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部分作文立意指导汇编
高中语文必修三作文指导教学文案共56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中语文必修三作文指导教 学文案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文讲评·立意角度》课件》共16页文档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文讲评 ·立意角度》课件》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中语文2023高考三元思辨类作文立意指导(共16个主题)
高考三元思辨类作文立意指导1.格局·突破·认清自我格局是根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是登高遥望、拓展拓宽眼界的心境,更是“登高而自卑,行远而遐迩”的新思路。
持登高遥望的“格局”,方致人生新境界,自是如此。
破无形桎梏,在久久为功的突破中成就千秋伟业。
2.自律、规则、公平自律,是遵守规则的前提:没有自律,规则就形同虚设,公平也就无从谈起。
规则,是社会实现公平的保障:唯有自觉遵守规则,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由此观之,自律是遵守规则的前提,规则是实现公平的保障。
3.知识、汗水、成功知识是成功的基础,知识成就梦想。
汗水是成功的前提,汗水铸就辉煌。
学好知识,努力拼搏,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4.中国·世界·我们[题目]家国处处舞雩风,青春灼灼应节舞[中心论点]身处剧变、巨变的大时代,生逢其时,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躬身入局,奋发有为,施展才华,有所作为,肩负使命,学会担当,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让青春与家国、世界同行。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中国。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以青春之我,拥抱美好世界。
5.速度•跨度•未来[题目]秉速度,创跨度,赴未来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时代楷模,默默付出,以速度创跨度。
问鼎苍穹、跨山越海……盛世中国,十年飞跃,中国跨度“当惊世界殊”。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
中国跨度描摹时代经纬,青年跨度绘就大写未来。
6.跟跑、并跑、领跑[题目]跟跑并跑领跑,跨越再跨越不惧跟跑,蓄能量。
踏实并跑,求突破。
自信领跑,不松懈。
7.俯视、仰视、平视[题目]俯仰之间,平等相待仰望星河,不必顶礼膜拜。
俯瞰大地,必须扎根泥土。
平视向前,不受视野局限。
8.高远、深远、平远[题目]山有三远,人有三境人生第一境乃为山脚下的仰视,初出茅庐时,当卑以自牧,恰如山水画中的高远之美。
人生第二境乃为群山中的平视,人生逆旅中,当不卑不亢,恰如山水画中的深远之美。
人生第三境乃为山巅上的俯视,登峰造极后,需开阔眼界,恰如山水画中的平远之美。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写作导航二
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写作导航二写作指导谈论文的立论与分论一、谈论文中心论点确实立中心论点谈论文的中心,是整篇文章的统帅。
我们在写谈论文时,要特别注意把中心论点写正确,写出色,让这其中心论点成为这篇谈论文的一个亮点。
那么,我们在写谈论文的中心论点时,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1.论点要绝对正确。
正确是指看法要吻合客观本质、符合情理,要经得起实践查验。
2.论点要态度鲜亮。
所谓的态度鲜亮,就是要求作者在文章论点中间必定什么,否认什么,或是作者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是怎么样,都要表达得清清楚楚、明理解白,不可以模糊其辞。
3.论点要新奇独到。
新奇是相对的,意思就是说在一篇文章里,不要重复他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4.论点要有针对性。
就是指我们的中心论点要“就事论事”,要针对文章的中心,要掌握准命题者的企图,不可以言东而写西。
二、谈论文分论点的设置一篇谈论文大概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本论是谈论文的主体,谈论文的构造布局主假如本论部分的构造安排。
本论部分的构造安排要有新意、有深意、有个性、有层次,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而后用几个分论点挨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论述。
(一 )谈论文论点分解的方法1.横向分解法。
横向分解,就是从不一样的角度横向睁开分解论点。
我们往常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 (是什么 ) ”“解析问题 (为何 ) ”和“解决问题 (怎么样) ”三部分,可是我们不必定要在同一篇文章中将这三个问题所有阐释清楚,能够选择自己驾轻就熟的部分,从不一样的角度睁开论述。
(1)横向分解“是什么”。
①从中心论点的内涵下手进行分解。
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湖南一考生写“意气”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意气”内涵的挖掘,对其进行分解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英勇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
固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睁开,但三个层次的本质都集中在“意气”的内涵上,都为中心服务。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为例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为例如何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会结合,让二者互相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这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深入探究的问题。
下面从论点、结构、论证、叙述、修辞五个方面,结合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较为常见的一些问题,如论点不明确、结构不合理、论证单一、叙述不当、语言没有表现力等问题,试图找到一条将古代议论性散文阅读教学与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借鉴古代议论性散文高超的艺术技巧,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一、中心突出议论文,又称说理文,“适用于议论和说理的文章样式”,“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既然是要表明观点、主张,那么论点必须要具备正确、鲜明、概括等特点,本单元的《劝学》《过秦论》《师说》等课文的中心论点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如表1所示:表1但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和考试作文中都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有时只有一个宽泛的论题,没有具体明确的中心论点;有时入题拖沓,开头或东拉西扯,或直接照搬材料,观点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这样的文章也就没有了灵魂。
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突出中心”的意识——在写议论文之前必须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
如一高考优秀作文《善良之心,温暖生活》的开篇:“善良之心,引导着善意之举。
”又如高考优秀作文《人之常情》的开头:“激动是人之常情的体现,痛苦是人之常情的体验,愤怒是人之常情的体现,宽容是人之常情的体现……人之常情就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
”两篇优秀作文的作者都是在开篇就抓住了题目或材料的核心,并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鲜明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与《劝学》《师说》中的开篇直接摆出中心论点的写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结构严谨本单元的议论性散文都有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和严谨的行文结构。
下面将本单元课文的结构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如表2所示:表2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本文采用了议论文常用的递进式结构,段落分明,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高中作文立意(汇总6篇)
高中作文立意(汇总6篇)高中作文立意(1)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细节切入法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高中作文立意(2)一、倾向揣摩法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二、多向发散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
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高中作文立意(3)立意新颖深刻技法一:联系社会,写出深刻高考作文命题中有许多材料,提供的是自然现象或物体,若仅就其本身原地踏步,很难立论。
对这些托物类的命题,就应该展开联想想象的双翼,开辟发散思维的通途,分析相似的社会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自然而社会,从而探求文章的主题,确立文章的立意。
必修三作文审题立意解析 共16页
训练题
郑孝红 20190602
第II卷 表达题 写作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有这样一个故 事:两人分乘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 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和骏马并驾而行,骏 马咬破国马长鬃之颈,使其流血不止,国 马却仍驱行如故。骏马回到家中却浑身颤 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 咬了国马而羞愧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 就好了。”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 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又 恢复如初了。(见必修三P77-78。)
例文
• 拥有宽容
• 当然,宽容也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看对 象的宽容。宽容的对象必须是“骏马”而 非“劣马”,是一些良心未泯、幡然改过 之人,对穷凶极恶的歹徒、违法乱纪的恶 人,决不能宽容。(辩证认识宽容)
• 古语说:有容乃大,能让为高。让我们拥 有宽容的心灵吧。多年以后,你会发现, 人生的道路上,你留下的是令人陶醉的瑰 丽的风景。
• 初看此文,很为骏马的野蛮和霸道气愤, 更为国马的无能与懦弱不平。但是看到骏 马的最后变化,又不禁为国马暗暗喝彩, 为国马的宽容精神喝彩,为宽容所带来的 和谐喝彩。 (提出论点)
•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最终将使伤 害你的人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 被告席,接受自己良心的审判:骏马正是 被国马宽容的心境所震动,而自责不已。 这种无声的教育终将让良心未泯的伤害者 受到正义的感召,走向正直的人生。“廉
分析题目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分析要求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必修三作文指导
4.由事入题式:洛杉矶郊县3个黑人孩子,在早餐前正埋头
写着感谢母亲的话。细看其内容,却只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 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 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 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 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 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 激。
6
2020/3/6
• 任何文体都有它本身的要求,打基 础,中规中矩是必要的;后升华, 做到从容驾驭,花样翻新更好。
• 议论文其实不在乎怎样写,因为“ 文无定法”。它的关键在于能否解 决人们不知道的问题和人们信不信 的问题。
7
2020/3/6
• 一篇议论文,只讲道理不注重论据, 未免空洞抽象,缺乏真实感;而只拘 泥于事实不说理,又会缺乏理论深度 。所以,议论文要有理有据。
19
2020/3/6
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也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 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如果 说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 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方法则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 题。
1、举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
2、引用论证:用名人名言谚语论证观点
5.铺排增彩式: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
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
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
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
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
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25
2020/3/6ຫໍສະໝຸດ 积累素材2020/3/6
高中语文必修三作文辅导
一、选择对象,确立角度
1.卖马人:善于利用名人效应 2.买马人:盲目崇拜名人 3.伯 乐:相马有术 名人应谨言慎行 4.千里马:要学会宣传与包装
多角度思考
正面: 凡事应先作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 仗,才能成功; 反面: 正因为那里不穿鞋不戴帽子,所可以 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侧面: 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 胜。
总 结 一、多角度分析思考 1、一个事物或材料,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 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物”就有几个 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 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 角度就不同。 二、选取最佳角度 1、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 2、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新教材的议论文写作序列安排:
• 必修五表达与交流: • 1.缘事析理 • 2.讴歌亲情 • 3.锤炼思想 • 4.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深刻 学习写得充实 学习写得有文采 学习写得新颖。
新教材的议论文写作序列安排:
• 必修三表达与交流 • 1.多思善想 • 2.学会宽容 • 3.善待生命 • 4.爱的奉献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习论证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努力就会有收获 • 日子总会这么快的一晃而过,眼看再过两个月又即将期中 考试了,想想这几个星期的挑灯夜战,一种酸涩的滋味涌上心头, 但我知道只要在学习上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 看着奋笔疾书的伙伴,当初为了同一个梦想汇聚在这里, 虽然现在的我们还未能好好适应高中生活,看看手中画着叉子的 作业本,内心总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是,华罗庚,因为他我 坚强!华罗庚并未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有一个好的学历。……多少 个夏虫鸣奏的夜晚,他的身影仍趴在窗口苦读,多少个冬雪漫天 的夜晚,他的身影依旧伫立在台灯下,就是这样的刻苦,就是这 样的努力,造就了数学界中的佼佼者。 • 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相信自己,相信 努力就会有收获。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作文:议论文选取立论角度的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作文:议论文选取立论角度的写作指导【教学目标】⒈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⒊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议论文论点的确立。
【教学难点】所确立的论点要观点新颖且有针对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程类型】写作课【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第一课时【导入】总述一、什么叫议论文?议论就是发表意见,阐明是非、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
二、议论的三要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像1999年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1、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2、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1、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
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2、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作文:议论文立论选取的技巧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作文:议论文立论选取的技巧在实际写作中,选取立论的角度,我们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所谓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即是站在事物正确发展趋向的角度去分析、理解。
这也是我们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
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材料,我们要注意事情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
下面,我们看一下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所给的一则材料。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
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
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
漆工说:“工钱已付过了。
”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
”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
”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
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对于这则材料,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正面的角度去立意。
材料讲述了一个负责任的漆工在完成自己的职责同时还做了看上去本不该他去完成的工作,从而拯救了他人生命,并给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可里面蕴涵的人生道理却是非常丰富的。
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意:①谈责任心;②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③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
二、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所谓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即站在事物发展的对立面去分析、理解。
从这种角度去思考,往往是在从正面角度感到无处下手或者避免人云亦云的时候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往往能起到一种柳暗花明、标新立异的效果。
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要注意事情发展的事理逻辑,避免观点偏激。
再如上面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所给的这则材料,如果感觉从正面的角度思考的几个立意不容易下笔。
我们完全可以思路一转,从反面的角度去分析材料。
油漆工的“顺便”补漏,看似“多此一举”,结果却挽救了孩子们的生命。
所以我们借此可以大谈“多此一举”的好处,或者直接立意为“莫以善小而不为”。
这样,观点就显得新颖别致,在众多的作文中往往能够脱颖而出。
三、从侧面的角度去思考所谓从侧面的角度去思考,即从材料不太显眼的角度去分析、理解。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写作导航三
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写作导航三写作指导谈论文的论据选择与运用一篇谈论文,提出论点此后,还要运用论据来证明。
我们在写作中,要采用最适合的论据,只有这样,论点才能获取最有力的支撑。
所谓最适合的论据,就是真切典型,确实靠谱,能充足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拥有无可反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一句话,就是最能吻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要挑这样的论据,第一一定对掌握的资料进行挑选辨析,差异不一样资料所包含的主旨的细微差异。
比以下边三个资料:例1 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到外族肢解的时代,他盼望祖国一致,直来临终,还朝思暮想中兴中原。
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突出地反应了这类爱国思想。
例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再三强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断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时令和崇敬的精神境地。
例3 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年青时东渡日本找寻救国的真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括了“爱国”的内容,可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资料蕴涵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其他:例 1 表示的是盼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 2 反应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敬的民族时令;例 3 揭露的是发奋为国卖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
这类差异从所引的诗句和资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
所以,相同论述爱国的文章,假如提出的论点重视于盼望光复被侵略者打劫的领土,应用例 1;假如重视于不怕牺牲、誓死保卫祖国,应用例2;假如重视于挽救多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程同祖国的命运牢牢连在一同,则应用例 3。
经过挑选辨析,使之最吻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适合的论据。
粗心大意地选来搪塞凑数,仿佛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质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实的。
必修三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第二单元作文解析
构成上则材料的元素主要是“国马”“骏马”和它们的 主人。从不同角度分析,可得到如下一些立意: ①从国马的角度: 国马被咬伤却宽容忍让,用自己的牺牲来唤起别人的 醒悟。可立意为: 宽容是一种美德 国马被咬伤而不还击,得知骏马因此羞惭不已,不食 不饮时,能理解骏马的举动是出于一时嫉妒,本无根本 利害冲突而去亲近劝慰骏马,使骏马恢复如初。可立意 为:A “以牙还牙”?应该缓行 B宽容理解是友谊之本 国马之所以宽容忍让,甚至后来还去亲近劝慰骏马, 因为它发现对方是一匹难得的“骏马”,并非“驽 马”“恶马”。可立意为:忍让宽容要看对象
第二单元作文解析
②从骏马的角度: 骏马咬伤国马后,不思饮食,浑身颤抖,几乎丧命。 可立意为: 嫉妒伤人更害己 嫉妒之心不可有 骏马咬伤国马后,能知错自省,羞愧难当。可立意 为: 知错羞惭,尚可挽救 自省自悔,精神可嘉 骏马咬伤国马后,不食不饮,浑身颤抖,是国马亲 近劝慰它,与它同槽共食后才恢复如初的。可立意为: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渴望理解 ③从国马主人和骏马主人的角度,还可立意为:“对 症下药方能除病根”“谈教育方法”等等。必修三第二单元作文指 导
第二单元作文解析
1.审题立意 多角度作文自然要进行立体的、发散性的思维, 但是这种思维绝不允许信马由缰,其根本点和立 足点必须是所给材料,而任何一则材料,其信息 容量总是有限的,总有一个基本点,而且是既定 的。因此必须通过仔细审核所给材料,明了主旨, 把握根本,特别是要认真揣度作者的用心和意图。 就上则材料而言,主旨是歌颂国马宽容、忍让、 仁爱和骏马知错羞愧、勇于自省自悔的美德,作 者的用意旨在呼唤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只有把握了这些根本点和立足点,你所进行的多 角度立意才是正确有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课后作文立意指导一、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论文。
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
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
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
一个路人将他救出。
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做笑话讲给别人听。
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立意角度:①泰勒斯为什么会掉进深坑中?是因为他仰望星空太专注(投入、痴迷)。
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学问的进步,就要像泰勒斯那样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聚精会神。
面对各种诱惑不能心神专一,目标恒定,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又想那个,朝三暮四,心浮气躁,只会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猴子一样,最后什么东西都不能获得。
要成功,就需要专注。
痴迷方成大器。
(《成功贵在专注》)②泰勒斯为什么会专注于天上的事情?是因为他目标高远,野心蓬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一点掉进坑中的挫折或危险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而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心中从来没有野心的人,一味只是低着头走路,小心避开深坑的人,尽管会平平安安,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在世界上活着,还是要有一点仰望星空的野心和抱负的。
(《要有仰望星空的抱负》)③有些人为什么会嘲笑泰勒斯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掉进坑里,担心挫折和失败。
因为这种担心,他们的心就为那个小小的坑所局限,在他们的头顶上就只能看见坑口那么大一点天空,因而无法欣赏到美妙无垠的灿烂星空。
不要老是担心和害怕自己会掉进坑里,我们面前的这个坑,只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因为这点困难和挫折我们就放弃探索真理的脚步,那人类的进步从何谈起呢?要勇敢地正视路上的坑——挫折和危险,迎接一个一个的挑战!(《不要害怕深坑》)④能不能既仰望星空,又避开路上的深坑,避开无谓的牺牲?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着眼于高处又把路走得更稳妥?执著于理想需不需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脚下?其实,在理想的路途上,我们是可以更谨慎一点,更细心一些的,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麻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
(《专注事业与顾全小节》《谨慎细心,让事业的路途变得更平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⑤对泰勒斯掉进深坑的事有些人为什么取嘲笑的态度?是因为缺乏宽容和善良之心,看客心理,幸灾乐祸,对人求全责备。
所以,对那些专注于事业的天才,我们要奉上尊重、理解,要容许他们犯错误,不要苛求小节,不要自己不做事,对认真做事的人却因为一点点失误就嘲笑挖苦。
(《不要苛求小节》《看客心态可以休矣》)仰望星空,何惧落坑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仰望星空观察星象时,不料掉进水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懊丧,而是他对救起他的路人说:“明天会下雨!”第二天果然下了雨。
有人会说泰勒斯“只知道天上的东西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然而,人活一世,若要永不“落坑”,只得做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的那种“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然而这种人只能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行尸走肉般地苟且偷生,于己、于人、于社会又有何益?社会呼唤那些仰望星空的人!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萎靡之风拂过统治者的殿堂,朝野上下死气沉沉。
刘禹锡与柳宗元这对仰望大唐高空的挚友,无比响亮地喊出了“关注民生”、“增强国力”的改革口号。
这一呐喊石破天惊,招来保守派的群起攻之。
壮志未酬的他们跌落“深坑”,等待他们的是十数年的贬谪之途。
远离长安的赤子却依然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中,微笑着望那数条未被废止的改革政策下欢腾的百姓。
梦得与子厚没有如那些卑躬屈膝者安稳地蜷缩在“坑里”,他们凝神仰望,不改高傲的神情、挺拔的姿态,为了天下黎民苍生何惧落坑!风雨飘摇,是近代中国的写照;暗无天日,万马齐喑是百姓惯于臣服的现实。
这沉默而阴霾的世界里,却有人不愿做“深坑”里不声不响的陈尸,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仰望乌云滚滚的高空,喊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呐喊”!风雨如磐的故园里,他坚毅的神情照亮锐利的笔锋,饱蘸悲怆的字句里,有他忍痛揭疤的“彷徨”。
而被当局仇视,举步维艰的斗士啊,仍矢志不渝地昂着头,何曾露过一丝惧怕落入“深坑”的神情?他欣慰地看青年一辈不再蒙着雾霭的眸子中闪烁着英勇睿智的光芒,慢慢痊愈的国土,怎会负了他的仰望……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战火连天。
毛泽东仰望苍穹,生“怅寥廓大地,谁主沉浮?”的凌云壮志,为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先后失去了六位亲人,他受到中外反动派的嫉恨,他头颅的悬赏金额何止千金!但他何曾惧怕过跌落万丈“深坑”?华夏九州因此而看到了曙光,中华民族因此而屹立于世界东方!因为仰望真理的光辉,哥白尼、布鲁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为仰望科学的巅峰,诺贝尔差点被炸死;因为仰望精神的自由,马丁•路德•金最终遭暗杀……他们坚定地仰望着,他们无可避免地“踩空”、跌落“深坑”;他们坚定地仰望着,我们无法嘲讽他们的“失足”、“落坑”,因为正是有了这些“仰望星空”、不惧“落坑”的圣士,人类历史的车轮才会滚滚向前!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时代呼唤仰望星空者。
温家宝总理2007年5月14日,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的即席演讲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致那些因“仰望星空”而“落坑”的人,不用鲜花和掌声,用后人虔诚的仰望!痴迷方能成大器着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
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而我却极其赞赏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专注的精神,因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
的确,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当他掉到坑里,过路人将他拉出来时他对过路人所说的话并不是“谢谢”,而是“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
他对天象的准确推测,正是他痴迷观察,用志不分的结果。
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观脚下,一心二用,虽无掉进坑里的危险,却也未必能成为着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
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除了他们的勤奋、毅力、创新等因素外,其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
据说,希腊国王让阿基米德判定王冠上的含银量,阿基米德认真钻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洗澡时,从澡盆里溢出来的水中得到启示,竟然忘记了穿衣服,赤裸裸、水淋淋地跑到家。
就这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
牛顿痴迷钻研也流传下来许多类似把怀表当成鸡蛋煮的轶闻。
纵观伟人事业的成功,哪一个少得了探索之中的痴情?古人云:性痴者其志凝。
这里的“痴”则是用心专一,用志不分的体现。
唯有用心专一,才有可能潜心钻研,钻到极处,才有可能获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水滴石穿。
所以,泰勒期“目中无坑”正是他“心中有星”的表现,正是他钻研中的可贵之处。
而许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这种潜心观星的痴迷精神,使他们失败的也往往是心性浮躁,用心不专的毛病。
还是大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只有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
因为他们没有探索,没有钻研,也没有对事业的痴迷。
这样说来,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非但不应嘲笑,而是值得学习的。
果真我们都具备了学业上的痴迷,又何愁不成学业,不成大器?执着于理想,行动于脚下泰勒斯因观察星空而掉在坑里,虽然他准确预告了第二天会下雨,但还是受到了人们的嘲笑,而黑格尔则赞美了他。
一个能够仰望高空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会以此为奋斗目标不懈奋斗,以达到这一理想。
而那些无理想的人,只会躺在已有的成就上吃老本,只会坐吃山空,从那一高度一步步返回原地,继续从零开始,而自己还浑然不觉。
所以,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天子很好的少年天才,在父亲的愚昧无知、只贪图蝇头小利的可以耽误下,不思进取,终究丧失了他的天资,“泯然众人矣”。
一个人应当有理想,而只有有了理想,才有了奋斗的动力:一个学生就会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作为理想;一个农民会把种出高产的农作物作为理想;一个工人会把做出高质量的产品作为理想……当人人为理想不懈奋斗并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在进步。
我们也就会在实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道路上进一大步。
但是,只有理想却没有行动,一味地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妄图建立空中楼阁,其结果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终一无所获,搞不好还会损失已有成绩。
正如我们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搞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一样。
其结果必定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当我们想着那些理想时,也一定要看看脚下,想想当前,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先做好,一步步地接近完美的理想。
切不可与现实脱节。
理想不等于空想,如果我们想急于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理想就如同水中之月,可遇而不可求。
如果我们立足根本,又为理想而不懈奋斗,那么,我们一定会使自己成功。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看到这个事例,我联想到的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边走边思考哥德巴赫猜想,而一头撞到了电线杆上,陈景润因为被讥笑为傻子。
但是,陈景润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者年代不同,内容不同,但其实质却是如此地一致。
人,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除非他像庙里的泥塑木雕,仅仅坐在那里供善男信女们来参拜而整天无所事事。
所谓干大事业而不拘小节,正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一切都注意到,面面俱到,则很难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老人家说引用过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含义也大致若此。
诸葛一生唯谨慎,事必躬亲,则只有早亡;牛顿竟然可以犯下把怀表当鸡蛋煮到锅里的错误,但他却以力学三定律的发明为成就而不失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科学家。
这个素材非常有意思,泰勒斯能使自己掉入深坑,很容易给人一个缺乏基本生存能力的印象,人们也往往因为这个不好的印象,而忽略掉他所具备的寻常人所没有的能力。
而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显然不会从这个层面对泰勒斯加以认识,哲人,与凡人的分水岭,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这个素材,实际上也在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不要因为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缺陷而认定他肯定一事无成,更不能因为一件事在某一方面可能让我们感到不满,就对它全盘否认。
当然,反之也是可以讲得通的,也就是,不要因为一个人可能做过一件好事,就容忍了他的大奸大恶,不要因为一件事可能有利于极少数人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就认为是合理的,不要看到表面风光一时就认定可以悠悠万世。
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是触手可及,要举就太多了,多到举不胜举的程度。
确实,这实际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这件很小的案例,反映的却是一种哲学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