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打印)
初中地理地理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地理教案模板
年级:八年级
学科:地理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候的两大类: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3)学会分析气候分布规律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2)运用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气候的分类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分布规律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气候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
2.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
二、自主学习
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气候分类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重点知识点。
三、课堂讲解
1. 讲解气候分类及各类气候的特点;
2. 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3. 通过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1. 让学生根据教材,完成气候分布图的绘制;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篇一: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
年级:八年级
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理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内容:
1. 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2.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地理作业。
3. 对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自主学习
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地理知识。
Step 3:合作探究
1. 教师布置地理作业,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Step 4:作业讲解与分析
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听讲解,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
3. 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Step 5: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
Step 6:课后作业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地理作业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构成与数量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
【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的,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环节来进行。如能得到各位专家、前辈的指点,不胜感激!
教材解读:
__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湘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气温图(一月份和七月份平均气温图)、两个活动题(气温图的判读和讨论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原因)和一段阅读材料(探讨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是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等实际出发,在这里我就学生现状作一些分析:
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相应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直观。
初中地理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初中地理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第1篇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
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
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
(提问)
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
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
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Article/Index.html>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教案设计初中地理
教案设计初中地理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气候的特点
2.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3.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中国气候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及气候现象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2. 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提问:请大家思考,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是否单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气候。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
(2)教师提问:请大家总结一下,中国气候有哪些特点?
3.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如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3)教师讲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4. 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
(1)教师出示案例:南方地区的梅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案(中图版)
初中地理教案(中图版)
教案年级:初中八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风土人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基本概况。
2. 亚洲的地理特征。
3. 亚洲各国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1. 亚洲地理特征的详细理解。
2. 亚洲各国地理位置的分布。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地理》中图版。
2. 课件:亚洲地图、亚洲各国地理位置图、亚洲地理特征图片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地球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亚洲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亚洲的基本概况,包括面积、人口等。
2.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亚洲各国地理位置图,了解亚洲各国的分布情况。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1. 讲解亚洲的地理特征,包括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等。
2. 讲解亚洲各国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多样性。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亚洲的地理特征和各国风土人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五、练习巩固(10分钟)
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使学生掌握亚洲的基本概况。通过讲解亚洲的地理特征和各国风土人情,使学生对亚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对亚洲地理特征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地理设计意图教案初中
地理设计意图教案初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
1.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
2. 地形对我国经济、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
1. 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2. 分析地形对我国经济、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1. 出示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种灾害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活动(10分钟)
1. 让学生设计一幅我国地形分布图,并标注出主要地形区。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地形对我国经济、交通、农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 让学生结合家庭作业,调查当地的地形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使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的计划,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些高大绵长的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你能说说我国最典型的事那一条吗
2、指名交流,及时补充。
3、引导: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提问: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区域这些类型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如:温度带是根据气温差异划分的等)
4、揭示课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教学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版书)
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
讲述:我国面积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类型多,地势高低差异大,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差异等自然社会条件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初中地理《让我们走进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让我们走进地理”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地理的意义
2、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2、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
3、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2、学生查阅课本得到答案,并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请阅读课本P2页第二自然段,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请写出两个,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
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要在海边,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2、完成任务一:你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活动提示:要求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
活动组织与指导:学习小组利用网络、生活经验围绕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讨论,然后进行资料的汇总。
3、完成任务二:生产建设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设、城市的发展规划等许多方面。若想兴建工业企业,你知道应该要考虑到哪些条件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刘颖萍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已经开始,这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探索旧教材、新课改的教学之路。
本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具体构想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旧教材、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也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
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3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点:
①复习提问
②导入新课
③新课学习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
大限度的应用于旧教材的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在今后的旧教材教学中还有待于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