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译本的性别差异研究——以赖明珠译本和林少华译本为例

合集下载

日本文学作品中文译本翻译方式对比研究

日本文学作品中文译本翻译方式对比研究

日本文学作品中文译本翻译方式对比研究作者:王梦雨蒋苇苇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8期王梦雨蒋苇苇内容摘要:《挪威的森林》是由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所著,原版首版于1987年在日本发行,距今已有30余年,却仍在热销中。

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这本书都很受读者欢迎。

对该小说进行翻译的有众多版本,其中影响最深也就是最主流的译本有两个,一是由林少华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译本,还有一本是由赖明珠翻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译本。

由于两人翻译风格以及所运用的方式不同,这两种译本一直存在争议,译本的受众群体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文从文学翻译方式的角度出发,主要对比研究林少华译本与赖明珠译本在直译与意译以及增译与减译的运用的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增译与减译译本对比一.文学翻译的原则及方式《三省堂スーパー大辞林》中将“翻译”一词解释为“ある言語で表現されている文を,他の言語になおして表現すること。

また、その文。

反訳”即把用某种语言表达的文章改成用其他语言表达,亦指这种改用其他语言表达的文章。

文学翻译与应用文翻译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茅盾曾言,文学翻译是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文学翻译必须保有原始风格的特点,需要鲜明的形象、优美的形式、典雅与习俗的和谐、丰富的词与情、形式和精神的完美。

在翻译中,存在着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直译与意译,增译与减译。

直译是指在翻译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原作的语言方式,包括语言、比喻的手段、句子的结构等,与此同时,也要保证语言通顺、简单易懂。

意译,是对原文意义的翻译,只要求表达原文的主旨,而不注重细节,只需要翻译自然流畅。

增译法是指译者在原文基础上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

减译法是指在充分表达原文意义的情况下省略一些句子或单词,使得翻译更真实,更易于读者理解。

二.《挪威的森林》原作及主流译本、译者《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由村上春树在1986-1987年间创作。

挪威森林译本

挪威森林译本

挪威森林译本
摘要:
1.挪威森林简介
2.不同译本概述
3.译本比较及评价
4.总结与展望
正文:
《挪威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自1987年出版以来,受到全球读者的喜爱。

该书以主人公渡边与直子、绿子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揭示了现代人在面对孤独、迷茫、生死等人生课题时的挣扎与思考。

由于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挪威森林在翻译界也备受关注,产生了多个译本。

在众多译本中,较为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1.张乐臣译本:这是我国最早推出的《挪威森林》译本,以其优美的文笔和传神的表达赢得了广泛好评。

张乐臣在翻译过程中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境,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村上春树的文学魅力。

2.林少华译本:林少华是另一位在我国广受好评的《挪威森林》译者。

他的译本在语言风格上较为贴近现代汉语,更注重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在翻译过程中,林少华力求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同时注重行文的流畅性。

3.陈英勋译本:这个译本在台湾地区广受欢迎,陈英勋以严谨的翻译态度和扎实的日语功底,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忠实于原文的译作。

在语言风格上,陈
英勋的译本较为传统,注重对原文文化背景的传达。

在比较不同译本时,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翻译理念和方法。

张乐臣和林少华更注重对原文风格的再现,而陈英勋则更注重忠实于原文。

在评价译本时,除了考虑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译者对原文风格的把握和再现程度。

总的来说,《挪威森林》的多个译本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也反映了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

关于《挪威的森林》汉译中异化与归化的实证研究

关于《挪威的森林》汉译中异化与归化的实证研究
- — -
的延伸 , 可谓 由来 已久。1 1年 , 国翻译理论 家施莱 83 德 尔马赫 曾提 出:翻译 的途径 只有两种 :一种是 尽可能 “
让作者安居不动 , 而引导读者去 接近作者 ; 另一 种是尽 可能让读者安居不 动 , 而引导作者 去接近读者 。”9 5 19 年, 美国翻译理论 家劳伦 斯 ・ 韦努蒂在 其< h Tas < e rn一 T
+ * + 一 + ” ● “・ 一 —一 — 十 一 + 一 + “+ ・ ・ + n + + - + 一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一+ —
-+一 —一 + ・
” +
一 +
一 + - +

少 。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师 的业余训练水平偏 低 , 大多数 学生对健美操不太感 兴趣 , 致使训 练效果 较差 , 美操 健
训练落实不 到位 , 应付 比赛 现象 比较严 重 , 这无疑 影响 着健美操业余训 练工作 的发展 ,导 致教师训练不科 学
系统 , 训练质量低下 。 2 . 。 1 加强健美操教练员 的培训力度 , 建议 ( ) 提高教
本为基础 , 林译” 对“ 版本 第一章 中的翻译策略进行定量研究 , 为好 的翻译应该 以归化翻译为主 、 认 异化翻译为辅 ,
力 求 归化 与异 化 的 辩证 统一 。 关键 词 : 威 的森 林 ; 化 ; 挪 异 归化
中 图 分类 号 : 6 H3 文献 标 识 码 : A
练员整体 素质 ;2 全社会 要统 一思想认 识 , 立全 面 () 树 的人才 观 ;3 科 学安排 业余训 练时 间和 内容 , () 有效 地 提 高训 练质量 ;4 发挥 竞赛 的杠杆作 用 , 进学 生运 () 促

论《挪威的森林》译文美

论《挪威的森林》译文美

论《挪威的森林》译文美作者:胡湉湉来源:《卷宗》2016年第08期摘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在日本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小说,村上春树也随着中译本的发行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欢迎。

这部小说,先后至少有5种译本,其中林少华和赖明珠的译本属于质量较高但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的两种。

本文通过对比两种译本,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林少华和赖明珠不同的翻译观、翻译风格、翻译策略,从而探讨翻译的评价标准中“信”与忠实的问题。

关键词:翻译观;翻译风格;翻译策略;“信”与忠实《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在日本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小说,村上春树也随着中译本的发行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欢迎。

这部小说,先后至少有5种译本,其中林少华和赖明珠的译本属于质量较高但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的两种。

同一部小说出现了语言风格完全不同的多种译本,取决于译者主体性。

所谓“译者主体性”就是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其翻译目的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译者从选择文本到理解,再到确定翻译策略进而翻译,都渗透着译者的文化意识、品格以及审美创造性。

当翻译对象最终以目的语言呈现时,处处体现着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的主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译者翻译观翻译观是译者对翻译这一实践活动的本质认识。

不论是诉诸以语言,还是潜藏在意识中,每一个译者都潜移默化地受到某种翻译观的影响。

翻译观不仅指导着译者的翻译实践行为,还最终决定着译作的语言再现。

例如:僕は三十七歳で、そのときボーイング(波音飞机)747のシートに座っていた。

その巨大な飛行機はぶ厚い雨雲をくぐり抜けて降下し、ハンブルク(汉堡)空港に着陸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ところだった。

十一月の冷ややかな雨が大地を暗く染め、雨合羽(雨衣)を着た整備工たちや、のっぺり(形容平坦)とした空港ビルの上に立った旗や、BMWの広告板やそんな何もかもをフランドル派の陰うつな絵の背景のように見せていた。

やれやれ、またドイツか、と僕は思った。

(村上春樹.ノルウェイの森[M].東京)林译本:三十七岁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机上。

《2024年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2024年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篇一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再考察的范文一、引言《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经典小说,自其问世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村上春树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被多次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中国也有众多译本。

其中,林少华教授的译本因其精湛的翻译技艺和对原作的准确把握,被广大读者所认可和喜爱。

然而,作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需要对这一译本进行更为深入的再考察,以期发现其优点与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探讨其翻译策略、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二、林少华译本的翻译策略林少华教授在翻译《挪威的森林》时,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

首先,他注重保持原作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尽可能地还原了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在词汇选择上,他注重运用地道的汉语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境。

其次,他在处理文化元素时,注重对原作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中的文化内涵。

此外,他还注重句式结构的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林少华译本的语言特点林少华译本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的译文语言优美,用词精准,能够准确地传达原作中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他的译文流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他在处理原作中的难点时,能够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使译文更加准确易懂。

四、林少华译本的文化内涵《挪威的森林》作为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小说,林少华译本在传达这一内涵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

他不仅注重对原作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解释和解读,还通过自己的翻译将这些文化元素呈现出来。

例如,在处理原作中的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时,他能够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特点,并将其恰当地呈现出来。

这使得读者在欣赏译文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挪威的森林》主要中译本的差异

《挪威的森林》主要中译本的差异

《挪威的森林》主要中译本的差异
张莉苹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村上春树的著作《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及日本市场近10年都有较大影响力。

电影影像作品也常出现,在中译本中林少华和赖明珠是其中的代表。

本文从村上春树、林少华及赖明珠的自身的翻译风格和其采用的翻译手法来探寻《挪威的森林》主要中译本的差异。

【总页数】2页(P-,256)
【作者】张莉苹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6
【相关文献】
1.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浅析《红字》两个中译本对文化差异的处理 [J], 曹曦颖
2.《挪威的森林》译本的性别差异研究——以赖明珠译本和林少华译本为例 [J], 王玉芬
3.《挪威的森林》主要中译本的差异 [J], 张莉苹
4.关于《挪威的森林》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J], 张秀阁
5.从归化与异化角度对比分析《挪威的森林》的两个中译本 [J], 高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功能对等看《挪威的森林》的林、赖译本

从功能对等看《挪威的森林》的林、赖译本

家,是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奈达著名的 “角”在日语中有角落拐角的意思,也有不圆滑、棱角、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自 20 世纪起,给翻译界带来了重 与他人冲突的意思,表示性格的尖刻之处。这与汉语 大影响。奈达于 1964 年在《翻译的科学探索》中首次 的“棱角”是一样的意思,笔者认为赖译的“多设防”不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文

从 功 能 对 等 看《挪 威 的 森 林》的 林 、赖 译 本
研 究
夏君妍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被世界各地翻译出版,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第一版是由林少华翻 译,在台湾是由赖明珠翻译为主。其中林少华的译本被评为“20 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本 论文将基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分别从词汇角度、语篇角度展开对原文本和译本的比较分析。经过对比研究,以 期探究林、赖在《挪威的森林》的翻译中根据自己对语言文化的不同理解,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功能对等。 关键词院功能对等 翻译 挪威的森林
“見つける”是找出找到的意思。“話しかける”
本虽然忠实原文,但过于注重原文的语言表达形式, 在这里是搭话、攀谈的意思。林译很准确地传达了搭
有些部分的处理则显得尤为生硬。
话的意思,并且“搜刮”一词很生动地再现了主人公和
二、关于奈达“功能对等”
直子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而尴尬的境地。赖译虽然表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翻译理论 达出原文的意思,但是此处用词却不如林用的精妙。
被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的语言其音声、语法、表 たいと思うこともあったが、いつも迷った末にやめ
达习惯等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可以有一样或者是 た。ひょっとしたらそのことで直子が傷つくんじゃ

基于语料库的《挪威的森林》两个汉译本的译者风格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挪威的森林》两个汉译本的译者风格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挪威的森林》两个汉译本的译者风格分析作者:张星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9期摘要: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长篇爱情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渡边和直子、绿子之间展开自我成长的故事。

在众多汉译本中,大陆地区的林少华和台湾地区的赖明珠译本最具权威性,他们的翻译风格迥然不同又各具特色。

本文基于语料库的视角,选取《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和赖明珠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Wordsmith以及Antconc语料库检索软件对两译本的自建语料库进行词汇和句法分析,进一步揭示译者风格。

研究发现,通过两译本的对比,林译本词汇丰富,语句优美;赖译本多直译,通俗且保持文意。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赖明珠;语料库;译者风格一、引言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创作的《挪威的森林》这一青春爱情小说,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了很大强烈反响,并翻译成多种版本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迄今为止的《挪威的森林》5个中文译本中,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要数大陆地区的林少华译本和台湾地区的赖明珠译本。

林少华是国内知名的专栏作家、著名翻译家,曾翻译众多村上春树文集及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名家作品。

赖明珠是台湾人,村上春树的著名翻译者,是台湾地区引介村上春树作品的早期推手。

两位译者的村上春树作品汉译本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二、先行研究自《挪威的森林》出版以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汉译本进行了研究。

对村上作品汉译本的研究,在中国国内始于王向远。

王向远(2001)介绍了以《挪威的森林》为首的村上小说在中国的译介状况,对村上小说的主要译者林少华的翻译进行了点评。

他认为林译显示出林少华在现代汉语上的良好修养及文学悟性,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独特风格。

在翻译观方面,张莉苹(2014)指出,林少华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使之保持原作的文学性”,因此他更重视的是审美再现和文学性的传递;而赖明珠的翻译观倾向于“必须在文学和形式上与原作保持一致,译者应克制自己的风格”。

挪威森林译本

挪威森林译本

挪威森林译本
摘要:
1.挪威森林简介
2.不同译本概述
3.比较不同译本的优缺点
4.结论
正文:
《挪威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自1987 年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拥有众多读者。

这部作品以一种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探讨了现代人的孤独、迷茫、爱情和生死等主题。

由于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吸引了众多翻译家的关注,因此出现了多个译本。

在众多译本中,较为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1.施小伟译本: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挪威森林》译本,译者施小伟力求忠实于原文,展现村上春树的文学风格。

该译本在中国大陆广为流传,为很多读者所喜爱。

2.林少华译本:这是台湾地区的译本,译者林少华以优美的文笔著称,他的译本在台湾地区受到了广泛关注。

与施小伟译本相比,林少华译本更注重文字的美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赖明珠译本:这是香港的译本,赖明珠的译本在香港地区影响较大。

与施小伟、林少华译本相比,赖明珠译本更注重对原文情感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比较不同译本时,我们可以发现:
1.施小伟译本较为忠实于原文,对于喜欢原著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由于施小伟力求忠实于原文,导致译本在文字表达上略显生硬,缺乏文学美感。

2.林少华译本注重文字的美感,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然而,在忠实于原文方面,林少华译本略显不足。

3.赖明珠译本在情感表达方面较为突出,适合喜欢深入感受作品情感的读者。

然而,在文字表达方面,赖明珠译本与林少华译本类似,略显不足。

综上所述,不同译本各有优缺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译本。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中文译本比较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中文译本比较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中文译本比较分析关键词:挪威的森林;关联理论;译本比较1.引言村上春树于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在日本本土极受欢迎,据2011年统计该书已经在日本销售了1500多万册。

该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后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普遍关注的译本主要有林少华和赖明珠两人的版本,并对这两个版本的优劣进行了一些讨论。

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二人的译本的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理论框架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丹·斯珀伯(Dan Sperber)和迪尔德丽·威尔逊(Deirdre Wilson)在1986年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的。

他们的学生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Ernst August Gutt)在1991年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在该书中格特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

格特认为话语的语境(context)是“用以解释该话语的一系列前提”,“语境是个心理结构,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assumption)的一个分集”(Gutt1991:25)。

“因此,在关联论中,语境并不是指话语交际双方外部环境的某一个部分,如某话语(discourse)前后的语段(text)、环境情况、文化因素等等,而是指交际双方‘关于世界的假设的一部分,即‘认知环境”(林克难1994:7)。

所以交际成功的关键问题在于听者怎样从自身的认知环境中的全部假设里选择出切合实际的言者想要传达的假设。

而翻译是一种更为特殊的交际,原文言者与译文听者的认知环境本就有所不同,同时译者为了取得关联而进行的努力让情况更加复杂化。

关联翻译理认为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s)与语境效果(context effects)。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篇一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再考察的范文一、引言《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经典小说,自其问世以来,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林少华作为国内知名的翻译家,其译本在中文读者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探讨其翻译风格、特点及对原作的忠实度,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二、林少华译本翻译风格及特点1. 词汇选择与句式构造林少华的译本在词汇选择和句式构造上,注重传达原作的情感色彩和语言韵味。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式,将原作中的情感细腻地传达给读者。

同时,他善于运用地道的中文表达方式,使译本在语言上更加贴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2. 文化背景的传达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差异。

他通过注释、解释等方式,将原作中的文化元素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中的文化内涵。

这种处理方式既保留了原作的文化特色,又使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三、林少华译本对原作的忠实度林少华的译本在忠实度方面表现出色。

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作中的情感色彩、语言韵味和文化元素,使译本与原作在内容、情感和风格上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他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确保译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四、林少华译本的影响与评价林少华的译本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其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度的忠实度,使译本成为中文读者了解原作的重要途径。

同时,他的译本也为后来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五、结论通过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达原作的情感色彩和语言韵味,充分考虑了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差异,使译本在语言、文化和忠实度方面均表现出色。

他的译本不仅为中文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体验,也为后来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篇一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再考察的范文一、引言《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当代文学家村上春树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

自其出版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而林少华教授作为知名翻译家,以其卓越的翻译水平成功将该作品引介到中国。

本文旨在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进行再考察,深入探讨其翻译的特点和意义。

二、《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概述林少华教授的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原著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风格,同时充分考虑了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在词汇选择、句式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处理,力求呈现出原著的风貌和韵味。

此外,译本还加入了许多注释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

三、翻译特点及技巧1. 词汇选择与语言风格:林少华教授在词汇选择上十分讲究,力求使译文贴近原著的语言风格。

在保持原著韵味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文的表达习惯,使得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2. 句式结构与表达方式:在句式结构上,林少华教授采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如长句拆短、意群划分等,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同时,他还注重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文化背景与情感传达:林少华教授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原著中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通过恰当的词汇和句式将之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深层含义。

四、林少华译本的优点与不足优点:1. 译文流畅自然,语言优美,能够很好地传达原著的风格和韵味。

2. 注重文化背景和情感传达,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

3. 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使得译本更加贴近读者。

不足:1. 在某些细节处理上可能存在疏忽,如个别词汇的选择和句式的处理等。

2. 对于一些文化背景的解读可能存在主观性,需要读者自行判断和理解。

五、结论通过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其翻译的特点和意义。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篇一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再考察的范文一、引言《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作为这部作品的译本之一,林少华的译本在中国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体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对林少华译本进行再考察,探讨其翻译特点和优点,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林少华译本简介林少华译本作为《挪威的森林》的中文译本之一,自出版以来就备受关注。

该译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原作的理解和表达,力求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呈现出优美的中文语言风格。

同时,林少华译本在翻译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尽可能地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和共鸣。

三、林少华译本的翻译特点1. 精准的翻译技巧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原作的理解和把握,运用精准的翻译技巧,将原作中的语言和文化元素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在词汇选择、句式构造等方面,林少华都表现出极高的翻译水平,使得译本更加贴近原作,同时也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2. 优美的语言风格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力求呈现出优美的中文语言风格。

他的译本在语言表达上非常流畅,用词精准且富有韵律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韵律的美感。

3. 关注读者阅读体验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文化背景的解读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中的文化元素。

同时,他还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四、林少华译本的优点与不足1. 优点(1)忠实原作: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原作的理解和表达,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语义和风格,使得译本更加贴近原作。

(2)语言优美:林少华的译本在语言表达上非常流畅,用词精准且富有韵律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韵律的美感。

(3)关注读者: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愉悦和共鸣。

《2024年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2024年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篇一《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再考察一、引言《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著名小说,自其问世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而林少华作为其中国译本的主要译者,他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接受程度。

因此,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进行再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林少华译本的历史与现状自《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出版以来,林少华的译本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林译本以其流畅、自然的中文表达,成功地传达了原作的情感和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学者指出林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文化背景的缺失、语言风格的过度简化等。

三、再考察的角度与方法本次再考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对林少华译本的语言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情感和意境;其次,对比林译本与其他译本,分析其优劣;再次,关注林译本在文化背景的翻译上是否有所缺失,以及如何处理原作中的文化特色;最后,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察林译本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程度。

在方法上,我们将采用文本分析、对比研究和读者调查等方法。

通过对比原作与译本,分析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的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比不同译本,探讨林译本的优劣;通过读者调查,了解中国读者对林译本的接受程度和评价。

四、再考察的结果与分析经过再考察,我们发现:1. 语言风格方面,林少华的译本以其流畅、自然的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然而,在部分地方,为了迎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林译本在语言表达上过于简化,可能导致原作的情感和意境有所损失。

2. 在文化背景的翻译上,林译本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对于原作中的一些文化特色和背景知识,林译本未能充分传达给中国读者。

这可能会影响中国读者对原作的理解和接受。

3. 对比其他译本,林译本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翻译质量。

然而,在个别地方,其他译本可能更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情感和意境。

《2024年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2024年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篇一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再考察的范文一、引言《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经典作品,自其问世以来,在国内外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林少华作为该作品的中文译者,其译本在国内读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本文旨在对林少华译本进行再考察,探讨其翻译的优劣之处,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二、林少华译本概述林少华译本的《挪威的森林》在语言流畅性、文化背景的传达等方面表现出色。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情感色彩,使得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原作。

此外,林少华在处理文化差异时,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得中文读者更容易接受。

三、林少华译本的优点1. 语言流畅: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使得中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韵律和节奏。

2. 文化背景传达:林少华在处理文化背景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使得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中的文化内涵。

3. 情感色彩的传达: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情感色彩的传达,使得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原作中的情感氛围。

四、林少华译本的不足1. 部分词汇翻译不够准确:在个别词汇的翻译上,林少华的译本存在不够准确的情况,可能导致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产生偏差。

2. 某些句式翻译过于直白:在处理一些句式时,林少华的译本过于直白,缺乏原作的艺术性和深度。

3. 部分文化内涵未能充分传达:尽管林少华在处理文化背景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但仍有一些文化内涵未能充分传达给中文读者。

五、对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针对林少华译本的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再考察:1. 词汇翻译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词汇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2. 句式翻译的艺术性:在处理句式时,应注重保持原作的艺术性和深度,使中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韵味。

3. 文化内涵的传达:在处理文化背景时,应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传达,使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中的文化元素。

《2024年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2024年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范文

《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篇一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再考察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林少华作为我国知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其对《挪威的森林》的译本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然而,任何一部作品和译本都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和读者的深度解读。

因此,本文旨在对林少华译本的《挪威的森林》进行再考察,分析其翻译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们阅读和理解原著的启示。

二、林少华译本的特点1. 翻译风格:林少华的翻译风格以细腻、流畅见长,他善于捕捉原著的情感色彩和语言韵味,使译文在传达原作意义的同时,也保留了原作的文学性。

2. 文化处理:在处理文化因素时,林少华尽量保持原作的文化特色,同时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使译文既忠实于原著,又易于被读者接受。

3. 语言表达: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使译文在语言表达上更加自然、流畅。

三、《挪威的森林》译本的具体分析1. 词汇翻译:林少华在词汇翻译上处理得当,既保留了原作的词汇特色,又使译文易于理解。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词汇,他采用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既传达了原意,又方便了读者理解。

2. 句式结构:在句式结构的处理上,林少华善于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原文的句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3. 情感色彩:林少华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捕捉原作的情感色彩,通过语言的运用,使译文更好地传达了原作的情感和氛围。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 问题:尽管林少华的译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处理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内容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读和误解。

此外,部分读者的反馈也提到了一些具体词汇或句子的翻译不够准确或不够自然。

2. 改进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在未来的翻译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差异的处理,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从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及其中英韩译本调查翻译体的产生及优劣

从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及其中英韩译本调查翻译体的产生及优劣
从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及其中英 韩译本调查翻译体的产生及优劣
本论文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第一章原著 以及中、英、韩译本为基础,通过对母语受访者阅读体验反馈来 研究翻译体的形成、表现及处理。46份问卷调查表明,原著整体 在意境描写上细致入微,深受日语受访者好评。
不过在文体上多位受访者也指出其中的英语式用词、搭配、对 话等,与本土的很多作家相比,文风鲜明。所以,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翻译带给读 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但由于语言背后的其它一些因素,很多对于东方读者看来是独到 传神的点睛之笔,但在西方读者看来却是言之无物。调查显示, 翻译体的产生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一个非黑即白或者完全消极 的现象。
译者如果能在母语使用中保持高度敏感,在学习中意识到不同语 言本质及其彼此差异,并能在翻译中兼顾读者的感受,就能够很 好地利用翻译体来扬长避短,为顺畅的交流提供重要的保障。
中译本在传达意境方面也广受赞誉,但很多表达体现了与日语之 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受访者表示极为不解。译者在一些新手 都不会犯的问题屡屡犯错,为追求辞藻华丽而牺牲原文的可读性, 译者主体性体现了出来,但是过犹不及。
韩译本较好地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上顺畅,可读性强。 与之相反,英译本则在脱离语言外壳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达 意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异 。

畏l , 罢 涑 I ) <土 j 青 天顶c = 允1 )匕 e 土『 ) " 9 - 0 1 , ?空c 土 高 <? 匕一 ) 匕兄 1 r 、 为匕 目 痛< 为6 至 , ) 允?凰 c 土草原 老扣 允 I ) ? 彼 女 鬟 聋加 亨 加 } : 摇 岛世 雄 木 林 汇 c : 拔c 于
两眼发 痛。风吹过草原 , 轻拂 着她 的发 , 然后 往
杂树 林 那头遁 去 。
林译 : 即使 在 经历 过 十 八 载 沧 桑 的 今 天 , 我

语 言风 格 的差异
例1 : 十 八 年 、 , 、 崴 月 遇 去 一 ) L丧 , ) 7 : = 今 屯 ?偻 e 未 南 草原 凰景 老e 土 , ) 墨I ) 思 、 亨I 二 善 为?何 日加 扫 岛加 雨 c : 夏 南 6 王 二I ) 哿寸 , ) 加I ) 洗 流 芑 L7 = 二 山肌 c 耋深 <觯 加 青 老 7 = = 7 = 二 之?十 月 凰( 土 寸守 誊 穗 电南与 ‘ 二与 摇 岛世 ?细
l r 惫?
赖译 : 就算在十八年后 的今天 , 那 片草 原 风 光 也仍 旧历 历 在 目。 绵延 数 日的 霏 霏 细 雨 冲 走 了山间光 秃秃 的地表 上 堆积 的 尘土 , 漾 出一 股 深 邃 的湛蓝 , 而 十月的风则撩得 芒草左右摇 曳, 窄 窄长长的云 又冻僵 了似 的 紧偎 着蔚 蓝 的天 空。 天 空 高踞 顶 上 , 只 消 定 睛凝 视 一 会 , 你 便 会 感 到
以赖 明珠译 本 和 林少 华译 本 为例
王玉芬
( 上 海交通大学 , 上海 2 0 1 1 0 0 ) 摘 要: 2 0世纪 8 0年代 以来, 女性主义下的性别差异研 究得到广泛 关注。《 挪 威 的森林》 赖明珠译 本和林 少华译 本 风格迥异 , 在直译 、 意译 ; 归化论 、 异化论 有着不 同的认识。在性别 差异 的角度 即以女性 主义 角度 认识二 者的译著 , 可以
仍 可真切地记起 那片草地 的风景。连 日温馨的 霏 霏细 雨 , 将夏 日的 尘埃 冲洗 无余 。 片 片 山坡 叠 青泻翠 , 抽穗的芒草在 十月金风的吹拂 下蜿蜒起 伏, 逶迤 的薄云仿 佛 冻僵似 地 紧贴 着湛蓝 的天 壁 。凝 眸远 望 , 直觉 双 目隐 隐作 痛 。 清 风抚 过 草 地, 微微 卷起 她 满头 秀发 , 旋 即向杂木 林吹 去 。 同是景物描写 , 并且是对 同一片景致相 同的 描绘 , 女性译者和男性译者则体现出完全不 同的 翻译 风 格 。整 体 读 下 来 , 赖 的 描 写 清 新 自然 , 如 沐 春风 。而林 则潇 洒 大 气 , 在 原 本 的 描 写 上添 了 几笔墨水 , 充满磅礴大气之力 量美 。“ 何 日加, ) 扣 岛加 雨 I : 夏 南 、 } 二 1 )老 亨, ) 加1 ) 洗 流 墨L 山肌c 土 深< 觯加 青吞 老 允之?十月 凰c 寸亨 穗 老南岛 二岛 摇 岛世?细畏 罢 凉 I ) < 弓 青 、 天顶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5— 0 9 作者筒介 : 王玉芬 ( 1 9 8 7 一) , 女, 湖南邵 阳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日语语 言学研究 。
看到 不 同的 译 者 其 生 活 文 化 背 景 不 同对 翻 译 造 成 的 影 响 。
关键 词 : 《 挪威 的森林》 ; 女性 主义翻译 观 ; 翻译 中图分类号 : 1 - 1 3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9 4 9 9 ( 2 0 1 5 ) 0 4—0 0 8 5— 0 3
《 挪威 的森林》 是村上春树最具代表性 的作 品, 通过这部作 品村 上在 中国家喻户晓 , 而有关 这 部作 品 中译 本 的分 析 比较 也 是 翻 译 界 经 久 不 衰 的讨论 议题 , 其 中最 受 人 们 瞩 目的 分别 是 在 大 陆被奉为经典 的林少华译 本和在 台湾 无人不 晓 的赖 明珠 译本 。两个 译 本 风 格 迥异 , 都 有 各 自的 受众 , 也有不少学者撰文分析 , 从知网数据来看 , 大多集中在“ 直译” “ 意译 ” “ 归化论” “ 异化论” 等 角度 。笔者试图另辟蹊径 , 以女性主义翻译观 为 主要理论依据 , 分析《 挪威的森林》 林少华译本 和 赖明珠译本的性别差异 。 女性主义翻译理 论是女性 主义 与译 学结合 的产物 。女 性 主义 翻译 观认 为 , 翻译是译 者 ( 女 性) 实现 其 理 论 及 政 治 主 张 的 载 体 , 主 张 翻译 采 用女性主义话语策略, 使翻译 活动为译者提供话 语 生存 空 间L 1 。同 一 译 本 由不 同 性 别 的 翻译 家 进行 翻译必 会造 成 翻译 风格 的迥 异 , 这 是 由不 同 性 别 的译 者 具 有 不 同 的 生 理 特 征 、 心理特征 、 成 长 经历 、 生 活环 境 、 个性 差 异 造 成 的 。《 挪 威 的森 林》 的林译本和赖译本也存在着较为明显 的性别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Βιβλιοθήκη 语 言文 学 艺术研 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9 4 9 9 . 2 0 1 5 . 0 4 . 0 1 8
《 挪威 的森林》 译本的性别差异研究
而林译则加上主观色彩和个人理解用比较强烈的死命抓住这个词林少华先生之所以选择死命抓住大概是出于作者对渡边此时感情状态的猜测直子是心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但这段回忆却渐渐离我越来越远害怕它淡出自己的世界因此要死命抓住才能留住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黑河学院学报 2 0 1 5年 第 4期( 2 0 1 5年 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