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哪个历史条件下?a) 古希腊世界的衰败b) 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c)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度发展d) 工业资本主义全面形成的历史条件下答案:d) 工业资本主义全面形成的历史条件下2. 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a) 价值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d)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规律答案:d)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规律3.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一命题的基本依据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矛盾运动规律c) 帝国主义的发展d)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答案:d)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4.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切决定性的飞跃都是?a) 从个体传统到集体传统的飞跃b)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c) 从割裂到统一的飞跃d)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飞跃答案: b)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5. "自由的创造者"和"自由的奴隶"这两种自由的区别在于?a)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b)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c) 自由的创造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时间和方式,而"自由的奴隶"则需要按照雇主的要求进行劳动d) 自由的创造者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自由自主进行交换的个体,而“自由的奴隶”则是受到剥削和压迫的工人答案:a)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第二部分: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揭示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答案】A【解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劳动异化D. 社会契约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7. 什么是剩余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资本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8. 请简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 C. 观念唯物主义和唯物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唯心主义 D. 经验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特点是()。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实用主义 D. 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观点是()。

A. 统一性 B. 唯一性C. 多重性D. 相对性5.阶级斗争是()。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请简要解释。

答: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对事物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统一是矛盾的基础,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基础,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体系,而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存在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规律,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深度。

三、论述题请选取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400字。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 独立建构的理论体系B. 借鉴其他学派理论的结晶C.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D. 一种非实践的思想正确答案:A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C. 科学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D. 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正确答案:A3.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

A. 上层建筑B. 文化传统C. 政治体制D. 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 价值创造问题B. 生产关系问题C. 分配问题D. 民主问题正确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最高追求是()。

A. 个人自由解放B. 阶级斗争消亡C.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D. 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答案:C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0分)1.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答案: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必要劳动时间的那部分价值。

2. 无产阶级()答案:指社会生产中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

3. 社会意识形态()答案:指社会上反映社会存在和人们实际生活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

4.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指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吸收、创新和发展,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20分)请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为什么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力的特殊化和剥削程度逐渐加深,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加剧,劳动者对剥削现象的认识逐渐清醒,开始要求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解放,这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提供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材 56 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
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教材 78-79 页。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ACD
【解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ACD 三项都体现了这个哲学原理。“天
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未涉及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教材 66 页。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明
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教
材 118 页。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ABCD
【解析】《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教材 125 页。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教材 284 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5、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 D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C )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11、新生事物是指(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B )A.生活方式B.社会劳动C.思维的产生D.大脑发育程度※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1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1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1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B )A.人的客观的活动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全部社会关系D.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8、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文化标准20、杰出人物是指(D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2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23、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 D )A.人脑的主观创造B.人脑的客观反映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2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C )A.诡辩论B.实用主义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7、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B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生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28、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9、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B )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3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正文】二〇二一年期末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A. 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C. 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D. 科学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经济答案:A2.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可知的C. 世界是感性的D. 世界是发展的答案:D3.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是()。

A. 资本主义发展的终极阶段B. 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阶段C. 资产阶级专政的形式D. 全球化经济的标志答案:A4.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主义制度B. 公有制经济C.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 实现共同富裕答案:C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其核心是辩证法。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有哪些重要观点?答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重要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实践?答案: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通过改造社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4.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有哪些特点?答案: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和危机加深等特点。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50分)1.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精神支柱,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的原理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B、自发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个人的世界观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C、真理的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C、辩证法角度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A、是统一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同样的B、是对立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C、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D、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是同一的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⑶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3。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1。

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4.实践的定义、基本特征。

(1)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性(2)实践的基本特点1。

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2。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6.实践的环节。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5、时间是(A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解:本大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1.()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是指()。

A.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形式C.历史发展是一步一步翻越的逐步推进过程D.历史只能是历史的个案答案:A2.()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各种思想,就是指()。

A.意识形态B. 生态思维C.知识经验D.历史概念答案:A3.()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关于社会形态分析的方法是()。

A.唯物辩证法B. 唯物史观C.唯物论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1.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三、论述题(共150分)1.阶级斗争是指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

请回答以下问题:(1)阶级斗争是什么?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2)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3)在当代中国,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答:(1)阶级斗争是指……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哪些?(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并阐述其内涵与作用。

(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在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答:(1)社会形态是指……3.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科学社会主义是指……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精读马列原著B. 把握基本原理C. 理论联系实际D. 深入调查研究正确答案:C注解: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A. 物质生产活动B. 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 科学实验活动D. 艺术表演活动正确答案:A注解: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 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 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注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持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柏性质、地位和作用。

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B.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C.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D.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正确答案:C注解: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趣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

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5. 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 意识是生特长期进化的结果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答案:B注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认识论答案:C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哥达纲领批判》D. 《哲学的贫困》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D. 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答案:C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具有()A. 创造性B. 异化性C. 自由性D. 平等性答案:B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计划经济C. 市场经济D. 混合经济答案:A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B. 国家宏观调控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 以上都是答案:D8.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A. 法治精神B. 法治理念C. 法治原则D. 法治实践答案:A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C. 推动文化创新D.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答案:A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辩证法,即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3)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7.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 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2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大学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D.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24.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A.地理环境B.社会意识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25. 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是( C))A.逻辑学 B.自然科学 C.艺术 D.语言学2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27.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现实本质在于( A )A.社会关系 B.社会劳动 C.意识D.语言28.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说明( D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总是被动地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和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9. 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D )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0.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A.I(v+m)>ⅡCB.I(v+m)=ⅡCC.Ⅱ(c+v+m)=I(v+m)+Ⅱ(v+m)D.I(c+v+m)=I(v+△v)+Ⅱ(v+△v)31.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D.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32. 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 D )A. 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正比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反比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3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D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全部预付资本 D.剩余价值3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5.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A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36.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B )A.V∶C表示B.C∶V表示C.Pm∶A表示 D.m∶V表示37.商品必须是(A)A.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B.耗费了人的劳动为自己需要而生产出的产品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产品D.消费者所需求的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的产品38.私人垄断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 C )A.垄断资本 B.金融资本C.国家垄断资本 D.金融寡头38.公式W……P……W '表示的是产业循环的(B)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实现阶段4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D )A.国际卡特尔B.国际托拉斯C.国际辛迪加D.跨国公司二、多项选择题:4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41.下列各项属于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界定的有(ACD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 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4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ABD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科学社会主义43.下列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ABCD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B.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C.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44.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BCD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竞争并存45. 剩余价值( ACD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D.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6.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2)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7.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实践是人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2)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

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48.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9.简述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社会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二,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四、论述题:50~51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试题后相应位置上。

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成都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第四,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