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合集下载

(完整)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完整)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全文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全文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全文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全文赏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寡人之于国也》全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抄写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抄写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抄写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寡人之于国也》的原文及翻译
2.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3.对文章进行抄写和解读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古代中国的散文,原文以及翻译如下:
原文: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国之不存,寡人之过也;国之兴,寡人之功也。

翻译:我对国家尽心尽力,如果国家不能存在,那是我的过错;如果国家繁荣昌盛,那是我的功劳。

这篇文章主旨是强调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表现了君主的自信和豪迈。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启示,即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尽心尽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下面是对文章的抄写和解读: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这句诗意味深长,表明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对工作和事业的投入和付出。

国之不存,寡人之过也。

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国家不能存在,那是作者的过错。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如果自己的事业或工作不能成功,那是自己的责任。

国之兴,寡人之功也。

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国家繁荣昌盛,那是作者的功劳。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如果自己的事业或工作取得了成功,那是自己的成就。

综上所述,《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强调了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表现了君主的自信和豪迈。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那么《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注释)_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注释)_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如下:1、原文: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弟子【朝代】先秦译文对照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注释:(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g)。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

(9)无如:没有像……。

(10)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加,副词,更、再。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对照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对照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对照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作者】孟子弟子【朝代】先秦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 “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这“只要不违背农时, "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的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的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的翻译一、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弟子录〔先秦〕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赏析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一篇名为《寡人之于国也》的经典篇章,讲述了一个君王对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和观点。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这篇文章的原文,并进行翻译和详细阐释。

《寡人之于国也》的原文如下:「夫寡人之于国也,谨法度而无敢忽者三:保民、赋敛、饮食也。

此三者,守之者也。

」这段文字可以被理解为:“寡人治理国家时,有三件事非常重要,必须谨守法度,决不能忽视。

这三件事是保护国民、征收赋税和管理饮食。

”这段文字突出了寡人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视和决心。

下面我们来逐句翻译和解读这篇文章。

“夫寡人之于国也”——这句话开始强调了文章的主题,指出“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态度。

“谨法度而无敢忽者三”——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严格遵循法度,决不能忽视的事情有三个”。

在古代中国,法度是指国家治理的规范和原则。

“保民、赋敛、饮食也”——这句话列举了三个重要事项,也就是“保护国民、征收赋税和管理饮食”。

“此三者,守之者也”——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这三件事的重要性,以及必须由君王来守护和负责。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寡人之于国也》的主题是关于君王治理国家的态度和责任。

君王必须紧守法度,并对保护国民、征收赋税和管理饮食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保护国民是君王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其国民的福祉和安全息息相关。

君王必须确保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使国民能够安居乐业。

征收赋税是国家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需要财政收入来维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国防等方面的开支。

君王需要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确保赋税公平合理,并正确使用税收收入,使其对国家和民众都产生积极影响。

管理饮食是君王在国家治理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饮食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有直接影响。

君王需要保证国民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同时注重饮食文化的培养,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并防范饮食安全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作品原文: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1曰:“寡人2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

河内4凶5,则移其民于河东6,移其粟7于河内;河东凶亦然8。

察邻国之政,无如9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10,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11,请以战喻12。

填13然鼓之14,兵刃既接15,弃甲曳兵16而走17。

或百步而后止,或18五十步而后止。

以19五十步笑20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21不百步耳,是22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3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24,谷25不可胜食26也;数罟不入洿池27,鱼鳖28不可胜食也;斧斤29以时30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31丧死32无憾33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4之始也。

“五亩35之宅,树36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37矣。

鸡豚38狗彘39之畜40,无41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42,勿夺43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44庠序45之教46,申47之以孝悌48之义49,颁白50者不负戴51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2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3者,未之有54也。

“狗彘食人食55而不知检56,涂57有饿莩58而不知发59,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0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61岁,斯62天下之民至焉。

”字词注释: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对照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1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作者】孟子弟子【朝代】先秦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寡人之于国也对照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幺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幺样呢”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全文注释及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全文注释及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全文注释及解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讳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角警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最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蕾。

魏国都域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9.无如:没有像……10.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学生用书54页)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1.走近作者 “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 372~前 289 年,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孔子的 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延 伸 拓 展 篇 课 时 作 业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师说》是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而
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具有进步 意义。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孟子希望天下“仁政”,百姓和乐,当他用汪洋恣
肆的比喻议论得失时,辨含讥讽,浩然正气充斥天地 之间;荀子用睿智的语言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及作用, 那是一个老者的谆谆教诲;几百年之后的韩愈之起八 代之衰,向我们强调了尊师重教的道理;贾谊先写秦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赏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王安石
这首诗以“孟子”为题,看似咏叹古人,实则“借他人
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本诗前两句,立足点在于忆 古,感叹孟子虽然离去,魂魄归于天地,不可挽留,但 是他的作品让人一读就会回想起他的风度和标格。后两 句,立足点在于叹今,用孟子的遭遇和自己的遭遇相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孟子 (宋)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在此基础上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则为“王道”之成。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它围绕“学不可以
已”这一中心论点,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
而勉励人们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 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善用比喻是本文突出的特色。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学法指导
1.诵读为先
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因为文言文毕竟与我们 现在的口语和书面语有着诸多不同,我们只有多诵读, 才能培养出文言语感和兴趣,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甚至 可以说,离开了诵读,就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根本。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
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
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 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 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读圣人书,学圣人仁,让我们一起走近孟子。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对应学生用书54页)
课 堂 互 动 篇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孟子》属对话体论辩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
治学说、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文章长于雄辩,气势充沛,善设机巧,引人入 彀,善用比喻、寓言,说理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4.体味古代贤人名士的思想观点,关注国家和人民 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内容提要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古代议论性散文的精品。
《寡人之于国也》记载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文章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批判了统治者 的虐政,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说明合理发 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
1.熟读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思想,理
清层次,并尽可能背诵; 2.理解文言词语和常用句式,逐步积累语言材料, 形成一定的语感能力; 3.注意培养一定的质疑解难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的 过程中能提出疑问和不同意见,分析其论证方法的效果;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地穿梭于君王门庭,宣传其仁义思想;他,执著地反对
纵横捭阖之说,抗拒杨朱、墨翟之学,自诩圣人;他,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 夫气节,昭示着宇宙间的浩然正气;他,宣扬的“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已经成为世代相传的
课 时 作 业
政治纲领。他,就是有“亚圣”之称的孟子。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过秦论》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朝的
暴政,指出秦亡的教训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目的是借古讽今,为汉文帝提供政治上的借鉴。 文章使用了前后对照的手法,铺陈排比,极具气势,首 创了“史论”这一体裁,对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 要影响。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离娄上》)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离娄下》)
课 时 作 业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滕文公下》)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2.理解观点
本单元学习鉴赏的重点是判断理解领悟每篇课文所
要阐述的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所在。因 此,我们应结合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观点,品味 思想感情,以及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和方法,学习本单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开卷寄语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他,曾经扛着“浩然正气”的大旗周游列国,执著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课 时 作 业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
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后人将他与孔子并称“孔孟”,
称其为“亚圣”。因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其学说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著书,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与万章等弟 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之强,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又述陈之微,再次论证“仁”的力量。这些先哲贤人用
充满智慧的篇章,向世人提出了许多济世忠告。感受他
们的襟怀和睿智,我们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魅 力。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单元目标
类活用的掌握也要靠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课 前 预 习 篇 课 堂 互 动 篇
1.诸子与诸子散文 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
课 时 作 业
人物。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
十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 代表人物是墨翟;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
课 时 作 业
延 伸 拓 展 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人教版· 语文 必修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