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服务业集聚改2

合集下载

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9.11•【文号】商建函〔2024〕574号•【施行日期】2024.09.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其他规定正文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工作的通知商建函〔2024〕5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市场监管主管部门: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商务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引领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商贸流通降本增效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结合商贸流通标准化工作实际,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开展第二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强化标准实施应用,为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

加快商贸流通新兴领域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标准制定,以标准带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应用,优化居民生活服务标准供给,推动商贸流通创新转型。

坚持以标准优化流通组织链条。

完善供给端、流通端、消费端全链条标准化建设,探索助力商贸流通提质增效需要的技术、流程、服务标准,以标准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动商贸流通重点领域效率提升。

坚持以标准助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

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引领推进城市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重要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实施应用,提升流通基础设施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坚持提升商贸流通标准国际化水平。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市场准入限制、行业壁垒、创新驱动不足等。

因此,制定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

本方案的目标如下:1. 提高服务业比重:力争到2024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 增强服务业创新能力:加强服务业创新能力,推动服务业走向高端、优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3. 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平衡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机制,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者满意度。

二、重点任务1. 深化服务业市场准入改革:加快制定和完善服务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服务业的竞争与合作。

2. 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

3. 打造一流服务品牌:鼓励服务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服务业从“做大”向“做强”转变,提升服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4. 优化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推动服务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

5. 加强服务业监管和规范化建设:强化对服务业的监管力度,推动服务业规范化建设,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政策措施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创新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服务业融资难度。

2. 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服务业企业负担,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服务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服务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申请。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商综办便[2007]10号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商综办便[2007]10号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意见正文:----------------------------------------------------------------------------------------------------------------------------------------------------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商综办便〔2007〕10号)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根据2007年5月18日国务院张平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会议的指示精神,经研究,现就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如下意见:一、建议将第一部分中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节能服务以及商务服务等作为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修改为“(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节能服务、商品交易市场以及商务服务等作为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

二、第一部分关于服务业的税收政策:(一)第2、3、4、6条中所提的政策措施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内容不一致,请再酌。

(二)建议在第7条后增加:“解决国际货运代理发票不能抵扣增值税、按差额征收5%营业税的问题。

”(三)鉴于服务业外包项目不产生利润,为避免重复征税,建议增加:“合理确定服务业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外包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的基数。

”(四)建议增加:“经认定的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广告费用税前抵扣比例统一提高到8%。

”三、第一部分第8条“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产业集群较大的经济区域,要求其非物流企业…”建议修改为“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产业集群较大的经济区域,引导其非物流企业…”。

四、经与财政部、建设部协调同意,第二部分“鼓励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中第12条“在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原则上应原地安置。

”建议修改为:“在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要尽可能安排回迁;无法回迁的,应按照有利于老字号经营和保持店铺原有风貌的原则就近安置;无法就近安置的,要依法给予货币补偿。

2024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4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4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2024年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推动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制定并实施本方案,旨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创新和改革,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 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打造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创业生态。

通过政策支持和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吸引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二、重点任务和措施1. 推进服务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加快服务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业企业和机构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2. 加强服务贸易和国际合作。

发挥我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加强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创新,引导国内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鼓励服务业企业和机构走出去,开展市场开拓、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国际合作,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 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育,推动服务业企业和机构采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4. 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生态。

加大对服务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公共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等各种服务,吸引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各省辖市发展改革委,巩义、邓州、永城、固始、项城、中牟县(市)发展改革委,省各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豫发〔2008〕10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省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经省政府同意,选择郑州、洛阳、开封、鹤壁市和固始县作为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改革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发展活力,推动试点市(县)服务业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带动提高全省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试点原则。

一是坚持开拓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破除障碍,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服务业发展路子;二是坚持突出重点。

选择一些基础较好、优势突出的领域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三是坚持政府推动,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优化环境,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三)试点范围。

围绕破除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各有侧重,重点突破,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郑州市要着重在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区建设上予以突破;洛阳市要着重在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予以突破;开封市要着重在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予以突破;鹤壁市要着重在促进城市与农村服务业协调发展上予以突破;固始县要着重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的农村服务业发展上予以突破。

2024年现代服务业精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4年现代服务业精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4年现代服务业精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根据《XX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XX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依托我县产业优势,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Tf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力争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x%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xx%以上;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XX家,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新突破。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刺激消费提升行动。

聚焦恢复和扩大消费,实现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以上。

组织全县茶产业、中药材产业、摩托车行业、建材行业、餐饮行业和商场等商贸企业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以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带动流量、促进消费。

加快推进二手车市场发展,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消费。

探索城市更新等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枳极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和家庭装修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二)实施现代物流提升行动。

努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实施物流发展“强基补链”工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物流和网络货运平台。

积极探索“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争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试点。

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载体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打造农村物流体系升级版。

持续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创新业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跨境电商。

(三)实施现代金融提升行动。

困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创新能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和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持续开展“潮信贷”融资惠企,实现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授信额度逐年增长。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9•【字号】青政字〔2020〕30号•【施行日期】2020.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0年11月19日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新形势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态,日益成为新常态下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全市15个攻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争取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数量、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协同推进有力、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空间更加集中。

争取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5家以上,新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家左右,同时引导各区(市)、经济功能区培育储备一批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更加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占比75%以上,市级及以上集聚区产业集聚度全部达到70%以上,平均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达到10000元/平方米和600元/平方米以上,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比较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特色服务业集群。

资源更加集合。

加快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各类资源要素耦合提升,推动服务业改革创新政策在集聚区先行先试。

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10个左右,服务业领域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以上专业人才20人左右。

服务更加集成。

新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0个以上,打造集高效政务服务、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徐政办发[2011]127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徐政办发[2011]127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正文:----------------------------------------------------------------------------------------------------------------------------------------------------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徐政办发[2011]1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发展效应,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根据省、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建设的标准要求和认定管理办法,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建设标准,围绕加快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在加快培育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完善功能配套,强化园区管理,大力推进现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不断强化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能力。

二、目标任务以“优进劣出、滚动发展、形成特色”为原则,根据集聚区不同类型,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配套建设公共服务系统,力争3年内完成对现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提档升级工作,新增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提档升级标准培育建设。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发展导向,重点建设五种类型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即现代物流园、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文化产业园和产品交易市场;三种类型的城市功能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即商务服务中心、旅游商务中心、中央商贸及特色商业街区。

争取在3年内创建以上八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0个,进一步夯实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创业载体。

三、提档标准根据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建设的标准要求和认定管理办法,各现代集聚区要加快研究制定提档升级目标计划,争取尽快达到以下主要标准要求:(一)建立日常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的集聚区管理机构,具有为入园企业提供创业咨询、经营统计、安全保卫、物业管理等一站式服务体系,并能够按月度、按要求将园区经营管理情况和入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上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____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不够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效益和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在____年前全面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加大政策力度,促进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并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加强服务业的政策引导。

- 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提供财税、金融、土地等多领域的政策支持。

-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推动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

2. 提升服务业的创新能力-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科技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 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 建立服务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3. 加强服务业的开放合作- 推动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 提升服务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服务业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 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4. 改善服务业的营商环境- 简化服务业市场准入和审批流程,推行一网通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

-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和反垄断工作,保护消费者权益。

- 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治化水平。

5. 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服务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 推动服务业与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加强实践教育和产学研结合。

- 鼓励引进国际化人才,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工作进度和考核评估本工作方案将按照以下时间表来推进:____年1月至6月: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全面推进服务业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举措

全面推进服务业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举措

全面推进服务业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举措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为了进一步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提高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三项制度改革举措。

一、简化服务业企业开办程序目前,服务业企业开办程序繁琐、耗时长,给创业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1. 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流程,缩短企业开办时间。

将各类申请材料进行整合,精简审核环节,力争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服务业企业的注册登记手续。

2. 推行“一网通办”平台,实现服务业企业开办手续的线上办理。

创业者只需在网上填写相关信息,无需多次跑腿,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这些改革举措将有效地减少服务业企业开办的成本和时间,加快服务业企业创业步伐。

二、优化服务业企业融资环境目前,服务业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银行贷款难、融资渠道窄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优化服务业企业融资环境,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专门的服务业企业融资平台,提供便捷、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服务业企业提供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工具。

2. 打通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服务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服务业企业的融资准入率,促进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有效对接。

这些改革举措将为服务业企业提供更多贷款和融资渠道,有力地支持服务业企业的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步伐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发展面临挑战。

为了加快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步伐,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减轻服务业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

2. 建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提供创新资源和支持。

为服务业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3. 加强服务业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促进技术转化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这些改革举措将有助于提高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5•【字号】吉政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21〕1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按照“全省服务业大调研、大会诊”的总体部署,有效运用大调研成果破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加快推动全省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决定实施服务业“1+N”专项行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产生活“双促进”、存量增量“双提升”、内培外引“双发力”为主攻方向,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着力实施二十大工程,加快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推动全省服务业率先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二)主要目标。

2021年,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精准实施稳增长政策“组合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服务业加快恢复振兴,努力缩小与全国差距,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3年,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供给质量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

二、突出重点发展方向(三)“两业融合”示范工程。

推动制造业企业向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业领域拓展。

支持制造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剥离非核心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下面是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一些思路与对策:
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服务业集聚区的整体硬件水平和运行效率。

2. 引入优秀企业和机构:积极引导、吸引和培育优秀的服务业企业和机构进入集聚区,提升集聚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土地政策、人才引进等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和机构入驻。

3. 建立产业联动机制:通过建立产业联动机制,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企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产业链的有序衔接和优化配置。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重点培养和引进具有服务业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人才,提高服务业集聚区的专业人才素质。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培训基地、举办招聘会、提供人才补贴等方式吸引人才。

5. 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服务业集聚区的营商环境,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和机构的运营成本。

可以推行“一站式”服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措施。

6.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需要积极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和管理。

7. 组织展会和交流活动:组织或参与国内外的展览会、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集聚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机构等多方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服务集聚改革实施方案

服务集聚改革实施方案

服务集聚改革实施方案一、加强政策支持1. 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用地政策、人才引进等,以吸引更多优质服务业企业入驻。

二、优化营商环境1. 简化服务业集聚区企业注册、审批等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务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服务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三、推动产业升级1. 鼓励服务业集聚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服务业技术创新,提升服务业产品和服务质量。

2. 支持服务业集聚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服务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服务业国际化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1. 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建立专业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推动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业集聚区输送人才。

五、加强监管和服务1. 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区监管体系,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企业的监管和服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2. 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内部协同,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优化产业布局。

六、深化国际合作1.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吸引国际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入驻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国际服务业交流与合作。

2. 推动服务业集聚区与国际市场对接,拓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七、加强宣传推广1. 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政策优势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力度,提升服务业集聚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积极推介服务业集聚区的特色产业和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目光和资源的关注。

以上就是服务集聚改革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改革发展,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发展。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商务环境、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都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雏形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起,逐步形成了环虹桥地区商务集聚区,1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千家外企办事处入驻,其中咨询、审计、律师、企业策划、广告等行业发展尤其快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步显现。

加速形成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90年的31.9%上升到2002年的51%;就业人数比重也由1990年的29.6%增加到2002年的48.8%。

其中,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在黄浦、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稳固发展,功能品质提升阶段:跨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进入了积极规划、着力品牌建设的发展期。

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开始规划启动,并加大在规划、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2]71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2]71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2〕7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826号),渝中区获批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

为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服务业改革试点)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当前,全市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三次产业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署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为老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有利于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融合发展,助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增强全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强化内陆开放高地的集聚辐射作用;有利于探索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服务业发展提供经验。

二、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扩大开放、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形成示范”原则,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构筑高端服务业体系,提升服务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快把渝中区建成全市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西部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全国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局
•【公布日期】2022.02.18
•【文号】发改财金〔2022〕271号
•【施行日期】2022.02.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服务贸易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
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发改财金〔2022〕2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
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
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
民航局2022年2月18日。

第三批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申报指南

第三批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申报指南

第三批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申报指南一、申报要求(-)申报的集聚区须为设区市的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集聚区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完整,主营收入占比超过70% ,有多家同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配套服务企业或机构入驻集聚区;(三)集聚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四)集聚区已编制或修编产业发展规划,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五)集聚区在近两年营业收入持续扩大,年营业收入水平处于所在设区市同类集聚区的前列;(六)集聚区有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合作交流、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研发设计等公共服务;(七)集聚区统计功能健全,能够完整、准确、及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A津聚区四至边界清晰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集约利用土地,投资强度350万元/亩以上;(九)除满足上述要求外,集聚区须按照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775”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的19个产业领域分类,其营业收入规模分别要求如下:1.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供应链管理等产业领域的集聚区,原则要求2022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亿元。

2.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全产业链工业设计等产业领域的集聚区,原则要求2022年营业收入不少于20亿元。

3.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家庭服务体育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领域的集聚区原则要求2022年营业收入不少于10亿元。

4.对苏中、苏北地区业态模式创新、产业集聚度高、引领示范作用大的集聚区,可适当放宽营业收入、投资强度等指标要求。

二、申报材料(-)申请认定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基本情况表;(二)设区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证明文件;(三)集聚区主要服务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及近三年营业收入、纳税、投资、吸纳就业等情况统计报表;(四)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及批准文件;(五)设立集聚区、管理机构的批件;(六)土地使用批件;(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关证明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申请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汇报材料一、园区基本情况及组织机构(一)园区基本情况1.交通区位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拥有优越的交通基础条件。

园区座落于镇江新区,位于通港路以西、北山路以东、出口加工区以北,实际可建设用地约1500亩。

地处中国沿海沿江“T”型产业布局的结合点,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的交汇处。

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依托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镇江港大港港区,大港是中国内河第三大港和中国主枢纽港之一,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与71个国家和地区的288个港口通航。

集疏运条件便利,大港外贸深水港区有港区铁路专用线经京沪铁路干线与全国铁路主枢纽网相连;港口公路向南贯通沪宁高速、京沪高速、312国道、218省道等多条国家级、省级公路,港区相距南京禄口机场90公里、常州机场40公里,可实行方便的衔接运输。

镇江新区共有码头20余座,泊位延长18000米,其中5万吨级码头2座,2万吨级15座,1万吨级7座,5000吨级4座,5000吨级以下2座;其中石化码头2座,矿石码头4座,集装箱码头6座,通用码头14座,上述码头中企业自备码头8座。

2012年,镇江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7194.3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8.33万标箱。

全长24.96公里的镇江—大港铁路将大港港区与京沪铁路大动脉相连,该铁路线直接通入大港港区的港池,装卸港口货物无需中转,同时新区内建有两个货运编组站。

大港片区内现有沿江公路、镇大公路、238省道、葛丹公路等穿过,公路运输方便快捷。

根据镇江市公路网发展规划,在未来10年间,大港地区将新建常泰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两条省级、国家级交通干线,建成后大港将成为具有战略地位的国家级公路交通枢纽地区。

2.产业基础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直接服务于国家级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

园区所在的镇江新区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6个国家级载体品牌,已成为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高档铜版纸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工程塑料粒子生产基地、汽车发动机缸体生产基地和可调螺旋桨生产基地。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9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5.5亿元,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2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产值分别增长24.6%、20.7%和22.2%。

2012年,在商务部131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中,新区排名18位,获评“江苏省先进开发区”。

2012年,全区完成GDP 378.04亿元,增长1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05亿元,增长29.5%;到位外资6.27亿美元,增长33.1%。

2013年一季度,预计完成规模工业销售367.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14.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亿元、实到外资2.4亿元。

同时,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还面向镇江全市的企业、园区发展需求提供物流服务。

此外,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立足于南北交通节点的区位优势,服务于苏南苏中地区更大范围的企业。

3.园区管理组织机构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管理机构为镇江新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区交投),具体负责园区战略规划编制实施、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经营管理。

新区交投的组织管理架构主要包括:项目部、工程部、业务部、财务部、综合部、人力资源部六个部门。

项目部负责园区的战略规划编制实施、运营管理,工程部负责园区开发建设,业务部负责园区的招商、客户服务、统计分析,财务部负责园区的资金计划,综合部负责园区的后勤保障,人力资源部负责园区管理运营人才的招聘工作。

(二)园区产业发展现状及特色1.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形成了以港口装卸、仓储、运输为主要业态的基础产业,同时积极拓展物流创新业态,如多式联运、货物加工、配载等。

吸引了包括镇江港务集团、中远物流、中港大宗货物交易中心等大企业和大项目在内的60家企业,吸纳就业人数2000多人。

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税收6.8亿元。

其中,镇江港务集团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中港大宗货物交易中心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

镇江港务集团从传统港口业务转向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并重,迅速介入港口贸易业务,与中铁、中建材、五矿、淮钢等企业合作开展钢材仓储和贸易;中港大宗货物交易中心将物流与贸易同时作为主营业务,在承接仓储、配送、运输业务基础上,通过设立商铺和市场,吸引大宗货物贸易商入场交易。

2.发展特色——综合物流产业体系构建基于成熟港口资源支撑和巨大后方产业需求,我们构建了综合物流产业体系。

该体系以大宗散货为基础,以后方产业物流需求为引领,表现为园区丰富的散货资源和新兴产业带来的新货源所造就的港口业绩连年提升。

镇江港大港港区是长江沿线最重要的散货中转港之一,2012年全年实现吞吐量约7000万吨,主要货种有铁矿石、煤炭、硫磺及农资等。

近年来,镇江新材料、新能源、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这就为镇江物流业带来新的货源和发展机遇。

——园区集聚多种功能要素园区集聚了多种物流服务功能。

一站式报关服务、综合保税、多式联运试点纷纷落户园区,增强了园区的竞争力。

一站式报关服务:镇江海关、国检、海事等部门将把相关业务部门迁入国际商贸物流大厦,打造覆盖镇江全市范围的区域报关服务中心。

综合保税:(总规划面积3.064平方公里,)设臵南区和北区。

目前,正在办理申请手续,预计2013年5月可以成功获批。

镇江市政府出台“共建共享、区域联动”的意见,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及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全市范围内适合入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和物流企业进驻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的获批将进一步拓展园区内业态范围,增加转口贸易、展览展示等业务。

多式联运:目前,新区正在努力打造江苏省多式联运试点基地。

一是延长镇大铁路线至三期、四期港口码头,为铁水联运奠定基础;二是对现有大港港区内的港口码头进行整合,突出码头的公共性;三是对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的土地缺口给予点供和独立选址,对多式联运试点给予服务业引导资金的独立支持;四是建立综合管理平台。

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结构根据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产业规划,园区将建设成镇江市重要的物流基地,努力向省级服务业示范基地靠拢。

以港口为依托,借助全市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综合物流。

结合镇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服务业改革试点的要求,以多式联运和大宗散货交易结算为主导产业,努力将镇江港口综合物流园打造成长江下游多式联运示范点、大宗生产资料集散交易中心和长江下游航运中心。

——打造长江下游多式联运示范点园区所在大港片区具备发展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不仅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且处于京沪、常泰高速交互处,距离扬州泰州机场、南京机场、常州机场都在100公里范围内,铁路直通港区。

未来我们将以园区为纽带,横向协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管理部门,发展水水、水陆(铁)、水空多式联运,建立与长三角地区物流一体化发展体系相配套的海陆空现代物流发展网络体系,打造长江下游多式联运示范点,重点拓展集疏运输、水水中转和钟摆运输。

同时在多式联运功能基础上重点拓展水铁联运和江海联运。

甩挂运输作为一种新兴高效公路运输方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发展迅速。

园区内优秀企业镇江兴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公路甩挂运输项目,在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甩挂运输试点项目。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物流综合用房2.15万平米,购臵甩挂车、叉车、升降机等物流配套设备608台(套),年运量50万吨,年营业收入9000万元。

预计2015年营业收入可达1.5亿元,税收1000万元。

——完善大宗散货交易中心以现有散货堆场为基础,以国际商贸物流大厦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大宗散货交易中心。

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后,将为开展大宗商品集散交易提供更好政策支撑。

该交易中心建成后将充分整合大港港区每年数千万吨的散货和客户资源、物流园区的空间载体和政策资源、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行业经验和物流金融资源,吸引场外交易商入驻交易,预计2015年可实现交易额120亿元。

一是建立大宗散货交易结算中心结合物流大厦的发展规划,由相关部门建立结算中心有限公司,由结算中心统一完成交易结算、票证流转、资金结算、优惠返还等,结算中心的建立能够使客户享受物流仓储、通关等绿色服务通道,使客户减少使用劳动力,降低财务成本。

二是完善大宗散货交易规则大宗生产资料交易结算中心的有序运行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公平交易法制环境,需要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规范,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公平、有序交易,做大做强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建设长江下游航运中心为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动发展,促进镇江新区的经济发展,配合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建设,镇江新区大港片区充分依托大港港完善的港口区位优势和腹地经济的发展,结合综合服务业的试点改革政策大力发展港口服务物流,使大港片区及大港港区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集装箱集散地、大宗货物中转港以及外贸货物运输的主通道,以新型组织体系实现港口的一体化管理,以灵活的政策平台快速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打造长江中下游航运中心。

一是发展国际航运业务推进干线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低碳化;扩大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应用,提高江海直达比例;发展港口装备制造、船舶建造产业,增强港航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培育和发展航运服务业支持航运经纪公司发展;吸引现代船舶管理公司落户;建设包含新造船、二手船、废船买卖及船舶租赁等业务的国际性船舶交易平台;吸引外资船检机构入驻,发展船舶检验服务;制定并推广各类航运交易推荐格式合同,提升仲裁质量和声誉。

三是发展航运金融服务业拓宽航运企业融资渠道;培育航运保险、再保险市场,鼓励海上货运险本地投保;完善航运运价、船舶交易指数体系,开发航运指数衍生品。

四是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创新国际航运船舶登记及管理制度,以船舶的集聚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集聚;建立覆盖口岸与腹地的保税网络系统,实施启运港退税。

五是优化完善集疏运体系建立高等级内河集疏运网络,培育内河运输业,提高水水中转比例;完善铁路货运服务体系,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加强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机场设施改造,系统性改善枢纽空域容量。

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园区内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以物流大厦为空间载体,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法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动态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制定并不断优化各种服务规则。

综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物流单证处理中心、物流代理中心、物流信息交换中心、物流运营中心、物流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以及其他辅助配套设施等,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