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四十讲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件2(25张)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件2(25张)

律的
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国家衰败 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
固有的联系。
你知道哪些是规 律吗? ①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低处流 ③苹果落地 ④万有 注意2:规律不是表面的、外在的、现象的联系,而 引力 是本质的联系。 ②水往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①守株待兔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 展状况 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 然的联系。
1
2
3
4
5
6
7 天数
(2)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
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 是不可思议的。
拔苗助长,事与
庖丁解牛,事半 功倍
3、方法
愿违
论: (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 能违背规律。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绝对的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 2)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的 只承认绝对运 动 而否认相对静 止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 止 而否认运 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运动是有规
1、什么是规 稳定的联系。 下列哪些是规 律: ①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③元素周期律 ②新陈代谢 ④彗星、地震预示
害为利(如:三峡大坝)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制造各种
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
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
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
天) ( 2)人们可以认识和利 用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1)

《高中政治必修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1)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猜猜他们是谁?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猜猜他们是谁?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猜猜她们是谁?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猜猜她们是谁?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猜猜他是谁?
以上预测刘德华从少年到老年外貌等方面必定会如 此逐渐发生变化,说明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但是,在他生命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刘德华不可能变 为梁朝伟或张国荣,即刘德华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也不是张国荣。 说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随堂练习
3.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 C )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③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D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生命在于运动。 ——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伏尔泰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自然界的运 动
地球公转是空间 位置的变动和椭 圆形运动过程 地球公转属 于机械运动
地球公转属于什 么形式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变化和 过程各是什么?
蚕的生命变化过程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 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 说明( ) B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 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眼里、心中运动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D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

2018高考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018高考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不能把物质的固有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 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无限性而言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 绝对的、不变的唯一特性。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 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的性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3)静止的性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只承认静止而否 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 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 动 静 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 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 含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 区 义 物、现象的变化和 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过程 别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 运动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征 永恒的、绝对的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 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和 联系 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③割裂二者的联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 义、诡辩论的错误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考点突破
1. 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
2. 物质和运动、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3.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
1.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要点1:运动
【要点诠释】
1.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误区点拨】哲学上的运动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概念是一回事吗?
不是,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上的运动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的性质的变化等。

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核心突破】
【误区点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堂小结
坚 持 物 质 与 运 动 不 可 分
运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
绝对的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相对的
物质
有条件的
暂时的
而反 上对 学唯 和心 不主 可义 知、 论形
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 的。
生命在运动
社会在运动
思考:意识是否在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机械运动主体:
物理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基本粒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脑及其客观物质对象
化学运动主体:
生物运动主体: 社会运动主体: 思维运动主体?
割 二、物质与运动的联系 裂 物 质 与 总的说明——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运 动 1、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的 存在方式 关 系 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物体;从宇宙天体到人的生命; 会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之中。 犯 什 2、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么 错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及其 误 ? 社会运动的主体都是物质
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刻舟求剑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的观点。
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承认人的运动变化,辩证法的观点。
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 的。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试举一例说明…)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 (在物质存在方式上)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性质的 相对稳定)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 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3.自觉遵循规律,并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 规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规律都是事 物运动中的
本质联系
不是表明的、现象的、外在的
I、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J、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K、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L、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规律都是事物 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ຫໍສະໝຸດ 必然如此确定不移,不是偶然的
M、自由落体运动 规律 N、元素化学性质受原子系数影响 O、汽车靠右行使 P、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展、灭亡过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犯唯心主义错误)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苏格拉底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你觉得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

高三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学案一体化doc

高三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学案一体化doc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学案一体化班级姓名【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 (2)静止的含义 (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 (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客观性◇运用: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1)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学习重点、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知识梳理】(一)知识网络(二)预习导读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是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的一面。

静止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二是说。

因此,静止是、和。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的同时,也肯定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2.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为转移的,它既不能,也不能。

规律是普遍的。

、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9: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9: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荀子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
2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本质的: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必然的: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 稳定的:不是多变的、易逝的。
意识的载体人脑是运动、变化的
结论: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意识的载体人脑是运动、变化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 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的概念: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空间上:事物的位置移动 时间上: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或运动状态相对稳定
特点 无条件的、绝 对的、永恒的
有条件的、相 对的、暂时的
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物 质世界是绝对 运动与相对静
止的统一
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思考:
√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离开运动谈物质则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 离开物质谈运动则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
恩格斯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样,是不可想象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那么有没有静止的事物呢?
画面上的女孩相对于火车是静止 的,但组成人的各细胞,器官等 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火车和火 车上的人相对于地面、树木、田 野是运动的。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与记忆方法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与记忆方法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与记忆方法运用比较法巧记哲学知识在长期的政治学习过程中,我总结得出一种学习方法即“抓要点”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我们可以有选择地采用“抓要点”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书本中的内容。

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时,我是这样去记的:我先把这两句话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最后我发现它们都涉及到“数量”的变化,只是前一种形式是强调数量上的变化,而后一种形式是强调数量上的不变。

通过分析我把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归纳为三个字即“变”和“不变”。

“变”是指数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不变”是指数量上的不变,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通过这种方法,我不仅很快就记住了书本上的内容,而且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种学习方法只是我个人在政治学习中总结得出的一点学习心得。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家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的概念2.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3.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重难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思(一)速读课本P31-32内容,迅速完成以下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1.哲学上的运动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静止的含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判断并说明理由。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 )(2)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 )(3)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4)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5)意识也在运动,所以运动可以脱离物质。

( )2、如何理解以下观点?(1)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十讲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

2. 运动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静止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 规律(1) 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2)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

4. 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按规律办事。

(2)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 离开物质谈运动属唯心主义,如“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属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

2.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如飞矢不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3. 规律的含义4.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认为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5. 规律不是永恒存在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变化了,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例1】(2018届徐州一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这是因为(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 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D. 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冲A“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祁的神来之作,有人评说其意境全在一个“闹”字上,因为一个“闹”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这就是(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B.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C. 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D. 方动方静,方静方动笔记:【例2】(2018届南通模拟)《荀子·天论》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此观点启示我们( )A. 意识依赖于物质B. 人们能认识和改造规律C.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D.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冲A漫画《有时候的成功,角度比力度更重要》体现的哲理是( )A.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变客观规律B. 发展是普遍、多样的,事物的发展推动了联系C. 人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世界D. 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笔记:1. (2015·真题·38·判)世界上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 )2. (2014·真题·38·判)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 )3. (2016·真题·25)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

这一做法( )A. 改变了物质的根本属性B. 把握了事物的绝对静止C. 改造了事物的固有联系D. 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4. (2015·真题·25)2015年3月9日,瑞士“阳光动力2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

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探索。

这说明( )A.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B. 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D. 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5. (2014·真题·24)人的身体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无论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

可见( )A. 人们在规律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B.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C. 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是主观的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6. (2013·真题·23)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拖着不还,朋友前去讨债,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欧布里德的荒谬在于( )A. 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C. 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D. 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7. (2013·真题·2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 )A. 特殊性B. 主观性C. 多样性D. 客观性1. (2018届盐城中学模拟)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一观点( )A.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 承认了运动而否认静止D. 承认了静止而否认运动2. (2018届徐州期末考试)貌似不动的事物其实也在动,一直在动的事物也有暂时不动的。

与之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①静者静动,动不舍静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方动方静,方静方动④静即是动,动即是静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 (2018届启东中学模拟)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③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4. (原创)在同一瞬间,飞矢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

这种观点( )A. 否认了绝对运动B. 否认了相对静止C. 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 属于辩证法观点5. (原创)右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

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A. ④③②①B. ①④②③C. ④①③②D. ②①④③6. (冲A)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稳定的联系。

下列各项中,直接体现规律稳定性的是( )A.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 成熟的苹果就会从树上掉下来C. 只有确定不移的联系才是规律D. 合乎规律的联系必然重复出现7. (2018届徐州模拟)“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 )A. 从科学理论出发B. 以尊重规律为前提C. 使客观符合主观D.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8. (冲A)下列成语典故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B. 拔苗助长缘木求鱼C. 讳疾忌医因噎废食D.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9. (2018届徐州打靶)“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该观点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尊重规律和发挥意识作用的统一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主宰万事万物的天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过分夸大了人类的意识的能动性作用D. 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割裂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10. (判)改革创新需要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 )11. (原创)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在此基础上又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两种观点进行辨析。

12. (冲A)扶贫开发是有规律可循的。

W县政府认真研究县情,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

该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入股分红和劳务合作的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

一年来,该县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大幅增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县是怎样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

第四十讲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扫描1. 根本属性物质2. 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特殊状态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3. (1) 联系(2) 人的意志(3) 固有的规律4. (1) 尊重规律(2) 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典例透析例1 A 解析:“稳”体现相对静止,“进”体现绝对运动,故选A。

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C错误。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错误。

题干没有说明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不选。

冲A A 解析:红杏盛开是春天的美景,“闹”很形象地表明春天来了,表明事物不是凝固不变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故A正确。

B错误,看不到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错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错误,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例2 C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而存在,也不因为桀而消失。

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导致混乱的办法来对待它,就遭到凶灾,故启示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A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B错在“改造”上。

题干强调尊重规律,D与题意相反。

冲A C 解析:漫画中“角度比力度更重要”,说明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故选C。

A错在“改变规律”,违背了规律客观性。

B的说法颠倒了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D的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

真题荟萃1. B2. A3. D4. A5. B6. B7. D仿真体验1. B2. A3. C4. D5. B6. D7. B8. B9. A 10. B11. ①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

他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

他错误地理解了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了相对静止,他的观点会导致不可知论。

③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

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2. 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该县在精准扶贫中认真研究县情,结合当地实际,自觉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W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性地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③在尊重社会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