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喜气洋洋》

合集下载

喜气洋洋教案

喜气洋洋教案

喜气洋洋教案教案标题:喜气洋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和文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学习与春节相关的汉字和词汇。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春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学生练习册和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春节期间的经历和感受。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喜气洋洋”的节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绘画: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节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可以画出与春节有关的场景、物品或人物。

总结:1. 回顾学生的讨论和绘画作品,总结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春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和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并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张海报介绍家乡的春节传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春节庙会或活动,加深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2. 邀请家长或社区的长辈来学校分享他们对春节的经历和故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 检查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春节的理解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入更多的春节文化元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喜气洋洋教学反思

喜气洋洋教学反思

四年级第五课《喜气洋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

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剪简双喜。

教学难点:了解传统喜庆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拓展简单双喜,剪出带装饰图形的、变化丰富的双喜。

在本课教学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经过不断地调整,最终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小班化教学要关注到每个孩子,我将孩子的作业程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学会剪简双喜;2.通过变形、镂空的方法剪一个自己设计的简单变形的双喜;3.通过变形、镂空添加等方法剪一个自己设计的较为复杂双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剪简双喜”,在我觉得很简单的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

1.双喜不双;2.双喜不喜。

就是双喜连不起来和双喜剪出来不能呈现喜字的效果。

我将其原因归结为“开口决定成败”也就是在折画的过程中折纸开口的朝向决定了打开后是不是能功的呈现一个双喜。

①②③在图片①②③中一样是正确的折画剪,为什么剪出来的效果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就是因为画的时候找错了开口。

我在板书的过程中第一次如下图: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我上上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

在第二节课的时候我在板书的时候多加了两个字。

就是“合、开”清晰地告诉学生开口的方向。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成功率大大提高。

在达成第二层次作业目标的时候,我原来只是采取欣赏的方法,学生在制作的时候作业变化不是很大,大多只是在横竖比划、口字形状上进行简单的变形。

后来我除了采取了欣赏的方法外,增加了一个归纳的环节,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我将美化环节归纳为:变形、镂空、添加三种方法并板书。

作业效果明显好了多了很多。

归纳前作业归纳后作业作业的最后一个层次我是用拓展环节达到的。

一年级美术上册《喜洋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美术上册《喜洋洋》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爱美术,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创作,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自然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提高作品的层次感和艺术效果。
③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关爱动物,将这一理念融入作品。
4.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①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创作,学会取长补短。
②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作品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教师示范画羊的基本形象,引导学生观察羊的外形特征。
②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颜色表现羊的动态,让学生跟随练习。
③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创作实践:给予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鼓励他们大胆表现羊的形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①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示范:教师现场演示绘画羊的方法,讲解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绘画要领。
3.实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独立完成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羊的形象。
4.评价: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教学准备: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重难点:
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剧种?
二、欣赏戏曲人物。
1、学生自由观察课本插图。
2、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3、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
2、观察教室里饮水机旁边的七巧板水龙头图片。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综合探索实践。
1、出示图标:猜猜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
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
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
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
五、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批注
六年级美术课时教案
课题:5:喜气洋洋第1课时总序第5个教案
授课教师:欧燕教学时间:20年月日
教学内容:5:喜气洋洋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
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课:《五彩的烟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

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教学过程: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 剪纸——双喜字丨浙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 剪纸——双喜字丨浙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剪纸——双喜字丨浙美版一、教学目标•了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要求;•了解剪纸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了解中国文化中寓意深刻的“双喜”图案;•学习剪出“双喜”图案并体会其中寓意。

二、教学过程1. 引入导入环节通过对“剪纸”这种民间工艺的介绍,教育学生了解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了解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并在此基础上,展示剪纸作品,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欲望,并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 学习技法环节•在黑板上示范剪纸技法并列举基本剪纸工具;•向学生示范如何使用剪刀和纸片完成基本的剪纸刻画;•让学生进行剪纸练习,纸片与剪刀可以自己准备,也可以老师预先准备好以供学生使用。

3. 讲解剪纸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通过各种艺术作品、文化记载,向学生介绍中国民间工艺剪纸与传统文化中的关系。

4. 授课重点环节剪出具有寓意的“双喜”图案,进行剪纸创作。

•首先,展示“双喜”图案的样式,向学生讲述其功用和寓意;•然后,向学生讲解如何在纸张上进行纸片的对称剪法,使其呈现出清晰的图案;•最后,让学生动手试用剪纸技法,认真制作“双喜”图案剪纸作品,并在制作的过程中,深入参透其中的寓意。

5. 结束总结环节•小组讨论、展示作品;•学生谈心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评价。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为后续课程提供技术储备;•向学生展示剪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通过一次简单的剪纸活动,深入了解幸福和吉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学技法法、归纳法、感性产生法;•个性化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五、板书设计•基本剪纸工具;•剪纸技法。

六、教具准备纸张、剪刀等。

七、教学期望学生学会剪纸技巧,了解剪纸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024最新-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优秀10篇)

2024最新-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优秀10篇)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细致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整理的10篇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

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篇一了解、掌握邮票特有的模式,设计一枚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

在设计与描绘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邮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邮票的设计,能绘制图案美丽、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

教学难点:学生创造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1、欣赏(传阅)各自带来的邮票,欣赏课本邮票范例,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

2、介绍邮票的由来(驿站传递)。

(1)概括现代邮票的模式:邮政、面值图案、齿边(讲讲作用及其它:如出版年份、代号纪念字样等)。

(2)用投影、电脑演示、欣赏等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3、提出邮票设计、绘制要求,学生开始设计。

4、巡视、启发,指导定稿。

5、提示上色要求:细心、色彩鲜明、字体工整。

6、作品赏析、评讲。

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篇二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2,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3.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人“神气的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物表现出来。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教学准备:l.多方面搜索与食品相关的图文资料。

每个同学都准备一到两个与食物相关的故事或传说,或对某一种食物的食法的资料。

2.查找了解广东有哪些特色的美食。

媒材工具的准备:1 学生自己用白纸做好的“厨师帽”。

2各种用以制作“食物”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好的“食物”。

4.食物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1、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1)提出课题: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7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寓意。

《喜气洋洋》参赛教案

《喜气洋洋》参赛教案

《喜气洋洋》参赛教案执教:滨江区杭州市闻涛小学陈萍一、教材分析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

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3)教学过程:A、导入(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播放录像(宴会场的布置——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1分钟“看了刚才的婚礼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种类(舞狮、抛绣球、新人的着装)色彩(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很热闹的感觉)、布置(红双喜、红稠布置的宴会场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揭题:喜气洋洋(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喜”。

(展示几个实物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是啊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它。

喜气洋洋教案

喜气洋洋教案
提出要求:用红橙黄或点缀其他彩纸把教室布置成喜气洋洋的气氛。
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方法。
播放《喜洋洋》乐曲,学生分组创作。
5.交流评价。
小组互评。
感受装扮后,此时的喜庆气氛。
6.课外作业。
搜集带“喜”字的物品。
出示双喜作品,请学生自主尝试或探索也可询问大人学剪一个双喜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记号笔、红纸、剪刀。
4.欣赏探究。
欣赏图片,感受作品的设计变化。
揭示设计要点。
5.探究方法。
询问学生的设计思路,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思路和折剪方法。
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选某学生的设计思路,教师示范创作。
6.学生创作。
创作一个喜气洋洋的的双喜字。
7.展示评价。
8.课后延伸。
如“吉”、“福”、“寿”等剪纸作品的欣赏。精品源自地理科
喜气洋洋教案
精品源自地理科
一、设计意图
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节庆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结婚等等都有着多种不同的喜庆方式。本册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前一课时渲染了过节的喜庆气氛,后一课时锁定剪纸方式表现“双喜”字。让学生在情感,气氛铺垫之后用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创作表现,有效促进了他们爱祖国,喜文化,接传统,扬创新的精神。
难点:如何感受喜庆,用色彩表现喜庆,拓展简单双喜,剪出带装饰图形的、变化丰富的双喜。
课前准备
各种彩纸、剪刀、胶水。
视频、手绢、《喜洋洋》音乐。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材料工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
2.激趣导入。
小沈阳视频引入,活跃气氛。
分析小沈阳表演的艺术形式——二人转。出示二人转手绢,说说它的作用并适当请学生表演。

大班美术活动《喜洋洋》

大班美术活动《喜洋洋》

大班美术活动《喜洋洋》活动简介此次大班美术活动的主题为《喜洋洋》,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春节的了解,让孩子们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该活动包括多个环节,如制作红包、贴窗花、画年画等,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丰富与多彩。

活动内容1.制作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日用品。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将会使用红色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出精美的红包。

老师会在红包上写上幸运的祝福词,让孩子们感受到春节的喜气洋洋。

2.贴窗花窗花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传统装饰物之一,代表着吉祥如意和美好的祝愿。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将会使用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在纸上剪出漂亮的花纹和图案,再将窗花贴在教室的窗户上,为教室带来浓烈的节日氛围。

3.画年画年画是传统的春节文化活动之一,具有吉祥祝福的含义,常用来装饰房屋和庆祝新年。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将会用颜色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并在画上写上自己的祝福。

孩子们可以把作品带回家,为家里增添新年的氛围。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美术活动,大班的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背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动手制作中,他们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次活动还能促进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他们在互相帮助中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纪实在这个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每一个环节。

他们有的小心翼翼地剪纸,有的认真地在画上涂颜色,还有的用小方格填充图案,在巧妙的安排下,活动非常顺利。

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也互相帮助完成任务。

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信心。

整个活动持续了两天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孩子们完成了每个环节的任务,最终创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活动结束,孩子们依依不舍,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喜悦的心情回家了。

总结通过此次美术活动,孩子们萌发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美术技巧,还了解了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

小学美术《喜气洋洋》教案

小学美术《喜气洋洋》教案

小学美术《喜气洋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喜气洋洋”的概念,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彩泥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喜气洋洋》2.2 教学资源:彩泥、工具、图片、视频等。

2.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喜气洋洋”场景,如婚礼、庆典等。

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图片、视频,了解“喜气洋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讲解彩泥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造型。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喜气洋洋”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彩泥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喜气洋洋”的情感融入到彩泥作品中。

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喜气洋洋”场景。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喜气洋洋”场景。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图片、视频,了解“喜气洋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实践法:讲解彩泥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造型。

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喜气洋洋”场景。

4.2 教学手段:彩泥、工具、图片、视频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5.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5.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喜气洋洋”的概念和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6.2 第二步:讲解讲解彩泥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彩泥创作出富有“喜气洋洋”氛围的作品。

小学美术《-喜气洋洋-》教案

小学美术《-喜气洋洋-》教案
小学美术《-喜气洋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喜气洋洋》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2.学习运用鲜艳的色彩表现节日的热闹场景;3.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以《喜气洋洋》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具体内容包括:欣赏分析相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喜庆元素;学习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实践创作,完成一幅喜庆的美术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运用美术作品表现节日的喜庆氛围,以及色彩、线条等元素的搭配和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创作出富有节日氛围的美术作品。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新课讲授:在讲解色彩搭配和线条描绘时,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讲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仍有个别学生在这一环节稍显吃力。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整体进度。
3.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意。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色彩搭配上仍然存在困难,线条描绘不够流畅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运用鲜艳、对比明显的色彩来表现节日的喜庆氛围,如红色、黄色等暖色调的运用。
举例: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将红色、黄色等色彩搭配使用,使作品更具节日气氛。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外班课件-9喜气羊羊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外班课件-9喜气羊羊 -全国通用
是阳字。 • 阴刻和阳刻除了运用在版画的表现上,还主要用于篆刻、印章、剪纸
等方面。 • 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的阳刻或阴刻的技法,给自己的名字刻一个
“印章”吧!不过要记住!刻板的时候“字”要反着刻哦!这样印出 来才是正的。
9/4/2019
喜气羊羊
主讲老师:
• 教学对象:8-10岁 • 教学材料:吹塑板、宣纸(白色素描纸)、油墨、油墨滚轴、勾边笔、
铅笔、围裙 • 教学目的: • 1、了解十二生肖-羊年的来历,以及我国传统“天干地支”纪年法。 • 2、学会运用阴刻或阳刻的制作方法。 • 3、把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版画相结合,锻炼学生的
9/4/2019
9/4/2019
观察后来说一说“羊”的特征:
9/4/2019
用剪纸艺术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9/4/2019
知识点: 吹塑板单色油墨版画——阴刻与阳刻结合 •
9/4/2019
阳刻
9/4/2019
阳刻
9/4/2019
阴刻
9/4/2019
作画步骤
• 1、起形:用记号笔在吹塑板上起形
创新能力。 • 教学重点: • 1、掌握阴刻和阳刻的表现方法,用中国传统剪纸的形式表现羊的
形态。 • 2、画面上的文字要反着刻,同时注意文字在画面上的位置安排。
9/4/2019
导入:
给大家讲一个羊年的故事:传说在很久的远古洪荒时代,人间 是不种粮食的,以蔬菜和野草为生,有一天,一只神羊从天宫而来, 发现人类面黄肌瘦,严重的营养不良,问及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 羊神善心大发从玉帝那里偷来了粮食的种子,并教人们怎样种粮,人 们播下五谷种子,收获了又香又甜的粮食,人们为了感谢羊神益盛火 祭祀,此事被玉帝知道后,迁怒于羊神,命令天宫宰羊于人间,并命 人们吃掉羊肉,第二年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在神羊被行刑的地方先 长出了青草,后长出了羊羔,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草为生,把 羊肉、羊奶无私的贡献给人类,人类对羊的这种舍身的精神所感动, 每年都会举行腊祭表示纪念,当人们听说玉帝要挑选十二种动物为人 类生肖并赐予神之后,就一致推举羊成为十二生肖之一,虽然玉帝对 羊盗谷之事耿耿于怀,但难拗众人之意见,只好同意羊当上了生 肖...... • 我们班有没有属羊的同学,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有没有属羊的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印制一幅羊年生肖的版画作品吧!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设计-喜气洋洋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设计-喜气洋洋

第5课喜气洋洋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材分析: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结婚等等。

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在出现严重危机。

在中国传统节庆日逐渐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册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

教材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来进行,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从技法上学生不存在问题。

本课的教材没有把本课单单从一个剪纸技法课来上,而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简单的双喜字。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

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收集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有关的美术作品,学会剪简双喜,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难点:了解传统喜庆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拓展简单双喜,剪出带装饰图形的、变化丰富的双喜。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

(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红绸带。

1.导入。

(1)下课做准备工作时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制造一种欢乐的气氛。

(2)出示几幅图片,说说你觉得哪张图片的内容是在过节,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揭示课题: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里,人们常通过舞狮、张灯结彩来呈现出——“喜气洋洋“的画面。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新部编本《喜气洋洋》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新部编本《喜气洋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喜气洋洋教材分析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

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课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播放课件(宴会场、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揭题:喜气洋洋(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喜”。

(展示几个实物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是啊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它。

浙美版美术四级第七册第5课喜气洋洋

浙美版美术四级第七册第5课喜气洋洋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第七册第5课《喜气洋洋》所在年级:四年级执教者:倪晶编写时间:2014.01.08一、结合本次新课标培训课例,分析本课的内容特点:该课属于浙美版美术四年级第七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中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欣赏及体会,了解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然后,学习暖色调知识,明确概念,能运用折剪双喜字的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发挥大胆想象进行描绘添加,鼓励学生在学会用折剪法剪出工整的双喜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带装饰物的、富有变化的双喜字,使学生在做做玩玩中感知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一些知识,练习和掌握一些相应的制作步骤、方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二、促进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有效性学习的教学片段:第一课时:欣赏评述,学习暖色知识1、观察屏幕上的图片,想一想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气氛?(学生联想、回顾、回答)2、观察刚才的画面,请大家回答老师的问题,人们主要用哪些颜色、哪些物体来营造这种节日的气氛?(学习暖色:主要用红色、黄色等颜色营造节日气氛,用的物品比较多,主要有灯笼、气球、烟花、红纸等等)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呢?(学生思考、分析、阐述观点,预设回答:红色很热烈,增添喜气。

)3、教师引导:(1)冷暖色与人心情有关。

简要介绍不同的色彩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并通过图片欣赏强化学生对暖色(红、橙、黄)的概念。

(2)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

欣赏教科书第14页图片,说明在以暖色为主的作品中适当加点其他颜色,会使色彩更丰富,喜庆的效果更强。

第二课时:展示交流、示范:1、展示带“喜”的物品,说说这些“喜”都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都是双喜字,大部分会出现在婚礼上。

)2、提问:为什么这些“喜”都是“双喜”?有什么含义?(预设回答:代表双喜临门、成双成对)3、交流双喜字的剪折方法,说明折法的道理。

先折后剪,用折剪法剪出的双喜字很对称,剪纸效率高。

喜气洋洋主题教案

喜气洋洋主题教案

喜气洋洋主题教案教案标题:喜气洋洋主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喜庆相关的元素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喜庆元素介绍:a. 春联:学生了解春联的起源、制作方法和寓意。

b. 福字:学生了解福字的由来、形态和寓意。

c. 红包:学生了解红包的传统意义和使用场合。

d. 爆竹:学生了解爆竹的历史渊源和在节日中的作用。

2. 传统习俗:a. 春节: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活动。

b. 元宵节:学生了解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活动。

c. 清明节: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纪念活动。

d. 端午节: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活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b. 提问学生对喜庆元素和传统习俗的了解程度。

2. 喜庆元素介绍(15分钟):a. 分组让学生自主调查和介绍一个喜庆元素,包括起源、形态、寓意等。

b.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共同完善对喜庆元素的了解。

3. 传统习俗探究(20分钟):a.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起源、习俗、庆祝活动等。

b.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分享所学的传统习俗。

4. 创作活动(15分钟):a.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以喜庆元素和传统习俗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或绘画作品。

b. 学生展示作品,并解释设计理念和表达的文化内涵。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a. 学生回顾所学的喜庆元素和传统习俗,总结重要的知识点。

b. 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和理解。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场景。

2. 相关书籍、资料和互联网资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调查和研究报告。

2.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或庙会。

2. 邀请家长来学校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 节、三月三、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

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 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 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课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三年级 的学生已经初
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 课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 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 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
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教学过程:
、导入
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
播放课件(宴会场、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 揭题:喜气洋洋
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成对、双喜临
门、喜上加喜……) 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
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 喜”。

(展示几个实物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
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 ...... ) 是啊因
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 一定能看到它。

、学习剪一个简单的双喜
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给大家剪一个喜字(老师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快速的剪个双 喜) 同学们
你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剪双喜。

喜气洋洋
成双
1、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

有没有同学能看懂它并学会它呢?,教师从旁讲解虚线,箭头,以及影阴部分表示的意思,强调最后剪的部分。

2、学生自己学(初步尝试)限时1、发现问题。

时间到,将学生剪好的双喜贴到白板上,从中发现出现有问题的作品,
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
3、小组讨论:
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 片,封口边剪1
片,方向不能搞错)
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的太粗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

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
上讲解)
4、二次尝试
三、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现在同学们都会剪喜了,但老师觉得每个喜字都一样缺少了个性,我们能不能让它变一变,把它变的更有趣更漂亮。

1、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贴上)
老师在哪个位置进行变化的?变的是什么图形?” (半个心,半张嘴)
老师刚在双喜口的位置剪了半个心和半张嘴,那在口的位置还能变什么图形?” 五角星、菱形、三角形……还可以给个赋予点内容:心心相应,笑口常开、张灯节彩、年年有鱼(课件演示)
2、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
学生说上来画画那些地方变。

同学们看这两张图就是在笔画上进行了变化,看看它是怎么变。

强调连接点的部分可以变但不能断(演示如果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3、、欣赏学生的作品(强调笔画内也能变但不能剪的太大会宣兵夺主)学生创作,作
业要求: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

四、展示评价
将作品贴在灯笼上,亮灯升起灯笼,欣赏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请3 位小朋友评评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进行了变化,好在哪里?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它好在哪里?五、课后延伸
1、观看各种造型各异的喜字,说说用我们学习的方法可以剪吗?
2、这是一种对称剪纸法剪的。

我们也可以先画,不对称的,如龙凤喜字等。

3、分发印好的复杂的喜字。

让学生学着样子,进行设计和剪。

六、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希望今后大家碰到喜庆的日子也能用今天学会的手艺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剪纸美术课。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学习剪出一个“双喜字”,并能对“双喜字”里面上下的两个“口” ,稍作变化进行简单的装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并能学以致用。

1.趣味盎然又紧扣目标的导入
以观看婚礼和自己结婚照片导入让学生体验喜气洋洋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喜”字。

导入目的是达到既富有人情味,又直接切入本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的落实
我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喜”字是如何演变为一个具有艺本效果的“双喜字”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对艺术字的认识。

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双喜字”的剪法,并且能作简单的变化。

3.注重动手演示
在课堂中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变成了一个双喜字;第二次
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 即启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性作用。

4 、关注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以及美术作业的评价。

(1) 学生看步骤图自己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后老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评析改正。

点评时教师采用了将剪好的双喜字按原样还原的方法来检查问题所在的原因,师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2) 别具一格的作业展示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剪纸作品“双喜字”贴在红色的大灯笼上,学生围着灯笼进行作品点评效果好又营造了节日的气氛。

5、作业设计应人而已
本课学生的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可以因人而异、应材施教、分层要求,教学时可
以作适当的处理。

如:对剪纸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完成剪一个不带装饰的双喜字就行了,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带有简单装饰的双喜字的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