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之湄

合集下载

《蒹葭》原文及注释

《蒹葭》原文及注释

《蒹葭》原文及注释《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蒹葭》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蒹葭》原文及注释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滩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经《秦风》译文与赏析

诗经《秦风》译文与赏析

诗经《秦风》译文与赏析秦风秦风秦,古秦国原在犬戎(今陕西兴平东南)。

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

春秋初秦地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

“秦风”就是采自这个地域的民歌。

《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逼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崇尚)气力,以射猎为先。

”所以在秦风中,有一种在别的民歌中少见的尚武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气概。

“秦风”共有10篇,计为: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车邻【原文】有车邻邻(1),有马白颠(2)。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3)。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1)邻邻:同“辚辚”,车行声。

(2)白颠:颠指额,白颠是指马的额头上有块白色毛。

(3)耋(dié):泛指老人。

【译文】大车奔驰响辚辚,马儿白毛生额顶。

来访君子未见面,等候侍者去传令。

高坡上有漆树园,洼地下游栗树田。

已经见到那君子,并肩同坐弹丝弦。

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老去气奄奄。

高坡有个桑树林,洼地有片杨树荫。

已经见到那君子,并肩同坐吹簧笙。

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死去【解析】这首诗描写了贵族之间相聚作乐,表现出了及时行乐的想法,言语间透露着对时间流逝的叹息。

全诗三章,首章描述诗人驾车前往友人家中,并要侍者去通报传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及友人的身份当属贵族。

后两章描写二人见面后,共同奏乐玩乐的场面,诗人在这两章反复强调要趁现在及时享乐,否则将来老了就无法享受。

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封建贵族“腐朽”“没落”的享乐生活,可是言语间却不见刻薄讽刺。

若理解为朋友间相互坦露襟怀,以诚待友,在相聚时流露出的人生短促的感伤,是否更为贴切?驷驖【原文】驷驖(1)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2),从公于狩。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国风·秦风·蒹葭》源自于诗经,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1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诗经蒹葭赏析(通用7篇)

诗经蒹葭赏析(通用7篇)

诗经蒹葭赏析(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诗经蒹葭赏析(通用7篇)诗经蒹葭赏析篇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之湄的意思

在水之湄的意思

在水之湄的意思
在水之湄的意思是指靠近河流或湖泊的边缘,往往是草木茂盛、沼泽丛生的地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之湄”也常用来形容人文荟萃、学术繁荣的地方,例如“在水之湄的咖啡馆”、“在水之湄的文学研讨会”。

扩展:
除了文化意义外,“水之湄”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

比如,在现代科学中,“水之湄”通常指生物进化论中的生态区域,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此外,“水之湄”还可以指地理上的边缘地带,比如海边的沙滩、山区的小路等。

在文学中,“水之湄”也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它常常用来描写人物的生存环境、性格特质等。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水之湄”被用来描写野草的生长状况,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原文和翻译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原文和翻译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原文和翻译从先秦时期至现在,《诗经》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最重要的文献。

它着重描绘了中华民族古代融贯自然与人文文化的精神世界。

今天,《诗经》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反映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精髓的重要文化遗产。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讨论《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包括原文和翻译,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审美价值。

关雎是《诗经》中第一组诗歌第二首,它讲述了人们在关河边发现雎鸟的故事。

下面是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河边一片荇菜,左右流过。

窈窕淑女,不得见而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河边一片荇菜,左右采之捡之。

窈窕淑女,弹奏琴瑟友和。

河边一片荇菜,左右之割之。

窈窕淑女,奏着钟鼓欢乐之声。

这首诗表达了男女追求爱情的主题,充满了文人的情怀,流露出了男女勇敢表达爱情的精神,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精髓里的审美价值。

蒹葭是《诗经》中第一组诗歌第三首,它讲述的是几年后遇见初恋的悲伤故事,原文如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翻译如下:蒹葭苍苍,白露已成霜。

所说的那个人,在那水一边。

我回游而来,道路阻碍又长。

我游回而来,正好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还未。

所说的那个人,在那水之湄。

我回游而来,道路阻碍又跻。

我游回而来,正好在水中坻。

这首诗歌借助蒹葭这个自然元素,以静谧的语调流露出了诗人对曾经爱慕的女子的思念之情,更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中丰富的人文关怀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分析这两首诗歌,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审美观念主要表现在婉转动人的感情描写、细腻的自然描摹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中。

诗经蒹葭注释翻译欣赏读解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翻译欣赏读解赏析

读解
•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 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 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不愿 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 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 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 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 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 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欣赏
•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 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 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 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 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 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 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 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 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 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 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 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 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 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 “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作者:佚名【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原文注释:①本诗选自《诗经·秦风》。

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②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③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

为,凝结成。

④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意中人。

⑤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

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

方,边。

⑥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洄:曲折盘旋的水道。

从之:追寻他。

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

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

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

阻,险阻,道路难走。

⑦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溯游,顺流而下。

“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⑧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

与下文“采采”义同。

⑩晞xī:晒干。

⑾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⑿跻jī:登,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⒀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⒁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已:完毕。

⒂涘sì:水边。

⒃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⒄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原文翻译: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导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6。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7。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0。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1。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

【注释】: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

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

从:就。

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

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凡尘追梦人——读彭珊玲散文集《在水之湄》

凡尘追梦人——读彭珊玲散文集《在水之湄》
真 切 切 地 细 数 着 生 活 、 息 着 生 命 中 的 本 然 与 真 相 , 深 看 下 去 , 然 叹 再 猛 发 现 石 头 上 深 刻 的 只 有 一 个 宇 — — “ ” 爱 !
在 《 爷 跟我 进城 去 》《 兰 树下 的 父亲 》《 重 的 生命 色彩 》 《 爷 、玉 、凝 、 大

上 晨 , 浓 到 最 深 处 , 睛 却 依 然 游 曳 在 灵 巧 、 性 亦 不 乏 雅 趣 的 文 夜 眼 随 字 中 , 是 一 本 散 文 集 , 有 着 悦 耳 、 满 古 典 韵 味 的 雅 名 — — 在 这 它 充
水 之 湄 。 样 美 好 的 名 字 , 让 我 想 起 出 自 《 经 ・ 风 ・ 风 》 的 那 首 这 总 诗 国 秦 中

同 何
父母 、 夫 、 J 以 及 世 间 其 他 一 切 的 爱 和 怜 悯 之 丈 女 L 隋。 这 些 文 章 是 平 淡 的 , 的 是 最 质 朴 的 叙 述 方 式 , 平 实 的 语 言 文 字 , 而 因 为 情 深 , 因 用 最 然 也 为 意 切 , 倒 更 具 一 丝 意 味 深 长 、 种 直 抵 人 心 的 力 量 。 如 果 你 用 心 品 反 一 读 , tJ 变 成 西 西 弗 斯 的 石 头 — — 它 用 平 淡 如 水 的 语 调 反 反 复 复 、 它 f会 - 真
《 葭 》 蒹 :

蒹 葭苍苍 。 露 为霜 。所谓 伊 人 。 水 一 方。 白 在
溯洄 从之 . 阻且 长 , 游 从之 , 在水 中央。 道 溯 宛 蒹 葭凄 凄 . 露 未唏 。所谓 伊人 , z  ̄ 白 在 l _湄 。 c-
人 ●彭玲文霍 之) ●读珊散集 水湄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描写方法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描写方法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描写方法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这是东周时期诗人贾岛创作的《蒹葭》一首中的开篇句子。

蒹葭,悲凉的样子;白露,大地上初露的清晨露水。

这样的描绘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朦胧的秋景图,也为描写“伊人”在水之湄创造了一幅意境深远的背景。

在水之湄,意味着伊人居住的地方位于水边。

水,是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情感的元素之一,它既柔和又源远流长,寄托了人们对纯洁、深情爱恋的追求。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不仅表达了主人公所在地的环境,更蕴含了诗人对于伊人的深情厚意。

下面将从自然景色、心境与情感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作者有关伊人在水之湄的描写方法。

首先,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贾岛为伊人安放了一个与伊人情感相呼应的环境。

水之湄,一眼望去是一片静谧的水域,宛如一幅水墨画。

岸边蒹葭凄凄,这一枯草的描绘使人联想到季节的转变,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伊人面临的离别。

白露,象征着早晨的清新与纯洁。

这里的描绘方式通过自然景色的刻画,在无形之间使伊人的形象更加生动。

其次,描写心境是体现伊人在水之湄的重要方法之一。

伊人源远流长的内涵,与水之湄的环境相辅相成。

描绘的水,平静、柔和,如同伊人的内心世界,纯洁而温暖。

将伊人置于这样一幅背景中,诗人创造了一种婉约凄美的心情。

同时,贾岛的描写还富有忧伤和离别的情感。

蒹葭凄凄,用来描绘伊人离别时的心情,把思念和别离带给读者的共鸣。

再者,以情感的描绘丰富了伊人在水之湄的意境。

贾岛将伊人与水之湄结合在一起,向读者传递了浓烈的爱情情感。

伊人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相思之人,通过放置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诗人表达了对伊人千年不变的思念。

贾岛通过蒹葭凄凄、白露未晞的描写,将伊人之美与诗人无法舍弃的思念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富有禅意的境界。

总之,贾岛的《蒹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心境和情感,巧妙地创造了伊人在水之湄的意境。

他以景写情,以情映景,使得伊人既成为了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又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

这样的描写方法使读者在阅读《蒹葭》时,能够在淡泊中感受到深情,从而对伊人的形象充满了情感和感伤。

《兼葭》原文及翻译

《兼葭》原文及翻译

《兼葭》原文及翻译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兼葭》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兼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兼葭》翻译: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他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他,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他,象在四边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他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他,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他,象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他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他,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他,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兼葭》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兼葭》赏析:1、朦胧的意境。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深秋的清晨,那河畔的芦苇十分茂盛,灰白的芦苇沾着晶莹的霜花,秋风萧瑟里,茫茫的苇丛起伏摇曳,澄净碧蓝的河水蒸腾着雾气。

诗经 叠词

诗经 叠词

诗经叠词一、原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衍生注释:“蒹葭”就是芦苇。

“苍苍”“萋萋”“采采”都是形容芦苇生长茂盛的样子。

“溯洄”是逆流而上,“溯游”是顺流而下。

“晞”指干。

“湄”是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表示升高,这里指道路险峻。

“坻”是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涘”指水边。

“沚”也是水中的小洲。

三、赏析:主题是对美好爱情(或理想的追求)的向往。

诗中的男子(也可将追寻者视作一种宽泛意义上的追求理想者)深深爱慕着“伊人”,情感上满是执着与渴望,苦苦追寻,却总是难以触及。

表现手法非常高明,首先这反复咏叹的结构,通过不断强调对“伊人”的追寻,将那种求而不得的惆怅逐步深化。

诗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情境,那苍苍的芦苇、凝结为霜的白露,营造出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和求而不得的失落相得益彰。

而且叠词的运用极为精妙,“苍苍”“萋萋”“采采”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同涟漪层层递进,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无际的芦苇荡在风中摇曳生姿,也从侧面烘托出追寻者内心的迷茫与怅惘。

四、作者介绍:关于《蒹葭》的作者并没有确切定论。

这有可能是先秦时期民间口头传唱的歌谣,后经整理而成为《诗经》中的一篇。

从内容上看,作者应该是对爱情充满憧憬或者是对理想有着强烈向往的人,因为诗中那种执着追寻的情感十分鲜明。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文艺聚会上,大家玩猜诗词的游戏。

有人描述:“这是一首描写对所爱之人苦苦追寻的诗,里面有很多叠词,像形容芦苇长得很茂盛,那个景象可美了。

诗有三章,不断重复相似的结构。

”马上有人就猜出来:“《蒹葭》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真的特美。

这诗写得就像我追我女朋友那时候,感觉她就在前面,我怎么追都好像差点距离,满满的回忆啊。

《蒹葭》阅读答案

《蒹葭》阅读答案

《蒹葭》阅读答案《蒹葭》阅读答案1蒹葭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④。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⑧。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⑨。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⑩。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éi,水边;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í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⑧涘:sì,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水中的小洲。

阅读题(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蒹葭》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

(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蒹葭的古诗词

蒹葭的古诗词

蒹葭的古诗词原文《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赏析:《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几千年来百读不厌、情真意切、风神摇曳的杰作。

周孝王时,秦的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出兵护送,论功行赏,襄公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诗经二则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则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则八年级下册【课文一】《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蒲草青青,白露如霜。

所说的那个人,在河对面。

跟着它向上游去,路阻且长。

游来游去,就在河中心。

蒲草萋萋,白露未干。

所说的那个人,在河的岸边。

跟着它向上游去,路阻且陡。

游来游去,就在河洲上。

蒲草采采,白露未消。

所说的那个人,在水的岸边。

跟着它向上游去,路阻且偏。

游来游去,就在水的边上。

【课文二】《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鸟类的关关声响起来,响彻在河洲之间。

那位温柔美丽的女子,吸引了君子的所有情感。

水中荇菜,左右浮动。

温柔美丽的女子,日夜寻找。

寻觅不到,日夜想念。

优哉优哉,反复翻滚。

左右荇菜,采摘着。

温柔美丽的女子,陪伴着琴瑟。

左右荇菜,整齐地安排。

温柔美丽的女子,和钟鼓一起享受音乐。

《蒹葭》赏析(转载)

《蒹葭》赏析(转载)

《蒹葭》赏析(转载)《蒹葭》赏析(转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含蓄蕴藉言尽旨远——《蒹葭》赏析(转载)《诗经·秦风》共十首,包括《车邻》《驷》《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大都是东周时代秦地的民歌。

其中的《蒹葭》《无衣》是《诗经》中最著名的代表诗作,而《蒹葭》被誉为诗人之诗。

初读《蒹葭》,在对其思想艺术不甚理解的时候,感受最强的便是其音乐美。

那优美和谐的旋律,带来的是莫名的感动与伤感。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云:“三章只一章,特换韵耳。

其实首章已成绝唱。

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

”“声音是表达情感的本源,文字,是人类表达情感以代声音的工具,因此诗歌与声音的密不可分。

”①《乐记》上有一段记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宗白华先生解释,“歌”是“言”,但不是普通的言,而是一种“长言”,长言即入腔,成了一个腔调,从逻辑语言、科学语言走入音乐语言、艺术语言。

“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情不自禁就要说出,普通的语言不够表达,就要“长言之”“嗟叹之”(入腔和行腔),这就到了歌唱的境界。

②《诗经》集歌乐舞三位一体。

《子罕》篇载孔子晚年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他的正乐,大概就是将三百篇的诗整理得能上管弦,而且合于韶武雅颂之音。

《蒹葭》的音乐美首先体现在单一而鲜明的节奏上。

《蒹葭》共三章,基本为四言句,每句四字。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短促。

凡四字句,每两句构成一个节奏单位,一句共两个节奏单位,吟诵时每句均作两顿。

诗经蒹葭叠词赏析

诗经蒹葭叠词赏析

诗经蒹葭叠词赏析此诗选自《诗经·秦风》。

它是一首爱情诗,表现单相思惆怅与苦闷。

下面是诗经蒹葭叠词赏析,欢迎参考阅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③溯洄:沿着曲折水边逆流而上;④:xī,干;⑤湄:méi,水边;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í ,水中小洲或高地;⑧澹sì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b:zhǐ ,水中小洲。

《蒹葭》是秦国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合称,皆水边所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

”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意中人。

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她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这几句写是主人公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

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

这显然勾勒是一幅朦胧意境,描写是一种痴迷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一片迷惘与感伤情调。

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

“未晞”,未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水之湄
总是在某个夜晚,听到那片水声想起。

是那样绵密得滴水不漏的夜,漏不掉一缕思绪;是那样静寂得万物敛容的夜,容不下一丝叹息;是那样温情得触手可掬的夜,放不掉一滴时光。

似乎侧耳便可以听到灵魂商谈的蜜语,伸手就可以牵住世界前行的跫音,夜那黑色的笑靥那样无可挑剔的美,窗外那幢幢树影,天外那冷冷寒光,都可以忽略不计。

一切熟悉而亲切,尽在眼前,世界、生活、爱……
是我在自己的房中,没有任何其他人。

在这样的夜晚,这样透明的夜晚,听那片熟悉的水声想起。

那里是一条岸,一个与水有肌肤之亲的地方,一个可以在遥望中俯视,在奔波中停留的地方。

之所以我只说起水声,是因为在那里我与一切已不需要聒噪,水声已胜于一切言语。

初次记得水声还是十几年前了。

那时候不知道曹雪芹,不知道莎士比亚,只是在那个只有一所学校一户人家一所敬老院的地方晨昏苦读、疯长,还天真地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那时候甚至不知道富源,也不知道富村,更不知道昆明。

那时候我坐在河岸上,也许出于心会而抛书,也许出于疲倦而止步,总之,我坐在了河岸上。

从那时候起,水声开始响起,并且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生动。

那时我坐在河岸上,清风拂面,日光高照。

碧绿色的风从从连片丛生的水生植物上吹过,那河流中涟漪移动到某个地方就泛着钻石般的五彩光辉,随即又翛然远逝。

那时我坐在河岸上,久久的盯着河水,慢慢地,河流静止了,我所坐的岸变成了一艘无比宽大的船,在一片耀眼的光辉里,载着我和我所有的梦想驶向远方。

我坐在船上,心眼倶迷,唯有耳边不时传来那扰乱灵魂的水声。

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心里有个闪光的地方,世界可以在某个角落鲜明而美丽,而且美丽得那样纯粹,被水声洗过的世界,不带斑斑纤尘。

在那一瞬间,无需寻找,无需挽留,天地在那里,岸在那里,水声在那里。

我和所有的一切,居然可以明心相对,见性相契。

我也无需语言,无需希望,甚至无需爱情。

只需要这条岸便足够了。

在以后的时光里,偶尔也有水声想起,在一片又一片水声里,年华一丝一缕地被雨打风吹滟滟随波千万里了。

年华里空寂而无聊,有徒劳的等待,有莫须有的际遇,有似是而非的水月镜花,然而庆幸的小小欢欣又何尝没有?纵然身心俱如雨中浮萍,但只要能与水声不期而遇,而且一见钟情,又何必旷夫怨女般地牢骚不休呢!
仍然记得大四的时候,我坐在旁边宿舍的阳台上,夕阳西下,西风向孩子们的跳绳一样一圈圈的舞动,拨弄着东二院那一排排褐红色的海棠。

楼下来来往往的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男男女女,红红绿绿,不知道他们来自何处,去向何方。

在逐渐加深的暮色里,我坐的仿佛不是阳台,而是一条河岸,而他们是那河中的百舸争流、千帆竞驶。

不,我甚至不是在河岸上!我和他们一样,处在某条无比宽大的河流中,既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往哪里去。

只是不断响起的水声提醒我们,在日复一日的航行中,需要一条岸!在我大四的那个黄昏,我坐在那个阳台上,想着岸。

后来天上洒下了几滴雨,在一片水声中,夜幕在我身后沉沉落下。

而那条岸也随即引入那一片灯火辉煌。

此后我一直在寻找这那片水声,期待着它的响起。

但是水声已渐渐不是我唯一的爱情,我只是固执地等待着那条岸。

只要有河流,我相信就会有岸。

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岁月,不正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吗?我们那一个人不是那操桨的舟子?
我们需要一条岸,承载舴艋舟载不动的梦想;我们需要一条岸,指引生活之舟蹒跚的航程;我们需要一条岸,栖息那一路风尘的疲累。

更重要的,我们需要一条岸,在某个时候在坐坐,安静地,临风临水,看看水里那一个人,在水声里,那才是我们原本的样子。

我们在那一刻,真正与自己以真性情相见了。

在我们岁月的河流——它本身喧哗与骚动的——里,我们以为生命的意思就是永不停息地航行,但是这一刻,我们也会明白,原来在岸边坐坐也可以那样趣味丰饶,宁静也可以那样无拘无束地美!
我想起那叫仲尼的人,那被成为至圣先师的人,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某一天,也曾在河岸上,看着河水发呆,喃喃自语。

这件事被懂事的学生们记下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多像诗啊!——这就是诗啊!那温良恭俭让的老夫子,在一片水声中,一反平日的长者之风,道出了那不易觉察的感伤,这是正性情,就是诗啊!每当我读到这句话,总听到那传自两千五百年前的水声,感动得无法自持。

《诗经》里的《蒹葭》写的,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境况?“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无论“溯洄从之”还是“溯游从之”都不见,恰恰那要寻觅的“在水之湄”。

“湄”,《说文》里解释是“水草交为湄”,是那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多么诗意的解释!在陆地上看,它是水;在水中看,它是岸。

无论从哪个角度,它都是那个令人神往的所在。

所以它是那水声响起的所在,是那与自己相见的所在,是梦想着陆的所在,是灵魂暂息休憩的所在。

我们属于水,也同样属于岸。

所以我寻找的岂止是那片水声,更是是那条岸!在生命的河流里,我不过千千万万的扁舟子中的一个,只是在这样的夜,或某某个时刻,能够如此幸运地系一叶扁舟,在水之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