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笔记-全详
生药学部分重点-药剂
生药学部分要点—药剂
总论
生药定义
一、生药拉丁名的组成,各药用部位的拉丁语。
二、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取样的方法。
三、生药性状鉴定的定义,内容并能具体阐述。
四、生药显微鉴定的定义,水合氯醛透化的方法及作用。
五、微量升华的定义,可微量升华的生药及可升华物质。
六、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内容,水分、灰分测定的目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各论
1.重点科属的特征及常见药用植物: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根据何种特征分为哪几个亚科,亚科特征),豆科(根据何种特征分为哪几个亚科,亚科特征),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百合科,兰科。
2.冬虫夏草的来源及性状鉴别。
3.麻黄的来源,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区分三种不同来源的麻黄。
4.黄连、柴胡的来源、性状、显微区别点,成份
5.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川乌、厚朴、苦杏仁,番泻叶、丁香、人参、薄荷、金银花,川贝母、麦冬、砂仁,天麻的四大鉴别
6.苍术、龙胆的来源、性状、显微区别点。
7.实验课上内容。
生药学重点整理
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掌握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知识要点:生药(crude drug)是指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科学。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 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重要的本草著作。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3、了解生药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要点:成书于秦、汉时期(公元前约200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总结,该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第一章分类与记载大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拉丁名。
2、了解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知识要点: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8980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Ch. P.、《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生药中文名称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
生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名称、来源、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
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生药的拉丁名来源于原植(动)物学名,由学名中的属名、种加词附加其根、茎、叶、花、果实或角、骨等药用部位组成。
生药学考试重点
生药学考试老师提到的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
毛茛科:黄连
小檗科:淫羊藿
木兰科:厚朴
樟科:肉桂
罂粟科:延胡索、阿片
豆科:花程式、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重点药材:甘草和黄芪的来源、特征(性状、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蔷薇科:花程式、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重点药材:山楂和苦杏仁的来源、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性状和显微)、药理作用。
唇形科:特征
重点药材:丹参和黄岑的来源、特征(生药特征和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忍冬科:金银花的来源、特征、显微特征
菊科:特征、花程式
重点药材:苍术和青蒿的来源、性状和药理作用。
注意:除了这些科这些药材,老师上课也讲了其他科其他药材,大家最好看一下ppt,了解一下,切不可仅仅复习这些。
二、名词解释(这些只是老师提到的一部分,其他重要的概念请看笔记,课件或资料)
狮子盘头、凯氏点/带、营养叶、朱砂点、完全叶/花、晶鞘纤维、花程式、二强/四强雄蕊、过桥、花甲、等面叶。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强力推荐解析
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132【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产地与加工】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性状鉴定】①稍弯曲倒圆锥形,一端钝圆或截形,另一端较尖。
②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
③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④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显微鉴定】叶柄基部横切面①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
②下皮为多角形棕色厚壁细胞。
③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个维管束外围一列扁小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木质部由多角形的管胞组成。
④薄壁组织排列疏松,间隙中常有特殊的细胞间隙腺毛,腺头单细胞球形或梨形,内含棕色分泌物,具短柄。
⑤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
【化学成分】①主含间苯三酚衍生物绵马精,不稳定,能缓慢分解产生绵马酸类、黄绵马素类等物。
为抗肿瘤与驱虫有效成分,以绵马精驱虫效力最强②挥发油(味辛)亦有驱虫活性③鞣质(味涩)水和醇提取物有抗病毒、抗菌作用。
【理化鉴定】(1)本品乙醚提取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显红棕色,放置后逐渐沉淀。
(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2)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隙腺毛显红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152【来源】蓼科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于北方,习称北大黄;药用大黄主产于南方,特别是四川,故又称南大黄或四川大黄。
其中,产量最大的是掌叶大黄。
【性状鉴定】①圆柱形、圆锥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类白色的网状纹理(系类白色薄壁组织夹有红棕色射线形成);②质地坚实,断面淡红棕色,颗粒性(习称高粱喳);横切面:根茎髓部有环状排列或散在的异常维管束(星点)及线纹(锦纹)。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
生药学整理版知识点第一章绪论*药物(medicine,drug):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药物。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如五味子、金银花、西红花)炮制品(如酒大黄、制甘草)、饮片、中药汤剂、中成药(成方制剂,如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麝香保心丸)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中草药=中药+草药(medicinal herb)民族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包括:藏药、维药、蒙药、瑶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价实的生药。
*草药:又称民间药,指地区民间医生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药物,如穿心莲、垂盆草等。
*生药(crude drug):指天然的、未作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药材。
具有生货原药的意思。
天然药物一般是指来源于自然界中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植物、动物或矿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采收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
*古代药物知识的五次总结本草著作作者朝代特点神农本草经不详东汉末年最早的本草著作,载药365种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本草学祖本(确切年代和作者),载药730种新修本草(唐本草)苏敬(恭)唐朝我国(世界)第一部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载850种证类本草唐慎微宋朝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载药1746种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本草巨著,载药1892种,方11096条*生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
(2)调查、考证生药资源。
(3)评价生药品质,制订其质量标准。
(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生药学记忆总结
1虎杖蓼科根,根茎入药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膜质脱叶鞘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
5~2。
5cm。
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
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质坚硬。
气微,味微苦、涩。
形态特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无毛,高1—1.5米。
根状茎横走,木质化,外皮黄褐色。
茎直立,丛生,中空,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叶片宽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6—12厘米,宽5—9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托叶鞘褐色,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 5 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结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蕊8;花柱3裂,柱头鸡冠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光亮。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2银杏银杏科叶子入药,果实入药{白果} 敛肺平喘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叶脉分叉,长枝互生,短枝簇生)银杏树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
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
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3黄莲花报春花科全草入药,高血压失眠【植物形态】黄连花多年生草本。
根茎匍匐;茎直立,高40~80厘米,上部有细腺毛。
叶轮生,偶3~4片轮生,披针形至狭卵形,长4~12厘米,宽1~4厘米,先端尖,基部锐或稍钝,下面常带白色,散布黑点,基部有细腺毛;无柄。
生药学知识点资料
绪论一、名词解释生药学: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生药:也称“天然药物”,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草药、民族药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道地药材: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二、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皖药(牡丹皮、木瓜、菊花、白芍)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三、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基源种类同名异物东北蓼科蓼蓝华东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华南蕨床科植物马蓝江西、湖北等地马鞭草科路边青同物异名穿心莲:一见喜、榄核莲、苦草、四方莲、圆锥须药草人参:古名:鬼盖、神草、人微、土精、人衔、地精产地不同:石柱参、东洋参、高丽参、长白参加工方法不同: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野生和栽培:野参、圆参三七:山漆、金不换、血参、春七、冬七、田三七2、调查、考证生药资源新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新的成分、功效不断被发现:萝芙木(降血压利血平)、长春花、喜树、红豆杉(抗癌成分长春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
3、评价生药品质、制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真实、有效、安全)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一、生药的分类按自然系统分类法优点: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如蓼科大多含蒽醌类成分、五加科大多含皂苷。
缺点:生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定不易掌握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位分类优点:商品学角度比较便利(药房管理)。
便于比较各类生药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利于学习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缺点:生药的化学成分不易记忆如:何首乌主要含蒽醌类成分,人参主要含有皂苷按化学成分分类优点: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缺点:对有效成分不明或含有成分不详的生药难以分类。
生药学重点-最全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疗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材。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
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 、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1518 —1593 );成书年代—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 );分52 卷,列为16 部,共载药1892 种,方11096 条。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糖类的鉴别方法:(1)Fehling 试验:试剂:Fehling 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 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C6H12O6+Cu(OH)2 宀C6H12O7+Cu2O J 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2)糠醛(酚醛缩合)反应,Molish 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
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 a-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
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
皂苷类的鉴别方法:1、泡沫试验取生药粉末1g ,加水10ml ,煮沸10min 后过滤,滤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min 以上)为阳性反应。
生药学笔记
各论冬虫夏草(Cordyceps)始载于《本草从新》一、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的干燥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二、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三、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
晒至6~7成干,除去似纤维状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四、性状鉴别:虫体形如蚕,外表土黄至黄棕色,环纹明显,近头部环纹较细,共有足八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
头部黄红色,尾如蚕尾。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白色略发黄。
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般比虫体长。
表面有细小纵向皱纹,顶部稍膨大。
质柔韧,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
气微腥,味微苦。
五、、化学成分:含粗蛋白约25%,D-甘露醇(虫草酸),虫草素(3’-脱氧腺苷),麦角甾醇,虫草多糖,生物碱,等。
虫草酸和虫草素是虫草的主要活性物质。
六、功效:性温,味甘。
滋肺补肾,益精气。
用于阳萎、遗精、腰膝疼痛、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茯苓(Poria)《本经》上品一、来源:担子菌纲多孔菌科茯苓的菌核。
二、产地: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省。
栽培或野生,野生者以云南产质优,常“云苓”。
三、性状:1、茯苓个:为完整的菌核体,大小不一。
外皮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
质重,断面颗粒状,外侧淡棕色,内部白色。
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3、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
带棕色或淡红色部分——赤茯苓;白色部分——白茯苓4、茯神:呈方块状,附有茯神木(松根)质坚实,色白。
四、显微:粉末,灰白色:①用水或稀甘油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用水合氯醛液或5%氢氧化钾液装片,则团块溶化露出菌丝。
②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直径3~8μm,稀至16μm,横壁偶可察见。
本品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生药学笔记
生药学笔记在我接触生药学这门神奇学科之前,从未想过那些看似普通的植物、矿物和动物身上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奥秘。
还记得刚开始上生药学课的时候,老师带着一大包各种各样的药材走进教室,那场面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百宝袋被打开了。
我好奇地盯着那些或干枯、或饱满、或散发着奇特气味的药材,心里充满了期待和疑惑。
有一次,我们学习了人参这味药材。
老师把一株人参放在讲台上,那人参的根须细长且弯曲,就像一个老人的胡须。
老师告诉我们,人参之所以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生长环境苛刻,更是因为它那强大的药用价值。
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人参,我专门跑到学校的药材种植基地去观察。
在那里,我看到了正在生长中的人参。
它们躲在阴凉湿润的土地里,周围被精心布置的遮阳网保护着。
我蹲下来,仔细地看着那小小的叶片,嫩绿嫩绿的,充满了生机。
而那埋在土里的根茎,仿佛在悄悄地积攒着力量。
种植基地的师傅告诉我,人参的种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从选地、整地到播种、移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呵护。
比如选地,得找那种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而且人参怕晒,所以光照和温度都得严格控制。
还有一次,我们学习了金银花。
金银花,这名字听起来就很美,实际上它也长得特别漂亮。
那细长的藤蔓上,开着黄白相间的小花,就像一个个小喇叭在吹奏着春天的旋律。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为了亲眼看看金银花是怎么采摘和加工的,我跟着老师去了一家药材加工厂。
在那里,工人们戴着草帽,背着竹篓,在大片的金银花田里忙碌着。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轻盈,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盛开的金银花摘下来,放进竹篓里。
我也忍不住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不小心把花弄破,或者把叶子也一起摘下来了。
但是在工人师傅的耐心指导下,我慢慢掌握了技巧。
采摘回来的金银花要经过晾晒和烘干才能成为药材。
我看着那些铺满在竹匾上的金银花,在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笔记的第二部分。
通过对生药学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1.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的分类:乔木、灌木、草本等-生殖器官的分类:子房位置、花序等-药用部位的分类:根、茎、叶、花等2.药用植物的鉴定方法-形态鉴定:观察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解剖鉴定:观察解剖结构-化学鉴定:利用化学试剂进行反应观察3.重要的药用植物分类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形态鉴定与解剖鉴定的相结合-化学鉴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准确结论二、药物的制剂与贮藏1.常见药物的制剂形式-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等-液体制剂:口服液、注射液等-半固体制剂:软膏、栓剂等2.药物的贮藏方法-温度:避光、避湿、避热-容器:选择合适的贮存容器-时效性: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3.药物贮藏中的注意事项-防止交叉感染-禁止药物混合存放-正确标注药物的名称和有效期限三、药物代谢与排泄1.药物代谢的基本原理-肝脏的代谢作用-酶的作用: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和功能2.药物代谢的途径-氧化代谢: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 -还原代谢:酸类药物的代谢途径-水解代谢:酯酶的作用3.药物排泄的途径-肾脏排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肠道排泄:胆汁排泄和肠道吸收四、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1.生物碱的基本特征-碱性:容易溶解在水中-含有高碳氮环结构-多以植物为原料2.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脱氧基酶:负责生物碱中氮脱氧的酶-还原酶:负责生物碱中氮还原的酶-甲基转移酶:负责生物碱中甲基化反应的酶3.生物碱类药物的应用领域-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心血管药物:如毛花苷C-神经系统药物:如阿托品五、中药质量控制1.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中药的疗效-保证中药的安全性2.中药质量控制的指标-化学成分的含量-微生物污染的检测-重金属含量的测定3.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检验方法的选择与标准总结:通过以上对生药学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了解了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方法,药物的制剂与贮藏,药物的代谢与排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完整word版)生药学知识点总结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1、一般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叶类和全草;树皮和根皮;花类;果实和种子;菌、藻、孢粉类;动物类。
2、产地加工——发汗: 是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加快干燥速度。
【厚朴、杜仲、玄参】生药的变质——泛油: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 以及某些药材变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 当归和肉桂含挥发油, 天门冬、孩儿参和枸杞等含糖质, 这些药材会“泛油”】。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三级标准: 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各论植物生药1.冬虫夏草:【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2、【性状】虫体似蚕幼虫、表面棕色、纹络明显、足8对、中间四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淡黄白色;头部子座呈褐色、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气微腥, 味微苦。
3、【显微】虫体横切面:呈不规则形, 四周为虫体的躯壳, 其上密生长20-40微米的绒毛,躯壳内有大量菌丝, 其间有裂隙。
子座横切面:子囊壳近表面生, 卵圆形至椭圆形, 基部陷于子座内, 中间充满菌丝, 有裂隙。
灵芝: 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主要成分: 灵芝多糖。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4、猪苓: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二者区别】(水试)猪苓浮起来, 茯苓下沉。
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分体中柱: 环状维管束细胞内: 间隙腺毛5、海金沙: 海金沙科海金沙干燥城市的孢子。
6、【火试】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 无灰渣残留。
裸子植物胚珠和种子裸露, 没有果实。
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细长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有细纵棱;体轻质脆易折断;髓部红棕色;气微香, 味涩, 微苦。
【显微】粉末呈淡棕色;气孔哑铃型、下皮维管束;嵌晶纤维、草酸钙晶体。
生药学知识点
〖菌类〗不是一类具有自然亲缘关系的类群,是没有根、茎、叶分化、一般无光合作用色素、依靠现存的有机物质生活的一类低等植物。
分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菌类生药均属真菌门。
由菌丝组成,分枝的菌丝团叫菌丝体。
形成子实体(菌核、子座)。
真菌不含色素。
多糖类成分普遍。
茯苓Poria【来源】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的干燥菌核。
【性状鉴别】茯苓个: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有明显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白色,气微味淡。
茯神:抱木而生,切片中央有木心。
【显微鉴别】1.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形颗粒团块、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及细长菌丝;遇水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加热团块物溶化。
2.用5%氢氧化钾溶液装片,可见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支,无色(内层菌丝),长短不一,横隔偶见。
【化学成分】含多糖类、三萜羧酸类。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三萜类)、免疫增强作用、利尿、降血糖(使胰岛素作用增强)【功效】性平,味甘、淡。
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茯苓皮偏于渗湿健脾,茯神主用于安心。
猪苓Polyporus【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干燥菌核。
【化学成分】含多糖类、甾体类。
【功效及主治】性平,味甘、淡。
能利水渗湿。
冬虫夏草Cordyceps【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尸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鉴别】由虫体和从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分虫体、子座两部分描述)虫体似蚕,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八对,中部四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
子座细长圆柱形,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
气微腥,味微苦。
【化学成分】含有核苷类(特有:虫草素)、氨基酸类、糖和醇类、甾体类、脂肪酸类等。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两篇)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药材的鉴定与质量分析1.鉴别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形态、颜色、气味等。
2.鉴别中药材的组织结构: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结构、纤维、油脂等。
3.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
4.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法、光谱法、显微镜法等。
二、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1.提取方法:水煎法、浸泡法、超声波法等。
2.分离方法:萃取法、蒸馏法、结晶法等。
3.提取分离常用设备:萃取器、蒸馏器、离心机等。
4.分离纯化技术:色谱法、电泳法、凝胶渗析法等。
三、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1.主要药效成分分类: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2.药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抗菌、抗氧化、抗炎等。
4.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1.中药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等。
2.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3.清洁生产技术:微生物控制、灭菌方法等。
4.药材质量控制的现代技术:DNA分子标志物、药材指纹图谱等。
五、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1.中药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等。
2.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3.制剂常用技术与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干燥技术等。
4.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光解、氧化等影响因素。
总结:生药学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归纳了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分析,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
这些知识点对于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药学领域,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与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引言概述在药学领域,生药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从天然草药中提取和制备药物的过程。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材的生长、采集、贮存、加工、提取、纯化等一系列过程。
生药学划书笔记
一、生药的概念生药(Crude drug)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中药” (Chinese medicine)指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医院制剂与中成药(成方制剂)。
《新修本草》《唐本草》唐代,苏敬等二十二人。
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可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本草纲目》李时珍著,明万历24年(1596),《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另在卷首还附刊了一些有关的重要资料,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
生药学作为一门学科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诞生的,1905年,赵潏黄,从日本回来,带回了“生药学”单词,并结合“本草纲目”编著了“现代本草生药学”。
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别和DNA分子标记鉴定。
性状鉴定包括形状,大少,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对生药进行真实鉴别的一种方法。
、第八章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虫体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杜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气微,味稍苦。
嚼之有胶状残留物。
何首乌;皮部有4-11个类园形异形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显微有导管,草酸钙簇晶,淀粉粒。
厚朴: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内侧散有多数油细胞及石细胞群,有的石细胞呈分枝状。
川乌: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主根(母根),附子为乌头侧根(子根)的加工品。
主含生物碱。
毒性最强:双酯型生物碱;较少:单酯型生物碱;更少:胺醇型生物碱。
木质部导管多列呈茎向或略呈“V”形排列。
附子:周围有多个瘤状隆起的主根(习称钉角)盐附子:圆锥形。
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生药学课堂笔记
生药学课堂笔记绪论一、什么是生药学(pharmacognosy)应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采收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二、几个相关概念1、生药(crude drug) 也称“天然药物”,指取自某天然物(如植物、动物、矿物)的整体或其一部分,未经加工或仅简单加工而成的药物,既可为干品也可为鲜品2、天然药物(natural medicines):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而言的。
泛指一切具有药用价值或药用有效成分的植物、动物和矿物。
天然药物的范围比生药范围广3、生药和中药的关系中药是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成方制剂)生药或生药材是在与经切造炮制而成的药饵对比的情况下所用的名称,实际上即指中药材4、草药(herb):没有固定的理论指导,只有在局部地区或民间使用的各类药材。
一般未被主流本草记载5、民族药(ethnic drug):在少数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6、植物药:目前主要针对西方传统而言。
有特点适用证、服用方法和剂量、期限具有充分资料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一般不包括动物和矿物来源的物质允许含有维生素和/或营养素类矿物质三、生药的特点生药有三要素:①天然物(植物、动物或矿物)②干燥品或鲜品③简单加工品(非精制品)其主要特点包括:①含有众多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复杂多样②作用缓和、持久③毒副作用小或无④化学成分之间有互溶作用,使难溶性成分易于煎煮溶出⑤有具有相反作用的成分共存,能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⑥有效成分含量不恒定生药质量不易控制⑦贮藏困难,携带不便,服用麻烦⑧基源复杂,常有替代品甚至伪品出现四、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1、生药资源问题:①调查、考证生药资源②发现和研究新的生药资源2、生药质量问题:①准确识别、鉴别用药②评价生药的品质(有效性和安全性),制订其质量标准③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五、生药学的产生与发展1、我国重要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2、生药学的产生与发展①近代药学产生时期1915-1930年,生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生药的基源、真伪鉴别研究方法:显微方法、化学定性和定量方法②1930-至今生药有效成分研究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观察和研究生药组织的超微结构免疫电泳法用于种子生药的鉴别指纹数据库的研究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分类学:通过生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作为分类学特征资源开发利用:重视海洋药用生物研究,出现海洋生药学六、生药的分类与记载1、生药的分类①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门、纲、目、科、属、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药学笔记总论第一章生药学的定义及任务生药鉴定学:就是鉴定和研究生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生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对生药进行“整理提高、保质寻新”的学科。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是指供切制成饮片用于调配中医处方、或磨成细粉直接服用或调敷外用,以及供中药厂生产中成药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或“民间药”:一般是指草医(民间医生)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天然药物,绝大多数是历代本草无记载的天然药物。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的民间药物。
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第一节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确保生药质量生药的真伪优劣,就是生药的品种和质量。
◆“真”即正品,◆正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
◆“伪”即伪品,◆伪品: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其他药材冒充正品的。
“优”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生药。
“劣”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 (.) .的茎叶天仙子*药典:茄科莨菪 L. 的种子。
(剧毒)广东:爵床科岩水蓑衣 (.) . 种子。
络石藤以络石之名在全国各地药用商品较为复杂,生药经营主要有三个种类:◆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桑科植物薜荔的带叶茎枝;◆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带叶茎。
丝瓜络*药典:葫芦科丝瓜 (L.) . 果实维管束广东:葫芦科粤丝瓜 (L.) .去种子的果壳。
一、生药品种鉴定生药鉴定就是根据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用药标准,对生药或检品作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第二节生药鉴定的依据生药鉴定就是根据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用药标准,对生药或检品作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的真实性(真伪鉴定):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包括: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与标准品对照,来源不清时,进行调查。
有误采、误收:金钱草(聚花过路黄)有意参假:金钱白花蛇:赤练蛇,大蛇纵剖,接上其他蛇头。
冬虫夏草:凉山虫草、亚香棒虫草、草石蚕、面粉等冒充。
羚羊角:山羊角生药品种不真,质量低劣,不仅有损中医药的信誉,更会导致一切生产、研究及临床疗效的失败。
不仅误病害人,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要解决品种问题是一个相当长的任务,他不仅要通过药学工作者的研究、试验,努力做到生药名称的准确,品种可靠。
还要求药材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中医师学习,使用时规范化的名称。
生药的质量优劣,同样不可忽视。
质量达不到要求,同样不能入药。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要点:1. 生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治病的物质基础;2.生药的来源不同,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均可能不同,故其药效也可能不同3.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4.生药品质评价的标准:生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或生物效应强度为依据。
品质优良度的检定: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
水份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浸出物含量测定、生物效价、有害物质测定——农药残留、黄曲霉素、重金属测定等一、品种(生物的内部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1、同名异物:指一种生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例1:白头翁有4科20多种,其中只有毛莨科植物白头翁含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皂甙类成分,其余的均不含有。
例2:贯众有6科35种。
例3:络石藤、昆布、金钱草等。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 (.) .的茎叶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收载的昆布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或裙带菜的干燥叶状体。
这两种昆布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药用。
2、同物异名:指同一药材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
例: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藤茎既作大血藤使用,有的地区亦作鸡血藤使用。
3、造成品种混乱主要原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各地用药习惯不同;由于当地资源缺乏而以形态相似的近缘种或功效相似的药物作为代用品使用。
4、伪品: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
例1.八角茴香:木兰科植物八角的干燥成熟果实;误食八角茴香伪品而中毒的事件同属植物莽草、红茴香、野八角或短柱八角等的果实,它们均含有莽草毒素,不可供药用或食用。
5.生药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不相同,生理活性和医疗作用不同。
6.造成不同种间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即物种不同,控制生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基因()是不同的;因此,次生代谢产物(常常是有效成分)的合成、转化和积累亦可能不同,最终造成种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例1: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甙乙)存在于: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和粗毛甘草;而云南甘草、刺果甘草和圆果甘草例2:麻黄属植物我国有13种3变种,其中有的种几不含生物碱,如膜果麻黄。
二、产地(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地道药材:是指某一地区主产的、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优的生药。
一般在药材名称前冠以产地,如:川贝母、川黄柏、西宁大黄、宁夏枸杞、杭麦冬、亳白芍、关龙胆等。
例1.薄荷例2.丹参1、气候(1)光照光线不但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而且对植物体内某些生物化学反应有一定影响。
光线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化学物质的积累例1颠茄栽培在向阳地方的曼陀罗、莨菪、罂粟、金鸡纳树,其生物碱含量都比栽培在荫蔽地方的要高得多。
例2.薄荷:阳光充足可使叶上的腺毛密度增加,挥发油含量增高,油中薄荷醇含量增加,薄荷酮含量减少。
例3.洋地黄光照强度,特别是紫外光照射,能增加叶中强心甙的积累。
(2)温度温度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动和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形成。
例:颠茄、秋水仙、紫花洋地黄、欧薄荷等植物中有效成分含量都与年平均气温成正比。
(3)降水量包括降雨和降雪量,它与环境的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
降水量的多少影响有效成分的形成和含量。
例:颠茄叶2、土壤土壤的性质、值、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均有一定影响,也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因素之一。
例1甘草:钙质土壤的指示植物,其次生代谢产物甘草酸亦以钾、钙盐的形式存在。
例2.曼陀罗:在碱性土壤中生长,其生物碱含量高;土壤中氮素供应量的增加,能使茄科植物的产量和生物碱含量增加。
3、海拔海拔愈高,则气温、气压和空气密度都相应降低,而降水量和光照则相应增加;因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
生药的引种栽培必须注意当地的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
例:山莨菪三、采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1、药用部分有效成分在植物体的不同器官,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是不同的,功效不同。
例1.桑: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
例2。
麻黄——草质茎主要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存在于草质茎髓部,节间含量远高于节部,木质茎几不含麻黄碱。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根:不含麻黄碱类成分,而含大环精胺类麻黄根碱A~C,有降压作用。
功效——止汗。
例3.人参根:人参皂甙的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
2、采收时间“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季节或生长期不同,植物中有效成分不但会有量的不同,也会有质的变化。
穿心莲采收期不同,内酯含量不同(营养期) (花蕾期) 结果期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在一天之内也会有显著的差别。
例1.洋地黄叶:强心甙的含量以清晨最低,傍晚最高。
例2.曼陀罗:生物碱含量叶中以清晨最高,根中则以傍晚最高。
四、产地加工对生药品质的影响1、挑拣与清洗除去非药用部分,以保证生药的纯净。
2、干燥五、炮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能使生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发生量变或质变,从而影响或改变了药物的作用,达到某种医疗效果。
一、加水处理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水洗、漂、浸、泡、煮等)生药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盐、甙类、鞣质、糖类、氨基酸等。
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则水溶性成分溶解于水而流失。
例1.黄柏经水浸泡后切片,小檗碱含量从1.39%减少为0.71%,损失近50%;例2.甘草水浸泡48h后,水溶性浸出物损失49.84%,甘草酸损失48.40%。
例3.黄芩:经冷水浸泡后,黄芩甙损失近50%,黄芩素增加约50%。
由于黄芩素具邻二酚羟基,易进一步氧化生成绿色化合物而失去药效。
抑菌试验也证明。
含甙类生药,则由于酶的存在而发生水解,从而影响药效。
生药饮片的生产,应尽量采用少泡多润、开水抄或蒸的方法;少数质坚、个大难于软化的生药如槟榔、大黄,可采用直接打碎供配方用,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以及酶解等反应的发生。
二、炒与蒸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1.破坏酶的活性。
某些含甙类生药如黄芩、槐花、杏仁、人参等,经蒸或炒后,破坏了酶的活性,可避免有效成分的分解。
方法:蒸、炒、焙。
例:2.使甙类成分分解,或产生新成分,改变药物的作用:蒽醌甙类、黄酮甙类、强心甙类生药均可因蒸、炒而失去原有的药效。
例1.大黄:具有泻下、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等作用。
泻下成分:结合蒽醌番泻甙类,抗菌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酸,止血成分: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鞣质。
大黄1.生大黄:2.酒大黄:结合蒽醌减少较多;因此,泻下作用较缓和3.熟大黄:4.大黄炭;番泻甙类几乎破坏殆尽,但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为生大黄的2.7和41倍,并生成了2个新的甙类成分,故有较强的止血作用例2.生首乌:制首乌:亦有泻下作用,随着蒸制的时间延长,泻下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同时外表颜色逐渐加深,游离蒽醌含量递增,而结合蒽醌减少。
首乌炮制后总磷含量增加36.9%,总糖量由5.80%增至10.84%.3.使挥发油含量降低:常采用清炒、麸炒、土炒、米泔水炙等方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古代本草记载药物近3000种,并总结了每种药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品种、栽培、采收、加工、鉴别、炮制、贮藏和应用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是今天生药科学发展和继承的基础。
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和财富,运用近代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分析、考证、发掘出有用的药学史料和品种,以促进现代生药学科的发展。
当今常用生药约700-800种,绝大多数在本草里有记载。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生药品种混乱现象仍然很严重,主要有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大血藤白头翁广州、粤北:蔷薇科萎陵菜翻白草湛江:石竹科声色草粤东:菊科鼠麴草、秋鼠麴草正品(药典):毛茛科白头翁()2.一药多源,记载不同,造成混杂。
如:贯众历代本草图文记载不尽相同,难以确定正品。
3.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唐本草记载百合特征为“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可以断定是百合是正品。
宋代《本草衍义》把具紫色珠芽的种类即卷丹作为正品,药典把两者均作为百合的来源。
白附子◆历代记载为黄花乌头(关白附),◆近代多数地区用八角莲(禹白附),◆香港白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