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最新稿

合集下载

卢麒元 资本论 文字稿

卢麒元 资本论 文字稿

卢麒元资本论文字稿《资本论》是卢麒元先生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金融领域的重要参考书。

本文将对《资本论》这本书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核心思想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资本论》所提到的“资本”一词的含义。

在本书中,“资本”是指占有一定财产,并通过投资获取利润的一种经济形态。

卢麒元先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资本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的增殖过程。

首先,资本的生产过程是指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来进行生产,并将成品卖出获取利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被资本家所占有并被资本家所雇佣,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这一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阶级对立和剥削关系。

其次,资本的流通过程是指资本家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价值增值。

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买卖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手段。

卢麒元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商品交换中的不平等,即生产者的劳动价值与商品的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

最后,资本的增殖过程是指资本家通过再投资获取更多利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将一部分利润重新投入生产,形成新的资本,并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一过程使得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但也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资本论》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还提出了一些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思路。

卢麒元先生认为,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关键在于消除私有制和建立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革社会制度和完善分配机制来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资本论》的出版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关注资本的积累过程和剥削关系,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

其次,它强调了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倡导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制度。

然而,《资本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卢麒元先生过于强调了资本的消极影响,忽视了资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资本论讲稿ppt

资本论讲稿ppt

二、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从1843年起到 1883年谢世止,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 花费了40年时间。 •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与读者见面。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公诸于世。 • 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将第四卷分别整 理出版。
颠沛流离的生活
马克思“ 流亡路线图”
1849年6月由于德国 当局的迫害举家迁 居英国伦敦 1845年2月被法国 政府驱逐出境转到 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8年3月被比利 时驱逐出境转到 法国巴黎 1843年迁居法国巴 黎
二、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马克思和恩格斯到 了巴黎,他们认真地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 教训,从中认识到,要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 的工农联盟。
制作: 学号: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一、马克思生平
• • • • • • • •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 犹太藉律师家庭。 1835-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 1837年,开始钻研黑格尔哲学,并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的 “博士俱乐部”。 184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10月至1843年3月,任《莱茵报》主编。 1843年6月,和燕妮结婚。 1847年,同恩格斯一起参加正义者同盟,将其改组为共产 主义者同盟。同年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
四、《资本论》的方法论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 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 一体。 “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 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列宁
《资本论》的方法论之一:逻辑

《资本论》讲稿

《资本论》讲稿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资本论》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资本的本质和构成 资本主义工资(第二个崭新因素) 资本主义工资(第二个崭新因素) 剩余价值规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之 资本论》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
一是有社会分工;二 是有不同的所有者。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资本论》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的特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 的劳动产品。商 品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二因素。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资本论》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网上资料链接 《资本论》之所以“重新走红”,不 资本论》之所以“重新走红” 仅因为它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问 题,还在于它创建了联系生产过程和 生产关系,研究交换、分配、 生产关系,研究交换、分配、消费关 系的理论框架, 系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 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经济( 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经济(金 危机、 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性思路。 性思路。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 政治经济学的枢
商品与货币图解 五大职能 商品拜物教 价值规律 社会分工 不同的所有者 商
流通规律
价值形式—货币 价值形式 货币
品 质: 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 价 值
量: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资本论》
第一卷第二至六篇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揭 示了剥削的秘密
同志们好! 同志们好!

刘敢同志《资本论》1-3卷讲稿

刘敢同志《资本论》1-3卷讲稿

1、《资本论》1卷的中心内容,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或称1卷研究对象)(1)资本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生产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科学抽象法要求总要撇开流通过程,从直接生产过程始。

(3)为说明直接生产过程,要从再生产过程抽象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从商品货币始2、《资本论》1卷由三大部分构成的体系:(1)导言:商品和货币(第一篇)(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二篇到第六篇)(3)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七篇)用符号表达的形式化为:1.W—W—G—W,G’=G+△G?商品W的内在矛盾运动—→W矛盾外化为W—W(简单价值形式)—→W—W再发展为W—G货币形式—→货币G形成W—G?G—W为环节的流通过程,即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从先买G—W后卖W’—G’,引出G′=G+△G,△G何来?2.——引出劳动力商品W被购买,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带入买卖之内的直接生产过程:W…P…W’。

展开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G—W…P…W’—G’资本总公式,(中心内容展开式,一卷就为此而写,一切全为此)3.—→资本的再生产运动形式:G—W…P…W’—G’,G—W…P…W’—G’,…—→展开G—W …P …W’—G’ ?剩余价值资本化为G’’(C+V+部分m—W’…P’…W’’—G’’?………3、特点(1)每一部分都和它物质内容生产力一发展分不开。

(2)着重揭示资本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同时揭示资本生产力的规律。

(3)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以生产力发展为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力不断发展与获取更多的m矛盾,1、商品四对内在矛盾: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一对矛盾)——商品二重性矛盾;商品生产中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第二对矛盾;商品包含着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第三对矛盾)——深层次矛盾商品矛盾的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第四对矛盾)——根源性矛盾。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二、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剩余价值总和等
于利润总和。 (二)商品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差会互相抵销,应把这一点
理解为一种长时期发生作用的趋势。 (三)计算生产价格总和时,必须注意剔除利润的重复计算。
商品成本价格含义的修改。 (四)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化的基础的变化。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产生,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
(一)前言:说明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 (二)第一、二节分别考察资本的价值构成和剩余价值
率对利润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本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拟定的题目补写。
(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 构成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缩短都会提高 利润率。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资本论王德峰演讲稿

资本论王德峰演讲稿

资本论王德峰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资本论》的理解和感悟。

今天我将围绕《资本论》中的核心思想展开演讲,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资本论》是由卡尔·马克思于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

《资本论》无疑是马克思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许多人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石。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先后深入分析了商品、货币、价值、剩余价值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并阐述了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中,资本家利用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这个巨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自己的利润。

而劳动者得到的只是等价物的工资,其劳动价值被剥夺。

《资本论》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属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使得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行。

同时,《资本论》也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警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经济危机和生产力阻碍,最终将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条件。

他指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才能得到完全解决,社会财富才能实现均等分配。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资本论》的深远影响。

马克思的思想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激发了无数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探索。

在《资本论》的指引下,世界范围内许多的社会主义实践都致力于改变生产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繁荣。

在当今中国,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伟大实践。

《资本论》中的思想和理念对我们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的阅读感受(稿件3篇)

资本论的阅读感受(稿件3篇)

资本论的阅读感受(稿件3篇)资本论的阅读感受篇1在中学时代学历史时,就已经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所了解,明白了有《资本论》这本书,明白书中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概念。

其余的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这天,经过三个多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学习,才让我对资本论进行重新审视。

经过十几天的仔细阅读,让我收获匪浅!只可惜,由于阅历和时间的关系,使我无法对《资本论》进行深刻的了解。

众所周知《资本论》不仅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并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

实际上这是一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指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干活付钱”是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干活付钱”并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我所得的报酬。

例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

那么,究竟什么是剩余价值呢马克思的《资本论》里面的一段话“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构成任何价值。

这段时间构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

”马克思又进一步论述,“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一般具有决定性的好处,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好处。

使各种经济的社会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

资本论讲稿

资本论讲稿

什么是简单再生产?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可分为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和规模扩大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规模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则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问题一:一切社会共有的简单再生产及其基本条件一、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连续的——再生产过程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

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

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二、社会再生产是物质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是物质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如同生产的条件采取资本形式一样,再生产的条件也是采取资本的形式,不变资本(生产资料)是再生产的客观条件,可变资本(劳动力)是再生产的主观条件。

2、它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断地得到维持和发展。

问题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及其基本特征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使再生产维持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1、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孤立地看工资是资本家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但连续的看,尽管工人生产的W这次没有卖掉,但上次生产的W已经转换成货币了;资本家用上次得到的货币,一部分工资付给工人,一部分自己消费。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不论最初是怎样来的,也都是工人创造的;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且全部预付资本也是工人的剩余价值转换而来的。

例:假如某个资本家有10万元资本,每年能带来2万元剩余价值,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这2万元剩余价值每年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

资本论3卷讲稿

资本论3卷讲稿

第四讲《资本论》第三卷学习1、《资本论》第三卷研究资本生产总过程,它以利润范畴为轴心展开的分配过程,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形成了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

2.其内容分为四部分:一、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分述)(第一---四篇)二、生息资本和利息(分述)(五篇)三、土地和地租(分述)(六篇)四、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综合)(七篇)3、《资本论》三卷 资本生产总过程图示。

PmG-G-W 12PmPm Pm C <商品价值是商品经济中,经济活动围绕的轴心。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以价格的形式和运动表现出来,其运动规律展开为价值规律。

而作为商品经济成熟的高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商品价值也要发生变化。

商品价值内在的构成C+V+M 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转化为=成本价格K+平均利润P ,即转化为生产价格,这种转化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生产价格的出现就使得以商品价值为轴心的经济活动本质,现象的表现为以生产价格为轴心的活动形式,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正是这样显示其经济运动运行的。

从而,认识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这种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首先)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K+P _)是由单个资本开始的。

由于同一生产部门资本的竞争,它的价格构成(C+V+M )先转化为=成本价格+单资利润进而在部门内资本间收益 的企业转移,结果就转化形成市场价值=成本价格+部门平均利润这只是初步的转化,但为进一步转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2、其次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引起进一步的转化,由于不同部门的平均利润存在差别,使得利润低的部门的生产要素向利润高的生产部门转移,从而利润竞争引起资本的进一步运动,又会引起部门之间利润率已再转化,也就是在社会范围内,转化形成=成本价格K+社会平均利润P ,即形成生产价格。

这一转化就使得简单商品生产中的商品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形,从而形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3、最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关键是,剩余价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P _。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9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讲稿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讲稿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讲稿第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内容是劳动价值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也是西方经济学批判最多的理论。

这一篇是马克思逻辑和历史统一方法、辨证方法、抽象方法运用最成熟的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有人说是价格的基础问题。

第一卷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重大意义一、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第一卷研究这个生产过程,不是研究它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这个过程中的劳资关系,即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

不仅揭示这个关系的实质,而且考察它的运动规律,即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具体来说,第一卷全面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这个过程中的劳资关系的实质及其历史变化、这个过程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 二、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围绕研究对象和主题,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第一卷共有七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篇,研究商品和货币,主要理论内容可以概括为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石,是其他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六篇,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和劳资关系的实质及其变化。

其中,第二篇研究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为进一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四、五篇,分别研究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

这三篇的内容,可概括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第六篇研究工资,是对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补充,这一篇内容可概括为工资理论。

•第三部分了,即第七篇,研究资本积累过程,这是从历史的、动态的角度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揭示资本积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这一篇内容可概括为资本积累理论。

•因此,第一卷共有七篇,包括三个部分,由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三大理论所构成。

资本论王德峰演讲稿

资本论王德峰演讲稿

资本论王德峰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资本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

从传统的货币储备到现代的金融工具,从工业生产到全球贸易,从社会组织到文化传播,资本的影响力几乎无所不在。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战略、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资本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逻辑。

资本的出现,源于人类对于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则逐渐成为了市场交换和私人占有的基础,进而促使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和生产关系的逐步变革。

然而,我们也需要承认,资本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积累往往伴随着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分化,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和冲突。

因此,资本的合理运用和社会的公正分配是当前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资本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运用和管理资本呢?首先,应该注重资本的价值和效益。

资本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投资获得利润,更在于为经济、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多的益处。

在投资运营中,应该注重风险控制和稳健运营,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和短期获利,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和社会负担加重。

同时,应该挖掘资本的社会价值和创新效应,搭建平台和机制,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推进社会创新和共享发展。

其次,应该注重资本的道德和法制。

资本的合理运用不仅仅需要遵循市场规律,更需要遵守法律纪律和道德规范。

资本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是企业和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公正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因此,应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完善法律体系,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文化,促进资本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最后,应该注重资本管理的创新和智慧。

资本管理的创新和智慧是企业和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资本管理领域,极大地拓展了资本管理的边界和空间。

资本论发言稿500字

资本论发言稿500字

资本论发言稿500字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资本论》。

《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原因以及未来的走向。

马克思在书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到社会,全方位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矛盾。

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由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存在,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压迫和剥削。

这种矛盾不仅导致社会阶级的对立,也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资本的运动和扩张。

资本家通过投资和生产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谋生。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也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市场竞争和生产过剩造成的。

经济危机会导致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主义的崛起。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实现真正的公有制。

人们将不再受到剥削和压迫,社会财富将公平分配,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矛盾,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思考其中的理论,从中汲取智慧,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意义。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资本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资本关系的社会化。

资本关系是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资本,而工人却只有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关系使得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利润,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资本关系的社会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

二、商品和货币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商品生产和交换。

资本论认为,商品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品,而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通用媒介。

商品生产和交换使得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心,它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资本家通过买卖商品和货币,不断地获得利润,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扩大。

三、多余价值的产生资本关系的本质就是剥削工人,从而获取多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工人必须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生活必需品。

资本家只支付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而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这部分多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这种剥削不仅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下降,也使得社会财富不均,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

四、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资本积累的过程。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和扩大市场规模,不断地积累更多的资本,并将它们再投资于生产中,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资本积累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同时,资本积累还会引发生态危机,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枯竭。

资本积累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生态问题。

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为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优缺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结合实际,寻求有效的改革路径和措施,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正义。

(完整word版)《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完整word版)《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1、是指产业资本。

2、分析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3、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4、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

二、《资本论》第一卷体系结构七篇25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以一般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阐述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阐述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三部分:第七篇,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阐述资本积累理论。

第一卷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从分析商品开始第一、是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要求。

第二、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要求。

第三、是资本自身实际运动的要求。

二、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和特点1、商品使用价值的涵义:物品能够满足人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2、商品使用价值的质和量①质:由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物的用途。

包括:一物一质;一物多质。

②量:指使用价值的计量。

使用价值的计量尺度是一种社会尺度。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①-⑥P.2、P6三、商品价值的质和量1、交换价值2、价值的质第一、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第二、价值的实体是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第三、要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

劳动的各种形态与价值决定的关系:(撇开供求关系)潜在劳动流动劳动物化劳动(劳动过程前)(劳动过程中)(劳动过程后)↓↓↓劳动力劳动发挥作用凝结为产品的劳动↓↓↓价值形成的基础形成价值价值3、价值的量①价值量的涵义②价值量的决定③价值量变动的一般规律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1、决定商品的要素第一、是否是劳动产品;第二、是否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三、是否通过交换;第四、价值是决定性要素。

2、统一性:3、对立性:第一、质和量的对立;第二、人和物的对立;第三、买者和卖者的对立;第四、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第五、源泉上的对立。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深,21世纪的资本运作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无法完全解释和预测现代资本的行为和趋势。

因此,本文将探讨21世纪资本论,包括资本的定义、现代资本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定义资本。

传统上,资本被视为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和货币的积累。

然而,在21世纪的资本论中,资本的概念变得更加广义。

资本不仅包括物质财富,还包括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等非物质资源。

这种广义的资本概念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资本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现代资本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自由,跨国公司成为主要的资本运作方式。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实现全球资源和市场的整合。

这种全球化的资本流动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但也带来了不均衡的分配和资源的过度开采。

另一个特点是金融化。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金融资本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金融资本通过投资和交易各种金融产品,赚取利润。

然而,金融化也带来了金融危机和波动,给经济稳定带来了挑战。

此外,网络和技术的发展也对资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加容易,从而降低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这使得市场更加透明和高效,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配置。

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作方式。

21世纪的资本论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是复杂多样的。

首先,全球化的资本流动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投资。

然而,全球化也导致了不平等的加剧和资源的过度开采。

一些发展中国家受益于全球化,但也有一些国家和人群陷入了贫困和不平等的困境。

其次,金融化使得资本市场更加复杂和波动。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和不稳定性。

资本论讲稿

资本论讲稿

马克思《资本论》方法论讲稿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资本论》的方法论。

这篇演示文稿是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它主要分为4个部分,马克思的生平,《资本论》的创作历程,重点部分是《资本论》的方法论,最后还简单介绍了《资本论》的方法论在中国的应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

记得易中天这样问于丹:“在你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颜色的?”于丹回答,孔子没有颜色,只有温度。

或许对于影响后世的大家,我们只能用抽象的词汇来形容他们的伟大。

提起马克思,他总是给我一种厚重感,这种感觉应该像苹果受到万有引力而恰巧落到牛顿头上,令人振奋而清醒。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藉律师家庭;184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10月至1843年3月,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6月,和燕妮结婚。

提起马克思的爱情,有这么一段故事。

当青年马克思向燕妮表白爱情、提出求婚时,马克思这样说:“我已经爱上了一个人,并决定向她提出求婚……”。

此时,一直挚爱着马克思的燕妮,马上怔住了,问马克思:“你能告诉我你所选择的恋人是谁吗?”马克思回答:“可以。

”于是将一个小方盒递给了燕妮,又补充说:“在里面,打开它,你便会知道。

”燕妮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打开了盒子,里面只是装着一面精致的镜子,其他什么也没有。

燕妮恍然大悟,原来马克思所说的爱人是自己,从此她跟随马克思开始了艰辛的生活。

1847年,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在巴黎筹建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同盟主席。

4月,回德国参加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在科伦创办《新莱茵报》。

1864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后,被选为总委员会委员,兼任德国通讯书记。

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写了《法兰西内战》;1883年3月14日病逝。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资本论发言稿500字

资本论发言稿500字

资本论发言稿500字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资本论》。

《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代表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于19世纪中叶首次出版,对于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赋予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论》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本质、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成。

马克思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以及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商品交换、货币、资本的运动和积累等一系列重要概念。

他指出,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媒介物,资本则是货币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形态。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运动规律,即资本通过无止境的剥削和积累实现自我增值。

这种自我增值的过程,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无产阶级的剥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额。

这个差额被资本家占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剥削的实质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状况。

他认为,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自己的彻底解放。

《资本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理论层面,还在于对实践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战略指导。

无论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从《资本论》中汲取了理论武装和政治智慧。

《资本论》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激发了无数人们的反抗精神和解放意识。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第一卷问题研究
序言
讨论题
※1、《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8页)理论界观点: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
2、一个社会(如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能否跳跃?(第11页)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能否跳跃?
前者需要讨论的问题:
(1)是不是每一个国家一定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界观点:每个国家一定/不一定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后者依据:列宁曾认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建立新的政权后,通过一定阶段发展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

(2)我们国家有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界观点:没经过/经过(3)资本主义是否必然灭亡?若灭亡,主要通过什么方式?理论界观点:暴力革命/和平发展
后者需要讨论的问题:
(1)社会经济发展有哪几种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产品经济(计划经济)
(2)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能否跳跃?理论界观点:可以/不可以
第一篇
讨论题
※1、什么是商品(第54页)?用于交换的不是劳动产品是否能成为商品?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
(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资本主义条件下用于交换的劳动力,不是劳动产品,但它是商品。

(3)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理论界观点:不是商品/准商品/商品
2、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第47页),这个商品是一般商品还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研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应从分析什么开始?
(1)商品是国民经济细胞。

(2)这里的商品的性质:理论界观点:一般商品/资本主义商品
(3)两种观点:研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应从物或产品开始/从人或劳动开始※3、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是什么(第55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是否存在商品生产,为什么?
(1)社会分工/私有制
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商品生产?不存在/准商品/商品
存在原因:理论界主流——社会分工/存在物质利益差异
※4、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第56页),是否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理论界:价值一元论/价值多元论(高级政治经济学154-157)
5、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如何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52页/高级政治经济学157-158)?
(第二种含义: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第三卷1975—p716)
第一种含义与第二种含义关系?理论界:第一种含义决定价值/第一种含义决定价值,第二种含义实现价值
※6、影响劳动生产力(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第53页)?它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第53页)?理论界:正比于反比(高级政治经济学236-241)社会主义实行按要素分配有何理论依据?理论界:按要素分配与剥削/按要素分配与要素参与分配(高级政治经济学222-224)
7、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智力劳动—人力资本)(第58页)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两者关系原理来理解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8、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包括哪些内容?它的核心观点或基本精神是什么?(已讲,不讨论)
9、马克思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社会能否及如何实现?如何根据这一设想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后面所讲的“个人所有制”与此相关,所以,该问题这里不做重点讨论,也不交作业)
10、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或者说,纸币的价值基础是金属货币(第151页)。

纸币为什么能替代金属货币?人民币是纸币,它的价值基础是什么?我国的通货膨胀是不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货币、劣币驱逐良币)
11、如何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第142、163页)?
理论界:第163页中关于“最后减去同一货币。

流通次数”,这句话是错误的,如何修改?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应修改为“最后除以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

第二种:应修改为“最后减去同一货币重复流通次数所包括的货币量”。

第三种: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的(洪远鹏),证明如下:
假设G代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A代表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B 代表到期支付总额,C代表彼此抵消的支付,D代表同一货币流通次数则(1)G=A+B—C/D
(2)A+B—C—(D--1)G 其中(D--1)G代表同一货币重复流通次数所包括的货币量,并将其移到等式左侧并整理得:G=A+B—C/D
/p-106271225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