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21世纪资本论

资本论读后感

浅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两种基本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剥削形式上有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战后各国更多地依靠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手段。但资产阶级提高生产力从而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决不是为了劳动者的利益,而是加重了对劳动者的剥削。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因此,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原理批判了西尼耳的“工人应当感谢资本发展了生产力”。

21世纪资本论

第一章收入和资本 ?概念的界定:资本不包换人力资本,约等于财富。 发达国家资本收入比约为5-6:人均国民收入3万欧元,人均国民财富18万欧元。当然,人均收入和资本掩盖了内部的收入和财富差距。资本存量大致可以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家庭资本以及企业和政府使用的专业资本。 ?资本主义第一定律: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资本/收入比*资本收益率待研究的问题:资本收益率的变迁是怎样的?为什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利润率不断下降这一预言在当代被认为是错误的? ?收入:无论用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作为测量方法,全球似乎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收入逐渐趋同的阶段。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基于全球资本自由流动和资本边际产出均等化的机制会导致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趋同,最终通过市场力量和竞争缩小不平等。但皮凯蒂认为上述理论存在两大缺陷:一是从严格的逻辑来看,均等化机制并不一定保证全球人均收入的趋同。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最多带来全球人均产出的趋同,并不意味着全球人均收入的均等。第二,上述假定了各国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技术水平完全一致,这很难成立。 现实案例:迅速发展起来的东亚国家没有一个受益于大规模的外商投资,这些追赶型国家享受的是对外开放的好处,从自由贸易中得到了知识的扩散、生产率的提高,进而通过自身国内储蓄提供充足的资本;非洲等国家工业资本被外国把持,最后会催发政动荡,要求没收外国资本和保护财产权的政治斗争导致持续的政治经济动荡。 第二章增长、幻觉与现实 ?增长率:分解为人口增长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只有后者才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增长率:1700年以前人口增速估计不到0.1%,增长极为缓慢;1700-2012年人口大爆炸,增速也只有0.8%;20世纪亚非1.5-2%,人口一个世纪翻了5倍,全球1.4%; 所以虽然1%在短期微不足道,但会在机场的时间之后造成彻底的改变。30年变成1.35倍,100年变成3倍。300年变成20倍。以现有人口70亿来看,过去300年人口按1-2%的增速是可能无限持续下去。根据官方预测,全球人口转型进程将加速,全球人口将重回公园1700年前的极低增长状态。但皮凯蒂认为以上预测的不确定性很大,人口增长收到医疗技术、生育率等社会文化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 ?人均产出增长率:1700-2012年的人均产出年增长率只有0.8%;从过去来看,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把长期经济增长浓缩为一个数字也是不切实际的。战后辉煌“30年”只是特殊时期。人均产值增速预计1%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意味着生产方式和就业状况的巨大变化。1700年以前年增长率只有0.1-0.2%的社会一直在重复自我,财富分配能够通过世袭、特权维持。但是年均增速达到1%的社会,人均产值将在30年间增长35%,产生大量新的职位和产品,对社会不平等的结构和财富分配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经济增长可能带来新兴的不平等,比如财富迅速向新的经济行业集中,但同时也使得从过去继承的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减小。(此处讨论的增长率是实际增长率,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综合预测全球增长率:呈现U型形状。1950年以前不超过2%,1950-1990跃升至4%,1990-2012降至3.5%。假设发达国家保持1%的增速,追赶型国家以4-5%的速度在2050年左右完成追赶,则全球总产值增长率将维持3.5%到2030年,2030-2050年将降至3%,2050年以后降至1.5%左右。 ?通货膨胀因素:在工业革命甚至一战以前,基本没有什么通货膨胀。两次世界大战释放

《恩格斯传》的大学篇读后感1200字

《恩格斯传》的大学篇读后感1200字 提到恩格斯,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从小到大,对于马克思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知道,也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他的事迹。然而,对于恩格斯来说,他的光辉并不亚于马克思。读完《恩格斯传》,才让我更全面地了解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读完后的第一感觉就像是恩格斯评价马克思所说的那句话——“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实际上,恩格斯的一生也都和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恩格斯和马克思在一起研究时,揭示了工人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由工人阶级掌握政治统治权,把全体人民从剥削的深重苦难中解放出来,建立一种真正的合理的社会,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他们一起制定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并建立了工人阶级第一个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第一国际,协助建立各国革命的工人政党。在马克思逝世后,他还协助成立了第二国际,并担任它的顾问。正如列宁所说,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现代无产阶级最卓越的学者和导师”。 其实,读了《恩格斯传》,对于他最深刻的印象,并非他有多少的丰功伟绩,最佩服和最值得我们作为现代人所最尊敬的,对于我来说而是他对于朋友的那份帮助与无私的支持。

1844年,恩格斯与马克思相遇,发现他们具有共同的爱好,随后一起走上了这条思想工作的道路。他们两人的思想和工作是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然而在他们的工作上,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帮助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恩格斯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走上了自己讨厌的“经商之路”,明知资本之义的黑暗却不得不置身其中,换的就是对马克思二十年生活与精神上的支持,让马克思能无所顾虑的完成他们所共同的思想追求,使马克思的得以完成《资本论》这部天才巨著。 可见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成就是有极大地作用的,可以说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支柱,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成果有很大的功劳。但恩格斯依然愿意为马克思提供他力所能及的帮助,用自己的所有努力去帮助他。 恩格斯是一个如此无私,默默付出的人。读了恩格斯的这个事迹,让我想到21世纪的人们的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变得自私狭隘,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由此,让我感受到现在极度缺乏像恩格斯这种不受物质丰富所吸引的无私的人。 从《恩格斯传》这本书上,我还读到了恩格斯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恩格斯是一个非常好学认真地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恩格斯在语言上有极大地天赋,赋有浪漫主义气息,还曾经想成为一位诗人。而且恩格斯在数学物理上也有兴趣,对于数学和物理也有自己的理解。总之,恩格斯在青年求学的时代是一个认真好学,对知识十分渴望的好学生。

资本论读后感1

资本论读后感 我今天下午看了《资本论》,感触也是比较多的,他主要的特点是汇集了各家之所长,再加上他理解的东西,通过学习,给我的理解带来了帮助。 一、劳动价值论 (1)价值: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决定的。作者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会生产的不同阶段。 (2)剩余价值 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发展人们制造商品已经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来的,他说增加剩余价值可以有两种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 (3)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不是满足资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为了投入资本来赚更多的钱,投入新的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不是像《国富论》把剩余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可变的资本。 资本的积累造成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一方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则造成生存的压力,他说:“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可见他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 他主要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和消费品的生产,他认为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同价格总量相符的,然后价值(社会的)可以变为价格(个别的),这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三、关于地租

资本论读后感 5000字

创新研究与训练 论文 论文题目资本论读后感 班级经济学专业2014级 学号 1311606 姓名热依拉·塔依尔 指导教师段文斌

“资本论”读后感 摘要:“自从地球上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出现过一本书,像当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来说是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的。”——恩格斯 上大学以来,我们学过了三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基本原理等等课程,在这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有了深度了解。有人认为没读过《资本论》经济学不算入门。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就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资本论》三册是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下面围绕着一下几个问题来总结一下我对《资本论》这本著作的理解。 一、马克思是怎么样的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一生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最后在英国伦敦定居。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然而马克思没有被苦难所压倒,几乎每天大英博物馆刚开门,马克思就准时到达这里,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馆闭馆。 马克思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工商业实践,甚至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它给了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将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它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制度。 二、“资本论”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呢? 在学《资本》选读之前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没有实际用处的,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伪知识,因为资本家永远都不会承认剥削工人的这一事实,把一切生产活动伪装成公平交易,把得到的利益看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的报酬。但是随着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的深化,见识过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片面的观点以后,才领悟到了马克思在经济学历史上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是少数真正的从

(完整版)北京大学党课网上考试参考答案(2018)(第二课)

1.(单选题)第一次反法同盟失败之后,______的军队开进特里尔,特里尔变成了法兰西 共和国的一个省,马克思一家由神圣罗马帝国的“臣民”变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民”。?法国 2.(单选题)讲座中提到,法国革命之前,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诸侯林立纷争不断,通 过______的签订,承认神圣罗马帝国各个部分可以自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3.(单选题)柏拉图认为成为一个好的城邦存在的前提是什么? ?公共财产 ?共同经济空间 回答错误 4.(单选题)西罗马帝国分裂之后,西罗马帝国西部国君的马克西米安驻跸首府是 ______。 ?特里尔 5.(单选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的政治共同体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帝国 6.(单选题)讲座中指出,共产主义是______。 ?植根于历史、面对现实的一种社会方案 7.(单选题)讲座中指出,初心是什么? ?先天的道德能力 8.(单选题)作为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主报告准备的,收到《毛泽东选集》中的第一篇 文章是什么?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9.(单选题)讲座中提到,特里尔中学最主要的特点,并且到今天还延续下来是指什么教 育呢? ?古典教育 10.(单选题)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学习的时候,第一外语选择的是______。 ?法语 11.(单选题)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题目是什么?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12.(单选题)讲座中指出,真正推动中国革命的是什么人呢?

?中国的人民 13.(单选题)讲座中指出,作为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思考是从哪里开始的? ?学术思考 14.(单选题)讲座中指出,马克思青少年时代非常重要的发现是______。 ?欧洲的宗教是一个经济体系,或者说是一个金融体系,战争体系 15.(单选题)马克思在他最早期的著作当中指出,犹太教是______。 ?私有产权的学说 16.(多选题)讲座中指出,马克思说到如何评价一个人时,说我们思考人类就是思考人 类的______。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17.(多选题)讲座中国指出,1914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准备成为执业律师。但在当 时,成为律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必须是国民 ?必须懂法律 ?必须有资产担保 18.(判断题)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评价神圣罗马帝国时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也不 帝国。” ?正确 19.(判断题)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出身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正确 20.(判断题)讲座中指出,马克思追求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最下层的人可以平等做 人,当家作主的共和体。 ?正确 1.(单选题)马克思在《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到青年人应该怎么选择职业 呢? ?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2.(单选题)法国的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比较了从工业革 命到今天的生产、消费和物价的变化,他测算了马克思时期,一个伦敦的白领工作一年的收入是多少英镑? ?45

资本论读后感1500字

篇一:资本论读后感1500字我今天下午看了《资本论》,感触也是比较多的,他主要的特点是汇集了各家之所长,再加上他理解的东西,通过学习,给我的理解带来了帮助。一、劳动价值论(1)价值: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决定的。作者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会生产的不同阶段。(2)剩余价值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发展人们制造商品已经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来的,他说增加剩余价值可以有两种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3)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不是满足资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为了投入资本来赚更多的钱,投入新的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不是像《国富论》把剩余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可变的资本。资本的积累造成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一方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则造成生存的压力,他说:“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可见他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他主要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和消费品的生产,他认为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同价格总量相符的,然后价值(社会的)可以变为价格(个别的),这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三、关于地租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大多数土地由少部分人占有,所以土地资源面对工业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现在农民把一部分工资交给资产阶级,自己却当一个田户,这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谷物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所造成的,在资产阶级社会制度下,小块土地所有制,不断的衰退,它排斥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社会的积聚和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等等。他的着作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也为我们公民指导着我们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篇二:资本论读后感1500字要理解《资本论》被称为“资本主义的血史”,我认为带着下面这个问题去阅读,或许能够初见端倪:还在第四章中,在阐明货币之所以成为资本,只是因为货币的一部分被转化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且被自由工人所出卖的劳动力时,就发生过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劳动力究竟是从哪儿取得的呢?个别人手中大量的货币量究竟是如何地,通过什么方法积累起来的呢?“圈地运动”是我仅能想到的原因,这是高中教育留给我的。阅读到在第一卷二十四章才发现自己的思考和学识有多狭隘。马克思说道:“但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而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一整个运动好像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出发点。”从这里来理解,所谓“原始”积累是在资本及与其适合的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当“原始”积累达到一定力量和能力的时候,它就辩证地转化资本,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曾

PPT读书笔记

我是如何被秋叶大叔虐出好读书笔记ppt的? @mr_蔬菜 lady and lady 们,我就是那个传说中能卖萌能耍宝,上可装逼高冷寒,下可卖萌无节操,犀利文艺懂人性,忽冷忽热真性情的值钱蔬菜。先爆张毫无ps 的痕迹的果照。 毫无ps 的痕迹有木有!欢迎大家吐槽1分钟 今天分享的目录: 1、(why)我们为什么做这个读书笔记ppt? 2、(for what)我们做这个ppt的目的是什么? 3、(how)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及我的感悟。 回顾和秋叶大叔一起学做读书笔记ppt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很棒的经历。首先,我们为什么要选这本书做读书笔记ppt呢? 这是一本超级畅销书,关注的是全球社会热点问题: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平等,看过或想看的人很多,做这本书容易引起最广泛的关注。但这也是一本需要啃的书,很厚,也不是那么容易懂。因此做出图文并茂ppt导读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好奇,看过的人当复习,没看过的人正好快速了解这本书。 秋叶大叔还私下对我说这样的书能做出有影响力的读书笔记ppt,才能代表他指导出水平。——我的理解是,做读书笔记ppt也要不断挑战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书,才能逼自己提高。一开始可以做逻辑简单的口水书,慢慢有了经验就应该挑战有难度的书,这样水平才能慢慢提高。 不过对于我这样的ppt新手,一开始就做这要高大上的图书是不是太难了?秋叶大叔说不要紧,你先看,边看边整理你的思路,回头结合你的思路我告诉你应该如何调整。 我开始以为以我的阅读速度,只需要三天就可以读完,没有想到最后花了半 个月的时间才啃下了这本硬书。中间我还卖对联,送快递,天天外面跑,我还害 怕进度来不及,差点想要放弃。后来在大叔鼓(cui)励(cu)下,我终于整理出了这本书思维导图。 我把这个思维导图发秋叶大叔,问是否可以开始做ppt了,然而大叔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们做这个ppt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觉得呢? 可以回复 好,我来告诉大家当时我们的想法: 大叔说我们不是要做一个全面的书内容介绍,这样的硬书即便做出来了大家也看不进去,考虑读书笔记ppt未来要分享传播,更好的思路是我们应该抓住一个点去写透,而不是全面解释这本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在一个快速阅读时代,烧脑的内容没多少人真的在看。 直到这时,秋叶大叔才列出了他的ppt逻辑框架方案,让我和他的构思进行对比。 大叔提供的第一稿提纲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介绍背景 1. 介绍这本书的影响力 2. 这本书为什么叫《21世纪资本论》? 3. 作者的过人背景 4. 这本书到底在讨论什么? 第二部分带入话题 1. 引入调查:你相信一个人财富积累主要是靠? 2. 无独有偶的国际回声(美国、德国、日本为何共鸣?) 3. 中国:大佬多拼爹!

资本论读后感(20篇)

资本论读后感第1篇 第一次读《资本论》是1999年大学一年级寒假,当时刚好18岁,刚刚踏入青年时光的门槛。今年冬天开始重读《资本论》,正好满28岁。从18岁到28岁的十年,我想对于任何一个青年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十年有很多的坎坷要去经历,有很多的困难要去应对,有很多的问题要得到解决,有很多的知识要去学习。应对未知的世界和越来越重的职责,每个人都急需思想上得到指导。此刻回过头来想一想,对我这段人生指导最大的,就应算是我读过的那些经典书籍了。当中《资本论》是十分重要的一本。 回顾这十年,《资本论》对我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资本论》让我认清了自已的社会地位,让我能正确地理解周边的人和事,让我明确了努力的目标,指导我制定正确的策略。 首先谈认清自已的社会地位这一点,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一个人首先要去理解他的社会关系。中国,农民是彻底被边缘化的一批人。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采取资本主义方式,农民的出路仅有一条破产。农民受到的剥削越来越严重,农村的生存资源越来越少,导致农村经济的萧条和农村社会关系的解体。其实农村经济的萧条是导致农村社会关系解体的基础原因。如果一个人自已的生活都很困难,他必然很想得到别人的帮忙,而他帮忙别人对他来讲就有很大的压力。有这种心理体会,就能够理解农村的人情事故。理解农村的人情冷暖。

其实能怪别人趋炎附势能怪别人势利眼能怪别人不讲亲情么生活那种社会地位,自私和无耻已经成为生存的本能。扪心自问,我做过的和他们做的又有什么本质的不一样呢也许只于我会反省自身吧。 高考对于我来讲绝对算是人生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虽然读的大学不怎样样,大学里也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但毕竟算是成功地从农村爬了出来,从那一亩三分地上解放出来,虽然前途仍不明朗,甚至还有很大的风险,但接触的人和事的层次显然比农村中高很多,机会所以也多很多。 资本论读后感第2篇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经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作为一种结合生产关系解释分配关系的学说,不仅仅对剥削问题作了科学分析,也为科学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实际作用和应得利益奠定了理论基础。可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它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一些人试图借助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否定剩余价值论的学术成就;另一个是一些人将剩余价值理论看成是不需要随社会经济条件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资本在美国 2014-10-31 华尔街俱乐部 2013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出版发行,该书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书中,作者用翔实数据和生动事例揭露了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扩大的总趋势,是第一本关于收入和财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学著作。该书中文版由巴曙松研究员、陈剑博士等翻译,于2014年9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下文系该书部分内容摘编,敬请品鉴。 在详细考察20世纪下半叶资本收入比的回升并分析其在21世纪的前景之前,让我们看看资本在美国的历史形态和相对水平。有几个事实很清楚。首先,作为新大陆,资本在美国的重要性不及旧大陆(也就是欧洲国家)。具体来讲,根据我所收集和对比的当时的若干估测数据,美国在取得独立前后(大约1770-1810年)的国民资本仅为国民收入的3倍。农地的价值约为国民收入的1-1.5倍(参见图1)。尽管有不确定因素,但北美殖民地的资本收入比显著低于英法两国是毫无疑问的,当时这两个国家的国民资本约为国民收入的7倍,其中农地约为4倍(参见图2和3)。 Stems, root cause mechanical damage, looping root amputation at the wound to prevent infection. (3) category tree seedlings: a spindle should have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ain branches, branches, trunk diameter above 3.0CM; make trees of broadleaved trees branch height should be relatively consistent, with 3-5 main branch, trunk diameter of not less than 4cm, branch point is not less than 2.5M; coniferous trees

读马列原著有感(资本论)3000字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资本主义却从《资本论》中汲取营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曾发现有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著述的伟大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出版,宣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天才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就发抓住了所有商品都有的共性,这种共性与商品的具体物理属性没有关系,这就是劳动。劳动在此的作用和地位类似于万有引力对宏观物体的作用和地位一样。在商品身上,除了能够发现都凝聚了人类劳动这一共性以外,不能够发现第二个更能够揭示人类生产活动发展规律及趋势的工具或指标。马克思发现了这个商品的共性,就为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找好了打下了基石。 据“物质不灭定律”也能够推导出劳动的作用。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物质没有增加或减少,那么人类社会多了什么呢?多出的就是凝聚在各种商品之上的劳动,有了劳动,才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是一部真正博大精深的辉煌巨著,是马克思倾注了毕生心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在第一卷中,从简单的商品入手,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的资本的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第一卷用抽象的方法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积累过程特别是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暗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体系的伦理批判。 第一卷的第一部分主要写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以商品作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商品的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一方面,商品按其自然形式是使用物,或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如果说使用价值使得物具有被交换的前提,那么价值就是物得以被交换的本质。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剥离了商品的物理属性、使用价值,单单是各种商品中统一存在的一种质的衡量。商品的这种价值隐含在商品中,通过交换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交换价值只是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则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 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对商品两重性的论述用的是一种辨证统一

的方法。他指出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而后,马克思提出商品具有二重性是劳动的两重性所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产生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产生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极大地扩展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把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运用推到一个相当高的理论和实践层次。 马克思的天才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就发抓住了所有商品都有的共性,这种共性与商品的具体物理属性没有关系,这就是劳动。劳动在此的作用和地位类似于万有引力对宏观物体的作用和地位一样。在商品身上,除了能够发现都凝聚了人类劳动这一共性以外,不能够发现第二个更能够揭示人类生产活动发展规律及趋势的工具或指标。马克思发现了这个商品的共性,就为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找好了打下了基

《资本论》读后感_《资本论》读书心得五篇

《资本论》读后感_《资本论》读书 心得五篇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下面是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大学生《资本论》读后感【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

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脱离对那个特定时代特点的分析,概括地讲,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主要如下。 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虽然马克思也涉及到对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贸易行业)的分析,但由于当时这些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当马克思在谈到服务贸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第二,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工业化初期知识、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劳动过程的脑力支出、知识含量不高,简单的、

21世纪资本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春学张琦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于2013年9月以法文出版,2014年3月英文版问世,中文版也在加紧翻译出版过程中。 《21世纪资本论》的主题是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历史演进。用数据说话,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最大特色。通过发掘和整理政府统计数据、纳税单据、银行账目、乃至报刊杂志等史料,皮凯蒂及其团队将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上溯到18世纪末,建立起跨越三个世纪、涉及二十余国的庞大历史数据库。此书就是以这一数据库为基础的。 该书英文版发行之后,迅速掀起了一波销售狂潮,并引发众多学者和媒体的广泛讨论。粗略统计,截至2014年7月,该书英文版在全世界已售出45万册,法文版售出15万册,另有数量无法统计的电子版广为流传。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短短几个月内能有这么大的销量和影响力是十分少见的。 此书究竟发表了什么样的观点,或者说有什么重大的发现,竟然引来如此大的读者群和讨论的热情呢? 一、四大基本观点和一个大胆预测 借助于财富、收入、工资、资本等有关分配变量的长历史时段的丰富数据和资料,皮凯蒂得出了引人注目的一组结论或观点。 观点之一:如果放任其自流,纯粹资本主义(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天生具有一种使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加剧且得到无限持续的长期内在趋势。在这种长期趋势中,核心机制是资本报酬率大于经济增长率(r > g)的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自然的、自发的”动态机制交织着“均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大家有没有阅读过著名作品《资本论》,读过之后有没有产生一些感想?那么读后感 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资本论》是研究马克思核心思想的重要巨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资本论》对资 本经济运行体系作了详细、科学的论述,深层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为我们研 究认识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了解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等起到重要作用。 一、《资本论》研究对象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已给出答案:“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据此,《资本论》体系结构可概括为:“一 个起点、一个基础、一条主线、三个过程、十个方面”:一个起点即商品; 一个基础即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一条主线即剩余价值及其规律的揭示; 三个过程即“一卷讲资本的生产过程,二卷讲资本的流通 过程,三卷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十个方面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个别资本再生产理论,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 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中,关键点就是商品,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家之路就是商品经济。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资料: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剩余价值及其规律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 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从而实现资本规模扩大用于再生产,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 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资本再生产理论是从宏观的角 度研究社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赵虹博3120000402 摘要 《资本论》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宝库,如马克思指出的《资本论》中既有“倾向性的结论”,也有“正面的叙述”。所以,对《资本论》的研究,可以根据时代特征的变化,选择不同的研究视角。在阶级斗争的时代,可以将研究视角集中于《资本论》中与阶级斗争相关的部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对《资本论》又有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挖掘与深入。 关键词:资本论;马克思思想;经济 Abstract Das kapital is a theory of inexhaustible, inexhaustible treasure, such as Marx pointed out that both the conclusion of \"bias\" in the Das kapital, also has the account of \"positiv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Das kapital,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choose a differ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an era of class struggle, the Angle can be focused on the associated with the class struggle in the Das kapital. After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Das kapital has mining and further to the theory of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 capital; Marx thought; economic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的学说,其发展至今已经有170余年的历史。但无论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发展中,经历了多少被检验和被校正的过程,蕴含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南。这些经典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体现着经典著作者,攀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1]。这些经典著作指引后来的人们,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断把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其中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资本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用科学理论阐述了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资本论》所阐述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理论指南。列宁指出:《资本论》是一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的和基本的著作”。恩格斯指出:“任何人,不管他对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态度,都不能不承认,社会主义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所以,《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当之无愧的。 在转型发展的当今,我们也可以研究《资本论》转型发展理论。转型发展理论有特殊和一般,特殊的发展有各个领域的转型发展,如经济的转型发展,政治的转型发展,也有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和阶段的转型发展。一般的转型发展即每个国家都要经历的转型发展,如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有一般性。有时,研究特殊过程的转型发展可以抽取出一般性的转型发展[2]。《资本论》关于转型发展的理论包含着一般性规定,这些一般性的转型发展对一切社会有指导意义,同样可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