吴超,等.管通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5):5-8.[28]李洁白,沈晓旭.补阳还五汤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转运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8):2974-2977.[29]康锦花,宁怡乐,龙文杰,等.基于单细胞数据挖掘㊁转录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暖心康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108-112.[30]礼海,刘晓蕾,王懿,等.参草通脉复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重构及心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6):55-60.[31]张高钰,王子涵,樊佳溶,等.中医中药中医药干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2,28(13):2679-2683. [32]王远飞,李新春.生脉逐瘀汤加减对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运动耐量㊁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102-105.[33]李东军,黄明,周敏.益气养阴通脉汤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21,44(11):2702-2706.[34]张洪磊,韦彩雯.益气养阴活血补心汤辅助西药对老年慢性心衰心室重构及血清sST2㊁Galectin-3㊁LN㊁PⅢP的影响[J].中药材,2021,44(3):715-719.[35]陈锦华,魏域杰,顾文娇,等.黄芪甲苷Ⅳ防治心力衰竭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7):82-86.[36]邢楠楠,屈怀东,任伟超,等.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5):210-218. [37]韩红.自拟温阳利水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标记物㊁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7):85-87. [38]聂颖颖,宋业琳,卢英红,等.心宝丸合五苓散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血清AngⅡ㊁Gal-3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12):222-225.[39]李小茜,何建成.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与应用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2):74-78.[40]洪莉丽,张盛,汪倩,等.基于RAAS/NF-κB/炎症因子级联反应探究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治疗作用[J].中草药,2020,51(5):1279-1286.[41]胡黎文,杜怡雯,王皓霖,等.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㊁TNF-α㊁IL-6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5):830-833.[42]郝佳梦,常丽萍,王璐,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作用机制[J].中草药,2022,53(14):4365-4375.[43]迟楠,张艳.基于 心-脑-肾轴 理论的慢性心力衰竭防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953-2955.[44]胡佳骅,张艳.张艳 心-脑-肾 同调辨治慢性心力衰竭[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7):1-2.[45]黄满花,刘荃乐,陈百坚,等.丁邦晗教授从肺脾论治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2):2004-2005. [46]陆娜,焦晓民.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12):63-66.[47]张慧.强心活血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衰(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72-173.[48]张小燕,江玲,区嘉欣.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6):1517-1518.(收稿日期:2022-10-22)(本文编辑郭怀印)。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新进展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新进展【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药物;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以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其病情复杂,发病率高。
心力衰竭病人5年内死亡率高达40%~60%。
据我国50家医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复。
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增加心排血量,减低心脏负荷,改善或消除淤血,缓解症状,防止心脏重构,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为了科学,合理治疗心力衰竭,本文将综述心力衰竭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心力衰竭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以供该类药物的合理选用,联用提供参考。
1 目前临床常用心力衰竭药物目前肯定标准治疗的药物有:acei、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醛固酮受体阻滞剂。
1.1 血管紧张素转随换酶抑制剂(acei)acei抑制阻断ang ⅱ,抑制缓激肽降解,具有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效益。
39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实acei具有显著的血液动力学和左室功能改善作用、缓解或消除chf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并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病死率[1]。
1.2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chf ,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左室功能、心室重塑,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提高存活率34 %~35 % ,而且是唯一有效降低猝死率(41 %~45 %)的药物,降低全因死亡危险达34 %以上[2]。
2005 年acc/ a ha 对chf 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指出:所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均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目前只推荐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用于chf 的治疗,而卡维地洛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抑制平滑肌增生和抗氧化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1.3利尿药利尿药是通过促进钠离子和水排出,消除水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房室舒张压,从而降低室壁舒张期压力,改善心内膜下灌流,阻止心衰进展。
中药调节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 关键词 】 中药 ; 慢性心 力衰竭 ; 经内分泌 ; 神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 2 6 2 [ R 5 .2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 号]62- 5 X(0 8 0 0 7 0 17 9 1 2 0 )1— 0 6— 2
[ e o s C ieec d rg;  ̄o erflr;N uonor e R v w K y r ] h s r edus C mcha i e eredci ; ei w d n u ta u n e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 脉回流正 常情况下 , 心肌收缩或 ( 和) 舒张功能障碍 , 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 于全 身组 织代谢需
td ta e t h CMn e c u e d u s c u d i r v e r e d c i e—c l fco y t m a t ain,a d ih b t e o s u t n o e i ls i s e r d r g o l mp o e n u o n o r n el a t rs se c i t v o n n i i r c n t ci v mr e ,w t r o f c h v r u i k n ag t o t a h sd s a e,te p p rs mma z d te p o e s o a n r c n e r. ai s l s a d tr est r t i i s o n e t e h a e u i r e rg s t t e e t y as h r fh i 5
经肾上腺素系统和肾素 一 血管 紧张素 一醛 固酮系统 ( A S R A)
的过度激活 , 而它们 的激活程 度与 长期预后 变化 呈正相关 ,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李海田1,杨 阳2,赵 芸1,戴方圆1,冯 伟1,郝千莹1,李 平2摘要 以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对中药复方㊁中成药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等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进行多方面阐述㊂目前临床上许多病人经过规范化西医治疗后,仍存在呼吸困难㊁乏力㊁水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㊂中医药根据病人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选方用药并结合针灸㊁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诊治,通过大量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逐渐明确,并且疗效明确㊂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1.01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是指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以液体潴留㊁呼吸困难和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1]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从病程较长㊁迁延不愈㊁再住院率以及病死率高等多方面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2]㊂一项涵盖我国31个省份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年龄ȡ35岁的中国人群体中,约137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3]㊂虽然,目前西医治疗措施较为成熟,但临床上仍存在禁忌证的病人,并且仍存有呼吸困难㊁乏力㊁水肿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个体化诊疗模式,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并改善其临床症状,已经被大量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证实㊂1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1.1 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持续的心肌损伤与炎症系统的激活相关[4],心肌细胞受损促使心室重构,最终使得心功能下降;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其衍生物主要有白细胞介素(IL )-1β㊁IL -6㊁IL -10㊁IL -17㊁IL -18㊁IL -35㊁IL -37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㊁C 反应蛋白(CRP )及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 3)炎性体等[5]㊂Eskandari 等[6]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 -α㊁IL -6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60852);北京市科委 十病十药 课题(No.z161100001816021)作者单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0)通讯作者 李平,E -mail :******************引用信息 李海田,杨阳,赵芸,等.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88-91.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病人TNF -α㊁IL -6水平高于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或Ⅱ级和正常受试者㊂一项对2329例心力衰竭病人的研究表明,有56%的心力衰竭病人血浆IL -6升高,并与缺铁㊁射血分数降低㊁心房颤动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为特定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依据[7]㊂中医药在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及病人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已有明确进展,周爱民等[8]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病人TNF -α㊁CRP 以及IL -6水平㊂此外,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可以通过抑制Toll 样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从而减少TNF -α㊁IL -1β㊁IL -6的表达,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9-11]㊂1.2 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水平自噬是满足细胞代谢及细胞器更新的一个过程,其将细胞器㊁蛋白质㊁代谢废用物质转运至溶酶体降解,对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要作用[12]㊂Predmore 等[13]研究发现,与非衰竭心脏相比,衰竭心脏的蛋白酶体蛋白水解活性明显降低(P <0.01),表明衰竭心脏中的自噬水平明显变化㊂但自噬水平的高低和心脏的衰竭程度并未呈现明显正相关,过高的自噬反而加速心功能恶化,只有适度的自噬才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的病程[14-15]㊂黄剑等[16]通过基础研究表明,真武汤可以通过促进自噬体的形成而上调机体自噬水平;张庆[17]研究发现,黄芪保心汤通过影响自噬的诱导以及自噬体的形成两个阶段而下调自噬水平㊂以上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平衡自噬水平达到调节心肌细胞的作用㊂1.3 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在维持心肌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贯穿始终[18]㊂心脏所消耗的三磷酸腺苷(ATP)60%~90%来源于脂肪酸(FA)的氧化,10%~ 40%来自丙酮酸[19],而这些物质氧化的场所则是线粒体,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肌能量的代谢出现了重塑,底物利用紊乱㊁氧化磷酸化破坏㊁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谢均发生变化,阻碍ATP的合成以及线粒体的功能,心肌细胞能量供应缺失,心肌细胞衰亡,从而成为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20]㊂张君等[21]应用TMT技术证实党参㊁黄芪等益气类中药可以提升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蛋白,使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蛋白下降㊂有研究显示,中药附子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线粒体功能障碍,增强能量代谢以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22]㊂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可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等相关蛋白,改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增加ATP的生成,有效缓解能量代谢障碍,提升心功能[23]㊂1.4调节神经-体液机制潜在的心肌功能障碍与被激活的代偿性神经体液机制的持续相互作用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衰竭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交感神经系统(SNS)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细胞因子系统㊂维持心排血量的神经体液的过度活跃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其中神经方面以SNS代表,SNS兴奋又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增多为主,而体液方面则以激素的分泌增加为主,RAAS最为明显[24-25]㊂SNS的长期激活会对兴奋-收缩耦合产生不利影响[26],并增强凋亡途径,导致心脏失代偿并促进心力衰竭进展[27]㊂RAAS 系统的活性物质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为代表,其可增加心室的后负荷,二者最终均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厚及纤维化,细胞凋亡和心室重构,加重心肌恶化[28]㊂汤琪[29]研究发现,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加用温阳方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血浆NE水平以控制心力衰竭病人SNS的过度兴奋㊂陈琳等[30]研究表明,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益气振心汤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浆AngⅡ㊁醛固酮(ALD)及NE水平,表明其可通过调控RAAS及SNS系统发挥心脏保护作用㊂1.5抑制心脏重构重构的机制复杂,不仅涉及细胞㊁血管,还涉及电生理重构及代谢性重构等[31],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细胞重构,多与RAAS系统及SNS系统兴奋有关,分别高表达AngⅡ及TNF-α㊁IL-1β以及IL-6等细胞因子,刺激胶原㊁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及凋亡,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纤维化形成,最终导致重构[32]㊂此外,据报道,心力衰竭病人中多种炎性因子和途径的激活,如补体系统㊁T细胞和自身抗体的形成,或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聚集,均是心脏重构的重要原因[33-35]㊂李晓敏等[36]研究表明,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生脉胶囊不仅可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㊁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室重构指标,还可改善心肌纤维化指标MMP-2㊁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㊂2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2.1基础研究王书飞等[37]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黄芪甲苷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心力衰竭大鼠的炎性因子表达来达到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并可以有效减轻心室重构㊂皇甫海全等[38]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养心汤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肾素活性㊁AngⅡ以及ALD水平,从而抑制RAAS系统激活,以达到延缓心力衰竭的目的;且与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相似㊂张璐等[39]实验结果表明,心阳片可通过下调Beclin-1以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表达水平,下调自噬水平,增强左室射血功能㊂基于 引火归元 理论而提出的燧心胶囊,已经被证实可有效抑制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线粒体的损伤程度且促进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㊁Mfn2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40]㊂2.2临床研究2.2.1中药复方Fu等[41]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统计,筛选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最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㊁人参㊁茯苓㊁丹参以及附子等,而由这些药物演变的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㊂韩宝蕊[42]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心力衰竭病人,总有效率为96.88%,且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㊁LVEF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㊂吴炳煜[43]研究发现,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能明显提升心力衰竭病人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㊁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及LVEF等心功能指标,并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㊂姚建斌等[44]研究表明,心力衰竭1号方不仅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指标,而且能有效降低病人血液中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㊁IL-1β㊁IL-6等炎性因子㊂除此之外,李金祥等[45]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结果显示,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降低血浆肾素活性AngⅡ及ALD更为明显㊂2.2.2中成药根据‘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46]推荐,包括芪苈强心胶囊㊁参附强心丸㊁补益强心片㊁黄芪注射液㊁参附注射液㊁益气复脉(冻干)等5种口服制剂及6种静脉制剂㊂马伟利等[47]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α㊁IL-6㊁CRP㊁LVEDD㊁LVESD以及NT-proBNP水平,增强心肌收缩力,阻碍心肌重构,减轻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提高心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㊂参附强心丸具有益气助阳㊁强心利水的功效,通过临床证实,参附强心丸可调节RAAS系统,改善心钠肽(ANP)以及脑钠肽(BNP)水平,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提高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48]㊂参附注射液[49]也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病人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㊂2.2.3中医特色疗法毫针刺法具有疏经通络㊁扶正祛邪的作用,已有基础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血清中IL-10㊁IL-1β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心室重构并提高心功能[50]㊂李子勇等[51]在运用PICCO监测技术对针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面发现:针刺可以有效降低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㊂‘神灸经论“言: 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㊂ 说明艾灸具有益气温阳㊁散寒通脉㊁疏通气血等功效,‘伤寒治例“中又强调中末期的心力衰竭病机以气虚㊁阳虚为主,故临床上多可选用气海㊁关元㊁肾俞等穴位进行治疗㊂高晨等[52]临床研究表明,神道八阵穴隔药灸比西药组有效率高14.5%,并能有效提高病人左室收缩功能及生活质量㊂此外,穴位贴敷㊁穴位埋线㊁推拿㊁耳穴压豆㊁中医功法以及中药沐足等中医特色疗法甚至针药结合等综合疗法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均已得到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证实[53]㊂3小结中医药根据病人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选方用药并结合针灸㊁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诊治,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于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给予一定的诊疗参考价值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2]樊河莉,胡志耕.慢性心力衰竭的炎性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0):180-181.[3]徐佳慧,胡世莲.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6):721-725.[4]CHEN D,ASSAD-KOTTNER C,ORREGO C,et al.Cytokines andacute heart failure[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36(1Suppl):S9-S16.[5]祝德伟,李秋媛,杨朴强.中医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6):3045-3047. [6]ESKANDARI V,AMIRZARGAR A A,MAHMOUDI M J,et al.Geneexpression and levels of IL-6and TNFαin PBMCs correlate withseverity and functional clas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8,187(2):359-368. [7]MARKOUSIS-MAVROGENIS G,TROMP J,OUWERKERK W,et al.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leukin-6in heart failure:resultsfrom the BIOSTAT-CHF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Failure,2019,21(8):965-973.[8]周爱民,杨德钱,赵凤林.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128-131.[9]贾振华,李新立,张健,等.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C].北京: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2014:1. [10]HAN A B,LU Y D,ZHENG Q,et al.Qiliqiangxin attenuates cardiacremodeling via inhibition of TGF-β1/Smad3and NF-κB signalingpathways in a rat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Cellular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8,45(5):1797-1806. [11]黄政,方存明,马小林,等.芪苈强心胶囊通过TLR4/NF-κB通路减轻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性反应的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2):183-187.[12]NAKATOGAWA H.Mechanisms governing autophagosomebiogenesis[J].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20,21(8):439-458.[13]PREDMORE J M,WANG P,DAVIS F,et al.Ubiquitin proteasomedysfunction in human hypertrophic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ies[J].Circulation,2010,121(8):997-1004.[14]OYABU J,YAMAGUCHI O,HIKOSO S,et al.Autophagy-mediateddegradation is necessary for regression of cardiac hypertrophyduring ventricular unloading[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3,441(4):787-792.[15]SHIRAKABE A,ZHAI P,IKEDA Y,et al.Drp1-dependentmitochondrial autophagy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pressureover load-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16,133(13):1249-1263.[16]黄剑,马晓彤,张亚杰,等.真武汤对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保护的自噬机制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30(8):49-56.[17]张庆.黄芪保心汤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室重构及对PI3K/Akt/mTOR自噬转导通路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18]BROWN D A,PERRY J B,ALLEN M E,et al.Mitochondrialfunc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heart failure[J].NatureReviews Cardiology,2017,14(4):238-250.[19]邓洁,倪晶宇,黄鈺婷,等.心力衰竭与心肌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1):1213-1216. [20]BERTERO E,MAACK C.Metabolic remodelling in heart failure[J].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18,15(8):457-470. [21]张君,卢健棋,潘朝锌,等.基于TMT技术分析益气法干预心衰大鼠的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1):2789-2793. [22]WEN J X,ZHANG L,WANG J,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higenamine combined with-gingerol on chronic heart failureinduced by doxorubicin via ameliorat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J].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2020,24(7):4036-4050.[23]程彬,胡志希,李琳,等.基于能量代谢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的干预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8):1172-1177.[24]TRIPOSKIADIS F,KARAYANNIS G,GIAMOUZIS G,et al.The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in heart failure phys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the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9,54(19):1747-1762. [25]MANN D L,BRISTOW M R.Mechanisms and models in heartfailure:the biomechanical model and beyond[J].Circulation,2005,111(21):2837-2849.[26]PIACENTINO V,WEBER C R,CHEN X W,et al.Cellular basis ofabnormal calcium transients of failing human ventricularmyocytes[J].Circulation Research,2003,92(6):651-658. [27]OLIVETTI G,ABBI R,QUAINI F,et al.Apoptosis in the failinghuman heart[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7,336(16):1131-1141.[28]韩额尔德木图,马月宏,王海燕,等.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9-1352.[29]汤琪.温阳方对心衰心阳虚证交感神经系统影响作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30]陈琳,李飞泽.益气振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气弱㊁瘀结水停证患者RAAS及SNS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6):467-469.[31]BURCHFIELD J S,XIE M,HILL J A.Pathological ventricularremodeling:mechanisms:part1of2[J].Circulation,2013,128(4):388-400.[32]UDELSON J E.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heart failure and theeffect ofβ-blockad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4,93(9):43-48.[33]AUKRUST P,GULLESTAD L,LAPPEGÅRD K T,et al.Complement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effect of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J].Circulation,2001,104(13):1494-500.[34]DIWAN A,TRAN T,MISRA A,et al.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the failing heart:a translational approach[J].Current MolecularMedicine,2003,3(2):161-182.[35]吴薇,冯相平,陈新山.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血管疾病及其法医学意义[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1):37-40.[36]李晓敏,李文华.生脉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1,36(4):646-650.[37]王书飞,陈玉善,王娜,等.黄芪甲苷对心衰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9):1661-1665.[38]皇甫海全,孙静.养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血清PRA㊁AngⅡ㊁ALD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6):963-965;969. [39]张璐,何嘉琪,梁碧容,等.心阳片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自噬改善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0,31(3):276-280.[40]郭丹丹,于思明,李佳卓,等.燧心胶囊对心衰大鼠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和Mfn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9):1545-1549.[41]FU S F,ZHANG J H,GAO X M,et al.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J].Heart Asia,2010,2(1):24-27.[42]韩宝蕊.真武汤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老年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92-94.[43]吴炳煜.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心衰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4):137-139. [44]姚建斌,王朝亮,陈光瑞.心衰1号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㊁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㊁6min步行距离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2):228-232. [45]李金祥,方居正.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肾素系统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451;468. [46]‘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3):261-270.[47]马伟利,蔡颖,宝凤梅,等.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㊁TNF-α㊁IL-6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20,43(11):2817-2820.[48]邓颖,江玉,秦佰焰.参附强心丸对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及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204-207.[49]李志超,黄文通,李雯,等.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对冠心病并心衰患者心功能㊁相关炎性因子及BNP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0):26-28.[50]郭颖,孙兴华,武文鹏,等.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衰小鼠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362-364. [51]李子勇,老锦雄,潘清洁.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480-482. [52]高晨,冯伟,刘海立,等.神道八阵穴隔药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9):1089-1093.[53]李斯萌,杨海燕,金艳蓉,等.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0):53-55.(收稿日期:2022-09-19)(本文编辑郭怀印)。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医作为
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衰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中医在心衰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汇报。
首先,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和肯定。
临床研究表明,一
些中药制剂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心肌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人参、黄芪、丹参等中药材均被证实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机制逐渐被揭示。
现代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对心衰的
治疗作用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抗氧化应激、抗炎等多种途径,中药可以综合调节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新方法不断涌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药在心
衰治疗中的应用也不断创新。
例如,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中药贴膏等新剂型的出现,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一些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等,也在心衰治疗中得到了新的应用和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之,中医在心衰治疗中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机制和疗效,努力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为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努力奋斗。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综述·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心力衰竭各时期证候主要见于中医的“喘证”、“水肿”、“心悸”等病。
现就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1中医专法临床治疗心衰多从瘀、虚、水立论,以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温阳利水、泻肺逐水为治疗大法[1]。
研究发现补气化痰也能达到较好效果。
1.1益气活血法心气虚是心力衰竭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证候。
张成山等[2]以益气活血法(紫菀、生地黄、当归、半夏、山楂、人参、炙甘草、桑白皮、丹参、黄芪、白术、茯苓,随症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两组同时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唐剑林[3]用益气活血利水法(党参、丹参、茯苓皮、麦冬、益母草、万年青根、玉米须、泽兰、葶苈子、炙甘草、五加皮)治疗心衰48例,总有效率91.1%。
1.2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法用于心衰早期气阴两虚证。
邱志明等[4]研究表明对心力衰竭治疗的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生脉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杜铁民[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的中药自拟方加减(青皮、柏子仁、西洋参、麦冬、当归、五味子、生黄芪、泽泻、丹参、三七粉、葶苈子、桂枝、葛根、川芎)治疗本病2~4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1.3温阳利水法温阳利水法代表方为真武汤。
董德保等[6]用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郑氏[7]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药用制附子、白术、炙甘草、泽兰、桂枝、党参、泽泻、桑白皮、茯苓、益母草、丹参。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4泻肺逐水法华新宇[8]用宣导泻肺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中医药将慢性心力衰竭归为“心痹”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强调“以心为主”、“濡养心肾”、“疏通气血”等治疗原则,通过调整情志、调整饮食、调理体质等方法来改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1. 补益心脏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可使用补益心脏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黄芪、人参、鹿茸等,这些药物能够温补阳气,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脏收缩功能。
2. 祛痰化饮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机中常伴有痰湿困阻,需祛痰化饮。
常用的中药包括半夏、厚朴、枳壳、桔梗等,这些药物能够化痰、利水、清热,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病情。
3. 活血化瘀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需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脏供血。
常用的中药包括三七、川芎、红花、桃仁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提高心脏功能。
三、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心功能、生活质量、心肺运动能力等均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另一项系统评价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可达80%以上,且对心功能级别、运动耐量、水肿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四、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1. 调节心脏神经系统中医药成分具有调节心脏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心脏的肌张力,降低心脏的能耗,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概况
作用 , 且不 良反应 小, 于心 衰的长期用药具有重大调节作用。 对
【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 中医药治疗 ; 综述
定进展 , 积累 了丰 富的经 验 , 为心力 衰 竭 的治疗 开辟 了一 条
崭新 的途 径 。 现 就 中 医 药 治 疗 充 m 性 心 力 衰 竭 的 研 究 概 况 做一综述 。
1 病 因 病 机
从 临床表 现看 , 心衰属 于中医“ 心悸 ” “ 、 喘证 ” “ 、 水肿 ” 、 “ 痰饮” 等病范畴 。陈洁 真等… 认 为心力 衰竭 主要是 由于心 病迁延 日久 , 或先天不足 、 外邪入 侵 、 志 内伤及年 老体衰等 情
气 阴两虚 : 宜益 养 阴 , 选生 脉 饮合 黄 芪 汤加 减 ; 脾 两 治 方 心
虚: 治宜 补益 心脾 , 湿 消 肿 , 选 归 脾 汤 加 减 ; 阳 两 虚 : 除 方 阴 治
鸿 则认 为心衰的基本 病机为 阴阳两虚 、 脉瘀滞 。他认 为 心
心 衰 的 发 病 多 为 各 种 原 发 病 直 接 或 间 接 损 伤 心 阴 , 而 影 响 进
宜温阳利水 , 方选五苓散或苓 桂术甘 汤加减 ; 血瘀 阻证 , 心 治
宜 活 血 化瘀 , 选 冠 心 Ⅱ号 加减 。 方 4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病 基础 , 气虚血瘀贯穿始终 , 阴阳失调 是病理演 变基础 , 饮 痰 水停则是其最终产物 。病位在心 , 涉及到肺 、 、 、 肝 脾 肾。
连林芳” 治疗 心衰分为 4型 : 肺 亏虚 、 浊壅阻 型, 心 痰 治 宜遵“ 急则治其标 ” 的原则 , 先燥湿化痰 , 方予 二陈汤 、 三子养 亲汤加减 ; 心脾两 亏、 气血不足型 , 方用 归脾汤 或人参养 荣汤 加减 ; 肾阳虚 、 心 饮邪上泛型 , 治宜温 补心 肾, 化气行 水 , 用 方 真武汤加减 ; 心肝 同病 、 湿瘀 互 结 型 , 常见 于久 患心病 , 用 方 四逆散 、 桃红 四物汤合苓桂术甘 汤加 减。 高祯 明 将心力 衰竭 分 为 8型进行 辨证 施 治。心肺气 虚: 治宜补肺养心 , 方选 养 心汤 合补 肺汤 ; 肾 阳虚 : 心 治宜 补 心益 肾, 温阳利水 , 方选 真 武汤 合五 苓散加 减 ; 饮阻肺 : 痰 宜 振奋心 阳, 温化痰饮 , 方选小青 龙汤合 葶苈大 枣泻肺 汤加减 ;
中医药对慢性心衰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0年05月第30卷第3期
M8y.2010 V01.30
Modem 7rhditional Chine∞Medici鹏
No.3
素、AngⅡ、AL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 异,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 高生活质量,但未进一步下调血浆肾素、AIlgⅡ、 ALD水平。 3小结 总之,中医药在改善CHF神经内分泌过度激 活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现有的研究提示
929—931.
中医药有一定的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作用:①中
药对交感系统、RAAs系统有阻断作用、能减少脑 钠肽、内皮素和细胞因子等的过度分泌、减少细胞
[9]李永民,陈晓春.人参总皂苷合黄连小檗碱对慢性心衰 大鼠血浆BNP、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 国中药杂志,2009。34(3):324—326. [10】徐伟建,张道亮,李颖。等.保心舍荆对心衰大鼠血清 AngⅡ及IL一6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 (1):7. [11]杨冬花,付蓉,卞震炯.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慢性心衰大 鼠心室重构NF—KB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 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9,24(1):77一舳. [12]黄琳。王清海.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
韩凌等¨纠观察108例CHF患者,对照组予利尿 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扩血 管药物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 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和卡维地洛口服。结果治疗 组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 数明显提高(JP<O.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 照组有更明显的降低(P<0.01),其血浆BNP水 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翁锦龙 等Ⅲ1观察62例患者,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 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t加服松龄血脉康胶囊。 治疗1个月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BNP水平;治疗12个月后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观 测并记录。结果两组治疗后血hs—CRP和BNP水 平均明显下降(P<O.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NP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血清hs—CRP 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测示 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无 统计学意义(P>O.05),但治疗组显示了进一步 改善的趋势。戴梅等¨副观察心衰合剂对59例心 力衰竭患者AngⅡ、ANP和N终端脑钠素前体(NT —ProBNP)的影响。治疗组采用卡托普利加用心 衰合剂,对照组则加用五苓散。结果发现患者的血 浆上述指标随心衰严重程度而呈递增趋势(P< 0.01);治疗后两组血浆AmgⅡ、ANP和Nt—ProB- N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尸<O,01),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05)。杨波等¨纠观察60例 患者,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 基础上加服保心合剂。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 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改善左室舒缩 功能,治疗组在改善射血分数(EF)、CO方面与对 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尸<0.05,P<0.01)。 治疗组在降低ET及使CGRP上升方面与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刘金民等瑚1观 察66例CHF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 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健心汤。结果治疗后两 组血清TNF—d、IL一6、NO水平均明显下降,试验 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 明显改善,而以试验组改善程度更佳。梅发光 等口¨观察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应用葛 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加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 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 下降更明显(P<o.05)。邝锦波等旧1将93例慢 性心衰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西药洛丁新、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 R A A S在 C HF心室重构 中的确切机制 ,
并 有可能为 C F心室重构治疗带来新 的方法。 H
C F时 S S被激活 , H N 心率加 快 , 心肌收缩 力增 强 , 输 出量 心
增多 , 这是机体 的一种适 应性 代偿 反应 , 机体 带来 短暂有 益 给 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但 长期慢性激 活可引起 心室重 构 , 进病 促 情进展。血浆 去 甲肾上腺素 ( E) N 水平在 C F时升高 , 通过 H 并
A g 升压作用 ;h i i ea nI I Sic r U d 等 研究 发现 A g~ 1 7 本 nho n (—) 身并没有扩 血管效应 , 但是 在人 的前 臂 阻力血 管 , 可 以削弱 它
由 A g/ n l引起 的缩 血管效应 。此外 , n A g一( 7 尚可抑 制 A — 1— ) n gI I细胞增殖和 生长 , 加 肾脏 钠水 排泄 。所 以, R A 增 当 A S( — ) 。近来 , n 一( — ) 为 Ag ( 8 ]Ag 3 7 等 Ag 1 7 作
A gI n I生物效应 的内源分 子抑 制 因子 , 人们 对 它的重 视程 度不 断增加。A g 1 7 是 R A n 一( — ) A S中具有重要 作用 的一 个组成 因 子, 具有独立 的转换酶 系统 。R k 等 发现 A g I 7 在人 os n 一( 一 ) 的动脉可阻断 A g n Ⅱ引起 的血管 收缩 。它 能通过 刺激 细胞释放 前列腺 素( G ) P s 和一氧化 氮 ( O) 血管舒 张 , N 使 血压 下降 , 对抗
被激活时 , n 一( — ) 当 内源性 的 A E 。尽管对 A g一( A g 1 7充 CI n 1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陈皓;徐发飞;韩景波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22(35)6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伴发病或终末期,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递增趋势,10年生存率低,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寿命。
不少研究、医护工作者揭示了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对单味中药进行了研究、实验,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配合辨证论治,结合临证所悟,创立了不少中医药如汤剂、专病专症专方等;同时充分利用中医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穴位贴敷等,发挥了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作用,令患者的症状以及心功能等得到了改善。
本研究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综述,为临证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陈皓;徐发飞;韩景波
【作者单位】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6
【相关文献】
1.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所致水肿的研究进展
2.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3.中医"四阶段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的研究进展4.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5.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类号 : R 5 4 1 . 6 R 2 5 6 . 2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4 . 0 8 . 0 5 2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4 } 0 8 —1 0 0 3 —0 2
的基 础 上 加 用 中 药 当 归 补 血 汤 , 用E L I S A 法 检 测 心 衰 大 鼠 血 浆 AL D, 结果发 现当归补血汤可进一步降低西药常规治疗 下 C HF 大 鼠 的血 浆 A L D值 。 1 . 2 对 AN P和 B NP的影 响 ANP和 B NP具 有 扩 张 血 管 、 排 钠 和 对 抗 An g Ⅱ与交 感 - ) L 茶 酚胺 的作 用 , 可 改 善 心 脏 的前 后 负 荷 。研 究 表 明 , A NP 和 B NP的 分 泌 随 着 心 功 能 的 降 低 而 逐 渐
运 用 中医 药 对 CHF进 行 临 床 、 实 验 研 究 以及 相 关 性 研 究 , 同 时 探 讨 其 对 神 经 内分 泌及 细 胞 因 子 方 面 的 影 响 ,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 果, 现总结分 析如下 。 1 对 神 经 内 分 泌 的 影 响 1 . 1 对 肾素 ( P RA) 、 An g1 I 、 AL D 的 影 响 C HF时 , 交 感 神 经 的兴 奋 加 强 , 促 使 全身 及 心 脏 局 部 组 织 的 肾 素 一 血 管紧 张素一 醛 固酮 系 统 ( R AAS ) 活 化 。作 为 R AAs 的 重 要 神 经 体 液 因 子 , An g1 / 、 AI D 可 以 直 接 作 用 于心 肌 细 胞 和 间 质 细 胞 启 动 慢 性 心
行研 究, 同 时探 讨 其 对神 经 内分 泌 及 细 胞 因子 方 面的 影 响 , 取 得 不 少 成 果 。本 文从 中 医 药对 CHF的 神 经 内分 泌 及 细 胞 因子 两 方 面
的 影 响进 行 简 要 分 析 , 并 对 当 前 的 不 足 与 今 后 的 研 究方 向进 行 总结 分析 。 关键 词 : 慢 性 心 力 衰竭 ; 中医药; 神 经 内分 泌 ; 细胞 因 子
例, 随机 分 成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 两 组 均 给 予 常规 药 物 治 疗 , 治 疗
组加用 温阳利水方药 , 并检测 B NP含 量 , 结果显示 , 治 疗 组 治 疗 后 B NP水 平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 P <0 。 0 5 ) 。朱 红 俊 等 _ 1 。 ] 将 CHF
活[ 2 ] , 包括 血 管 紧 张 素 I I( A n g l I) 、 醛 固酮 ( AL D) 、 内 皮 素
( E T) 、 心钠素( ANP ) 、 B型脑利钠肽 ( B NP ) 等, 对 升 高 动 脉 血 压 以保 证 心 、 脑 循 环 的正 常 灌 注压 等有 积极 作 用 , 但 持 续 的激 活 对 C HF却 有 严 重 的 不 良 作 用 口 ]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属 于 中 医 之 “ 心
慢性心力衰竭 ( C HF ) 是 各 种 心 脏 结 构 或 功 能 性 疾 病 导 致
心室充盈及 ( 或) 射血能 力受损 而引起 的一组 综合征 , 是 大 多 数
制 上述 神 经 激 素 在 血 液 循 环 中的 含 量 。徐 厚 谦 等 采 用 异 丙 肾 上 腺素多点皮下注 射法 制作 大 鼠 C HF模 型 , 在 常 规 西 药 治 疗
中西 医 结 合 心 脑 血 管 病 杂 志 2 0 1 4年 8月 第 1 2 卷 第 8期
・ 1 O O 3・
缭逵与遴展
中 医药对慢性心 力衰竭神经 内分泌及 细 胞 因 子 影 响 的研 究 进展 D
李 颖, 丁 慧, 董 耀荣
摘要 : 近年 来, 神 经 内分 泌 与 细胞 因 子在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发 生 、 发 展 中的作 用 越 来越 被 重 视 , 国 内不 少 学 者 运 用 中 医药 对 C HF进
增 加 。
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 , 也 是 目前 心 血 管 疾 病 最 主 要 的 死 亡 原
因。在我 国, 一项 关 于 C HF 的流 行 病 学 调 查 资 料 显 示 , 3 5岁 ~ 7 4岁 成 年 人 中约 有 4 0 0万 CHF患 者 , 死亡率 为 3 O , 5年 死 亡 率达 6 7 , 甚 至 与 ~ 些 恶 性 肿 瘤 相 当_ 1 ] 。 在 C HF早 期 , 多 种 内 源 性 的 神 经 内 分 泌 和 细 胞 因 子 激
胡 文 志 等 研 究 提 示 , 参麦注射 液对 C HF 患 者 B NP 、
A NP水 平 改 善 优 于 对 照 组 。李 雪 山 等 I 1 选 取 CHF患 者 1 4 0
悸” “ 心痹” “ 喘证” “ 饮证” “ 水肿” 等 范 畴 。近 年 来 , 国 内不 少 学 者
中 医证 型 分 为 心 肺 气 虚 证 、 气 阴两亏证 、 气虚血瘀证 、 心 肾 阳虚
证、 阳虚水 泛 证 、 痰 饮 阻肺证 、 阴竭 阳脱 证 八 组 , 测 定 各 组 血 浆 B NP水 平 , 结果显示各证型间B NP水 平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0 1 ) , 且 随 中 医证 型 严 重 程 度 的 增 加 , 血浆 B NP水 平 显 著升高 , 呈显著正相关 , 相 关 系数 0 . 5 3 6 。 1 . 3 E T 的 影 响 E T是 由 Y a n a g i s a wa等 _ 1 。 首 先 从 培 养 的猪 主 动 脉 内皮 细胞 上 清 液 中提 纯 并 命 名 的 缩 血 管 肽 , 其是一个 2 1 氨基 酸 肽 , 是 目前所 知体 内作 用最 强 的 血 管 收缩 物 质 , 分 布 于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