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水解酸化—生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水解酸化工艺解析水解酸化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降解效果与机理

水解酸化工艺解析水解酸化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降解效果与机理

水解酸化工艺解析水解酸化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降解效果与机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重要难题之一。

水解酸化工艺作为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降解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对水解酸化工艺的工作原理、降解效果和机理进行详细解析。

水解酸化是一种生物化学处理技术,通过酸化和水解过程有效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废水进水、酸化、水解、沉淀和除磷等步骤。

首先,废水进入酸化池中,通过酸化作用使废水的pH值下降,为后续的水解过程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

然后,在水解池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有机酸、氨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这些产物可进一步被厌氧微生物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最后,通过沉淀和除磷等步骤,使水中的残余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水解酸化工艺的降解效果主要受到废水的性质、温度、酸化程度、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废水的性质直接影响降解效果。

不同类型的有机废水在水解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中间产物,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废水性质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次,废水处理的温度对于微生物的活性和酸化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适宜的温度可增加废水处理的效率,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导致降解效果降低。

此外,酸化程度和停留时间也是影响降解效果的重要因素,合理调整可以提高水解酸化工艺的效率。

水解酸化工艺的降解机理主要包括酸化作用和水解作用两个方面。

酸化作用是指在酸化池中,通过酸性菌群将废水中的碳源氧化成有机酸,使废水的pH值下降。

这种酸化作用除了降低废水的pH值外,还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减少后续水解过程中微生物的竞争。

水解作用则是指在水解池中,废水中的有机酸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水解反应分解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这一反应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生的甲烷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

总之,水解酸化工艺是一种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

通过酸化和水解作用,有机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可以被有效降解为无害的产物。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分影响水解酸化过程重要因素有哪些?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分影响水解酸化过程重要因素有哪些?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分影响水解酸化过程重要因素有哪些?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是生物处理工艺中两个紧要的环节。

在生物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池被用作预处理阶段,而厌氧池则是处理有机物质的最后步骤。

以下是两种池的区分和影响其水解酸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一、水解酸化池与厌氧池的区分1. 作用不同水解酸化池的重要目的是将有机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蛋白、碳水化合物等分解为易于厌氧过程处理的有机物和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而厌氧池则是真正的处理有机物质的步骤,重要是通过厌氧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污泥和沼气。

2. 运营参数不同水解酸化池的运营参数一般包括温度、PH值、水力停留时间、固体物质的浓度等方面。

而厌氧池的重要运营参数则包括温度、压力、水力停留时间、有机物浓度等。

3. 结构不同水解酸化池一般是水平、连续流动的,可以使用混合式、悬置式和结构填料式等。

而厌氧池可以更多地使用结构填料式,以提高沉降性和提高反应效率。

二、影响水解酸化过程重要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水解酸化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反应最适合的温度是37摄氏度左右,当温度下降时,反应速率会下降。

2. PH值PH值对水解酸化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反应最适合的PH值范围在5到7之间。

当PH值较低时,反应的效率也会下降。

3. 有机物质的浓度有机物质的浓度是影响水解酸化反应的另一个紧要因素。

当有机物质的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也会相应提高。

但是过高的有机物质浓度也可能导致水解酸化反应停止或变得不稳定。

4. 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池中水停留的时间。

一般来说,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到2天。

当停留时间过短时,反应不完全,而当停留时间过长时,则会导致水解酸化池过度填充。

5. 氧气浓度氧气浓度的更改也可能影响水解酸化反应。

水解酸化池应当是完全厌氧的,因此池内氧气浓度应保持低水平以确保菌群是厌氧的。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在生物处理工艺中都扮演侧紧要的角色。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工艺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工艺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工艺长期以来,在污水处理领域,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出现,污水处理尤其是工业污水的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单纯依靠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而且好氧法的高运行费用及剩余污泥处理或处置问题也一直是个难题。

水解酸化处理技术由于其高效、低耗、投资省的特点,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顾名思义,水解酸化处理方法具有水解和酸化特点。

水解是指大分子有机物在被微生物利用前,在胞外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的生物化学反应。

酸化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水解酸化工艺中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厌氧环境,实现污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分解和去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一、水解酸化工艺原理有机物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水解阶段,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氧化反应,二是发酵(或酸化)阶段,酸化菌将上述小分子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等;三是产乙酸阶段,指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及新的细胞物质;四是产甲烷阶段,指上一阶段产物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及新的细胞物质。

水解酸化工艺就是考虑到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进而改善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

二、水解酸化工艺特点水解酸化工艺有着突出的特点:①水解酸化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较好,为好氧工艺提供优良的进水水质条件,提高好氧处理的效能,同时可利用产酸菌种类多、繁殖速度快及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的特点,简化控制运行条件和缩小设备体积,减少后续处理的反应时间和处理能耗;②厌氧工艺的产泥量远低于好氧工艺(仅为好氧工艺的1/10-1/6),并已高度矿化,易于处理。

污水处理中的水解酸化工艺

污水处理中的水解酸化工艺
子有机物。
随后,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在产 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 化为乙酸和氢气等产物。
水解酸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 量可以用于厌氧发酵的后续阶 段,如甲烷化阶段。
影响因素分析
温度
水解酸化反应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 响因素,不同温度条件下厌氧菌的活性不
同,因此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范围。
有机负荷
有机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解酸化反 应的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 水处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处理工艺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解酸化工艺简介
水解酸化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预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 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该工艺通过水解和酸化两个阶段,将不溶性有机物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 同时释放出沼气等能源物质。
水解酸化工艺具有高效、低耗、环保等特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 应用。
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的水解酸化工艺应用
总结词
强化脱氮除磷
详细描述
针对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氨氮和磷,该厂采用水解酸化工艺进行预处理。通 过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和调整运行参数,有效强化了后续生物脱氮除磷的效 果,显著降低了出水的氮、磷含量。
某企业废水处理的水解酸化工艺应用
总结词:节能降耗
详细描述:该企业废水的水解酸化工艺采用了新型的厌氧反应器,实现了高效率的有机物降解。同时 ,该工艺的能耗较低,为企业节省了运行成本。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保证了出水的水质稳定达标, 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制。
pH值
pH值对水解酸化反应的影响较大,适宜的 pH值范围为5.5-6.5之间。
停留时间
水解酸化反应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停留 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反应效果,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控制。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分影响水解酸化过程紧要因素有哪些?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分影响水解酸化过程紧要因素有哪些?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分影响水解酸化过程紧要因素有哪些?摘要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两个环节,它们对水解酸化过程都有影响。

本文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的区分,以及它们对水解酸化过程紧要因素的影响。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的区分水解酸化池指的是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

而厌氧池是指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有机物质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分解及有机物质的养分回收。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的最大区分在于,水解酸化池不仅仅是将有机物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而且在水解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酸和气体。

这些酸和气体是污水处理系统中其他环节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例如厌氧池以及好氧池。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对水解酸化过程紧要因素的影响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对水解酸化过程紧要因素的影响是特别显著的,实在如下:温度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的温度会对水解酸化过程产生紧要影响。

一般来说,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把握在3035摄氏度,这样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以及降低有机物的可生化度。

而厌氧池的温度则把握在3540度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微生物不会死亡,而且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也能提高。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的温度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繁殖速率、有机物的可生化度等。

pH值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的pH值对水解酸化过程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水解酸化池的pH值把握在5.56.8之间,这样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以及加速酸的产生。

而厌氧池的pH值则把握在68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而且对后续好氧处理的影响也较小。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的pH值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有机物的分解速度等。

氧气浓度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对氧气浓度的掌控也特别紧要。

一般来说,水解酸化池是不需要添加氧气的,这样可以保证池内的厌氧环境。

而厌氧池则需要严格掌控氧气的浓度,以免将池内的厌氧微生物杀死而产生不良后果。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对氧气浓度的掌控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别、作用与影响因素(污水及废水水解(酸化)好氧化处理工艺技术)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别、作用与影响因素(污水及废水水解(酸化)好氧化处理工艺技术)

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池区别、作用与影响因素(污水及废水水解(酸化)好氧化处理工艺技术)一、概述:尽管水解(酸化)好氧化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两相法厌氧发酵工艺中的产酸相和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过程均产生有机酸,但由于三者的处理目的不同,各自的运行环境和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水解(酸化)的概念:1、水解在化学上指的是化合物与水进行的一类反应的总称。

比如,酯类物质水解生成醇和有机酸的反应。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水解指的是有机物(基质)进入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2、这一阶段最为典型的特征是生物反应的场所发生在细胞外,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氧化反应(主要包括大分子物质的断链和水溶)。

3、表明自然界的许多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能在好氧、缺氧或厌氧条件下顺利进行水解。

酸化则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

这一阶段的基本持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为各种有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

4、水解菌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水解能力的发酵细菌,水解是耗能过程,发酵细菌付出能量进行水解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能进行发酵的水镕性基质,并通过胞内的生化反应取得能源,同时排除代谢产物(厌氧条件下主要为各种有机酸)。

5、实际工程中希望将产酸过程控制在最小范围。

因为酸化使pH值下降太多时,不利于水解的进行。

三、水解(酸化)与厌氧消化的区别:1、从原理上讲,水解(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第一、二两个阶段但水解(酸化)工艺和厌氧消化追求的目标不同,因此是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

2、水解(酸化)系统中的目的主要是将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处理,主要是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

3、考虑到后续好氧化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酸化)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4、在混合厌氧消化系统中,水解酸化是和整个消化过程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共处于一个反应器中,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甲烷化阶段提供基质。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对于污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水解酸化池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它们能够在缺氧或微氧的环境下生存并进行代谢活动。

在水解酸化池中,这些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分解等方式,将有机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

其次,水解酸化池中的温度和pH值也对其工作原理起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为25-35摄氏度,适宜pH值为6.5-7.5。

在这样的温度和pH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有机物质的分解效果也会更好。

此外,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和通气也是其工作原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池内废水进行混合,可以使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更好地接触,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

同时,通气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

最后,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和澄清也是其工作原理的关键环节。

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可以使池内的悬浮物质得到有效沉淀,从而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

同时,通过澄清作用,可以使池内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只有合理控制好微生物、温度、pH值、混合通气和沉淀澄清等关键环节,才能够确保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达到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以确保水解酸化池的有效运行。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工艺单元之一,用于降低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浓度,以及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一、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反应器,通过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代谢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温和体。

水解反应是有机物分解的第一步,通过水解作用,大份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小份子有机酸。

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有机酸温和体。

二、设计要点1. 容积和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停留时间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和处理要求,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大小,通常以污水流量的一定比例进行设计。

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停留的时间,普通为4-8小时,具体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和处理效果进行确定。

2.pH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酸化过程需要维持适宜的pH值,通常在4-6之间。

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水解酸化池内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因此,需要通过加碱或者加酸的方式进行pH值的调节和控制。

3.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有着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温度在30-35摄氏度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处理效果最佳。

因此,在设计水解酸化池时,需要考虑温度控制措施,如加热或者冷却设备,以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4.通气方式:水解酸化池需要提供适量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代谢反应。

普通采用机械通气或者自然通气的方式,确保水解酸化池内的氧气含量符合微生物的需求。

三、操作注意事项1.进水控制:水解酸化池的进水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过高或者过低的进水量都会影响处理效果。

需要定期检查进水管道和阀门的情况,及时清理和维护。

2.污泥处理: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排除。

通常采用污泥回流或者定期清污泥的方式,保持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适宜。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摘要:本文在介绍水解酸化工艺的基本原理、反应控制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解酸化工艺的设计要点及研究应用现状,为工程设计和科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厌氧消化水解酸化工艺能将污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通常用于生化工艺的预处理,同时由于水解酸化可以去除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减少后继处理设备的曝气量,降低污泥产率,节约能耗,逐渐在污水处理尤其是高浓度及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1 水解酸化反应机理1.1 基本概念水解酸化的净水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在细菌胞外酶的作用下,将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简单的小分子水溶性有机物;然后是发酵细菌将水解产物吸收进细胞内,排出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等代谢产物。

在厌氧条件下,水解和酸化无法截然分开,水解菌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水解能力的发酵细菌,水解是耗能过程,发酵细菌付出能量进行水解是为了取得能进行发酵的水溶性底物,并通过胞内的生化反应取得能源[2]。

1.2 水解酸化与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关系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往仅用于污泥处理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由于能耗低、有机物负荷高、污泥产量相对较少、可回收生物能源(沼气)等优点,在污水处理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厌氧生物处理是经大量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完成的,根据微生物的生物种群,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是分别在水解细菌、酸化发酵菌、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的共同作用下分水解、酸化、产乙酸、产甲烷四个阶段完成的[3],水解酸化工艺是将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控制在厌氧生物处理的前两个阶段。

水解酸化工艺最终产物主要为低浓度有机酸,而完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产物会立即经产乙酸、产甲烷反应转化为CH4、CO2和新的细胞物质。

水解酸化工艺对温度不需控制,优势菌种为兼性菌,要求氧化还原电位ORP<50mV 即可,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需对温度进行控制,优势菌种为厌氧菌,要求ORP<-300mV[2]。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总结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摘要:水解酸化池用于工业废水比重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COD去除率为57.62%,BOD5去除率为51.64%,SS去除率为85.9%,氨氮去除率为32.13%,总磷去除率为62.01%。

起到了良好的强化预处理作用,本文针对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池的实际运行情况,分别对其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水解酸化池运行控制影响因素1、前言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1]。

目前,该工艺已在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设计简述本工程水解酸化池分为两组,单组设计水量为2万m3/d,设计平均停留时间为5h,最大流量下停留时间为3.54h,平面尺寸为48.85m×12.73m,由于施工设计等原因,有效容积为7327m3,实际平均停留时间为4.4h,最大流量下停留时间为3.12h,每池采用31套布水器,每池设计14套排泥管。

3、目前运行情况目前运行效果良好,COD去除率为57.62%,BOD5去除率为51.64%,SS去除率为85.9%,氨氮去除率为32.13%,总磷去除率为62.01%。

表1 水解酸化池进出水水质结合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的理论研究,水解酸化池的主要控制参数和影响因素包括污泥浓度、水力负荷、泥位控制等。

4.1污泥浓度污泥浓度是水解酸化池的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

水解池功能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维持反应器内高浓度的厌氧微生物(污泥)。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起着调节污水pH值、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氨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一、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处理设备,主要通过酸化和水解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酸和氨氮。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使污水在池内停留一段时间,从而使有机物质与微生物接触并发生水解反应。

在水解反应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氮。

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反应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氨氮则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

三、设计要求1. 尺寸设计: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应根据进水量、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来确定,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进水方式:进水应均匀分布在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以避免死水区域的形成。

3. 通气系统:水解酸化池应配备通气系统,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有氧降解反应。

4. 搅拌设备:适当的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促进微生物与有机物质的接触。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控制进水流量:进水流量应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6.5-7.5之间,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果。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35-40摄氏度之间,以提供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4. 搅拌控制:适当的搅拌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但过强的搅拌会导致微生物的剧烈波动,影响水解反应的进行。

五、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水解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进水量过大或者停留时间不足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解决。

2. pH值波动较大:可能是由于进水pH值波动较大或者通气系统浮现问题导致的,可以通过稳定进水pH值和维修通气系统来解决。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处理污水中有机物的关键环节。

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和气体,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优点、操作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有机物分解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类物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和气体。

1.2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池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气的重要原料。

1.3 促进后续生物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存在可以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二、水解酸化池的优点2.1 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池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用于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气。

2.3 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减少处理时间和成本。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注意事项3.1 控制进水负荷要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和工艺要求,合理控制进水负荷,避免过载。

3.2 维护微生物活性定期检查水解酸化池的微生物活性,保持良好的生物环境。

3.3 清理沉淀物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物,避免堵塞和影响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常见问题4.1 气味问题水解酸化池可能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可采取加盖、通风等方式解决。

4.2 pH值异常水解酸化池的pH值异常可能影响微生物活性,需及时调整。

4.3 水质浑浊水解酸化池出水水质浑浊可能是微生物活性不足或进水负荷过大的表现,需调整操作。

五、水解酸化池的解决方法5.1 加强管理加强对水解酸化池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2 调整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参数,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5.3 定期维护定期对水解酸化池进行清洗、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操作和维护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优缺点 -回复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优缺点 -回复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优缺点 -回复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技术是一种将有机废水转化为利用价值的生化处理方法。

其优点包括:
1.处理效果好: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技术能够将有机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去除,水质得到有效提升。

2.操作简单:该技术相对于其他生化处理技术来说,操作较为简单,维护成本低。

3.耐冲击性强: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技术相对于传统生化处理技术,抗冲击性能更强。

但同时,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技术也有其缺点:
1.对水质的适应性差:该技术只能处理一些适应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有机废水,对于有机质分子较大的废水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2.设备占地面积大:这种技术的设备相对于其他生化处理技术而言占地面积较大。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技术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的处理需求和条件来具体考虑。

水解酸化池进水cod上限

水解酸化池进水cod上限

水解酸化池进水cod上限
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设备,常用于处理有机废水。

在水解酸化池中,微生物通过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水解酸化池的进水COD (化学需氧量)上限往往会受到限制。

水解酸化池进水COD上限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原水水质、进水流量、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等。

其中,原水水质是影响水解酸化池进水COD上限的关键因素。

如果原水中的COD浓度过高,将会导致水解酸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速率降低,甚至死亡,从而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效果。

此外,进水流量也是影响水解酸化池进水COD上限的重要因素。

如果进水流量过大,将会导致水解酸化池内的微生物无法充分处理污水,从而使进水COD上限升高。

最后,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也会影响进水COD上限。

例如,水解酸化池的温度、PH值、混合度等参数都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水解酸化池时,需要综合考虑原水水质、进水流量、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等因素,合理设置进水COD上限,以确保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 1 -。

污水处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指南

污水处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指南

污水处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指南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厌氧消化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

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以创造各自的最佳环境。

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指南一、预处理设施预处理的目的之一是去除粗大固体物以及无机可沉固体,这对配水有特殊要求的水解池尤为重要。

另外,不可生物降解的固体在水解反应器内的积累会占据大量的池容,反应器池容的减少最终将导致系统完全失效。

一般预处理系统包括去除大的固体、较小颗粒的格栅和水力筛及去除砂和砾石的沉砂池。

(1)格栅格栅是污水预处理的通用设施。

为保证水解池布水系统不被堵塞,建议采用固定式格栅或回转筛、水力筛作补充处理。

(2)除砂池对小型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流量变化较大,沉砂池设计的难点需要在变化的水量条件下保持系统中液体流速有相对不变的数值。

因为较高的流速会降低无机固体在渠道中的去除效果,而较低的流速导致有机物与砂一起沉积。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可以考虑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在存在较多的砂和有机物共同沉淀的情况下,可采用体外洗砂装置,如螺旋洗砂器或水力固体螺旋洗砂器。

考虑到后续水解处理工艺,一般不用曝气沉砂池作为预处理装置。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水解酸化池的作用、工作原理、操作要点、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内容:1.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1.1 有机物分解:水解酸化池主要用于有机物的分解,将有机废水中的大份子有机物分解为小份子有机物,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条件。

1.2 改善生物降解性:水解酸化池中的酸化作用可以改善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提高生物处理效果。

1.3 除去部份有毒物质:水解酸化池可以通过酸化作用去除一些有毒物质,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2.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2.1 酸化作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控制进水pH值和溶解氧含量,使有机物发生酸化反应,产生酸性物质,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2.2 水解作用:酸化反应后,有机物进一步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小份子有机物温和体,为后续生物降解提供基础物质。

2.3 混合作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搅拌装置,保持污水中有机物的均匀分布,提高水解效果。

3. 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要点3.1 适宜温度: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普通在35-55摄氏度之间,过低会影响酸化作用,过高则会抑制微生物活性。

3.2 适宜pH值:水解酸化池的适宜pH值普通在4-6之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有机物的酸化和水解反应。

3.3 氧气供应:水解酸化池中需要保持适量的溶解氧供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性。

4.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4.1 优点:水解酸化池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4.2 缺点:水解酸化池对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要求较高,操作和维护难度较大。

5. 水解酸化池的未来发展方向5.1 技术改进:未来水解酸化池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改进搅拌装置、优化进水条件等手段实现。

5.2 能源回收:未来水解酸化池可以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实现能源回收,如利用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水解酸化—生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摘要】本文综述了包括水解酸化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法等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影响因素1 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1基质的种类和状态。

基质的种类和形态对水解(酸化)过程的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就脂肪、蛋白质和多糖三类物质来说,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水解速率依次增加。

同类有机物,分子量越小,水解越简单,相应的水解速率就越大。

1.2水解液的pH值。

水解的速率、水解(酸化)的产物以及污泥的形态和结构均受到水解液pH值的影响。

研究表明,水解(酸化)微生物对pH值变化敏感度不大,水解过程可在pH值宽达3.5~6.5进行。

当pH值超出此范围值,无论朝碱性方向或酸性方向移动时,水解速率都将减少。

1.3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是控制水解反应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对反应器的影响,与反应器的功能有关。

对于以水解为单一目的的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与水解效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即水力停留时间越短,水解微生物与被水解物质接触时间也越短,相应的水解效率也就越低。

1.4粒径。

粒径是影响粒状有机物水解(酸化)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粒径越小,单位重量有机物的表面积越大,越易于水解。

2 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因素:2.1 pH值环境中pH值的变化能够导致微生物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尘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pH值的变化还会改变酶的活性,使酶的作用受到破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即减弱,甚至死亡;另外,pH值也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

因此,各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pH适用范围,在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所适应的pH值范围一般为6~9,超出此范围时污泥即失去活性甚至死亡。

实践表明生物池进水pH值低于4或大于1时多数情况下会发生活性污泥受冲击[1]。

在本研究中,pH值偏于碱性,但影响不显著。

2.2 溶解氧活性污泥微生物为好氧菌。

因此,在混合液中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是至关重要的。

对混合液中的游离细菌来说溶解氧保持在住3mg/L即可满足要求。

但是,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聚居”的絮凝体,溶解氧必须扩散到活性污泥絮体的深处。

为了保证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转,混合液中溶解氧必须保持在2mg/L 以上。

溶解氧过高,大量耗能,在经济上是不适宜的。

过低,有利于丝状菌在系统中占优势,能够诱发产生污泥膨胀现象[2]。

2.3有毒物质碱法制浆造纸废水中漂白工段产生多种有机酸(包括氯化有机酸)、酚类化合物(包括氯代酚)以及中性有机氯化物[3-8]。

生物降解有机化合物时,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元素组成有很大的不同,它们被降解的难易程度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机物的不同化学基团在微生物表面不同的部位进行吸附和反应,而且反应往往从有机物分子所含的基团开始。

漂白废水中AOX大部分来自高分子量氯代木素及降解产物,而废水中毒性物质一般认为漂白废水的毒性与废水的AOX有关,尤其是与低分子量氯代有机物有关,如氯代酚、氯仿、氯乙酸等。

2.4营养物质主要是指N、P和C的平衡,N、P是活性污泥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不可缺少的元素,对微生物代谢生长起重要作用。

一般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P为100:5:1。

活性污泥系统中缺少N和P两种元素时污泥表现为颜色浅,状态散,不易凝聚。

当N含量过低时,N源就会成为影响去除效果的限制性因素。

过高时,一方面需要增加建设和运行费用;另一方面,投加过多的N会使水中氮含量过高而另设脱氮工艺。

因此,保持造纸废水合适的C/N值是节省建设与运行投资,达到较好的去除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2.5冲击负荷主要包括水质的忽然变化和进水量的忽然变化。

根据经验进水COD比通常值增大30%左右,即发生轻微冲击,达到70%以上时,冲击现象就非常明显。

3 生物膜法的影响因素3.1 有机负荷对MBR运行的影响研究表明,好氧MBR出水受容积负荷与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影响较小,而厌氧MBR出水受冲击负荷与HRT的影响较大。

另外,在好氧MBR中,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迅速升高,有机物去除速率加快,污泥负荷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抑制出水水质的恶化;而在厌氧MBR中,污泥浓度升高缓慢,因此厌氧MBR出水水质易受容积负荷的影响[9]。

另有一些研究成果表明,不同污泥浓度均存在污泥在膜表面大量沉积的临界膜通量,当膜通量小于临界膜通量,膜污染主要由溶解性有机物在膜面的沉积引起;当膜通量大于临界膜通量,膜污染主要由悬浮污泥在膜面的沉积引起;在污泥浓度较低时,曝气强度对膜的污染影响不大,在中高污泥浓度条件下,增加曝气强度有利于减缓膜污染[10]。

3.2 膜的固有性质对MBR运行的影响膜的固有性质包括亲水性程度、膜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膜孔径大小等。

憎水性膜对蛋白质的吸附小于亲水性膜,因此能获得较高的膜通透量,但在浓差极化效果强烈时,这种作用不明显,易受蛋白质污染的膜有聚砜等,而憎水性强的聚烯烃膜等受到的污染程度较轻。

另外,与膜表面有相同电荷的料液能改善膜表面的污染,提高膜通透量。

膜孔径的大小也会影响膜通透量的变化,当截留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0000时,随膜孔径的增加,膜通量增加,大于300000时,膜通量随孔径变化不大;膜孔径增加至微滤范围时,膜通量反而减少,这是因为细菌在膜孔内滋生造成不可逆的堵塞所至[11、12]。

膜表面粗糙度增加使膜表面吸附污染物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使膜表面的搅动程度增加,阻碍污染物在膜表面的吸附,因而膜表面的粗糙度对膜通量的影响是两方面作用的综合表现。

3.3 膜污染对MBR运行的影响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膜污染。

在膜操作过程中,膜的渗透能量会逐渐降低,其主要原因就是膜污染。

根据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协会的定义,由于悬浮物或可溶性物质沉积在膜的表面、孔隙和孔隙内壁,从而造成膜通量降低的过程称为膜污染[13]。

膜污染可分为3种类型[14、15]:可逆性膜面污染,主要是水透过后被截留下来的部分活性污泥和胶体物质,在滤压差和透过水流的作用下堆积在膜表面而形成的凝胶层,即滤饼;不可逆污染,是由溶解性物质被膜内微孔表面吸附或结晶,堵塞孔道,使膜通量减少的一种膜污染;生物污染,由于在膜面和膜孔中有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因而大量的微生物就会不可避免地在其中滋生,从而造成膜通量减小;生物污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和微生物)通过向膜面的传递(可以通过扩散、重力沉降、主体对流)而能动地积累在膜面上形成生物膜(Biofilm);当生物膜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膜通量的明显下降时便是第二阶段——生物污染(Biofouling)。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膜污染导致膜通量下降,增加膜组件更换和膜清洗的频率,从而增加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费用。

4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影响因素4.1填料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填料的选择决定了反应器内可供生物膜生长的比表面积的大小和生物膜量的大小,在一定的水力负荷和曝气强度下,又决定了反应器内传质条件和氧的利用率,从而对工艺运行效果影响很大。

性能良好的填料应具有以下特点:填料上生物膜分布均匀,不产生明显积泥、不产生凝团现象;空隙率较大,不会被生物膜堵塞,不易被水中油污粘住而影响处理效果;要求抗压强度高,有较高的耐盐、耐腐蚀性;要有尽可能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亲水性能,使尽可能多的生物膜附着在填料上;要求充氧动力效果好,可降低运行费用,节省能源;水流阻力小、对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强,不溶出有害物质产生二次污染,在填料间能形成均一的流速,且便于运输和安装。

4.2水温水温以两种形式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产生影响:一是影响生物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二是影响污染物质向微生物细胞扩散的速率。

生物接触氧化中水温的适宜范围在10~35°C,水温过低,生物膜的活性受到抑制,同时导致反应物质扩散速率的下降,处理效果受到影响。

水温过高,将导致出水SS和BOD的增加;温度升高还会使溶解氧降低,氧的传质速率下降,造成溶解氧不足、污泥缺氧腐化而影响处理效果。

因此,对温度高的工业废水如印染废水应进行降温处理。

4.3 pH值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一个微生物处理过程,pH值是其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大多数微生物来说,最适宜的pH值在7左右,对pH值过高或过低的废水,应考虑调整pH的预处理,控制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的pH值在 6.5~9.5。

Villaverde.S[16]等研究了不同pH值对生物接触氧化中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值为5.0~9.0范围内,pH值每增加一个单位,硝化效率将增加13%,硝化生物膜量在pH值为8.2时获得最大值。

4.4 溶解氧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曝气的作用,一是供给生物氧化所需的氧,二是提供反应器内良好的水流紊动程度,以利于污染物、微生物和氧的充分接触,保证传质效果,同时还可通过对水体的扰动达到强制脱膜,防止填料积泥,保持生物活性。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溶解氧一般应维持在2.5~3.5mg/L之间,气水比约为(15~20)B1。

溶解氧不足使得生物膜附着力下降而脱落,导致水黏度增加,氧转移效率下降,进而造成缺氧,形成恶性循环使处理效果恶化;过高的气水比会造成对生物膜的强烈冲刷,导致生物膜大量脱落,影响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1]武书彬.造纸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孙光跃,刘昌玉.石化废水处理场活性污泥受冲击的原因和对策[J].给水排水,1999,25(5):35-37.[3]沈耀良,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4]X.Wang,T.H.Mize,F.M.Saunders and S.A.Bake.Biotreatability Test of Bleach Wastewaters from Pulp and Paper Mills. Water Sci Technol 1997,35(2-3):101-108.[5]Hector D.Mansilla,M.Cristina Yeber,Juanita Freer,Jaime Rodriguez and Jaime Baeza.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Advanced Oxidation of a Bleaching Effluent from the Pulp and Paper Inderstry. Water Sci Technol,1997,35(4):273-278.[6]Ulku Yetis,Aylin Selcuk and Celal F.Gokcay. Reducing ChlorinatedOrganics,Aox,in the Bleachery Effluents of a Turkish Pulp and Paper Plant.Water Sci Technol 1996,34(10):97-104.[7]Thomas E.Kemeny and Sujit Banerjee.Relationships Among Effluent Constituents in Bleached Kraft Pulp Mills.Water Research,1996,31(7):1589-1594.[8]M Cristina Yeber,Jaime Rodriguez,Jaime Baeza,Juanita Freer,Clardio Zaror,Nelson Duran and Hector D.Mansilla.Toxicity Abatement and Biodegradability Enhancement of Pulp Mill Bleaching Effluent by Advanced Chemical Oxidation.Water Sci Technol,1999,40(11-12):337-342.[9]樊耀波,王菊思.水与废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J].环境科学,1996,16(8):79-81.[10]王志,甄寒菲,王世昌,等.膜过程中防治膜污染强化渗透通量技术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1999,19(1):1-5.[11]郑祥,朱小龙,张绍园,等.膜生物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1(5):12-19.[12]王洪生,陆雍森.国外膜技术进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1999,19(4):17-22.[13]赵建伟,丁蕴铮,苏丽敏,等.膜生物反应器及膜污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5):31-34.[14]Stephenson T,Judd S,Jefferson B,et al.Membrane Bioreactor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M].London:IWA Publishing,2000.59-111.[15]桂萍,黄霞,钱易.三种型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运行特性研究[J].给水排水,1999,25(3):24-28.[16]Villaverde S,Garcia-Encina P A,Fdz-Polanco F.Influence of pH over nitrifying biofilm activity in submerged biof ilt ers.Water Research,1997,31(5):1 180-1 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