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诗词赏析题荟萃

合集下载

《过零丁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附答案)

《过零丁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附答案)

《过零丁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35个阅读附答案)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2005年贵州省黔西南州 3、对《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

B、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死得其所的意愿,反映了他崇高的以死报国的生死观。

答案:3、(A )(2分)二、(2006泰州市试题B)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

(5分)(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2分)答:(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尾联),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答案:(1)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2分)三、2006年四川省成都市一、诗歌鉴赏。

( 共 4 分)阅读下面古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1.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1分)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 分)答:答案:一、(4 分)1.(1 分)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时起时沉。

(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2.(3 分)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 分),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 分),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 分) 。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教师中心稿)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教师中心稿)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教师中心稿)[专家概说]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今年中考中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解题指导] (1)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

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春望》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春望》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春望》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41个阅读附答案)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2003年咸宁)春望杜甫(3).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答:(4)、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

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句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国破”的残垣断壁与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

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的赏析。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答:答案:(3)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4).A(5).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二、(2004•四川)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3)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00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汇编(学生版)

200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汇编(学生版)

200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汇编(学生版)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5全国卷)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辽宁卷)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宋·王安石宋·方惟深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分)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天津卷)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2005-2015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答案及诗歌详解)

2005-2015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答案及诗歌详解)

山东卷05年-15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诗歌详解)2005山东卷诗歌赏析••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注]•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2006年山东卷诗歌赏析晓上空泠[líng]峡王闿(kǎi)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里。

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撰著授徒。

⑴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分)【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解析】描述的情景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五更”照应标题中的“晓”,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是从“驿亭”出发“上空泠”;人物除了纤夫,自然包含着作者;事件是“上空泠”峡。

⑵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解析】前两句的写景叙事是为后面的言情张本。

一“惯”字写出了艰难挫折对他来说是常有的,而“不解”则突出了诗人根本不把它们放在心上,天大的困难也毫不畏惧,依然能冷静地“卧听”对待。

2005年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集萃

2005年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集萃


。( 陕西省 )
福是 苏 轼

20.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以花喻雪的两
。( 河南省)
美好祝愿 。(福州市 )
14.( 1)诗有形。 那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 ” 的轻烟淡月 ; 那是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的花态草情 。
21.月常常人诗。苏轼《 水调歌头》 中的“ _
”表达 了对 亲人 的
④人们常用李商隐( 无题》 中的名句“ _
_ __
后已的崇高品质。
一 徕赞 鞠 尽 死 美 躬 瘁、而
( 山东省)
12.E曹判论战》 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
⑤写出 词下 万尧 古诗 和 一 节关的 个 一 诗句;_
* f 利 飞 对1 事 评 是汇 一 — t ; 嘈判 1t 一 价 ‘ 一 的
战” 的原 因是 “
③苏轼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一词中, 表达
一 种美 好 愿 望 的词 句 是 “ ’ 四川省) ‘ 。( 11.《 望岳》 中与“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 层” 有异 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哈尔滨市 )
③《 岳阳楼记》 中表达了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一
l ij 是“ .
_
__ , 。(新t a ) l 28 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 : “ 从今若许闲 乘月 , 拄杖无时夜扣 门。” 异曲同工 , 孟浩然与古人
“ 把酒话 桑麻 ”后约定 :
。( 新疆 )
17.请你从积累的占诗词中写出一个与“ 大海” 有 关的完整诗句:
(2 )除上面列出的四首诗词外 , 你还能再写一组
24.李白《 行路难》 中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两句诗 是: , 。( 广东省 ) 25.苏轼在《 水调歌头》 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 景的心愿 ,并体现他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词句是 :

《渡荆门送别》中考古诗赏析题(2005-2019)

《渡荆门送别》中考古诗赏析题(2005-2019)

《渡荆门送别》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44个阅读附答案)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2005年四川省成都市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二、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 10.赏读古诗。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

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三、2007年湖北省潜江市、仙桃、江汉油田6.古诗赏析。

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

(3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诗经 关雎》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附答案)

《诗经 关雎》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附答案)

《诗经•关雎》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16个语段附答案)一、2005年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一)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7题。

(5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5分)答:●相关链接:O“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O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案:(一)(5分)7.《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

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

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宜综合评分。

参考评分点:点出写景句与写情句,2分;意境分析具体,2分;表述恰当,1分。

)二、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4题。

(6分)关雎•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l4.(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选择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选择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得一项就是()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得就是边塞将士得生活,描绘边地得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得复杂感情,就是宋代边塞诗得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得“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就是吹奏哀怨得《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就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得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得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得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得风格。

2、选出对此诗理解不恰当得一项就是()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得比喻,绘出了雨得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得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得气氛、忙得节奏。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得风光及繁忙得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得热爱之情。

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3、选出理解有误得一项就是()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A、这就是唐代诗人王维作得一首七言律诗,又名《送六二使安西》.B、这里得“渭城”指秦故都咸阳城,“故人”就是老朋友得意思.C、诗得一、二两句写景,写出了送别得时间、地点与环境气氛。

D、诗得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强烈、真挚得惜别之情.4、选出解说有误得一项就是()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

A、这就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所作得画上题写得七言绝句。

B、全诗通过对画面景物得描写,结合联想,显示了早春自然界得勃勃生机,形象真实,意境清新。

C、第三、四句实写了画中得景物,如鲜嫩得蒌蒿、短壮得芦芽、逆水上游得河豚。

2005年高考诗词鉴赏系列_八_

2005年高考诗词鉴赏系列_八_

分,答出 “ 思乡之情”给 1 分) (3)(3 分)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
人,表现了“ 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 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 尽日”等 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 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 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 句的内容。(分析给 2 分。答出画面的内容给 1 分。写出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 给分)
古诗文助读
2005 年高考诗词鉴赏系列 ( 八)
江苏省太仓高中(215400) 唐惠忠
十四 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 注]①此诗约作于 980 年,诗人时年十九,进 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 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 写 出 这 首 诗 颈 联 中 一 组 对 仗 的 词 语。 ( 2)从首句的“ 聊”到末句的“ 惊”,反映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画院曾用“ 野水无人渡,孤舟 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 一船夫睡 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 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 赏析】 寇准(961- 1023 年),字平仲,有《 寇忠愍 公诗集》传世。寇准十九岁时任巴东县令《。 巴 东县志》记载“:(寇准)在县日,人皆以寇巴东 呼之。”堂堂县令,竟被亲切地呼为“ 寇巴东”, 由此可见他与当地老百姓的亲密关系。这在 封建社会的官吏中是少见的。“ 期年之间,政 化大行”,乃至于“ 每期会赋役,不出符牒,惟 县乡里姓名揭县门”,人们就会主动地交赋服 役。当时不少有识之士,以寇准在巴东的作 为,断言他有济世之才。后来他果然成为历史 上有名的良相。事实上,初到巴东的寇准,颇

2005年高考诗词鉴赏系列_四_

2005年高考诗词鉴赏系列_四_
诗词鉴赏
2005 年高考诗词鉴赏系列( 四四))
江苏 唐惠忠
六(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 1—3 题。(8 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 《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 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 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 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 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赏析] 《望庐山瀑布》 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 诗。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其峰尖圆,烟云聚 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太平寰宇记》)。可是, 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 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团团白烟,缥 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 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 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 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 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 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 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 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 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 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 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
瀑 布 喷 涌 而 出 的 景 象 描 绘 得 极 为 生 动 ;“ 直 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 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 银河落九天”,“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 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 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 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 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 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 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然奇特,但并 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 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 切,从而振起全篇,使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 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 给人以想像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鉴赏

2005年古诗词鉴赏

2005年古诗词鉴赏


7[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 均以荷与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 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月黄昏,形容月光昏暗,表明天黑已久。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 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 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 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2,表达了诗人孤寂怅 惘的心绪2。 “氛围”“心绪”各2分。 (2)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 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 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 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 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 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 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 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天津卷]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 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3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 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 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真题汇编(参考答案)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真题汇编(参考答案)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真题汇编参考答案01.全国卷Ⅰ答案:⑴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⑵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02.全国卷Ⅱ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03.全国卷Ⅲ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04.北京卷答案:① D ② 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05.福建卷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中考诗词鉴赏题

中考诗词鉴赏题

中考诗词鉴赏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目:1. 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这四句诗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诗人将大海的气势描绘得极其宏大,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里升起又落下,银河的光辉好像是从大海里散发出来的。

通过这种描写,展现出大海包容天地、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气魄,也表达了诗人曹操广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目:2. 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解析: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行去。

这两句诗通过“平”“阔”“正”“悬”等字,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丽景色。

3. 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这两句诗蕴含着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

“生”和“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蕴含着淡淡的乡愁。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题目:4. 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析:诗人通过描写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早莺争树、新燕啄泥、乱花浅草等,抒发了他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全程突破2005年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全程突破2005年诗歌鉴赏

2005年各地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集锦1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

②挼:搓揉。

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

(1)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2)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

试简要分析各是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答:16.(1)前首词中的"梅":开在雪中但意已露,有明月照耀,娇媚半开,玲珑清新,像一个出浴美人。

后首词中的"梅":开在雪中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

前"醉":梅花的娇美姿色使人欣赏,雪缀琼枝、月照梅花的清新意境使人迷恋,劝人饮醉,表达的是依恋梅花、欣喜信的陶醉喜悦的感情。

后"醉":年年都醉,但是伤心泪,是感伤自己天涯海角飘泊不定,感伤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衰老。

(抓住作品中写梅和写情的词句加以分析)(2)前词的意境:淡雅、清新、宁静、玲珑、优美;后词的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

不同的原因:环境(背景)不同--虽然都以雪为背景,但前词以"信""明月"配合;后词以"风势"等配合。

意象特点不同--前"梅花"香脸、琼枝、玉人出浴,形象美好;后"梅花"零落、难看。

人的遭遇、情感不同--前词是"赏",愉快欣喜;后词是天涯海角、年华衰老。

200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

200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

200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参考答案】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005年湖北荆门中考试题)已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3.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参考答案】23.离愁;志愿或志向。

24.略。

(2005湖北十堰)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参考答案】7.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8.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2005湖北黄冈)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7、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参考答案】6、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7、⑴、略(言之有理即可)⑵、略(言之有理即可)(2005湖北恩施)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005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荟萃 苏教版

2005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荟萃 苏教版

2005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荟萃广州市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⑵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⑵“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诗词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

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领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1.A 2.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5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

2005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

2005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破阵子·为陈司亩斌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参考答案】9.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意思正确即可)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2005江苏泰州)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眷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2分)[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分)[答] 【参考答案】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选题目: 微风 惊雷 浪花 落英
题目: ________________
细雨 朱自清毛呢。
3.( 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
欣赏下列诗歌, 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 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54
中学语文园地 2006.1- 2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 句 集 中 在 一 个“思 ”字 上 , 强 烈 地 表 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 的 三 、四 句 集 中 在 一 个“梦 ”字 上 , 幻 化 出 的 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 僵 卧 ”道 出 了 老 迈 境 况 ,“孤 村 ”表 明 与 世 隔 绝的状态, 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 湖北省孝感市) 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 》赏 析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A. 首联直 接 写 出 自 己 获 罪 被 贬 的 原 因 ,“朝 奏 ” 与“夕贬”对比, 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 联 表 明 诗 人 的 心 迹 : 不 惜 残 年 为 皇 上 革 弊 除害。 C.颈 联 即 景 抒 情 , 表 现 了 诗 人 忧 家 伤 国 的 情 怀 。 “马 不 前 ”表 现 了 诗 人 内 心 的 矛 盾 与 痛 苦 , 也 让 人 联 想到马致远的“瘦马”, 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 诗 人 向 侄 孙 韩 湘 交 代 后 事 , 显 得 从 容 、 宁静, 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7.( 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辛 弃 疾 尽 管“白 发 生 ”, 却 依 然 眷 恋 自 己 曾 经 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 首 诗 中 ,“浮 云 ”一 词 的 寓 意 是 什 么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 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 完成①~③题。
的活力, 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
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 、六 句 诗 人 用“乱 ”字 勾 画 出 了 春 天 百 花 竞
放 , 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 用“没马蹄”写 出 了 西 子 湖
畔春草深深, 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 , 有 关 湖 光 山 色 的 题 咏 很 多 , 但 这 首 诗
14.( 浙江省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 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 展开联想和想象, 描绘第二联所展 现出的画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感。 13.( 四川省资阳市) 品读下边这首诗, 按要求作答。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试题集萃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①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 为什么要多次提 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写 ”春 归 ”、“春 到“, 交 代 梅 花 开 放 的 背 景 , 暗 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 示 ”春 天“就 要 到 来 , 表 现 出 诗 人 坚 定 的 信 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 过 春 天 里 的 烂 漫 山 花 衬 托 出 梅 花 不 与 群 芳 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 春 天 为 线 索 展 示 梅 花 的 俏 丽 , 以 梅 花 的 高 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 样 是 写 梅 花 , 毛 泽 东 的《卜 算 子 咏 梅 》和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 ,“专 题·荷 ” 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江苏省无锡市)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
②请展开想象, 描述“白头搔更 短 , 浑 欲 不 胜 簪 ”
所展现的画面, 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广东省课改区)
品读下面的诗歌, 你会得到很多启发, 请你从以
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赠从弟① 刘 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②凝寒, 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 堂弟。②罹( l ì) : 遭受。 A.首句中,“亭 亭 ”的 意 思 是“高 耸 的 样 子 ”, 写 出 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 、四 两 句 连 用 两 个“一 何 ”, 第 一 个“一 何 ”突 出了风之大, 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反 衬 手 法 的 运 用 是 这 首 诗 写 作 上 的 主 要 特 点, 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 松 柏 为 喻 , 赞 颂 松 柏 挺 立 风 中 而 不 倒 , 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不言而喻。 10.( 江苏省泰州市) 阅 读 辛 弃 疾 的 《破 阵 子·为 陈 同 甫 赋 壮 词 以 寄 之》一词, 完成下列各题。
中学语文园地 2006.1- 2
55
试题集萃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 , 说 说“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 ”中 的“天 下 事 ”指 的 是 什 么 ?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 , 但 甲 、乙 两 诗 都 把 它 转 化 成 了 具 体 可 感 的 物 象 。甲 诗 寄 托 在 邮 票 、船 票、_________、_________ 等对应物上, 乙诗则寄托 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 、乙 两 首 诗 都 抒 发 了思乡之情, 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________________。 ②品 读 甲 、乙 两 诗 , 找 出 自 己 最 欣 赏 的 诗 句 , 并 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放 飞 思 绪 , 想 象 甲 诗 中 的“我 ”跪 在 母 亲 的 坟 前会想些什么 ? 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 与“亲 人 ”相 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湖北省荆州市) 读杜牧的《赤壁》, 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 这 是 一 首 与 三 国 故 事 有 关 的 诗 ,“ 东 风 ”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 , 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 ”是 千 古 传颂的名句, 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湖北省襄樊市)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 作 》一 诗 品 析 有 误 的一项是( )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 ”字 的 表 达 效 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江苏省扬州市)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阅读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 笼 寒 水 月 笼 沙 ”这 句 诗 所 描 绘 的 画 面 , 具 有怎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 什 么 人 ? 全 诗 表 现 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济南市课改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