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推荐申请人名单
csc联培博士申请 j简约简历模板
CSC联培博士申请 j简约简历模板CSC(我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是由我国教育部与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的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申请这个项目需要提供详细的申请资料,其中简约简历是其中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申请者更好地准备简约简历,特准备了以下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基本信息- 尊称:- 生日:- 性别:- 民族:- 政治面貌:- 籍贯:- 婚姻状况:- 通信:- 电流信箱:- 家庭位置区域:2. 教育背景- 时间:- 学校:- 专业:- 学位:- 主要课程:3. 科研经历- 时间:- 实验室/导师:- 项目/课题:- 主要工作:- 成果:4. 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期刊/会议名称:- 作者排名:- 发表时间:- DOI号:5. 获奖情况- 奖项名称:- 颁发单位:- 获奖时间:6. 英语水平- 英语考试名称:- 成绩:- 考试时间:7. 其他语言水平- 语种:- 成绩:- 考试时间:8. 专业技能- 技能名称:- 熟练程度:9. 社会实践- 时间:- 参与活动名称:- 主要工作:10. 自我评价- 简短评价自己的优势、特长和未来规划以上是CSC联培博士申请简约简历模板,希望通过认真填写和准备,对你的申请能够有所帮助。
祝愿各位申请者都能顺利通过申请,投身于自己理想的学术研究之中。
CSC联培博士项目是我国政府资助的国际博士项目,旨在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该项目为优秀的我国博士生提供了与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研究的机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而简约简历作为申请材料中的重要一环,扮演了展现个人学术背景、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11. 科研成果- 时间:- 科研项目名称:- 参与角色:- 主要研究内容:- 成果/论文:12. 社会实践/见习经历- 时间:- 实习/工作单位:- 主要工作内容:- 学习/收获:13. 学术活动- 时间:- 活动名称:- 参与身份:- 主要工作/演讲/展示:14. 社会活动/公益活动- 时间:- 活动名称:- 参与身份:- 主要工作/活动影响:15. 学术兴趣和志向- 对所学专业的研究兴趣及动机- 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发展愿景以上是对CSC联培博士申请简约简历模板的扩展部分,希望通过补充这些内容,更全面地展现个人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并进一步突显申请者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兴趣方面的成就和潜力。
联合培养学习计划
联合培养学习计划篇一: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英文学习计划具体要求联合培养计划/英文学习计划具体要求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时应提交英文联合培养计划(1000字以上),由中外双方导师签字。
联合培养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提供经国内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时应提交英文学习计划(1000字以上),并由外方导师签字。
如申请人拟在国外进行硕博连读,暂时无法确定导师,则只需国内推选单位审核并签字。
学习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提供经国内推选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时应提交外文学习计划(1000字以上),并由外方导师签字。
如申请人暂时无法确定导师,则只需国内推选单位审核并签字。
学习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行提供经国内推选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应提交外文联合培养课程学习计划(1000字以上),并由中外双方导师签字。
联合培养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提供经国内推选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
学习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博士研究课题名称;②科研课题背景介绍;③申请人国内科研准备工作概述;④出国学习预期目标;⑤科研方法;⑥科研工作时间安排;⑦回国后续工作介绍。
篇二:联合培养博士生研修计划书模板_20XX1890408 厦门大学国家公派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研修计划书Research Plan for CSC Scholarship Program, XMU 2篇三:联合培养研究计划书111123大连理工大学公派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研修计划书Research Plan for PhD Mobility Program, DUT23篇四:20XX年联合培养博士申请研修计划样板联合培养博士研修计划项目课题介绍:X在能源开发、化工、电子、航海、航空和航天等部门中应用广泛。
导师联合培养推荐信模板
尊敬的[接收单位或项目名称]:您好!我是[申请人姓名]的国内导师,[您的姓名],目前担任[您的职称]于[您的所在院系/研究所]。
在此,我非常荣幸地向您推荐[申请人姓名]同学参加贵单位[具体项目名称]的联合培养项目。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政治面貌],[民族],[婚姻状况]。
[申请人姓名]同学于[入学时间]考入我国[所在院校]攻读[申请人专业]博士学位,预计于[毕业时间]毕业。
在校期间,[申请人姓名]同学表现优秀,成绩优异,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申请人学术能力及研究成果[申请人姓名]同学在学术研究方面表现突出,具体如下:1. [申请人姓名]同学在[研究方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已公开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篇数],其中第一作者论文[篇数],影响因子累计[数值]。
2. [申请人姓名]同学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曾赴[国家或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名称],并做[报告题目]的学术报告。
3. [申请人姓名]同学作为[科研项目名称]的主要参与人员,承担了[具体任务]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
4. [申请人姓名]同学曾获得[奖项名称]等奖励,体现了其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申请人团队合作及交流能力[申请人姓名]同学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科研任务。
在学术交流方面,[申请人姓名]同学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四、申请人出国留学意向及个人发展[申请人姓名]同学具备较强的出国留学意向,希望能在贵单位的[具体项目名称]项目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我们认为,[申请人姓名]同学具备以下优势:1.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研究环境。
2. 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贵单位的研究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3. 热爱科研,有志于为我国[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请材料清单及要求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请材料清单及要求1、申请表(1)北京大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项目”申请表(初审提交院系和学校评审选拔时使用)申请人登录本人“校内门户”→办事大厅→选择“个人业务”→“研究生院业务”在“培养办学籍”一栏点击“国家公派留学”→点击“提交新申请”→选择相应的“申请留学身份”,按要求如实填写有关申请信息并上传相应附件(邀请信、外语水平证明、研修计划(外文))→点击“保存”后“提交”并“打印申请表”(《北京大学“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申请表》)。
(2)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申请表(学生类)及单位推荐意见表(列入学校推荐名单后,复审提交留学基金委申请材料时使用)申请者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网上报名,系统自动生成该表。
网上提交报名信息须与纸质申请表信息及条形码编码完全一致。
《单位推荐意见表》由院系具体安排和填写,并以院系为单位提交研究生院。
2、外方院校正式邀请函或录取通知书具体要求:使用留学院校专用信纸,应是无条件的邀请函或PhD录取通知书。
仅以下条件性的邀请函或录取通知书可视为符合要求:申请人得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才能生效;申请人需另行提供本科/硕士毕业证书才能生效;明确申请人在拟留学院校须完成硕士课程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1)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者的外方院校正式邀请函,内容务必包括:申请人基本信息(姓名、出生日期、国内院校等),留学身份,留学起止时间,外方导师,留学专业或受邀人在国外要从事的课题研究,不收取学费或免学费以及其他费用情况(具体要求详见第3条),注明工作/学习语言,注明申请人外语水平情况并说明符合国外院校的要求,外方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及发函者的签字。
(2)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者,录取通知书由外方院校正式签发,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申请人基本信息(姓名、出生日期、国内院校等),留学身份(PhD/MS-PhD/Mphil-PhD Student),留学起止时间,外方导师,留学专业,不收取学费或免学费或费用情况(具体要求详见第3条),外方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及发函者的签字。
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
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旨在选拔优秀的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派研究生项目中的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为有志于申请该项目的学生提供参考。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国家推出了公派研究生项目。
该项目通过选拔优秀的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联合培养,促进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二、项目简介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是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国内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该项目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为我国博士生提供在国际学术前沿开展研究的机会,提高其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1.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采用“1+1+2”或“1+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高校完成第一年学业后,赴国外高校进行为期1-2年的学习和研究,最后再回到国内高校完成剩余学业。
2.合作高校:项目合作高校包括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国外知名高校,以及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3.资助政策: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为学生提供学费、生活费、国际往返旅费等资助,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三、申请条件1.学术要求:申请者需为国内高校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2.语言要求:申请者需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通过国外合作高校的语言测试。
3.成绩要求:申请者在国内高校的博士阶段成绩需达到优良水平。
4.年龄要求:申请者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四、申请流程1.了解项目:申请者需详细了解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合作高校、研究领域、资助政策等。
2.选择合作高校:申请者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合作高校。
3.准备申请材料:申请者需准备包括个人简历、成绩单、研究计划、推荐信等在内的申请材料。
4.提交申请:申请者按照项目要求,将申请材料提交至国内高校研究生院。
组织学生申请CSC丁肇中AMS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
关于组织学生申请CSC丁肇中AMS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通知各单位及同学:为配合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我国空间科学人才培养能力,国家留学基金委将选派若干名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赴瑞士丁肇中AMS实验室进行为期24个月的联合培养,具体申报要求如下:一、申请条件1.申请人应符合《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和《2015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中规定的申请条件。
2.专业要求:粒子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
3.申请人应为我校全日制(委托培养除外)在读一、二、三年级博士研究生,或已获得攻读博士学位资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
4.申请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和科研基础,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及团队工作能力;学习成绩优秀,核心课程成绩应在优良以上。
二、提交材料及要求(一)提交材料时间申请人需在9月25日(周五)中午11:30前将相关材料递交至行政楼323室。
(二)材料清单1.个人简历(中、英文各两份,纸版;电子版发至邮箱:yliu423@),需包含:(1)个人信息;(2)接受教育经历及进修经历;(3)目前从事学术研究情况,主要学术成果摘要;(4)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5)获得奖励情况。
2.英语水平证明复印件(纸版两份)3.有效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纸版两份)4.最高学位证书复印件(纸版两份,应届本科毕业生不需提交)5.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国家公派研究生-丁肇中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申请推荐表(纸版一份,见附件2)6.(中英文)推荐人员名单(电子版,发至邮箱:yliu423@)三、其它研究生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对申请人毕业年限进行适当调整。
联系人:刘杨电话:86403286E-mail: yliu423@附件:1.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2.2015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3.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国家公派研究生-丁肇中AMS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申请推荐表4.(中英文)推荐人员名单5.关于遴选赴瑞士丁肇中AMS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通知(留金欧[2015]6114号)研究生院2015年9月21日。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有关问题解答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有关问题解答一、项目简介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科研水平,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在2007年1月启动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07至2011年,主要资助985高校选派的5000名一流学生出国就读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
2012年开始,项目进行第二期,国家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计划每年选派6000名研究生出国留学,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500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500名。
我校2012年联合培养博士生名额为60名,可推荐72名,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名额不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
国家留学基金委重点派出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我校各专业均在选派范围之内。
二、关于申请资格和条件1.鼓励和支持2012年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申请出国攻读博士学位;2.原则上不鼓励三年级博士研究生申请公派项目;3.不接受二年级以上博士研究生申请公派攻读博士学位项目;4.未进入博士学习阶段的硕博连读生不能申请联合培养博士项目;5.申请者年龄应在35岁以下;6.定向、委培研究生不能申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三.国家公派项目的申请流程申请国家公派的流程如下:(1)联系留学单位:自行联系留学机构,获得对方邀请信或录取通知书;(2)校内预报名:根据学校要求提交校内初选报名的相关材料;(3)确定候选人: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进行初选评审,确定向基金委申报的候选人;(4)提交材料:候选人登录基金委网上报名系统,并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院(系)提交正式书面申请材料;(5)向基金委上报材料:研究生院汇总候选人的书面申请材料,提交基金委;(6)基金委审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批通过后发同意资助函;(7)派出:录取人员领取相关材料,陆续派出。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年)》,做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年)实施工作,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应以服务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为宗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科研机构或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条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学基金委)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选派计划第四条年计划每年选派名研究生出国留学。
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第五条选派类别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面向全国(含在国外就读的优秀自费留学人员)公开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重点面向“工程”和“工程”建设高校选拔,由留学基金委与高校以签署协议方式确定各校年度选派计划。
该计划为指导性计划,每年将根据各校执行情况进行调整。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亦可推荐相应专业的博士生申报。
第六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个月,具体以留学院校或单位学制为准,资助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资助期限为个月。
第七条重点支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支持学科、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与社会应用科学领域(详见国家留学网“国家留学基金重点资助学科专业领域”)。
国内推选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重大科研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基地和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确定具体选派专业和领域。
第八条留学人员应派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或一流学科专业。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介绍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
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主要通过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现有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合作项目渠道派出;同时也可利用现有国际交流/科研合作渠道派出。
选派方法
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
已获外方全额奖学金资助人员以及正在境外学习、工作的人员。
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尚未执行人员
本项目选派范围暂不包括:
01
2008年共录取4640人,其中联培生2753人,博士生1887人;
03
05
2007年共录取3952人,其中联培生3549人,博士生403人;
02
04
全国派出情况图示
06
(一)全国派出情况
三 项目实施四年来执行情况
全国派出情况
全国农林院校情况
选派专业领域
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或知名研究所、实验室或知名导师
留学单位
壹
贰
国家留学基金提供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010年9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资助金额上浮了40-70%。
为公派研究生提供的奖学金包含: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和零用费等。
项目简介
为促进中奥两国教育事业的交流与合作,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奥地利科学基金会(FWF)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每年选派30名优秀学生及学者赴奥地利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和研究团队进行攻读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博士或从事博士后研究。
1
2
3
选派计划 选派学科、专业领域 奥地利科学基金会对我申请人开放全部专业。优先支持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 36-48个月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留学期限为:6-24个月 选派规模:每年不超过30人(包含博士后)
中科大2015推免结果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管理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核科学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86 91 80 88 96 95 97 76 91 85 96 86 90 85 80 85 90 89.67 80 94 85 93 90 90 87 85 82 90 8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理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管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85 85 92 88 86 70 82 94 85 90 85 84 92 85 80 81 89.25 84 95 94.67 84 85 90 82 92 90 84 85 95
联培研究生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XX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您好!我是一名热爱科研、渴望深造的本科生,经过对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情况的深入了解,我决定申请贵校的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以下是我申请的理由和自我介绍。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学术背景。
我目前就读于XX大学XX学院,主修XX专业。
在本科阶段,我始终以优异的学术成绩为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除了课堂学习,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参与了一项校级科研项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论文撰写和发表。
这些经历使我深知科研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继续深造的渴望。
其次,我选择贵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强大的师资力量。
贵校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的师资队伍,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源。
我相信,在贵校的培养下,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 丰富的科研项目。
贵校在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科研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平台。
我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些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3. 完善的学术交流机制。
贵校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
我渴望在贵校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拓宽视野,结识优秀的同行,共同进步。
4. 良好的就业前景。
贵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深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我相信,在贵校的培养下,我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请允许我表达我对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热情和决心。
如果能够加入贵校,我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努力科研,为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和为国家做贡献的目标而努力。
再次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我的申请材料。
希望贵校能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在贵校继续深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此致敬礼!申请人:XXX申请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我校2015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候选人名单公示_湖南大学考研论坛
我校2015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候选人名单公示各学院: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公派研究生项目有关文件要求,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经学生个人申请、导师和学院推荐、研究生院审核、学校专家评审,拟推荐下列同学申报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现将评审结果公示如下:1、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博士联合培养)序号姓名学院1黄观新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李航洋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3张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4陈宁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5刘星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6刘杰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7吴振阔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8周舟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9叶拓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陈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1郑静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2李甲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3王瑞嘉化学化工学院14石沐玲化学化工学院15吕一帆化学化工学院16孟红敏化学化工学院17桂清文化学化工学院18高红霞化学化工学院19曾伟化学化工学院20范换换化学化工学院21吴振坤化学化工学院22张龙威土木工程学院23王睿土木工程学院24陈孛土木工程学院25王文熙土木工程学院26赵德博土木工程学院27张倚天土木工程学院28贺绍华土木工程学院29潘仁胜土木工程学院30葛冬冬土木工程学院31张根宝土木工程学院32王维土木工程学院33刘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34欧露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35姚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36吴武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37钟晓芸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38刘东奇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39段义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40付巍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41靳宏伟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42朱建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43阳星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44缪丽丽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45曹金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6房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47常洪平生物学院48向圣鹏工商管理学院49任奕帅工商管理学院50文丹艳工商管理学院51文金艳工商管理学院52陈伟工商管理学院53邓依伊金融与统计学院54邓兰芳经管中心55宋玉莹经济与贸易学院56宋泽江法学院57郑勇法学院58胡南设计艺术学院59向玉建筑学院60贺晓朦岳麓学院候补1朱国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候补2陈阵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候补3李长存化学化工学院候补4徐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序号姓名学院1王乐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刘小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张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4戴力经济与贸易学院5王宁设计艺术学院6门亮设计艺术学院7高沅皓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8刘文境体育学院9赵乙莹金融与统计学院3、国家公派硕士生项目序号姓名学院类别1谢敏工商管理学院攻读硕士2周光玖经济与贸易学院攻读硕士3孙洪睿金融与统计学院攻读硕士4高梦妮法学院硕士联培4、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序号姓名学院类别1黄颖捷设计艺术学院博士联培2肖亦奇设计艺术学院博士联培3张皓琳设计艺术学院攻读硕士4黄思源设计艺术学院硕士联培如对以上结果有异议,请于3月25日下午17:30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至lijian@或致电研究生院培养办唐老师(88821813)。
CSC公派留学项目详细说明(附邀请函模板)联合培养博士
❖成绩单复印件(中文成绩单,本科阶段 起)
❖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申请材料(三)
❖学籍证明 ❖邀请信/入学通知书复印件 ❖学习计划(外文) ❖推迟答辩、毕业证明(博士三年级申请 联培提交) ❖主要科研成果(清单和摘要)
申请材料(四)
❖国内外导师介绍(各以3—5页为宜) ❖获奖证书复印件 ❖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收取学费明细表(申请学费资助人员提 供) ❖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复印件(学校审核 留存)
项目政策
不包括
❖已获得博士学位人员; ❖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且留学资格尚在有 效期内的人员; ❖擅自放弃国家公派留学资格的人员;
项目政策 不包括 ❖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违约人 员; ❖已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资助的人员; ❖已取得国外永久居留权的人员; ❖5年内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人 员(本科、硕士期间派出者除外)
I am also pleased to confirm that I am happy with your English level, which is sufficient for you to stay and your research here in(XXXXX country name).
通过国外拟留学单位组织的考试、面试等方 式达到其语言要求。(在外方邀请信中注明 或单独出具证明)
申请材料(一)
申报时需要提交的材料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 表(学生类)
❖单位推荐意见表(网报后自动生成空白 表格,学院填写)
申请材料(二)
❖两封专家推荐信(攻博申请学费资助人 员提交,校内外各一份)
邀请信/入学通知书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简介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简介为体现党和国家对在外自费留学人员的关心,鼓励和吸纳海外优秀自费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经教育部批准,2012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开始面向海外自费留学生,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该项目系以目前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自费研究生,遴选国家公派研究生,有关详细的信息请查阅驻英使馆教育处网站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按照当年公布的最新信息申报。
(一)选派类别:选派类别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二)资助内容:(1)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对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专业和部分国家急需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学费资助。
(三)申请条件(1)申请人应为英国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式注册的自费留学应届硕士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第一年的学生。
申请时,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已获得攻读博士学位入学通知书(邀请信)、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攻读博士学位第一年的学生须出具就读院校注册证明、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
(2)其他申请条件详见《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派办法》(四)选拔办法采取“个人申请、驻英国使馆教育处审核推荐、国内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
(五)申请受理驻英国使馆教育处负责接受咨询、受理申请、对申请人按《选派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推荐人选。
受理时间:每年略有不同,请随时查询国家留学网,了解相关信息。
请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请建立至网站的链接)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将申请材料扫描上传至信息平台,同时须通过邮寄方式向驻英国使馆教育处提交一份书面材料。
申请人须提交的材料及说明详见国家留学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专栏”。
(六)评审及录取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工作按照“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国内、外申请人的材料将一并交由专家评审。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应提交的申请材料及说明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应提交的申请材料及说明一、应提交申请材料请按以上顺序准备一份纸质申请材料,并按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上的说明将相关材料扫描并上传至信息平台(《单位推荐意见表》由受理单位在线填写,《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和《国内导师推荐信》由受理单位统一上传)。
如提供的材料中有英语以外语种书写的,需另提供中文翻译件。
申请材料一律使用A4复印纸打印或复印,请在申请表第一页粘贴申请人近期彩色照片(一寸免冠、光纸正面)。
申请人需向受理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提交一套书面申请材料留存(留存期限为3年),同时将电子版(所有材料除《单位推荐意见表》和《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外,按照顺序转化为一个pdf 文件)以“留学身份—姓名—申请材料”命名;单位推荐意见表用word格式,以“留学身份-姓名-单位意见”命名,pdf和word文件均发送至********@*************和************@*************。
申请人应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
凡是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一经查实,材料审核不予通过;已被录取的,取消留学资格。
申请人未按要求上传材料或上传材料模糊不清、无法识别或材料和要求不一致的,视为无效申请,材料审核不予通过。
二、申请材料说明1.《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研究生类)申请人需先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并按要求如实填写网上申请表;在填写完申请表并确认无误后,可按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提交并打印。
申请表中的有关栏目应视实际情况和项目要求进行填写,如无相关情况可不填(如工作经历)。
申请人提交的书面申请表应与网上报名信息内容一致。
申请人提交申请表后,在受理机构接收前可以提回修改,受理机构接收后不能提回申请表。
如确实需在受理机构接收后修正内容,需联系受理机构退回,并在项目开通期内再次提交申请表。
因此,申请表填写完成后,请务必仔细核对无误后方可提交。
申请人需在申请材料“申请人保证”栏中签名。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管理办法(2015年3月16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决定实施“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际合作培养计划”)。
第二条“国际合作培养计划”旨在支持与境外高水平科教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
培养方式为主要派遣我校中国籍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到境外知名科教机构访问学习(以下简称“访学”)。
访学期结束后,学生回国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和论文答辩,取得国内学位。
第二章资助对象和内容第三条选派对象选派对象为在读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
选拔对象不包括曾获得国家、中科院或学校资助出国留学机会但有违约行为的人员以及已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资助的人员。
第四条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中的中德、中法和中丹等各项目将继续按照每年发布的具体通知执行。
第五条访学期限一般为6—12个月。
经合作双方协商同意,可延长访学期限最多至18个月,但相关费用须自行解决。
有特殊情况的,由学生本人提出要求,经各方协商同意,可以提前终止访学。
第六条经费资助资助期限:不超过12个月。
资助项目:境外生活费和一年内往返国际旅费。
资助方式:一、访学期间境外生活费,按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人员资助标准执行,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财务处按季度折合成人民币发放至访学人员本人建行卡账户。
二、一年内往返国际旅费由访学人员先行垫付,访学结束后按财务制度以补助的形式发放。
第三章申请与评选程序第七条申请条件一、学习成绩优秀、身心健康。
二、已基本完成课程学习。
三、外语能力符合境外接收院校(研究机构)的要求。
四、申请时应已获得接收单位的入学通知书或邀请信或书面接收意向(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项目和弗劳恩霍夫项目等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申报与评审程序采取“个人申请、培养单位许可、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
一、研究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研究所/院系同意,由培养单位将相关申请材料汇总后送交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合作处(以下简称“国际合作处”)。
关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常见问题解答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有关问题解答一、项目简介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科研水平,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在2007年1月启动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主要资助985高校选派的5000名一流学生出国就读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
国家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计划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出国留学,由留学基金委与高校签署协议商定派出名额。
我校每年分配总名额为100名。
派遣的博士学位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的人数比例为1:1。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
国家留学基金委重点派出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我校各专业均在选派范围之内。
二、关于申请资格和条件1.鼓励和支持2010年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申请出国攻读博士学位;2.优先考虑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人;3.原则上不鼓励三年级博士研究生申请公派项目;4.不接受二年级以上博士研究生申请公派攻读博士学位项目;5.未进入博士学习阶段的硕博连读生(2008级硕士)不能申请联合培养博士项目;6.申请者年龄在35岁以下(1975年3月20日以后出生)是硬性规定,超龄者请不要申请,没有任何通过的可能;7.定向、委培研究生不能申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三、关于国外一流高校和导师留学基金委现没有明确指定,一流院校和导师由基金委聘请的专家评审认可。
关于一流院校可以参考留学基金委与国外相关机构研究生培养项目指南所提供的院校,也可参见上海交大的世界500强高校排行榜。
主要利用留学基金委和国外合作培养研究生项目派出(参见《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指南》);或利用我校与国外一流院校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外院校;或通过研究生指导导师与国外院校的合作渠道联系。
硕士联培申请书模板(3篇)
第1篇尊敬的导师/评审委员会:您好!我谨以此申请书表达我对贵校与我国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强烈兴趣和坚定决心。
在此,我详细阐述我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职业规划以及为何选择贵校进行联培的原因,以期获得您的认可和支持。
一、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您的姓名]性别:[您的性别]出生年月:[您的出生年月]民族:[您的民族]籍贯:[您的籍贯]政治面貌:[您的政治面貌]毕业院校:[您的毕业院校]本科专业:[您的本科专业]硕士专业:[您的硕士专业]二、学术背景与成绩1. 本科阶段在本科学习期间,我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研究的热情。
在[本科专业]专业课程中,我系统学习了[具体课程名称],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下是我本科阶段的一些重要成绩:- [课程名称1]课程成绩:[具体分数],位列班级[排名]名;- [课程名称2]课程成绩:[具体分数],位列班级[排名]名;- [项目/竞赛名称]项目/竞赛:[具体成绩],获得[奖项名称]。
2. 硕士阶段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以下是我硕士阶段的一些重要经历:- 在[导师姓名]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项目/课题名称]的研究,负责[具体工作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果;- 发表了[论文数量]篇学术论文,其中[期刊名称]一篇,[会议名称]一篇,均为[独著/合著];- 参加了[学术会议/研讨会名称],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论文题目]的论文,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研究兴趣与方向我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具体研究方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方向一];2. [研究方向二];3. [研究方向三]。
选择这些研究方向的原因如下:1. [原因一];2. [原因二];3. [原因三]。
四、选择贵校进行联培的原因1. 学术优势贵校在[具体学科领域]领域具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得到优秀导师的指导,为自己的学术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062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邢伟
42
80063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陈有超
43
80065
地球化学研究所
章倬君
44
80068
海洋研究所
聂珣炜
45
80069
南海海洋研究所
王天宇
46
80070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张焕雪
47
陈琪婷
48
80073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张颖
49
80075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2
80032
化学研究所
崔彬彬
23
王琳
24
阚晓楠
25
80036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李兴建
26
80037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张德广
27
80038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赵凤娇
28
80040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李淑星
29
80041
过程工程研究所
姬晓元
30
冯曼
31
80042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瑞华
32
陶宇
33
80045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林海枫
34
80053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汪亘
35
80054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王海冰
36
80055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彭俊刚
37
80057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思思
38
80058
大气物理研究所
李琛
39
80060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志慧
40
80061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李胜男
理论物理研究所
李晓腾
13
黄伟聪
14
80014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杨超
15
80017
近代物理研究所
陈奇
16
80018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张凯元
17
80020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王立勇
18
80022
上海天文台
尼胜楠
19
80022
上海天文台
郭恒潇
20
80025
国家天文台
钱旭冉
21
80030
理化技术研究所
刘锋钢
孙黎
80146
自动化研究所
马宏文
84
高俊龙
85
张勇
86
80147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丁龙
87
杨亮
88
80148
电工研究所
常哲韶
89
80149
广州能源研究所
郭颖
90
80150
软件研究所
胡堰
91
80151
光电技术研究所
李阳
92
80156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胡秋丽
93
80160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15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评审结果
(联合培养)
序号
单位代码
单位名称
学生姓名
1
80002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韩勇
2
周长礼
3
乔瑜
4
80005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李霞颖
5
80008
物理研究所
王凯
6
陈鹏
7
杨雯敏
8
80009
高能物理研究所
彭聪
9
闫林丽
10
80010
声学研究所
寇毅伟
11
厉剑
12
80012
80170
管理学院
宓超
104
80170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丁辉
105
80170
科技管理学院
李捷
106
80170
人文学院
罗栋
107
80170
资源与环境学院
穆静
108
80171
青藏高原研究所
马宁
109
8017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赵瑞芳
110
郭姗姗
111
80174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焦圆
112
80175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微生物研究所
周欣
62
80119
水生生物研究所
叶欢
63
80124
武汉病毒研究所
周枫桥
64
80125
心理研究所
周蕾
65
80126
南京土壤研究所
王晓洁
66
80127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卢德亮
67
80128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
张翔
68
80132
计算技术研究所
蒋鑫龙
69
张明喆
70
刘越
71
李诗锐
72
80135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孙杨50来自陈妍5180076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曾小敏
52
80100
上海生命科学院
钟慧琴
53
田原
54
80102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刘翔
55
80103
动物研究所
马亮
56
80105
植物研究所
陈景华
57
贾娟
58
80107
华南植物园
熊王丹
59
80108
武汉植物园
冯涛
60
80110
成都生物研究所
张春艳
61
80113
李学强
113
80176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叶超百慧
114
80179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梁文渊
115
80180
烟台海岸带所
邢庆会
116
80181
城市环境研究所
马赫
117
80183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耿馨佚
118
80184
上海高等研究院
刘道明
119
80186
信息工程研究所
石珺
120
80187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王华进
94
80162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叶莹莹
95
李颖慧
96
80164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院
曾元
97
80165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郭慧娟
98
80167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卜佳晨
99
80168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
史善爽
100
刘菁
101
80170
地球科学学院
庞亚瑾
102
80170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柯炜
103
徐明新
73
80136
半导体研究所
王文亭
74
韩良顺
75
80137
电子学研究所
赵斌
76
毕辉
77
80138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郑理
78
季秋骋
79
80139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曲丹
80
80140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朱坪
81
80142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刘欣
82
80144
金属研究所
吉宗威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