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习作二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习作二教案设计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学期习作二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学期习作二教案设计——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习作课堂是情感的课堂,也是生活化课堂:注重学情调查,捕捉课堂预设素材,激趣切入话题,激发学生愿意表达欲望;努力构建开放的、以生为本课堂格局: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构建健康课堂:围绕写作提纲,恰当地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去感悟、去升华、“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情感,领会清明节民风民俗独特的魅力,以达到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材分析这篇习作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作文,要求写一写自己所要介绍或参与民风民俗。
要求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基于次总目标,整合本单元习作要求,派生了《清明扫墓》习作课题。
三、学情分析为了便于习作顺利地进行,针对我班学生的现状,我有的放矢作了调查,获取了第一手感性资料。
调查问卷说明了:(1)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孩子日益增多,孩子临时监护人大多年迈多病,农事繁忙,家庭负担沉重,没念过多少书,观念老化,对清明节节日内涵把握不准;学校教育流于形式,德育与学生实际脱钩。
学生在精神层面人文关怀亟待加强:学生是非、对错、荣辱、美丑观念不强;法制、伦理、道德观念淡薄;人格扭曲。
(2)监护人、老师“唯分数论”观念,是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格局的罪魁祸首。
(3)学校教育“唯课本、轻生活”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对节日意义定位不准:学生只知道,什么节又到了,又该放假了?至于“这个假日文化内涵是什么?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学生则茫然。
(4)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
其原因是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2.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结构要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规范性。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教学的主题为“我的家乡”。
通过在家乡的历史、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方面展开写作,让学生充分发掘家乡的特色、美丽和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用旁观者的眼光去发现美,用诗人的笔触去描绘美,通过写作来记录和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和眷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出示一张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话题,让学生从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家乡的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
2. 习作步骤(1)确定写作主题老师指导学生确定好这篇习作的主题,即“我的家乡”。
(2)搜集素材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关于家乡的资料和素材。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了解与感受进行整理和选择。
(3)构思写作内容老师鼓励学生在思考写作前确定文章的框架和基本内容,并根据自己的采集素材逐步完善构思。
老师可以提供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出文章的逻辑结构和重点内容。
(4)撰写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开始动笔,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老师可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纠错和优化。
(5)修改润色学生完成第一稿后,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检查和修改。
老师可以通过教授修辞、表述技巧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表达和语法水平。
学生还需要结合老师的反馈和指导进行自我反思和进一步完善。
(6)展示分享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可以进行彼此分享和展示。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
同时,老师可以对优秀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和表扬,让学生在分享中充分感受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3. 作业布置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上所指导的方法,完成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并在下一节课上逐篇讲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习作二 习作》优质课教学设计_3
童年趣事教学目标1、回忆童年趣事,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和同学交流、分享。
2、指导学生把事情的重点部分新具体、生动。
3、通过交流,让学生张扬个性、提升情感、享受作文课堂的愉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作时交待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做到文章层次分明。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文章中多用好词,用词准确,注重细节描写。
一、引发话题,突破“趣”1、谈话引题:播放《童年》。
美好的童年时光就是那池塘边的榕树、就是那声声知了的叫鸣、就是那悠扬的牧童短笛;亦或是《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学骆驼咀嚼的那种傻趣、《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之趣、《童年的发现》中的探索之趣……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有意思的往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板书:童年趣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谁能告诉大家这次作文应突出哪个字?圈出“趣”。
小结:同学们很会审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这次习作的重点。
二、出示习作要求,学会审题。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本次习作的要求。
2、【课件出示习作要求】:丰富多彩、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一定让你难以忘记,你能够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能够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从中选择一件难忘的事,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指名读。
4、师:谁能说说这次习作有哪些要求?生答:①【课件随机点红:“一件”、“难忘”、“童年生活”】师:这是写作内容上的要求。
②【课件点蓝:写清楚写具体真情实感】师:这是习作表达上的要求。
师小结:同学们审题审得真好,通过抓关键词我们了解了习作的要求。
(板书:审清题)三、打开思路,学会选材。
1、师:那么能够选择哪些事情来描写呢?(板书:选好材)2、生答:(《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看骆驼咀嚼、谈论驼铃用途、剪驼绒的想法、询问骆驼去这几件小事令林海音难忘;《祖父的园子》一课中,园子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令作者难忘;《童年的发现》中,九岁的“我”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有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令作者难忘……)3、师随机小结点评。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作品梗概。
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时,我们首次接触到作品的梗概。
通过读梗概,我们不仅了解到《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主要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且从鲁滨逊的历险过程中体会到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写好作品梗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也有助于向他人介绍该作品,所以学生掌握写梗概的方法很有必要。
在指导学生写梗概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品梗概是建立在熟悉作品内容基础之上的,所以学生必须要熟悉文本,把握主要内容,做到心里有数。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写梗概并不是简单地概括作品各部分的内容后拼凑起来,而是要经过抽(抽出关键的段落)、连(将抽出的段落连接起来)、理(将连好的语句梳理通顺)等步骤,这样写出来的梗概才既简洁明了,又流畅自然。
这是本次教学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写作品梗概的兴趣,掌握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2.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做到简洁、连贯、生动、具体。
3.继续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在写梗概时突出重点,语言简练。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质阅读材料。
学生:认真阅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充分了解其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参见“英才教程/同步作文期末考场满分作文”“英才作文课堂”)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1.谈话激趣。
导语: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外国文学大师的脚步品读了三部著名的探险小说,感受到了更广阔、更神奇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这三部外国名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激发了我们阅读更多更好的外国名著的欲望。
好的东西就要同大家分享,你愿不愿意把这三部外国名著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呢?假如有人想请你推荐一本好看的书,你该怎么向他介绍这本书呢?你有什么好的介绍方法吗?2.学生畅谈推荐名著的方法,教师引出写作品梗概。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习作人教(部编版)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整合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的能力。
2.学会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章节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重难点]学会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学会使用过渡句,使表达连贯。
[教学课时 ]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演练,导入新课1.口头练习。
(课件出示)(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请一个同学向大家推荐《海底两万里》。
(2)我们班开设了课外阅读课,现在请用三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推荐《鲁滨逊漂流记》。
(3)你最近看《汤姆·索亚历险记》看入迷了,请用简短的话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刚才的练习,有的同学说得很顺畅,基本上把握了自己想要推荐的读物的主要内容;有的同学说得不是很到位,甚至不知道从何说起。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写作品梗概。
二、关于梗概1.什么是梗概?梗概是我们阅读一部作品后,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其大意介绍出来,一般不需要对文章内容、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等加以评述。
2.梗概的作用: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作品,还能培养我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写梗概有哪些要求?第一:不能改变原文或者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三: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总的说来,就是原作品的主要要素要写清,一般来说,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有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或精神,要鞭挞的现象,要阐明的观点等,都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定要说清楚。
三、写作方法点拨第一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第二步: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保留“主干” ,去除“枝叶”,即对一些描写具体或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要大胆地取舍。
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坟场探险这一部分。
第三步: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三、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出话题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
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
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
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六下 第2单元 《习作》 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习作任务是写作品梗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应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选一本最近阅读过的书,再进行一次品读,增加自己对书的主要内容、关键情节的熟悉程度,以便把握叙述要点。
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梗概的语言特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筛选合并。
此外,还需关注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使学生掌握梗概这种应用文体的写作。
二、教学目标1.掌握写作品梗概的方法,能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读懂内容,筛选合并,语言简洁。
写后能根据反馈意见补充修改。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选择阅读过的一本书,用概括性的语言,把握叙述要点,体现梗概形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清主次,合理删减原著内容,概括大意。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四、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1.问题引入:出示教材三种情境,提问“遇到下面情况,你会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以此引出写作品梗概的话题。
2.初步探讨:出示习作任务,理解“梗概”这种文体。
进而组织学生交流写作品梗概的好处,使学生明白学习写梗概的意义。
3.审题明意: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习作具体内容,获取要点提示,训练学生审题能力。
(二)集思广益1.对比区分:引导学生对比“梗概”与“概括主要内容”的区别,以免学生在写作品梗概时出现写成了概括主要内容的现象。
2.具体步骤:明确写梗概的步骤,以便学生在实践写作时有序可循。
3.小技巧:以《骆驼祥子》思维导图为例,为学生提供梳理文本脉络的方法。
4.选材交流:提问“我们看过哪些书?”,给出相关书籍的图片,提示我们可以根据体裁来回忆阅读过的书籍。
5.交流分享:组织学生从“书名、作者、主要内容、文本脉络”等方面来交流自己想写的作品,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
(三)探究写法1.写法探究(一):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1)内容:①删减有度:由原著中的主次内容决定;②主要情节要详写,次要情节略写或不写。
注意:梗概要求对作品高度概括,但不能过于简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习作
写作品梗概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精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
2.理清书本内容的框架、掌握重点。
3.磨练语言 ,表达连接。
一、创建情境 , 导入新课。
1.同学们 ,近来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同学介绍一本书。
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谈谈你的想法?( 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师评论导入新课: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用精练的语言进行介绍。
我们在用文字向他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介绍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
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写下来。
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可以培育解析概括能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作品梗概的写法。
二、启示思路。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的梗概部分 ,谈谈你的发现。
(脉络清楚 ,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 ,过渡自然 ,语意清楚连接。
)2.学生小组交流报告,指引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指引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
(2)指引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
(3)合适增补内容 ,自然过渡 ,使语意清楚连接。
3.梗大纲求。
(不可以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 ;用简短的语言 ,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畅的、连接的短文章。
)4.依据要求 ,优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 :学生先打稿本,确立自己想写哪一本书。
2.写作技巧点拨。
第一步 :读。
经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 ,认识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企图。
如果一两遍读不理解就多读几遍,直到完整理解原作。
第二步 :抽。
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拿出原作各部分的马虎。
需要重申的是对一些描述详尽或是富含感情的重点段落要注意合适保留原句 ;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英勇地弃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2单元习作2
习作:写作品梗概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作品梗概”。
梗概,是作品的简要内容,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学习,对梗概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因此,写作品梗概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的第一部分,通过三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以便学生初步了解梗概的作用和目的,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示了写梗概一般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具体指导。
其中,“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是写梗概的关键;“锤炼语言,连贯表达”是写梗概的最后环节。
教材中提示了“筛选概括,合并成段”的具体方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所谓“主干”,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所谓“枝叶”,就是这本书细枝末节的内容。
学生区别好“主干”和“枝叶”是写好梗概的前提。
而“锤炼语言,连贯表达”则通过适当删补内容,将概括出来的“主干”自然过渡、衔接,让梗概内容完整、语意清楚、语言连贯。
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说明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所写的梗概能否让读者或听者明白这本书的大意,这使学生懂得“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书的大意”。
让读者或听者作为评价对象,使评价更真实、更令人信服。
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分享作品的主要内容。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回顾、归纳、总结的方法,以简单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文章通顺、连贯。
3.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作品梗概,并根据别人的反馈进行修改。
4.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1.学习运用回顾、归纳、总结的方法,以简单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写一篇作品梗概。
2.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作品梗概,并根据别人的反馈进行修改,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我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让习作指导课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起写作的欲望,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走访、询问、上网或是查阅资料,了解本地或其它地方民风民俗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写一篇习作。
(2)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2.过程与方法:在习作中懂得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感受华夏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和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民族特色文化的感情,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恰当使用本组课文学过的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走访,向长辈询问,或是通过书籍、网络进行查询,了解有关民风民俗方面的知识。
2.教师准备有关民风民俗的课件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激情导入1.课件边播放歌曲《大中国》,边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
2.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预设:(生:56个民族。
)3.师: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咱们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吧!(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和图片导入,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民风民俗的斑斓多姿,激发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二、各抒己见,深入感受1.师: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二(2)_人教新课标
《记一种风俗》习作赏评课教课方案课题:《记一种风俗》习作赏评课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课讲堂目标 :1. 经过赏评,进一步认识一些传统的风气风俗,吸取风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研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经过沟通分享,扬长避短,学致使用,不停提升自能评改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经过赏评,进一步认识一些传统的风气风俗,吸取风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课过程:一、课前每天赏评:(约 5 分钟)(每天抽出一节语文课开始的前5 分钟作为赏评时间,由学生轮番主持,专人负责记好讲话记录。
主持人要做到上课前,对昨晚9 个小组日志进行大略检查,掌握达成状况,做好记录。
)1.上课伊始,主持人宣告:“日志赏评此刻开始!我们的口号是“每天赏评,其乐无量,耶——”谁想自告备勇?”2.学生登台宣读日志,台放学生在赏评听记本上作记录,记录日志的亮点与不足。
3.所有读完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评论,主持人负责讲堂调控。
4.主持人介绍昨晚日志写作状况,夸奖进步,指出问题。
5.最后,主持人宣告:“日志赏评到此结束,请李老师给我们上课。
”(老师针对此次赏评和写作状况存在的问题,酌情重申;假如没有什么问题,老师不用多说,这 5 分钟完整交给学生做主。
)二、回首习作要求,明确评改重点(约 3 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讲堂目标2.回首本次习作要求,谈谈此次作文评改在内容上要注意什么?3.除此以外,在惯例要求上还要注意什么?(五有三画:“五有”是有眉批、有总批、有等级、有评改人、有日期;“三画”是画好词佳句、画错别字、画病句。
)三、组间互换,互评作文。
(9 分钟)1.组间互换作文本2.依据评改要求互评作文,教师巡视认识状况。
3.先对子沟通,再组内沟通,选出优异作文或进步大的作文,准备介绍展现。
四、各抒己见,赏识作文(15 分钟)1.小组 1 介绍展现:小组同学合作展现,一人读总评,一人读出色段落,2-3 人评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习作二 习作》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开头: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写什么节日,要在开头交待清楚。
节日事件:文章的重点段,要具体地来叙述。
结尾:收束要自然。
③重语言
3、佳作引路:学生谈听读感受(启示、困惑)。
训练提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一、试写初稿,实行修改
1、根据提纲,完成初稿
2、通读习作,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当啄木鸟,在自己或同桌或好友的习作中找“问题虫”,看谁找得多,找得准。
有益建议:
4、自改习作。好文章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够使习作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再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并作个评价。
广泛收集材料、叙述条理清楚、展开丰富联想、写出特点特色
2、以写节日事件为例具体指导。
①重观察。
观察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观察场面一是要抓住重点场面,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要注意自己感受(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
②重提纲。
二、分组交流,激发情感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能够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即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二、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朗读优秀作品,引导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习作二 习作》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课型:作文评讲课课题:第二单元习作主备项目修改补充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作文评讲教学目标:1、展示学生的习作状况,整体评价学生的习作水平。
2欣赏范文,展示亮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3、通过拓展训练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具、优课资源、教、学法课件,交流、质疑、提升。
教学过程一、整体评价1、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写节日习俗、很少有人写地方特色的服装饮食居民、能够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内容。
2、多数同学能够定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民风民俗。
也有部分同学写听到的和从书本上看到的民风民俗。
3、能够抓住所写民俗特点,尽量写清楚民俗内容,把文章写具体。
4、多数同学写出了真情实感,但选材不够新自己颖。
5、多数同学使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顺序,结构严谨。
6、多数同学没有在节日的习俗中写出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范文欣赏欣赏范文,学习长处,质疑不足。
三、亮点点评1、能够写自己看到的和亲自感受到的内容。
亲自感受到的:《家乡的春节》:余琳琳杨涛厍鹏江少聪李滢厍昌鑫宋子焕丁莉郭香刘飞杨正杰刘卓范慧艳杨婷婷吴学英。
张岳涛的《重阳登高》。
任书霞的《家乡的元宵节》。
袁慧的《家乡的端午节》听到的:厍龙强的《白旗》,周文涛的《蒙古包》,张兴梅的《家乡的吃瓜节》。
看到的:周文军的《家乡的大秧歌》,袁超的《看花灯》,2、能够以时间为经,活动为纬来纺织自己的文章内容。
3、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准确说明与生动描写相结合。
丁莉、李滢、刘卓、刘飞、江少聪、任书霞等。
四、文章提升与自我提升丁莉同学的一篇文章------《湖北的春节》,片段摘录,共赏提升。
湖北的春节“春节到,放鞭炮,家家户户发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年年岁岁福星照。
”每当腊月听到这种童谣,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二十四,扫房子。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除夕。
-----大年初一这天-------初三--初四--初五-----正月十五闹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民俗民风教材分析:本单元习作是展示民风民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形成和修改自己的文章。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在设计教学时,我本着兼顾全体学生,设计安排了通过提纲来确定写作思路。
让所有学生有话可说。
并设计展示分享环节,学生互相讲评,来完善习作,最后修改,成文。
教学目标: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2.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民俗特点要具体,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直接导入:同学们,咱们这节课来进行单元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民风民俗。
二. 出示导学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三. 交流讨论写什么:1.可以写节日习俗2.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
3.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4.所写的内容可以是调查访问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四:出示习作要求:1.民俗特点要突出2.内容具体3.详略得当4.语句通顺5.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五:写前构思:教师提供简单的想法。
六:提纲编写:开头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结尾写什么()七:回顾文本,学习写法:1.《北京的春节》采用了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2.《藏戏》采用了围绕中心进行选材的写作方法.3.《各具特色的民居》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说明的方法.4.《和田的维吾尔》采用了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描结合的表达方法. 八:全班交流:怎么能让文章更精彩,学生畅所欲言:1.词语(成语)的准确运用;2.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3.诗句,歌曲,俗语,歇后语的灵活运用;4.其它自己喜欢并掌握的方法。
九: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十:初步修改。
1.展示习作精彩片段。
2.学生讲评。
3.提出修改建议。
九:板书设计:节日特色特色小吃名人名言穿着服饰端午节(屈原)民族风俗诗句《元日》吃穿住行十: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没有很好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写作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整合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的能力。
2.学会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章节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学会使用过渡句,使表达连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演练,导入新课
1.口头练习。
(课件出示)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请一个同学向大家推荐《海底两万里》。
(2)我们班开设了课外阅读课,现在请用三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推荐《鲁滨逊漂流记》。
(3)你最近看《汤姆·索亚历险记》看入迷了,请用简短的话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刚才的练习,有的同学说得很顺畅,基本上把握了自己想要推荐的读物的主要内容;有的同学说得不是很到位,甚至不知道从何说起。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写作品梗概。
二、关于梗概
1.什么是梗概?
梗概是我们阅读一部作品后,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其大意介绍出来,一般不需要对文章内容、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等加以评述。
2.梗概的作用: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作品,还能培养我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写梗概有哪些要求?
第一:不能改变原文或者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二:要抓住原文或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
第三: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总的说来,就是原作品的主要要素要写清,一般来说,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有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或精神,要鞭挞的现象,要阐明的观点等,都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定要说清楚。
三、写作方法点拨
第一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第二步: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保留“主干”,去除“枝叶”,即对一些描写具体或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要大胆地取舍。
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坟场探险这一部分。
第三步: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将保留的“主干”梳理通顺,进行适当的过渡、补充,使语意清楚连贯。
四、梗概范例
以口语交际中讨论过的《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为例。
1.引导学生根据小标题来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第1节顽皮的尼尔斯;第2节坐在鹅背上;第3节森林的松鼠SOS;第4节鸟儿们的体力测试;第5节格里敏城堡保卫战;第6节鹤之舞表演大会;第7节雷雨;第8节罗纳比河;第9节摩尔丁的初恋;第10节卡尔斯克鲁纳;第11节地狱谷的羊群;第12节贪心的乌鸦和金币罐;第13节决定新首领;第14节巴塔基; 第15节粗麻布;第16节巴塔基被困住了;第17节满月夜的鬼屋;第18节矿区;第19节天鹅湖大洪水;第20节乌普萨拉;第21节摩尔丁的婚约;第22节斯德哥尔摩;第23节金雕戈鲁戈;第24节耶斯特雷克兰;第25节赫尔新兰;第26节探望;第27节再见了,安卡。
2.结合章节小标题,抓住重要内容,写出故事梗概,中间可以适当加入过渡句,使内容更连贯、通顺:
在瑞典南部乡村,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尼尔斯,他的父母都是善良、勤劳而又十分贫困的农民。
但尼尔斯却非常顽皮,专爱搞恶作剧,欺负小动物。
一个初春,他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一个小狐仙,被小狐仙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小人儿。
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
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一直飞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
在这次奇异的漫游中,他看到了祖国的大好风光,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听闻了许多故事传说,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并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
由于尼尔斯的心变得善良了,当他重返家乡时,不仅恢复了原形,而且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富于责任感而又勤劳的大男孩。
五、指导写法
1.选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这样对书的内容记忆更深刻。
2.动笔前要理清脉络,抓住重点。
书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例要突出,不重要的可一笔带过或不提。
3.同学们在概括时,可以先介绍作品的名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最后也可以谈几句自己的感受。
4.梗概的语言要简练。
六、习作梗概构思
回顾一下,我们比较熟悉或喜爱的作品是哪一部?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谈谈自己的感想吗?构思好了后可以先写一个简单的读书笔记。
作品名称、年代:作品的主要人物:作品的主要内容:印象深刻的情节:自己的真切感受:
七、当堂习作,相互评改
1.选择典型习作(写得好的和不好的各选几篇)进行评议(评议要点:内容
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主体把握是否准确,内容概括是否精练等)。
老师引导评价,相机指导提高。
2.佳作欣赏,评议修改。
3.小组内自评自赏,互评互赏。
(1)从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主次详略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修改补充。
(2)根据反馈,把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教学板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反思]
基于前面对作品的熟悉,本次的作文课同学们兴趣十分浓厚,基本都可以把握作品要点。
部分同学的语言不够流畅,还需对遣词造句进一步地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