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儿童教案Word编辑
老人与儿童
《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美术第三册第17课教材分析:孩子们和自己的爷爷奶奶都很亲近,很喜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比较熟悉,但是缺乏仔细的观察,本课将老人和儿童进行对比,让学生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让学生画出祖孙之间的情感。
人物画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在低年段,学生的造型训练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地采用绘画工具和材料造型,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在本册教材中,出现了一些铅笔线描作品,让学生了解线条的质感表现的知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绘画注重趣味性,注意力也难以持久。
高深的要求只会降低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强化他们对人物画的“畏难”情绪。
如果采用“游戏激趣”“变一变”的方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降低了绘画难度,又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外形、动作和神态特征,画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型特征及活动情景,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重点难点:重点是表现出老人和儿童在一起的情景;难点是老人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来画一个圆吧教师板画,画出了四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圆2、画不圆,怎么办呢?我们来变一变,添加些东西,变成脸吧?你能添画成小朋友的脸吗?板书:儿童学生上黑板试画。
3、同学们画小朋友很快很像,老师再出一个难题,你能再变一变,把小朋友的脸改成老人的脸吗?板书:老人学生试画。
你觉得谁画的最像老人?为什么?(设计意图:技巧学习融入游戏和竞赛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两次变一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起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新课:1、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课件出示照片),知道他是谁吗?那想不想知道他是谁?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成长历程!(课件展示刘德华从十岁→十几岁→二十几岁……八十岁的成长变化)(设计意图:刘德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孩子们很熟悉,本课借用刘德华拍摄“童梦”里的一个成长过程,课件直观地展示了刘德华从小到老的生命历程,学生们很直观又很真实地感受到一个人的成长变化。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老人与儿童|苏少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泥塑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特征。
教学设计
1.导入
1.老师这里有一张照片,你知道这是谁的手吗?——老人的手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皱纹、老人斑【板书:皮肤】
3.老人的手里牵着小朋友的手,那小朋友的皮肤又是怎么样的呢?
3.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儿童到老人的过程。这是一位年轻人,你知道30年后他是什么样的吗?(老师在准备的人像上添加皱纹,可以选一位同学上台来尝试)
4.同学们,你能说说你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腿脚不便,步履蹒跚【板书;蹒跚】,不像小朋友那样灵活【板书:灵活】
他们的身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他们的背有些驼了,佝偻着【板书:驼背】
②眼角:短短的,呈放射状的,像金鱼的尾巴
③鼻翼:长长的,一直延伸到嘴角
④嘴角:皱纹向பைடு நூலகம்,竖着的
⑤脖子:细细密密的
这些皱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另一种美!
2.这是老奶奶的孙子,他和你们一样大,他的皮肤又是什么样的呢?
——很光滑,没有皱纹
那他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呀?——乌黑的【板书:头发、乌黑】
奶奶的头发呢?——已经有些花白了【板书:花白】
低头看一看自己的手——光滑、细嫩
4.原来,是奶奶来接孙女放学了。老师放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老人牵着孩子的手,这双手是温暖而充满力量的。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老人和儿童》
2.新授
1.除了手上,老人还有哪里有皱纹呢?——脸上
这是一位老奶奶,让我们一起来观擦一下,老人脸上的皱纹在哪些地方呢?
①额头:长长的横着的皱纹
3.学生作业
老人和儿童1 【完整版】
教学预案
一、游戏激趣、尝试练习
通过游戏“猜年龄”,让学生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点。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我们来做个“猜年龄”的游戏,不需要猜的很准确,只要告诉大家一个大概的年龄就可以了。
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呢你能猜出他多少岁吗?
师:为什么你觉得他10岁,而不是30岁或者50岁说说看。
师:这个太简单了,下面我们来猜一个难点的。
他有多少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师:真了不起,60岁左右的老人你也能猜出来,下面再看看这个老人,你还能猜出来吗?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
通过让学生“猜”五六十岁的老人、八十岁、一百岁左右的老人,让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从外貌特点、体态特征、说话的语气等和学生们自己进行比较,这样更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不
和儿童同材料和工具进行化妆表演,让孩子们思考。
二年级美术上册 老人和儿童教案 苏少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老人和儿童教案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老人和儿童的特点,学会如何通过绘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和儿童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
2. 掌握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基本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
2.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老人和儿童的表情和姿态。
第一章:导入教学内容:介绍老人和儿童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老人和儿童。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老人和儿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老人和儿童,讲述他们的故事。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观察和分享,了解学生对老人和儿童的认识程度。
第二章:观察与讨论教学内容: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1. 教师发放老人和儿童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老人和儿童形象特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绘画技巧讲解教学内容:讲解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基本绘画技巧。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表现老人和儿童形象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学生练习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练习和教师指导,了解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创作与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创作老人和儿童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学过程: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悟,进行老人和儿童的绘画创作。
2.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进行互相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创作和评价,了解学生对老人和儿童形象的绘画能力。
教学过程:2.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为老人和儿童绘制贺卡、写信等。
3. 教师展示学生拓展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拓展活动,了解学生对老人和儿童关爱意识的提高程度。
二年级美术上册《老人和儿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老人和儿童》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了解老人和儿童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上的特点,认识他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态特征、表情和动态。
2.学生以家庭或社区为背景,观察身边的老人和儿童,记录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互动场景,以此作为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关注人物的情感表现,展现关爱和尊重的主题。
3.完成作业后,学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从创作思路、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反思。同时,邀请家人或朋友对作品进行评价,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的基础,他们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老人和儿童》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老人和儿童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特征,对他们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
2.学生在绘画技能方面,能够运用基本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但表现人物特征、情感和动态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让学生掌握老人和儿童的基本特征,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形象、情感和动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并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个性特点,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2.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老人和儿童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难点: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融入美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内化为自身行为。
4.技法指导,实践创作:针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法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情感和动态。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含2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老人和儿童》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6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描绘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对于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时,可能会忽略人物的特点和细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形象,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独立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关注生活中的老人和儿童,培养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点,用恰当的色彩和线条进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描绘老人和儿童的方法。
2.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描绘人物形象。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心得。
4.练习法:学生独立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颜料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老人和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老人和儿童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创作,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点,用恰当的色彩和线条进行表现。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3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老人和儿童》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了解和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老人和儿童,使学生了解人物画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人物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如何描绘老人和儿童的特殊形象,以及如何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老人和儿童的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描绘人物的基本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学会如何描绘人物的基本形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和儿童的美好情感,增强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观察并描绘出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学会表现人物的基本形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老人和儿童的内在特点,表现他们的情感世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老人和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物画的技巧。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准备老人和儿童的图片资料,以及绘画所需的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携带绘画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老人和儿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场景,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动作、表情、服饰等,分析他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亲子互动小老头教案
亲子互动小老头教案一、教学目标。
1.让孩子了解老人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培养孩子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
2.通过亲子互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睦。
3.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一位老人,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亲戚或邻居。
2.准备一些老人喜欢的食物或小礼物,以便孩子在活动中赠送。
3.准备一些与老人相关的故事或图片,用于讲解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活动,告诉他们会有一位特别的客人来到班级,让孩子们猜猜是谁。
然后请孩子们谈谈对老人的印象和想法。
2.亲子互动。
请老人进入班级,并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和一些生活经历。
然后,老人和孩子们进行亲子互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或游戏,也可以一起唱歌、跳舞等。
3.讲解和讨论。
老师向孩子们讲解老人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实物来说明。
然后,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老人的生活是否和他们想象的一样,以及如何尊重和关爱老人。
4.赠送礼物。
孩子们可以将准备好的食物或小礼物送给老人,表达对他的关爱和尊重。
老人也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小礼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5.总结。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老师也可以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关爱老人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亲子互动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老人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关爱之心,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睦。
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延伸活动。
1.邀请更多的老人来到班级,让孩子们有机会和不同的老人互动。
2.组织孩子们到养老院或社区,开展志愿活动,与老人们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3.在家庭中,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关于老人的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通过这样的教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亲子互动中学会尊重和关爱老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观念,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
《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老人和儿童形象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老人的服饰特点和儿童的活泼可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和儿童的意识,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内容1. 欣赏老人和儿童的图片,分析他们的服饰特点和形象特征。
2. 学习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基本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创作一幅表现老人和儿童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基本方法,能够表现他们的形象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老人的服饰特点和儿童的活泼可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范画、绘画材料等。
学具:绘画材料、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老人和儿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服饰特点和形象特征。
2. 讲解:分析老人和儿童的服饰特点和形象特征,讲解描绘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制老人和儿童,讲解绘画技巧。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绘制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5. 展评:展示学生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老人和儿童的服饰特点2. 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征3. 描绘方法:线条、色彩、构图等七、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提高绘画技巧,培养关爱老人和儿童的意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老人和儿童的服饰特点和形象特征,掌握了描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关爱老人和儿童,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应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
苏少版(2013)美术二上《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
老人和儿童教学目标: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
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老人和儿童不同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画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
课前准备:有关照片,绘画工具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1.你的家里有老人吗?有比你更小的儿童吗?2.在生活中,老人和儿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朋友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
3.说一说你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二、欣赏照片:1.介绍照片中的人物身份。
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
朝阳、夕阳各有各的灿烂。
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
2.通过观察照片,说说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外貌、动作和神态。
三、作品赏析:1.《我的外公》2.《我爱爷爷》3.《晒太阳的老太太》四、指导绘画;1.老人的外形特征:布满皱纹的脸,眼角的鱼尾纹,慈祥的微笑。
2.儿童的外形特征:圆润的脸,有神的大眼睛,爱笑的表情。
3.可以画成有情节的故事画:(1)构思故事情节(2)勾画轮廓(3)完稿后作色五、学生作画:六、作业展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老人和儿童外貌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
课前准备:各种制作工具。
教学内容:一、分析与观察:1.看实物教具:2.这些老人和儿童的小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这些漂亮的手工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二、欣赏范作:1.《老人和儿童》,维格兰德,挪威雕塑师2.青铜小人,汉代3.《快乐的老爷爷》三、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秀作品:1.以陶土、黏土作品为主。
2.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四、学习小雕塑的制作方法:1.选择合适的陶土或黏土2.也可以选用橡皮泥。
3.用搓、捏、揉等方法,借用各种小工具,制作老人和儿童的雕塑。
= 五、学习手工的制作方法:1.彩纸贴画2.纸浮雕3.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综合制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老人和儿童|苏少版 (1)
《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老人和儿童》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题,让学生认识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完成:第一个层次学会用铁丝做出人物并摆出动作,第二层次引导学生了解老人和儿童不同的外貌、姿态动作特征。
第三层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黏土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用铁丝和黏土结合起来,塑造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学生情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喜欢用黏土捏制、粘贴进行简单的造型游戏。
而且熟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家中的老人,创作起来得心应手。
但是,用铁丝做出人物的造型,比较难。
所以,教师在学生用黏土造型时,只要求学生能表现出老人和儿童不同的面部特征和动作特点就可以了。
教学方式、手段:1.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点。
2. 引导、发现,通过玩铁丝,能够用铁丝做出人物,并欣赏泥塑作品,让学生发现泥塑表现的一些方法。
并在制作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技法进行表现。
3. 激励、肯定,让学生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作品。
4. 作品示范,通过示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工具和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了解泥塑作品老人和儿童的艺术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刻、挖、捏、贴、搓等方法创作生动有趣的关于老人和儿童的泥塑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泥塑制作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铁丝和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特征。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丝、黏土、泥工刀、展板、竹签。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变魔术师生问候。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瞧,它就在你们的桌子上!摸一摸,猜猜看,它是什么?生:……师:是的,它是铁丝。
最新苏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6老人和儿童》word教案 (1)
老人和儿童教学目标:观察老人和儿童得外貌、动作和神态得不同特征。
培养尊老爱幼得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老人和儿童不同得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画出老人和儿童得不同特征。
课前准备:有关照片,绘画工具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1.你得家里有老人吗?有比你更小得儿童吗?2.在生活中,老人和儿童有一种特殊得感情,小朋友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
3.说一说你们之间发生得有趣故事。
二、欣赏照片:1.介绍照片中得人物身份。
老人满脸是岁月得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
朝阳、夕阳各有各得灿烂。
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得历程。
2.通过观察照片,说说老人和儿童得不同得外貌、动作和神态。
三、作品赏析:1.《我得外公》2.《我爱爷爷》3.《晒太阳得老太太》四、指导绘画;1.老人得外形特征:布满皱纹得脸,眼角得鱼尾纹,慈祥得微笑。
2.儿童得外形特征:圆润得脸,有神得大眼睛,爱笑得表情。
3.可以画成有情节得故事画:(1)构思故事情节(2)勾画轮廓(3)完稿后作色五、学生作画:六、作业展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得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老人和儿童外貌得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老人和儿童得外貌、动作和神态得不同特征。
课前准备:各种制作工具。
教学内容:一、分析与观察:1.看实物教具:2.这些老人和儿童得小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得?3.这些漂亮得手工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得?二、欣赏范作:1.《老人和儿童》,维格兰德,挪威雕塑师2.青铜小人,汉代3.《快乐得老爷爷》三、欣赏身边同学得优秀作品:1.以陶土、黏土作品为主。
2.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得?四、学习小雕塑得制作方法:1.选择合适得陶土或黏土2.也可以选用橡皮泥。
3.用搓、捏、揉等方法,借用各种小工具,制作老人和儿童得雕塑。
= 五、学习手工得制作方法:1.彩纸贴画2.纸浮雕3.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综合制作。
关注老人与孩子的健康教案
关注老人与孩子的健康教案教案标题:关注老人与孩子的健康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老人和孩子在健康方面的特殊需求和挑战。
2. 提供有关老人和孩子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实用建议。
3. 促进学生对老人和孩子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教案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利用一张图片或视频展示老人和孩子在健康方面的特殊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你认为老人和孩子在健康方面可能面临哪些问题?他们的需求有何不同?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老人健康问题: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失眠、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
解释这些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2. 介绍孩子健康问题: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肥胖、近视、缺乏锻炼等。
解释这些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三、讨论与案例分享(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老人和孩子健康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2. 案例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分享该案例中老人或孩子面临的健康问题,以及他们采取的解决方法。
四、活动设计(15分钟)1. 组织健康活动:让学生提出一些适合老人和孩子的健康活动,如散步、游戏、健身操等。
鼓励学生设计一个适合老人和孩子一起参与的活动。
2. 分享活动设计:每个小组分享他们设计的活动方案,并讨论如何使活动更有趣和有益。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老人和孩子健康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方法。
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关注社区中的老人和孩子健康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教案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案例分享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活动设计的创意和可行性。
3. 学生对老人和孩子健康问题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教案拓展:1. 邀请医生或专家来班级进行健康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老人和孩子健康问题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或幼儿园进行志愿活动,关爱老人和孩子的健康。
3. 让学生设计一份老人或孩子健康手册,包括常见问题、预防方法和健康建议。
二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老人和儿童-苏少版(2013)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老人和儿童的特点,学会通过绘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和儿童的情感,增强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老人和儿童2.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通过绘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和情感,以及描绘家庭亲情场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通过线条、色彩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难点:如何描绘出富有亲情情感的家庭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2. 课堂讲解与示范(15分钟)讲解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征,如服饰、神态等,并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学生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要求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和情感,以及描绘家庭亲情场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强调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教学内容:老人和儿童表现手法:线条、色彩情感表达:亲情场景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绘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和情感,以及描绘家庭亲情场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同时,对于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然而,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
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关于家庭亲情的素材,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和感受家庭亲情,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 老人与儿童|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老人与儿童|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老人和儿童在生活中的关系和互动。
2.教育学生尊重老人,关爱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文化传统。
3.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知识点1.老人和儿童在生活中的互动关系。
2.创作方法:手工剪纸。
3.创作要素:色彩搭配和构图。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放一些老人和儿童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观察老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讲解老师简单讲解一下老人和儿童的互动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第三步:制作剪纸老师带领学生看一些手工剪纸的例子,并讲解一些剪纸的技巧和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老人和儿童手牵手的剪纸作品。
第四步: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相互欣赏,并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思考是否符合老师提出的创作要素和思路。
三、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很有意义的美术课,老人和儿童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人,也是我们社会中最需要关注和尊重的两种群体。
通过这堂课,让学生了解到老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也让学生在剪纸创作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美术综合素质和绘画能力。
课堂中老师主要采用讲解和制作剪纸的形式进行教学。
整堂课的内容简单清晰,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也非常到位。
但在剪纸制作环节,有些学生还需要老师提供更加详细和具体的指导,让他们更顺利地完成作品。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能力,我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多加入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模式,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竞争性的元素,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老少同乐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老少同乐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理解并尊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特别是老年人。
2. 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学会与老人友好相处和交流。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与老人共享快乐的乐趣。
教学内容:1. 讲解关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的知识。
2. 观看有关尊老爱幼的动画或者故事。
3. 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与老年人们一起进行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关于老年人生活的图片、视频或者故事书,手工制作材料。
2. 实践活动准备:联系附近的养老院或者邀请孩子们的祖父母参与活动。
3. 教师提前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老年人生活和需求的知识。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关于老年人的问题,如“你们知道老年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和祖父母有哪些有趣的互动呢?”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或者故事,向孩子们介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3. 观看尊老爱幼的动画或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和尊重老年人。
4. 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与老年人们一起进行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体验老少同乐的乐趣。
5. 总结分享:在活动结束后,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定期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拜访养老院、为老年人表演节目等。
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了与老人共享快乐的乐趣。
希望孩子们能将尊老爱幼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尊重并关爱每一位老年人。
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能否与老年人友好相处和交流。
2. 在活动结束后,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孩子们对本次课程的理解和感受。
3. 长期观察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是否更加尊重和关爱老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老人与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演绎着多彩和生命。
老人与儿童在生活中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孙子(女)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已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传统美德的教育,我在上这一课主要时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比较来讨论老人与儿童的特点。
根据自已的经历或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工具,材料、手法进行表现。
体验绘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特点,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表现。
2)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美术的乐趣。
难点是老人与儿童的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老人的道具。
学生准备:有关老人与儿童的图片,各种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人与儿童》这一课导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单调的平铺直叙式的导入揭题,同时教师也以“朋友”的角色参与整个活动。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走上讲台。
面向全体学生。
)
(教师化妆成老爷爷走进教室)
小主持:请同学们做好,今天我们班将来一位客人,大家猜猜他是谁呢?
(教师利用人造动物毛,假发、及时贴等化妆成老人走进教室)‘
教师:大家好!(模仿老人的语调)
(同学们嬉笑,议论,有的同学模信老人的神态……)
教师:猜猜我是谁啊?
学生:老师!
教师:顾老师已经不是以前的老师了,变成爷爷。
看看我今天有什么变化?
学生:胡须、白发、皱纹……
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现在是一个老人而你们是儿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学习老人与儿童。
[评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化装成老人与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近距离的接触,而这一“离奇”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整节课兴趣盎然。
(二)、激趣欣赏、分析讨论
新课标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课堂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同学互动、与以往旧知识互动能力,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和活动的能力,达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教师:老师是一个冒牌的老人,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真正的老人呢?
学生:想!
教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拿出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图片上老人与儿童,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小组讨论一下。
(生学欣赏图片,小组讨论)。
学生:老人有皱纹,头发也白了而且还有长长的胡须,儿童的皮肤光滑、细嫩……
教师:下面我想请大家也用课桌上的材料把你的同桌化装成老爷爷、老太太或者是弟弟、妹妹,好不好?
(学生化装表演)
……
教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笔下老人与儿童,看一看他们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分组讨论。
教师:哪组同学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教师:你们组先来说说。
学生:这幅图片是油画棒画的,表现的是爷爷和孙子两人间的亲昵……
学生:这幅是用毛笔画的。
教师:为什么说它一定是毛笔画的?
学生:我感觉它的线条粗细变化多……
……
学生:我觉得它是用小棉棒蘸墨画的。
教师(我听了以后感到非常吃惊):为什么你会认为它是用小棉棒画的呢?
学生:因为它的线条粗细比较均匀,而且线条比较短。
教师: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因为小棉棒的吸墨少,画起来……
教师:你以前小棉棒画过画吗?
学生:画过!
教师:你分析的真好!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不的工具、材料、手法来进行表现自己的作品。
大家给他鼓励一下!
[评析]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他们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被重视,极大的压抑了小学生内心丰富而好动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
而在这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他们在课外收集所需资料,课堂中进行自已讨论、发言、化装、表演等。
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善统一。
(三)学生作业、赏评交流
社会的丰富多彩就是因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人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也应不能忽视学生不同的个性。
让学生在更大的自由空间中充分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教师:你想表现一幅什么样的作品呢?
学生:我想把我和爷爷间的小秘密画出来。
学生:我想画我小时候爷爷背着我的情景。
学生:爷爷的胡子好硬啊!我准备画的这幅画就是《爷爷的胡子》。
……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手里照片或记忆创作一幅关于老人和儿童的作品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大家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
(学生利用各种材料(素描纸、宣纸、废旧报纸等)、工具(一次性筷子、毛笔、水粉笔、小棉棒、手指等)、手法(印、涂、抹、擦等)进行创作。
)……
教师:画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好吗?
(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送上讲台,作品丰富多彩,形式、手法、内容各不相同,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
教师:同学们画的真棒!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画的什么内容?用什么材料画的呢?
学生:……
教师:大家觉得他画的怎么样?
(通过师生、生生和学生自我进行评价,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要提出来,让学生自我完善,对于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和表扬)。
……
[反思]艺术不是技艺,他是艺术家体验了感情的表达。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尝试各种工具、材料、手法,尽情涂抹,大胆表达,自主创造。
这是本节课学生自由发挥、享受快乐的中心环节。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人,所以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师把这种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下有效学习,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评课: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为角色扮演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