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物质溶解的量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7.2 物质溶解的量粤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7.2  物质溶解的量粤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7.2 物质溶解的量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7.2 物质溶解的量1.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的影响。

3.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二. 教学重点:对饱和溶液、溶解度的理解三. 教学难点:溶解度四. 教学过程:7.2 物质溶解的量(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溶液?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这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氢氧化钙、氯化氢气体(二)讲授新课1. 饱和溶液和不饱溶液提出问题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糖、食盐易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糖或食盐呢?⑴演示实验: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mL水,然后分别不断地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糖和食盐的晶体,边加边振荡。

观察现象:开始,糖和食盐晶体不断溶解,形成透明溶液;最后,大量加入糖和食盐晶体,开始出现晶体不溶解的现象。

(两个烧杯中,糖和食盐晶体都有剩余)⑵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糖和食盐晶体并不能无限制地溶解⑶总结归纳得出: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⑷问:判断某温度下,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什么?答:加入溶质的晶体,看是否能溶解,不溶则是饱和溶液,否则为不饱和溶液。

(或观察溶液底部是否有晶体存在等方法。

)提出问题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实验①加热上述含有糖晶体的溶液:观察现象:温度升高后,原来没溶解的糖又溶解了小结:升高温度时,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实验②向含有食盐晶体的试管中加入30mL水;观察现象:加水后,原来没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了小结:加水后,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总结: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来饱和的溶液就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7.2物质溶解的量(3)——气体物质溶解度

7.2物质溶解的量(3)——气体物质溶解度
第七章 溶液
7.2物质溶解的量(3) ——气体物质溶解度
一、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1)一定温(3)达到饱和状态;
状态
(4)溶质的质量单位(克)
单位
说明: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 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
思考:加热冷水时,温度尚未达到沸 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为什么?
思考: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 接近水面游动,为什么?
温度低,水溶解空气多。
气温高,水中空气的溶解度减小。
为什么打开可乐罐会有大量气体冒出?
压强大,溶解二氧 化碳多。 打开瓶口压强减小 了,二氧化碳的溶 解度也减小了。
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4g。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4g 蔗糖。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4g蔗糖,溶 液达到饱和。
[合作复习]
4.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 和,则20 ℃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3_6_g。在20℃时 将20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则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为 68g 。
学习目标
1.理解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掌握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CO2
各类汽水中溶解的是什么气体?
一、溶解度
2.气体物质溶解度
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 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到饱 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1)条件 (2)标准 (3)状态 (4)单位
压强101.3 kPa,一定温度;
1体积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气体的体积单位

7.2 物质溶解的量

7.2 物质溶解的量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
3.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课件展示










导入新课
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讲过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气、一氧化碳、碳酸钙、氢氧化铜难溶于水等,这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水)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4.初步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
5.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6.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内容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1.学生提问、讨论、答疑;
2.布置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即可衡量溶解性强弱。具体方法如何呢?

7.2物质溶解的量

7.2物质溶解的量

温度/℃ 溶解度/g
0 13.3
10 20.9
20 31.6
30 45.8
40 63.9
50 85.5
60 110.0
70 138
80 169
90 202
100 246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几 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 B ) 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溶质④增 加溶剂⑤蒸发溶剂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固体的溶解度:
一、概念:P39
氯化钠
硼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温度(t)
1、t10C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A=B>C ; 2、当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 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达到 饱和的是 C ; A、B两 S 3、M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 A 0C时溶解度相 物质在 t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 等 20g A物 4、N点的意义为_______ 质在 t2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g ; ______ O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 B、C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的饱和溶液不 能再溶解KNO3 B、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 溶解溶质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授课课件科粤版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授课课件科粤版
不饱和溶液浓
感悟新知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 知1-练 该溶质,已经溶解的物质可能多也可能少,因此饱和溶液 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同理稀溶液是指溶液中 已经溶解的物质比较少,但它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也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 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浓,不同种溶质的溶液,由于溶解性不同,一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可能比另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稀。
D.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对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一是注意强调两个条件,二是明确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可 以溶解其他物质。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向KNO3 饱和溶液中加KNO3 晶体,KNO3 晶 体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变;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原溶质,若温度、溶剂量发 生改变,它可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原溶质;在 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 能再溶解蔗糖,A、B、C不正确。
感悟新知
易错提醒:
知2-练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因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
溶解能力不同;外因是温度。
当溶质、溶剂确定时,就只能通过改变温度来改变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改变固体
的溶解度。
感悟新知
题型3 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知2-练
例7 将3 g 某物质在20 ℃时溶于200 g 水中,恰好形成饱
C. 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 Ⅲ和Ⅳ对比——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物质溶解的量第二讲

物质溶解的量第二讲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 小 例如熟石灰。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实验研究发现:
练习: D B
0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一.
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10克
二.
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为什么夏天汽水瓶容易炸裂?
为什么拉开可口可乐易拉 罐时会有大量的气体泡 沫喷出?
夏天温度高,气体在汽水中的溶解能力减 弱而部分逸出,增大了瓶内的气压使瓶炸 裂。
课堂总结
A
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
B
溶解度与溶 解性的关系
C
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
D
气体的溶解 度
E
物质的溶解 性
F
练习:
1. 20 ℃时,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 素:
外因:
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压强: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温度: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讨论] 天气闷热时, 鱼儿为什么总爱在 水面上进行呼吸?
影响固体溶解度 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 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溶解度/g (20℃)
>10g
>1g
<1g <0.01g

物质溶解的量

物质溶解的量

7.2物质溶解的量一、溶液分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1)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特殊情况(如氢氧化钙)3、饱和溶液制取方法方法1增加溶质至有剩余方法2减少溶剂(可用蒸发法,最好为恒温蒸发,要看到有晶体析出)方法3降低溶剂温度至有晶体析出注:少部分溶液则相反,它们溶剂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4、如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方法1升高溶剂温度方法2增加溶剂注意:⑴此转化条件仅适用于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

⑵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⑶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5、判断方法(1) 有固体剩余物(2) 固体完全溶解.(取一定量溶质加入该溶液搅拌后不再溶解)过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大于在这个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的溶液(即超过了正常的溶解度)。

溶液中必须没有固态溶质存在才能产生过饱和溶液。

制取过饱和溶液,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饱和溶液,然后慢慢过滤,去掉过剩的未溶溶质,并使溶液的温度慢慢地降低到室温。

这时的溶液,它的浓度已超过室温的饱和值,已达到过饱和状态。

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当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块小的溶质晶体(作为“晶种”),即能引起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结晶6.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7.2物质溶解的量

7.2物质溶解的量

授课教案【知识回顾与检测】溶液:溶质+溶剂,稳定均一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水中【作业批改与讲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知识讲解与练习】[实验]:室温下分别在盛有15ml水的两个烧杯中加入3g硝酸钾和3g氯化钾[现象]:加入硝酸钾的烧杯中,无固体剩余,表明溶质溶解的量未达到限度加入氯酸钾的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表明溶质溶解的量已达到限度[结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溶质不再继续溶解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注意“这种溶质”)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①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否则会失去意义.②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例如: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

[实验]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

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现象]: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意】① 溶质为Ca(OH)2和气体时,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②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一些溶解度很大的物质,如不饱和的KNO 3溶液,很可能是浓溶液.③ 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7.2物质溶解的量ZXP

7.2物质溶解的量ZXP

1、在200C,NaCl的溶解度是36g。在200C 时,把20g NaCl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制成了70g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g饱和溶液
C、有18g 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g固体NaCl未溶解
2、在200C,NaCl的溶解度是36g。 NaCl属于A( )
A. 20℃时,31.6gKNO3溶解在水里; B.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 31.6gKNO3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31.6gKNO3溶解在100g水中 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外因:只与温度有关
60
50
90 1 0 40
.0 30 20
202 246
..
.
/g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200
解 度g 190 180
硝 酸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曲线平缓
⑵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Ca(OH)2、Li2SO4等。表现为曲线下降
溶200
解190
度g 18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B硝
酸 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物质溶解的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硝酸钾和氯酸钾都可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硝酸钾和氯酸钾呢?(猜想)1.能 2.不能(观察活动1)1.取装有15 mL水的烧杯(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小结)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它就不能继续溶解了。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板书)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讨论、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

(提问)1.通过观察活动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讨论、总结)(板书)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观察活动2]向含有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的烧杯里,继续加硝酸钾,直到有固体硝酸钾出现。

将此混合物转移一半至另一烧杯。

(结论)饱和溶液−−升温或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结论)不饱和溶液−−→−冷却或减少溶剂饱和溶液−−−(讲解)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

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

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板书)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升温或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冷却或减少溶剂(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探究1)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板书)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完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 )(过渡)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的资料。

(投影)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4人一小组,组内竞争,争当冠军。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投影)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指引)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转折)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

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

(探究活动)绘制溶解度曲线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用大一些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

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讨论结果)2.溶解度曲线比较直观。

因为我们可以从溶解度曲线上得知:①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曲线相交时的含义,③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④曲线的走向。

3.25℃时NaCl的溶解度是33克,KCl的溶解度是34克,NH4Cl的溶解度是38克,KNO3的溶解度是38克。

85℃时NaCl的溶解度为37克,KCl的溶解度为51克,NH4Cl的溶解度是68克,KNO3的溶解度是186克。

4.可得到以下信息:①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

例:68℃时NaNO3与KNO3溶解度相同,都是134克。

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投影)(设问)从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结板书)2.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过渡)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讨论)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为什么?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讨论后发言)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系。

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3.对于气体物质,我们通常测量它的体积,而不是去称量它的质量,所以研究气体的体积较方便。

(引导)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所以溶解度的概念中强调: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

那么描述气体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讨论发言)一定温度、一定压强。

(指出)我们只研究压强为101 kPa时的溶解度,所以规定压强为101 kPa。

(引导)对于固体物质,通常研究质量,所以选择“在100克溶剂里”为标准,研究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而对于气体物质,研究体积比较方便,那研究溶解度时应如何规定标准,定义气体的单位?(讨论、总结)选择“在1体积水里”作为标准,研究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

3、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课堂练习)1.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我们还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