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克林顿的实际年薪 :
•
二、潜在GDP:木桶的最大容量
1、含义: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L、K、N)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
2、公式: GDP*=Л*×(L*×H*) 其中, Л*——每人每小时的平均产值, L*——充分就业时的就业人数, H*——就业者在一年内每人劳动的小时数 而GDP= Л*×(L×H*) 其中, L——实际就业人数
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理解要点:谁购买?各支出多少?
1、GDP的构成:GDP=C+I+G+(X-M)
•
2、详解
(1)居民个人消费支出:consumption 指的是居民对最终消费品的支出。包括购买耐用
品、非耐用品和劳务的支出。 它构成一个国家总支出中一个主要部分(2/3)
•我买的新 房子是不 是消费支
(二)与PI牵手:DPI=PI-个人所得税 (三)构成:DPI=C+S,C=DPI-S
•
第四节 国民收入基本公式
——宏观经济模型
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出应等于收
入
一、两部门模型
1、主角:居民户 厂商 2、支出=C+I, 3、收入=C+S,所以有恒等式I=S
二、三部门模型
得 (1)I+(X-M-Kr)=S+(T-G),表示私人国内
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 蓄; (2)I=S+(T-G)+(M-X+Kr),表示投资=私 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
第五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名义与实际GDP
(一)名义GDP(Nominal GDP)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 货币局(currency board)是通过法律规定的基础货币有 100%外汇储备支持的一种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在货币局 制度下,货币发行规定本币对某一外汇的汇率,并在该汇 率上与公众完成与指定外币的任何数量的兑换。 • 美元化(dollarization):一国政府让美元取代本国货 币在本国行使货币职能,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 。 • 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 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 有三项。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 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 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 2.货币政策 • 现在假定中央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由于物价水平假定是 固定的,货币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实 际货币余额的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因此,货币供给 的增加提高了收入并降低了汇率。 • 虽然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与在封闭经济中一样影响收入 ,但货币传递机制是不同的。 • 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过改变汇率而不是改 变利率来影响收入。
Y1 收入,产出,Y
(b)IS*曲线
5、IS曲线概括了 产品市场均衡时 的这些变动 IS* Y1 收入,产出,Y
e1
(a)净出口曲线
(c)IS*曲线
• 3.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用与IS-LM模型相似的一个方程式来 代表货币市场,只是增加了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的假设 :M/P=L(r*,Y) • M/P等于需求L(r,Y) • 利率现在等于世界利率r* • 货币供给M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物价水平也是 外生固定的。 • 用垂直的LM*曲线用图形表示这个方程式 • LM*曲线之所以垂直的是因为汇率并没有进入LM*方程式。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成新均衡,利率升高, P
收入增加。
P1
E2 E1
LM(P1)
IS2 IS1
y1
y2
y
D2 D1
相同价格下,收入 增加后AD曲线右 移。
y1 y2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总供给:经济社会的收入总量,它描述了经 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达到的产量。
总供给=总收入=GDP。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 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 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 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价格水平P()税负() 可支配 收入() 消费C () 总需求量 AD()。
二、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1、方程推导
IS:r=(a+e)/d - (1-b)y/d
2.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中,总量生产要
素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注:四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 才能 既定技术水平,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 要素: y=f(N,K)
3、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 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 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B
B
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并
E
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
资源都已经就业。
C2点:如果产出继续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的就会很快。
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C1 A
yf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AD-AS模型及其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P
AS
短期的宏观经济目
标:充分就业和物 P0 价稳定。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技术进步与增长
第二节
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
现代经济中的技术进步是研发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活动的结果。
美、法、德、日、英的研发费用占GDP的2%-3%。在美国 ,75%的研究者和科学家由企业雇佣。美国公司的研发费用 占总投资的20%以上,占到净投资的60%以上
公司对研发活动投资的目的:提高利润。 研发上的投资取决于: 1.研究过程的多产性。如何将研发的投资转化为新 思想和新产品。 2.研究结果的可获利性,或厂商从自己研发结果中 受益的程度。
1
Y K f AN AN
单位有效工人的产出是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的函数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7
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 工人占有资本的关系 因为资本边际 报酬递减, K/AN的增长 引起Y/AN的 增长,但速度 递减。
二、产出和资本的相互作用
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的动态变化 1.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之间的关 Y 系: K f AN AN 简单产品市场均衡: I S sY 两边同时除以AN,得到
×资本增长)+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源泉: 1.劳动的增长 2.资本的增长 3.技术进步
1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生产要素增长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29
现实生活中,技术进步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间接地衡量。
生产函数: Y = A×F(N,K)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用来解释产出Y的变动中没有被资本和劳动投入所反映的部分。 全要素生产率通常被用来衡量所采用的技术的水平。(还包括经济制度的改 变,如改革是市场经济简历,降低交易费用对经济的贡献)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不宜将经济周期仅仅看作“商业周期” 。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3/28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性质
二、经济周期的划分
1.基钦周期(短周期、短波) 小周期平均40个月,又称为基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中波) 平均每个朱格拉周期为9-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长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约50年,长波的上升与
2021/8/8
20/28
第三节 非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一、货币周期模型
(一)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卢卡斯从货币供给和不完全信息的角度出发,对经 济的周期波动做出解释。
卢卡斯认为,若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物价上涨, 若之前物价平稳,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局部性的,若 之前物价起伏较大,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全局性的。 未发现实情之前,人们会根据当时的价格上涨来增 加他们的产出和工作量,但人们最终会作出理性预 期,发现物价上涨是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就会调 整其预期,将产量和劳动供给恢复到自然率水平。 故货币供应的政策是无效的。
较高收入和较低收入 时,边际投资倾向接 近0,边际储蓄倾向 接近无穷大。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6/28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非线性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交点决定三个均衡 的国民收入值:Y<Y1或Y2<Y<Y3时,I>S,Y有提 高趋势;Y1<Y<Y2或Y>Y3时,I<S,Y有下降趋势, 故C不是稳定点。当Y2<Y<Y3时,Y会提高到Y3, 当Y1<Y<Y2时,Y会降低到Y1。
供给曲线。
Ys AS(P) , Yd AD(P)
第12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假定需求不足和存在失业,采用总量分
学
析措施,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旳,研
课
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公共财政、国际
件 收支旳协调发展,以及怎样经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稳
定增长。又称收入理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旳特点
宏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旳主要相同之处于于都
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3
年提出旳测定收入分配差别 G
程度旳指标。如图,以A除
以A+B旳商表达。假如A为
零,基尼系数为零,表达收
入分配完全平等;假如B为
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
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O和1
之间取任何值。
O
完全平等线
洛伦茨曲线
A
完全不平等线
E
B F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对服务旳支出
如:剪发、医疗、保险等
注:不含建造购置房宅旳支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第三节 核实国民收入旳两种措施
2、投资支出(I):由家庭部门或企业部门作出旳 增长新资本或者更换已经有资本旳支出。
投 资
固定资产 投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购置新增资本品旳支出
企业购置机器设备、 购置厂房及家庭建造
支 出
购置新住宅
存货投资 指企业中没有卖掉旳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
学
2、三(四)类市场旳划分
课
为了便于对宏观经济活动旳分析和研究,宏观
件
经济学把多种各样旳市场划分为产(商)品市场、 资本(货币)市场、要素(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价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得到的净增加值。
5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出个人收入。
(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8支出法: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9收入法: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10实际GDP:以过去某一年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名义GDP(或货币GDP):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12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发生损耗而造成的价值减少。
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X-M。
13 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
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的关系,c=c(y)。
3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的关系,s=s(y)。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消费之比率,即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2章 - 副本
1.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 首先: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增加G→实际支出增加→ 总需求增加→产出Y增加 收入增加→对货币需求增加 →但利率、M、P都固定,通 过Y的恢复实现货币市场均衡 国内利率上升的压力导致资 本流入→对本币需求增加→ 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 净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 →产出Y减少→减少的净出 口与增加的财政支出抵消
(a)IS-LM模型
汇率,e
(b)资本净流出
CF e1 NX(e) NX1 净出口,NX
(c)外汇市场
图12-15 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
实际利 率,r
r2 r1
1.财政扩 张……
LM
IS2
实际利 率,r
r2
r1 CF2
2. …… 提高了利 率……
IS1
Y1 Y2 收入,产出,Y
CF(r)
CF1 资本净流出,CF
义汇率同比例变动。
支出 3. ……这使 计划支出向 下移动……
实际支出
NX
计划支出 4. ……并且 使收入减少
45
Y2
汇率,e 1.汇率的 上升…… 2. …… 使净出口 减少…… 汇率,e
Y1收入,产出,Y
5.IS*曲线概括 了产品市场均衡 状态的这些变动
(b)凯恩斯交叉图
e2
e2
e1
NX
NX (e2 ) NX (e1 ) 净出口,NX
r r
汇率,e
收入,产出,Y (a)LM曲线
LM
3.……决定 了收入水平
收入,产出,Y (b)LM 曲线
图12-2 LM 曲线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Y C Y T I r G NX e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高鸿业版)
PPT课件
1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本章学习目的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局限性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3.熟悉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4.熟悉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数量增减关系
总收入:GDP=Y=要素收入之和=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
C+I=C+S
I=S
PPT课件
36
第二节 产出、收入、支出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总支出:GDP=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C+I+G
总体行为 宏观最优化 宏观均衡 微观基础
总产量 总收入 总支出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宏观经济 循环流转
宏观分析
结
构 PPT课件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货币市场 国外市场
长期分析
家庭 政府 部门 厂商
17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续)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结构
S+T=I+G
S+T+M=I+G+X
长期分析 短期分析
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当
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基期的
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名义GDP
3.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100%
(GDP price index)
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即得个人可支配收入。
人们可以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二、判断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某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某4.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某+Kr)。
√7.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某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中。
某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某11.200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05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2006年的GDP中。
某12.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12章详解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v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总和。 v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恒等式
v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 消费 + 储蓄 + 税收 + 对国外部门的转移支付 = C + S + T + Kr
其中:T=TX-TR ,税收收入 TX,转移支付 TR ,
GDP 的核算方法
总支出的构成:
v 个人消费支出(C):包括房租的租金,不包括建 造住宅(或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v 国内私人总投资(I ):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家庭住宅投资 v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不包括对个人的 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支出
v 净出口(NX):出口减进口的净值(X - M)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v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 消费+储蓄 +税收 =C+S+T=Y
T=TX-TR 其中:税收收入 TX,转移支付 TR ,消费C,
储蓄S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YE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但凡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X=出口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 出应等于收入
一、两部门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从支出的角度看:Y = C + I 从收入的角度看:Y = C + S 由于 C + I = Y = C + S 就得到 I = S 储蓄—投资恒等式 关于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 关于实际储蓄和实际投资
4、个人收入(PI) 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
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 就得到了个人收入。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 政府给个人的 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为个 人可支配收入。
生产者 伐木工 锯木厂 木工 零售商
开始于
结速于
增加价值
一棵橡树 50美元(砍伐,卖给锯木厂厂 主)
50美元
50美元的 75美元(制成板材,卖给木工) 25美元 橡木木材
75美元的 250美元(做成橡木书柜,卖
橡木板
给零售商)
175美元
250美元的 400美元(把橡木书柜卖给消
橡木书柜
费者)
150美元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主讲人:XXX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节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概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与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5>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 d-c=3310-3000=310<亿美元>.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1>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用y 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 d-c=4100-3800=30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 p、s g、s 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t -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BS=-200.s 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i=s p+s g+s r=300+<-200>+100=200<亿元><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1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与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X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课件
不属于投资的是: • A.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 B.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 • C.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 • D.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1、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代5台报废旧机器,GDP怎么变 化?
【G】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如国防、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GDP计算举例:
生产阶段
棉花
产品价值
15
中间产品 价值 0
增加值
15
棉纱
棉布
20
30
15
20
5
10
售衣商
服装
45 50 (最终产品价
值)
30
45
15
5
合计
160
110
50(增值和)
思考
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单选题)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 B.居民买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收入(厂商的支出) 单位:美元 产出(厂商的收入)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15,000 5,000 10,000
50,000
生产出成品(纱) 减:购买原料棉花
200,000 1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核算的支出法
二 、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关系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图如下: 要素市场
厂商支付要素报酬
消费者
厂
商
产品市场
消费者购买产品与劳务
如果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支出,即总支出=总收入, 亦即总需求=总供给。即: Y = AD = AS 。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练习题
1、设某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 C = 200 + 0.75Y ,投资函数为 I = 200 - 25r , 货币需求函数为 L = Y - 100r ,名义货币供 给是 1 000 ,政府购买 G = 50 ,求该经济的 总需求函数。
(3)价格变动的效应 国际贸易效应
最后我们来看价格水平的变动是如何通过国际贸易 效应来影响净出口的。 净出口等于国外家庭和企业对于本国的产品与服务 的消费支出减去本国家庭和企业对外国产品与服务 的消费支出。 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上升时,本国出口 品价格更贵,而外国的进口品价格更便宜。这样一 来,本国的出口将会下降,而进口会增加,导致了 净出口下降。 反之,当本国物价水平下降时,净出口将会增加。
P
上式化简为:
Y=100r+
1 000 (2)
P
式(2)即为该经济的 LM 曲线方程。 为求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方程,将式(1)、式(2)联立,并消 去变量 r,得到
Y=900+
500
P
上式即为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 提供的,最终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 收入和GDP。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 注意: Y=f(N,K,E,T),宏观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 之间的关系。 潜在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 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导论
20世纪30年代,许多国家都经历了经济的大萧条时代。在 这期间,出现了大量的失业和收入大幅下降现象。古典经 济学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要素供给和技术水平,而在 1929-1933年间,这些条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动。 在大萧条爆发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质疑古典理论对国 民收入的解释能力,并试图用新的模型来解释现象。1936 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批评古典理论的假设只有总供 给(资本、劳动、技术)决定国民收入。他提出总需求对 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本书涉及一下五个方面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五、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自产自用。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以免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总和。
4.是当年生产的卖掉与存货(存货投资)之和。
5.是流量而非存量。
6.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DP(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总支出。
即三量相等因为GDP(总产出)是市场价值总和,而市场交换的卖价应等于买价。
并且,GDP 从理论上讲应归要素提供者所得。
GDP的计算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生产环节产值价值增值总收入被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现以纺纱的价值增值5为例种棉(假定投入为0 )属中间产品15 15(15-0)假定:劳动报酬工资为 2纺纱(属中间产品)20 5(20-15)假定:资本报酬利息为 1.5织布属中间产品30 10(30-20)假定:土地报酬地租为0.5制衣属中间产品45 15(45-30)利润:被定义为价值增值总和减其他要素报酬后的余额。
1销售给消费者属最终产品50505(50-45)增值合计50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5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求得)。
包括四部分:1、消费支出(C)。
2、投资(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 计算。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 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国内生产总值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短期决定及对策 国民收入 长期决定和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
当你衡量你所谈论的东西并能用数 字加以表达时,你才真的对它有了几 分了解;而当你还不能衡量、不能用 数字来表达它时,你的了解就是肤浅 和不能令人满意的。这种了解也许是 认知的开始,但在思想上则很难说已 经步入了科学的阶段。 凯尔文勋爵(Lord Kelvin)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生 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 和。 GNP 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凡是本国公民(指常住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 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GNP。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GDP 与 GNP 的关系:
GDP 强调地域性,包含了所有在国内创造的产出,不 管是本国居民创造的还是外国居民创造的。 GNP 强调国民性,包括所有国民所创造的产出,不管 产出发生在什么地方。 GNP= GDP + 本国国民生产要素参与外国生产的报酬 -外国国民生产要素参与本国生产的报酬 =GDP+要素在国外所得净额 >0 要素在国外所得净额 =0 <0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2、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
指一国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 企业家才能等)所得的全部报酬。它来自于一国经 济货物和劳务的经常性生产。属于交纳所得税前公 众所得到的总收入。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虽构成 产品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应扣除。 NI=GDP-折旧-间接税=NDP-间接税
相同点: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决定和供给曲线决定决 定价格和产量。 不同点:微观经济学中的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 体经济的供求曲线,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供 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 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 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 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 3.有时候一些微观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直 接加总。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4、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DPI)
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即:DPI = PI — 个人所得税, DPI = C + S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 GNP 或 GDP
减: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 配利润、社会保险税 加:转移支付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3、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PI )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利润+股东红利+政府、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 付-社会保险税+利息收入-公司向个人支付的利息 =NI-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转移支付-社会保险 税+利息调整 其中: 公司利润-股东红利=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 利息调整=利息收入-公司向个人支付的利息 =政府向个人支付的利息
GDP 的核算方法
3、资本折旧
指在经济活动核算期内损耗的固定资本价 值。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但是包含在总投资 中,所以也记入GDP。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 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生产净值(NNP)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即在GNP或GDP中扣除了折旧(生产中消耗资本的价值) 以后的余额。 NDP = GDP - 折旧 NNP = GNP - 折旧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 方法
GDP 的核算方法
GDP 的三种表现形态:对应三种计算方法: 价值形态 收入形态 产品形态 生产法(即增值法) 收入法 支出法
GDP 的核算方法
1、增加值法(生产法)
一个生产单位的增加值(Value Added)是指这个生产 单位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收入减去从其他生产单位购进的商 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 = 20 + 10 + 10 +10 = 50 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 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 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 一个流量指标。
GDP 的核算方法
2、企业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
企业间接税:指发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支 出,企业间接税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 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 征收。间接税属于政府的收入。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 税负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 和消费者呆账。这部分会相应从公司利润中扣去,但属 于当期 GDP。
01 年 1 吨
02 年 1.5 吨
布匹 GDP
1000 平方米
?
700 平方米
?
01 与02 相比,他的产出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农民的 生产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格
01 年 1 吨
1000 平方
米
02 年 1.5 吨 700 平方米
5100 元
大米 布匹
GDP
2000 元/吨 3 元/平方米
5000 元
01 与02 相比,他的产出增加了100 元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 间产品。
最终产品: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人们最终使 用(积累、消费或出口)的产品。 中间产品:本期生产本期被加工消耗,构成其他新 产品的产品。 强调最终产品,目的在于避免重复计算。
美元 60 50 40 30 20 10 0 棉花 棉纱 棉布 衣服
15.18
18.72 -4.48
GDP 的核算方法
3、收入法(生产要素所得法)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 加,即把劳动所得工资、土地所得租金、资本所得利息以及企业 家才能所得利润相加而成。 严格地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构成的成本,还有 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的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计算 GDP不要从字面上狭隘理解成只包括工资、地租、利息、企业家 才能四个项目,还有其它的一些项目不要忘记。 GDP = 国民收入 +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 折旧
GDP = C + I + G + NX
GDP 的核算方法
总支出的构成:
个人消费支出(C):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 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 国内私人总投资(I ):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 械设备、存货)的支出。它具体包括以下两大类: ●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等)。为什么它不属中间产 品?主要原因是中间产品一次购买、一次消耗,而资本资产则是一次 购买、长期消耗。 ●存货投资。包括一工厂使用的原料、材料、燃料、零部件、在制品、 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 加(或减少)。 政府对物品与劳务的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 出。但转移支付、公债利息不包括在内。原因是这些活动没有相应的 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净出口(NX):出口减进口的净值(X - M)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GDP 统计注意事项:
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一个农民的生产活动 大米
例:2003年美国 GDP 及其组成部分
总量(10 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Y 1、个人消费支出C 耐用品 非耐用品 服务 2、私人国内总投资I 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 3、政府购买G 4、净出口NX 出口 进口 10,983.9 7752.3 941.8 2208.3 4602.1 1667.5 1670.8 -3.3 2055.7 -491.5 1048.1 1539.6 占总量的百分比(%) 100 70.58
NNP
减:折旧
或 NDP
减:间接税
NI
减:个人所得税
PI
DPI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两部门经济恒等式
在两部门条件下,GDP核算的两种方式: 支出法 —— 从最终产品的归属方面来看 GDP = C + I = E 其中:消费C,投资 I 收入法 —— 从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方面来看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消费+储蓄 = C + S = Y 其中:消费C,储蓄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