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开最奇异的“汤匙嘴”长鼻类——北美颌铲象的演化疑团
令人惊奇的大象轶事
令人惊奇的大象轶事作者:徐地天来源:《大科技·科学之谜》2014年第03期现在人们不用去非洲,在家门口的动物园里,就能看到非洲大象。
好像人们对大象已经司空见惯,再清楚不过了。
其实,在古生物学家们的眼里,大象的形象还是比较朦胧的,因为地球上大象的化石证据目前还不够连贯。
这种现象也导致了在有关大象的奇闻异事里,有很多未解之谜。
远古大象的形象也千奇百怪。
5550万年前,像兔子般大小?在6550万年前,地球生物界发生的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恐龙退出地球生命舞台了。
恐龙灭绝虽然是悲剧,但由于它们的退出,却给其他生物的发展减少了威胁,并腾出了空间。
特别是600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更是迎来了各种生物迅猛繁育和进化的黄金时代,因为那时,植物繁茂的非洲大陆已经与欧洲大陆分离开来,成为了生物平静进化的最佳温床。
也就是在6000万年前的那个黄金时代,大象最古老的祖先在非洲诞生了。
前不久,法国古生物学家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东部的一个盆地,发现了这一远古物种的骨骼化石碎片。
经检测鉴定,这种古老物种生活于6550万~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时期。
除了一些头骨碎片,古生物学家还发现了一些牙齿化石,其中两颗是下前牙齿,这是一种从下颚上长出的2.5厘米左右的牙齿,与现代大象具有非常相类似的特征。
表明它确实是大象的祖先,尽管它长得有点儿像啮齿目动物和早期灵长类动物。
基于头骨碎片,古生物学家猜测,这种大象最古老的祖先的体型应该很小,因为它从头部到尾部仅50厘米,大小有大兔子那么大。
由于目前只发现该物种的头骨和牙齿碎片,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还原它的真实面目,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大象最古老的祖先是否长着像现代大象一样的鼻子和耳朵。
4700万年前是半水栖动物?大象最古老祖先的相貌我们无法复原,至于其是不是两栖动物,也很难论定。
不过,破解这些谜团的线索,倒是由生活在距今4700万年前的始祖象提供了。
始祖象的大小与现在的未成年亚洲象差不多。
虽然它没有像现今大象那样长的鼻子,但它的上嘴唇可以盘卷起来。
历史趣谈怪异的史前生物铲齿象 嘴巴酷似铁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怪异的史前生物铲齿象嘴巴酷似铁铲导语:铲齿象奇怪而突出的下颚实际上是由一对扁平、宽大的长牙构成。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首次描述了铲齿象属动物的存在。
科学家们起初认为,铲齿铲齿象奇怪而突出的下颚实际上是由一对扁平、宽大的长牙构成。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首次描述了铲齿象属动物的存在。
科学家们起初认为,铲齿象的下门牙的用途就像一把铲子,用来在水生环境或沼泽中对柔软的植被进行铲、挖等动作。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铲齿象的下门牙很可能是被用来像镰刀一样切割坚硬的陆生植物。
这个观点首先是美国古生物学家大卫·兰伯特于1992年提出的。
兰伯特推测,铲齿象是以陆生植物而非水生植物为食物的,它们在觅食时会用象鼻勾住树干并用门牙进行切割。
事实上,铲齿象的下门牙上的沟槽揭示了它们的切割用途。
根据兰伯特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现在相信,铲齿象和很多动物一样,很可能只是喜欢涉水,有时会死在水里。
因此,铲齿象很可能在中新世时游荡于亚洲、非洲和北美。
它们只是嵌齿象科大家族的一个属类,这个大家族的成员普遍具有改进的、不同风格的下门牙。
铲齿象属独有15个种类。
密歇根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威廉·桑德斯表示,铲齿象达到了“下门牙发展阶段的顶点。
”铲齿象极为平坦的下门牙表明,“它们选择了特定范围的植物作为食物”,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大部分时期,同一个地区往往有三至五个甚至更多属类的长鼻目动物共同生活并争夺食物。
”着名古生物学家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在1932年的一篇论文和四年后的着作《长鼻目》中提出,铲齿象就像一个水中的清道夫。
在书生活常识分享。
美科学家称匙吻鲟可解释人类如何进化出四肢
美科学家称匙吻鲟可解释人类如何进化出四肢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一条匙吻鲟。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原始鱼类能够解释人类如何进化出四肢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指出美洲匙吻鲟能够解释人类如何进化出四肢。
根据他们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论文,这种鱼在大约4200万年前复制了完整的基因组。
这一现象能够帮助解释鳍如何进化。
匙吻鲟是世界上最怪异的鱼类之一,吻很长,呈扁平桨状,卵用于制作高级鱼子酱。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卡伦-克劳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匙吻鲟拥有自身基因组的副本。
这种复制形成了额外的基因材料,提高了比较研究的复杂性。
这可能改变我们针对肢体发育的研究方式。
”为了研究人类的肢体如何发育,科学家将老鼠的肢体基因与鱼类的鳍基因进行比较。
此前有关匙吻鲟的研究显示,这种鱼类在出现四足动物前很久就拥有生长出肢体所需要的“基因包”。
四足动物最后进化成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和哺乳动物。
研究中,克劳和同事对美洲匙吻鲟含有19个Hox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进行了排序。
Hox基因决定体形和肢体发育,同时也是帮助科学发现整个基因族副本的主要指示器。
完整基因组副本被研究人员称之为进化史上“一个颠覆游戏规则的事件”,让一种物种出现新种或者奇特种群创造了条件。
这种复制的出现是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条件同时满足的结果,让匙吻鲟的每一个基因都拥有副本。
完成复制后,基因对中的一个基因保持原有的功能,另一个要么消失,要么拥有一个新功能。
克劳表示:“额外的基因材料为进化提供了画布,让进化过程描绘出各种景象。
”克劳一直从事新奇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科学家认为这种基因组复制在有颌类脊椎动物出现前就已发生。
在进化树的特定枝杈(谱系)也出现完整基因组复制现象,植物要比动物更为普遍。
克劳说:“我们对匙吻鲟进行的研究显示动物的完整基因组复制现象并没有此前认为的那么罕见。
”(。
颌的出现——脊椎动物演化重要事件之二
颌的出现——脊椎动物演化重要事件之⼆参照奥地利作家Peter Altenberg的⼀句名⾔来介绍⾃⼰:如果我不在家,可能就是在博物馆。
如果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前往博物馆的路上。
这次推荐的是北京天⽂博物馆,这⾥为你带来太阳厅,玩转星空;还有更好玩的3D电影可以去博物馆亲⾝体验博物馆的好处很多,展览知识有很多⽅⾯:科技、历史、地理、天⽂、⽂化、艺术、⼈物等等.这些知识都在等待我去挨个⼉探索学习,如果你也喜欢但是没时间去逛,就让我来当你的眼,每天带你看展览吧!中国古动物馆——古脊椎动物馆1前⾔漫漫地球史,悠悠沧桑变;亿万⽣物种,⼏多留⼈间?这⾥展出的是⼏代⼈近百年来在我国采集的脊椎动物化⽯的精品;从距今五亿多年前的鱼化⽯到巨型的恐龙⾻架,从距今两亿多年前的似哺乳动物知道⼏万年前冰河期才灭绝的古兽,漫游其间,不觉中您会领悟到⽣物进化的⽞奥;蓦然回⾸,您⼀定会为⼤⾃然⽆穷的创造⼒⽽惊叹不已!颌的出现——脊椎动物演化重要事件之⼆如果没有颌,⽣命将真的是不可想象:没有它,巨⼤的噬⼈鲨、凶残的恐龙、狰狞的剑齿虎和喋喋不休的⼈类将⼀⽆是处。
颌的起源可能是脊椎动物进化⽯上最为重要和意义深远的⼀次进化事件。
——约翰·梅兹(1996)四亿多年前的志留纪,⼀些脊椎动物出现了上下颌,标志着脊椎动物由被动的滤⾷性⽣活向主动的捕⾷性⽣活⽅式的过渡,⼤⼤提⾼了脊椎动物的取⾷与适应能⼒。
颌出现之后,有颌脊椎动物迅速向更⼴阔的⽣态位辐射演化,演化出包括我们⼈类在内的各⼤现⽣类群,占整个脊椎动物总数的99.8%以上,⽽⽆颌类中只有盲鳗和七鳃鳗两个类群残存⾄今。
3.1⽆颌类:没有上下颌的鱼类⽆颌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它们没有上下颌,没有⽛齿,只能过寄⽣或滤⾷的⽣活。
⽆颌类最早出现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到志留纪、泥盆纪达到了繁盛顶峰,但在泥盆纪末期突然⾛向了没落。
⽆颌类包括现⽣的盲鳗类、七鳃鳗类、以及灭绝了的“甲胄鱼类”,“甲胄鱼类”在志留纪和泥盆纪是⼀个⾮常庞⼤的家族,主要包括星甲鱼类、⾻甲鱼类、盔甲鱼类、异甲鱼类、缺甲鱼类、花鳞鱼类、茄甲鱼类等⼏⼤类群。
人类远祖腔棘鱼
人类远祖:腔棘鱼作者:杨林来源:《大自然探索》2010年第09期20世纪最重要的动物学发现之一是发现了腔棘鱼,我们得以一瞥人类鱼祖先的尊容。
在无意间被人捕捞到的怪鱼,实际上却是真正的活“恐龙”。
1938年12月,一艘拖捞船在沿着南非浅海水域进行捕捞作业时网住了一条怪模怪样的鱼,由于个头硕大,外表奇特,立即引起了渔民们的注意,他们纷纷围拢上来观看。
这条鱼非常大,长两米左右,而且面相狰狞,渔民们以前从未见过如此模样的怪鱼。
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无意间网住的这条鱼有多么重要:它是真正的活“恐龙”。
回港后渔民们将这条怪鱼送给了东伦敦博物馆。
这条鱼在送到博物馆时已死了很长时间。
博物馆馆长考特尼·拉蒂默小姐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现有的储藏装备无法保存这样一个大型动物标本。
于是,她给南非著名鱼类学家史密斯写了一封信,让他尽快过来看看这条怪鱼。
可是,在史密斯博士到达之前,这条鱼已腐烂得臭不可闻,拉蒂默小姐不得已剥下了鱼皮,把鱼身扔掉,将头骨和鱼皮保存起来制成标本。
当史密斯博士赶来看到鱼皮标本后,他立即意识到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动物学发现:这是一种被认为早在60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鱼类,属于一个非常古老的鱼类亚纲,是所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直接祖先。
在许多人的眼中,鱼都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因此这次不同寻常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公众的特别注意。
但是,在生物学家眼里,这个新发现却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是一条活着的腔棘鱼,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它们像恐龙一样早已灭绝了,没想到它们却幸存了下来。
它是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共同祖先。
腔棘鱼是一种什么鱼呢?这是一种与普通多骨鱼以及我们所熟知的鲨鱼完全不同的鱼。
它属于一个单独的类群一总鳍鱼亚纲,也被称作肢状鳍鱼。
简言之,总鳍鱼类长得与众不同,前额凸起,有两个背鳍(鱼大多只有一个背鳍),一对肢状鳍,里面的骨骼结构显示出与陆生脊椎动物的腿和脚拥有相同结构位置和关系的特征,与普通鱼的鱼鳍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谁的嘴巴像勺子
匕 如各种果实和根茎。在它最爱吃的果实中,有一种看起 来像 酉 红柿,吃起来像茄子的果实,叫 “ 巴西狼果 。鬃狼有时候
乜 会吃些小型啮齿类动物和鱼类 ,不过并不多吃。它的牙齿和 肖 化系统 已经不适合大量食肉,据说过去有的动物园饲养鬃狼 甘并不了解它的食性,以肉 食喂养,结果那头鬃狼得 了结石。
导致勺嘴鹬 的数量锐减。英 国已经启动了勺嘴鹬紧急保 将乌蛋从鸟窝取 出运 到英国孵 化。科 学家表示,窝 中的 陂 偷 走,会促使乌爸爸和鸟妈妈更快土 【 下 新 的 鸟 蛋 乎 有 些残 忍 也是一种使种群扩大的方式一 ——尽管听起来 {
起老老实实地待在 自己的树洞里,等着飞蜥爸爸外出觅食。
1 _ 1 . . / |
螺
的撰
海删 、 飞象
2 0 1 4年,海洋生物学家在 大西洋海底发现 了一种奇特的八 足类生物。说它奇特 ,因为它长得竟然酷似动画片里的 “ 小飞 象”—— 它长着一对 大 “ 耳朵”和一只长 “ 鼻子” ,还会 自己
摄
一
如果你在南美洲中东部的稀树草原遇到鬃狼 ,不用紧张, 多半儿不会攻击你。它长着一身金红 色的毛和 四条踩着 高跷
,
在非洲中部、西部的森林 中,正午时分,你也许能看到一 个酷似蜘蛛侠的家伙趴在树上 ,它是雄性彩虹飞蜥 ,正在寻找
自己的 “ 心 上 人” 。 雌性 彩 虹 飞 蜥就 没 有这 么艳 丽 的颜 色 了,
一
如果勺嘴鹬去餐厅吃饭 , 它也许 会告诉服务生:勺子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勺嘴鹬勺子形 的嘴 巴主要用来铲
流岸边和海边苔原上。乌爸爸和鸟妈妈在松软的苔原上 个圆形的凹坑 ,里面垫上苔藓、枯草和柳叶 ,鸟妈妈每
畹
2018年5.26事业单位联考真题职测C类
2018年湖北省5.26事业单位联考笔试试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下列矿物按照硬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①金刚石②刚玉③石英④石膏A. ④③②①B. ③④①②C. ②④③①D. ①④③②2.关于人造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苏联是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B.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位于赤道上方C.卫星运行轨道越低,绕地周期越短D.“东方红一号”是气象卫星3.下列事物与所涉及的光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A.全息照相——光的干涉C.玻璃幕墙——光的色散4.A.C.青海湖是内陆湖泊C.推进剂是指燃料和氧化剂D.天舟一号是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的7.下列关于青藏铁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B.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C.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D.已经完成了无缝钢轨换铺工程8.下列有关血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静脉内呈暗红色B.可以用来准确检测血型C.使用离心机可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浆D.普通冰冻血浆的有效期是2年9. 下列关于金属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包装飞机快餐的金属箔材质主要是铝B.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铬C.手机SIM卡金属部分主要是铜和金D.钛被大量用于航空工业10.下列有关两栖动物说法正确的是:A.螃蟹属于两栖动物B.大多数为恒温动物C.大多数为卵生D.肺是唯一的呼吸器官11.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下列情形不属于工伤的是;A.小樊在上班时由于操作不符合规程,手指被机器绞伤老赵中午喝醉酒,下午上班操作机器时不小心将脚压伤12.下列法律思想与其出处对应错误的是:A.三权分立——《君主论》B.刑不上大夫——《礼记》C.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D.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13.A.B.C.D.以下填入“口”处的名称与图中标志对应正确的是:C.16世纪荷兰已经广泛建立风力发电系统D.风力发电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16.下列四种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胆汁B.唾液C.血液D.胃液17.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发动机常用的柴油机或汽油机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B.发动机外装有水套可有效帮助发动机散热,因为水的比热容小C.小汽车后窗玻璃板中嵌入电热丝,可以防止车内的雾气凝结D.空调车的车窗玻璃一般设计成双层玻璃,是为了减少热传导18.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幅十八世纪末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不可能出现:A.太平洋B.西班牙C.澳大利亚D.南极洲19.关于厄尔尼诺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发生在印度洋海域B.是指局部区域海水异常增温C.其发生有一定时间规律D.与其表现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20.下列现象与原理对应错误的是:A.多云的夜晚一般气温不会太低——大气逆辐射强,形成保温层B.晴朗的天空多是蔚蓝色——蓝色光最不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C.夏季海边经常吹海风——风从高气压的海洋地区吹向低气压的陆地地区D.青藏高原辐射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第二部分言语理解及表达21.虽然数字是年报中最()的部分,但年报其实远不止是()的数字堆砌,投资者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可以说,年报是一个舞合,合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
Ahuizotl(水猴)中美洲神话中的食人水怪,半人半猴,尾部长有一只手
Ahuizotl(水猴)中美洲神话中的食人水怪,半人半猴,尾部长有一只手Ahuizotl(水猴)中美洲神话中的食人水怪,半人半猴,尾部长有一只手,用于攫取水边的人,尤其喜食人的眼、齿和指甲。
有时会用自己的哭声把人引到水边,将人抓住。
Aitvaras(鸡龙)立陶宛传说中的“财神”,在室内时像一只公鸡,到了室外则幻化为龙的模样。
它在某户人家定居下来后通常不会轻易离开,常会给这户人家带来飞来横财,但由于这些钱财大多是偷来的,因此也会给这家人平添很多麻烦。
你可以从魔鬼处购买鸡龙,代价是必须像浮士德那样交出自己的灵魂。
芬兰传说中的恶龙(Ajatar)与它有着相同的渊源,不过这条恶龙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财富,只会生育毒蛇,制造瘟疫和疾病。
Al(埃尔)在古波斯人的传说中,埃尔是半人半兽怪,浑身上下披满毛发,拥有野猪的獠牙,钢铁般坚硬的爪和齿,眼睛象两团烈火,通常居住在沼泽地中,喜食新生的婴儿。
在阿富汗传说中,Al是一些长发飘飘的女妖,指甲很长,喜食尸体上的腐肉。
Alan(亚伦)菲律宾传说中淘气的半人半鸟怪,居住在森林中,脚趾长在手上,手指长在脚上,常常倒挂于枝端。
它们对人很友好,在菲律宾传说中曾经抚养过一些很有名的英雄。
Alcmene(阿尔克墨涅)底比斯国王安菲特律翁之妻,被宙斯诱奸后生下大力神赫勒克里斯。
阿尔克墨涅精通织布,曾向雅典娜挑战织布技巧,因落败而自杀,雅典娜将其灵魂转生为蜘蛛,上半身为女人,下半身为蜘蛛,像蜘蛛一样长有八只脚,生活在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内不停地织布。
传说她会寄生在人的脑中,吞噬人的意志。
Ammut(阿穆特)古埃及的鳄头狮身怪,后半身似河马,喜食腐肉。
传说中它是死而复生的埃及之王奥西里斯(Osiris,在绘画中表现为手持节杖和鞭坐在王位上)的手下,奥西里斯也是古埃及传说中的冥世之王,所有亡灵都必须经冥世法庭的审判,奥西里斯佩带王冠坐在宝座上,宝座旁是Ammut以及由42位冥神组成的陪审团,法庭中央放着一个大秤,秤的一边放上真理之羽,另一边放上受审者的心,被判定有罪的亡灵将成为Ammut的口中餐。
咀嚼背后的科学
咀嚼背后的科学作者:邵峰来源:《大自然探索》2020年第09期2019年,科学家从一块发现于丹麦的“口香糖”中提取出了生活在5700年前的古代人类DNA。
这块“口香糖”其实是桦树胶。
在当时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人们会将收集到的桦树胶进行熬煮,得到沥青状物质。
这些黏稠的树胶主要被用作黏合剂,但有些也被用于咀嚼。
桦树胶无法被消化,不能提供营养,那么古人为什么还要嚼它?原因可能是桦树胶中有一些抗细菌、真菌的成分,能降低口腔感染风险。
也有可能是古人为了通过嚼桦树胶缓解压力,这与今天我们嚼口香糖的理由差不多。
动物进化出下颌并用牙齿咀嚼是进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因为这标志着动物进食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咀嚼离不开牙齿。
科学家曾经认为牙齿最早出现于牙形动物身上。
牙形动物是已经灭绝的动物,最早出现于5.8亿年前,长得和今天的鳗鱼很像,没有上下颌。
牙形刺是牙形动物头部的某个结构形成的,其作用类似于牙齿,起捕猎、切割、研磨、过滤等作用。
19世纪中叶,古生物学家首次发现了牙形刺化石。
起初,牙形刺被误认为是古代鱼类的牙齿。
2013年,科学家发现早期牙形动物的牙形刺化石并没有牙齿特有的牙釉质成分,这表明牙形刺并不是真正的牙齿。
距今最早的牙齿化石来自一件3.8亿年前的盾皮鱼化石标本。
盾皮鱼是已经灭绝的早期鱼类,全身覆盖硬骨,是最早进化出下颌的脊椎动物。
2012年,科学家在用“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设备检查一件盾皮鱼化石的口腔上部时,发现了一些复杂的小型牙齿。
这些牙齿以螺旋形式排列在盾皮鱼的口腔上部的骨板上,同时牙齿的咬合面中央还有许多针状突起——这是牙本质增生的结果,突起名为牙尖。
科学家猜测盾皮鱼牙齿的这种结构主要是为了碾碎猎物坚硬的外壳。
更关键的是,这件盾皮鱼化石的牙齿表面覆盖有坚硬的牙釉质样材料,而且不止一层,因此,这种结构很有可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牙齿。
牙齿的形成和鱼鳞有不解之缘。
包括鲨鱼在内的软骨鱼体表覆盖着细密的齿状鳞片,名为盾鳞,也叫肤齿。
【课外阅读】厄瓜多尔发现古怪物种神奇吸盘装甲鲶鱼
厄瓜多尔发现古怪物种神奇吸盘“装甲鲶鱼”
[导读]德保罗大学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鲶鱼种类,被喻为进化上的“缺失环节”。
与骨甲鲶科布兰尼克氏毛口鲶(Chaetostoma)之间,后者拥有一个没有坚硬部位的大口鼻。
这样的种类划分依据使得这两个种类之间应该还有一个新的物种,因此这条鱼也被认为是不寻常的鲶鱼。
有些时候,对新发现的鱼类命名可将其所在的河流作为它的新名字,这一点对于厄瓜多尔河流中发现的鱼类显得尤为有利,尤为这里的鱼类并不是特别多样化,此外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这条鱼被唯一被发现的地点。
科学家们对新发现的鲶鱼习性了解得并不多,它们一般生活在厄瓜多尔西南部的小型河流中,并且河流中还需布有岩石堆块。
但对于其食物来源,科学家从它的亲戚生活习性上入手,认为该鲶鱼有一个被称为大吸盘的嘴,以及像毛刷状的牙齿,
通过这些器官的运动,可以使这种鲶鱼从河流中岩石上刮下藻类食用。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22日的国际著名动物学期刊《Zootaxa》上。
由于科学家手上仅有几个该鲶鱼的标本,没有人知道这种新发现的鲶鱼有多么地罕见,但从整体上看,可以认为我们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失去生物的多样性。
比如,在这片区域里就存在着小规模的黄金矿产的开采,而此类行为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何种影响也不得而知。
在南美洲和其他地方,仍然有我们未曾发现的新物种,但很可能在我们发现之前它们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因此,在生物多样性永久性丧失前,对河流中存在的物种进行探索就显得非常重要。
铲齿象【Platybelodon】
铲齿象【Platybelodon】
铲齿象
【⽣存年代】: ⽣⽣存于约1500万-400万年前的中新世
【演化谱系】:哺乳纲-真兽下纲-长⿐⽬-嵌齿象科-铲齿象属
铲齿象是⼀种⼤型⾷草哺乳动物。
它⽣存于中新世,约1500万-400万年前,范围包括⾮洲、欧洲、亚洲和北美。
根据它们之间形态的差异,科学家⼜把它们分成板齿象、铲齿象和锯铲齿象三⼤类。
板齿象的铲板较短⽽宽,上门齿⽐铲板短,⽽铲齿象的铲板长⽽窄,上门齿长于下门齿。
在中国宁夏的同⼼县发现了世界第⼀具完整的板齿象⾻架化⽯(下图)。
铲齿象以前被认为⽣活在草原的沼泽地区,⽤其⽛齿铲⽔⽣植被和半⽔⽣植被。
不过,⽛齿磨损图案表明,它利⽤其下⾯的暴⽛剥去树⽪,并可能使⽤了尖锐的门⽛形成“铲”的边缘,就像⼀个现代的镰⼑,抓住树枝并⽤下齿将其从树上切断。
铲齿象很可能在中新世时游荡于亚洲、⾮洲和北美。
它们只是嵌齿象科⼤家族的⼀个属类,这个⼤家族的成员普遍具有改进的、不同风格的下门⽛。
铲齿象属独有15个种类。
虽然当时它数量众多,但是在中新世灭绝。
新化石揭示灵长类历史下颌和牙齿显示猿——猴分化
而 归 类 于 猴 类 的 牙 齿 与 颔 骨 的 残 骸 可 能 反而是 来 自猪或野 猪 的 古代祖 先 .哈 里 森补充 道。在他看来 ,研究人员甚至需要更多的化石 来 证实 这种 动物 是否真 的属 于 灵长 类。v (来源 :《生命 与进化 》I美】《科学 新 闻》杂志社 编著 )
来 自匹兹堡的卡内基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 克里斯托夫 ·彼尔得 (K.Christopher Beard)说 , 新的研究报告 “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表明 古猿 和 旧 大陆 猴 早在 2500万年 前 就 已 经分 化 成 两支 了 ”。
不 过 ,纽 约 大 学 的 人 类 学 家 特 里 ·哈 里 森 (Terry Hamson)并 不 同意 这一 观点 。他说 , 新的 Rukwapithecus猿的颔骨将许 多非洲灵长 类化石都联系起来了 ,因此它们可能并没有进 化 成猿 。
@ 科学启示录-专栏
下颌和牙齿显示猿 一猴分化
布 鲁斯 ·鲍尔
已知最 古老的猿类和猴类化石都 已被发现 ,人类 因此得 以对 灵长 类进化 关键 时 期有 了饶 有意味 的一 瞥 。
虽然颇具争议 ,但这些发现表明,距今约 2500万 年前 ,两种主要的灵长类是不一样的:一种在今天包 括猿类和人类 ,另一种则包括了旧大陆猴类 ,比如狒 狒和猕猴。之前使用现存灵长类 DNA进行的研究表明, 占猿和旧大成 为两支 。
新发现 的化石出土于坦桑尼亚鲁克瓦裂谷盆地 , 表明两个灵长类分支在进化上的分化应 当发生在距今 近 3000万年前,或许更早。来 自雅典 的俄亥俄大学的 人类学家 南希 ·史蒂文斯 (Nancy Stevens)和她 的同 事们在 2()13年 5月 15日的 《自然》杂志上总结了这 一 新发现 。
神秘的巨型鱿鱼
60
科 学 大 观 园
61
科 学 大 观 园
迄今为止最为惊人的目击报告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艘海事拖船上工作的斯塔基的男子宣称,他在夜间看到了一只长达53米的巨型鱿鱼。
不过,许多这样的测量结果都可以忽略不计。
例如,根据达伦·奈什的新书介绍,斯塔基宣称他看到的鱿鱼比他所在的船还要长,而他的估算还不包括鱿鱼两根长长的摄食触腕——通常能占到鱿鱼一部位,比如喙和外套膜,对巨乌
贼整体的长度进行估计。
喙是鱿鱼嘴里的坚硬部分,用来咬住并吃下猎物。
外套膜是鱿鱼身体上最大的部分,位于头部和触腕上方。
帕克斯顿博士称:“考虑到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外套膜长度为2.79米的巨乌贼总体长可能在5.83~27.53米。
但作为一位负责任的科学家,我要强调这一结果是基于外推法。
正如我对学生们所说的‘外推法可能会骗标本,但没有完整体长的记录。
科学家描绘出地球最早期奇特生物
2013-03-01 06:11:21 |阅读原文科学探索来源:搜狐科学Herpetogaster或许与现生的海星和囊舌虫有关昆明鱼可能是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班府虫(Banffia)令生物学家们困惑不已,目前还不知道其现生亲戚是哪些动物。
Diania有着长刺和节状的腿,科学家认为它与一些昆虫和节足动物有亲戚关系。
Hurdia是一些昆虫和节足动物的亲戚奇虾是寒武纪时期的“巨人”,有一米长。
抚仙湖虫(Fuxianhuia)是现生节足动物的近亲Odontogriphus长着圆嘴,嘴里长着牙齿Wiwaxia和现生的软体动物有关Maotianoascus和Ctenorhabdotus是现生水母的亲戚Orthozanclus是软体动物的亲戚皮卡虫(Pikaia)是脊椎动物的亲戚欧巴宾海蝎(Opabinia)有五只眼睛和一个长在头上的附器据国外媒体报道,约5.2亿年前,动物化石记录开始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现存动物类群的古老成员在寒武纪时期已经出现。
然而寒武纪时期化石记录也充斥着各种各样与地球现有动物关系甚远的动物种类,其中的一些长得相当奇怪以至于科学家看到它们化石复原后的第一眼就不禁大笑。
许多人阅读了史蒂文·杰·古尔德1989年出版的《奇妙生命》(Wonderful Life: The Burgess Shale and the Nature of History)后开始了解寒武纪时期动物进化。
所谓的寒武纪生命爆发可能是诸多因素的结果。
《寒武纪生命爆发:动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合著者欧文和瓦伦丁解释了地球在数百万年里经历着多么疯狂的变化才实现动物王国的繁荣昌盛。
这个舞台是为活跃的大型生物的进化设立的。
随着食肉动物的出现,它们的猎物利用锐刺和外壳变得更有防御性,而食肉动物则变得更加凶猛。
动物们开始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如挖穴动物挖掘出了无数条通道通向海底。
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新的动物种类进化产生。
动物界诞生初期的奇异生物
Herpetogaster 或许与现生的海星和囊舌虫Hurdia 是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的原始近亲Odontogriphus拥有一个环形的,长满牙齿的嘴Diania 的腿分节,长有长刺,与现在的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相似昆明鱼或许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其头骨由软骨构成,并且具有其他与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相同的特征班府虫的分类尚不明确,科学家还没找到与之接近的现生动物Nature 自然60动物界诞生初期的奇异生物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距今至少6.35亿年前的动物踪迹,这些最早的动物在生活方式上很像今天的海绵,都是生活在海底,以过滤水中的食物颗粒为生。
大约5.35亿年前,新的动物类群开始出现,其中有些可以在现生动物中找到相似的种类,有些则实在太过奇特,以致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属于早已灭绝的动物支系。
之后,在大约5.2亿年前,动物的化石记录突然间大规模出现。
现在我们见到的许多动物类群,包括我们所在的脊索动物门的古老成员在寒武纪时都已经出现。
然而,在寒武纪化石中还有众多与现生动物关系不大的种类,其复原效果有时十分奇特,让人难以想象。
. All Rights Reserved.Wiwaxia 可能与今天的软体动物有关Orthozanclus 是软体动物的近亲欧巴宾海蝎长有5只眼睛,头部下方长有长吻,长吻末端长有抓握性的刺状物奇虾是节肢动物门的近亲,在寒武纪称得上巨怪,体长能达到1m以上Fuxianhuia 是现生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等的近亲Maotianoascus 和Ctenorhabdotus 是今天水母的近亲已图味百态61所谓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很可能存在着多次间断。
欧文和瓦伦丁解释了动物界突然如此繁盛的原因,其间,数百万年内地球经历了众多剧烈变化,包括全球的冰川世纪以及海洋中氧气含量的爆发性升高。
掠食者的出现,使猎物出现了新的防御策略,如长刺和盾板,而掠食者也变得越来越致命。
动物也改变着环境,如穴居动物在海底穿行,打造出无数的洞穴。
【高中生物】揭开万年前北美物种灭绝之谜
【高中生物】揭开万年前北美物种灭绝之谜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对北美纳米钻石的研究表明,大约1.29万年前,一大团彗星袭击了地球,造成地球的气温骤降,导致了长毛猛犸象和其他生物的灭绝,也让美国印第安克劳维斯人从此消失。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考古学家东?凯内特领导的团队在1.29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这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钻石,并进行了研究,这些钻石散落于北美很多地方的泥土中,其中一处更是位于亚利桑那州梅利泉的克劳维斯遗址之上。
1.29万年前,北美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突然灭绝,与此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
此后,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300年的气候强变冷的“春寒期”,即新仙女木(YoungerDryas)期。
研究人员指出,纳米钻石需要在宇宙爆炸产生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下才能形成。
凯内特说:“除了外层空间的力量,没有其他理由能够解释这些钻石的出现。
”他认为,这次彗星撞击地球,类似于大约6500万年前令恐龙绝种的彗星撞击。
科学家认为,爆炸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可能融化了格陵兰冰层,改变了气流并对气候产生影响,并引起灰尘的出现,而这些灰尘遮蔽了太阳,降低了气温,最后危及到植物和动物。
该发现对近几十年来争议最大的3个问题做出了解释。
这3个问题是:克劳维斯人的突然消失、巨兽的灭绝以及地球温度的骤降之谜。
以前,人们一致认为是气温骤降导致了克劳维斯人的灭绝。
凯内特说:“这些发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大约1.29万年前发生的彗星撞地球事件影响了北美的植物、动物和人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课外阅读】科学家破解锯鳐之谜尖锐口鼻是致命武器
科学家破解锯鳐之谜:尖锐口鼻是致命武器
[导读]锯鳐的口鼻部却并非仅是一把切肉的刀,这些器官还能够感知猎物的电足迹。
锯鳐的长嘴既是武器,又是导航设备
就像一个手艺高超的厨师一样,锯鳐用其长而尖的口鼻部将猎物切片、割块。
然而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这并不是这种独特工具的唯一用途。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困惑于小齿锯鳐(Pristis microdon)到底用它们桨形的口鼻部以及尖利的牙齿来做什么。
如今,研究人员在日前的《现代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这些器官既可以充当导航设备,同时又是一种致命的武器。
作为一种产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食肉动物,科学家观察了锯鳐围捕人工养殖的胭脂鱼和其他鱼类的场景。
研究人员发现,在为了猎食而游水时,这些杀手经常会在水中摆动它们的“锯片”,甚至利用这种武器将倒霉的胭脂鱼一分为二。
但锯鳐的口鼻部却并非仅是一把切肉的刀。
当研究人员利用电极产生一些小的电脉冲时——类似其他鱼类收缩肌肉时产生的电脉冲,锯鳐立刻便会将它们的“锯片”指向电脉冲的源头,从而意味着这些器官还能够感知猎物的电足迹。
【课外阅读】长着喙状嘴的蟾蜍
长着喙状嘴的蟾蜍
长着喙状嘴的蟾蜍
在科学家发现的三个全新物种中,就包括这种长着喙状嘴的蟾蜍。
探险队领队、“保护国际”组织两栖动物保护专家罗宾·摩尔在11月16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称:“它长而尖的鼻子令我不由得想起电视剧集《辛普森一家》中坏到极点的伯恩
斯先生。
”他补充说,这种尚未命名、体长0.7英寸(约合2厘米)的蟾蜍“无疑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两栖动物之一。
”这种蟾蜍还具有奇特的繁殖习性:跨越了蝌蚪阶段。
雌性将卵排在雨林植被上,最终孵化为成年体蟾蜍。
除了照片上几种以前从未见过的两栖动物外,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两栖动物专家组和保护国际组织还在这次两栖动物全球大搜索行动中重新发现了三个消失已久的物种:一种自1941年就再未现过身的墨西哥蝾螈、一种自1967年以来就再没人见过的科特迪瓦蛙类以及一种1979年就消失不见的刚果蛙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新知
科学家揭开最奇异的“汤匙嘴”长鼻类
——北美颌铲象的演化疑团
1935年,北美长鼻类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巴尔博(E. H. Barbour)与化石收藏家施特恩贝格(G. F. Sternberg)合作发表了一种奇怪的长鼻类化石——索普氏颌铲象(Gnathabelodon thorpei,以下简称颌铲象),立即引起了研究者的轰动。
当时国际古生物学界的权威奥斯本(H. F. Osborn),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不惜重墨,在其即将付梓的鸿篇巨著《长鼻类:世界乳齿象及真象其发现、演化、迁移、灭绝之专著》文末增辟补记,记载这一重要发现。
奥斯本在文中写道:“举世无双的颌铲象是研究乳齿象类适应演化的悠长历史中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没有人能够想象,颌铲象这种既长且宽,完全没有牙齿,形似竹片的下颌,会是从始祖象的那种下颌演化而成的……”。
巴尔博、施特恩贝格、奥斯本等人把颌铲象描述为一种“泥地攫取者”,认为它用那无牙的光秃秃的下颌从泥地中挖取食物。
颌铲象这种奇异的生活方式引起了研究者和公众的极大兴趣,但关于颌铲象是从何种长
豕脊齿象类在中新世的分布位置以及洲际之间迁移示意图 (A 早-中中新世;B 晚中新世)(李春晓 供图)
74化 石
2019年第3期
75
化 石
2019年 第3期
鼻类演化而来这一基本问题,研究者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巴尔博和施特恩贝格倾向铲齿象起源假说,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古哺乳动物权威托宾(H. Tobien )倾向嵌齿象起源假说,但他们均未能给出实证。
到了颌铲象发现半个多世纪后的1998年,兰伯特(W. D. Lambert )和肖沙尼(J. Shoshani )在《北美第三纪哺乳动物演化》丛书中仍然写道:“颌铲象或许是样子最奇特的乳齿象类,那奇怪的没有牙齿的下颌使人赋予它‘汤匙嘴’的绰号……”,而关于它的起源和演化却仍无定论。
直到2019年,颌铲象的巨大下颌仍然安静地封存在美国堪萨斯州施特恩贝格博物馆(以化石收藏家,颌铲象的发现者和共同发表者施特恩贝格命名)的库房之中,80多年以来,无人能够知悉它的庐山真面目。
2019年6月12日,北美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杂志》(Jou r nal of Ver tebrate Paleont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春晓、王世骐研究员、倪喜军研究员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Dimila Mothé博士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最终揭开了颌铲象的起源与身世之谜。
该研究证明,颌铲象是乳齿象类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分支——豕脊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 )的成员,它是豕脊齿象科在中中新世东亚地区的一个分支。
大约1600万年之前,这一支豕脊齿象北上东进,跨越白令海峡,到达广袤的北美洲中部大平原,成功繁衍到晚中新世。
豕脊齿象类是丘型齿三棱齿象,属于乳齿象类的一个早期分支,是铲齿象、剑齿象和真象组成的支系的姐妹群。
目前已知的9个化石种广泛分布于非洲的东部和北部,亚洲的西南部、中部和东部以及欧洲的东南部,时代跨越了整个中新世。
豕脊齿象类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下颌联合部向前伸长且呈槽状,前端逐渐变得宽平,缺失下门齿,这与其他长鼻类截然不同。
而颌铲象显然符合这些特征。
豕脊齿象材料的研究最早、最集中于地中海区域,在非洲和中亚地区也有不少报道,唯独
东亚地区的标本非常有限,仅2011年王世骐和邓涛报道了出土于临夏盆地的头骨。
李春晓等通过研究,从大量铲齿象类和嵌齿象类的颊齿中辨认出了豕脊齿象类的新材料。
通过研究发现,相比铲齿象类和嵌齿象类,豕脊齿象类的臼齿齿冠低,齿脊膨胀圆润,脊间距离窄;中附锥以及主齿柱的前后中心小尖圆而独立,很少分裂;副齿柱的中心小尖发育很弱或缺失;这些特征与颌铲象臼齿特征非常相似。
但之前的研究未能识别出这些早期豕脊齿象颊齿的特征,因而早期豕脊齿象的材料往往与铲齿象类和嵌齿象类混为一谈。
再加之东亚地区的豕脊齿象很晚才被报道,使得研究者没有意识到颌铲象与豕脊齿象密切的亲缘关系。
通过对比中国与美洲的化石材料,并结合古地理的研究,李春晓等第一次证明了晚中新世时期豕脊齿象类群(颌铲象)在北美洲出现,豕脊齿象类通过白令陆桥从欧亚大陆扩散到北美洲,揭开了颌铲象起源的神秘面纱。
该项研究
颌铲象标本图,修改自B a r b o u r a n d Sternberg (1935)(李春晓 供图)
工作不仅补充了豕脊齿象类更多的特征信息,增加了对其演化历史和多样性的认识,而且对物种的划分,探索豕脊齿象属种内部的各种演化关系和在中国乃至全球的适应辐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研究豕脊齿象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恢复当时的古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作者:李春晓)
豕脊齿象科和其它象类的形态学对比(A&B, 玛姆象类;C–E, 豕脊齿象类;F&G, 铲齿象类;H&I, 嵌齿象类) (李春晓供图)
化石新知
贵州桐梓人牙齿形态研究获新进展
《人类进化杂志》近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与西班牙同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桐梓人牙齿形态。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几何形态测量、非测量性状对比等重新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贵州桐梓发现的4颗古人类牙齿进行了综合形态学研究。
研究发现,桐梓人牙齿形态相对直立人表现出进步趋势,但仍然较现代人原始,代表过度类型的古老人类。
桐梓人地点位于贵州桐梓县九坝乡(现为九坝镇)白盐井村的岩灰洞,1972年、1983年,古脊椎所前辈张振标、王令红、张银运、吴茂霖、郑绍华等在此开展野外调查发掘工作,共发现6颗人类牙齿,此次邢松等研究的是其中的4颗。
根据原思训、沈冠军等对地层中次生碳酸盐以及伴生动物牙齿的铀系年代测定显示,桐梓人生活在距今约17-24万年前,属于中更新世晚期。
研究结果显示,桐梓人门齿粗壮,保留有
76化 石
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