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我们书本从12页到22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生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特别重要。

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数”两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时是从分东西引入的,通过分东西使学生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是通过让孩子分配春游食品的活动,由“应该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认识“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3则是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概念。知道了用平均分的方法。例4,用熊猫平均分配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接着,通过例5让学生知道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情境中认识除法。

以上两部分内容安排了5个例题,并依次安排了练习3、4两个练习。

3.教学目标

根据《课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实际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平均分的几种不同方法,选出最优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

(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

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案例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

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学校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同学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同学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同学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爱好将径直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同学初步领悟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同学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同学清晰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同学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同学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晰、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同学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育同学的动手实践技能和初步语言表达技能;

4、培育同学探究知识的技能和对除法的深厚爱好;

5、教育同学热忱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同学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同学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着重同学多方面的进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技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的xx,我说课的题目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该单元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是学生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是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学好这节课可以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奠基石。

二、说学情

(一)学生知识经验方面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中简单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一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有一些感性认识,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课本分糖果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概念,然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试一试。自主发现:每份分的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再利用熊猫分竹笋的活动引出除法,让学生利用卡片,模拟小熊猫分竹笋,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和学会运用。

(二)学生发展规律方面

此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观察能力强,概括能力较弱。活泼好动,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中提到: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课件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

一、探索导入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5、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

课稿(总1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第一环节:分一分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

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渑池县第二小学李睿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预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操作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思维拓展目标: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4。教具准备:

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气球鲜花

学具:圆片小棒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如下教法和学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

(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

学生的实践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冀教版

一、引言

除法是小学数学中不可避免的内容,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数学建立或发展的基础。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三个基本运算,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算式进行运算.本次教学我们将学习到数学中第四个基本运算——除法.

二、概念

除法是把一个数分为若干等份时,每份的大小就是除数,被分的数的大小就是被除数,等份的份数就是商,剩下的就是余数.

例如:10÷3=3…1,这个算式中“10”是被除数,“3”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

三、探究

1.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让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起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2÷1=? (2)

•4÷2=? (2)

•6÷2=? (3)

•8÷4=? (2)

然后让学生分析以上算式得出结论,发现被除数÷除数=商,即每次除法运算所得到的商是确定的.

2. 拆分

在白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将其分为若干等份,并将每一份的面积相等,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用除法求解呢?

例如,将正方形分成8份,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8÷4=2,每一份面积是4,所得商为2,代表我们将正方形分为8份时,每份的面积为4.

3. 基本性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除法有以下两个基本性质:

•被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

•对于任何数a、b(b不为零),都有a=(a÷b)×b+(a%b),其中%表示取模运算.

例如:

•7÷3=2 余数是1,即7=(2×3)+1

•13÷4=3 余数是1,即13=(3×4)+1

四、小结

通过本次授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除法,了解了除法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

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本课时主要讲解了什么是除法、如何进行除法计算,以及将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的概念和数的大小比较。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除法,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学习的动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例如,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XXX《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

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研

究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研究本节课为学生

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基础。

XXX、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或平常的研究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

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

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还处在朦胧阶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除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除

法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研究规律,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研究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6、说教学过程

上面重点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个物品吗?他是谁?

熊猫的生日。

今天熊猫去竹林里挖了12个竹笋,准备招待他的好朋友,可是他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

认识除法说课稿

认识除法说课稿

认识除法说课稿

认识除法说课稿

认识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其次,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说课稿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⒈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⒈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⒈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⒈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⒈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⒈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⒈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⒈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⒈谈话法:

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⒈练习法:

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⒈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1 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⒈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⒈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⒈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⒈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⒈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认识平均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⒈贴出图片:8个梨,4个盘子。提问:

⒈老师这儿有8个梨,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⒈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⒈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

⒈说明:

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⒈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⒈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⒈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⒈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2

⒈指名生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⒈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可让学生利用学具边分边说。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察、辨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了除法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认识除号

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

⒈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⒈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此环节把除号的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对除号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

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⒈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⒈我们把几个梨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⒈平均分成了几份?4写在除号后面。

⒈每盘分得几个?就等于2。

⒈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

⒈8 4 = 2表示什么?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⒈练习。⒈填空:24 4 = 6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3 12 6 = 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⒈先说出图意,再列式。

⒈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⒈看算式说出意义。6 2 = 3 12 2 = 6 12 4 = 3 20 4 = 5 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