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比例尺、概率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感受比例的意义,逐步形成对比例的认识。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

2.准备比例计算练习题。

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购物时商品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例与分数、小数的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比例计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练习题包括简单的比例计算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体重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1 /
2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赤水二小——胡小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
32、33页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比和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1、什么叫做比?
2、说出下面比的各部分名称。

3 :
4 3、什么叫做比值?
4、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2.7∶4.5 6 ∶10
二、课中议学
1、感知相等的比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根据这些比的比值,能不能将这
4个比分分类?(感知比值相等)师:你真会比较,谁的分法和他一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两个比相等的知识。

2、结合国旗情境概括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1 2
3 4
2
3
4535∶。

《比例的意义》教案

《比例的意义》教案

《比例的意义》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概括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发展推理、抽象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出示不同场合下升国旗的图片,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国旗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形状相同。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从数学的角度说明国旗的形状相同?研讨交流,制定方案师:怎么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预设1:“捏”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一)交流想法,确定思路师: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说明这三面国旗的形状相同?你准备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预设1:借助放大照片的生活经验,想到要比较国旗长和长的比,宽和宽的比,看看国旗的长和宽是不是同时放大的。

预设2:长方形的形状由长和宽决定,如果长和宽的比相等,形状就相同。

小结: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活动一:以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和校园操场上的国旗为例,用数学的方法来说明它们形结合实际情境,先写出相对应两个量的比,计算比值,然后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明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要看这两个比是否相等。

练习2:用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比例吗?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汇报交流方法。

1.汇报方法。

四个数两两配对写比,计算比值,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3∶1.5=4∶2;1.5∶3=2∶4;3∶4=1.5∶2;4∶3=2∶1.52.交流发现。

引导学生结合图看比例,在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预设1:我知道了什么是比例。

预设2:我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预设3:生活中有很多比例。

《比例的意义》教案5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5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5篇《比例的意义》教案1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提问:这里比值5(2)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板书:面积/宽=长(一定)面积/长=宽(一定)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比的比值一定)2.教学例2。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最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说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说重点难点】1、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

2、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说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学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⑴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板书:六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17/100 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3/20说板书:17/100=17/1003/20=15/100⑵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手指课题: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

(出示四幅图在一起的)二、新授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把定义补充完整)。

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比例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比例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2、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1、什么叫做比?比的书写形式有哪些?2、什么叫做比值?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什么活动?我们一起说吧。

(生齐声说:升旗仪式)课件出示:升旗仪式的情景你们对这个情景已经非常熟悉了,你们对这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了解吗?不了解是吧?那老师告诉大家:课件出示并介绍:我们这面国旗的长是2.4米、宽是1.6米。

提问:你除了在升旗仪式上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加到过国旗呢?指名回答(学校周一升旗时操场上的国旗、会议桌上的国旗、教室后面的国旗、)在很多的场合像我们的教室、还有大型的庆典活动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庄严的国旗。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国旗的尺寸大小吗?追问:知道不知道?那么下面呢我们看一下老师收集到的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提问: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四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它的长和宽(1)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长5米,宽10/3米。

(2)学校的国旗长2.4米,宽1.6米。

(3)教室里面的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4)会议桌上的国旗长壹五厘米,宽10厘米。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师小结:在不同的场合的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追问:它们的形状相同吗?(相同)尽管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相同。

我们看上去每面国旗在我们的眼中还是那么的庄严和美丽,那么的和谐和统一是吗?那么到底按照怎么样的标准才能制作出这种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国旗呢?其实每面国旗的里面是否也蕴含着我们的数学知识呢—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4、把我校的生活课堂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中。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照片教学流程:一、生活导入:1、活动照片观察发现。

师:在刚刚举办的“劳动创造和生活摄影作品展”中,我看到了生活中一个靠自己双手和智慧或美化环境或帮助别人的你,其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我认为最有意义的要数杜浩田的这张作品(可见出示)。

老师今天把他在厨神大赛现场的原版照片带来了,同时又加洗了三张。

(板贴照片)比较原版照片和加洗的三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回答。

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2、迁移猜想师:很多新的知识学习都和原有知识联系密切,你认为“比例”会和什么知识联系密切?预设(生:比)好,我们就在“比”的基础上来研究“比例”。

“例”在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符合某钟条件,那么“比”要符合哪种条件才能组成比例呢?我们接下来深入研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师:我把两张照片的数据带来了,你能找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与同桌说说。

师:按比例缩放的照片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生:比值相等)师:原来不变形,按比例缩放指的是可以找到两个比值相同的比。

因为比值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12.6:10.5=14.4:12或12.6/10.5=14.4/122、丰富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教案(通用)

《比例的意义》教案(通用)
比例与函数关系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01
02
03
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 系,它使得自变量与因变 量之间建立一种确定的依 赖关系。
函数的性质
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 期性、有界性等,这些性 质反映了函数图像的形态 和变化趋势。
函数的表示方法
常见的函数表示方法有解 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 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 同场合。
图,以便更好地进行施工。
02
摄影技术
在摄影中,摄影师常常运用相似图形的原理,通过调整镜头焦距或改变
拍摄距离,来获得不同的景深和构图效果。
03
地理测绘
在地理测绘中,相似图形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地图的制作和测量。通过
相似图形的比例关系,可以将实际地形按比例缩小绘制在地图上,方便
人们了解和研究地理环境。
05
02
比例概念及性质
比例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比例的定义
比例是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即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比例的表示方法
比例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也可 以用冒号或比号表示,如a:b=c:d 或a/b=c/d。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01
在比例a:b=c:d中,ad=bc。
比例的性质
用比例解决函数问题的方法
构造函数模型
根据实际问题背景,构造函数模型, 将问题转化为求解函数值或研究函数 的性质。
利用比例关系求解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设定未 知数并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求解未 知数。
利用函数的性质分析
根据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 等,对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判断,从 而解决问题。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积,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比例的定义:强调比例是由两个等比例数列的部分对应项构成的等式,这是比例学习的基石。
-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对称性、反比性质、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这些性质是解决比例问题的重要工具。
-比例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如购物打折、距离换算等,这是比例知识的核心应用。
举例:
-重点讲解比例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如购物时商品原价与折后价的比例关系)来加深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距离换算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比例尺测量并绘制教室的平面图。
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独特思路和方法,这让我深感欣慰。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能部分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难点的讲解,我应该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选自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本节课主要内容为:
1.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是由两个等比例数列的部分对应项构成的等式。
2.比例的基本性质:探讨比例的四个基本性质,即:比例的对称性、比例的反比性质、比例的合比性质和比例的等比性质。
四、教学流程

《比例的意义》教案14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14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14篇《比例的意义》教案篇1(1075字)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比?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2)归纳比例的意义(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4)完成第45页“做一做”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创意作业: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比例的意义》教案篇2(3308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62 63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预习指导: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第62~63页。

二、检查学习。

1、怎样两个量成正比例?2、完成"试一试"。

教学准备:课件和口算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为,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的表⑴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⑵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量是有关联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那么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建议大家可以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可以写出这么几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

⑴发现了它们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呢?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⑵这个比值80就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⑶同学们,在这个题目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能够解释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例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一本书的宽和高的比例。

- 一辆汽车的轮胎和车身的比例。

- 一次混合果汁的水和果汁的比例。

步骤二:讲解比例的意义1.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 比例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状关系或者其他特点关系。

3. 比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中的优惠折扣、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

步骤三:比例的表示方法1. 比例用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的冒号“:”表示,例如1:2、2:3。

2. 比例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1/2、2/3。

步骤四:比例的计算1.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中的一项和比例的另一项,可以通过分析得到未知项目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2的值是4,可以通过分析得到3的值是6。

2.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和比例的一个项的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比例的其他项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一个项的值是4,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另一个项的值是6。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课堂讨论和解答。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确保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有清晰的理解。

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和发现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 能够用不等式比较法进行负数的大小比较;3. 通过练习,提高对负数大小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2. 教学素材(包括正负数的数轴、练习题等);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负数的概念(5分钟)1. 要求学生回顾正数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数表示什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1.1《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1.1《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1.1《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1.1《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比的计算、比例尺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比例的意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知道比例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比例的组成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3.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例的实际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比例的组成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购物、烹饪等场景。

2.准备比例的图片或实物,如尺子、天平等。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明购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的价格是3元,橡皮的价格是1.5元,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比例的概念,介绍比例的组成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并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例子,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辨识比例;(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1)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例的表示方法:a:b=c:d(a、b、c、d为不为0的数);(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比例的辨识(1)辨识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定义,判断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辨识比例的注意事项:注意区分比例与比的关系,避免混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下基础;(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2. 探究比例的意义(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意义;(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 探究比例的性质(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性质;(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

4. 比例的辨识(1)学生自主尝试辨识比例;(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辨识比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练习辨识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比例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示例题目及解答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学期最后的一节新课,我们知道最后一节课上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生:齐答:有!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成正比例)(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

(不成比例)(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成反比例)(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成反比例)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一定))3.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以及比例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了解比例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比例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例材料。

2.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原价与现价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出比例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比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具体的数据,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用比例表示这组数据,并解释比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例操作,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每组选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实例,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让学生回答。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用分数、小数、整数等不同形式表示比例。

3. 让学生学会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如,如果有两个比$\frac{a}{b}=\frac{c}{d}$,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比成比例,记作$a:b::c:d$ 或者 $\frac{a}{b}::\frac{c}{d}$。

2. 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等不同形式表示。

比如,比例 $3:4::9:12$ 可以表示为分数 $\frac{3}{4}::\frac{9}{12}$,也可以表示为小数 0.75::0.75,还可以表示为整数 3:4::9:12。

3.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比例的四个数中,任何三个数都确定第四个数。

(2)比例的四个数中,任何两个相邻的数的乘积等于另外两个相邻的数的乘积。

(3)比例的四个数中,任何两个相邻的数的比值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比如身高与体重的比例,速度与时间的比例等。

2. 讲解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3. 讲解比例的表示方法讲解比例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比例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等不同形式表示。

4.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学会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比和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1、什么叫做比?
2、 说出下面比的各部分名称。
3 : 4
3、什么叫做比值?
4、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2.7∶4.5 6∶10
二、课中议学
1、感知相等的比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根据这些比的比值,能不能将这4个比分分类?(感知比值相等)
师:你真会比较,谁的分法和他一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两个比相等的知识。
2、结合国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境概括比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师:同桌交流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交流,指名回答)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数据]
师:你们见过这样的国旗吗?(课件出示不规则国旗)引导学生发现国旗长和宽有规律。
引导学生试算操场和教室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2)概括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写出比例:2.4︰1.6=60︰40
概括比的意义。
师板书课题及比例的意义,学生齐读。.[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师:谁来说说看组成比例必须要符合哪些条件?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赤水二小——胡小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深化理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判断另外几面国旗的长和宽成不成比例。
4、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别
同学们,以前学了比,现在又学比例,那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师小结:今天,我们同学学习得特别认真,看看你们掌握得如何?
三、 巩固提升
3、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比值一定是()的.
四、课堂反思,总结延伸
1、师:今天我们同学可厉害了,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这都该归功于谁?
2、什么叫做比例呢?
五、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60︰40
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