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节日中的中国文化情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第6期2005年12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 ol.4 No.6

D ec. 2005

[收稿日期]2005 04 10

[作者简介]管纪龙(1976 ),男,河北威县人,助教,硕士.

日本传统节日中的中国文化情结

管纪龙, 金小林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江苏无锡214122)

[摘 要]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国在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律令、制度和礼仪、文学文字的同时,也吸收了中

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及节气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叙述了中

日两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异同之后,提出了日本现今保留的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情结即在于其对中国包括汉字

和历法在内的文化的吸收、融合的必然结果,并试着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 形似义不同

的原因。

[关键词]中日;传统节日;历法;漢字文化

[中图分类号]G 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6973(2005)06 0039 05

Chinese Culture C omplex in Traditional Japanese Festivals

GU AN Ji long, JIN Xiao ling

(Ja panese Department o f Schoo l o f For eig n Studies,Southern Yangt ze U niv er sity ,Wux i 214144,China)

Abstract:Sino Japanese ex chang e has a long history.Japan introduced no t o nly ancient Chinese

advanced law s,institutio ns,rituals and lang uag e,but also Chinese astronomy and calendar,

w hich are clo sely related w ith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T his article first explains the

origin as w ell as the sim ilar 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raditio nal festiv als.

Then it points o ut that Chinese co mplex in Japanese festivals results from the assimilation o f

Chinese culture including Chinese character and calendar.Finally it analy zes the reasons w hy

Chinese and Japanese tr aditional festivals are different in meaning.

Key words:China and Japan;traditional festival;calendar;Chinese character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相互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长,为世界历史所少见。 两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相互往来,隋唐时期日本向中国的学习也达到了顶峰。隋朝时期,日本多次派使节来中国学习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唐朝时期,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大批前来中国,中日的友好交往更是盛况空前。 [1]日本在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学文字、律令和礼仪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都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来的节气密切相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露露女士在其新著《中国节 图说民间传统节日》中,将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统计归纳为20个,其中来自日月时令交会的,或与之有关系的有16个: 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都与时令节气大有关系;几个表面上与时气无关的,比如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细查古制,也都有时令的讲究。如当时的民间说法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此月

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避五毒乃是过 端午 之初衷。腊八、祭灶以及除夕节,均是春节的 伴节 ,自然也是与时令相关的。而其余四节正月初七的 人胜节 、四月初八日的 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 、七月十五的 中元节(鬼节) 和十月十五日的 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 则来源于传说、神话和宗教。 [2](前言P1)

据资料记载,我国的大多数传统节日在先秦时期初露端倪,定型于西汉,在盛唐时期,节日开始从原始祭拜、禁忌等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并逐渐演变成娱乐礼仪型的良辰佳节,并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随着体育、娱乐活动的不断出现,节日也很快作为一种时尚流传开来,经久不衰。而随着汉文化辐射圈的扩大,这些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的节日活动,也波及到了中国周遍地区,当然也传到了日本。但值得思考的是,在这些传统节日的发祥地 中国,随着历史的变迁,20多个传统节日中现仍作为传统节日较为重视或庆祝的则寥寥无几,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等。而能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规定为节假日的10个法定节假日中,以传统节日为内容的仅仅有春节一个。

在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 祝日 和 行事 ①。纵观现在日本全年的15个 祝日 (或 休日 )中,有6个可以追本溯源到中国的古代传统节日。它们分别是,1月1日的元旦,1月15日的成人节,3月20日左右的春分,5月5日的儿童节,9月15日的敬老节以及9月23日左右的秋分等。日本除了上述15个法定的 祝日 以外,在民间,他们每年还要举行相当数量的 行事 。当然这些行事,内容或形式也大多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但总的来看,在整个日本具有代表性的 年中行事 中,元旦的四方拜,节分,女儿节,春分,儿童节,七夕,盂兰盆节,秋分和除夕等也发端于中国或吸收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

对比当今中日之间的节日内容,相同之处已寥寥无几。但我国古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容和内涵仍然可以清楚、充分地证明日本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渊源。正是由于先进汉文化传统的辐射,日本的传统 祝日 或 年中行事 中的风俗都或多或少的吸收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现分别以日本的当今法律规定和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为例来详细说明。

在当今日本,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当属 元旦 即新年了,又称 正月 或 正月 ,这跟中国传统的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日本的新年比中国的春节要早1个月左右,其实这是因为日本近代更改历法所造成的。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使用的历法是中国的传统历法,他们一直和中国同时过新年②。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改行了公元,但是民间还有相当一段时期没有能改过来,依旧将旧历 元旦 作为节日庆祝。直到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日本纯粹依赖于城市生活的工薪阶层的猛增才推行了新历法的实施。

从日本现在的 年中行事 ③中可以看出,从年前的 除夜 到 初诣 再到 七草(人日 節供) ,其中都渗透着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内容。 我国的除夕守岁风俗渊源已久。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更是对此大加赞赏,为后世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料。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写过 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 等表现孩子守岁时喧哗场面的著名诗章。在姑苏(今江苏苏州)的寒山寺还有 击钟分岁 的守岁习俗。在除夕之夜夜半之时,敲钟108下,意寓消除人世间108种烦恼等。 [3]这与日本的 大晦日言 、年越 、除夜 鐘 !(要说年三十,当数荞麦面和除夕夜的钟声了,译文由本文作者译,以下同) [3]的传统是一致的。但这种以敲钟消除人生疾苦的说法本来源于佛教,而佛教则是由中国经朝鲜传到日本的,但佛教的发祥地 古印度却没有此风俗。由此可见,日本的除夕夜守岁和除夕夜敲钟的风俗源于中国并不是无稽之谈。

日本的 初诣 ④风俗,发展到现在与中国的传统差别很大,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新年烧香、敬神、祭祖先是必行的仪式活动,拜年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 礼 、 孝 等密不可分。但在日本,由于道教在社会上的显赫地位和佛教的传统仪式,新年的初次参拜则特指对神社和寺庙尤其是对神社的参拜,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这也就形成了年三十夜撞钟,大年初一拜 社 的一种独特风俗仪式。

①②③④日语中的 祝日 和 休日 指的是法定休假日; 行事 指的是按惯例或习惯举行的仪式。关于现在春节的说法,据说起源于民国,之前叫元旦。

年中行事 则指一年里按习惯所举行的仪式活动。

即新年初次参拜神社和寺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