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课教案《宝宝送物品》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多”、“少”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贡献意识和团体意识,让他们体验到送礼物的快乐。

3.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数学教具:卡片(5张小动物卡片和5张小盒子卡片)。

2.物品:宝宝送的小礼物(饼干、糖果等)。

3.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礼物,并在教学前将其放在教室中央供幼儿观看。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与幼儿们打招呼,问宝宝们今天有没有送礼物给亲人或朋友,然后把礼物拿出来,宣布这个礼物是给班里的小朋友们准备的,希望所有宝贝们都能参与到送礼物的活动中来,让班里的同学们都感受到大家之间的温馨和关爱。

2. 学习:1.老师将5张小动物卡片和5张小盒子卡片分别摆放在教室的两个角落里,然后让幼儿自由地走动、观察和探索。

老师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多”、“少”的概念。

2.老师向幼儿们展示宝宝送的礼物,告诉他们,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把这些礼物都装到小盒子里,看看每个盒子里能够塞下多少礼物。

3.老师随机挑选一个幼儿,让他/她选择一个小动物卡片和一个小盒子卡片。

然后老师与其他幼儿一起数一数,看看这个盒子里塞了几个礼物。

如果这个盒子里的礼物数量大于等于其他盒子里的礼物数量,这个幼儿就在这个盒子里留下礼物。

否则,这个幼儿就要将礼物放回来,等待下一轮。

最后,所有礼物都要装到盒子里。

4.同样的游戏可以轮流进行,直至每个幼儿轮流了一次。

3. 总结:老师和幼儿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每个盒子里有多少礼物,让幼儿们由“多”、“少”的视觉印象,直接感受到数量的差距。

老师再一遍一遍地强调:“多”就是比其他东西多,”少”就是不够,让幼儿们意识到自己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课后作业为了让幼儿们更深入地感受送礼物的美好,老师可以要求小朋友回家后,为亲人或朋友准备一份小礼物,让宝宝们感受到送礼物的快乐和温馨。

同时,老师也鼓励幼儿在平时的家庭活动中更多地分享、合作,养成积极参与的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送礼物》及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送礼物》及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送礼物》及教学反思(通用11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送礼物》及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大小辨识能力。

活动准备:自备教具:1、大小娃娃各一2、幼儿人手一份;大小插片各一。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出示大娃娃。

“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出示小娃娃。

“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二、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

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请幼儿根据大小摆一摆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三、幼儿送礼物要求: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大小插片)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大大和小小,并能讲一句话。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大小插片),将相同的两件东西进行比较,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出示大小不同的房子)四、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请幼儿翻开书第20页,观察画面上有什么?他们是几个?同一种东西,他们的大小一样吗?谁大谁小?请小朋友个大的东西涂上红色,看谁涂的漂亮。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送礼物》及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2、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灵敏性。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贺卡、铅笔、贺卡若干。

活动过程:1、“新年老人悄悄地来了,我们跟着新年老人的脚步,进入了,你们开心吗?”2、“新年老人要和我们来做个碰球游戏,你们高兴吗?”交代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是几。

幼儿园数学教案之送礼物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案之送礼物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案之送礼物活动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送礼物活动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育活动,它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活动目的1、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认清形状、颜色、大小及数量等要素来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意;3、拓宽孩子们的交际领域,是孩子们在“礼尚往来”的礼仪环境中提升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4、培养孩子们做好礼物包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思维发展。

二、活动流程1、观察距离比大小用不同大小的颜色毛球,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让孩子们观察毛球的大小,并通过与其他毛球的比较来确定它们的大小。

2、认识形状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纸板制成礼盒,并让孩子们按照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3、进行数学计算老师会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孩子们互相竞赛,谁先算出来谁就得到礼物。

例如:将10颗葡萄分给5个朋友,每个人分到几颗?4、学会包装礼品在这一环节里,老师们将介绍如何包装礼品,如何用不同的包装纸和丝带让礼品看起来更加高级。

孩子们会学着在纸上绘制图案、涂色,在礼品上写上祝福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喜悦。

5、礼物交换环节一个环节就是大家期待的交换礼物了,每个小朋友会准备一个礼物,将礼物放在一个大箱子里,所有孩子都会挑选一个礼盒,并在一个特殊的环节中将礼盒送给对这个礼盒情有独钟的小朋友。

三、因为送礼物活动孩子们可以得到的收获1、感受到给与收获的快乐通过送和收礼物,孩子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赠送的快乐和收到礼物的高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制作和送出礼品的,并且也可以从别人那里收到自己喜爱的礼品。

这是一种可以提高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方式。

2、培养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在包装礼物这一环节,孩子们可以自由绘画和涂色,让他们能够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颜色和形状,用丝带和其他饰品来装饰自己的礼品,这些都是可以推动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进一步发展的。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送物品的过程;
2. 能够识别不同的物品;
3. 能够进行简单的物品比较。

2. 教学准备:
1. 不同的玩具、小汽车、毛绒玩具等;
2. 礼物盒;
3. 课件和PPT。

3. 教学过程:
步骤 1:引入
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个礼物盒,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要给谁送礼物,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送礼物的场景,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 2:展示物品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颜色的物品,如小汽车、毛绒玩具等,让学生手把手拿起来看看。

步骤 3:比较大小
教师让学生比较所展示物品的大小,然后帮助他们排列这些物品,从小到大。

步骤 4:比较颜色
教师通过颜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物品,然后让学生把物品按颜色分类。

步骤 5:送礼物
教师告诉学生要送礼物了,让他们选择不同颜色或大小的物品,放置到礼物盒中送给别人。

步骤 6:反思
教师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发言,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4.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物品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学生们还没有完全学会如何进行分类处理,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继续教学的重点。

此外,除了让学生认识到物品的基本属性外,也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思考和理解物品送
礼物的意义和作用。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教学,学生应能够: - 认识并理解送礼物的概念; - 学习用简单的方式数数和识别数字;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态度。

2. 教学准备•教具和材料:礼物盒、颜色图卡、数字图卡、计数棒、小珠串;•教学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准备:学生已完成因数与倍数、简单的计算能力的学习。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老师进入教室后,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宝宝送物品”。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过的内容,并与当天的主题进行联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呈现礼物盒老师展示一个装满礼物的盒子,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数数和识别数字的方法,就像宝宝送礼物一样,你们想知道盒子里面装了什么吗?”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步骤三:颜色图卡的运用1.老师拿出几张颜色图卡,分别是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等,并让学生观察、摸索颜色图卡;2.老师一边出示颜色图卡,一边数数,让学生跟读;3.老师与学生一起将颜色图卡按颜色分类;4.老师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图卡?”引导学生回答,并确保学生能正确说出各个颜色的名称。

步骤四:数字图卡的运用1.老师介绍数字图卡,并让学生观察、摸索数字图卡;2.老师一边出示数字图卡,一边数数,让学生跟读;3.老师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图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老师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数字的图卡?”引导学生回答,并确保学生能正确说出各个数字的名称。

步骤五:运用计数棒进行操作1.老师介绍计数棒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让学生摸索计数棒;2.老师示范将颜色和数字图卡与计数棒进行对应,例如将红色图卡与一根计数棒对应;3.老师引导学生使用计数棒完成颜色和数字图卡的配对,并进行数数练习。

步骤六:小珠串的运用1.老师介绍小珠串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让学生摸索小珠串;2.老师示范使用小珠串进行计数,例如将一串小珠子与数字图卡的数量进行对应;3.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小珠串完成颜色图卡和数字图卡的配对,并进行数数练习。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数字“1”、“2”、“3”并能逐渐掌握其数量关系;
2.能够正确使用物品数目来描述和比较大小;
3.能够语言表述数字的意义和数量。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1”、“2”、“3”;
2.熟练使用物品数目来比较大小。

三、教学准备
1.布袋;
2.不同的物品,如:饼干、小球、积木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带着幼儿们观察课堂周围的环境,指出课堂中有很多不同大小和形状
的物品,并引导幼儿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物品;
2.将布袋放在黑板前,让幼儿们猜测里面是什么。

2. 活动环节
1.宝宝送物品。

教师将不同数量的物品放入布袋中,让幼儿们依次摸出来,猜测里面有几个物品。

然后让一名幼儿假扮为宝宝,将拿出的物品送给另一名幼儿。

其他幼儿则同时说出刚才拿出的是几个物品,并比较大小。

2.数字游戏。

教师指定一位幼儿,给他/她发一件物品,然后让幼儿进行数数。

将物品取走后,让幼儿说出刚才拿了几个物品。

3. 总结环节
1.教师请幼儿说出今天学到的内容,即认识数字“1”、“2”、“3”并能逐渐
掌握其数量关系;
2.回想今天的活动,有哪些物品,它们的数量是多少?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幼儿们能够逐渐认识数字,理解它表达的是具体的事物的数量,而不是无形的概念。

同时,幼儿们也学会了使用物品数目来比较大小,懂得了用语言表述数字的意义和数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幼儿们自主探索和互动交流,并及时总结和反思,以促进幼儿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宝宝能够:1. 认识常见的物品,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习物品的分类,了解物品的共同特征。

3. 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物品的特点,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分类规律。

二、教学准备1. 物品:球、书、绳子、椅子、小汽车、花瓶等。

2. 画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拿出一个球,让宝宝看一看这是什么物品。

然后问宝宝是否知道球的用途,是否还有其他形状的球。

通过与宝宝的互动,引起宝宝的兴趣。

2. 探究物品老师拿出球、书、绳子、椅子、小汽车和花瓶等物品,逐个展示给宝宝看,并且告诉宝宝它们的名称。

然后,老师让宝宝观察这些物品的特点,比如形状、用途等,并与宝宝共同总结出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宝宝思考。

3. 分类归纳老师带领宝宝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可以先给宝宝一个提示,比如“我们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然后,让宝宝动手将这些物品按照提示进行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逐个引导宝宝思考,并帮助宝宝准确归纳总结出分类的规律。

4. 巩固练习让宝宝自己动手找出几个属于同一类的物品,并且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老师可以逐一点评宝宝的答案,并纠正错误。

通过练习巩固宝宝的学习成果。

5. 拓展延伸引导宝宝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一些新的物品,并且说出它们的名称。

可以请宝宝将这些新的物品加入之前的分类中,看是否符合分类的规律。

6. 结束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与宝宝互动,检查宝宝对于物品名称和分类规律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宝宝在观察、思考和分类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宝宝逐渐学会了观察物品的特点,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问答、观察、分类等,以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促使宝宝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宝宝送物品》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数字1-5,能够正确计数并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5,能够正确计数并按数取物。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物品卡片、小袋子、小卡片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代表数字1-5。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抓数字”、“猜数字”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主题活动1.导入教师出示小袋子,引起幼儿兴趣,并提出问题:“小袋子里有什么宝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认识数字1-5(1)教师逐一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1-5,并引导幼儿说出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数数,从1数到5,巩固数字概念。

3.送物品(1)教师出示物品卡片,让幼儿说出每个物品的名称,并引导幼儿将物品按照数字分类。

(2)教师设置情境,如:“小猫家需要5个苹果,小兔子家需要3个胡萝卜,小熊家需要2个面包,请大家帮助它们送物品吧!”(3)教师引导幼儿按数取物,将物品送到对应的家里。

4.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送物品”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数字1-5的概念。

(2)教师设置不同的难度,如增加物品数量、改变物品种类等,让幼儿不断挑战自己。

(三)结束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抓数字”等,巩固本次活动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数字1-5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正确计数并按数取物。

在送物品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数字概念掌握不够扎实,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1-5,能够正确计数并按数取物。

宝宝送物品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宝宝送物品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宝宝送物品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物品的数量和颜色。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计数和分类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分享和赠予。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宝宝送物品卡片、计数器、分类盒、礼物盒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宝宝送物品卡片。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物品的数量和颜色。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将物品按照数量和颜色进行分类。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宝宝送物品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的物品数量和颜色。

2. 讲解:教师讲解宝宝送物品的规则,引导幼儿学会计数和分类。

3. 操作: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使用计数器和分类盒进行操作,将物品按照数量和颜色进行分类。

4. 练习:幼儿自主选择宝宝送物品卡片,进行分类练习。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将宝宝送物品卡片发放给家长,让家长协助幼儿进行家庭练习。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宝宝送物品的相关道具,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和操作。

3. 教学游戏:教师设计宝宝送物品的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操作准确性和熟练度。

2. 关注幼儿在分类和计数过程中的思维过程,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分享意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2. 教师应确保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参与,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应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应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宝宝送物品》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2.帮助幼儿理解“送”的概念,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数字表示物品数量,并能准确送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送”的概念,并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物品卡片、小袋子、小推车等。

2.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超市,设有多个货架,每个货架上摆放不同数量的物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数字1-5。

(2)教师出示物品卡片,引导幼儿认识物品,并说出相应数量。

2.游戏活动(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宝宝要送物品给小动物们,每次送的数量要和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一样。

(2)教师示范游戏:教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3”,然后从货架上拿出3个苹果,放入小袋子,推着小推车送到小动物家。

(3)幼儿分组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小推车和若干个数字卡片。

幼儿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从货架上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放入小袋子,推着小推车送到小动物家。

(4)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游戏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展示幼儿送出的物品,引导幼儿数数,巩固数字概念。

4.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更多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进行更高难度的游戏。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超市购物场景,巩固数字和物品数量的对应关系。

5.结束语教师:今天宝宝们表现得都非常棒!大家学会了用数字表示物品数量,也学会了分享。

希望宝宝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帮助别人,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和物品数量的对应关系,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教师在拓展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游戏教案《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游戏教案《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游戏教案——《宝宝送物品》游戏简介《宝宝送物品》是一款旨在帮助幼儿园小班儿童提高数学认知和社交能力的游戏。

游戏主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园小班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游戏目标本游戏旨在帮助幼儿园小班儿童:•培养数学认知能力;•增强社交能力;•促进身体协调性。

游戏材料•1个玩具小汽车;•10个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玩具,例如球、木块、积木等。

游戏流程第一步:准备物品1.将10个玩具混在一起。

2.把玩具放到教室的一个地方。

第二步:介绍游戏规则1.让孩子们坐成一个圈圈。

2.介绍玩具汽车和10个玩具。

3.解释游戏规则:每个孩子扮演一个宝宝,将要送出 1 个或2 个玩具。

4.提醒孩子们,每个宝宝送出的玩具数量必须一致。

5.如果宝宝送出的玩具数量不一致,这个宝宝将退出游戏。

第三步:进行游戏1.让一个宝宝从圈圈中选中一辆玩具汽车,然后拿着汽车绕着圈圈走。

2.当宝宝手拿着玩具汽车经过另一个孩子时,这个孩子请宝宝停下并问这位宝宝要几个玩具。

3.这个宝宝回答说“我送你 2 个玩具”,然后将汽车交给这个孩子。

4.交出玩具之后,这个宝宝就退出游戏。

5.当只剩最后一个宝宝时,他将获得圈圈中剩余的所有玩具。

第四步:反思1.让孩子们坐下来回顾整个游戏的过程。

2.提问: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哪些数学概念?3.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游戏中发现的数学规律和模式。

4.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游戏效果《宝宝送物品》是一款旨在帮助幼儿园小班儿童提高数学认知和社交能力的游戏。

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园小班儿童:•提升计数和排序能力。

孩子们需要计算和排序他们要送出的玩具数量。

•培养合作精神。

孩子们要协商送出的玩具数量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同样多的玩具。

•增加身体协调性。

孩子们需要在房间里走动和传递汽车和玩具。

游戏扩展可以从以下角度扩展游戏:•对数字范围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引导孩子们转化为对模式的观察和思考。

•增加玩具的数量和种类以增加游戏难度。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送物品》教学背景授课班级小班幼儿园,学生年龄在3-4岁之间。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数数的数量和数字。

2.学生能够理解送礼物的含义。

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数数和送礼物的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数数的数量和数字。

教学过程1.教师将一堆颜色不同的小球放在教学桌上,让学生数数。

2.教师告诉学生,每种小球有自己的数字,例如红色小球是1,黄色小球是2,等等。

3.教师将各种颜色的小球混在一起,让学生根据颜色和数字把它们分类。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量和数字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和颜色的帮助让学生深入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数字的概念认识不全面,需要进行重复说明和细致的引导。

同时,这个环节也需要注意学生的数量感,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教学目标2:学生能够理解送礼物的含义。

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送礼物。

2.教师问学生,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有谁会送你礼物?3.教师告诉学生,在节日和生日等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送礼物给别人,让对方感到快乐和幸福。

4.教师鼓励学生,在这个小班的集体中,也可以互相送礼物,让大家都感到快乐和幸福。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送礼物的含义和作用,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过程和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送礼物的理解和理念比较浅薄,需要有可圈可点的案例引导,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数数和送礼物的过程。

教学过程1.教师告诉学生,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叫做《宝宝送物品》。

2.教师让学生围坐在地上,并将几个卡板盒放在中间位置。

3.教师把颜色不同的小球和小礼品装在卡板盒里,每个盒子里有相同的数量和物品。

4.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卡板盒,并依次把盒子里的小球和小礼品按照颜色分类,数清数量。

5.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送送礼物,例如把礼物放在盒子里、递给朋友等等。

宝宝送物品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宝宝送物品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宝宝送物品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物品的名称,了解物品的分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物品(如玩具、书籍、食物等),分类标签,篮子或盒子。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物品摆放整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幼儿思考物品的分类。

2. 主体活动:a) 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引导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b)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物品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特性。

c)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将物品进行分类,并贴上相应的标签。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进行物品分类的游戏。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立“宝宝送物品”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物品分类游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物品分类的认识。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活动延伸的实施情况,以及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3. 幼儿作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了解幼儿对物品分类的理解。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耐心和细心,引导幼儿逐步掌握分类方法。

4.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 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分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推荐1. 物品分类图片素材:可从网络上搜索相关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幼儿操作。

2. 分类标签模板:可使用彩色纸张制作,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

3. 教学视频:可寻找相关教学视频,帮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物品分类。

4. 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一些实物物品,让幼儿动手进行分类操作。

小班数学优秀导学案《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优秀导学案《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优秀导学案《宝宝送物品》教学背景本教学案是为小班幼儿设计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数学中的简单加减法。

此导学案适用于3-4岁幼儿,旨在培养幼儿的简单数学计算能力,同时通过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教学主题:宝宝送物品•教学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教学对象:小班幼儿•教学时间:1个课时(25分钟)教学流程导入环节(3分钟)通过放动画片或图片等方式,让幼儿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分组活动(5分钟)将小班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幼儿作为“送礼小使者”。

将每组的小使者给予不同数量的物品,例如一个小车、两个小球等。

互动游戏(5分钟)让每名小使者选择一组物品,并将其放在教师指定位置上。

然后让其他幼儿通过数学计算,算出所有组中物品的数量。

计算过程(7分钟)请幼儿一组一组地报数,教师在黑板上按照每组物品的数量,列出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目,然后让幼儿进行计算并报答案。

教师点评(5分钟)教师会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幼儿在后续学习中更加努力。

课后延伸(5分钟)可以配合一些数学游戏或故事片等方式,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这些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者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上幼儿的表现,以及课后的观察,可以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和个性化教学。

总结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

通过本课程,可以让小班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其理性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优秀教案《宝宝送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优秀教案《宝宝送物品》

趁风华正茂,担肩上重任!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宝宝送物品》《小班数学课教案《宝宝送物品》》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忙,快来看看小班数学课教案《宝宝送物品》!【活动目标】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进行归类。

2、增进幼儿及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

3、引导幼儿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进展目测力、推断力。

【活动预备】1、《幼儿画册》人手一本,配套贴纸。

2、实物手套、拐杖、公文包、老花镜、围裙、杯子(大、中、小)。

3、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1、情景表演。

(1)师:今日我们请来了几位客人,一起看看他们是谁呢?爷爷,拄着拐杖渐渐地走进来,把拐杖放下;奶奶,戴着老花眼镜走了进来,把眼镜放下;爸爸,夹着公文包进来了,把公文包放下;妈妈,围着围裙在厨房做饭,把围裙拿下。

(2)师:你知道是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的?(快思教案网)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幼儿进行观查并回答)2、宝宝送物品。

(1)请一幼儿上前将爷爷的物品送给爷爷。

(提问:他送的对吗?假如不对,你觉得应当是送给谁的呢?)(2)请几名幼儿上前将物品依次送给爸爸、妈妈、奶奶,其他幼儿认真观查,物品送的对不对。

1Word文档可编辑,页眉页脚可删除(3)出示《幼儿画册》:在这里也有四个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呢?(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4)出示配套贴纸:在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的物品,都是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我们一起看看应当把什么东西送给谁呢?(5)老师进行示范:公文包是送给爸爸的,男式手套是爸爸的(6)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物品与人的关系,幼儿特殊感爱好,学得也比较轻松,很快就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

接着我又让幼儿自己操作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匹配,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既快乐又学到了学问。

小班数学课教案《宝宝送物品》2Word文档可编辑,页眉页脚可删除。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宝宝送物品》含反思

小班教案《宝宝送物品》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参与为家人送物品的活动,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宝宝送物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2、愿意参与为家人送物品的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重点难点: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活动准备:1、教具:图片:手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人物图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学具:幼儿操作纸、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拐杖、女士包、领带等。

(幼儿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了解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出示人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图片。

师:看,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进行观察并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从他们身上的不同物品就可以看出他们是谁了。

师:看,家里的手套都乱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找不到自己的手套了,谁能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手套?小班幼儿已经初步具有观察的经验,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能通过人物身上的物品分辨出人物的不同身份。

同时,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2、宝宝送物品。

(1)个别幼儿送物品。

(3分钟)请个别幼儿送手套并讲述原因。

师:你是怎么送的?为什么要这么送?教师小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套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手套的不同特征就可以看出来了。

用同一种物品--手套来引导幼儿通过细致观察、一一比较的方法来判断手套送给谁。

(2)全体幼儿送物品。

(12分钟)师:家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物品,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是什么。

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师:我们一起来送一送,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东西放到他们下面,记住一边送要一边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送。

幼儿送物品并讲述原因。

幼儿集体操作时,教师所选材料有了递进,有一组(4双鞋子)同类的物品,还有一些其他特征比较明显的物品,如拐杖、领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课教案《宝宝送物品》【活动目标】
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进行归类。

2、增进幼儿及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人手一本,配套贴纸。

2、实物手套、拐杖、公文包、老花镜、围裙、杯子(大、中、小)。

3、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

(1)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客人,一起看看他们是谁呢?
爷爷,拄着拐杖慢慢地走进来,把拐杖放下;
奶奶,戴着老花眼镜走了进来,把眼镜放下;
爸爸,夹着公文包进来了,把公文包放下;
妈妈,围着围裙在厨房做饭,把围裙拿下。

(2)师:你知道是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的?(教案网)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幼儿进行观察并回答)
2、宝宝送物品。

(1)请一幼儿上前将爷爷的物品送给爷爷。

(提问:
他送的对吗?如果不对,你觉得应该是送给谁的呢?)(2)请几名幼儿上前将物品依次送给爸爸、妈妈、奶奶,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物品送的对不对。

(3)出示《幼儿画册》:在这里也有四个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呢?(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
(4)出示配套贴纸:在老师这里也有很多的物品,都是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我们一起看看应该把什么东西送给谁呢?
(5)教师进行示范:公文包是送给爸爸的,男式手套是爸爸的;;;;
(6)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物品与人的关系,幼儿特别感兴趣,学得也比较轻松,很快就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

接着我又让幼儿自己操作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匹配,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既高兴又学到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