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南海南部盆地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

合集下载

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1.1区域地质概况珠江口盆地是位于南海东北部的大陆边缘盆地(系指N12°以北的区域, 包括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台西及台西南和中建南、双峰及笔架等盆地),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及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三个洲际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和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混合叠置区[1]。

珠江口盆地其地理位置为E111°00′~118°00′,N18°30′~23°00′, 东西长约800 km, 南北宽约100 ~360 km , 海域面积为17.7×104km2。

为了适应油气勘探管理,中海油以E113°10′为界将珠江口盆地分为东、西2部分,即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和神弧隆起,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和珠二坳陷以及东沙隆起和番禺低隆起。

该盆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大规模油气勘探以来,在北部裂陷带及中央隆起区已陆续勘探发现了20多个油气田, 且石油年产量保持在千万立方米以上,约占中海油在南海北部开采量的66%以上[1]。

图1珠江口盆地基本构造单元组成及裂陷带与隆起带展布(据傅宁等, 2007)1.2地层发育作为被动大陆裂谷盆地的珠江口盆地,与中国其他裂谷盆地一样具有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共性,在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后,本地区在中生代褶皱基地上共发育了九套地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古近系神狐组、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新近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万山组及第四系(图2),各地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差异,导致其地层发育的不同。

具体分述如下:1.神狐组(古新世一早始新世,65.0-49.OMa,Tg-T90)神狐组沉积于盆地裂陷初期,地层与燕山期花岗岩基底呈不整合接触,在珠一坳陷仅有局部地区钻遇到。

岩性为一套杂色含凝灰质砂岩夹紫红、棕褐色泥岩,沉积相为浅水湖泊相和火山岩相。

2.文昌组(中始新世,49.0-39.OMa,Tg-T80)文昌组沉积于盆地裂陷一幕,与下伏神狐组存在明显的岩性突变,在大部分地区直接超覆于前古近系基岩上,地层底界面为T90反射层;文昌组沉积末,由于珠琼二幕构造运动,断陷整体隆升,使文昌组上部地层遭受强烈剥蚀,顶面T80反射层具有全区不整合特征。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发布时间:2021-05-07T10:36:42.4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9卷第3期作者:黄晓清[导读] 深水盆地一般是指位于水深超过300m的大陆架黄晓清中石化胜利地质录井公司山东东营 257200摘要:深水盆地一般是指位于水深超过300m的大陆架-大陆坡等海域的沉积盆地。

南海深水盆地位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转换部位和欧亚、印-澳和菲律宾三大板块的交互区,受中、新生代周边不同板块的相互作用以及南海扩张等地球动力学事件的综合控制,具有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特征。

关键词: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勘探方向引言自2006年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以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迫切需要寻找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21世纪以来,国外深水获得了一大批油气勘探发现,我国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钻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截至20世纪末,始终没有获得商业性发现。

在南海南部,我国做了大量科学考察、地球物理调查和部分综合评价。

据原国土资源部的评价结果,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在深水区。

南海深水油气勘探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该区边缘海深水成藏条件复杂,而且边缘海深水属于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前缘领域,面临着深水区盆地结构与形成演化、深水区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机理、深水区构造成像、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深水安全高效探井作业关键技术等世界级勘探难题的挑战。

1区域地质概况南海位于西太平洋和新特提斯两大构造域交接部位,在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3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古南海地台新生代发生裂谷作用形成了具有洋壳结构的边缘海,发育了深海盆、大陆坡和大陆架等典型的海底地貌单元。

我国深水区盆地(水深大于300m)主体位于南海海域,深水勘探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

完整版印度尼西亚构造地质中文版

完整版印度尼西亚构造地质中文版

印度尼西亚地质罗伯特•霍尔伦敦皇家霍洛威大学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地质情况复杂。

其邻接构造活跃地区,特点是由于俯冲作用造成的地震和火山作用频繁。

西印尼主要是由大陆地壳支撑,而在东印尼地区,更多的是弧形地壳和蛇绿岩层,和一些年轻海洋盆地。

3 亿年前,冈瓦纳大陆超大陆块与欧亚俯冲边缘相撞,裂开的地层片段重组形成了印尼群岛。

现代印尼地质明显是新生代时在此边缘俯冲与碰撞的结果。

现代地质构造背景印尼是由超过18000个岛屿组成的巨大群岛,从北纬 6 度到南纬11 度穿过赤道,从东经95度到141 度,延伸超过5000公里(图 1 和2)。

其位于三大主要板块的交界处:欧亚大陆,印度- 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菲律宾海(图1)。

在印尼西部,位于欧亚和印度板块边界上的是巽他海沟(Sunda Trench )。

位于苏门答腊岛与此海沟平行的是右行走滑的苏门答腊断层,在海沟和与海沟平行处的进一步向北运动,将斜板收敛分割成普通收敛,形成了此断层。

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主动变形位于巽他海沟和苏门答腊断层之间。

与此相反,爪哇岛东部,主动变形发生于宽可达2000 公里的一复杂缝合带中,包括一些小板块和多重俯冲地带;板块边界(图1)为一些海沟和另一个主要走滑带,左行索龙(Sorong)断层,从新几内亚延伸到苏拉威西岛。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显示印尼板块间有很高的相对移动速度,一般超过了每年几厘米。

火山和地震活动通过地震带和火山带(图1)大体上可很好地界定俯冲地带,地震带深可达600km (图3)。

自从公元1500年,印尼至少有95座火山爆发过,大部分位于下降的岩石圈板块之上100公里到120公里之间。

火山爆发指数(VEI)超过4的巨大爆发次数记录有32 次;其中19次是过去200年间爆发的,包括1815年的Tambora 火山爆发(VEI=7)和1883年的Krakatau 火山爆发(VEI=6)。

位于松 巴哇岛(Sumbawa 的Tambora 火山,因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广为人知,其 1815 年的爆发造成了北半球的“无夏之年”,致使庄稼歉收,导致饥荒和人口流动。

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总结

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总结

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总结一、南海海底地形的特点1.岛屿分布形态多样:南海拥有众多岛屿,包括中国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岛屿。

这些岛屿的分布形态多样,有的是火山岛屿,有的是珊瑚岛屿,形成了南海独特的岛屿风光。

2. 海域面积广阔:南海海域面积广阔,约为350万平方千米,其中水深较浅的海域占据较大比例,适宜渔业和资源勘探利用。

3. 海底地形复杂:南海海底地形复杂多变,包括海山、海沟、海脊等地质构造,地形起伏不平。

4. 海底地质沉积丰富:由于南海地处东南亚地块、澳洲板块、印度尼西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四大板块的交汇区域,南海海底地质沉积丰富,含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二、南海海底地形的形成机制1.板块构造:南海所处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的交汇区域,形成了南海地质构造复杂的地质背景。

板块构造运动使得南海地表和地壳发生了变动,形成了种种奇特的地质地貌。

2. 弧-后陆盆体系:南海地区经历了古-中生代的弧-后陆盆体系演化过程。

地壳由火山岛弧、陆缘海盆向向陆分别演化形成陆缘弧凹性轴向盆地体系、陆缘弧破裂向海分别演化形成陆缘弧破裂向海海盆和陆缘海盆体系。

3. 热液作用:南海地处太平洋"环太平洋火山带"和菲律宾海"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地表火山活动频繁,地热活动强烈,地下岩石和矿物质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热液矿床。

三、南海海底地形的地质构造1.海山:南海地区散布有众多的海山,形成了南海特有的海山地形。

这些海山是地幔柱状物质上涌的结果,有些地方还有海底热喷泉与热液喷口,其周边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价值。

2.海脊:南海海底地形中,分布着一些海脊,它们通常是由地幔物质上涌,至海底表面、形成新的地壳,随后与周围海底地壳表面往两边扩张,形成新的洋壳。

海脊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厄尔尼诺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_0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_0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摘要:本文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中国南海边缘盆地的构造和演变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最后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探讨,对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中国南海;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方,属于太平洋的西部海域,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海盆之一,拥有约1073.82km2的海域面积,不仅生态系统分布广阔,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包括海洋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

南海是海上航行必经的区域,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 中国南海边缘盆地性质及其构造和演变南海北部盆地是在华南地块及其边缘活动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拉张型新生代断陷—坳陷型含油气盆地,盆地规模较大。

当新南海处于张开阶段时,南沙地块开始呈现出裂离的状态,并且移动到距离华南大陆较远的区域。

在南沙地块漂移的过程中,地层逐渐发生褶皱断裂。

南海北部伸展盆地受到断裂、扩张和沉陷作用,使盆地普遍具有早期断陷、中期断坳、晚期区域沉降的发育过程。

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在裂陷活动的初期、地势起伏较剧烈的构造环境下,沉积不稳定,以山麓相、洪积相等粗碎屑沉积为主;在裂陷活动的中期,地势被削平,出现比较宁静的湖泊环境,在湖盆的深洼处形成具有生油条件的暗色泥岩。

其后断裂又活动,盆地普遍下沉,被海相沉积物充填。

拗陷期被凹底锅式的大型坳陷所统一。

琼东南盆地、珠二坳陷和台西南盆地裂陷期晚期处于大陆坡位置,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烃源岩形成与河流—三角洲煤系密切相关。

中沙—西沙到笔架区烃源岩为渐新世—中新世海相烃源岩,与陆源有机质输入相关。

2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典型的含油气盆地,是在华南板块及其边缘地块地质活动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呈现出新生代凹陷型的特点。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在新生代初期曾发生过裂陷,主要呈现出东北至东西向的分布方向,到新生代的晚期阶段,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逐渐演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Rossby波临界周期与海面高度异常能谱临界周期在南海的空间分布特征

Rossby波临界周期与海面高度异常能谱临界周期在南海的空间分布特征

Rossby波临界周期与海面高度异常能谱临界周期在南海的空间分布特征杨棋;陈桂英;尚晓东【摘要】本文利用WOA01(the Word Ocean Atlas 2001)海水各层气候态温盐数据计算南海Rossby波临界周期,并与其在同纬度西北太平洋中的分布对比.结果显示,在南海中Rossby波临界周期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且由于南海的特殊地形,海盆中Rossby波临界周期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与其在大洋中呈纬向带状分布不同.通过分析南海各网格点上海面高度异常(SSHA,the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的能谱,我们发现在海盆中部其临界周期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基本相同,其值也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因而从观测上验证了模式结果,即在海面风应力旋度能谱临界周期小于等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的条件下,海洋响应能谱临界周期等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0(029)004【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临界周期;南海;Rossby波;SSHA能谱;风应力旋度【作者】杨棋;陈桂英;尚晓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上海海洋气象台,上海,201300;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Rossby波临界周期是研究大气强迫如何通过海洋Rossby波影响海洋上层能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Lin等[1]将大气强迫与Rossby波临界周期的大小关系划分为3种情况: 1)振荡周期小于Rossby波临界周期的大气强迫不能激发出Rossby波; 2)振荡周期大于Rossby波临界周期的大气强迫激发出对应周期的Rossby波, 能量通过Rossby波输入海洋, 并且随着Rossby波东移或西移传播至大洋边界; 3)振荡周期接近Rossby波临界周期的大气强迫激发出群速度较小甚至为零的Rossby波, 大气输入海洋的能量通过Rossby波在当地聚积, 从而造成海洋对应周期能量的增加。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东南亚某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地形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地形剖面示意图中M 点对应左图中点A. ①B. ②C. ③D. ④2. 下列有关婆罗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南部海域大陆架宽广B. 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平原C. 甲河流程约100公里D. 降水多,河流通航里程长【答案】1 D 2. 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据右图剖面图分析,在南北方向上,M 点位于山顶位置;在东西方向上,M 点位于山脊位置,对照左图四点进行分析,④最符合,故D 项正确;①位于河谷地区,故A 项错误;②位于鞍部,且在东西方向上为山岭,不是山脊,故B 项错误;③位于山岭,与右图剖面图不符,故C 项错误。

【2题详解】据图中的等深线分析,西北部等深线较稀疏,说明海域大陆架宽广,故A 项错误;沿海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有利于聚落的形成,故B 项正确;根据甲河流所跨的经度判断,甲河流程大于100公里,故C 项错误;处于低纬度地区,降水较多,但受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大,且河流短促,故河流通航里程较短,D 项错误。

【点睛】确定某一剖面图沿哪条剖面线绘制的方法是:一观大势: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悬崖)穿过的最高为.的和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吻合。

二找关键:注意找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三细分析: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仔细分析其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反映。

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2020年3、4月份,日落后金星见于西方天空,在暮光中相当明亮。

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时段,金星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4. 若某日观测者能欣赏到金星、月亮同时出现在日落时的西方天空,则月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3. D 4. D【解析】【分析】【3题详解】金星离太阳比地球近,金星反射太阳光线可以反射到地球上,在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是一个明亮的星星,只有当金星位于地球西边且与昏线对应时,才出现“长庚星”;出现在东边且与晨线对应时为“启明星”,金星日落后见于西方天空,在暮光中相当明亮,此时金星为“长庚星”。

南海海盆俯冲消亡机制:马尼拉海沟俯冲起始的启示

南海海盆俯冲消亡机制:马尼拉海沟俯冲起始的启示

2023/039(09):2569 2582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09.03占华旺,索艳慧,朱俊江等.2023.南海海盆俯冲消亡机制:马尼拉海沟俯冲起始的启示.岩石学报,39(09):2569-2582,doi:10.18654/1000-0569/2023.09.03南海海盆俯冲消亡机制:马尼拉海沟俯冲起始的启示占华旺1,2 索艳慧1,2 朱俊江1,2 李三忠1,2 王鹏程1,2 王光增1,2 周洁1,2 王秀娟1,2ZHANHuaWang1,2,SUOYanHui1,2 ,ZHUJunJiang1,2,LISanZhong1,2,WANGPengCheng1,2,WANGGuangZeng1,2,ZHOUJie1,2andWANGXiuJuan1,21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 2661002 崂山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1 FrontiersScienceCenterforDeepOceanMultispheresandEarthSystem,KeyLabofSubmarineGeosciencesandProspectingTechniques,MOEandCollegeofMarineGeosciences,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00,China2 LaboratoryforMarineMineralResources,LaoshanLaboratory,Qingdao266237,China2022 08 05收稿,2023 06 17改回ZhanHW,SuoYH,ZhuJJ,LiSZ,WangPC,WangGZ,ZhouJandWangXJ 2023 ClosuremechanismoftheSouthChinaSea:InsightsfromsubductioninitiationalongtheManilaTrench.ActaPetrologicaSinica,39(9):2569-2582,doi:10.18654/1000 0569/2023.09.03Abstract AstheonlyconvergentboundaryintheeasternSouthChinaSea(SCS),theManilasubductionzoneisakeytounderstandthesubductionmechanismoftheSCSandtodeepenthetectonicevolutionoftheSCSfrommarginalbreakup,viaspreadingtoclosure ThelatesttomographicimagesshowthattheoriginalrangeoftheSCSextendsfromthepresentManilaTrencheastwardto400~500km However,theinitialtimeoftheSCSsubductioniscontroversialandthesubductionmechanismispoorlyunderstood BasedontheseismicprofilesacrosstheManilasubductionzone,theagesofigneousrocks,andtheresultsofbalancedcross sections,this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anddefinesthesegmentationandinitialsubductiontime ThisstudyfoundthatthezirconagedatadistributedinthePhilippineIslandsaremainlyintheEarlyMiocene MiddleMioceneperiod,andthebalancedprofileanalysisshowsthattheSCSsubductionhasbegunintheMiddleMiocene Therefore,theinitialsubductiontimeisproposedtobefromEarlyMiocenetoMiddleMiocene,andthesubductionmigratedfromsouthtonorth CombinedwiththeresultsoftheCenozoicplatereconstructionaroundtheSCS,theevolutionoftheManilasubductionzonecanbesubdividedintothreestages:(1)DuringthePaleocene EarlyMiocene,theManilasubductionzoneexistedasalarge scalestrike slipfaultzoneorsubductionzoneboundary (2)IntheEarlyMiocene MiddleMiocene,underthebackgroundofmultipleplateconvergence,duetothejointeffectoftherapidnorthwardmovementoftheAustralianPlate,theWNW directedsubductionofthePacificPlate,andtheWNW directeddriftofthePhilippineSeaPlatewhichcollidedwiththeNorthPalawanMicroplate(Mindoro),thelarge scalestrike slipboundaryinthewesternPhilippinebegantoformastheManilasubductionzone,andtheSCSbeganitssubduction (3)DuringtheLateMiocene EarlyPleistocene,asthePhilippineSeaPlatecontinuedtomovenorthwestward,thenorthernsegmentoftheManilasubductionzoneenteredacollisionalorogenicstage,whilethesouthernsegmentwasstillinastateofoceaniccrustsubduction Thisprocesseventuallyformedthepresent daytrench accretionarywedge forearcbasins(NorthLuzonTroughandWestLuzonTrough) volcanicarc(LuzonVolcanicArc)geomorphologicalcombination Insummary,theextinctionoftheSCSispassive,becausetheManilasubductionzonebelongstothedynamicsystemofthePacificPlateandiscausedbyinducedpassivesubduction,differentfromtheSumatra BandasubductionzonetriggeredbyactivesubductionoftheIndian AustraliaPlatedynamicsystem However,bothsubductionzonesshapethecircularSoutheastAsiansubductionsystemtogetherKeywords ThePacificPlate;TheAustraliaPlate;ThePhilippineSeaPlate;Subduction;ManilaSubductionZone;SouthChinaSea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58214、42121005、4197605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4001 003)、泰山学者攀登计划(tspd20210305)和青岛创新领军人才(19 3 2 19 zhc)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占华旺,男,1994年生,博士生,海洋地质专业,E mail:1355951202@qq.com通讯作者:索艳慧,女,1987年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与海洋地质学研究,E mail:suoyh@ouc.edu.cn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摘 要 马尼拉俯冲带作为南海东部唯一的汇聚边界,其构造特征对于探索南海的俯冲起始机制及深化理解南海海盆从陆缘张裂、海底扩张及俯冲消亡的演化全过程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南海下游地区的一个盆地,在地质上被分为珠一坳陷和珠二坳陷。

其中,珠一坳陷是南海最大的深水盆地,也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

韩江组-万山组是珠一坳陷上
新统的重要地层。

本文将介绍这一地层的旋回地层学特征。

韩江组-万山组地层位于珠一坳陷上新世,沉积时间为2500万
年-500万年,由下至上依次为:中新统下层石灰质泥岩、中
新统上层石灰岩、上新统下层泥岩、上新统上层砂岩。

该地层在旋回地层学上被划分为三个旋回:早上新世、中上新世和晚上新世。

其中,早上新世是一个较长的平静期,岩层以灰色岩石为主,沉积环境以海湾浅海为主,岳阳凹陷是其主要沉积中心。

中上新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旋回,它由三个分期组成:40Ma
大暖期、38Ma中冷期和34Ma小暖期。

这个旋回的岩层主要
以褐色海绿色岩石为主,泥岩和砂岩交替出现,反映了深水环境和陆源物质输入。

在这个旋回中,珠江口盆地沉积区域受到了东南亚、新埃达克岛和太平洋岛弧高地的强烈影响。

晚上新世的沉积环境主要是浅海环境,岩性以灰色和浅蓝石灰岩为主。

珠江口盆地受到热力学隆升和构造抬升的影响,导致陆源输入减少,海水浅化,形成了不同于前两个旋回的沉积特征。

总的来说,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特征明显,反映了珠江
口盆地沉积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南海油气勘探和地质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南海自然环境

南海自然环境

南海自然环境南海自然环境1. 海底地形与沉积地质南海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

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边向海盆中心呈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南、北坡度缓,东、西坡度陡。

南海的大陆架在北部和南部均较宽较缓,且以南部为最,属于堆积型;西部和东部属于堆积—侵蚀型,陆架较狭较陡,其中又以东部最甚。

吕宋岛以西陆架宽度仅5千米,坡度很大。

南海北部的大陆坡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在不同深度台阶上,分布着东沙、西沙和中沙三大群岛。

中沙群岛除黄岩岛外,是一个巨大的水下环礁,有一系列断断续续的暗沙和暗礁。

南海南部的大陆坡较宽广,有南沙群岛和南沙海槽。

南沙群岛是一个海底高原,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沙洲、暗礁和暗沙等自然地形。

西部的大陆坡也较宽阔,有明显的阶状平坦面。

东部,在吕宋岛以西有北吕宋海槽和马尼拉海沟。

南海的中央海盆,大致位于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大陆坡之间,主体是东北伸展的深海平原,长约1600千米,宽约530千米。

其北部较浅,平均深度约3400米,南部较深,平均深度约4200米。

深海平原上矗立着一些孤立的水下海山,是由海底火山喷发而成的火山锥。

南海在北部大陆架上主要是珠江等带来的陆源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外陆架沉积物主要为沙质,南部大陆架主要为近代粉沙和粘土。

中央海盆沉积物主要是颗粒极细的棕色抱球虫软泥和火山灰,也发现有锰结核和锰结壳。

南海位于欧亚版块、太平洋版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版块交汇处,构造复杂。

一般认为,其中央海盆的洋壳,是在渐新世末至中新世初形成的。

2. 气候南海位于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每年的9月前后,东北季风到达台湾海峡,11月至翌年4月,全海区均由东北季风所控制。

4月份于马六甲海峡开始西南季风,至6月可遍及全海区,7、8月为最盛期。

南海的大部分海域,东北季风以11月为最大,多为4至5级,有时也达6至7级,大风区在南海北部、巴士海峡和南沙群岛以西海域。

相对而言,西南季风风力一般较小,多在4级以下。

曾母暗沙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曾母暗沙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曾母暗沙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曾母暗沙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曾母暗沙:狭义上就是一座位于中国南海的暗沙,为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广义上是曾母群沙,由曾母礁丘、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组成的一组群礁,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区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曾母暗沙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曾母暗沙的气候特点曾母暗沙是个水深仅18m的浅滩、中J以,一、季风特征明显、位于3058‘N、112016,元。

在航海上,·这一一曾母暗沙最主要的风场特征是季风。

按带以南的'我国领海海域都称曾母暗沙海区。

盛行风向划分,曾母暗沙可分为冬半年和夏这一海区处于世界著名的东亚季风区内,受半年,4一5月和10月份是过渡季节。

冬半年南、北两半球气流相互作用影响十分明显,主要受东非季风影响,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季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系过渡区。

由于靠近‘风影响、赤道。

又可风赤道气候区。

这里季风气候特。

秋末冬初和春末,,东北气流较弱,对曾征明显,终年长夏无冬,阳光充足,热晕充厂母暗沙的影响时间短,间断过程多。

花月中〔裕,高温、高湿,「雨量丰富;无台风和较强旬,2月上旬,正是北半球的隆冬子节,南热带低压。

是典型的赤道海洋性气候。

海副热带高压明显东退,大陆冷空气频繁爆曾母暗沙的地理环境地形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1985—1986年调查,最浅处水深为17.5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为水下珊瑚礁,面积2.12平方公里。

礁丘表面崎岖不平,由以造礁石珊瑚为主体的造礁生物组成,还有很多附礁生物。

曾母暗沙在该礁体的南方5.19海里(9.62公里)处有一个面积0.31平方公里、最浅点为23.5米的八仙暗沙(中国);在它的西南14.94海里(27.66公里)处也存在另一个珊瑚暗礁—立地暗沙(中国)。

这些礁丘与外围陆架沉积物有明显界线。

曾母暗沙坐落在南海南部大陆架上。

在地质构造区划上,位于曾母拗陷带。

曾母暗沙的主体是丘状珊瑚暗礁,也可称为礁丘。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普通地质学_题库.

普通地质学_题库.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二、填空题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这句话的意思是(“ ”。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三、问答题1.从总的方面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地质学研究中采取了哪些特殊的研究方法?2.研究地质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在地质学中又可分出哪些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在应用“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进行地质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怎样正确认识“均变说”与“灾变说”对地质发展演变过程的解释?6.《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7.学了“绪论”部分以后,你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有了哪些初步认识。

第1章绪论答案二、填空题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一、名词解释克拉克值元素丰度矿物单质矿物化合物矿物类质同象同质多象晶质体晶面结晶习性条痕解理解理面断口硬度岩石火成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岩石的结构显晶质结构稳晶质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岩石的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块状构造枕状构造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岩生物化学岩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成岩构造层理层面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交层理泥裂波痕假晶印模球度圆度分选性成熟度胶结物胶结类型变质岩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余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碎裂构造二、是非题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南沙海槽东南缘深水逆冲推覆构造

南沙海槽东南缘深水逆冲推覆构造

陆坡 ) 上( 图1 ) , 呈 北东 向延 伸 , 与 南 沙海 槽 平 行 展 布, 构 成 海槽东 南 边 界 。该 推 覆 构 造 由一 系列 叠 瓦 状逆 冲扇 体组 成 , 逆 冲断 层倾 向 为南 东 向。该 构 造
南起 廷 贾 断裂 , 北 抵 巴拉 巴克 断裂 ( 吴进民, 1 9 9 1 ) ,
晚 白垩世末 期一 晚始 新 世 , 存 在 于 南 海 微 陆 块
推覆 构 造 作 了 大 量 研 究 工 作 ( H i n z e t a 1 . ,1 9 8 5 ,
1 9 8 9 ;陈雪 等 , 2 0 0 2 ; I n g r a m e t a 1 . ,2 0 0 4 ;F r a n k e e t
a 1 .,2 0 08;He s s e e t a 1 .,2 00 9,2 01 0a,2 01 0 b;Ki n g
e t a 1 . , 2 0 1 0; C u l l e n e t a 1 . , 2 0 1 0 ) , 已证实 具备 可观
的油 气 资源 聚集 。在 沉 积 、 构 造 特 征 方 面研 究 程 度
不断 提 高 , 但对 其 构 造格 局 的形 成 演 化史 及 动 力 学 机制 尚未 得 到完善 和合 理 的解释 。前 人对该 推 覆构
为 现今仍 在 活动 的逆 冲推覆 构造 系统 ( He s s e e t a 1 . ,
2 0 0 9 ; K i n g e t a 1 . , 2 0 1 0 ) 。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研 究 区位 于我 国南沙 海 域 , 其 地 质构 造 演 化是
自2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 , 国 内外 学 者 对 该 逆 冲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

第21卷第8期2006年8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V o l.21 N o.8A ug.,2006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8-0781-12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李前裕1,2,汪品先1,陈木宏3,郑 范3,王汝建1,孙湘君1,刘传联1,成鑫荣1,翦知盡1(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2.阿德莱得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澳大利亚 S A5005;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1)摘 要: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在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和其它生物记录上主要反映在900k a B P 前后发生高频率变化,特别是指示表层水骤然降温。

北部冬季表层水温从24~25℃降至17~28℃,而南部也从26~27℃降至23~24℃。

总的降温趋势与开放西太平洋一致,直接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在900k a B P之后M I S22期间有明显的减弱。

表层水大幅度降温还发生在后继的M I S20、18、16几大冰期,说明主要冰期旋回周期由41k a转变为100k a经历了长达400k a的过渡时期,并且冬季风增强也在过渡时期的后半段最明显。

南海南北生物组合和δ18O值的差异,突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边缘海区南北气候梯度反差和冬季风在冰期增强的讯号。

结论是:生态环境系统反应总体表现与冰期旋回一致的同时,还包含了独特的地区性系统演变特征。

但是,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在0.9M a B P前后表层海水盐度因东亚冬季风和海平面下降的定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气候转型时期海—气耦合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和证据。

关 键 词:冰期旋回;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季风;氧同位素;微体化石;南海;O D P184航次中图分类号:P736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要周期在900k a B P左右,从早期的40k a周期转向晚期的100k a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最近期的一次轨道变动[1,2]。

中国岩石圈的基本特征与成矿作用

中国岩石圈的基本特征与成矿作用

三、中国岩石圈的 主要特点
中国岩石圈的主要特点(1)
——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的划分
可以贺兰山-龙门山南北向构造带为界,把中国岩石圈划分为 两个岩石圈构造域和6个岩石圈块体:
I 中亚-青藏岩石圈构造域(I) 1 西域岩石圈块体(I-1) 康西瓦断裂—阿尔金断裂— 祁连北缘断裂 2 青藏岩石圈块体(I-2) 喜马拉雅主边界断裂 印巴岩石圈块体
II 东亚岩石圈构造域(II) 3 兴安吉黑岩石圈块体(II-1) 中朝地台北缘断裂 4 华北岩石圈块体(II-2) 商丹断裂—信阳-舒城断裂 5 华南岩石圈块体(II-3) 滨海断裂带 6 南海岩石圈块体(II-4)
新发现和新认识
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构造域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
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把 中国大陆可以划分为3个 岩石圈构造域。
东部:地壳厚度等值 线呈SN-NNE向展布,大兴 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为 地壳厚度梯度带,向西形 成一个“地幔斜坡”,莫 霍 面 深 度 从 38km 下 降 到 44km,松辽平原,华北平 原以及日本海、东海、南 海都形成“地幔隆起”。
中国地壳的基本特征(4)
——地壳物质组成上的不均一性
中国大陆地壳酸度分布图
中国岩石圈研究现状(3)
——地球物理调查剖面
中国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剖面
以宽角反射/ 折射地震剖面 和重力调查为 主的地球物理 探测剖面完成 140多条,总长 度50000km,深 反射地震探测 完成11000km。
中国岩石圈研究现状(4)
上世纪80-90年代参与了国际岩石 圈委员会全球地学断面(GGT)
中国岩石圈的主要特点(5)
——中国岩石圈类型(邱瑞照等,2006)(1)
在丰富的地质与 地球物理资料基础 上,通过综合研究 岩石圈深部物质组 成,建立了中国大 陆 18 个 代 表 性 地 区 岩石圈岩石学结构 柱状剖面。根据岩 石圈动力学性质, 把中国大陆及毗邻 海域岩石圈划分为 5种类型:克拉通型、 造山带型、裂谷型、 边缘海洋壳型、岛 弧型。

婆罗洲

婆罗洲

婆罗洲婆羅洲地形圖3.354681°N 117.596543°E 坐标: 3.354681°N 117.596543°E 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沙巴砂拉越婆羅洲領土區劃婆罗洲(英语:Borneo ),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印尼语:Kalimantan )是世界第三大岛,排在格陵蘭及新幾內亞之後。

面积为736,000平方公里,分別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

地理属大陆岛,位于东南亚,处于岛屿东南亚的中心部分,赤道將婆羅洲大致均分。

四面環海四面环海,海岸線長達1440公里。

∙东北部是苏禄海 ∙东部西里伯斯海及望加锡海峡 ∙南部是爪哇海及卡里马塔海峡 ∙ 西、北部則為南中国海临近岛屿∙东北部为苏禄群岛、巴拉望岛 ∙东部是苏拉威西岛 ∙南部是爪哇岛 ∙西部是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 ∙西北部是纳土纳群岛 ∙ 北部为南沙群岛河流自古以來,婆罗洲島內陸地區的交通主要靠河流運輸,有些內部山區河運更是重要的對外交通方式。

婆罗洲島北部的河流可通航里程很少超過160公里,許多河運不通的內部山區仍與現代社會隔絕。

地勢中高周低,水系呈放射狀。

以下為婆羅洲重要的河流。

馬來西亞第一高峰在婆羅洲島的東北端,沙巴州昆达山境內的京那巴鲁山,海拔4095.2公尺。

婆羅洲島上有幾條山脈。

從東北端的京那峇魯山(神山)開始,往西南延伸出一組連接的各山脈,另一端在島的西南端,西加里曼丹境內。

整組山脈東北,西南走向,穿過島的中部。

1.京那峇魯山(神山)開始2.先是伊蘭山脈(Iran)。

3.接著是馬勒山脈(Muller):為西加里曼丹與中加里曼丹二省的天然分界線。

4.然後是斯赫瓦納山脈(Schwaner):也是西、中加里曼丹二省的天然分界線,此山脈上有加里曼丹地區第一高峰Gunung Bukit Raya,高2278公尺,在中加里曼丹境內。

在馬勒山脈與斯赫瓦納山脈交接處附近,向西延伸出一條卡普阿斯胡盧山脈(Kapuas Hulu),是西加里曼丹與馬來西亞沙勞越州的天然交界。

南海西南部马来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南海西南部马来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南海西南部马来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刘璐;施小斌;赵鹏;刘唐伟;赵俊峰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2024(44)2
【摘要】南海西南部是南海构造复杂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为深入认识马来盆地及南海西南部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基于最近公开发表的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对马来盆地内69个模拟井进行系统的构造沉降史重建,发现马来盆地构造沉降史可以分为张裂期快速沉降、裂后早期异常快速沉降、裂后中期慢速沉降以及裂后晚期缓慢沉降等4个阶段。

分析表明马来盆地属于叠加了翼部小幅断裂走滑作用的张裂型沉积盆地,马来盆地裂后早期的快速构造沉降很可能是因加载作用导致的岩石圈非弹性屈服的结果。

【总页数】12页(P171-182)
【作者】刘璐;施小斌;赵鹏;刘唐伟;赵俊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1
【相关文献】
1.南海西南部万安盆地构造样式特征,成因及找油意义
2.南海曾母盆地新生代晚期构造沉降分析
3.南海西南部万安盆地新生代沉降分析及构造意义
4.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5.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群构造特征及其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南部海域中中新世(T3界面)构造变革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及构造含义

南海南部海域中中新世(T3界面)构造变革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及构造含义

南海南部海域中中新世(T3界面)构造变革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及构造含义姚永坚;杨楚鹏;李学杰;任建业;姜涛;佟殿君;韩冰;殷征欣;徐巧越【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3(056)004【摘要】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丰富,由于盆地沉积厚度大、沉积相横向变化快和构造演化复杂等原因,致使该海域新生代地层的划分方案差异大,地层时代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分歧,这极大地制约了对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的正确认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不同分层方案基础上,通过收集国外在南海南部深水区两口关键钻井的资料,开展曾母和北康两盆地重处理二维地震剖面的构造-地层解译,以及联井剖面的井震对比,重新识别和标定新生代重要构造变革面的地震反射特征.根据海域钻井、地层岩性、沉积环境、构造应力体系和古生物资料的综合对比研究,结合婆罗洲陆地测年结果和区域构造事件,重新厘定中中新世T3构造变革面的发育时代,年龄为15~17 Ma,分析了该界面的构造含义,认为其是南海海底扩张停止的一个构造响应界面,在南海南部海域对应南沙运动,在北婆罗洲地区表现为沙巴造山运动.【总页数】13页(P1274-1286)【作者】姚永坚;杨楚鹏;李学杰;任建业;姜涛;佟殿君;韩冰;殷征欣;徐巧越【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10002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10002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100029;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中山大学,广州 510006;中山大学,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相关文献】1.利用三维弯曲界面的反演方法重建唐山震区莫霍界面三维构造形态 [J], 赖晓玲;张先康;郑需要2.青藏高原东北缘康拉德界面存在的地震学证据及构造意义初探 [J], 焦煜媛;沈旭章;李秋生3.五大连池火山构造地震空间分布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凤鸣;张守国4.南襄盆地深层反射地震界面剖面特征及其构造属性──以87-600反射地震剖面为例 [J], 刘绍龙;刘宁;薛玉玮;刘英5.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S_(6′)界面的构造变革意义 [J], 任建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

2期
丁巍伟等 :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
陆碰撞造山作用
199
图 5 台湾岛及以南海区弧
陆 碰撞造山作用穿时性示意图
a . 研究区以南地区剖面 ; b. 研究区剖面 ; c . 研究区以北地区剖面 Fig . 5 A sk etch show ing d iachron ism of th e orogeny in the Ta i w an Is land and its sou th m arine areas
2 弧
陆碰撞造山带于台湾岛南部滨海和南海东北部 , 呈现一个倒三角形状 , 向北与台湾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相连 , 而向南逐渐变窄。该地区处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 海板块的结合带上, 西面是发育在南海北部陆坡上的一系列断陷盆地 , 东侧是北西向移 动的菲律宾海板块最前沿的吕宋岛弧。由于处于强烈的碰撞挤压应力场中, 台南滨海地 区弧 陆碰撞造山带叠瓦状推覆构造发育 , 并呈现出不同的地貌。经过研究区的 973 航 次多道地震剖面显示该造山带大体可以分为 3 个部分: 地震反射清晰, 地形较为平缓, 地 势较低的高屏斜坡 (图 2) ; 地震反射模糊 , 变形强烈, 地势较高的恒春海脊 ( 图 3); 位于恒 春海脊和吕宋岛弧之间的较平坦的北吕宋海槽 (图 4) 。 ( 1) 高屏斜坡 高屏斜坡位于马尼拉海沟以东, 呈北北西 南南东向展布 (图 1)。马尼拉海沟标示 了一个构造间断 , 构造特征从南海北部陆缘的正断层变为高屏斜坡的逆断层 ( 图 2) 。剖
198




2006 年
图 4 北吕宋海 槽地震剖面
F ig. 4 A seis m ic sect ion across the N orth Luzon Throug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 类 号 :P736.1 文 献 标 识 码 :A
南 海 属 西 太 平 洋 最 大 的 边 缘 海 之 一 ,蕴 涵 着 丰 富的油气 资 源 。 南 沙 海 域 发 育 万 安 、曾 母、文 莱— 沙巴、北康、南薇西等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 源十分丰 富[1,2]。特 别 是 曾 母 和 文 莱—沙 巴 盆 地, 已发现一大批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我国对该区 的 地 质 综 合 研 究 程 度 较 低 ,油 气 地 质 调 查 与 油 气 勘 探 研 究 工 作 较 少 。 因 此 ,加 强 南 沙 海 域 盆 地 区 域 地 质 特 征 与 油 气 资 源 潜 力 研 究 ,不 但 有 益 于 该 地 区 油 气 地 质 研 究 与 综 合 评 价 ,还 可 为 南 海 北 部 盆 地 油 气 勘探提供可供对比的理论依据。
前人关于婆罗洲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发生 旋转的 研 究 观 点 主 要 有 4 种:① 没 有 旋 转 ; [5,6] ②顺时针 旋 转[7];③ 逆 时 针 旋 转[8-10];④ 混 合 旋 转[11]。Fuller等 通 [3] 过 对 婆 罗 洲 及 其 邻 区 (苏 拉 威 西 岛 、西 里 波 斯 岛 、巴 拉 望 岛 、马 来 半 岛 )的 古 地
12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海 洋 地 质 前 沿 2013 年 1 月
图 1 东 南 亚 — 巽 他 陆 架 范 围 Fig.1 The map of Southeast Asia-Sunda Shelf
磁 研 究 表 明 ,婆 罗 洲 是 一 个 独 立 的 块 体 (周 边 地 区 块体旋转 程 度 远 不 及 婆 罗 洲 ),曾 发 生 逆 时 针 旋 转。旋转发 生 于 25~10 Ma 期 间,旋 转 角 度 为 45°~50°(图 2)。 婆 罗 洲 旋 转 是 由 于 澳 大 利 亚 板 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致。两大板块碰撞发生于婆 罗 洲 块 体 西 南 部 边 缘 ,婆 罗 洲 逆 时 针 旋 转 ,从 而 为 板块挤压消减提供空间 。 [3,12]
为 爪 哇 和 苏 门 答 腊 岛 ,西 部 为 巽 他 陆 架 (图 1)。 婆 罗 洲 北 部 、东 部 、南 部 均 被 板 块 边 缘 、洋 盆 、岛 弧 包 围 ,有 的 正 处 于 活 动 状 态 ,如 其 西 部 自 新 生 代 以 来 受 到 印 —澳 板 块 的 持 续 俯 冲 作 用 ;婆 罗 洲西部陆架研究程度较低。婆罗洲新生代地质 历 史 十 分 复 杂 ,其 周 边 分 布 着 多 个 各 具 特 色 的 巨 厚 沉 积 盆 地 。 古 新 世 时 ,古 南 海 向 南 俯 冲 于 婆 罗 洲 北 部 之 下 ,婆 罗 洲 东 部 裂 陷 形 成 望 加 锡 海 峡 ,婆 罗 洲 西 部 和 西 南 部 位 于 巽 他 陆 架 南 部 , 遭 受 复 杂 的 裂 陷 伸 展 。 早 中 新 世 ,受 婆 罗 洲 北 部 弧 陆 碰 撞 影 响 ,婆 罗 洲 中 部 隆 升 造 山 ,早 期 沉 积 盆 地 发 生 反 转 并 为 婆 罗 洲 周 边 盆 地 (南 海 、望 加 锡 海 、西 里 伯 斯 海 、苏 禄 海 等 )提 供 物 源 。 中 中 新 世 ,婆 罗 洲 东 北 部 继 续 遭 受 古 南 海 板 块 俯 冲 作 用 ,停 止 于 上 新 世 。 [3,4]
1 婆罗洲地块地质特征
婆 罗 洲 北 部 为 南 海 洋 盆 ,东 部 为 苏 禄 海 、西 里 伯 斯 海 、望 加 锡 海 峡 和 苏 拉 威 西 岛 ,南 部 和 西 南 部
收 稿 日 期 :2012-09-02 基金项目:中 国 科 学 院 边 缘 海 地 质 重 点 实 验 室 课 题 (MS- GL11-03);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973)(2009CB219401) 作者简介:施秋华(1985—),在读博士,主要 从 事 南 海 构 造 演 化 及 盆 地 数 值 模 拟 的 研 究 工 作 .E-mail:Shiqiuhua011@126.com
ISSN 1009-2722 CN37-1475/P
文 章 编 号 :1009-2722(2013)01-0011-06
海洋地质前沿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第 29 卷 第 1 期 Vol 29 No 1
婆罗洲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 南海南部盆地的影响
施 秋 华1,3,万 志 峰2, 510640;2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州 510275;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 要:南海南部曾母、文莱—沙巴盆地油气 资 源 丰 富,已 发 现 一 大 批 油 气 田 及 含 油 气 构 造。曾母盆地南部与文 莱—沙 巴 盆 地 油 气 的 生 成、运 移 和 聚 集 与 婆 罗 洲 地 块 息 息 相 关。 婆 罗 洲 地 块 地 质 特 征 复 杂 ,自 古 新 世 开 始 ,古 南 海 逐 渐 消 失 ,与 婆 罗 洲 地 块 发 生 碰 撞 ,中 新 世开始隆升造山。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婆罗 洲 拉 让 河 和 巴 兰 河 为 曾 母 盆 地 南 部 与 文 莱— 沙 巴 盆 地 的 主 要 物 源 ,发 育 三 角 洲 相 、滨 浅 海 相 、浊 积 扇 相 、浅 海 相 砂 岩 储 层 ;同 时 ,压 扭 型 构 造 发 育 ,不 仅 形 成 断 块 与 背 斜 型 油 气 藏 ,同 时 具 有 良 好 的 油 气 运 移 条 件 。 关 键 词 :婆 罗 洲 地 块 ;曾 母 盆 地 ;文 莱 — 沙 巴 盆 地 ;油 气 成 藏
2 婆 罗 洲 地 块 对 南 海 南 部 盆 地 沉 积 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