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会生热吗.ppt2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三下《14穿棉衣为什么暖和》课件

小学科学三下《14穿棉衣为什么暖和》课件
2.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保温(或隔热)?
14.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实验探究
根据实验,说说为什么穿上毛衣、棉衣会感到暖和。
我的结论: 穿上毛衣、棉衣会感到暖和是因为毛衣、棉衣有保温的
作用,既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又能阻挡外面的 冷空气进入。毛衣、棉衣的保温效果也有差异。
·应用探究
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保温(或隔热)?
·应用探究
穿毛衣、棉衣感到暖和,可能是因为它们能产生热。
·实验探究
我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三个温度计,其中两个分别用毛衣、布包起来,另一个 温度计裸露在室温中,几分钟后看三个温度计读数有没有变 化。
三个温度计读数有没有变化?说明了什么? 我的结论:
三个温度计读数没有变化,说明毛衣、棉布并不能产生 热。
·实验探究
1. 衣服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2. 各种衣料有什么特点? 3. 晾晒衣服时,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14.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说一说
天气变冷时,我们穿的 衣服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
为什么穿毛衣、棉衣会 感到暖和?先猜测一下原因, 然后动手研究。
·实验探究
我的实验1: 我的问题:
穿毛衣、棉衣感到暖和,是因为它们能产生热吗? 我的推测:
我的实验2: 我的问题: 穿毛衣、棉衣为什么暖和? 我的推测: 穿毛衣、棉衣暖和可能是因为它们具有保温作用。
·实验探究
我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在三个一样的杯子中倒进同样多的热水,其中两个分别
用毛衣、布包起来,用手在杯子外面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实验探究
比较三个杯子里水的温度? 1号杯子里水的温度:40℃ 2号杯子里水的温度:35℃ 3号杯子里水的温度:15℃ 水温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课件(3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课件(33张ppt)
喷气发动机 通过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高速喷射而产生动力。 拓展:喷气发动机的祖先——古代火箭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 现代的火箭属于喷气发动机的一种,自带燃料和氧化剂,基本 原理与古代火箭相同。
一、热机
2.热机的种类
热机的种类很多,如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
喷气发动机 通过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高速喷射而产生动力。 拓展:喷气发动机的祖先——古代火箭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二、汽油机
1.汽油机的结构
汽油在汽缸里燃烧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曲轴转动。
进气门
火花塞 排气门
汽缸 凸轮
活塞 连杆 曲轴
二、汽油机
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汽油机
柴油机
① 冲程 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二、展:喷气发动机的祖先——古代火箭
② 工作过程 热机的种类很多,如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
半周,此时,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气门吸入汽缸。 一是气门的闭合;
吸气冲程 热机的种类很多,如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
3. 缺点 对零件强度要求高,笨重、体积大、噪声大。
主要应用在载重汽车、拖拉机、坦 克、火车、轮船上,有的地方也用柴 油机发电。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对比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 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热机的种类很多,如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 然后,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 生活中的纸风车、走马灯的原理和汽轮机的原理基本相同; 汽油在汽缸里燃烧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然后,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 通过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高速喷射而产生动力。 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 B.在压缩冲程中它们的压缩程度是一样的 利用内能(热能)做功的机械

电和热的关系

电和热的关系
10
实施过程 课时一
1、使用教师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单元内 容、单元计划;使学生明确单元研究的基 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老师向全 班学生展示学生演示文稿示例;老师向全 班学生展示学生网站示例。
2、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焦耳,要求学生在 图书馆、网上查阅焦耳的生平事迹。
11
课时二
1.向学生说明物理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注 意事项,各个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开始实施探究实验,注意小组成员分工明 确,记录数据要实事求是。
14Leabharlann 动评价1.学生探究活动评价表; 2.对焦耳定律的理解与掌握的评价表; 3.对学生网站的评价。
15
16
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是是否会产生热量?
2.怎样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3.当一个物理现象人的肉眼不易观察时,可以通 过什么方法使人判断出这个量发生了改变?
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 带来危害?
6.从焦耳探索焦耳定律的历程中我们学到了哪些 精神?
4
针对本单元的课程标准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 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 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 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 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 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1.温度和温标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1.温度和温标

特别提醒 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若温度不同,即两 个系统没有达到热平衡,则系统一定存在着热交换。
应用体验
典例2 (2022广东普宁高二期末)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 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
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变化
易错辨析 判一判 (1)表示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常用的有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温度。 (×) 提示 热力学系统常用的状态参量有压强、体积和温度。
(2)热平衡是指系统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且系统内部分子停止运动的状态。
(×) 提示 热平衡是指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的状态,系统内部分子仍 在运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研究对象
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系统 。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 3.状态参量:为确定系统的状态需要用到的一些物理量,如: 体积 、 压强 、
温度等。
4.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系统内各部分的 状态参量 稳定
的状态。
探究三 温度计与温标
情境探究 某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儿子:“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 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其中的102度是指的华氏温度,40度是指的摄氏温度,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把40 ℃换算成热力学温度。 要点提示 40 ℃换算成热力学温度为313.15 K。
3.温度:处于热平衡的系统之间有一“共同的热学性质”,即 温度 。这就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9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名师获奖完整PPT课件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9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名师获奖完整PPT课件

玻璃 打 (bō lí) 破 木柴(mùchái) 燃铁器烧生锈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体 落 (wùtǐ) 地 食物腐败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湿衣服晾干
物理变化
第五页,共七页。
•谢 谢
第六页,共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19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糖的变化、蜡烛的变化。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却没有看到生 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于温
19 它们(tā men)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页,共七页。
1、手握勺子顶端,不能 用手去摸加热局部;
2、白糖(báitáng)的量不能超过 1克; 3、用蜡烛的外焰加热; 4、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
在水槽里; 5、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
糖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第二页,共七页。
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却 没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 会减少或者(huòzhě)消失了呢?实际上, 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由于温度高,水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 空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 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 还会产生局部碳的成分,所以勺子底 部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No 度高,水转化成水蒸气飞散(fēi sàn)到空中。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局部碳的成分,所以勺子
底部会留下碳黑的痕迹。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 有新。物理变化。谢 谢
Image
第七页,共七页。
第三页,共七页。有些(yǒຫໍສະໝຸດ xiē)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
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 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22张PPT)

点是_9_8_℃。
2、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
C 邻组的水先沸腾,提前沸腾
的原因可能是___。
3、图像中AB段水沸腾前吸
时间
热温度_升_高_,BC段水沸 腾时吸热温度_不_变_。
注: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达_到_沸_点;(2) 继_续_吸_热。
刚停止沸腾的水
沸点与气压(压强)的关系:
沸腾的水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压强增大时升高, 压强减小时降低
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法:降__低__温__度___ 和_压__缩__体__积____. (2)常见的液化现象
烧水时,壶嘴上方出现 “白 气夏”天.自来水管、水缸和玻璃上会“出 汗”. 冬雾天与,露嘴的里形呼成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 气.
巩固练习
• 1. 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它的温度随时 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该图象是(D)
• A. 冰的熔化图象 • B. 松香的熔化图象 • C. 玻璃的凝固图象 • D. 铁水的凝固图象
0
2、(2006,江西南昌)通过观察下图所示的三幅晾 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表__面__积___、液体的___温__度____和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2)乙图线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状态,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是
BC
段,
探究释疑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2 鲁科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2 鲁科版

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
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 倍,则ΔH也要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 相等,符号相反。如: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要注意“四看”: (1)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2)看ΔH变化的“+”、“-”是否正确; (3)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2.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 (1)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
(2)适当加减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出待求的
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要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从而得出待求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 (3)在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时,要注意反应热的符 号以及反应热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间的比例关 系。
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 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
成物中有4 mol P=O键和12 mol P—O键,所以ΔH=
(6a+5d-4c-12b)kJ·mol-1,磷燃烧是放热反应, 所以ΔH<0。答案为A。 答案:A
5.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
Q kJ。经测定生成的CO2恰好被100 mL 5 mol/L的 KOH溶液吸收生成K2CO3,则热化学方程式:C4H10(g) +6.5 O2(g)===4CO2(g)+5H2O(l)的ΔH为( A.-16Q kJ/mol B.+16Q kJ/mol )
答案:A
2.(2008年上海高考改造题)已知: H2(g)+F2(g)===2HF(g) ΔH=-270 kJ/mol,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 反应 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 热能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 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来表示

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实际上,历史上热学的建立和发展与这个问题有过密切关系: 如何将燃料通过燃烧化学反应放出的"热"更有效地转换为机械能? (即热能←→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效率。热学因此与“能源”问题关系密切。)
平衡态(equilibrium state):
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所有可观察的宏 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如果与原来相同,A=A’, B=B’, C=C’, 我们称原来的三个系统处于
互相平衡(互为平衡)的状态
多个热接触系统的总热平衡 。总热平衡。 热平衡态的传递性:第零定律。
问题:两个(或多个)平衡系统热接触后,是否还能保持原来(即接触前)的平衡状态?
C物体 (平衡态C)
A物体 (平衡态A)
( 平 衡物 态体 )
平衡态有关 察
的东西!
和 量

通过测量温度的办法,我们可不必让不同物体作直接热接触, !
就能方便地判断出如果它们作热接触后可获得:状态是否改变、
热量的传递方向等重要信息。
温度的测量和标定方法: 温度计的标定:水的三相共存(热平衡)状态,沸点。摄氏,华氏,绝对温标。
平衡态和它的可传递性质是存在温度概念的前提。 测量和实验显示,自然界的确存在温度这个量。
PV R or
T
PV RT
仔细的测量显示,气体越稀薄(n越小),它们的近似程度越好。
n 0 现在人们相信它们只在
的极限下才可能严格成立。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的极限,实际情况总会有些偏 差。 因此这个状态方程被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当密度较大时,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偏离会很大 。 这时应该寻找它的改善办法
结论:当质量不变时,有 而当质量改变时,就只能用
对平衡状态下的混合气体,道尔顿认为 可以用上面公式计算每个组分的压强(又叫分压强) 而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是所有分压强的和: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ppt(1)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ppt(1)
20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观 察 水 在 变 热 过 程 中 重 量 是 否 发 生 变 化 。
加热前的重 量
加热后的重 量
两次称出重量后发现:
21
( 2 ). 观 察 水 在 变 热 过 程 中 体 积 是 否 发 生 变 化 。
在试管里装满 水,剪一小块气 球皮把试管口蒙 住,并用橡皮筋 扎紧。
水、空气等一些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是否热胀冷 缩呢?我们找一些金属材料来观察一下吧!
通过铜环的铜球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 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了
54
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
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55
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
1、加热金属球,金属球 (能/不能)通过金属圈。说明 金属在温度 时,体积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课件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的热胀冷缩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
那克塔学校 于万江 1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课件
那克塔学校 于万江
2
3
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 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还 有哪些方法可以产生热?

11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 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 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 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 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 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化学热力学全PPT课件

化学热力学全PPT课件
第44页/共123页
1.3 焓
1 定容热QV
若系统的变化是在等容下进行的,则dV=0, W = -PdV =0,
V 0
U Q +W
QV U
说明:U是状态函数(其微小变化用dU来表示) ,
而Qv是过程量(其微小变化用δ来表示) 。它们在 恒容、不作非体积功的过程时仅仅只是在数值上是 相等的。
第45页/共123页
U UB UA
第36页/共123页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 由实验论证,热、功、内能三者的关系
例1:把100克0℃水放在一绝热套中,内有电阻丝。
水和电阻丝为系统,绝热箱和电池为环境。
第37页/共123页
H2O(l,0℃) 始态A
H2O(l,50℃) 终态B
U1 UB U A W1

功(W): 除热量之外,系统与环境交换
的其他能量。 功的符号:
环境对系统做功 W > 0,“+” 系统对环境做功 W < 0,“-”
第20页/共123页
W = We + Wf
总功
膨胀功、 体积功
(Expansion Work)
非膨胀功、 非体积功
(work except expansion work)
第15页/共123页
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的关系
➢ 每单位广度性质即强度性质
V / n = Vm
Cp / n = Cp, m
➢ 广度性质÷广度性质 = 强度性质
m/V=ρ
➢ 广度性质×强度性质 = 广度性质
第16页/共123页
2 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 系统的一系列物理量的总和,系统性质的综合表现。

二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的光和热 课件

二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的光和热     课件

谜底:太阳
探究新知 太阳在哪里?
宇宙
探究新知 太阳在哪里?
银河系
银河系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太阳就在银河系中。
探究新知 太阳在哪里?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探究新知 太阳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里?
太阳系
探究新知 你眼中的太阳是怎样的?
探究新知 太阳是怎样的?
太阳是圆形的
太阳发光
太阳是个大火球,浑身散发着热量
2.除了太阳会发光发热,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会发光发热? (列举最少4项) 手电筒、蜡烛、台灯、火柴……
3.将以下4种材料放到太阳光下暴晒半小时。 木头 石头 铁勺 衣服 (1)会烫手的是:石头、铁勺。 (2)易燃的物品是:木头、衣服。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在阳光强烈的日子里,和家人进行户外 活动时,事先准备防晒用品。
结论: 同一样物体,被太阳照射的温度更高,很暖和; 没被太阳照射的相对要凉些,温度不高。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晒太阳,猜一猜。
物品
石块
玻璃杯
铁片
温度
探究新知 拓展一:其他光照在物体上,也能让物体温度升高吗? 猜测1:能。 猜测2:不能。 拓展二:发热或基本不发热的光源举例。 发热:白炽灯。 基本不发热:LED灯。
第2单元 太阳和月亮
5 太阳的光和热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 温暖。 3.在阳光的照耀下物品会升温。 4.长时间待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要做好防晒工作。
科学探究目标 1.调动身体的感官,用合适的方法来对太阳的光与热进行探究。 2.能自主进行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传导》说课课件(含反思)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传导》说课课件(含反思)

环节五、总结巩固,拓展延伸(1 分钟)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制造了彩虹,研究了彩虹,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2. 学生谈收获感受。 3. 课外拓展:看似简单的阳光能分解成热传导,那看起来很艳丽的色光是否能再分解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本课的学习颠覆了学生的原有认知,他们的脑海中一定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颜色丰富的色光是不是也是由其它的光组合而成的呢?产生了 新的问题,从而又开启了新的研究,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让科学探究继续下去,这才是科学的本质所在。]
1.从生活实际出发找准学习的起点。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泡温泉生活事例为导入,聚焦生活中的热传递的现象,充分暴露 出学生的前概念,找准学生课堂学习的起点。随后又补充了暖手宝、哈哈气这两个学生孰悉的生活事例,在对这三个生活事 例的深层分析与讨论中,采用归纳法揭示热量转递的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热传导发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必须有接触,一是必须有温度差。最后总结出热传导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任意两种形态之间发生。
师:同学们,如果说手不碰到暖手宝,热气和热水,那么手还会热起来吗?(不会)也就是说,要想让手热起来,热量要想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必须 要满足什么条件?(板书:接触)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暖手宝的温度和手的温度是一样的,当暖手宝和手接触后还会有热量的传递吗?(不会)也就是说,物体之间要有热量的传递, 还要满足什么条件?(板书:温度差) 4.拓展生活事例。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的现象,想想你还见过哪些? 交流:做饭,炒菜,烙饼...(强调:方向:高--低;条件:接触,温度差。)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请同学们再来想想刚上课时,老师问大家的泡温泉的事例。这里面只有人体和温泉水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吗?温度水 的热量全部传给了人体吗?(不是。温泉水和空气之间也有热量的传递。板书:空气---温泉水)。 5初步建立热传导概念。 师:同学们,从物体的形态来看,人体属于什么形态?(固体。)温泉水是液体。手是固体。暖手宝是固体。手是固体。热气是气体。空气是气体。温泉水是 液体。(板书:固、气、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任意两种形态的物体之间,只要存在温度差,只要它们有接触,就都会发生热量 的传递。所以我们说: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出传到温度较低处。 环节三、进一步完善概念----物体(固体)内部热量的传递。 1预测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 师:同学们,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并且有了接触后,就可以发生热量的传递。如果是一个固体的内部也存在温度差呢?热量又是怎么传递的呢?这 个固体,比如说金属片,当我们加热金属片的一点时,这一点的温度就会升高,没被加热的地方温度会低,你们认为这时金属片内部温度是如何传递的?( 交流:从高到低。) 2.设计实验。 师:这只是你的猜测,怎么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呢?(实验)出示实验器材,交流设计。 师:为什么要涂黄油?加热后黄油会发生什么变化?(融化)它起什么作用?(借助蜡黄油观察金属片各个部位温度的变化,金属测温太困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教学课件)(共30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教学课件)(共30张)

4.影响热源传递热的因素 哪些因素能影响蜡烛火焰传递热的效果?
(1)在蜡烛周围相同距离放置两支温度计, 记录它们的读数。
(1)在蜡烛周围相同距离放置两支温度计, 记录它们的读数。
(2)在一支温度计前(温度计与蜡烛火焰之间)放一块挡板,记 录它们的读数。
(2)在一支温度计前(温度计与蜡烛火焰之间)放一块挡板,记 录它们的读数。
5.换热源实验 将蜡烛火焰换成其他热源,如一杯开水,是否会有同样的现象?
实验证明,将蜡烛火焰换成一杯开水,是否会有同样的现象?
现象相同。因为一杯开水和蜡烛的火焰都相当于热源,所 产生的实验效果是一样的。
6.最大的热源——太阳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热源,距离我们约 有14 960万千米。想一想,太阳发出 的热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一、认识热源传递热的方式
1.认识热源
靠近燃烧的炉子时,我们会感到热。靠近点燃的蜡烛也会有这种感觉吗?
①点燃蜡烛 ②手向火焰侧面靠近 ③体会手的感觉 ④注意用火安全
火焰周围都能感受到热
➢像燃烧的炉子、点燃的蜡烛,都能发出热量。能发出热量的物体,我们 称为热源。你还知道哪些热源?
2.用手感受热源发出的热 点燃的蜡烛是热源,用手测一测是怎样传递热的?
(3)改变一支温度计与蜡烛的距离,记录它们的读数。
(3)改变一支温度计与蜡烛的距离,记录它们的读数。
温度计① (原距离)
稳定后的温度/℃
34℃
温度计② (距离远)
31℃
温度计② (距离近)
38℃
(4)通过实验,我发现: 在相同时间内,距离火焰近的温度计的温度从26℃
上升到了38℃,而距离火焰远的温度计的温度从26℃上 升到了31℃。距离火焰近的温度计温度更高,说明蜡烛 的火焰的热传递给温度计时会受到距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穿棉衣、盖棉被为什么暖和?
• 棉絮和羽绒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 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 外界的冷空气靠近不了身体,身体内的 热量也散 冬天来了,说说生活里保温 设备和人们的保温措施。
课下实践:
• 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保温,有时候更 需要散热和散热设备,观察人们在这方 面是怎么做的?
双堠小学
韩宝娟
棉衣、棉被会生热吗?
注意事项:
① 操作的同学不准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不 准长时间的揉捏包裹物,不准长时间的靠近 温度计呼吸,以免影响实验的效果。 ② 做好实验前与实验后温度的比较。 ③ 组长负责填好实验记录表。 ④ 实验完毕后,小组内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得出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