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与企业交流的政策与实践

合集下载

英、美、澳三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从公共政策的角度

英、美、澳三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从公共政策的角度
业教育的主体为多科技 术学 院 , 它接 受地方 当局和 教育部
成效的企业给予奖励 ; 出多项 由企 业主导 的培训计 划并 推 予以经费资助。政府推行 的“ 三明治” 程模式 , 课 将企业 纳
入学 校的职业教育体系 , 由企业负责学生一年的实践课程 ,
的管理 , 但与学术 自治 的传 统大学 具有 同等地位 。多科 技
术大学学 习形式 灵活 , 有全 日制 , 分 时间 制和工 学交 替 部
收稿 日期 :0 9— 9— 9 20 0 0
基金项 目: 省教育厅重点研究 C级项 目( 广东 粤教高[os5号) 2o ]
作者简介 : 石晓天(9 2 , , 16 一) 女 湖南岳 阳人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公共 政策研 究。
— —
从公共政策 的角度
石 晓 天
( 南华工商学 院, 广东 广州 5 0 0 ) 15 7

要: 通过 比较 , 英国、 国和澳大利亚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 产学合作的成功之处在 于: 置基于产 学政 三方共 美 设
同参 与的职业接 膏管理州 寸; 合作教育政策 完备 , 法律化程度 高且 相互 配套 ; 通过 各种政 策 工具激励 企业 参与 职业教 育。 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 政府承担起职业教育 的主要责任 , 整合 职业教 育 与培训 , 国家层面 构楚 学历 教育 与职业资格 培训 从 的终身教育体系, 将国家经济发展与公民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英国政府十分注意将 机构设立 、 明确 权责 纳入职业 教
育与培训 的相关法律 中, 立法严谨 。如 16 9 4年颁 布的《 产 业训 练法 》 明 确 规定 了政 府 承担 职 业教 育 和 培训 的 责 就

二、英国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二、英国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二、英国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1.高校与企业研究和咨询的合作科学研究与咨询服务是高校的使命,同时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两者的合作为高校与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助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助力。

英国政府科技政策的引导和倾斜在大学科研面向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英国政府把促进产学结合作为政策制定的起点,并且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免税收等等来鼓励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同时,政府为了促进科技发展以及科技向生产力转化,通过设立和实施一系列的奖励计划,逐步完善旨在鼓励科技创新和推进科技与产业紧密合作的奖励机制。

2.企业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的校企联系高校科技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和企业继续教育培训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成功的企业再培训取决于灵活的授课方式、良好的客户关系以及适宜的课程安排。

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正逐渐形成联盟,互相合作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正是提供这种成熟的培训服务为其高校的收益也是增加颇多。

调查表明,综合性大学从大公司中获得一般的继续教育培训收入,而普通学员则从中小企业中获取了92%的继续教育培训收入。

因此,校企联系也在不断的拓展演化,从一次性的合约关系发展到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三、英国校企合作模式对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启示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就是高等院校及其科研机构。

当下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我们在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如何时,视高校能否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能否把提高学术水平与创造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作为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虽然开展较早但是深入程度还是不够,一些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程度,在增进科技创新发展上也没有突出两者联合所带来的优势。

英国之所以能保持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政府战略性的科技计划及其高效有序的创新能力评价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许多做法对我国科技计划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新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述评

新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述评

新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述评作者:浙江大学教育系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吴雪萍提要: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进入新世纪后英国立即着手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这些政策将直接影响今后英国教育的走向。

本文对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制定的教育发展目标与策略作了评述。

正在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把建立繁荣和全纳(inclusive)的社会作为其努力的两大目标。

建立繁荣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不断发展技能,从而保持自身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全纳的社会要求政府创造机会、扫除障碍,确保每个人都能开发自己的潜能。

这两大目标都与教育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英国在2001年6月的大选后,把原来的教育与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改为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其目的在于创造机会,使社会全体成员开发潜力、取得成功。

英国新的教育与技能部成立后于2001年制定了从2002年到2006年英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一、教育发展的目标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个途径发展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并建立全纳的社会:一是为每个人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二是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三是在教育标准和技能水平方面达到优异。

涉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给儿童以良好的教育开端,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这一目标主要是针对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而言的。

关于5岁以前的学前教育,教育和技能部强调早期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在家长自愿的基础上为所有3岁幼儿提供学前教育,并确保持续的高标准幼儿养护。

到2004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为所有3岁幼儿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为一百六十万儿童提供与幼儿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服务相结合的养护机会;建立100个“早期优异中心”(Early ExcellenceCentres)作为早期教育良好实践的示范;开办900个邻里托儿所;在条件不利地区,确保把500个“良好开端计划”(Sure Start Programmes)推及到三分之一来自贫困家庭的幼儿。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2023-11-11•引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趋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目录构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目录优化策略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化的推动01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国家政策支持02国家政策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高校参与积极性03高校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热情逐渐提高,希望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教育资源,并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优势与挑战,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对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对相关政策法规、学术论文、案例报告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对典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深入了解。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与相关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一手资料和信息。

02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趋势定义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发展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政策支持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涉及学科领域也日益广泛。

中外合作办学定义及发展历程现状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格局,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层次,学科领域也涉及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理工科等多个领域。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国际化水平。

问题分析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管理规范,部分机构和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学生满意度不高,以及涉及到的中外文化差异和交流障碍等问题。

中英两国创业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中英两国创业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 沈培芳( 9 4 , 上海人, 17 一) 女,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硕士生 , 研究方 向: 创业教育。

10 0 ・
维普资讯
就 呈逐 年 增 加 的趋 势 。2 0 0 2年 全 国 高 校 毕 业 生 人 数 为 1 5万 , 2 0 4 到 0 7年全 国高 校毕 业 生人 数一 跃达 到 4 5万 , 0 8年 这 一 人 数 预 计 将 达 到 5 9万 , 9 20 5 比
教育创业” 计划, 这个计划的宗 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 业 能力 。 要求 大学 不仅 仅 只传 授 与知识 、 能相 关 的 技
课程 , 要 将 与 工 作 相 关 的 学 习 ( r 还 wok—rltd e e a l rig 也纳 入 到课 程 体 系 中去 , 大 学 生 的 创 业 e nn) a 对 能力进 行培 训 。大 学 为 此 进 行 一 系列 的 改 革, 教 如 师培训 、 程 改 革 、 主 合 作 以 及 学 生 的 直 接 参 与 课 雇
是创业环境虽 比较完善, 但具体 的创业教育政策却
反 而 比较 少 。其 次 , 资金 方 面, 国的创 业教 育 主 在 美 要 依靠 企 业捐 助 和 公 益性 基 金 会 的资 助 , 府 在 这 政 方面 投入 的力 度 也 不 大 。 而相 比较来 说, 国社 会 英
缺 乏 勇于 冒险 、 敢于 创 新 、 不惧 失 败 的 企 业 文化 , 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世纪 7 0年 代 , 中东 石 油 战 争 引 发 的 经 济 由
佛商 学 院 的 Mye c l Mae教授 率先 开 设 了一 门创 业 s
课 程— — < 创 业 管 理 ( n g me t f w 新 Ma ae n o Ne

英国教育政策

英国教育政策

英国教育政策1. 简介英国教育政策是指英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关于教育的方针、法规和措施。

英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将其作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英国教育政策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与机会均等。

2. 教育体系2.1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在英国被视为非常重要的阶段,为儿童提供了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学前教育主要包括幼儿园(Nursery)和托儿所(Childcare)。

英国政府通过《学前教育与托儿服务法》确保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2.2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英国教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包括小学(Primary School)和中学(Secondary School)。

小学通常从5岁开始,持续到11岁。

中学则分为初中(Lower Secondary)和高中(Upper Secondary),前者为11岁至14岁,后者为14岁至16岁。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提供全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3 高等教育英国高等教育享有世界声誉,拥有众多优秀的大学和学院。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本科(Undergraduate)和研究生(Postgraduate)两个阶段。

本科课程通常持续三年,研究生课程则根据不同专业和学位类型而有所不同。

英国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进行管理和监督。

3. 教育政策3.1 公立与私立学校英国的教育体系中既包括公立学校(State School),也包括私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

公立学校由政府资助,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私立学校则由私人机构或慈善组织经营,通常收取较高的学费,并有更大的自主权。

3.2 核心课程英国政府规定了核心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以确保所有学生接受到一致的基础教育。

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人文科学(如历史和地理)、艺术与设计、体育等学科。

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按照相应的课程要求进行学习和考试。

搭建中英院校合作平台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推动高层次教育交流与合作——“英国首相行动计划第二期”

搭建中英院校合作平台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推动高层次教育交流与合作——“英国首相行动计划第二期”


英国面对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对策
为 了进 一 步 巩 固英 国在 国际 教 育市 场 上 的领 先 地
经 济全球 化 和高 等教 育 国际化 的局 势。高 等教 育 被纳 入 服 务贸 易总协 定后 , 国办 学和 大规 模 留学 潮 出现 , 跨 国际 间 的高 等教育 交流与 合作规模 日益扩大 , 等教育 逐渐 走 高
2 0世 纪 7 O年代 后 期 以来 , 济全 球 化 的发 展趋 势 经
进 一步 明 朗化 ,而通信 技 术和 交通 手 段 的快速 发 展进 一



格 局 逐 渐形 成 。
步 推动 了世 界各 国在 政 治 、 经济 、 文化 等诸 多方 面的全 球
化 发展进 程 。时 至 2 世 纪 9 代 , 0 0年 世界 已经 全 面形成 了
W o l u a i n I f r t n 2 1 O r Ed c t n O ma i 0 9 d o o 0.
中 高 次 业 创 合 专 策 英层就与业作 题划
i 1 7
编者 按 : 观 全 球 , 国 际化 ” 为 教 育 应 对 “ 球 化 ” 政 策 选 择 , 纵 “ 作 全 的 已经 列 入 各 国的 国 家发展 战 略 。 面对 日益 激 烈 的 国 际竞 争. 国于 20 英 0 6年 4月 1 8日发 布 了“ 首相 行 动计 划 第 二期 (r i s r m av 2P I) 。 英 国结 合 中英 两 国共 同关 心 的 Pi M n t f f e ,M 2 ” me ie I i i 教 育 问题 . 助 中英 高校 在 就 业和 创 业 领 域 建 立 合作 伙 伴 关 系 , 资 开展 多 元 化 的 合 作 。 英 国文 化 协 会 作 为 英 国 P I 在 中国 运行 M 2 的 主要 负责机 构 . 项 目负责 人 向本 刊 记 者 介 绍 了该 项 目的具 体 实施 战 略 和 总体 情 况 : 者 还 对 中 国农 业 大 学、 其 记 北京 服 装 学 院 、 南京大学、 江工业大学、 济大学、 海对外贸易学院、 浙 同 上 首都 经 济 贸 易 大 学 等 7所 参 与 P I 中 国 高校 的 项 目 负责人 进 行 了 M 2的

面向2010年的英国高等教育战略规划评析—《高等教育未来》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面向2010年的英国高等教育战略规划评析—《高等教育未来》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尔 英报 告》 ,再 到 2 0 0 3年 的 《 高等教 育 未来 》 白皮 书 的颁 布施 行 ,标 志 着英 国高 等教育 由双轨 制走 向 单 轨制 ,从 精英 高等 教育走 向大众 化 、普及 化 的高 等教育 。无 论是 精英 高等教 育 还是 大众 化 、普及 化 的高 等教育 ,英 国的高等 教育 并没 有像 人们 想象 的 那样 出现 质 量 的 滑 坡 ,相 反 ,在 经 费 下 降u ,学 J 生人 数增多 的情况 下却保 持着 仅 次于美 国的论 文 引
302 ) 1 0 8
[ 摘 要 ]英格兰议会于 2 0 0 3年 1月通过了 《 高等教育未来》 的白皮 书。通过加 大政府对 高等教育 的投资
力 度 ,加 强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建 设 、改 善 高 等 教 育 与 工 商 业 的联 系 , 以及 扩 大 入 学 机 会 等 措 施 ,来 应 对 未 来 社 会 的
维普资讯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2 0 第 3期 ( 0 8年 总第 19期 ) 0
面 向 21 0 0年 的英 国高等教育 战略规划评析
— —
《 高等教 育未来》 政策 的实施及影响
徐 来群 ,李俊 义 ,王 富强
( 江大 学 浙
教 育 学院 ,浙 江
“ 学术 漂移 ” 。众 多大 学都 以牛 津剑 桥为 榜样 ,重视
以科 学研究 提升 自己的形 象 ,而对 知识 的传播 则强
调不够。 随着 “ 知 识 为 基 础 的 、面 向服 务 的 经 济 兴 以 起 ,全 球化 的发 展促 使科 学技 术快 速发 展 ,这 些变
化深深 地影 响着 每一 个 欧 洲 国家 。 [ ( 促 使 英 国 ” Ⅳ ]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一、中外合作办学1、中外合作办学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 2003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 5 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形成和保持了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关注度、信誉度、品牌度有所提升,社会影响扩大,对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凸显。

截至目前,经审批或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独立大学、二级机构和项目共计 2371 个,其中包括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7所中外合作大学,本科以上的二级机构56个,项目1087个。

中外合作办学覆盖各个教学层次和类型,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十二大学科门类 200 多个专业;从办学规模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 55 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 45 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 1.4% 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 150 万人。

2、中外合作办学的有益尝试与积极成效首先,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了办学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境外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实践中,中外合作办学以设立境外教育机构创新办学主体,以中外合作模式创新学校运行机制,以多样化自主办学创新管理模式,以多元投资创新办学资金来源。

其次,合作办学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培养了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和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也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专门人才。

从2014年一项针对13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的调研来看,应届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到88.32%,二次就业率达到 95.61%以上;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达到90.51%;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中,48.59%获得了到世界前 100 名大学就读的机会,70%的学生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工作,有 45%就职于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

学术与商业融合国外新型校企关系审视

学术与商业融合国外新型校企关系审视

为, 1980年的Bayh-Dole法案是将美国大学推人
商业世界的一个中心因素11 4。大学教师们常常被 要求签订弃权书,以保证将大学研究的专利权 授予给研究机构 ,尽管研究机构有时对于是否 该对某一项发现申请专利很难做出判断。在对 鼓励申请专利和使用专利方面,已经出现了新 的制度性安排。法律人员,无论在专利研究机 构内还是在更广泛的组织安排中,都在大学事 务中都充当了一个 日益重要的角色。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尽管在私人团体领导 者、政府官员和大学管理者的眼中,大学的合 法性潜在地增加了,但这样的活动通常只能带 来商业成功的非常低的可能性。除了那些能产
20世纪80年代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以及经济竞争
的加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对公共事业 和教育的投人越来越少 ,迫使大学寻求各种物 资支持,尤其是企业的支持。前些年资本主义 国家的政府财务缩减政策和授权程序的复杂化 也限制着对于学术研究的投资方式。在美国, 随着冷战的结束,投资于国防领域 ( 与科学投 资有关 ) 的一部分资金被转移到经济领域。在 英国,撒切尔政府的缩减教育投资政策,使大 学学术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不管动机如
何 ,在全球化背景下 ,政府的经济政策再也不
所得到的基金数额来衡量。”[2同样流行的是按 1 照教师被期待去写的文章的发表数量去分配收 人 ,在 自然科学领域这些文章倾向于更短 、 更 零碎,其研究是基于 量有限的实验或案例/3 /0 在学术界 ,就像在私人企业里一样 ,对于产品
作者为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育硕士 ( 广东中山,528400 )
32.9% ) ,是兼职教师’ 7。从组织学的角度来 1 看, 学术人员的双重职业,以及由此形成的双 重系统特性 ,不仅给员工 自己以更多的自主性 与商业机会 ,也给了管理者在所需要的财政上 与组织上更多的机动性。 5、工作内容与课程结构的商业性变化。由 于与商业的密切关系,美国大学里,即使在全 职教员中也存在一个分层系统 ,它与 Slaughter ) 和莱

教育政策法规20个案例分析

教育政策法规20个案例分析

教育政策法规20个案例分析一、引言教育政策法规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选择,以及教育成果的评价。

本文将分析20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政策法规案例,以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政策目标和影响。

二、案例选择及背景介绍这20个案例涵盖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育政策法规,包括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家庭教育法等。

这些案例的选择主要基于其代表性、影响力以及与教育政策法规的紧密关联性。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2001)这个法案强调了教育公平,制定了严格的教育标准和问责制度,旨在提高美国基础教育质量。

然而,该法案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标准化考试压力、资源不平等等问题。

2、案例二:英国《教育法案》(1944)该法案强调了教育的国家性和公平性,确立了综合学校制度,旨在为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然而,该法案的实施也带来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和学校管理的复杂性。

3、案例三:中国《义务教育法》(2006)这个法律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性和公平性,旨在保障每个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

然而,该法案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4、案例四:印度《国家教育政策》(2016)这个政策强调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旨在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的教育需求。

然而,该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资源分配问题、语言多样性问题等。

(注:由于篇幅原因,此处省略剩余16个案例的分析)四、结论与启示通过对这20个教育政策法规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需求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这些政策法规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它们都在努力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在未来的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政策的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

国外校企合作缘起与政策支持措施研究

国外校企合作缘起与政策支持措施研究
数万 企业单 位参 与合 作教 育 。

发达 国家 如美 国、 英国、 德国、 澳大利亚、 日本 、
新加坡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起 源于上世纪 , 大多 数起 源于 二战后 。 ( 一) 美国“ 合作教育” 的发展 美国的“ 合作教育” 起源于 1 9 0 6年辛辛那提大
学 工 程学 院与 企业 的“ 学工 交替 ” , 半 个世 纪 的发展
础后 , 1 9 5 7年召开 的全美合作教育会 议和 1 9 6 2年 相继成立的合作教育委员会 、 合作教育协会 以及合 作教育基金会 , 使得美 国的合作教育在联邦政府 与
基 金 会 的支持 下不 断推广 和扩 大 , 其 中大 学 、 企业 和
政府成为三个主要的参与者 。这时候美国的合作教 育主要分为四类 , 即单一大学和单一企业合作 ; 单一
2 6
合作动力机制 , 包括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制度驱动机 制、 利益驱动机制 、 激励约束机制等。如德国与美国
为参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提供了优惠的 税收减免 、 财政补贴及专项资金支持等政策。黄耀 五等人提出: 要实现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 , 需要建
立 完 善 的激励 机制 , 制定 校企合 作优 惠政 策 、 基地 补
职业 教育 之所 以 比较 成 功 , 离 不开 其 建设 性 的校 企
《 青 年劳 动保 护法 》 、 《 劳动促 进法》 、 《 手 工业 条 例》 等。 其次 , 以扩展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 创新拨款模式
和完善经费分担制度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经费投 入是影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 的决定性 因素 , 根
英国政府为促进职业教育 的发展颁 布了《 产业训练 法》 和《 就业与训练法》 , 但效果并不理想 , 后推行并 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使职业 资格证书与普 通教育文凭等值 , 促进 了英 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英 国的职业证书能得到全国承认的关键在于其知识与 技能标准须由企业界专家提出建议 , 经批准后 , 再全 国统一 执 行 。赵 晖 指 出 : “ 实行 职 业 教 育 与 职 业 资

英国游学社会实践报告

英国游学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为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暑假前往英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游学实践活动。

此次游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英国的教育体系、文化特色以及社会风貌,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宝贵的经验。

二、游学行程概述此次英国游学行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观英国著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了解英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2. 参加英国本土学校的教育交流活动,与当地学生互动,体验英国中学教育。

3. 走访英国历史文化名城,如伦敦、爱丁堡、曼彻斯特等,感受英国的文化底蕴。

4. 参观英国企业,了解英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文化。

5. 参加学术研讨会,与英国学者交流学术观点。

三、实践内容与体会1. 英国高等教育特色及优势在此次游学中,我们参观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这两所世界顶尖学府。

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在校学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英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1)注重通识教育:英国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通识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班教学:英国大学课堂规模较小,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学术氛围浓厚:英国大学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学术氛围浓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2. 英国中学教育体验我们参加了英国本土学校的教育交流活动,与当地学生互动,体验了英国中学教育。

(1)注重个性化教育:英国中学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

(2)注重实践教育:英国中学教育强调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家校合作紧密:英国中学教育重视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英国历史文化名城探访在此次游学中,我们走访了伦敦、爱丁堡、曼彻斯特等历史文化名城,感受到了英国的文化底蕴。

(1)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大本钟、伦敦眼、白金汉宫等。

英国创业政策简介

英国创业政策简介

为推 进 大学 生 创业 教 育 . 国政府 英 拨 款 建 立 了英 国科 学 创 业 中 心 f K— U
S C) E 来管理 和实 施创 业教 育 英 国科学 资 20 0万英 镑 此基 金 的 目的是 帮助 0
创业 中心 是 19 9 9年在 贸 工 部 的科 学创
大 学 渡 过 把 研 究 成 果 转 化 为 市 场 产 品
年 . 国政 府 成 立 了 “ 学 创 业 挑 战基 英 科
教 育政策 的开端 该计 划 旨在 培养 大学 6 0多所 高校 . 任务 是将 创业 融人 大 学 金 ” 该基 金 致力 于 为学 生 、 其 , 教师 和 商业
生 的可 迁 移性 创 业能 力 . 求 将 与工 作 要 相 关 的学 习纳 人 到课 程 之 中 . 并鼓 励 学
此项 活 动 . 13的青 少 年改 变 了 对创 使 /
业 的态 度 . 识 到创 业对 个 人发 展 的作 公 共 资源 . 国政 府在 大 学生 创业 教 育 认 英 用. 提高 了青 少年 创业 的激情 与 素质
1 . 建 立 专 门 的 大 学 生 创 业 管 理 机 构 2
代 以来 . 国政 府相 继 制定 并 实施 了一 英 系列 促进 大学 生创 业 教育 的 政策 . 如启 动 创 业 项 目 、 立 管 理 机 构 、 供 资 金 建 提 保 障 、 展 教 学 研 究 、 务 大 学 生 创 业 开 服
明晰 . 后 制定 了一 系列 大学 生 创业 教 先 育 的政 策 . 高 校 的创 业教 育 给 予支 持 对
和 引 导
密 切并 提 高 大学 对经 济 增长 、 就业 和生 科技 网络群 . 同时还 支 持各 大 学 内部 师

英国校企合作模式对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启示

英国校企合作模式对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启示

创新 工作 的政策 思路 , 体现 在 2 0 0 3年 底发 布 的《 创新 报 告 》 20 和 0 4年 7月发 布 的《 0年 科技 与 创新 投 入 1
框 架(o 4 2 1)这 两个 文 件 中 。[ 且 意识 到 增强 2 o — 0 4} } 2 1 并 国家 竞 争 力就 必须 加 大高 校科 技 的创 新 能 力和产 业 的相 互 结合 ,以高效 益 的 产业 促科 技 创新 能 力 的发
情 . 而成 功地 实 现 了市 场与 技 术 的互 动 , 从 水平 与效 f 下表) 高校科 研发 展的角度 看来这 是至 关重要 的 见 从 步 。同时 , 企合作 还为科 研成果提 供 了转化 的机 校 益 的统一 。



英 国高校 与企业 建立合 作 的动 因分析

重 要 性 等级
提 高 科 研能 力
最近 十 几年 , 对经 济 全球 化 的新 挑 战 , 国政 面 英
府就如 何将科 技进步 与经济 发展 有机结 合起 来 、 何 如 在 以创新 为核 心 的 知识 经济 框 架下 推进 技 术转 移 等
重大课 题 . 行 了深 入 的研 究和 探索 , 进 并形 成 了推 进
结构之 间 的关 系 。据 19 9 7年底 英国贸 工部发 布 的调 根 本 动 因 查报告 反映 。 调查 的 1 1 大学 中 , 6 在 1所 有 3所 大学 已 根据 19 9 8年 , 国曼彻斯 特大 学科 学 、 英 工程 与技 术政 策研究所 会 同英格 兰高等 教 育资助 委员会 、 苏格 有至 少独 自拥 有或部 分拥 有的科 研开发机 构 和公 司 , 主 要 从 事 咨 询 和 知 识 产 权 ( tl cul Po e y 兰高 等 教育 资助 委 员会 及 威尔 士 高等 教 育资 助委 员 I e eta rp r n l t

国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者:鲁春阳文枫解丽丹周彦兵司锦王锦峰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年第07期[摘要] 加快产教融合是助推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重要手段。

针对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实际,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提出我国地方本科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制度供给,建立产教融合标准化体系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推进产教融合,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 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7-0086-02一国外高校产教融合的模式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企业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美国主要是以课程改革和培养天才学生为主,非常看重高等教育同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支持整个教育体系不断输送创新型人才资源去增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各种成功模式的融合过程、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探索我国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是专业理论与技术技能培训以及教材均采用两种内容,学生具有两种身份。

德国产教融合是“双元制”模式是德国教育模式的标榜,这一模式培养了具有超高技艺的技术工人,提高了德国制造业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积极借鉴德国职教“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产教融合发展水平,提升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施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校是本科层次的应用科技大学,建立基于职业主义导向的企业式教学模式。

2 法国学徒制模式法国的学徒制是学校企业学生培训中心以及政府的全员参与,文化课程以及技术理论课在学徒培训中心进行,而实践课在合同工厂进行性,并且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

学徒与企业之间签订了培训合同,并且国家立法保护学生和企业,而且给予企业补偿性得补助。

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揭示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主要特征及其对社会和教育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英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早期的师范教育到现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分析各个阶段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影响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推动、教育理念变革、社会经济背景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总结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的主要特征,如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等,并分析这些特征对教师教育实践和教育质量的影响。

文章将评估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的成效,展望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理解和借鉴英国教师教育经验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

二、英国近现代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英国的教师教育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其近现代阶段的特点尤为鲜明。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对教育系统,特别是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的教师教育主要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教师往往通过短期培训或者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获得教师资格。

然而,这种方式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因此,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开始着手改革教师教育制度,推动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是1944年颁布的《麦克奈尔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专业的教师培训机构的设想。

随后,英国的教师教育机构逐渐从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下独立出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局面。

这些机构开始提供更为系统和专业的培训课程,以确保教师具备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进入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教师教育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政府推出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政策,强调教师的专业地位和专业发展。

这一政策推动了教师教育的进一步专业化和标准化,使得教师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开创了信仰科学和技术的新 时代”。先后发表了《珀西报告》《巴罗报告》和技术教 育白皮书等,大力改革和发展高等科技教育。其中改革重 点是高等教育结构进行改革,建立起培养不同层次科技人 才的体系。 《珀西报告》珀西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目的在于“考 虑工业界的要求的基础上,研究英格兰和威尔士发展高等 技术教育的需求,以及大学和技术学院在这一领域各自应 作出的贡献,并在这一领域维持大学与技术学员之间的适 当合作途径,提出建议及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强调学院应该办法一定的学术证书(学位或文凭),并由 新成立的全国技术教育委员会负责此事项。
(二)二战前英国高等教育体系变革 (1)精英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简单,规模狭小 主要有三块:传统大学 和苏格兰的4所大学 伦敦大学 19世纪50年代后兴起的城市学院 (2)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层次明显,等级分明,表现出既古 老又年轻的特点 两大类型三个层次:一类是传统大学,一类是非传统大学


(三)高等教育体系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 国家控制与院校自主之间的良好关系。这一关系的形成主 要归功于其极具特色的“缓冲机构”——大学拨款委员会 的建立。很好地发挥了双重功能,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的高 等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又维护了大学的自治权利,从而很 好地协调了国家力量和大学自主之间的关系。

(2)机构组成 由一名兼职主席和若干学者组成,设在财政部而非教育委 员会,其目的是降低大学对政府资助作用的敏感性,统筹 兼顾英国所有大学的需求。委员会在考察的基础上,根据 大学的需要为大学提供为期五年的“一次性拨款”,款项 的使用由大学自己决定。



(3)意义 一方面使得政府和高等教育的关系由松散变得相对直接紧 密,加强了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控制和引导,另一方面 又能反映大学的要求,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学自治和学术 自由。 另一方面,其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削弱了高等教育习 题的多样性,即由于大学拨款委员会解决了城市学院资金 来源不稳定的问题,城市学院不再依靠企业,大学也不再 面向企业的需求,致使这些大学与传统大学的价值观趋同, 从而导致了其办学方向和发展模式的趋同。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其必须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文章旨在通过介绍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些典型模式,加以分析比较,以探求我国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中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被公认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为世人所称道.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认真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典型模式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闻名于世。

在二战之后的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为德国的经济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技术人才,被誉为创造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这种模式的特点:(1)职业培训是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所进行的,但以企业培训为主。

在企业受训的时间是学校理论教学时间的3—4倍,以突出职业技能培训。

(2)针对性强,企业参与度高.学校每个专业均设有专业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企业和学校的代表构成,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调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3)政府出面干预并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一方面,企业要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贡献。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英国高等院
加速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重要手段。
国际上十分关注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纷 纷通过建立扶助基金 、建设技术转移及其机构 等来促进这种交流。由于英国在高校与企业交 流方面起步较早 ,因此在很多方面都积累了较
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英国,建立扶助基金
域经济, 甚至更广泛的范围服务; 密切高等教
育创新基金与地方发展机构的关系, 保证区域
优先项 目 得到资金支持,而从2004-05开始, 地方发展机构在如何分配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的
数额方面将有更大的权力。英国研发经费作为
项目 投人经费可以免税的政策, 对鼓励企业的 研发投人是有积极作用的。利兹城市大学的创
中,高校也可以了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信息, 从而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 ,使学校的教 学、 科研 、 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 的需要。
术产业化。从产业发展及其经济绩效来看, 技 术转移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并实
现其经济价值的根本途径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1997年的一项报告指出,高等教育与经济 的紧密联系是欧洲国家的一个共同趋势。作为 欧洲经济中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之一的英国在高 等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和 经验。高等教育对英国的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
国大学也终于冲出封闭的象牙塔,建立了20几
个科学园区, 其中以剑桥大学科学园的成果最
为突出。被誉为 “ 欧洲硅谷”的英国剑桥工业 园区高新技术公司70% 的员工来 自剑桥大学 ,
已非常紧密, 但是事实上每五个企业中也大约
只有一个与高校有联系,因此2003年英国高等 教育白皮书指出了八项政策导向性意见以进一 步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 1‘加强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建设,使之成 为第三条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尤其鼓励非 研究性大学加强与地方、地区和全国进行企业 合作。 2. 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中拿出一部分建 立一个由20家示范知识交流中心组成的网络, 奖励和资助研究型高校在知识和技术转化中发 挥关键性作用。 3. 改革两年制基础学位 ,使其向职业本 位的方向发展。 4. 帮助高等教育技能委员会在企业和高
二、英国加强高等教育与企业交流的经验 根据英国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经验,其 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兴建科学(工业)园区。随着企业单独进
行技术创新难度的加大 ,企业与高校的交流与 互动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技术创新不再仅仅
是企业的事情,与高校的相互作用也直接影响
着技术创新的发生难易与发生频率。保守的英
校的产值已超过110亿英磅,如果把对相关经济 活动的影响计算在内, 则最终产值已超过340亿 英镑, 而且提供了超过50万个工作岗位。 英国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公众资金研究项目 和加强高校与企业交流的政策有很多, 其中很 重要的一项政策是 “ 向创新项 目投资”。这项
政策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功: 高科技公司的数
一半以上的高技术公司与剑桥大学保持着联
系。
2. 大学与企业签订科研合同,合作开展科 研项 目。这种合作 目的明确 ,经费相对充足, 而且研发成果可以无障碍地直接进行成果转化 并投人市场。
3. 建立联合公司。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建
公司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较新的形式。一 些国家八十年代以来做了一些尝试。一般的模 式是企业出资金和管理人员,高校出技术和/ 或技术人员。 4. 提供咨询。高校教师为企业提供咨询是 高教和企业合作的最早形式 ,在新形式下, 大 学又通过技术转让来促进这种合作 ,同时获得 高校所急需的经费。这种模式与第二种有相通
业。
8. 期待获悉兰伯特报告中关于高校和企 业之间的联系的发现和贸易工业部 / 财政创新 报告中的内容,并将在它们的基础上完善这些
动议。
英国政府支持创新活动的另外一个政策就 是鼓励知识交流 ,即找到最好的实践作法 ,然 后将其作为范例在整个行业领域内推广。与企 业合作的最好安排应该是在提供技术和知识的 同时强化技能培训 ,建立一种高校和企业互相 了解各自的需求和能力的双向互通过程。而事 实上有些高校重视知识转化,但是对企业技能 培训的需求反应迟缓 ,而另外一些则反之。 尽管看起来英国的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结合
目 急剧增长,专利申请大量增加,大学特聘的 专门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的比例也大幅提升。 英国政府鼓励创新的政策主要还包括支持 非研究型大学中的院系加大知识转化和技能培 训的力度,不仅为企业 ,也要为地方经济和区
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效果非常显著 的一种方式, 依托高校,对本国的经济发展、 企业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英国在过去一二十年中的做法和积累 的经验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通过了解并分享 英国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战略行动必将对我 们在这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一、英国开展高等教育与企业交流的政策 高等教育与企业的交流,也即校企合作, 其基本宗旨是高校与企业一起,研究工业技术 的发展趋向,促进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 用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 务,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问 题, 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在 与社会,特别是与企业界的联系、 交流与合作
新服务孵化器是个很好的例子。该孵化器就是
使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建立的,其侧重点是支
持在创新服务领域的新企业,如动师 ( 广州,510631)
现代教育论丛
2006 年第4 期
高等教育研究
计、建筑和信息通讯技术。此孵化器以服务本 校的师生为主,但是也面向校外的企业。参与 此孵化器的企业可以得到校内专家的指导和咨 询。该孵化器的目 标是在头三年扶持100家新企
现代教育论丛
2006 年第 4 期
高等教育研究
英国高等教育与企业交流的政策与实践
秦 洪雷
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实体 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技术进步 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个途径是创造新的技术 , 即技术创新, 这是一个国家取得和保持技术领 先地位所必需采取的基本措施 ,其重要性己被 普遍认识; 另一个途径就是获取现有的技术 , 即技术转移,进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