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学城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规划
北京生物医药园区及全国其他园区简介
北京生物医药集聚区及国内其他园区概况经过多年发展,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昌平科技园和海淀园为核心的北部创新中心,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南部产业化基地,及其他区县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南北两翼,协同发展”的格局。
1.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于2000年批准建设的具有专业园区特色的国家级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创新基地,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为249公顷,其中一期占地130公顷,规划建筑规模70万平方米,定位为生物技术源头创新、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基地;二期为国际生命医疗园,占地11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定位为医疗服务及产业化基地。
2006年10月,生命园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为产业基地的研发核心区,初步形成了从源头创新到临床科研、从现代制造到终端用户的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产业链条和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成为具有国内顶尖水准的高端生物技术产业化研发资源最密集的专业园区,园区代表企业有博奥生物、扬子江海燕药业、万泰生物、诺和诺德、先正达种业、奥瑞金种业、保诺科技、宝日医、健赞生物等。
2.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以下简称昌平园)成立于1991年11月,是北京较早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规划面积11.4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园区中心区5平方公里、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4平方公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三一产业园2.48平方公里。
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企业有乐普医疗、北陆药业、诺华制药、绿色金可、百奥药业、中生北控等。
3.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企业总数突破1万余家,经济总量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名列前茅。
园区重点发展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重点培育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规划初步方案
2005年,广东省共有中医药类本、专科专业点52个,毕业生达2134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21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7人,是全国中医药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最多的省份。
总体来看,广东中医药发展积累了明显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已经具备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各项基础条件。
3.上层次与相关
3.1
——《某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概念规划》
作为某市空间布局发展策略中的“北优”地带,北部是某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应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确立“生态优先”的建设战略思想,寻求一种既能应对发展挑战又解决环境问题的城市发展模式。
——《某市工业布局调整规划(2001—2010)》
由于某是某市北部主要生态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某市城市空间发展“北优”战略的主要地区。某的发展应该按照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为目标,集约发展第一产业,优化跨越发展第二产业,大力促进第三产业,致力发展生态型绿色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组团。某的发展应该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为目标,集约发展第一产业、优化跨越发展第二产业、大力促进第三产业,致力发展生态型产业,推动三次产业整体结构的升级优化。某市工业发展的方向为:①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为主导,建成集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机电制造等行业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工业园。②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生态型产业两大高新技术产业。③重点培育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业、食品饮料工业、生物医药工业三大支柱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园
概念规划
图纸目录
01——区位图
02——土地利用现状图
03——基地现状高度分析图
04——现状坡度分析图
海淀园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几点建议
海淀园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几点建议新世纪初期,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已成为另一个全球瞩目的“朝阳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医药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阶段。
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特点,赋予它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增长潜力,被世界各国各地区竞相列为重点扶植、发展的战略产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自1988年成立以来,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受到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关注。
近几年,海淀园在保持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地位的同时,也相继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力度。
其中,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特征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在20世纪在我国的科技领域初现端倪,经历十几年从无到有的发展后,医药产业的科研成果给世人带来巨大益处,使其成为继IT产业之后,被公认为21世纪另一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医药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药品从开始研制到最终转化为产品必须经过多个环节,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而在药物产品开发高利润回报同时,又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
因此,医药行业被赋予五大特点,即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收益、高风险。
二、海淀园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发展概况(一)产业发展稳定,产量持续攀升1、据统计,2002年度海淀园入驻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企业占入驻企业总数的7.19%,较2000、2001年分别同期增加1.21和1.41个百分点。
医药行业创业热情持续高涨。
2、海淀园拥有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内资企业90家,其中1亿元以上企业9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6家,1000-5000万元47家。
园区企业资产规模呈现特殊特征,资产规模较小,但创新性较强的企业占多数。
3、近几年海淀园医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上缴税费、利润总额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各指标占园区总量的比例: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各指标在园区产业比重最低,然而从各指标的增长速率可以得出,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光明。
中关村东区改造实施方案
中关村东区改造实施方案中关村东区是北京市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集聚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关村东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形象,我们制定了中关村东区改造实施方案,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科技园区。
首先,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通过引入更多的高端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创新要素配置,提升中关村东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将加强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优化园区内部的交通、绿化、配套设施等,打造一个现代化、便利化的科技园区环境。
其次,我们将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关村东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我们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推动中关村东区向高端产业集聚区转变。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人才公寓、科研团队和人才培训中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来中关村东区创新创业。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另外,我们还将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中关村东区的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科技成果孵化器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科技项目的孵化、投资和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中关村东区改造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中关村东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科技园区,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和支持中关村东区的改造发展,共同见证中关村东区的美好未来!。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一、发展愿景二、发展目标1.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和创新环境,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吸引和留住全球顶级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
2.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3.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4.实现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并带动中关村科学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发展重点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创新环境。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科研和创新环境。
包括建设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实验室、技术服务中心等,提供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技术支持。
同时,要发展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孵化和创新支持。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
通过建设优秀的科研机构、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科研资金投入等方式,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来中关村科学城工作和创新。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创业。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平台,加强科技成果的评估和推广,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同时,要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4.加强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
四、发展措施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2.强化科研机构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职称评定机制等方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科研合力。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海淀区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海淀区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方案研究报告〔公开发布版〕一、产业开展现状目前,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生物产业,在全球围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伴随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我国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生物育种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2021年我国明确提出将生物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开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是生物产业开展的重中之重。
海淀区生物产业开展特色明显,研发和技术创新优势突出,在生物制药、生物疫苗、诊断试剂、生物育种、生物饲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领军企业,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工程,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打造了具有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效劳聚集区。
二、市场需求分析为满足重大终端市场应用需求,化药、中药、生物药在重大及常见多发病治疗用药物制剂创新品种面具有共同的市场需求,生物药对新型疫苗产品需求较大,高端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那么集中在新型诊断试剂、介入植入类产品、高端临床诊断与治疗用设备面;生物农业那么对创新型重大农业产品〔生物育种、畜禽多发疫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用产品、药物替代型饲料添加剂、专用与功能性微生物肥料、以及新型生物农药制剂〕需求比较紧迫;生物效劳那么对创新研发外包效劳、农业生物技术效劳和专业化技术转移效劳需求旺盛。
综上所述,海淀区生物与医药产业六大细分领域市场需求要素分析如下〔表1〕:表1:海淀区生物和医药产业市场需求要素分析三、产业开展目标经综合分析,鉴于目前海淀区生物和医药产业总体规模情况,产业用地劣势又导致其后续增量缺乏,因此,未来海淀区生物和医药产业开展总体目标应瞄准六大细分优势领域中的特色技术向,强化自身的特色产业开展能力,保障生物效劳业新业态安康成长,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构造。
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从而完成优势产业链的整体打造。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前言中关村科学城是指“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东至京藏高速和新街口外大街,南至西北二环、西外大街和紫竹院路,西至西三环、苏州街和万泉河快速路,北至北五环及小营西路以南”的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
自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这一区域布局建设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和清华、北大、人大等高等院校以来,从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文教区”到改革开放催生的“电子一条街”,从1988年国家第一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国家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到2009年国家批复建设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始终高举创新旗帜,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逐步确立了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按照国家对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要求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意见》等对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释放中关村科学城创新活力,特编制《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建国60多年来,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始终站在我国科技创新最前沿,秉承创新创业精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的核心,践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融入全球发展格局,在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这个重大命题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标杆,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积淀形成了催人奋进的中关村创新精神。
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孕育了“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丰富了“科学民主,与时俱进”理念,形成了“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和“依靠科技创造财富”的价值观,构成了中关村创新精神的核心内容。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18•【字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两区”建设是统领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决策部署,是推动首都对外开放新时期再出发的主引擎。
为推进“两区”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景、开放风景,海淀区一抓到底推进政策项目双落地,立足目标导向、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原则,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两区”建设先手棋下好全区发展一盘棋,与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五新”建设汇成合力。
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金融科技、人才引进、“2+1”三区共建为抓手,先行先试一批科技体制改革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实现突破。
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1+N”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先行先试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
打造全球创业投资中心,做实做强“海淀创新基金系”。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用科技创新勾勒金融服务新形态。
利用外资规模,2020年预计实现55亿美元,2021年达到60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2020年出口总额预计实现1065亿元,2021年预计实现1070亿元。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数达到15家。
二、主要工作任务举措(一)加快推进四项重点制度创新政策落地1.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
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和具有技术主导权的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
积极争取中央授权,运用好RCEP签署的机遇红利,以重点项目和企业案例为切入推进数字贸易港建设。
积极对标其他地区先进做法,探索开辟数据跨境传输监管的创新机制,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分阶段推动跨境数据流动有序开放。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扩展区概念性发展规划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命科学领域,鼓励风险投资、私募股权 等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03
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拓宽生命科学企业境外融资渠道 。
人才引进培养策略部署
01 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 次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
02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 融合,培养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
产业链完善与延伸策略
补齐产业链短板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引 进和培育相关企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竞 争力。
VS
延伸产业链条
鼓励企业向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 ,形成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布 局。
创新驱动能力提升途径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 新能力。
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引领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02
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构建完善的生
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03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通过扩展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城
市整体形象和品质。
关键成功因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将持续活跃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未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扩展区的技术创新将更加活跃,有 望产生更多颠覆性技术和产品。
产业融合将加速推进
生物医药产业将与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加速融合,推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 。
国际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园区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 展。
产业升级需求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来源:区经信委网站日期:2010-06-1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始建于2 0 0 2年,是北京市政府为振兴现代制造业而建设的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承担着北京市生物技术自主创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孵化、技术成果产业化、研发与生产性服务等产业发展职能,是后奥运时期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功能区,也是辐射环渤海经济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生物产业标志性聚集区。
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生物技术领域国家级研究资源和重大产业化项目为依托,将建成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功能清晰、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完善,集创新、生产、流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一流产业新城。
发展历程2006加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7经北京市发改委、科委、经信委共同批准成为首批市级生态工业园试点园区2008北京市商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服务外包示范园2009被授予"国家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中关村管委会与大兴区政府共建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正式启动2010 纳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综合优势1、优越的区位交通基地位于北京市大兴新城核心区、京开高速公路与南六环路交汇处的西南侧,距离市中心20公里,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50分钟车程。
产业基地周边分布着京九、京广等多条铁路干线和京沪、京珠等多条高速公路,拥有地铁4号线等现代化轨道交通,以及国际级航空枢纽-首都第二机场。
2、科学的总体规划基地规划面积9.63平方公里,是目前北京地区土地资源保有量最大的国家级专业园区,园区规划有蛋白药物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孵化基地等专业园中园。
3、完善的基础设施基地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
4、优惠的政策支持基地做为北京市乃至中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平台,享有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北京市、大兴区及各委办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相关产业扶持、资金支持、智力资源等政策。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规划方案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规划方案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提升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加速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要求, 引导产业园区特色化建设, 加速产业要素专业化集聚, 推动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重点建设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加强规划布局、环保管理、生产厂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专业化”体系建设,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 加速建设全球顶尖的生命科学创新策源地、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先导区和一体化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引领区。
到2022年, 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共推出可用空间近125 亩, 物业630万平方米, 实现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7亿;到2025 年, 共计推出可用空间近260亩, 建成1个千亿级园区。
二、规划重点深化落实市产业地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以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轴心, 以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和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为依托, 发挥市级特色园区品牌效应, 共同构建“ 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
(一)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产业定位: 发挥创新药产业基地的产业空间优势, 联动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国际医学园区、保税区等区域的研发和转化, 坚持创新研发和高端制造并重, 重点发展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转化制造产业链,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重点任务:持续提升策源能力, 建设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加强前沿基础研究, 围绕新靶标、新位点、新机制、新分子实体, 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积极组织攻关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个性化诊断、新一代测序技术等前沿颠覆性技术, 实施高端生物制品、新型药物设计开发、高端影像设备等产业技术攻关和基础再造工程。
科学城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课件
被称为“硅谷先驱” 的电力工程教授弗里德里克•特曼,他在1920年代任副校长期间,致力于将大学的科研与企业结合起来,注重科学的实效性。 特曼的哲学是:“使大学和产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symbiotic relationship),在这种关系中,斯坦福大学将成为新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思想库(brain trust )。”他强调“强大并独立的工业必须发展它自己在科技方面的智力资源。”特曼对“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贡献表现在一系三机构的创立上: 特曼创立了斯坦福大学杰出的工程系,督促对固态物理设备和其他技术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为50、60 年代的“电子革命”奠定了基础。 帮助兴建斯坦福大学研究院(SRI),这是专门从事与国防有关的研究并负责将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技术的研究机构。它在帮助西海岸公司的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曼促进了斯坦福工业园(Stanford Industrial Park)的建立和发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技术园区,特曼称它为“斯坦福的秘密武器”。 建立“荣誉合作项目”,在公司的教室里讲授斯坦福大学的课程,使公司的工程师们能够把握最新科技的发展,同时又使大学教授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加强了公司和大学之间的联系。
硅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技术与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末 80年代中期 90年代中期 21世纪初
硅谷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化农业中心,有“美利坚梅脯之都”美誉
发展相对缓慢,对半导体、大型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进行研制生产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硅谷以及美国进入微电子时代
高新技术园区、科学城是世界各国高科技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近年来,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发展迅猛,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
优惠。
中关村作为北京市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完善的创新环境,成为了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针对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首先,政府
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通过提供研发经费补贴、税收优惠和科研项目支持等措施,激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规划和发展指导,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和政策引导。
通过制定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规划,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加强技术创新,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
另外,政府还为中关村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金融扶持政策。
例如,设立专门的
股权投资基金,为中关村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此外,政府还推动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渠道。
除此之外,政府还鼓励中关村生物医药企业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推
动产学研结合。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引入优秀科研团队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品化,加快技术创新的应用和推广。
总的来说,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政府通过各种财政、金融和合作机制的支持,为中关村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相信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为我国的健康产业做出更大贡献。
生物医药园区运营方案
生物医药园区运营方案一、背景和目标1.1 背景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设生物医药园区是必然选择。
生物医药园区是由一系列生物医药企业及相关单位共同运营的区域,旨在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配套服务,加速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并推动产业集聚和协同创新。
1.2 目标生物医药园区运营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企业的创新研发和商业化转化,推动生物医药园区的快速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a) 吸引和培育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促进创新研发;b) 推动生物医药技术的快速转化和商业化;c) 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和协同创新;d) 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高园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定位和特色2.1 定位生物医药园区的定位是服务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致力于吸引和培育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推动生物医药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2.2 特色生物医药园区的特色是:a) 优质的基础设施:园区内设有现代化的实验室、科研设施和办公场所,提供各类生物医药研发所需的设备和条件;b) 创新服务:园区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包括技术转移、资金支持、专利申请等,帮助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转化;c) 产学研结合:园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d) 人才培养:园区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医药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三、规划和管理3.1 规划建设生物医药园区的规划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a) 建筑规划:合理规划园区内的建筑结构和用地利用,确保充分利用空间资源;b)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企业正常运营;c) 环境规划:规划和建设园区的绿化、道路和其他环境设施,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d) 安全规划: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和应急预案,确保园区的安全和稳定运营;e) 空间布局:根据园区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合理规划生产和办公空间,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导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创新基地之一。
该园区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商业于一体的生态链。
本文将介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概况、发展历程、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概况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于1994年,是中国最早的生命科学园区之一。
园区占地面积约200公顷,拥有现代化的研发设施和配套服务。
园区内涵盖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
发展历程自建园以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入驻。
园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培育和孵化优秀创业项目。
园区在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为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产业布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依托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
园区内聚集了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
园区内涉及的产业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医疗器械、生物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未来发展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未来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更多高新技术和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落地生根。
园区将加强与国际前沿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国际生物医药企业和资本进入园区,加速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同时,园区还将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培养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推动生命科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创新基地,为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园区将继续发挥其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取得更大发展。
北京南部新区(大兴-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北京南部新区(大兴-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情况主持人: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以及数字电视北京之窗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首都之窗在线访谈节目,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情况,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三位嘉宾。
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赵晓晨,欢迎您。
赵晓晨:大家好。
主持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产业促进部经理白玉梅,欢迎您。
白玉梅:大家好。
主持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规划部经理冯秀美,欢迎您。
冯秀美: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到来。
首先我们来关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一个发展历程,能不能请哪位嘉宾介绍一下?赵晓晨:我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我们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走过的历史。
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立于2002年12月,原名是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纳入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6年10月份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007年7月,国家药监局与大兴区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同年被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确定为北京市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08年,被市商务局确定为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区。
目前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是9.63平方公里,整个的园区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时期。
主持人:接下来了解一下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用地和空间布局上的规划情况。
冯秀美:各位网友,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生物医药基地的区位和周边状况。
生物医药基地位于京开高速和南六环的西南角,属于大兴新城西南片区,因为大兴区分成几大片区,我们只是一小部分。
生物医药基地在南城发展行动纲要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位,“4+10”战略,4是四大高端产业,10战略里面我们是其中一个专业生物医药园区。
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策略
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策略1. 市场概述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一个专门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发展平台的园区。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提供优越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服务,吸引了许多企业加入其中。
2. 战略定位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战略定位是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吸引和孵化优质企业,促进产业创新和升级。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市场策略:2.1 吸引优秀企业我们将通过提供优质的园区环境和配套服务,吸引国内外的优秀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我们将建设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实验室,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持,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和资金,包括项目评估、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2.2 促进技术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园将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开放的合作平台。
我们将组织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此外,我们还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3 提供政策支持为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将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企业的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税收减免、人才引进和培养、科研项目资金支持等。
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
3. 市场推广为了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我们将采取多种市场推广策略:3.1 建立品牌形象我们将注重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品牌形象,包括园区的名字、标志和口号等。
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包括网站、宣传册、展览和会议等,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2 参加行业展览和论坛我们将积极参加生物医药行业的展览和论坛,展示园区的优势和成就。
我们将组织企业代表参加展览和论坛,与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进行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3.3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生物医药产业园将与行业内的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科学城生物技术产业促进实施方案——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实验室编写一、产业链图医药生物技术作为生物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生物技术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开发的热点,是整个医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技术推动力,也是各国生物就是研究开发的重中之重。
医药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发生产的药物,如重组细胞因子、蛋白质激素、重组血浆蛋白、重组溶血栓药物、可溶性受体、重组药用动植物蛋白、预防与治疗用疫苗,以及核酸药物、小分子多肽药物等。
医药生物技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世界已有数亿人口受益,年销售额已超过数百亿美金,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产业化前景,其品种和销售额每年都在增加,所占医药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为医药工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
产业链图如下:二、产业选择我国面临人口增长、重大疾病、新发传染病、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的严峻挑战,发展生物医药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
目前,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重大传染病等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手段,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干细胞治疗、生物芯片等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医药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医药革命。
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将使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增加,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北京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医药生物产业的发展,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及法规加以保护。
在“十一五”规划中,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又被列为北京市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经过20年的持续发展,北京市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已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科研队伍已初具规模、研发基础明显增强。
中关村是全国高校、研究院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更是国内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中研发能力最强的地区。
针对国际生物医药研究和开发中出现的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源头技术的创新、关键技术的集成、核心技术平台的建设,解决制约生物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1)抗体药物研究发展针对高度保守蛋白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的技术;建立高通量筛选单克隆抗体的平台技术;及人源化抗体制备技术。
2)蛋白质与多肽药物输送系统研究开发新的蛋白质与多肽药物输送系统和给药途径,解决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稳定差、生物利用度低、体内靶向效率低等问题。
部分代表性企业简介:百泰药业、亚宝药业、百奥药业,中生北控。
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中国和古巴在生物技术领域水平最高、投资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公司以研发和生产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性单克隆抗体和疫苗为主营方向,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
百泰生物药业拥有中国第一个世界水平的抗体人源化技术平台,代表了国际生物医药发展的核心技术和主流方向。
公司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条全自动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技术最先进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平台。
百泰生物药业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个人源化单抗药物——泰欣生尼妥珠单抗,该药物于2005年4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物I类新药证书,填补了我国人源化单抗药物的空白。
泰欣生®能够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性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时不损伤正常组织,代表着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
临床研究显示,泰欣生®单药或联合放化疗对头颈癌、结直肠癌、神经胶质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症疗效显著,副作用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百泰生物药业积极开展国际化技术转化的同时,致力于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开发的新药包括用于癌症治疗的EGF疫苗、用于牛皮癣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源化抗CD6单抗、用于逆转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CD3单抗等。
发展中的百泰生物药业以现代化大型生物制药企业为目标,以提高抗体药物研发能力与生产水平、提高人民健康为宗旨,通过国际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运营模式,致力于将生物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融入21世纪的健康事业,不断为社会奉献最先进、最优异的抗体药物,与您共同见证中国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的崛起!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药品研发、生产、物流于一体,是山西省医药行业首家股票上市公司和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跻身全国中成药企业50强。
“亚宝”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下设5个分公司、13个子公司,有员工6000余人,。
资产总额24 亿元,年销售收入15 亿元,年创利税3 亿元,并跻身全国中成药企业50 强。
公司科研实力雄厚,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北京药物研究院、太原药物研究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形成了立体式的研发体系,有硕士生、博士生以上学历的专业研发人员近100 人,在北京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现代中药、生物药和化学药新型给药系统为主要研发方向。
公司现已取得发明专利证书29 项,实用专利证书70 多项,目前正在研发的80 多个项目,主要为国际先进的缓控释制剂、生物制剂、纳米靶向制剂的国家一、二类新药。
公司投入运行的八大生产基地,全部通过国家GMP 认证,均按GMP 要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分别配置了国际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并对每个产品建立了高于国家法定标准的质量内控标准,确保药品质量。
新建的北京生物制药和风陵渡工业园缓控释制剂生产线,总投资5 亿多元、完全按照美国FDA 和欧盟cGMP 标准建设,其产品将销往欧美高端市场,年出口额将达到近2 亿美元。
公司根据药品种类不同和重点销售渠道不同,分别建立了专业化的商务分销、药品代理、OTC 促销、学术推广和国际贸易队伍,有各类营销人员3000 余人,销售网点覆盖全国30 个省市的高中低端市场,现正在建立山西省最大的药品配送中心。
公司相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最具成长力企业、全国十大企业文化品牌、全国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以“用心做药,造福人类”为理念,不断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强企业,做大品牌,努力建设“世界亚宝、百年亚宝”,决心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事业单位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共同投资创立的专门从事生物工程制药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在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的高新技术医药企业。
曾享受国家财政部的专项科技资金,是科学院京区首家原料和制剂均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具有蚓激酶原料和制剂国家GMP证书的生物制药企业。
公司于2001年9月在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区购入24000平方米土地用于新生产基地建设,2004年8月底土建全面竣工,并于2006年4月通过了北京市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原料药和胶囊剂GMP认证,2007年9月通过小容量注射剂GMP认证。
新生产基地共投资7500多万元,建设完成211#综合制剂厂房、212#原料药厂房及211#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3497平方米,建立了原料药生产车间、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车间、胶囊剂生产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
目前百奥药业拥有蚓激酶、醋酸奥曲肽、胰激肽原酶原料药GMP证书和胶囊剂、小容量注射剂的GMP证书。
百奥药业生产基地采购设备百余台套,其中包括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设备,主要设备有:美国引进的IPS1400*400*300 3bar层析系统及装柱机,符合FDA认证标准,是目前在国内甚至在亚洲最大的中低压层析系统;VMF400振动膜分离系统,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分离原理,大大提高处理量,并大幅提高分离质量;高效混合匀浆泵,该泵是目前国内转速最高的混合泵,处理能力巨大;大型冻干机2台,其冻干总面积达到45平米,单次最大处理量800升原料;小型冻干机1台,面积1平米;纯水系统2套,每小时产纯化水5吨,注射用水每小时1吨。
其他设备包括除菌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消毒柜、高效药用球磨机、旋涡振荡筛、全自动胶囊充填机、自动卧式圆瓶贴标机、安瓿西林瓶通用灌封机、杀菌干燥机、湿热灭菌柜等生产设备。
实验室软、硬件基础:课题的承担单位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发队伍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研发团队,并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雄厚的技术基础,形成了深厚的技术储备。
目前百奥药业研发部拥有专职研发人员8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本科3人。
研发实验室4间,占地400平方米,实验室总投资近450万元,各项设备设施齐全(拥有分析型HPLC2台、制备型HPLC1台、紫外分光光度计、AKTA 分离纯化系统等),能独立承担蛋白分离纯化、多肽药物合成、制剂、分析等药品研制过程中主要的研究工作。
在多年药品开发经验的背景下,研发部建立了系统的研发管理制度来规范研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课题联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在蛋白质与大分子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生物物理研究所拥有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实验室平台,平台配置有国际一流的实验仪器。
百奥药业通过对接实现了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紧密联合,使该所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在承担国家科研课题的同时也成为公司最具实力的研发部门,真正实现了科技与市场的链接,在大分子蛋白、细胞生物物理技术的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实用性科研成果。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的国有资产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以蛋白质产业为主业,包括体外诊断(IVD)产品和蛋白质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售后服务。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所办企业。
2006年2月,"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09年7月,公司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2009年12月被正式命名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百家创新型企业。
2010年6月,"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北京市著名商标。
公司成立20多年以来,首创中国"酶法诊断单、双试剂"产品系列,成功开发了肝功类、血脂类、肾功类、心肌类、特种蛋白类、微量元素类、糖代谢类等系列试剂盒8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单、双生化试剂。
诊断试剂系列产品于1990-2000年历年均被评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拳头产品",被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经济委员会评定为2002年北京名牌产品,2005年被《人民日报》等权威机构评为我国诊断试剂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品质信誉第一品牌"。
在保持生化诊断系列产品销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不断拓展,遍及IVD行业的各个分支,成功研制开发了免疫诊断系列产品和分子诊断系列产品,制造体系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