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反思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探 究性学 习的 认识 所 谓探 究性学 习是 指以 问题 为 中心 ,以特定 的教学 情 景为
一
随 堂探 究 或专 题探 究 的形式 学 习不 同课 型 的物 理知识 。随堂 探 究 就是 指 在常 规 物理课 堂 教学 中渗 透 “ 科 学探 究 ”的理 念 ,对
某 一个 具 体物 理 问题或 学生 易 混淆 的物 理 概念 随堂 展 开探究 。 将 问题 解 决 即止 。专题 探 究是 指根 据教 学 内容 和学 生 的认 知水 平 ,对 学 生最 困惑 的或 最难 理 解的 有探 究 价值 和探 究必 要性 的 问题 ( 如 探索 性 的物理 知识 、探索 性 的物 理实 验 、新 科 技 问题
堂延 伸 到课 外 ,而 最终 目的就 是要 使 “ 科学 探究 ” 的思 想 和理
念贯 穿 于整 个高 中物理 学 习活 动 中。在 探究 式教 学 实践 中,针 对不 同的教 学对 象 、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环 境 ,教 师应 设计 不 同的 探究 式 教学 模式 。因此 ,探 究 式教 学模 式不 应 是形 式化 和程 序 化 的 ,而应 是集 中体现 教 师对 现代 教学 思想 的深刻 理解 和 创造 性运 用 的一 种 可控 的信息 系统 。
一
生 求 知 欲 ,并 引 导学 生 通 过 丰 富 多 彩 的形 式 展开 “ 自主 、合 作 ” 学 习 活 动 的 一种 全 新 的教 学 方 法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决 定 了
关于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持 久 的学 习兴 趣 。 《 新 课标 》要求 高 中物理 课 程应 促 进 学生 自 主 学 习 ,让学 生积 极参 与 ,乐 于探 索 、勇于 实 验 、勤 于思 考 。
但 在普 通 高 中 ,不 少探 究讨 论仍 流 于形 式 ,绝 大多 数学 生 没有 真 正参 与 进去 ,热 闹的 是课 堂气 氛 ,冷 却 的是 学生 思维 ,教师
缺 乏 有 效 实 施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课 堂 讨 论 或 合 作 学 习 的教 学 策 略 。 以下结合 自己的教学 实践 ,提出几 点教 学反思 。 启 发与讲 授 结 合 。接 受与探 究 互补 新 课程 改 革要 求转 变 学生 的 学习 方式 ,不 能笼 统地 说 改变 传 统 的学 习 方 式 ,也 不 能 说 就 是 改 变 “ 教 师讲 学 生听 ” 的方性学 习的反 思
河南 省 汤 阴 县职 业 技术 教 育 中心 王 长波
摘 要 :传统 的 以教 师为中 心的 物理 课堂 教学模 式 ,很 难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探 索兴趣 ,达 不到应 有的 教学 效果 。探 究性 教学 则是 一 种 以学 生 为主体的 课 堂讨 论或 合作 学 习的教 学 策略 。对学 生学习 能力 的提 高 ,思维 品质的 锻 炼可 以起 到积 极的 作用 。本 文基 于探 究 性学 习 。提 出几点 教学反 思 。以供 同仁 参考 。 关 键词 :高中 物理 探究 性学 习 反 思
一
、
另 一 方 面 ,我 们 说过 程 和结 果 具 有 同等 的地 位 ,并 不 是 说 ,在 所 有 的 探 究活 动 中 ,过程 和 结果 都 具 有 完 全 均 等 的 地 位 。这 种 同等 的地 位是 总体 而言 的 。完 全 有可 能 在某 一 个探 究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钻 牛 角尖 ,允 许 学生 自由讨 论 和 面 红耳 赤 的雄 辩 ,使 学 值 ,若 为定 值 ,利用 逐差 法求 解加 速度 ;3 )若一 个 点迹
生真 正 体验 到 民主— — 教师 与学 生 之 间 的 民主 ,学 生 与 清 晰 ,则看 连续 相等 的时间 的位 移 比是否 符合 1 3 5 的 ::… 学 生之 间 的 民主 。 规 律 。由于 课 时 原 因 ,教师 可 让 学 生在 课 下小 组合 作 ,
2 1年 7 0 0 月上 第 1期 ( 第25 ) 9 总 0期
“ 科学足迹 ” “ 科学漫步”等栏 目自主学习,而教师 的
( 者单位 :河北 省滦 县第十 中学 ) 作
朵 去 听 、用 手 去 触摸 ……这 样 的探 究活 动 告诉 他 们 科 学 责任 是给 学 生 以指导 。
\ 教学实践 \
1 .9 9 j i S11 7 — 8 X 2 1 . 9 0 6 0 3 6 / . r 6 4 9 . 0 0 1 . 7 S . 1
在 高 中物 理 课 堂 中进 行 探 究 式 教 学
郑 明
在科 学教 育中的科 学探 究 , 是让 学生经 历与科 学工作 者进 行科 学研 究 时相近 或 相似 的过程 , 从中获得知 识与技 能 , 体验 探究 的曲折与乐趣 , 受科 学思 想和 树立科 学精 神。 如何使探 究 式学习较 好地落 实到物 理课 堂教 学中去呢 ? 感 但
跑 ,从玩 具车 的 行驶 到 飞 机 、火 车 的 飞驰 ,从地 球 的运 白 。 如 带 电粒 子在 匀 强 电场 中 的 偏 转 中 ,通 过 教 师 引 动 到 日月星 辰 的 天体 变 化 。对 学 生 来说 ,探 究 活动 各 个 导 、 点 拨 ,学 生 分 组 讨 论 , 学 生 归 纳 出粒 子 运 动 的 性 环节 的难 易程 度 是不 一 样 的 ,适 当地选 择 活 动 ,突 出其 质 。利 用类 比方 法 ,类 比平 抛 运动 处 理 方法 ,从而 求 出 中 的不 同环 节 ,对 于学 生 熟 悉科 学 探 究 的全 过程 ,充 分 掌握 带 电粒 子 在 沿 电场 线 方 向上 的 竖直 偏 移 距 离 y 偏 和
对物理探究式实验的教学感悟
对物理探究式实验的教学感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探究式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索,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并从中感悟,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无功而返的苦恼。
而事后的感悟让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个中的经验和教训,助我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现就个中点滴感悟与同仁商榷。
一、要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中,先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得出与亚里斯多德一样的观点,再通过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论,从而认识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继续演示(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让学生独立分析实验结论得出“摩擦力越小物体滑行越远”,进而提出如果没有摩擦,物体将如何运动的问题。
教师最后通过气垫导轨尽量减少摩擦力做相应实验,并通过光电门测出滑块的速度,让学生确实认识到:没有摩擦,物体将做匀速运动。
二、要具有思维开放性探究式实验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
探究式实验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提出:加速度和物体受力、物体的质量有关,加速度和物体受力成正比,加速度和物体质量成反比。
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来验证;在如何验证上,学生提出通过作a—f图象、a-1/m图象,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优秀6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优秀6篇)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篇一一、成功方面1.结构上符合前期我科组总结的物理高效课堂模式。
即激趣→问题→实验(或理论)探究→应用举例。
第一步,通过掷飞镖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引出问题。
要想提高掷飞镖的成绩,需对此类运动的物理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板书课题】第四节平抛运动。
类比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运动,如飞机投弹、打排球等,把这一类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请预习课本,给平抛运动下一个定义。
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本,定义平抛运动的定义。
第三步,学生分组,分别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第四步,归纳总结平抛运动的公式。
第五步,平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很难理解。
在教学中,类比上学期物理课本必修1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水到聚成,让学生成为主动发现者。
3.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结合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引入物理知识。
学完物理规律后,再定量处理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等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有趣、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了方法和情感教育曲线运动的核心方法,是“化曲为直”的思想,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复杂问题的有用方法。
即将复杂的运动,等效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二、不足方面结合科组教师的评课,现总结如下。
1.板书太少由于脚受骨折后,还未痊愈,拄着拐杖在上课,只是板书提纲和平抛运动的定义。
2.照搬课本演示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演示实验是一节物理课的亮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清晰化和可视化。
如果本节课先通过照相机拍摄演示实验过程,再通过慢放、定格等辅助手段进行全班展示后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
3.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前面铺垫较多,导致后面内容,没有当堂完成。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42 1 .8 S .0 2
被还 原为 动态 的科 学认 知过 程 和探究 过程 。 可 还
个 大气 压 ) :
—
。
使学 生 在 此过 程 中受 到物 理 学 家 们科 学 研 究 方 法、 科学 创 新 思维 的熏 陶 , 而 使 学 生在 新 知识 从 学 习过 程 中 自身 能力得 以提 高和 锻炼 。
培养 学 生探 究物 理规律 的各 项技 能和方 法 。
罗 种
三 明市 第 一 中学 , 建 三 明 35 0 福 60 1
摘 要 : 图 围绕 教 育 部 《 课 程 标 准 》 试 新 中提 出 的培 养 学 生 的 三 维 目标 体 系 , 合 中学 物 理教 学 实 践 , 新 知 识 、 结 究 性 学 习、 学研 究 方 法 等 五 个 方 面 , 高 中物 理 探 究式 教 学作 粗 浅探 讨 。 发 研 科 对
新 知识 主要 是科 学研 究 中 的一 些 新概 念 、 新 规 律和新 模 型等 。 用 “ 学探究 式 ” 运 科 教学 模式来 实施 新 知识 创新 教学 . 特点 是 以学生 的认 知 流 其
时代 的发展趋 势 相适应 ,教育 领域 在价 值 观念 、
培 养 目标 、 程 结 构 、 学 方法 和管 理 模 式 等诸 课 教 多方 面发 生 了一 系列 的变 化 。 引起 全社 会广 泛关 注 的探 究 性 学 习正 是 在 这 一历 史 背 景 下 得 以 提 出且 不 断发展 的 。为 此 , 我们 广大 教育 工作 者应
针对 以上能 力 目标 ,笔者 愿做 引 玉之砖 , 结
合 自身 的教学 实践谈 以下几方 面 的粗浅认 识 。
Vo .0 13 NO.4 42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于学生 自身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形成 、个性 记录小物体是做 的直线 运动 ,还有 的学生记
的 张扬 。在 探 究 活 动 中 ,教 师 要 鼓 励 学 生 大 录在拉着小物体 运动时绳子绷得很紧 ,且运 胆质疑 ,从不 同角度 思考问题。要特别注意 动 的快 时 绷 得更 紧 。 方案 2 :都 能 记 录小 球 贴 着 圆盘 内壁 做 圆周 运 动 ,离 开 圆 盘 后 轨 迹 改
探究式教学在 高 中物理教 学中的实践探索
7 2 7 2 9 9 陕 西省铜 川 市 宜君 县 高级 中学 陕 西 宜君 余 惠利
【 摘 要】 探讨 了高中物理探 究式教 学 充 分 了解 学 生 特 点 , 了解 学 生 的性 格 差 异 和
爱好倾 向,力求使全体学生都 投入 并积极参
一
三 、案例 实践 分析
I .案 例 呈现
前做直线运动 的趋势 ,身体 碰到汽车 的侧壁
个探究课题 一般需要两个课 时才 能完
( 1 )探 究 背 景 。 学生 已经 车一起转弯 。 动 ,知 道 了描 述 圆周 运 动 快慢 的 v,w ,T这 方 案 4 :都 能 记 录 自己和 同伴 接 到 了球 。有 一
总 有 一 些 学 生 或 因 为 兴趣 不 足 , 或 因 为 基 础 讨 论 由各 组 长 提 出 6种 方 案 ,教 师 和组 长 讨 论 后确 定 以下 四种 方案 : 应 该 怎 么 做 ,但 学 生 的兴 致 很 高 ,通 过 自己
能力差别等原 因游离于实验之外 。
3 . 探 究 式教 学 流 于形 式
① 如图 1 所 示 ,用一根结实 的细绳 ,一 端拴一个小 物体 ( 小球 ,橡皮 ,软木塞 等都 可以 ),另一端用手抓住 ,在较光 滑的水平 桌面上抡动 ,使小物体做 圆周运动 ,体验此 时受力 的情况 ,然后观察并 记录松手后小球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堂 课 成 功 的起 航 。 好 导语 犹 如 大幕 拉 开 后 的那 份 绚 烂 让 你 为 之 所 学 对 剧 本 进 行 了修 改 . 学 生 的 表 演 超 乎 了老 师想 象 , 无 论 在 台
倾心 : 犹 如 美 好 的 乐 章 的 开始 , 扣你心弦让你为其陶醉。 从 导 语 开 词 设 计 、 道 具应 用 , 可 谓 是 下 了 一番 心思 。 台上 的学 生 演 得 淋 漓 尽 始 就 让 学 生 静 止 的感 情 灵 动 起 来 , 使 学 生 学 习状 态 从 要 我 学 到 我 致 。 台 下 的 学 生 观看 得 全 神 贯 注 。这 样 的 课 堂 才 真 正 地 还 给 了 学
学 课 中 自己探 索 问题 的学 习方 式 。 在高 中物理选修 3 —1 《 2 . 6导 体 的 电 阻 》 一 节 中我 是 这 样 实
施 探 究 教学 的 。
1 . 创设物理情境 。 提 出 问题 。在 提 出 导 体 的 电 阻 与 那 些 因素 有 关 问题 时 , 我 为 学 生 创设 了 丰 富真 实 的物 理 情 境 , 组织 、 引 导 学 生 认 真 观察 ,展 示 滑 动 变 阻器 改 变 滑 片 的 位 置 可 以 改 变 电 阻 ; 相 同的电压下不同粗细灯丝 的灯泡亮度不 同 ; 生 活 中 的 电线 , 我 们 为 了减 少 电线 上 电能 的损 失 就 要 减 小 电 线 的 电 阻 , 常 见 的是 铜 线 和铝线 . 而从 没 有 听 过 铁丝 做 的 电线 。 2 . 科学假设 。 大胆 猜 想 。 教 师 应 充 分利 用 这一 机 会 让 学生 大 胆
、 横 截 面积 S 、 材 料 有 关 。有 的 学 生 会 提 出 与 温度 有 关 。 【 摘要 】 探 究式学习是 一种积极 的学习过程 , 主要指 的是 学生 长度 L 在 科 学课 中 自 己探 索 问题 的 学 习方 式 。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究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而探究式教学法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还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了解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可以进一步完善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
本研究还可以为未来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我国高中物理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1.3 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其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方面的效果和优势。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提升。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
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
“ 探究式学习” 不仅具有更强 的问题性 、 实践性 、 参与 I 生和 开放性 , 而且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品质 , 如: 热爱 和珍惜 学 习的机会 , 尊重事实 , 客观 、 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 维 , 理解 、 谦虚地接受 自己的不足 , 关注好 的事物等 。 具体来讲探究式学 习主要有两大特点 : ’ 1 . 探究学习重在体验过程. 探究学习重在学 习过程, 而非研究 的结果 ; 重在知识 技能 的应用 ,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 ;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 动, 获得感 悟和体验 , 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 的经验 ; 重在 全员参与 , 而非 只关注少数尖子生竞赛得奖。 [ 案例 1 】 探究 “ 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
性学 习活 动 的积 极性 。 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引导学生 自
① 教师引导学生先对“ 原线圈的电流方 向与磁铁运动方 向 的关 系 ” 进行 猜 测 ② 教师给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 ( 干电池 、 电流表 、 原线圈 、 条形磁铁 、 导线 ) ,
③ 由几组学生的代表试着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所 观察到 的现象 , 并分析原因 ④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评价和补充,用科学 的语言顺 理成章地得 出了楞次定律。 学生经历 了科 学探究的全部过程, 通过眼的观察 、 手的操 作、 脑 的思考 , 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 , 在这个过程 中, 学生 积累 了科学知识 , 训练了能力 , 尤其是在科学精神 、 科学态度 、 科学 的价值观等方 面都积累了感性经验 , 受到了锻炼。 2 . 探 究 式 学 习具 有 开放 性 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学 内容的探 究, 也可 以是学 生在 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 , 例如 : 如何防止辐射 , 反 冲作用 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高 中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求知欲望强烈 , 具有一定的创造 和探究的能力 , 探究性学习可 以满足学生 的这种心理需要 , 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动机以 及求知欲。 二、 探 究 式学 习在 课 堂教 学 中 的开 展 1 .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 把探究式学 习直接引入课堂。 课堂教学 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也是关键 。 对于教师 来说 ,在课堂实施探究式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环境 的实际 情况 , 精心设计探究式课堂教学 。 特别是在实验仪器缺乏的情
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研究
高 中 物 理 课 堂 中 的 探 究 式 学 习 研 究
黄 德 武
( 长 市铜 城 中学 , 徽 天 长 天 安 何为“ 究式教学” 探 ?即是 以学 生 的 自主性 、 究性 学 习为 探 基础 , 以个 人 和 小 组 合作 的方 式 进 行 研 究 的学 习方 式 。 生 亲 学 身 实践 获取 知识 , 养 科 学 精 神 , 成 科 学 态 度 , 习科 学 方 培 形 学 法 , 高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 高 研 究 探 索 提 解 提 和社 会 实 践 的 能力 。 基 于此 , 者 认为 高 中 物理 课 堂 的探 究 式 教 学应 注意 以下 笔 几点。 充 分发 挥 学 生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的主 体 作 用 传统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存 在 着重 知识 传 授轻 能力 培 养 、重教 法轻 学法 等 弊端 , 特别 是 忽略 个体 差异 的统一 教 法 . 以及 未 能充 分认 识和 发挥学 生在 课堂 教学 中 的主体 作用 。因此 , 的教 育理 新 论强 调无 论采 取 何种 教法 , 必须 考虑 个 体差 异 , 因人 、 都 并 因地 、
一
29 1) 3 3 1
别 注 意 引 导 物理 量 与 数 学 量 的 含义 区别 和 相 似 。在 v t — 图像 中 对 应 数 学 上 的斜 率 、 距 、 截 面积 等 在 物 理 上 又 有 其 丰 富 的物 理 意 义 ,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要 注 意 引 导 学 生 自主 探 究 . 而 得 出 规 教 从
律 , 不 可 灌 输 式地 教 给 学 生 。 切 3善 于运 用生 活 生 产 实 际 问题 探 究 . 物 理 是 一 门与 生 活 生 产 实 际 联 系 极 为 紧 密 的 学科 .所 以 在 教学 过 程 中 ,教 师 应 多 用 生 活 生 产 中 的 实 际 问 题 引 导学 生 探 究 , 可 为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 展 知 识 面 , 可 调 动 学 生 既 拓 又 的学 习积 极 性 。 4 善 于重 现科 学 家解 决 问题 的 历 史情 景 . 高 中物 理 知 识体 系 的 建构 多是 遵 循 物 理 学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的 , 为这 本 就 符 合 人 类 对 自然 界 的 认 知 过 程 , 以有 时 我 们 因 所 可 以完 全 重 现 当 时物 理 学 家所 面临 的 问题 .让 学 生 自 己思 考 解 决 问 题 的 办法 ,从 而体 会 科 学 探 究 的艰 辛 和 完 成 探 究 的 喜 悦, 已达 到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品质 的 根 本 目的 。 在万 有 引力 定 律 的推 导 时 ,我 们 就 可 以引 导 学 生 对 牛 顿 当 时 面 临 问题 的思 考 , 以及 如 何 证 明 从 宏 观 天 体 到 地 面 物体 的适 用 , 中 还要 考 虑 当时 历 史 测量 等 条 件 的 限 制 。 样 学生 其 这 自然 体 会 到 一 个 物 理 规 律 得 出 的 艰 辛 ,以 及 自己 完 成证 明 的 喜悦 , 也便 于加 深 学 生 印 象 , 高 应 用 能力 。 提 此 外 , 究 方 式 应 为 多 样 化 , 师 注 意 联 系 实 际情 况 采 用 探 教 多 种 探 究 方 式 相结 合 的方 式 , 而不 仅 是 单 一 的 探究 方 式 三 、 究过 程 中 的 问题 要有 梯 度 探 探 究 过 程 中 问题 的设 置 尤 为 关键 .可 以有 教 师 课 前 的巩 固知 识 的 提 问 、 为 新 课 架 设 桥 梁 的 引 入 提 问 、 探 究 过 程 中 有 有 的 启 发 思 路 的提 问 、 解 决 问 题 过 后 的 反 思 提 问 、 探 究 新 方 有 有 法 的 提 问 、 总 结 性 的 提 问 , 有 学 生 向教 师 的 质 疑 提 问 。总 有 还 之 , 是 开 启 思 路 , 是 问 的 延 伸 , 成 果 的 展 示 。巧 妙 的 提 问 答 是 问 、 准 的 回答 , 能 真 正 体 现 高 质 量 的 训 练 。 正 起 到 开 发 精 则 真 学 生智 力 、 培养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 高 学 习效 果 的 目的 。 提 因此 , 究 过 程 中注 意 问题 的难 度设 置 , 探 不宜 过 高 或过 低 . 要有 循序 渐 进 的梯 度 。 论 是 哪种 提 问 。 无 如果 问题设 置 巧妙 . 必 将 增 强学 生 的 探究 热 情 , 高 探 究 的价 值 , 提 以达 到 探究 的 目的 。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向年来始终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地讨论着。
江苏省实施高中课改至今已有三年,作为一名普通物理教师,我有幸在过去的三年里正好经历了从高一到高三的一轮循环教学,为此想就对新课程的理解、物理课堂教学及存在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对新课程的理解新课程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视各学科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机器转变为发现规律、主动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它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快乐的教与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主动学习。
二、物理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的践行1.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性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一堂课40分钟,如何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就显得极其重要。
那么启发性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尝试,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测可能的答案、通过实验的探究、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基本过程,在高中新课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中可以得到落实,比如牛顿运动第二定律、自由落体规律、平抛的规律、动能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动能定理)、弹簧弹性势能的探究等等,这样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探索未知物理世界的欲望,主动学习就成为可能,作为课堂教学对课外学习的主导功能也就能体现出来。
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过去,物理学对许多学生来讲就是大量地做习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家的奋斗史,因此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素材,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物理教学让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家科学研究的大致方法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研究的艰难和物理学家执著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的人文品质,从物理学家的身上看到伟大人格的光辉,教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怎样做人。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面来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
营造开 放的课 堂气 氛
白呢?因此 , 教师应该把科 学家从事科学研究 的一些基本做法反 映到教学 中来 , 让学生体验科学 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 , 即“ 问题——假 设——求证— —结论” 的探究路径 。
考、 必须解决的问题。 ・
现象 的产生 , 既有历史 的原 因 , 也有现实的影响 。从历史一 来分 h
析 , 的师道尊严及 “ 传统 传道 、 授业 、 惑” 解 的师本思想 在人们脑
子里根深蒂 固很难一下子扭 转过来 ;从现实情况分析 ,高考升 “ 学率 ” 仍是当今社会衡量教学质量 的重要标 尺 , 讲授式 ” 而“ 教学 及题海战术 ,在提高学生应 试水平上仍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可替 代 的优势 , 因而倍受教师和学生 的喜欢 。因此 , 教师应改变原有
《 问・ 学 科教 探索》 2 第 4卷第 2 4期
普教论坛 ◎
高 中物理探究 式教学 的探索 与思考
于向 东
( 河北省 沧 州市 第一 中学 )
摘 要: 通过 多样化 的教 学方式 , 营造 开放 的课 堂气氛 , 创
的探究动机 , 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 极
例如 , 在学习动量定 理时 , 以先 向学生提问 :一个鸡蛋从 可 “
传统教学 是指 以教师传授知识为 主,学生被动 地接受知识
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 的指 引下 学生 通过主
注重对结论 的产生过程 的教学 , 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 , 从事 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把传授 知识 当作教 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 的培养起 到积极 的作用 。使教师从传授 知 学的唯一任务 , 的是以学科 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 体现 而探究 识 中解脱出来 , 在传授知识 的同时 , 将科学 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 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 , 发挥学生的 自主性 , 激发 给 了 生, 学 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 学生的探究欲望 , 是探究式教学 的首要任务 。 四、 注重评 价的过 程化 与 多元 化 首先 , 转变教师角色。当课程 由专 制走 向民主 , 由封 闭走 向 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获取知识 的情况 ,而忽视知识的获取 开放 , 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 , 积极互 动 , 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 过程和学生的情感变化 。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 、 注重情感 、 注重 过程 中, 教师与学生将分享 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 流彼此 的感 交 交流与合作 、 注重科学精神。因此 , 在评价方法 、 评价机制等方面 受和体验 。因此 , 教师的角色必须作 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 是 必须作 出相应的改变 , 以促进探究式教学 的实施。 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 , 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师 教 首先, 注重 过 程 评 价 。探 究 式 教 学 中 学生 的学 习状 态 与效 果 由教学中的主角转 向“ 平等中的首席 ” 。 主要体现在探究过程 中,因此要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 出 其次 , 建立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从课堂支西 者转 己 来的积 极性 、 方案设 计的周密性、 探究 的实效性等各个方 面来进 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组织学生 寻 行评价 。 找, 收集和利用 学习资源 , 营造开放式 的课堂气 氛 , 学生在课 让 其次 , 多元化评价 。() 注重 1平时考查与考试相结合 ;2理 () 堂上始终处 于一种积极的 、 活泼 的、 兴奋的状态 。引导学生 围绕 论 与实践相结合。既要 重视 书面形式 的理论考查 , 又要重视学生 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 , 建立 和谐 、 民主 、 等的师生关 系 , 平 操作技能的考查 ; ) ( 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 3 能力是一个人稳定的、 让学生在平等、 尊重 、 信任 和理解 的氛围中受到激 励和鼓舞 , 得 潜 在的 、 综合 的心理特征 , 能力测 验具有受记忆力影 响较小 , 并 到指 导和建议 。 且无法 突击准备 的特点 ;4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不仅 ()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沭阳县华冲中学223600 司红旺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更显的特别,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关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
关键词:高中学生,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1.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针对灌输式教学提出来的,因为教学的作用不是填鸭式地把尽可能多的事实填满学生的脑子,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批判观察的习惯,以及理解与解决问题的相关原则、标准;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摆脱当前成见与偏见的探究精神。
教师的教学不是发布知识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己领会知识、学会思考的过程。
尽量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进行仪器的改进;到社会中调查研究,选择切合实验的小课题研究。
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来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成就感,通过实验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巩固,并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走出封闭的课堂。
如在网络课《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的教学中,学生明确课题进入资料库自主学习后,教师布置完成相关课题的小论文,并提供相关网站和书籍,供学生课后浏览。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目光引向汇聚了无边信息、无数知识的因特网,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2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要求2.1 不能忽视理论探究探究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在物理课程中虽然大多数探究活动需要用实验进行,但也有不少探究活动属于理论探究,这种探究活动与数学课中的大多数探究活动十分相似【2】。
理论探究在高中物理课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探究虽然没有实验设计和实验检验等环节,但学生同样经历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检验假说、得到结论等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自主探究和积极思维之中。
对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思考
思 维过 程 , 历 一 个 新 问题 的研 究 过 程 , 会 到 经 体
学 习是 一个 再 发 现 、 创 造 的过 程 , 而 获得 其 再 从
真谛。
在 “ 究 平 抛 运 动规 律 ”的教 学 中 , 平 抛 探 对 运 动是 由什 么运 动合 成 的 问题 探 究 时 , 行 了如 进
8 20 8 . 5 . 0 1 .
对 高 中物 理 探 究 性 课 堂教 学 的思 考
杜 馥 芬
绍 兴 稽 山 中学 , 江 省 绍 兴 市 3 2 0 浙 10 0
摘
要 : 究 性 教 学是 在 教 学 中 注 重过 程 , 学 生 通 过 主 动 探 索 、 现 和 体 验 , 会 对 大 量 信 息 的 收 集 、 析 和 判 探 让 发 学 分
。
呢? 着 用 实 验 来 进 行 验 证 : 1 接 ( )验 证 物 体 在 竖
直 方 向是 自由 落体 运 动 。 验 如 何 设 计 ? 何 分 实 如
析 实验 结论 ? 现 新 问题 —— “ 发 听”能 否 改 进 为
验 ” 依 次 探 究 : 小 球 在 一 定 高 度 由静 止 开始 , ① 从 一个斜 面滚 下 , 度增 大 , 着 小球 滚 上 另一 速 接
创 设物 理情 景 , 学 生置 身 于 问题 情 景 中 , 露 让 暴
理 念或 多或 少 都发 生 了一些 改变 , 特别 是 高 一教
师经过 新课 程 的培 训 可 以说 新课 程 的理 念 已深
入人 心 , 教学 行 为 上 也发 生 了很 大 的 变 化 , 在 其 中最 明显 的是 在物 理课 堂教 学 中注重 过程 , 引导 学 生 主动 探 索 、 现 和 体验 , 导 学 生对 大 量 信 发 指 息 的 收集 、 析 和 判 断 , 而 培 养 学 生 的 开拓 精 分 从 神 和创 造能 力 。 笔者 通过 听课 、 习 教案 等发 现 , 学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实践体会
新形势 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 几点实践体
面的限制 ,使得探 究式教 学在 实际操作 中存 擦力 的大小 的因素较 多,有些是与学 习内容 在 一定的局限。如何改进 当前 的高中物理探 相关 的,有些是无关 的,此时就需要教 师对 究式教学 ,促进 物理教 学质量 的提 高是 一个 所要探究 问题所涉及 的变量 进行 细化,让 学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 生明确需要着重研究 的变量是接触 面的粗糙 【 关键词 】 新课 程 ;高中物 理;探 究教 程度、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积大小等 ,以便 学 ;情 境 学生准确的设计实验 ,最终探究验证滑动摩 擦力 的大 小与 哪些 因素 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 中物理教 关。实践证 明,只有经过合 学的理念、 方法和手段 都发生了 根本的改变。在 理设计 ,探究内容才能转化 新课标的指引下 。 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更加注重“ 以 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 ,最 生为本”,致力于运用 终使学生在探究教学 中获得 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探究式教 最 大 的 收益 。 学就是贯 彻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 适时适度进行指导 , 其目 标是通过学生的自 主探究和实践体验, 使学 化鼹学生科学探究难点 生逐步掌握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 虽 然学 生 的探 究 活动 生分析问题、 处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各方面能力。 主要以学生 自主的形式来进 然而,在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中,由于授 行 , 但是其探究活动也离不 & 课时间、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开 开教师 的悉心指导。如果没 展探究式教学时流于形式,缺乏效率,导致教学 有教师的及时指导 ,学生可 。 效果不理想。因此,改进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 能会 在 科学探 究 中迷失 方 四 式和方法, 使其更富成效是当 前广大物理教师必 向,或是在困难面前不知所 川 须直面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 措 ,导 致 探究 难 以 继续 。 在 实践和反思,就新形势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谈 高 中物理 探究 式教 学过 程 几点个人的体会。 中,教师要认识到 自己不在 有效创设 问题情境 ,激 发学生探究 是课堂的主角 ,而是 以引导 营 者、协作者 、促进者的角色 山 热情 教 师在开展物理探究式 教学之前 ,首要 来帮 助学 生顺利 完 成探究 蓥 的就是要根据教学 内容创设 适宜的情境。适 任务 。当学生在探究 中遇到 - 口 宜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 的探究 热情,调 动 各种问题致使探究无法进行 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思 考 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 , 学 和质疑 ,使其提 出相关 的探 究问题。刨 设问 鼓励学生 自己发现探究过程 题情境的途径多种多样 ,教师既 可以联 系学 中 出现 的 问题 ,然 后 协 助学 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探究情境 ,也可 以利 用 生将问题各个击破 ,让探究 。 学 生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探究 情境。总之,只 实验能顺利进行 。对于学生 南 要情 境合理且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都可 以加 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方 向性 无 以利用 , 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提升。 错误 ,教师需要耐心地帮助 ^ 例如 ,在教学 “ 力 的分解” 内容 时,笔 学生找到错误所在 ,让他们 者就创设 了这样一个情境引发学生探究 :我 明白自己思维上 的局限,从 艳 在讲桌上放了一个 1 斤重的秤砣和 2 根细线 , 而使学生改变探究计划 ,重 然后问学生是用一根线将秤砣提起容易断呢, 新 回到正确的路径上来。 总之 ,探究式教学相 比 还是两根细 线一起 提秤砣更容易断 。在学生 的印象 中,当然是一 根细线承受的力更大 , 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来说更具 也就更容易 断。于是 ,我请 出一位 学生来实 优势,因而在高中物理课堂 践操作 ,验证学生们 的想 法是否正确。在我 教 学 中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 的指导下 ,学生用一 根细线稳稳 的将秤砣提 在探究式课堂中学生的主体 起来 了,而用两根细线呈较 大夹角提秤砣时 地 位更 加 突 显 ,学 习兴 趣 更 加浓厚 ,学习的积极性更加 细线却断了。实验结果完成出乎学生的意料 , 这个悬念情境也彻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 热情 , 高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 其思维立 即活跃起来 ,同时也促 使学生积极 对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使�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优秀8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优秀8篇)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提倡物理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理念,对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预期目标与教学实际所达成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感觉教学设计思想与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那么完美一致,现对《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教学过程较好的地方1、让学生以主编的身份进行对第五章进行内容编排设计,这样使学生对第五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中也能获知物理学习的思维顺序:是什么?(物理概念、规律);为什么?(物理研究方法)、怎么样?(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变老师要教为学生要学。
要求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整节课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迷线索。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用多媒体及“教学资源库”的动画、视频辅助教学,如砂轮、链球等视频,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视野,同时以提高教学效率。
4、为加强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不能仅从现象得出结论,还要进行理论证明,为此在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教学过程增加了运用极限法证明一般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5、让学生动手动脑地参与学习,设计了一个随堂小实验,对演示实验也作了一定的修改,比如演示曲线运动条件的实验时,斜槽改为用半圆,让学生同时能看到小球在半圆运动过程小球是从切线出来的,后受磁铁引力作用,导致小球做曲线运动。
6、设想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对实验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不同的地方,以期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理解对比方法。
(二)教学过程不足之处1、教学案的问题设计不够明确。
因为是第一次使用教学案,学生不懂使用,若问题设置得当,要新授课教学案还是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
2、课堂中的随堂小实验,没有明确先让学生设计方案,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目地的乱玩,而且实验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九个误区的反思
误 区 五 : 究 必 须做 实验 。 探
反 思 : 理 学 是 以实 验 为 基 础 的 一 门 自然科 学 , 验 教 学 物 实 是 物 理 学科 教 学 自身 的 特点 ,也 是 学 生 探 究 并 获 取 知 识 与 应 用 知 识 的 过程 中 的 一个 有 机 组 成部 分 ,但 不 是 所 有 的 科 学 探 究 都 要 经 过 实验 , 能脱 离 实 际 , 了 实 验 而 实验 , 了 探 究 不 为 为 而 探 究 有 的 依 据 物理 事 实 , 用 逻 辑 判 断 来确 定 物 理 量 之 间 运 因 果 关 系 , 的 物 理 知 识 ( 念 和规 律 ) 无 法 用 实 验 来 探 究 有 概 是 的 。 在 一 定 实验 基 础 上 经 过 抽 象 思 维得 出来 的 。 是 误 区 六 : 探 究成 “ 羊 式 ” 而失 去 了 对 课 堂 的控 制 。 让 放 , 反思 : 探究 式 教 学课 堂不 是 教 师一 手包 办 的课 堂 , 么 我 那 们是否应该完全放手学 生“ 自主 探 究 ”在 自由 的天 空 下 任 意 , 飞翔 。 终 完成 学 习 呢 ?有 些 教 师 认 为 一 旦 设 计 方 案 定 下 来 , 最 自己 的辅 导 任 务 便 结 束 了 , 于是 对 学 生 的探 究过 程 一 概 不 管 , 任其 自由发 展 , 使 整 个 探 究 呈 “ 羊 式 ” 致 放 的无 序 状 态 , 最 终 或 变成 几 个 精 英 学 生 的探 究 。 多数 学 生 袖 手 旁 观 , 短 的4 分 大 短 5 钟 很 快 耗 尽 , 终 东 拼 西 凑 , 衍 了事 , 头 蛇 尾 。 最 敷 虎 误 区七 : 注 重 探 究 的 过 程 。 忽 视 探 究结 果的 分 析 。 只 而 反 思 :造 成 这 一 误 区的 原 因 是 一 些 教 师 受 误 导 造 成 观 念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作者:陈明远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1期一、探究式课堂的构建1. 准备丰富的可探究资源。
探究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辅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外图书、影音资料、电视节目、互联网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等。
只有准备好丰富的可探究资源,才能从中获得物理探究教学必需的物理情景,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基础,才能使有限的物理课堂40分钟,在内容上得到扩展和延伸。
2. 创建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
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为积极和主动。
一个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尤为重要。
第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支配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引导者。
教师要由原来教学中的“独角戏”转向现在的“二人转”。
第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营造平等开放式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充分做到信任学生,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
3. 行之有效的教学探究过程。
教学的理念要在课堂上来完成,那么具体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就特别重要,我的做法是:(1)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一般会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2)课堂师生共同探:包含“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若是实验式探究还可能包含“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猜想与假设加以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在课上通过小组讨论,自我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探究过程回顾:让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结论和方法,通过回顾将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思维规律,加深记忆。
4. 建立的激励式的评价体系。
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情感、交流与合作、科学精神。
因此评价的标准不能和原来一样的单一化,以分数作为衡量好坏的尺度。
高中物理课堂渗透STSE教育的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课堂渗透STSE教育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未来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物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联系的环节,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不高,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TSE教育逐渐成为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STSE教育强调以科技、社会、环境为背景,将科技学科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研究将探究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渗透STSE教育,以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STSE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旨在为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高中物理课堂如何通过渗透STSE教育的方式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TSE教育概念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讨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施STSE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参与度的提高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STSE教育理念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科学精神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1.3 研究意义高中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场所,而STSE教育则是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反思[作者]:华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俞缘(201600)[摘要]:在物理学习中,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情景引入,启发性的课堂提问,热烈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实现物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正文]:一、“探究式学习”的界定: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学习”的意义:新的课程理念越来越要求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要转变为主动学习,轻知识而重知识的探究过程。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的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得到自我展示的机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独立、主动的建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对他们的终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实现学生在物理课上的探究式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在高中如何实践“探究式学习”呢?我结合平时教学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1、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纯粹的理论很难激发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兴趣,所以一个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何创设物理情景引入呢?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1)、运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的图片或者是动画。
例如:在力的合成实验中,先播放两台大吊车同时吊起一个大集装箱的图片和南浦大桥斜拉钢索的图片,比较有震撼效果,引起学生思考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往往不止一个,那么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时候,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怎么计算呢?在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磁通量的变化,用动画展示,效果就很明显。
(2)、运用学生活动的方式创设物理情景。
例如:上到机械波这节时,上课开始时让一些身高差不多的学生站到教室中间成一条直线,面向一个方向,后面人的手搭放在前面的人的身上.然后让第一名学生蹲下,站起来作上下振动,其他同学依靠搭在前面同学的手跟随振动,形成”人浪”.这样的情景引入就很能直观的认识到机械波的产生是由于波中每个质点的振动先后不同,所形成的波是向前传播,但是介质并没有发生迁移。
(3)、运用小实验的方法来情景引入。
例如电场这一节中,上课时拿一台小收音机,调好频道,接收到清晰的节目,放在讲台上.当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听的时候,把一金属网兜罩在收音机上,马上清晰的节目声音变成”沙沙”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是因为空间中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存在,我们把它叫做场。
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场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哪里存在场?它有什么特性?2、设计好课堂提问加强师生互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理科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有效提问呢?有很多种提问方式,这里列举了三种:(1)联系生活的提问。
在课堂上多联系生活事例,多创设生活情景,这样就可以多激发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学习物理的难度,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自行车的链条传动装置的时候,牙盘和飞盘的不同两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阳光伙伴的例子,两个同学的腿绑在一起,他们的什么物理量必须保持一致才能不摔倒?然后两个人的两腿迈开的角度一不一样?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容易得出线速度一样,角速度腿长的反而小。
(2)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就像上台阶一样,一步一步的提问方式,经过层层剖析,循序渐进的解决重难点。
例如:讲到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如何得到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呢?小车从小坡上滑下,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滑动至停止。
问:1、小车为什么会停止?2、如果摩擦力变小,比如说在玻璃水平面上,小车会出现什么情况?3、如果在摩擦力完全消失的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会怎么样?4、这说明运动需不需要力?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学生就比较容易得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在相类似的事物中进行的,用已知的规律来认识未知的规律,或者是在两个已知的知识点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理解新事物,增强记忆和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如:电场和电场强度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
如果与磁场类比,则学生就容易接受,最后要把磁场和电场对比一下,以免两个概念混淆。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精心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分组讨论。
课堂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参与课堂。
让学生不是做课堂的观众,而是做课堂的主人。
而且课堂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澄清脑中的错误观念。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让学生相互讨论,积极发言.做到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出来的,给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对于有争议或没有察觉到的重要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以及得出结论.可以进行讨论的内容有三个方面:(1)发散性问题:有些物理问题可以发散性的去探究的,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比如说给你一个电压表,如何检查出一个电路中的损坏元件。
(2)解释性问题:指尝试澄清概念的模糊性,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本的观念和理论,如:摩擦力有可能对物体做正功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加速度和速度是一个概念吗?(3)评价性问题:是关于学生的观念和教材的观念是否一致的问题。
例如:根据公式E=F/q,可知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成正比,跟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成反比,这样理解对吗? 4、小组合作学习,组与组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带动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出错误观念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1)首先要先动员同学。
讲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比如说向同学们说明合作学习对于每一个同学都是一种锻炼,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帮忙他人的优秀品德,成绩一般的同学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还可以讲明把优秀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
(2)把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
可以6人一小组,成绩好的和成绩一般的搭配,活跃的愿意发言的和安静的学生搭配,男女搭配,把自愿组合和指定组合结合起来。
(3)设计好学案。
把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提前发给同学们,让学生做好准备,然后再在课堂上小组充分讨论讨论,或是做实验并交流。
(4)每个组指定一个代表发言。
他把整个小组的所有观点综合在一起和全班交流,这样就能比较全面的讨论问题,教师只要评价这个代表的发言,就能和整个小组进行很好的沟通。
5、物理实验过程中,强化学生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理论都来自实验,所以物理实验在物理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实验数据分析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
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掌握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阶段运用的比较多的分析方法有3个。
(1)求平均值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些物理量比较难精确测量,比如说测量单摆的周期,可以测单摆50次的总时间,然后用记录的总时间除以总次数,求出单摆的平均周期。
(2)列表法。
在记录和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把数据列成表格,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获得经验公式。
例如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的时候就可以列表如下:(3) 作图法。
从物理实验中得出的数据,用图线来表示,就可以比较直观地表达所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注意的是以自变量为横轴、变量为纵轴,并且注明该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
然后根据实验得出的具体数据把他们描点到坐标系中去。
描完点后用光滑的直线连接成实验图线,观察实验图线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的时候就可以做图如下:四、“探究式学习”实践后的反思:在物理课堂引导学生实施了探究式的学习、采用以上的方法后,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很多,上课的积极性也有明显提高,大部分同学的物理成绩提高了很多。
但是也有些困惑的地方,就是如何将“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好的融合在多样性学习的课堂中,如何才能调动更多的学生,比如说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
还有探究式学习是比较花时间的,如何满足物理课时不够的问题。
这些困惑都有待于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1)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王铁桦张越 .中学物理新课程资源集(3)陈利斌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