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功德记读校札记》辨正
敦煌遗书中唐诗抄本的校勘价值简析
敦煌遗书中唐诗抄本的校勘价值简析作者:王艳玲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6期摘要:作为最早的唐诗版本,敦煌遗书中的唐诗抄本有着很高的校勘价值,主要体现在勘定传抄笔误、匡正妄改之误和重大文案争议的决疑辨伪三个方面。
关键词:敦煌遗书;唐诗;校勘众所周知,敦煌遗书中有很多唐诗抄本,这些见于传世本的诗作首要价值无疑是它的校勘价值,那么这些诗歌的校勘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历来人们的研究成果很多,如黄永武先生的《敦煌的唐诗》、及其《续编》、项楚先生的《敦煌诗歌导论》①等,可惜黄书和其他研究性著作多为大部头繁复之作,不足以令读者一窥而知全貌。
为使这一重要学术问题有一个简洁而又全面的答复,笔者兹据黄书中所举之例,总括众家之文,可将其价值概况为如下几点。
1.勘定传抄笔误。
唐人诗歌流传至今,因传抄刻印造成的文字讹误在所难免。
如刘商的《胡笳十八拍》第三拍中有两句诗曰:“使余刀兮翦余发,食余肉兮饮余血,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②该诗中的“使余刀兮翦余发”颇为不通,经核对敦煌写本才知道其中的“刀”字为“力”字之抄写讹误!此字一改全诗就豁然贯通了,即:“我的力气你们可以使用,我的头发你们可以剪取,甚至我的肉你们可以食,我的血你们可以饮,信誓旦旦如此,即使杀身也是我所愿的,但要将我做妻子是比死还要难的!”一字之差,影响重大。
敦煌诗卷所勘正的如此豕亥鱼鲁之误为数甚多。
2.匡正妄改之误。
历来诗集编选者多为爱好诗歌且有一定造诣者,他们在选编结集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完美”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更改某些字句,在美化诗歌的同时难免画蛇添足,这样,一些意义、音韵、词汇、修辞方面的错误便由此而生。
如我们熟知的李白诗歌名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敦煌本作“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马宗霍先生认为此为宋人妄改,此句原非他们理解的“乐观进取”之意,不过是李白自诩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本领罢了,他进一步指出:“…才‟字是押韵的,古诗转韵时出句的末字也要入韵,改为…必有用‟则不押韵,与古诗的格律也是不合的。
敦煌遗书《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书法精湛
敦煌遗书《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书法精湛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
总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目前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
从外形看,敦煌遗书主要有卷轴装、经折装和册子装3种。
还有梵筐装、蝴蝶装、挂轴装和单张零星页等形式。
从内部字迹看,可分手抄和印本两种,其中以抄本居多。
大量的经卷系由专职抄经手手写而成,字迹端庄工美。
早期的捺笔很重,颇带隶意,唐以后的抄本以楷书为主。
雕版印刷品虽数量不多,但均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实物。
从书写用笔看,早期均由毛笔书写,8世纪末后,因敦煌一度同中原王朝中断联系,当地人开始用木笔书写。
至于大量的官私档案等,则因用途不同而形制各异。
9世纪以后,出现经折装、册子本和木刻印本。
在我国乃至世界书籍发展史、版本史、印刷史、装帧史上都是十分难得的珍贵实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除大量的写本之外,还有拓印本、木刻本、刺绣本、透墨本、出图本、插图本等多种版本。
此卷敦煌遗书为《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唐人写经卷,纸本26x142.5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此道经《正统道藏》未收。
约南北朝人所撰。
内容文字与《太极左仙公请问经》等古《灵宝经》近似,一卷。
此卷书写精湛,可为师法。
敦煌遗书《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欣赏▼。
《敦煌变文校注》献疑
《敦煌变文校注》献疑《敦煌变文校注》尚有一些不足之处:误录,或录一毫不相干的字,或未忠于原卷,妄加将通假字改为本字,或颠倒、衍或夺一字或几字;误释,未能考虑到变文所出时的语言特点、社会习俗等而臆断。
标签:《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校勘注释1997年出版的黄征、张涌泉的《敦煌变文校注》(下简称《校注》),是迄今为止研究敦煌变文的最好版本。
然而笔者取变文原卷之复印件,并参之以相关论文重新校读,发现仍有不少可商之处。
(1)意云:正法如佛手,信为众生手,两手既能相接,定出生死之泥。
(751页/17-18行)按:“如”,原卷实作“为”字,可通,不宜改。
(2)渐注报恩酬德。
(754页/1行)按:渐,原卷作“慙”,即“惭”的异体字,《校注》误录。
(3)在何所听说也唱将[来]。
(758页/16行)按:“所听”原卷实作“处所”,《校注》盖因形近而致误。
处所,犹地方,隋唐时所译佛经经见。
大正藏No.165施护等译《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一:“修净行者若生忿恚,于一切处所作不成。
”No.190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第一《发心供养品》第一:“以其本于迦毘罗仙处所住故,因城立名。
”(4)智惠岂但(惮)於化缘。
(759页/2行)《校注》:但,通作“惮”……原录“但”作“弹”,校作“殚”,皆未确。
按:原卷“但”旁有“弹”字,是改“但”为“弹”,原录“弹”,是。
“弹”当读“惮”。
下文“抱持养育,不弹够劳”之“弹”同此。
(5)听法金台畔,经行宝树间。
(760页/3行)畔,原卷作“泮”,当照录,再通读。
(6)纵交有漏姿(恣)狂迷,(761页/19行)按:原卷实作“恣”字,不当录作“姿”再校作“恣”。
(7)箫笛絃管,(765页/20行)絃,原卷作“弦”,当照录。
(8)手撼珊瑚鹦鹉动,风摇珂珮凤凰偏。
(770页/倒3行)《校注》:“凤凰偏”於义无取,“偏”当读作“翩”。
句意谓珂珮(贝殼等联缀而成的腰带)随风飘拂,犹如凤凰翩翩飞翔也。
敦煌变文字词校释札记
敦煌变文字词校释札记作者:罗凌x来源:《三峡论坛》2020年第02期摘要:敦煌变文的字词识读和训释存在一定的难度,《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选注》《敦煌变文校注》等著述不断面世,后出转精,尤其是《敦煌变文校注》带有会校会注的特征,是迄今相对完备且识读训释比较准确的敦煌变文校注本,也是近年变文字词考释的集大成之作。
然而百密难免一疏,笔者学习过程中随手札记,谨撷几例,如法缘、日大、十方无亿佛、解解、所隔、步琴、生治不解等,前此之校勘和训释,或有值得商榷处。
检核敦煌卷子,重新辨识字形,同时细读上下文,从敦煌变文的內证和外证角度,结合训诂学的考辨方法,予以一一释读。
关键词:变文;《敦煌变文校注》;校释;札记中图分类号:H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2-0078-04敦煌变文中俗字多,俗语词包括不常见的佛教词汇亦比比皆是,而且很多文字的书写形式,并不规范,故其整理的难度不言而喻。
十多年前,笔者追随项楚先生学习敦煌文献。
先生的教学方法,并不特别,但强调原始文献,同时关注前期研究成果。
首先,必须接触的是复印的敦煌卷子,内容具体以《庐山远公话》为主;其次,参考文献主要包括王重民等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潘重规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新书》、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项楚先生的《敦煌变文选注》以及黄征、张涌泉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等数种。
黄征、张涌泉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当时出版不久,其编撰带有会校会注的特征,充分吸收了敦煌变文近百年来海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当时最完备且识读训释相对准确的敦煌变文校注本,因此是学习时必备的重要参考文献。
故本文主要针对《敦煌变文校注》(后简称《校注》,词条所引文字以及页码,皆出于《校注》)等著述的具体校释,对“法缘”等七个词汇和短句进行校勘训释,或为一孔之见,贻笑大方。
法缘是时众僧例总波逃走出,惟有远公上足弟子云庆和尚,为师礼法,缘情切未敢东西回避。
敦煌写卷误释校读札记
文 献释 录 简称 为 《 释录 》 , 《 敦煌 医粹—— 敦煌遗 书医药
文选 校释》简称 《 敦煌 医粹》 ,《 敦煌社会 经济文献 真迹释 录 》简称 《 真迹释 录》 ; 文 中所引史书例甸 均 以中华 书局标 点本 为准 ,论文 中不再 随文注出 。 )
s c h o l a r s . wh i c h r e l a t e s t o v a r i o u s i f e l d s nd a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ma d e a g r e a t S u c c e s s . B u t he t r e re a s t i l l ma ny e r r 0 f s . I t d i s c u s s e s he t
龚元 华
( 厦 门大学 中文 系 ,福建 厦 门 摘 3 6 1 0 0 5 )
要 :自上世纪 以来 ,敦煌写卷 的释读 研 究取得 了空前的成就 ,各个领域 诸如天 文、地理 、医学、经济 、
社 邑等 皆有涉及 。这些 书籍释 读精 当,校录 允恰 ,为 我们 提供 了 很 好 的释 文读本。但是 客观 而言 ,还是 出现不 少 误释 误录之处 , 以下就这 些释 录不 当之处略 陈数例 , 以俟教 于方家 。
i mp r o p r i e yc t o p yma d eb e f o r e , n dh a o p e st o a s kf o r a d v i c ef r o m e x p e r t s .
Ke y Wo r d s : Ou n h u a n g ma nu s c r i p t s ; e x p l na a t i o n s ; d i s c u s s a n d s u p p l e me n t
敦煌写本碑铭赞文用典考释(一)
域 传 》 不 见 此 句 ,不 知 是 否 依 据 别 的版 本 。 又: 《 水缝注》卷 四 “ 三危山”条引 《 春秋传 》 裙 ,又 云 : “ 杜林 日 : ‘ 墩煌 ,古瓜州 也 ……
[可见 挖 允 《 敦煌 吐鲁 番 研究 》第 十 一卷 发表 《 敦煌 写 本 瓜 州之戎 ,并 于月 氏者也 。’ ] ,此处 “
传・ 僖公三 十年》 曰: “ 晋侯使 医衍鸩卫侯 。宁
俞 ( 卫大夫 )货 医 ,使薄其 鸩 ,不死 。公为 之 请 ,纳 玉 于王 与 晋侯 ,皆十毂 ,王 许 之 。秋 ,
乃释 卫侯 。 ”[ 因事件发生于 温地 ,乃常何祖 上
所居之处 ,故用此 典。
学者 学习 的同时 ,选 取其 中一些 ,参照 传世文 献 ,试作 注释 ,以补或有 之不 足 ,并求 正于方
周 围的京畿之 地 ,建立 了卫 国。后康 叔又分 封
山,华宗攸启 P2 4 《 . 0 常何 墓碑》 1 6 () 卫侯分 玉 :典 出 《 国语 ・ 语上 》 鲁 。鲁 成公 三年 ,楚 攻宋 ,宋 求救 于晋 ,晋 文公欲 向卫成 公借道 被拒 ,文公 改道从 南河 渡而救宋 。从卫
国征 发军 队 ,卫 大夫欲许 ,成公 不肯 。卫大夫
但考诸史书冯豹事迹见于后汉书士邈真赞并序154p4638大番故敦煌郡本传其人为东汉名儒传文说其长好儒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238邓文宽先生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乡里之语有敦煌写本阴处士碑校诠载于2010年日
第2 7卷第 3期 (0 1 21)
河 西学 院学 报
V 12 N . (0 1 o. 7 o3 2 1 )
家 。文 中所引例 句及原卷 编号 、页码 ,均 以郑
炳林先生 的 《 敦煌碑铭赞辑释》为据 [ 1 】 。
敦煌写本_千字文_考辨
[ 11] ( 卷49, P697)
多者妄有增益# 。 ( 唐∃颜师古 急就篇 注叙 ) 周兴 嗣的 千字文 一书, 传播之广、 流传之久 , 在我国可 以说是很少有其他书籍可 与之相比。除了中央之 外 , 尚有蜀、 闽、 粤所刻的各种地方版本, 它不仅普及 于我国汉族每一个城市和乡村, 而且很早之前, 就被 翻译成满、 藏等少数民族和多种国家的文字, 并传于 朝鲜、 日本、 欧美各国, 成为许多民族、 国家初学汉文 的课本。由于 千字文 字字不同, 又将其当作序列 号来使用。甘肃省民勤县柳林湖垦区 , 按水系灌溉, 划为五渠, 共编村名 133 个 , 取 千字文 ! 天地玄黄 ∋∋ # 。各村取一字为号, 依此类推, 在开垦地上 , 便 出现了! 天字号# 、 ! 地字号 # ∋ ∋133 个地名。同时 它又成为书法家书写的内容。至 于 千字文 之内 容 , 王凤洲( 世贞) 称为! 绝妙文章# 。总之 , 千字文 极具文献价值。 [ 参考文献]
异文校勘与文字演变——敦煌经部文献写本校勘札记
子
而
誰
”
?
中 竟 字 “
”
,
境 《
史
記
作“
》
世 家 境 反 誅 子 如 晉 ”
,
《
》
“ :
子爲正卿
,
而
亡不
出
,
不
國亂 非 ,
而 誰 竟 ”“
”
?
於 今 “ 境 ” 異 時 異 用 屬 ,
古
漢 後 漢 境 漢 書 字 。 而 在 《 書 》 《
書 仍 裹 》
,
竟 爲 “
”
以
“
如 ”
,
《
?
五 行 志 》 : “ 公弟 辰 謂 地 曰
些 異 文 的 主 要原 因 就是 用 字 當 代化 現 象 即 傳 抄 刊 刻 者 用 當 代通 行 的 字形 替 换 典 籍 中 的 ,
*
本文 是 國家 社 會科學 基 金 項
目
“ 敦 煌 經 學文 獻 綜合研 究 ”
(
1 9 B ZS005 )
階段 性 成 果 。
初 稿 曾 提 交 “ 古 籍 新 設一 先 秦 兩
:
‘ 子 爲君 禮 ,
不 過出
竟 ,
君必止 子。 ’
”
顏師古注
曰
“ :
竟 ,
讀 曰
境 也。 ” 《 後漢 書
?
鍾 離 宋寒列
傳》
:
“
夫忠
臣
出
竟
,
有可
以
安
國
家 ,
專 之可
也” 。
《 後 漢 書 》
同 篇 又 有 境 “ ”
字
“是時太
敦煌文学写本辨正举隅
作者: 汪泛舟
出版物刊名: 敦煌研究
页码: 91-96页
主题词: 敦煌本;学术界;敦煌文学;诗经;今本;敦煌变文;辨正;斋文;内容丰富;北宋
摘要: <正> 敦煌遗书内容丰富,门类众多,它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已早为中外学术界所公认。
其中的文学写本。
也同样具有自己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由于这些写本在历史上长别辗转传抄和今人的不同或不确理解等缘故,所以,无论写本,或出版的作品(包括引录的)中,又多有讹误之处,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辨正的。
本文就敦煌文学写本辨正方面,略举数条,陈述管见,以期方家指正。
敦煌愿文校勘总论
敦煌愿文校勘总论自1995年《敦煌愿文集》出版之后,有关愿文方面的校勘文章已有多篇,取得了不少成果。
愿文作为敦煌文献中的一种,不仅带有敦煌写卷的种种书写特点,而且还因自身文体的原因,又带有许多愿文所独有的特征。
所以在愿文校勘中,既有与其它敦煌写本文献及传世文献相同之处,也有其特殊之处。
本文试将敦煌愿文的校勘规律作些总结,所述观点亦通用于敦煌写卷的校勘及校录。
文中所举之例,皆来自笔者的校勘文章。
一、求异本传统的文献学很讲究版本,在校勘之前,搜求不同的版本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了解版本的流变和文字的订正;敦煌愿文的校勘亦是如此。
在敦煌写本中,敦煌愿文的写卷有600个左右,其中有不少是全部重复或者部分重复的。
如果我们在进行一篇愿文的校勘前,先将内容相同或相类的写卷都搜集齐全,那么必将有利于我们的校勘。
如果校勘时能够找到内容相同的愿文写本,固然是好事,但是这种现象并不会经常发生。
在未找到内容相同的写本的情况下,我们就找同类的愿文写卷或者包含相同段落的愿文写本。
一般来说,相同性质的愿文,在行文方面往往会有相同或相类之处。
另外,敦煌愿文的一大特点就是组合性,撰写者会根据场合需要,选取已有的适合所要谋篇愿文的号头、斋意、庄严等段落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
所以不同的愿文中往往会出现相同的“号头”或者“庄严”等,这会给我们的校勘带来很大的便利。
例一:才光即启,得(德)美骤吴(第334页①)才光即契,德美孙吴(P.4672《发愿文拟》)按:“光”为“先”之误,超越之义。
S.6923《四门转经文》:“明(冥)怀圣计,德美孙吴之机;怗静西戎,量越田韩之勇。
”②即以“德美”对“量越”。
P.2341《佛文》:“才光七德,勇冠三军。
”(第441页)“光”《愿文集》校作“先”,与“冠”相对,是。
“骤”,原卷作“孙”。
“孙吴”即孙武与吴起之合称。
“即启”,P.4672作“即契”,作“契”是。
“即”疑通“稷”,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禾部》:“稷,古叚稷为即。
敦煌古写本《诗经》校释札记(二)
作者: 黄瑞云
出版物刊名: 敦煌研究
页码: 42-51页
主题词: 今本;诗经;毛传;敦煌写本;校释;札记;郑玄;尔雅;孔颖达;校勘记
摘要: <正> 敦煌古写本《诗经》残卷,字句与今本间有不同。
勘校异文、或能发古义之沉潜,或以正今本之脱讹,片玉零珠,弥足珍贵。
兹于校释中撮其精华,撰为札记。
“故詠歌之”“谁之詠号”《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永歌,写本P.4634 B卷作“詠歌”。
按,写本是。
“永、詠”经籍通用,然二字实有别。
《说文》:“永,水长也。
”引而申之,凡长均谓之永。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永言者,长言也,此当作“永”。
“声依永”之“永”,阮元校勘记谓:“古本此句作詠,上句不。
《敦煌文书校读记》序
作者: 蒋礼鸿
作者机构: 杭州大学中文系 310028
出版物刊名: 古汉语研究
页码: 3-4页
主题词: 敦煌文书 校读 敦煌变文 校议 敦煌歌辞 懿旨 圣贤 “只” 义通 《汉将王陵变》
摘要: <正> 敦煌文书是我国语言文字、艺术、历史、地理各方面的瓌宝,自从在莫高窟发现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加以研究。
我国在语言文字方面,有我撰著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附录《敦煌曲子词集校议》,台湾潘重规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新书》,郭在贻、黄征、张涌泉三位的《敦煌变文集校议》,任半塘先生的《敦煌歌辞总编》,张锡厚先生的《王梵志诗校辑》等书,在发疑正误和校释方面都有所贡献,有裨于敦煌文书的整理。
我的学生蒋冀骋君。
敦煌变文校读劄记
敦煌变文校读劄记
张涌泉
【期刊名称】《中华文史论丛》
【年(卷),期】2001(000)063
【摘要】1997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黄征教授和笔者合作撰着的《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受到学术界积极的评价。
这部书是1992年向出版社交稿的。
这些年来,笔者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时发现该书有一些需要校正的地方。
现条列於下,敬请方家教正。
【总页数】12页(P100-111)
【作者】张涌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敦煌愿文集》校读劄记 [J], 付义琴;赵家栋
2.中华书局姚刊三韵本《类篇·石部》校读劄记 [J], 陈源源
3.宋巾箱本《广韵》校读劄记 [J], 徐洋
4.宋巾箱本《广韵》校读劄记 [J], 徐洋
5.《三国志》点校本校读劄记 [J], 李定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古医籍校读札记
敦煌古医籍校读札记
陈增岳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敦煌医学文献经过多次的整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语言方面的一些疑难仍未解决.本文针对三种整理本子中的不足,作了一点校勘拾遗的工作.
【总页数】3页(P84-86)
【作者】陈增岳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中文系, 广东肇庆 526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0.6;G256.22
【相关文献】
1.《全敦煌诗》校读札记 [J], 刘显
2.《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校读札记 [J], 李倩
3.敦煌写卷误释校读札记 [J], 龚元华
4.敦煌变文校读札记 [J], 陈秀兰
5.《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读札记 [J], 段观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黎所藏敦煌写本《道德经》残卷叙录(下)
巴黎所藏敦煌写本《道德经》残卷叙录(下)
姜亮夫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1981(000)003
【摘要】<正> 甲本子此节所论,义有二端。
一则《道德经》本文,各家所传不同,余所录敦煌本,约得二家,曰河上本,曰王弼本,此固魏晋以来之所传也。
然同为河上本,而字有多少,章存异样,道士学人,亦殊途而异辙,此其一也。
一则各家注本,敦煌所传,亦有后世所不得见者。
余所过眼,亦得二三家,此亦不可不述者也。
传世老子唐本,自学人所传,与《道藏》所藏,下及贞石所刻,经幢所载,林林总总,亦甚丰蔚。
严可均、罗振玉下及近世蒋锡昌、马叙伦诸家所考,已详哉言之。
而敦煌诸卷,【总页数】16页(P96-110,21)
【作者】姜亮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敦煌写本时日宜忌文书叙录——英藏、法藏篇 [J], 宁宇
2.敦煌写本《兔园策府》叙录及研究回顾 [J], 屈直敏
3.敦煌写本《籯金》系类书叙录及研究回顾 [J], 屈直敏
4.甘肃藏敦煌写本残卷《国语·周语下》校记 [J], 郭万青
5.巴黎所藏敦煌写本《道德经》残卷叙录(上) [J], 姜亮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裘”谓子孙繁衍 ,世代相传祖辈功业 。 “ 冠盖”பைடு நூலகம்指
官 员 的冠 服 和 车 乘 。这 里 借 指 官 宦 之 家 。 循 汉书 ・
文依 据 原 文 注 明在 《 敦煌 碑 铭 赞辑 释》 中的 页码 与行 数 ,[ 2 ] 如1 9 ・ 2 0即表 示 第 1 9页第 2 0 行。
记》 一 文 中 “ 聋壑 ” 、 “ 澄 兰” 、 “ 易相 ”及 “ 草 继 ” 等语 词 的释 义 , 以便 学 术 界 更好 地
释 读敦 煌 写本 功 德记 并进 行 相 关研 究。
静 韵 ;叶 , 《 广韵》 “ 与涉切 ” ,以母人声 叶韵 。声
同而 韵 分静 、叶韵 ,唐 五代 西北 方 音 入 声 塞尾 已经 开
杨晓宇先生 《 敦煌 写本功德记读校札记》 ( 以下 简称 《 卡 L 记》 )一文对敦煌写本功德记文 书中部 分字
词 的 释 录略 作考 释 与补 正 、增 补 ,凡 2 3 条 。¨ 】 其 在 考 辨 释 义 上不 乏 精 当 之论 ,如对 “ 拔 帜 抉囊 ” 、 “ 恹恹” “ 涝笼 ”等 语 词 的辨 释 。但 笔 者 在 研 读 的 过 程 中 也 发 现一 些 辨 释还 有 值 得商 榷 之 处 ,今 不 揣 浅 陋 ,结 合 敦 煌 写 本 原 卷影 印资 料 ,运 用训 诂 学 、音韵 学 及 汉 语 俗 字研 究 的新 成果 ,从 汉 语 词 汇 文 化 的 角 度 对 ( ( 丰 L 记》 中几 条试 作 辨 正 于此 ,请 作 者及 大 方之 家斫 之 不吝 。
义” ,皆值得商榷 。
【 基 金 项 目] 本文 系国 家社 科 基 金重 大 招 标 项 目 “ 汉 语 史 语 料 库 建 设 与 研究 ” ( 1 0 & Z D 1 1 7 ) ,教 育部 2 0 1 3年 人 文 社科 规划 项 目 “ 敦煌 文献 疑 难字 词 研 究” ( 1 3 Y J A 7 4 0 0 8 1 ) 的成果 之 一 。
“ 苕 ”、 “ 颖 ” 喻 赞 李 氏 子 孙 德 才 之 奇 绝 。今 谓 此 处 “ 垂 条 布 颖 ”不 误 ,清 陆 心 源辑 循 文拾 遗 ・ 大 唐 陇 西
辨正 : 《 卡 L 记》据原卷字形校 “ 缒”为 “ 缒 ”字,
“ 缒”即 “ 锤 ”字 ,甚 是 。然 认 为 : “ ‘ 聋 ’字 费 解 , 应校作 ‘ 垄’ ,音 同形 近致 误 ” , “ ‘ 褐 石 ’不 辞 ,揆 之 文 意 ,‘ 榻 ’应 作 ‘ 揭 ’字 , ‘ 揭 ’有 ‘ 高 亢 ’之
《 敦 煌 写 本 功 德 记 读 校 札 记》 辨 正
[ 关 键 词] 功 德记 ;校 读 札记 ;辨 正 [ 摘 要] 结 合敦 煌 写本 原 卷影 印 资料 ,
运 用 训 诂 学 、 音 韵 学及 汉 语 俗 字研 究 的 新
成 果 .从 汉 语 词 汇 文 化 的 角度 辨 正 了 《 札
为 了便 于与 ( ( 木 L 记》 原 文 释证 条 目对 照 ,每 则 引
“ 汉 之兴 ,故韩 襄王 孙信 有功 ,复封 韩王 ,条 叶遂 着。 ”唐韩 愈 《 房公 墓碣铭》: “ 房 氏二相 ,厥家 以
闻 ,条 叶被 泽 ,况公 其 孙 。 ”
“ 弓裘 ”谓父 子世代 相传 的事业 。唐高适 ( ( i f - 乐 府飞 龙 曲留上 陈左相》: “ 相 门连户牖 ,卿 族嗣 弓 裘。 ”元辛文房 艚 才子传 ・ 张继》 : “ 诗情爽激 ,多 金玉音 ,盖其累代词伯 ,积袭弓裘 ,其于为文 ,不雕
1 1 9 ・ 2 0垂 条布 颖 。业继 弓 裘
酷吏传 ・ 阳球》 : “ 阳球字方正 ,渔 阳泉州人也。家世
大姓 冠 盖 。 ” “ 筑 室连 闳 ,里 成 冠 盖 ”指 子 孙 后 代 之 家 皆为 官宦 门第 。准 此 文意 方 为顺 洽 。 2 2 0 ・ 7奋缒 聋 壑 ,褐 石 聒 山
辨正 : 《 札记》 认 为 “ 条 ” 字费 解 , 当 校 改 为 “ 苕 ”, 音 同 致 误 。 典籍 中 ,“ 苕” 、 “ 颖 ”二 字 常 对 举 或 连 文 而 出 ,初 泛 指 植 物 的花 、穗 及茎 ,后 引 申以 喻 文 辞 之 精 妙 特 出 者 或 特 出 之 事 物 ,此 处 文 中 则 以
李 府 君修 功 德 碑 记》 也 作 “ 条” 。 3 其实 “ 垂 条 布颖 , 业 继 弓裘 ” 与 下 旬 “ 筑 室 连 闳 ,里 成 冠 盖 ”相 对 仗 , “ 垂条布颖”与 “ 筑 室 连 闳” 皆 指李 氏 后代 子 孙 和 分 支 别 宗 ,非 为 借 “ 苕” 、 “ 颖 ” 喻赞 李 氏 子 孙 德 才 之 奇绝。 “ 垂 条布颖 ” 即 “ 垂 条布 叶 ” , “ 颖 ”或 是 “ 叶” 之音 借 ,颖 , 纩 韵》 “ 余 顷切 ” ,为 以母 上 声
L I BR A R Y T l i e OR Y AN 1 3 P I :  ̄C T I E E
图 书馆 理 论 与 实 践
文献 学
●付 义琴 ,赵 家栋
( 1 .南 京信 息 工程 大 学 语 言 文化 学 院 ,南京 2 1 0 0 4 4 ;2 .南京 师 范大 学 文学 院 ,南 京 2 1 0 0 9 7 )
始 弱化 趋 于 脱 落 ,又 梗 摄 静 韵 与 止 摄 相 近 ,这 样 静 、
[ 中 图分 类 号] G 2 5 6 【 文献 标 志 码] E
[ 文章编 号 ] 1 0 0 5 —8 2 1 4 ( 2 0 1 3 ) 1 1 —0 0 5 8 一o 4
叶 二韵 非 常 相 近 。I 4 ] 故 颖 、叶可 得 相 借 。 “ 条 叶 ”指 子 孙 后 代 分 支 分 宗 ,唐 皇 甫 浞 《 韩 文 公 神 道 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