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doc
贺雪峰教授学术思想关键词
贺雪峰教授学术思想关键词作者:王德福来源:《关东学刊》2019年第02期[摘要]贺雪峰教授在长期学术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理解和解释中国农村的学术思想,以及有关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思考和方法探索。
他对乡村社会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区域差异”和“半熟人社会”构成的具有时空维度的学理概括中,前者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维度的“南北中”三大区域类型,和社会分化维度的“东部与中西”两大区域类型。
他揭示了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微观基础上,中国式小农经济所支撑的稳健的中国式城市化道路,指出城乡二元结构的保护功能,阐述了农村作为稳定器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功能,提出以“低消费高福利”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来对农村进行保底性的政策设计。
他系统总结了乡村治理及其背后的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演变逻辑,提出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三层分析框架,强调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实现国家与农民的简约高效对接,乡村治理体系要同乡村社会适配。
他致力于建设大国学术,强调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大循环逐步形成能够解释中国经验、服务中国实践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并初步总结出以“饱和经验法”为核心的经验训练方法,为建设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区域差异;半熟人社会;半工半耕;中国式城市化道路;国家与农民关系;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作者简介]王德福(1984-),男,社会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武汉430072)。
“我是误打误撞进入‘三农’研究领域的”,“我对农村研究没什么兴趣”——作为如今国内三农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贺雪峰教授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如是袒露他的学术“初心”。
贺雪峰常对学生们说,小时候接受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对他影响甚重,大学时一直在苦苦思索和关心的是“中国向何处去”甚至“人类向何处去”的宏大问题。
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中国立场,既是贺雪峰最鲜明的学术风骨,也实质性地塑造了以他为代表的、被称为“华中乡土派”的年轻学术团队。
当然,还直接影响了贺雪峰的学术研究。
2017思想类图书关键词
2017思想类图书关键词作者:相明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8年第04期人们总是会用黑格尔著名的论断———“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为思想的能为加上一个限定,而不去分辨黑格尔所追问的历史与思想并非二物。
尽管今天的世界历史在资本的牵引下不断前行,但黑格尔式的关乎整全的追求却散落为不同角度的观察,虽然如此,所有试图回应历史的思想又在不同程度上关注着相同的问题。
过去的2017年里,各种思想类图书或是应有关世界的不同观察而产生,或是作为经典文本,应新的历史语境需要而重新激发活力。
一些经典的政治哲学文本回归的背后,实际上是政治现实的变动激发了有关政治的概念的重新讨论。
而在资本世界中,马克思主义者仍在试图解释与改变世界,不同的应对与反抗策略被提出。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迈进带来机遇与危机,挑战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能力。
中国思想界在应对一系列新进变动的同时,仍需要处理自身传统遗留的精神遗产。
我们在此用四个关键词来捕捉这些思想类图书出版中产生的变化。
一、政治的概念与自由主义[德]卡尔·施米特:《大地的法》,刘毅、张陈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美]列奥·施特劳斯:《哲人的自然与道德———尼采〈善恶的彼岸〉讲疏》,曹聪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美]塞缪尔·亨廷顿:《美国政治:激荡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先萌奇、景伟明译,新华出版社,2017[美]塞缪尔·亨廷顿:《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李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现代自由主义诞生自对政治的怀疑,并且在目之所及的当今世界不断展开对国家及一切现实政治的道德审判。
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相对于政治社会的独立外观给予了人们极强的暗示:自由是人类的自然状态,政治则仅仅是必要之恶。
相应的,道德也并非社会共同体由以维系自身延续的意识形态,更非某种超越之物,自由本身足以承当道德的位格。
然而,现实的政治情境告诉我们,新的政治形态不断在斗争的事实中产生,政治不再是规范化、中立化的,屈居于市民社会及其意识形态之下的、技术化的死物,而是不可避免的常态。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散步》:关键词写法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之开篇
关键词 : 中国语言学思想史; 关键词写法 ; 民国语 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语言学需要研究“ 语言学思想史 ”对此 , 国 , 鲁 尧 多有 呼 吁『 然 而 , l l 。 我们 的“ 中国语言 学思 想史 ” 研 究 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
一
二、 九盈语 言学 思想散 步 何
《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散步》关键词写法的中国语 言学词写法 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之开篇 :
薄守 生
( 山东大学文 学院,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0 西华 师大文学院 , 四川 南充 67 0 ) 3 0 9
摘 要: 中国至今没有严格意义上 的《 中国语 言学思想史》在语言学史的书写上, 关键 词” , “ 写法很值 得探索。何 九盈《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散步》 可以看做是用关键 词写法的《 中国语言学思想史》 的启蒙之
何九盈嘲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散步》 关键词” 《 为“ 写 法 的“ 国语 言学 思 想 史 ” 中 提供 了一 个可 以借 鉴 的研究 范式 , 然这 篇文 章也 只是 一个 雏形 。然 而 虽 至少有如下 内容值得我们注意 : 何 九盈 提 出“ 国现代 学 术 的关 键 词 : 化 ” 中 欧 , 这 不 仅 仅 是指 语 言 学 , 中国 的所 有 的科 学 、 术 皆 学 如此 。 此 , 国尧 称 之为 “ 对 鲁 国力学 术相应 律 ”就 自 。 然科 学 而 言 , 实有 先 进 落后 之 分 , 区分 往 往 能 确 其 够非 常清 晰 。对于社 会科 学 和人 文学科 而 言 , 术 学 也 同样存 在着 先进 和落 后之 分 , 只是这 种 区分不 能 采取 鲁莽 的简单 化 的划界 。就 语 言学思 想 史来说 , “ 化” 欧 这个 论题 太 大 , 欧化 ” “ 这个 问题 本身 并不 是 理想 的《 中国语言学思想史》 关键词” 的“ 。 何九 盈分 析 了“ 亚洲 三个 ‘ 民的 民族 ”, 到 农 ’ 谈 了区域 、 言 、 语 历史 、 社会 背景 和 心灵 归宿 等等 一 系 列 的 问题 。 印度 老农 ” “ 的语 言问题 最为严 重 ,看不 “ 懂本 民族 的语言” 已经不是 “ 笑话”何 九盈说那是 , 民族传统文化 的失落 ,民族尊严的失落。“ 中国老 农” 已经千疮百 孔 , 我们 的“ 虽 但 民族尊严还在 ” , “ 们 的语言 文字 还在 ” “ 我 。 日本老农 ” 曾经甚 至要采 用 英 语 为 日本 国语 ,还 “ 得 上 是 ‘ 时务 的俊 算 识 杰 ” , 日本 “ 阔脸 就变 ” ’ 但 一 却不 太好 。 何 九盈 点 破 了 “ 东洋 吹 来 的 ‘ 风 ”这 一 问 从 西 ’ 题。 鼓吹“ 欧化” 民族虚无 , , 废除汉文 , 吴稚晖、 陈独 秀、 钱玄同、 鲁迅等立论相似,吴 、 钱 、 “ 陈、 鲁都有第 流 的头脑 , 为何 有如 此幼 稚之 主张 呢? 四人者 , 此 均有 留学 日本 的经历 ” 日本 之 于 中国 ,有 地缘 因 。 素, 一衣带 水 ; 也有 心理 因素 , 中国人对 于西 洋人 或 许没 有太 深刻 的 印象 ,而觉得 日本人很 像 中国人 。 并且 , H的 “ 奴 ” 昔 倭 在今 日却 欺 负上 我们 了 , 尤 这 能令 国人 记忆 深刻 。 近代 中国受 日本 的刺 激着 实不 小。 何九盈提到的关于“ 法相宗为何敌不过禅宗 ” 的 问题 , 质 上还 是 在批 评 民族 虚无 主 义 , 实 坚持 认 为
中图图书分类法使用指南
又比如,在一个坐标图中,要准确知道某一个点 的位置,必须定出它纵坐标值和横坐标值。因此, 图书馆的图书在加工时,不但给出它的分类号, 还要再给每本书一个种次号。两个号合在一起, 构成了一本书在书架摆放的唯一的一个位置号。 排列时,实际上是先按分类号排,分类号相同时 再按种次号排。
每种书的索书号是唯一的,可以准确地确定馆藏 图书在书架上的排列位置,是读者查找图书非常 必要的代码信息。索书号印在一个小标签上,贴 在每本书的书脊下端。
18
H 语言、文字
H0 语言学 H1 汉语 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 常用外国语 H31 英语 H32 法语 H33 德语 H34 西班牙语 H35 俄语 H36 日语 H37 阿拉伯语
H4 汉藏语系 H5 阿尔泰语系 H7 印欧语系
19
I 文学
I0 文学理论 I1 世界文学 I2 中国文学
h语言文字h0h1h2h3常用外国语h31h31h32法语h33h34h35h36h37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英语英语h4h5阿尔泰语系h7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i文学i0i1i2文学理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i206i207i209i21i23i24文学评论和研究各类文学评论和研究文学史文学思想史作品集戏剧文学小说i25i26i27i37i37各国文学报告文学散文民间文学各国文学k历史地理k0史学理论k1k2k3k3k4k5k6世界史中国史亚洲史亚洲史非洲史欧洲史大洋洲史k7美洲史k81k85k89k89地理传记文学考古风俗习惯风俗习惯k9什么是索书号和图书排架方式
I206 文学评论和研究
I207 各类文学评论和研究
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I21
作品集
I23
戏剧文学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探讨.doc
:传统文化对于孙宙的认识持有机自然观,这种孙宙观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基础。
儒学的“天人合一”偏重于天道与人道精神层面的一致性,道家则倾向于天与人在自然性上保持一致。
中国古典建筑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民居房屋建造,还是园林营造,都承继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建筑;天人合一;儒家;道家对于整个孙宙而言,人类同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物一样,是其中的一分子,可以说人的生命仍属于自然物的一种。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这样一种见解:“自然界称为天,人文界称为人,中国人一面用人文对抗天然,高抬人文来和天然并立;但一面却主张天人合一,仍要双方调和融通,既不让自然吞灭人文, 也不想用人文来战胜自然。
” [1 ]这就是“天人不相胜”的道理。
于是“,天人合一”的观念成为中国人的孙宙意识和伦理道德的核心,中国人愿意把天地万物与人以及同人有关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世界和类比,主张它们有类似的结构、性情和属性,并且在生活中处处实践着这一理念,传统建筑形式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理念的渗透和影响。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孙宙”二字皆从“宀”,是描风遮雨的屋顶形象, 应该与宫室建筑有关。
最早关于“孙宙”二字的解释通常也关涉到房屋建筑《,说文解字》云“:孙,屋边也。
”汉人高诱说,“孙,屋檐也;宙,栋梁也”,即“孙” 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宙”是支撑屋顶的栋梁。
在其他一些著述中“,孙宙”被引申为另一种说法,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孙”,在这一解释中“,孙”是小至屋孙大至天地的空间概念“,宙”则是在此空间中出入往来的时间变迁“,孙宙”一词成了时空的代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人工而具体的房屋建筑与孙宙天地及古往今来早已有了互通之处,二者的这种密切关系在《淮南子》所记载的女蝎补天故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描述:“往古之时,四极废, 九州裂,地不周载,女蝎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
” [2 ]在这里,补天的行为同修葺支撑屋孙的过程是如此的类似,偌大孙宙无形屮具有了一座大屋子的形彖和性质。
文化转向视角下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为例
文化转向视角下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为例发布时间:2022-04-28T04:33:45.1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月第1期作者:王庆晓[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英语作为第一大通用语言,英语语言的文化发展始终影响并渗透全世界。
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语言文化也形成一股势力,并一步步扩大其影响范围。
其中,翻译作为一种手段,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的文化转向背景下,去进一步研究中国语言文化是如何在英语“霸权主义”下传播与发展的。
王庆晓(青岛大学青岛山东 26607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英语作为第一大通用语言,英语语言的文化发展始终影响并渗透全世界。
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语言文化也形成一股势力,并一步步扩大其影响范围。
其中,翻译作为一种手段,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的文化转向背景下,去进一步研究中国语言文化是如何在英语“霸权主义”下传播与发展的。
关键词:文化转向;文化负载词;翻译与文化转向一、文化转向“文化转向”的概念最早是由安德烈·勒菲弗尔和苏珊·巴斯内特在《翻译、历史和文化》论文集中提出,即翻译研究不仅应该关注语言问题,还应该从更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
许钧(2002)曾提到,“翻译文化意识的日益觉醒与翻译文化观的逐步建立,将翻译理论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形成了翻译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转向”。
以文化转向为基础,翻译研究由语言维转到了文化维。
“不可译”的问题,摆脱了文字的束缚,更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与创造。
文化转向把注意力放到了目的语读者上面,更多的是关注目的语所产生的效果,以达到翻译能够促进情感交流、文化传播的目的。
史华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非化约”论及其当下意义
史华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非化约”论及其当下意义摘要:在20世纪的思想史和中国学研究领域,本杰明·史华慈素以其思想的深邃性和思考的前瞻性而深受学术界称道。
他对中国思想“非化约”特性的研究,不仅凸显了其思想史研究在整个学术史上的方法论意义,同时为进一步反思中国传统思想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价值及其转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史华慈;“非化约”;中国思想;多元文化在20世纪的思想史和中国学研究领域,本杰明·史华慈素以其思想的深邃性和思考的前瞻性而深受学界称道。
在其思想史研究中,史华慈一再强调:“去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是比去尽可能精确的了解人们想的究竟是什么,要简单的多”。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1976)①这种对思想世界(主要就中国古代思想而言)内在复杂性的深切关注,既有来自帕斯卡尔式的审慎而不无几分怀疑论色彩的治史思路对他的深刻影响——就像林毓生先生已指出的,〔1〕(P237~246)同时,这也与史华慈本人一再提到的“非化约”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后者不仅凸显了其思想史研究在整个学术史上的方法论意义,同时为进一步反思中国传统思想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价值及其转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一个韦伯式问题”的反思正如有论者所指出,史华慈本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多元主义论者。
〔2〕(P275)从50年代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提出中国共产主义的独创性问题,到60年代自觉运用比较的方法介入地方思想史的研究,史华慈在偏离并反思“西方冲击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他对“现代性的复杂性”(实即“多元现代性”思路)的深刻理解。
1982年1月11日,史华慈致函《跨学科历史杂志》编辑时就指出,提“复杂的现代性”也许是合适的,“现代性”所涉及的,是思想和行为的很多不同说法,而其中很多问题的内部之间也有丰富的张力。
1993年,他在《Daedalus》夏季号发表《文化、现代性和民族主义——进一步的反思》一文也指出:所要反复强调的一点是,现代性并不是西方或非西方的历史的终结,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许多相分离的现代的方面的“转变”确实已经全球化了,即使导致现代性的问题意识还没有得到解决,无论西方还是其他文化地区。
应用翻译理论下时政词汇英译分析以《中国关键词》为例
内容摘要
《中国关键词》是由中央编译社和中国外文局联合的时政类图书,旨在帮助 国内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键词汇。该书的英译版 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为应 用翻译理论下时政词汇英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内容摘要
首先,应用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准确性,即译者应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和意图。在《中国关键词》中,译者采取了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翻译策略, 确保了原文和译文的准确性。例如,“一带一路”被译为“One Belt and One Road”,不仅传达了其基本含义,还突显了中国倡议的愿景和战略目标。
应用翻译理论下时政词汇英译 分析以《中国关键词》为例
目录
01 一、应用翻译理论
03
三、以《中国关键词》 为例
02
二、时政词汇英译的 特点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进程,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特别是在时政领域,准确、传神的翻译对于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 本次演示以《中国关键词》为例,分析应用翻译理论在时政词汇英译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深度翻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文化交流:深度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通 过深度翻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语境。这有助于促 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外人民的友谊和理解。
内容摘要
2、推广中国文化:深度翻译可以帮助推广中国文化。在《中国翻译话语英译 选集》中,许多中国文化被介绍给了英语读者。例如,该选集介绍了中国的传统 医学、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深度翻译,这些知识可以被更多的英语读 者所了解和接受。
内容摘要
涵咏中国古代“礼”的情感文明思想
涵咏中国古代“礼”的情感文明思想[摘要]中国古代的礼论及仪礼中包含丰富的情感文明意蕴。
一方面,文明源于情深,显示了“文明莫过于善”的思想实质;另一方面,情感要有涵养,也必须具备“文明”的气质。
“仁”是情感文明要达成的最高境界,而礼是实现这一境界的建构性途径。
情感文明寓于礼,礼练就情感文明。
中国古代情感文明思想体现出合礼化原则、“仁义在先,情爱至上”的价值性取向、中庸性特征、等级性色彩以及“主善慎罚”的仁政倾向。
中国古代“礼”的情感文明思想意味深长。
[关键词]礼;仪礼;情感文明;情感控制中国是一个情场化社会,这种以情场为轴心的社会形态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礼乐文明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中国古代情感文明的经典诠释,中国的情场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个礼仪化的情场,礼仪构成了情场的基本游戏规则,其目标是为了实现一种仁义兼备、“外谐而内无怨”(《礼记·礼器》)的情感文明境界。
一、“情深而文明”与“文明而情深”情感文明就其一般意义来说,指的是人类情感进步和开化的状态,比如情感具有教养、文采、开明、明智等素质特征,形成良好的情感生活方式与风尚等。
情感文明虽然是人的一种美好状况,但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够达成情感文明?情感是否能够文明化?这样,情感文明就不再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种发展过程。
情感文明意味着对情感不文明的克服,这个克服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对情感的社会控制。
情感不纯是一个自然的范畴,而是可文明性的;情感并非天生就是文明的,情感的文明化需要经过“调控”。
荀子日:“今人之性,生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恶疾焉;顺是,故残贱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性恶》)情感作为人性之质,有其自然性和本能性的一面。
关于检索词的那些事儿——检索词的概念、类型以及叙词词表的语义参照关系
— —检索词的概念、类型及叙词词表的语义参照关系主要内容检索词的概念、分类受控词在实际检索中的叙词的语义参照关系作用Search Term 或Search word检索词是表达信息需求和检索课题内容的基本单元,也是与系统中有关数据库进行匹配运算的基本单元,检索词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检索效果。
什么是检索词一、从词的性质来划分,检索词可以划分为四类:2、表示作者的检索词。
如作者姓名、机构名。
3、表示分类的检索词。
如分类号4、表示特殊意义的检索词。
如ISBN、ISSN、引文标引词等。
1、表示主题的检索词标题词单元词叙词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中图法分类号是典型的体系分类语言,是以学科为基础划分,便于用户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查找文献。
特点:(1)《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
(2)《中图法》分为五大部类,22基本大类如:TP39 表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文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哲学、宗教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 D E F G H I K 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N O P Q R S T U V X 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综合类图书 Z综合性图书二、从语言的规范性方面来划分,检索词又可以划分为两类:2、非受控词(uncontrolled term)是指非规范化的自然语言,如关键词。
1、受控词(controlled term)是经过规范化处理的检索语言,又叫人工语言。
取自主题词表、叙词表、分类表等。
如标题词,叙词。
所谓规范化处理,就是在文献存储时,对文献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等加以严格的控制和规范,使得同一主题概念的文献相对集中在一个主题词下。
2012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
口 王行坤 倪 明
2 0 1 2年 对 中 国 来 说 ,是 继 往 开 来
甘阳可 以说 是 这种 思想 取 向在 中 国
的一 年 。很 多学 者对 中国在 过去 几 十年 最 具影 响 力 的代 表 ,虽 然我 们不 能 确定
0 1 2年 的发 展 道路 、中 国在 全球 秩 序 中的 地位 其 是否 受 到 森 岛 论 说 的 影 响 。2
家 的再 发 现 。因为篇 幅 ,我们 着重 介 绍 或许 在 当下 中 国也 感 到同样 的 问题 。康
《 重新 发现 儒 家 》这 本 著 作 。这 本 书 是 有 为 不 只 注 意 到 儒 教 与 中 国 在 政 治 和 历 “ 华夏 治理 秩 序 ” 系 列 的副 产 品 ,从 中 史 方 面 的 关 联 ,更 注 意 到 二 者 在 思 想 和
版 界 的主要 成 果 。 儒 学 、 现 代 与 社 会 主 义
,张 祥 龙 、唐 文 明 、 白钢 、欧 树 军 、
杨 立华 、黄平 等学 者进 行 了深入 点评 。
全 书 分为 三个 部分 :中 国道 路 ,第
战后 日本 经济迅 猛 发展 ,后 来 的东 二 次思 想 解 放 ,大 学 。 在 中 国 G D P超 亚 “ 四小龙 ”也 创造 了高发 展记 录 。以 越 日本 成 为第 二大 经济 体 的语境 下 ,中 森 岛通 夫 为代 表 的东亚 思想 家 ,开 始质 国应该 有 这种 自觉 ,去 重新 认识 自己的 疑 韦伯 在新 教 伦理 与资 本 主义精 神 之 间 道 路 。对 此 ,甘 阳有 充 分 的 自觉 : “ 我 所 确立 的必 然关 系 ,认 为这 些发 生 “ 日 认为 2 1 世 纪 最 重 要 的 问 题 就 是 打 破 西
这是我见过的最全的论文指导中外文献检索各种科研方法课程等网站资源大整理
这是我见过的最全的论文指导/中外文献检索/各种科研方法课程等网站资源大整理!(一)中文图书1.鸠摩搜书:https:///(各类网盘,外链网站检索)2.读秀:/(唯一检索到书的内容的强大引擎!)3.超星:/(手机软件更好用)4.豆瓣:https:///(书目必搜)5.淘宝:https:///(自费的书可能会出现)6.当当:/(查新书;没货的书也有记录)7.孔夫子旧书网:/(总有罕见的旧书浮现)8.西林街:/(非会员一天只能检索3次,虽然强大,但是给差评!)9.淘宝定制找书:https:///item.htm?id=557157311736&_u=67qa35q 0d28(读秀上文献传递的书可以一次性找到)(二)中文论文1.中国知网:/2.Q博士图书馆:/(淘宝可以买账户,非常便宜。
用49元购买永久vip,可以永久登录知网、万方、维普、独秀等网站。
)(一)图书1.香港公共图书馆检索:https://.hk/search/query?theme=WEB(香港、台湾等地的图书均能检索,书目信息有限。
只支持繁体检索)2.台湾学术书籍数据库:/Home/Index(全是台湾地区出版的书,书目检索信息有限。
繁体简体检索均可,结果一致)3.好读:/?M=hd&P=welcome(以大众图书为主,可以免费下载)(二)论文1.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以台湾地区文献为主,包括台湾英文文献。
繁简均可,结果一致。
建议简体+英文同时检索)2.台湾硕博论文知识加值系统:.tw/cgi-bin/gs32/gsweb.cgi/ccd=lnGZgC/webm ge?mode=basic(硕博论文必用,与第一个互补)3.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Home/Index(论文必用,与第一个互补)4.正大机构典藏:.tw/(书、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硕博论文同时检索,但内容十分有限)5.香港文学资料库(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hk/index.jsp(香港地区杂志资料,包括老旧杂志,可检索到罕见的资料,并免费下载)(一)英文图书1.书贼网:/ (强大到无法想象)2.杰尼西斯图书馆:http://libgen.io/(下下下!多语言。
中国思想与分析哲学
中国思想与分析哲学【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思想与分析哲学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首先介绍了中国思想在分析哲学中的地位,探讨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分析哲学的异同。
接着讨论了思辨与逻辑在中国思想和分析哲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中国思想对当代分析哲学的影响。
最后探讨了中国思想如何拓展和丰富分析哲学的范畴,提出了中国思想对分析哲学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中国思想和分析哲学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补关系,展示了其在当代哲学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思想、分析哲学、地位、比较、思辨、逻辑、影响、拓展、丰富、范畴、启示、互补、交融、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国思想与分析哲学概述中国思想与分析哲学都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两者虽然来源于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种联系与共通之处。
中国思想作为东方哲学的代表之一,追求的是道德、仁爱、和谐等核心理念,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分析哲学则强调逻辑分析、语义分析和形式逻辑等严密的思辨过程,追求精确和清晰的表达与推理。
尽管在方法和概念上有所不同,但中国思想和分析哲学在探讨人类存在、价值、道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
中国思想强调相对主义,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性。
而西方分析哲学更加重视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强调细节和逻辑推理。
在当代思想交流的背景下,中国思想与分析哲学的融合和互补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中国思想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可以为分析哲学提供新的启示,而分析哲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也能够帮助中国思想更加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理念。
进一步探讨中国思想与分析哲学之间的关系和交融,对于拓展思想领域的视野,丰富人类文化的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中国思想在分析哲学中的地位中国思想在分析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对于分析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思想强调整体性思维和宇宙观,与西方分析哲学中的逻辑思维和实证主义有所不同。
研治中国思想史的必备书籍——读《中国学案史》
( n u U ie i , e i 3 0 9 C i ) A h i n r t H f 0 3 , h a v sy e2 n
Absr c : teln rcs fc mplt no eChn s itr a v ns h s rcld c me t b u e t a t h o g po e so o i i f ieehs il e e t, iti a o u nsa o tt h ao h t oe o h
C s t de yP oe s rC e u w a rs ne r so e p n o s i t e ga p o e man se m f a e S u is b r fs o h n Z - u h sp e t a s i rn w o i n n b h t r s f h i ta o e d e e i e h t h h ee ie lge a a t te C n s d o o i d fsi U n l ss o e c n e to a h e s t d . Hi in v t e ve s e p e s h s i s n 出O S a ay i ft o tn e c a e s y h f u s n o ai iw x r s i v
— —
读《 中国学案史 》
王 凤 平
( 安徽 大学 , 合肥 20 3 30 9)
摘
要 : 中国历史 编纂学 漫长的演进过程 中, 案体史籍在 中国政治思想 、 在 学 学术 文化方面 占有极 为重要的地位。陈祖
武教授所著 《 中国学案史 》 无论是 对中 国学术思想主流的把握 , 是对各个学案 内容细致入微 的分析考证 , 还 都提 出了一系列
・----- ----- -— —
图书馆常识
3)二次文献:报道和查找一次文献的检索书刊,如各种目录、题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在大量收集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重组后出版的。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约化、有序化的再次出版,是贮藏、利用一次文献的主要的、科学的途径。
5.三次文献:又称浓缩文献。它是通过二次文献检得一次文献,再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综合评述,重新组织整理而成的文献。如:百科全书、手册、传记等参考工具书,以及评论综述等。
6.图书分类法:它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编制出来的反映人类全部知识的代码体系。
7.目录:是记录、报道和检索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工具。它有以下几种:馆藏目录、联合目录;印刷型目录、机读型目录
(一)分类表的结构组成
《中图法》分类表的结构组成是:基本部类,大类,简表,详表。
1、基本部类有五大类: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2、基本部类下分为22个大类,它们的标识符和类名如下表: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哲学
期刊的特点是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广、时效性强,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
期刊按内容和性质划分,主要有学术性期刊(由学术团体编辑出版,报道生产、科研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等,信息量大、价值高,如各种学报Acta、通报Bulletin、汇刊Transactions、评论Reviews、进展Progress等)、快报性期刊(刊载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的短文,报道新产品、新工艺以及学术动态等信息,内容简洁、报道速度快,如各种通讯Letters、短讯News等)、检索性期刊(专门报道二次文献信息)等。
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doc
2014年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跟着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美]大卫・哈维著,刘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叛逆的城市,[美]戴维・哈维著,叶齐茂译,商务印书馆,2014后殖民理性批判,[印]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著,严蓓雯译,译林出版社,2014《巴黎手稿》研究,韩立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日]岩佐茂、小林一穗、渡边宪正著,梁海峰、王广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王森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华夏上古神系,朱大可著,东方出版社,2014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汪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广论政治儒学,蒋庆著,东方出版社,2014古代宪法与封建法,[英]J.G.A.波考克著,翟小波译,译林出版社,2014我们人民:转型,[美]布鲁斯・阿克曼著,田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本文拟以此为线索就一些关键词将2014年国内新出版的图书划分为三类,以冀求梳理该年度思想界和出版界的成果。
资本逻辑、全球化与马克思的幽灵年轻的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一译“皮克迪”)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绝对是近年来思想界少有的“事件”。
可皮凯蒂本人却并不把从亚当・斯密以来主流经济学界关注的问题,即如何促进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当作一个“经济事件”来关注。
相反,他致力于像马克思那样思考资本主义市场运作是如何导致贫富分化的,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当代马克思”。
尽管皮凯蒂被一些人誉为“当代马克思”,但这并不足以使他回避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最起码的事实是,皮凯蒂给予“精英统治”(meritocracy)正面评价,在他看来,基于精英统治的现代民主社会与以前的食利者社会不同,前者基于能力与勤奋,后者则主要依靠裙带关系和租金,而这正是马克思不能接受的。
相较于皮凯蒂,马克思清楚地看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统治者一方面使得不平等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却披着自由民主的外衣。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与发展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与管理思想有关的内容,探讨了它们在数千年间的变迁与发展,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文明的逐步融合,除此以外还简单介绍了现代管理思想的源泉和西方管理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诸子百家管理思想融合现代管理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二.诸子百家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一)《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从中可以看到一定的中国古代管理学理念与思想,它与现代的管理心理学思想有许多类似之处。
儒家后期代表人物荀子提出了“人之性恶”的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其管理思想。
荀子的管理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的管理组织理论则集中体现在荀子所说的,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
三、“贵和持中”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即是“仁”。
“仁”,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
有“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的说法。
《孟子》对“仁”也作了淋漓尽致的阐述,“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
“仁”是儒学的精粹所在,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仁”的思想贯穿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浅析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浅析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摘要: 建筑不仅具有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功能, 而且担负着反映和记录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和时代精神的重任。
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建筑理论, 这些理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哲学。
实用理性、君权伦理、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在我国当代建筑中, 建筑理性缺失, 一味求洋复古, 权贵意识泛滥。
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运用国际先进的科技与材料, 彰显中国国情, 体现本土文化特点和风格。
关键词: 建筑哲学; 实用理性; 天人合一; 权贵意志一、建筑与哲学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使用、观赏的空间。
这是从建筑功能性的角度所给出的定义。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 “建筑这本头和木头的史书, 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 而城市的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 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 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 同时还背负着记录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光荣使命, 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
而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观念、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 应该也蕴含在建筑中。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中国传统建筑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外形舒展大气。
传统建筑多采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 给人以舒展的感觉。
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 既遮阳避雨, 起庇护作用, 又从视觉效果上伸向大自然。
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 2)细节生动灵气。
传统建筑四角飞檐翘起,岔脊上装饰有各种辟邪的脊兽, 不同的建筑, 岔脊上小兽的数量和种类不同。
虽然脊兽从最初的保护木栓和铁钉的功能最终演变成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但是从装饰的角度上讲, 脊兽让建筑物的沉重感显得轻松, 让凝固显得灵动。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与中国哲学的创新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与《四库全书》密不可分。
本文从返本和开新两个方面阐述了《四库全书》的重要性。
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上立足《四库全书》提出了对中国哲学创新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四库全书》创新返本与开新新内容与形式我们中国有近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也有着同样长时间的哲学发展历程。
从中国上古的巫术以及敬天法祖的哲学启蒙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以确立了中国哲学的根本,再到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唐代佛学、宋明的理学和心学直至清代的考据训诂学,我们中国的哲学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思想便源源不绝的涌入了中国,其中作为最高上层建筑的西方哲学也必不可少。
随着近代一百年的列强入侵,西方的很多思想都被当成了拯救国家民族的至宝,因此,西方哲学也便渐渐取代了中国哲学被很多中国人所信仰。
不论是中华民国还是当今的政府,起主导的官方哲学都不是中国传统哲学,而是西方的舶来品。
直到近些年来,中国哲学面临很多内忧外患,政府才渐渐重视了起来,所谓“国学热”一时间甚嚣尘上。
然而,大多数头脑冷静的学者都指出,这种“国学热”是虚假的,并没有落在实处。
同时,中国官方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面对当今这个世界时,需要改革,而且需要创新,以前的哲学在一些方面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但是,中国哲学如何创新,如何使其与时俱进,创造出新哲学,这便是现在的根本问题了。
其实,我认为中国哲学的创新无外乎两点,返本与开新。
这两点如同财政学上的开源与节流一样,是相辅相成的。
而在这两点中,我更重视的是返本,因为“本”是根本,我们中国哲学杨不论发展成什么样,根本不能变,要不然就不是中国哲学了。
先说“返本”。
“返本”就是要回归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身中去。
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当代中国的新哲学,它最首要的特征应是“民族性”,即它在生活基础、思想主题、问题意识、致思思路、表述风格等方面,表现出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跟着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美]大卫・哈维著,刘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叛逆的城市,[美]戴维・哈维著,叶齐茂译,商务印书馆,2014后殖民理性批判,[印]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著,严蓓雯译,译林出版社,2014《巴黎手稿》研究,韩立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日]岩佐茂、小林一穗、渡边宪正著,梁海峰、王广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王森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华夏上古神系,朱大可著,东方出版社,2014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汪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广论政治儒学,蒋庆著,东方出版社,2014古代宪法与封建法,[英]J.G.A.波考克著,翟小波译,译林出版社,2014我们人民:转型,[美]布鲁斯・阿克曼著,田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本文拟以此为线索就一些关键词将2014年国内新出版的图书划分为三类,以冀求梳理该年度思想界和出版界的成果。
资本逻辑、全球化与马克思的幽灵年轻的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一译“皮克迪”)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绝对是近年来思想界少有的“事件”。
可皮凯蒂本人却并不把从亚当・斯密以来主流经济学界关注的问题,即如何促进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当作一个“经济事件”来关注。
相反,他致力于像马克思那样思考资本主义市场运作是如何导致贫富分化的,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当代马克思”。
尽管皮凯蒂被一些人誉为“当代马克思”,但这并不足以使他回避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最起码的事实是,皮凯蒂给予“精英统治”(meritocracy)正面评价,在他看来,基于精英统治的现代民主社会与以前的食利者社会不同,前者基于能力与勤奋,后者则主要依靠裙带关系和租金,而这正是马克思不能接受的。
相较于皮凯蒂,马克思清楚地看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统治者一方面使得不平等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却披着自由民主的外衣。
正如著名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所批评的那样,r g的公式只不过是统计现象,而非对资本运行方式的解释,数学公式背后残酷的政治统治被皮凯蒂无视了,但这恰恰是马克思《资本论》呈现给我们的。
哈维以这样的呼声结束了他对皮凯蒂的批评――“我们仍然需要马克思,或者马克思的当代化身”。
作为近年译介的解读《资本论》的佳作,新出版的《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一译《马克思〈资本论〉指南》)一书可谓通俗而不乏深度。
书中,哈维十分准确地指出,马克思的目的是要发现资本运行的奥秘,只有揭示了它,我们才能清楚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方式。
《资本论》同时也是一部资本主义扩张史,而资本扩张的原动力就在于资本家不断地追求剩余价值。
任何把资本主义简化为静态结构的做法都是马克思所反对的,也是主流经济学要做的。
主流经济学往往把平等市场交换作为一个自明性前提接受下来,但在马克思看来,这恰恰掩盖了其背后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理解了这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哈维对于皮凯蒂的批判。
后者仍然预设了政治之外的经济领域,而马克思则指出,所谓的经济关系就是政治关系。
“自由市场”无法掩盖阶级对立,而其本质就在于资本和劳动的冲突。
哈维指出,《资本论》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些矛盾和冲突,诸如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冲突。
就使用价值而言,房子是供我们住的;可银行和房地产开发商却只想着如何交易它,美国次贷危机正是二者冲突的结果。
资本运动的内在矛盾既是资本扩张的动力,也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干预措施与其说是在消除危机,毋宁说是对外转嫁危机。
故而资本主义危机犹如击鼓传花,总是从一地传向另一地,转嫁危机所带来的资本与人口流动塑造和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地貌地景。
这里哈维不仅把《资本论》与现实问题联系了起来,更把它运用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即城市地理之中。
正如哈维声称的,《资本论》不会过时,关键问题在于“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文本?” 今年译介的《叛逆的城市》一书,正是哈维把《资本论》运用于城市空间研究的产物。
在本书中,哈维试图填补马克思对空间研究的空白。
他在本书第二章“资本主义危机的城市根源”中提出了这样的判断,城市化从来都是吸收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城市化凭借不断变更空间和场所的使用功能,实现空间垄断及其垄断地租,进一步推动资本积累。
对此,哈维提出了“对城市的权利”,即“一种按照我们的愿望改造城市同时也改造我们自己的权利”。
我们现在所称的“人权”基本只是私人权利,所以人权运动不可能触碰新自由主义的市场逻辑和合法性。
“对城市的权利”则是一种集体权利,只有以此为基础的都市革命,才能真正撼动资本主义世界的根基。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内部危机的不二法门,也正是这个过程促进了非资本主义地区的资本主义化。
在著名的“印度两论”中,马克思准确地预言了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将为未来印度民族解放提供物质基础。
然而,他并没有预见到解放后的殖民地仍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边缘和依附地位。
后殖民主义理论正是对马克思这一失误的回应。
不同于以往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斯皮瓦克(Gayatri C.Spivak)在其《后殖民理性批判》(A Critique of Posteolonial Reason)一书中指出,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本身就对帝国主义的普适主义幌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性批判就与后殖民批判具有了直接关联。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哲学、文学、历史和文化四个维面来追踪理性主义传统与帝国主义话语之间的关联。
在哲学部分,斯皮瓦克通过对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解构性阅读,探讨了欧洲哲学传统与帝国主义话语之间的共谋关系。
从哲学出发,她进而把批判延伸到了文学、历史和文化层面。
在文学层面,斯皮瓦克选取了西方女性文本与男性文本,殖民地文本与被殖民地文本,探讨了帝国主义话语权的运作。
在历史层面,斯皮瓦克追踪印度王妃的踪迹,通过寡妇殉葬事件揭露了印度女性在双重压迫下被禁止发声的状态。
在最后一部分,斯皮瓦克更将理论引向了对全球化的批判,揭露了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进行经济剥削,东方女性则在全球化中被任意地“定位”与“书写”,而相反,第三世界滋养着第一世界的事实却在西方科技至上的幌子下隐而不彰。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在梳理《德意志意识形态》时,发现当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叙事方式,一为恩格斯的“所有制形态史论”,我们熟知的“五种社会形态说”就来源于此。
这套经由列宁和斯大林发展出来的“教义体系”遮蔽了马克思本人持有的“分工展开史论”。
该史论把历史划分为“本源共同体”“市民社会”和“自由人联合体”三个辩证发展的阶段。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那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阿尔都塞,望月清司认为马克思真正的“认识论断裂”并不在《费尔巴哈提纲》以后,而是形成于《巴黎手稿》之时。
韩立新教授具有长期翻译和研究望月清司的经历,他新出版的《〈巴黎手稿〉研究》接续了望月的工作。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写作顺序是:《第一手稿》→《穆勒评注》→《第二手稿》→《第三手稿》。
长期以来我们无视《穆勒评注》的重要性,把它当作《第一手稿》之前的不成熟作品,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准确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四个异化,即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劳动过程的异化、人与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前三个异化,而忽略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才是最根本的。
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说:“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第四个异化恰恰正是马克思思考市民社会的起点。
无疑,望月清司把马克思“分工展开史论”和恩格斯“所有制形态史论”截然分割,并把后者斥为“教义体系”的做法,不啻于是将马克思学说去阶级斗争化,使其变得更接近于亚当・斯密。
这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其导师小林良正就曾愤怒地指出:“对给马克思列宁主义本身贴上了‘教义体系=唯物史观’等‘标签’这一做法,我无法拱手相让,坐视不管。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是否就如望月所说的那样是两套各自不同的独立体系?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与《巴黎手稿》有何关联?这些都是岩佐茂、小林一穗和渡边宪正三位日本学者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一书中所要回答的。
该书由12篇组成,凝结了三位作者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流的文献疏证。
岩佐茂和渡边宪正在序章里就强调,诚然不能简单地把马、恩两人的思想看成是完全一体的,但那种故意要区分他们甚至要将他们的思想对立起来的做法是很不合适的。
在收于本书的《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的意义》一文中,渡边宪正指出,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悄悄地改变了费尔巴哈的概念,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理论构建脉络之中,故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费尔巴哈批判”只是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原来的思想而已。
华夏传统与现代中国“非洲起源说”是当下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主流观点,朱大可新出版的《华夏上古神系》更考证华夏上古神话的源头也在非洲。
书中,朱大可指出,华夏上古神话有两个原型:一为“巴别神系”,来自人类共同祖先非洲智人,但第一源头无从追踪;另一则为“西亚神系”与“印伊神系”,是经由中西亚和南亚嬗变之后传入中国的“第二原型”。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不可不谓“耸人听闻”,诸如老子是由印度留学归来;孔子有通古斯血统;西王母其实是印度大神湿婆的音转;墨子兼具犹太先知和拉比的两重特性,等等。
这样的结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清末法国学者拉克伯里的“中国人种西来说”在中国大张其道,章太炎、刘师培等知名学者都纷纷对其做过论证。
精密的比较研究和考古证据也难以摆脱现实关怀的纠缠。
拉克伯里的东方学研究是建立在西方中心论的价值取向上,可其说一经引入,就转变成论证中国人种并不比西方低等的证据。
如今朱大可的类似考证也透露出自己的价值关怀,长期以来,“中华文明独立起源论”作为主流观点不仅回避了中华文明与西方的联系,更遮蔽了中华文明多元性和包容性。
朱大可的考证恰恰要证明中华文明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开放,这对“华夏―四夷”“番邦―朝贡”的思维模式无疑是一种颠覆。
近代以来,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的强势冲击下,中国思想界不得不放弃传统“老大帝国”的高傲心态,开始俯首下心问教于西方文明。
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究竟处于何种关系?我们又将如何处理这个关系,以为现代中国奠基?直到今天,这仍是政界和思想界挥之不去的话题。
汪晖的《文化与政治的变奏》一书正是希冀于追踪五四时期思想界的论争,来梳理这些问题,陈独秀与杜亚泉、《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论战成为了他论述的主要线索。
出于对正统五四革命史叙事的拒斥,在过去20年中,兴起了两种五四叙事,一个是将现代中国文学思想追踪至晚清,以消解五四的特殊性;另一种则是更为传统的现代化路径,即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置于同一潮流的不同阶段,在这种叙事下,历史犹如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前浪尚未退去,更激进的后浪就打了过来,于是中国近现代史就呈现出越来越激进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