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孙玉海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西岗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西岗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科学(五年级下册)》,青岛出版社2014年1月第3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 32课时设计者:西岗中心小学:褚衍梅一、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瞄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探究能力培养上,注重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产生新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教学目标达成上,通过设计有探究意义的系列活动,大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实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的有机整合。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人体的结构、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星空、机械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

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包括“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事物”、“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等研究主题。

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也是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好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思想、身体发展方面有进一步的收获。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保护脑》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保护脑》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心和脑》第三课时《保护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心和脑》第三课时《保护脑》。

旨在让学生清晰人体是怎样对脑进行保护的;了解保护脑的方法。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保护脑的信息,学会保护自己的脑,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保护脑的信息,学会保护自己的脑,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人体是怎样对脑进行保护的;了解保护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对脑的保护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体是怎样对脑进行保护的;了解保护脑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保护脑的信息,学会保护自己的脑,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

四、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和了解了脑,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脑对我们人体的作用,我们要精心保护它。

每日要及时休息,避免身体受到伤害,打哈欠时人的肺部扩张,心脏功能变强,可以增加人脑的血氧含量,能缓解疲劳。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探究观察。

学法:合作讨论。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我们在学习、运动等活动中都要用到脑。

你知道如何保护脑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去保护我们的脑。

(板书课题:3.保护脑)(二)、探究活动活动一:人体是怎样对脑进行保护的?1.初步认识人脑的颅骨的作用。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核桃的外壳十分坚硬,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

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它像什么?总结:颅骨与核桃壳相似,都能起到保护内部的作用。

2.人体是怎样对脑进行保护的?师: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要精心保护它。

影响脑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交流汇报:困倦的时候、疲劳的时候、熬夜的时候,我们会打哈欠。

师生总结:打哈欠也是人体对脑的一种保护。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其他保护方式吗?总结: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膜,这些膜可以降低撞击的力度,具有保护和支持脑组织的作用。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公开课教学设计2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记录表格、绿豆种子、实验盒、水、滴管、纸巾、钟表、温度计等。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交流实验计划,完善实验操作。
三、配备材料,分组实验。[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
[来源:Z。xx。]
四、联系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师:你们平时吃过绿豆芽、黄豆芽吗?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2、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根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3、师:有哪些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生: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师:对了。下面请各小组围绕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温度、 水这三个条件,谈谈你们准备研究什么?准备怎样研究?
生:我们组准备研究改变水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具体做法:要改变的条件是水;不改变的条件是光照、温度;[来源:学科网ZXXK]
实验方法是: 给一组绿豆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绿豆种子加很少的水。
师:哪一组研究“改变温度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并请学生按黑板上的项目交流实验计划。
生:学生上教坛按黑板上的项目交流实验计划。
最后,请你们阅读实验记录表,谈谈准备观察些什么?多长时间观察一次?
生:我们准备观察绿豆种子在什么时候种皮破裂,在什么时候长出根,在什么时候长出叶,并做好记录 。
生:我们准备两节课后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师:现在实验已经开始,你们要做好记录。
生:学生马上 开始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指导。
五、联系生活实际,扩展延伸所学知识。
师:如果你们课外有时间的话,还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探讨: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容的秘密》第三课时《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时《心脏和血管》。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了解了我们的身体、身体需要的营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带领学生继续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教科书以简活的文字提示了学生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长胶管、漏斗、秒表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活动一:测一测我们的脉搏。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测试脉搏活动。

引导学生主要测试人在静止、轻微运动、制烈运动等状态下的脉搏。

二是探究脉搏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到脉搏的产生是由心脏跳动引起的。

活动二:找-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探究心脏的位置,了解心脏的形状、结构。

二是认识血管的组成及在人体中的分布特点。

利用人体血管分布示意图观察,知道以心脏为中心,血管呈放射状发散向全身各处,越往身体末端,血管越密集,血管越细微,形成网络结构。

三是总结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统一性作用。

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间接的,引导学生从课前搜集的大量资料中认识心脏和血管的有关知识。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

首先通过心血管患者的图片,提示了高血压、心脏病、项脉硬化等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然后通过科学饮食,参加体育锻炼、拒绝烟酒等图片让学生明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元凶,因此要合理安排饮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二是“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

此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自由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测一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心跳,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课外更多地关注心跳和血液循环方面的内容,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

2.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脑与神经》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脑与神经》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容的秘密》第四课时《脑与神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时《脑与神经》。

人类的信息传递与发达的大脑和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看不到,但是一些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脑与神经之间的联系。

大脑是发出命令的“司令部”,神经是传达命令的“通讯员”,身体各器官是执行命令的“战斗员”。

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各种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

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提示学生准备探究活动需要的探究材料,如硬币、铅笔、白纸和尺子等,同时提醒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脑与神经系统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图文资料和一些工具,并在课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活动一:做几个小实验,说一说自已的体会。

引导学生做几个测试神经协调性、快速反应能力的小实验。

一是摆放硬币实验。

二是测试反应小游戏。

三是测试反应速度实验。

活动二:认识脑与神经。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认识脑与神经的组成。

二是了解人的各种神经中枢的“职责”。

通过图解,把脑的各部分分管的信息清楚明白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脑的构造与职能有明确的认识。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

首先通过模仿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盲人、聋哑人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盲人及聋哑人如何获取信息的资料,再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扮演盲人和聋哑人,体验一下他们在获取信息时神经系统和大脑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培养学生关爱、照顾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确残疾人有适合自己的信息交流方式,人的某一器官发生信息交流障碍后,其他的器官可以有效地给子补充和弥补。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脑也需要休息,长时间工作、学习后,大脑会疲劳,休息后,就会头脑灵活。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大脑中各个神经中枢的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新青岛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10.种子发芽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3)

新青岛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10.种子发芽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3)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三、小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新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新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新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021-2022)班级:教师:目录1.1《我们的脑》教案 (3)1.2《神经系统》教案 (7)1.3《保护脑》教案 (11)1.4《心脏和血管》教案 (16)1.5《我的健康档案》教案 (22)2.6《空气的成分》教案 (28)2.7《氧气》教案 (32)2.8《二氧化碳》教案 (35)2.9《燃烧》教案 (39)2.10《灭火与逃生》教案 (44)2.11《让空气更清新》教案 (49)3.12《看星空》教案 (53)3.13《春季星空》教案 (58)3.14《夏季星空》教案 (62)4.15《电磁铁一》教案 (66)4.16《电磁铁二》教案 (71)4.17《电磁铁三》教案 (75)5.18《光合作用》教案 (80)5.19《生物的栖息地》教案 (86)5.20《生物链》教案 (91)6.21《蜡烛燃烧》教案 (95)6.22《铁生锈》教案 (99)6.23《防锈技术》教案 (107)7.24《我们的住宅》教案 (113)7.25《展示创意》教学设计 (120)7.26《照明拖鞋》教学设计 (123)新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1.1《我们的脑》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根据人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分析得出脑的功能;通过交流讨论,知道大脑有不同的区域,各有不同的功能。

3.表现出对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4.了解人类对脑功能的好奇和社会需求是脑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根据人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分析得出脑的功能;知道大脑有不同的区域,各有不同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和课间有哪些行为。

学会汇报:课堂上读书、写字、听讲、思考等,课下运动、聊天、喝水等。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人的一生》教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人的一生》教案精编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人的一生》教案一、教材分析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生命的奥秘》单元第2课《人的一生》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研究人的身体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人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人的一生各个时期特别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突出特点及变化,学习怎样搞好青春期卫生保健。

通过学习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图和条形图培养学生绘制图形并利用图形进行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人的生长发育的兴趣,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了青春期的特征,例如喉结突出、嗓音变粗、变细等,而且这一时期大部分同学的身高和体重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同学已经有了探究青春期奥秘的愿望;另一方面经过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同学大都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受电脑网络、影视作品的影响,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些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感性知识,渴望科学老师的有效指导,使自己平安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2.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和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二)能力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目标1.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要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2.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二)教学难点利用图形等方法绘制身高、体重等数据变化曲线图。

五、活动准备(一)教师准备人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图片及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时期卫生保健的课件。

(二)学生准备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衣服、鞋子和上学以来的体检表、画笔、画纸等;课前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体特征,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伊始,就请同学观察自己的照片,稍后提问:你能想象出自己20年后、40年后、60年后的样子吗?请同学交流,也可表演……2、请同学拿出画纸、画笔,画出自己20年、40年、60年后的样子。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一生的基本生命周期(出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死亡)。

2、懂得保健意识,掌握身体的保健常识。

3、懂得珍惜生命,重视健康。

二、教学重点:1、人的一生的生命周期、各个时期的特点。

2、身体保健常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形象舒适地引导孩子了解人的一生。

2、如何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重视健康。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角色扮演法3、问答法五、教学过程:(一)引入1、启发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人的一生和其他生物的一生有什么不同?是否所有生命都有相同的一生?2、概念发现:教师询问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妈妈会为他们庆生,为他们做什么?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经验,达到在儿童特有的生活经历中感受人的一生的目的。

(二)探究1、教师让孩子们将人的一生分成7个部分:出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死亡,教师在黑板上一张一张地出示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生命周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翻阅小学资料、百科、图书,并首先抓住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三个动态的生命时期详细解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三)讲解1、教师给孩子们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如感冒、咳嗽、牙齿痛等,并提醒孩子们要时时保持身体清洁、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关心他人健康。

2、教师告诉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要重视,要生长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保证清新的空气和光照充足。

并适当锻炼自己的身体,注意不要受到损伤和伤害,以免影响自己的健康。

(四)巩固1、教师问答:孩子们互相创设一些问题并做出解答,如:儿童期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老人比年轻人更容易生病?等等。

2、小组讨论:孩子们分成小组,表述在某种疾病发病期间对病人的关心与照料。

3、角色扮演活动:孩子们自由选择同学进行应急情况的模拟,如急救等。

(五)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表扬优秀的学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制五年级下册 10.《种子发芽了》 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制五年级下册 10.《种子发芽了》 教学设计

10.《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结合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经验,认识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种子发芽实验引导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到进行假设、选择控制条件、制订实验计划、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整理数据、做出解释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课活动过程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教材用一个问题引领“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一株植物的?他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课前进行思考。

并呈现了“镊子、放大镜、小刀、瓷盘、种子等”实验材料,意在引导学生课前提前将种子浸泡,为上课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观察种子、研究它们的构造”,引导学生通过解剖不同的种子,发现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

活动二“种子发芽”这个活动共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猜想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二是根据猜想,制订实验方案,三是做实验,观察种子发芽,四是把种子种在花盆里,继续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

本活动的四个层次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同时通过活动,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展示照片、图画记录、实验记录单等方式来展示观察种子发芽、长大过程中的变化,尝试将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辣椒种植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知道辣椒种植的基本方法。

从结构上来看,“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从实验中获得信息”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完整地构成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研究——收集信息——加工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一个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部分学生已学会进行仔细的观察。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能力,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但缺少持续观察的耐心,所以我将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一生分为不同的阶段,了解不同阶段人体会出现何种变化,及时了解注意保养身体的必要性;2.了解人体感官的发展:手、眼、鼻子、口等感官的作用,及时了解注意保养感觉器官的必要性;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人类的一生分为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阶段人体会出现何种变化;2.学生能够认识人体感官的发展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介绍人的一生分为不同的阶段,及感官的发展;2.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动画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阶段人体特点;3.研究探究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答案。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自我介绍:老师与学生互相介绍,营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近气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成长的过程动画或生命科学类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兴趣并向学习提出了更多的问题;3.提出课题和目标:本节课的主题为人的一生,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体发育的过程,感官的发展及其作用。

第二步:知识讲解1.老师用图文并茂的PPT或整理的讲义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人体特点和感官的特点;2.老师讲解每个阶段人体生长发育的特征,如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3.老师让学生研究探究感官器官的发育和作用,如手、眼、鼻子、口等感官器官的作用。

第三步: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分配组员任务;2.各组美术组员负责画出具体生长发育特征的图画,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述说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各组口语组员用自己的话语对图画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说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四步:问答互动1.提问环节:老师设计一些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开口回答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你知道人的寿命一般是多少岁吗?你认为为什么大家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呢?2.回答环节:学生们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二)、分目标A、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C、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二、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由“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五个单元以及“研究与实践”组成。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人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幼儿期、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2.掌握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变化3.了解科学与健康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幼儿期、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2.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变化3.科学与健康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了解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变化2.掌握科学与健康的关系四、教学难点对于幼儿、少年和老年的特征和变化,如何简明扼要地描述。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场景模拟法3.小组讨论法4.小游戏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已有知识请学生们回忆上次课学过的内容,文献资料中选择一些关于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图片,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图片中人物年龄以及特征和变化。

2.新课内容的讲解通过投影或板书呈现“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幼儿期、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的标题,让学生分组来介绍这四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年龄阶段,然后通过场景模拟和小组讨论来深入了解该年龄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最后,每个小组需要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

4.讲解健康与科学的关系教师通过投影或图片展示的方式来讲解健康和科学的关系,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活中科学与健康的关系,帮助他们掌握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5. 作业布置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年龄段,自己围绕这个年龄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必须是同龄人。

调查结束后,每组需要在下次课上给大家汇报调查结果。

七、教学评估1.根据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

2.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八、教学参考资料1.《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2.相关生活科学读物及科普资料。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自然里的老师 苍耳的启示优秀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自然里的老师 苍耳的启示优秀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苍耳的启示一、课程标准要求关于本单元课程内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关表述是:1.知道发明的常用方法,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发明,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2.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3.初步认识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

二、单元教材分析《苍耳的启示》隶属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自然里的老师”,属于技术工程专题。

从小学学段“技术、工程与社会”课程学习来看,本单元学习所处的位置与前后联系详见图1所示。

在一、二年级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人造物的特点,能区分人造物与自然物;会使用简单工具,并知道简单产品的结构与功能。

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别;知道中国古代典型的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案例和技术与工程的不同。

图1单元在学科体系中的具体位置示意图本单元以“空投包”的制作任务为单元引线,将《苍耳的启示》《鸟和飞机》《空投包的仿生原型》《防震原理研究》《我们的空投包》五部分内容前后串联。

这五节课从事物的表象展开研究,引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很多发明都是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的。

《苍耳的启示》作为本单元第一课,引领学生通过观察静态的植物结构,以及分析、制作等活动,体会其结构对维持生存适应环境等功能的影响,了解很多发明都是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的。

第二课借助观察、实验,使明白仿生学并不只是对形状、功能和结构的模仿,还需探究生物原型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三课到第五课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利用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

三、单元学情分析前期通过对五年级的50名学生进行学情调研发现: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仿生现象并不陌生,对仿生学有一定认知,但让他们直接说出仿生的原理还比较困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课本姓名: __孙玉海__学科: 科学年级: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材料收集: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各组实验使用。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第()小组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第()小组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

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