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试题2.1

合集下载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什么本质?A. 公平交换B. 阶级对立C. 经济危机D. 社会和谐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A. 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领导权B. 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领导权C. 无产阶级在文化上的领导权D. 无产阶级在社会生活上的领导权答案:B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个人英雄B. 社会意识C. 社会存在D. 社会制度答案:C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具有什么性质?A. 自由劳动B. 强制劳动C. 异化劳动D. 创造性劳动答案:C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产品过剩B. 消费不足C. 生产过剩D. 资本积累答案:D7.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稳定的保障C. 社会和谐的体现D. 社会进步的标志答案:A8.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完全消失C. 社会完全平等D. 所有制完全公有答案:B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供求关系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人劳动时间D. 资本投入量答案:B10.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哪种现象?A. 个人主义B. 物质主义C. 消费主义D. 商品化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二重性”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精神的C.发展的 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 B. 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题姓名:专业: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A.运动绝对性原理B.普遍联系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原理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3.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6.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9.量与事物的关系()A.量与事物直接同一B.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C.事物可以没有量D.量可以脱离事物10.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C.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D.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物质的可知性B.运动的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发展的规律性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5.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6.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是()A.是绝对确定的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1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两种相似的真理D.两种相同的真理18.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9.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艺术B.政治法律思想C.哲学D.道德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心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2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3.规律是(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24.偶然性是指(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2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6.唯物主义一元论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27.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9.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30.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工具B.劳动者C.科学技术D.劳动产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于()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简单重复B.不仅包括重复而且主要是质变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的变化3.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意志的自我认识E.“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4.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A.镜中月B.水中花C.阶级斗争D.引力场E.梦中树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6.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是()A.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生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进化E.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就变成蒸汽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的原理C.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D.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的原理E.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B.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性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E.现象是感官能够感知的,本质只能通过思维才能把握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因为()A.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它能够解放生产力C.它能够极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它消灭了私有制E.它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手中的根本途径10.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表现在()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B.社会存在一发生变化,社会意识立即发生相应变化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有阶级性E.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紧密联系的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地理环境2、金融资本3、马克思主义4、科学技术二、选择题(20分)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三、填空题(20分)1、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前三项属于实体性要素,后者属于智能性要素。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A. 唯物辩证法B. 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2.下列哪位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影响?A. 亚里士多德B. 亚当·斯密C. 弗洛伊德D. 黑格尔答案:D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 私有制B. 个人利益C. 阶级斗争D. 政府政策答案:C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价值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边际效用理论D. 供给需求理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

A. 平等B. 自由C. 民主D. 共产主义答案:D二、问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和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推动的。

2.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阶级斗争?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从而引发了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同时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

其次,马克思主义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共产主义,即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还提供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并提出了人民民主的概念。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 独立建构的理论体系B. 借鉴其他学派理论的结晶C.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D. 一种非实践的思想正确答案:A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C. 科学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D. 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正确答案:A3.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

A. 上层建筑B. 文化传统C. 政治体制D. 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 价值创造问题B. 生产关系问题C. 分配问题D. 民主问题正确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最高追求是()。

A. 个人自由解放B. 阶级斗争消亡C.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D. 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答案:C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0分)1.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答案: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必要劳动时间的那部分价值。

2. 无产阶级()答案:指社会生产中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

3. 社会意识形态()答案:指社会上反映社会存在和人们实际生活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

4.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指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吸收、创新和发展,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20分)请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为什么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力的特殊化和剥削程度逐渐加深,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加剧,劳动者对剥削现象的认识逐渐清醒,开始要求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解放,这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提供了条件。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哪种社会形态?A. 封建社会B. 奴隶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3. 马克思将商品的二重性定义为: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 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C. 使用价值和价值D. 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4.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资本家的投资B. 工人的剩余劳动C. 资本的自我增值D. 市场供求关系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劳动者的主观评价D. 商品的稀缺程度6.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C. 社会和谐的基础D. 社会秩序的保障7.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消灭私有制C.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D. 实现社会公平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分析了哪些方面的异化?A. 政治异化B. 经济异化C. 社会异化D. 劳动异化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剥削形式是:A. 封建剥削B. 奴隶剥削C. 资本剥削D. 国家剥削10.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工人如何获得工资C. 商品如何定价D. 国家如何征税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2. 解释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二重性”。

3. 马克思如何定义“剩余价值”?4.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变革有何启示?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当代工人阶级的影响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请分析以下案例,并结合马克思的理论,讨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异化现象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冲突和阶级冲突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供应了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打算了阶级基础⑶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须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显明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根据世界原来的面目去照实的相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确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标准。

4.实践的定义、基本特征。

(1)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性(2)实践的基本特点1.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记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须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最终,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必需依靠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意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须要。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卷第二套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入上面的答题框,只有一项正确,多选无分。

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上的重要贡献是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B. 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的创立C. 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D. 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规律的学说D.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A.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B.群众性 C.阶级性 D.与时俱进5.关于“辩证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A.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其总特征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C.它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D.认为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不可抗拒的规律6.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关于“半截子”唯物主义,下列认识正确的有A.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B.它在历史观上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C.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它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世界8.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9.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B. 时间和空间是否可分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10.关于对“意识”的认识,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B.意识是一种极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C.错误的意识、荒诞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根源性11. 以下不属于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是A.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B.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C. 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创造条件D. 在事物的质变阶段能够突破事物存在的界限,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13.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是发展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14.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 ( C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

这一事实说明 ( B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3.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 D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 C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B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 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C.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社会规律是复杂多变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9.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1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D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全面性 D.真理的具体性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C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D. 私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矛盾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种剩余价值理论?A. 绝对剩余价值理论B. 相对剩余价值理论C. 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D. 剩余价值无关紧要理论3.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共同富裕B. 消灭阶级差别C.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 建立无阶级社会4.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是什么性质的劳动?A. 简单劳动B. 复杂劳动C. 异化劳动D. 创造性劳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理论。

3. 描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现象的批判。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当前社会中某些行业的加班现象,并探讨其对劳动者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五、思考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思考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2. 讨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注:本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准备充分,取得好成绩。

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案请妥善保管,以便日后复习参考。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1.1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如何概括“共产党人”的特点的?○1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无产阶级不应该划分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差别而是联合起来一块斗争。

○2坚持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认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在与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始终站在工人阶级的身边。

○3在实践中,共产党人的坚决性。

认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当中最起码推动作用的一部分,能引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4在理论上,强调共产党熟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进程,结果,也就是帮助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1.2如何理解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①本句话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的论述,在宣言中,马恩对资产阶级认为共产党讲消灭财产的谬论进行驳斥。

②这里面的资本指的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它是通过剥削雇佣劳动而产生的财产,也就是说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归根到底是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劳动运动的,生产是社会化的,因此,资本是一种社会力量。

③资本家占有雇佣劳动产生的财产,他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将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共产党人将改变财产的社会性质,将原本归社会的财产还给社会,而不是消灭财产,消灭的是一种剥削奴役关系。

1.3马克思在《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社会做了怎样的设想?①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社会应该是物质财富极其丰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②人不再是“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马恩立足于社会客观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径。

经济上,消灭私有制,要与传统的所有制进行彻底的决裂,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

(2)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答:(1)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问题。

(2)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应存在的问题。

对它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答:(1)观点: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4.理解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式答:(1)基本观点: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两中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观念堪称世界的本源。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或个人的精神变成鼓励的客观存在,作为世界本源。

5.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性答:(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意识有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其辩证关系答:(1)规律是事物运动的发展中的本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们不能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辩证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7.简述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答:(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相对静止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精读马列原著B. 把握基本原理C. 理论联系实际D. 深入调查研究正确答案:C注解: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A. 物质生产活动B. 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 科学实验活动D. 艺术表演活动正确答案:A注解: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 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 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注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持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柏性质、地位和作用。

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B.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C.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D.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正确答案:C注解: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趣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

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5. 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 意识是生特长期进化的结果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答案:B注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7.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学说C.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D.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正确答案:A2、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表现为()A.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制度B.致力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答案:D3、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A.十月革命前才出现B.恩格斯逝世后才出现C.马克思逝世前出现D.马克思逝世后才出现正确答案:C4、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理论观点B.革命观点C.科学观点D.实践观点正确答案:D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正确答案:A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B.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C.人们在实践中的基本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C7、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解决()A.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B.其他一切科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人类存在和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D.人们所有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A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正确答案:A9、意识自身“物化”过程的本质就是()A.观念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B.意念变物的过程C.意识创造物质的过程D.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正确答案:D10、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这表明意识具有()A.绝对性B.永恒性C.创造性D.无限性正确答案:C11、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马克思期末复习试卷

马克思期末复习试卷

单选20题20分
多选5题10分(少选或多选均没分)
简答5题30分
材料分析1题10分
小论文30分
2019年
简答题: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什么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方法论意义。

小论文:生态观与实践观
2020年
简答题:
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实践为什么能够作为真理检验标准。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方法论意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什么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

小论文:如何做杰出的马克思青年主义者。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与时俱进 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变化的 B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 )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C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D )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实践性 B )可知性 C )客观实在性 D )客观性 7.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感觉观点B )思维观点 C)实践观点 D )反映观点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和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1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答:担当: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创新:创立了唯物史不雅和残剩价值学说。

年2 月?共产党宣言?的颁发,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哲学的底子问题答:哲学的底子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问题.①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根源的问题. ②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只有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才是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不成知论。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的存在方式及其关系答: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开展过程中的实在根底和承当者。

4. 实践的特点及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答:⑴特点: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的制约〕⑵从实践中理解社会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有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根底;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根底,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5. 客不雅规律性和主不雅能动性答:⑴规律〔客不雅性是规律的底子特点〕就是揭示事物运动开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不变的联系⑵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暗示在:目的性、方案性、缔造性1)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不雅世的作用;2)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 事物的遍及联系答: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和彼此作用的关系特点:①联系具有客不雅性;②联系具有遍及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局部和要素都是彼此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克不及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彼此联系的统一整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7. 新生事物是不成战胜的原因答:①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心得布局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旧事物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不雅条件的变化;③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底子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 2012 至 2013学年第 1学期)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对象:2011级本科试卷类型: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世纪四十年代 B. 19世纪五十年代 C. 19世纪六十年代 D. 19世纪七十年代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
.唯物辩证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反映论的观点 B.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各个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剩余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 D.《共产主义原理》
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
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联系的特点有:()
A.客观性 B.多样性 C.斗争性 D.普遍性
2.价值的特性有()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3. 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物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4.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A.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B.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D.感性材料丰富了,自然就变成了理性认识
5.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6. 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道路
7. 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公有、合营的企业
C.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调节经济
9.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形态包括()
A.古代的平均主义思想
B.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D.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0. 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的界定正确的有:()
A.一种科学理论
B. 一种社会制度
C. 一种现实运动
D.一种社会理想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2.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 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5.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孟子》(《尽心》下)和《荀子》(《王制》)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

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

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

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

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

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

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

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

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

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

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问题: (1)通过微软垄断案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