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48章 痹 症【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48章 痹 症【圣才

第48章痹症48.1考纲要求概念、沿革(《内经》论痹症)、病因病理、病证鉴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防调摄48.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肉、骨节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二、痹证的历史沿革1.《内经》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2.《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3.《内经》分五痹。

《素问·痹论》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4.《素问·痹论》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系:骨痹内舍于肾;筋痹内舍于肝;脉痹内舍于心;肌痹内舍于脾;皮痹内舍于肺。

三、病因病理1.病因(1)外因:感受风寒湿邪、感受风湿热邪。

(2)内因:劳逸不当、久病体虚。

2.病机风、寒、湿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肉、骨节,经脉闭阻,不通则痛。

3.病性(1)寒证:阳气虚衰者,寒自内生,复感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

(2)热证: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

3.病理转归(1)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屈伸不利、肿大等症。

(2)病久气血伤耗,可出现气血亏虚或肝肾不足证候。

(3)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

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

【例1】(X型题)痹病日久,出现的病理变化是()。

[2006年研]A.寒湿闭阻B.痰瘀阻滞C.气血亏虚D.累及脏腑【答案】BCD【解析】痹病日久,容易出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状;二是病久使气血伤耗,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症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制定的,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

一、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是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1.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等。

2.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3.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知识,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考试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中医诊断方法。

2.中医临床医学: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3.西医基础理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临床应用意义。

4.西医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5.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包括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总分为300分。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医学部分占150分,西医基础理论和西医临床医学部分占100分,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部分占50分。

3.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考试范围和难度1.考试范围:涵盖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知识。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
5 / 155
圣才电子书

(2)寒邪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b.提出病因的“三部”分类法,《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
Hale Waihona Puke 清湿则伤下。”③东汉张机:发病途径分类法,指出:“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
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病因与发病
7.1 考纲要求
一、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二、发病 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3 / 155
圣才电子书

A.传染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答案】A
【解析】六淫邪气致病主要有以下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B 项,传
染性是疠气致病的特点。
【例 2】(X 型题)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 )。[2007 年研] A.发病急骤,症状相似 B.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 C.多从肌表或口鼻侵入 D.可单独致病或合邪致病 【答案】BCD 【解析】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多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可单独侵袭人体 而致病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在发病过程中,六淫邪气可相互影响,在一定 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A 项, 为疠气病邪致病特点,而非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风邪 ①风邪的基本概念 a.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点的外邪,称为风邪。

河北中医学院2019年学硕考研大纲

河北中医学院2019年学硕考研大纲

河北中医学院2019考研大纲招生专业初试名单目录Ⅰ考试性质 (1)Ⅱ考查目标 (1)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1)二、答题方式 (1)三、试卷内容结构 (1)四、试卷题型结构 (2)Ⅳ考查内容 (2)一、中医基础理论 (2)(一)绪论 (2)(二)精气、阴阳五行 (2)(三)藏象 (3)(四)气、血、津液 (3)(五)经络 (4)(六)病因与发病 (4)(七)病机 (4)(八)防治原则 (5)二、中医诊断学 (6)(一)绪论 (6)(二)望诊 (6)(三)闻诊 (7)(四)问诊 (7)(五)切诊 (8)(六)八纲辨证 (8)(七)病因辨证 (8)(八)气血津液辨证 (9)(九)脏腑辨证 (9)(十)其他辨证方法 (10)三、中药学 (10)四、方剂学 (12)五、中医内科学 (14)(一)总论 (14)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14)(二)各论 (14)六、针灸学 (18)(一)腧穴总论 (18)(二)经络腧穴各论 (18)(三)刺灸法 (19)(四)治疗 (19)Ⅴ各专业复试名单总分最高最低一览 (21)Ⅵ接收调剂专业及要求 (23)Ⅶ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698)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698)是为高等院校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年全国统考专业课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精品资料

2020年全国统考专业课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精品资料

2020年全国统考专业课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精品资料说明:本套考研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0年考研初试首选资料。

2020年全国统考专业课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资料第一部分、考研历年真题汇编1-1、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综合]2005-2018年考研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说明:考研首选资料,分析真题可以把握出题脉络,了解考题难度、风格等,为考研复习指明方向。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高分复习笔记2-1、2019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2-2、2019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高分复习笔记2-3、2019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药学]高分复习笔记2-4、2019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高分复习笔记2-5、2019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高分复习笔记2-6、2019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高分复习笔记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第三部分、考研核心题库3-1、2020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基础理论]考研核心题库3-2、2020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药学]考研核心题库3-3、2020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研核心研题库3-4、2020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研核心题库3-5、2020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研核心题库说明:专业课强化辅导班使用。

最新最全考研复习题库,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首选。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4-1、2019年统考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三套模拟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说明:精心整理编写,共三套模拟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检验复习效果,冲刺首选。

临床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

临床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

临床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
临床综合能力是中医考研大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中医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

这方面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

这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经络穴位、中医诊断学、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等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对经络穴位、诊断学等有深入的理解。

其次是临床实践能力。

这包括中医临床实践技能、中医临床实习、中医诊疗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能够熟练操作中医诊疗技能。

另外,还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掌握。

这包括中药学、方剂学、中药鉴定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熟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

此外,还包括中医临床研究能力。

这包括中医临床研究方法、
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中医临床研究实施等方面的能力。

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能力。

总的来说,临床综合能力是中医考研大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在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中医药知识和中医临床研究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考生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和理解中医知识,具备临床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才能够在考研中取得好的成绩。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考查考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中医学术发展史以及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选拔具有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中医人才。

二、考试科目与范围考试科目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考试范围涵盖了中医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合理,难易程度适当,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3. 题型: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等。

4. 考试时间:3小时。

5. 试卷难度:适合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考生,既适合本科及以下层次的考生,也适合研究生层次的考生。

四、样题举例1. 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医诊断学的内容?() A. 四诊 B. 六经 C. 脏腑 D. 八纲 E. 病因病机(2)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属于中药学的内容?() A. 人参 B. 甘草 C. 石膏 D. 大黄 E. 枸杞子2. 简答题:请简述中医内科学中咳嗽的病因病机。

3. 论述题:请论述针灸学中的“五输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4. 病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5岁,因感冒后咳嗽、咳痰一周就诊。

中医诊断为咳嗽,辨证为风寒束肺,请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提出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的方案。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请考生务必仔细研读考试说明,全面掌握考试内容,顺利通过考试。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药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中药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中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中药学理论素质,并有利于我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中药综合考试涵盖中药学和中药药理学课程。

要求考生:1.中药学(1)了解各朝代学术发展特点,熟悉其代表著作;(2)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3)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的概念、作用及临床意义;掌握毒性的概念(古、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4)掌握中药“七情”配伍关系的含义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5)熟悉用药禁忌的内容及十八反、十九畏。

(6)掌握药物126味,熟悉药物97味,了解92味的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中药药理学(1)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学科任务;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的关系;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毒无毒的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种类、常见各系统不良反应、常见的妊娠禁忌药;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特点。

(2)熟悉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中药复方研究的基本内容;不同类型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实验方法、检测指标。

(3)了解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进展;中药药动学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中药新药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药学50%中药药理学50%四、试卷题型结构1.中药学单选题50分(50小题,每小题1分);配伍选择题30分(30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10分(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1空1分);判断改错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问答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2024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考试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等部分。

具体考试科目和分值分配如下:1.中医基础理论:约30%(36分),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中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2.3.中医临床基础:约15%(18分),包括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诊断治疗原则等内容。

4.5.中药学:约15%(18分),包括中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用中药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6.7.方剂学:约15%(18分),包括方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8.9.中医诊断学:约10%(12分),包括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和病案书写等内容。

10.11.中医内科学:约25%(30分),包括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常用中药方剂等内容。

12.13.针灸学:约5%(6分),包括针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穴位和针灸治疗方法等内容。

14.15.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5%(6分),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16.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和分值分配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建议考生及时关注官方通知和公告,以便更好地备考。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考试目的和基本要求本次考试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特别是那些在中医临床实践和研究方面具有潜力和能力的学生。

考试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中医临床医学知识、能力和素养,以确保他们具备成为合格中医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基本条件。

二、考试内容和范围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本知识、经络、腧穴、经典、方剂等。

2. 中医临床诊断学:包括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等。

3. 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包括脉诊、舌诊、望诊、闻诊等。

4. 中医病证诊疗学:包括常见病证的诊断与治疗,疑难病证的辨识与处理等。

5. 中医药学:包括中草药学、方剂学、药理学等。

6. 中医现代化与综合能力:包括中医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等。

三、考试形式和组织1. 笔试:本次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

2. 实操:部分考生将参加实操考试,包括脉诊、舌诊、望诊等实际操作。

3. 面试:部分考生将进行面试环节,考察其综合素质和潜力。

四、考试评价标准1.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病证诊疗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

2. 中医实操操作技能:包括脉诊、舌诊、望诊等实操技能的掌握情况。

3. 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考察考生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包括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等。

通过对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晰了解考试的目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并给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

祝愿各位考生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第二篇示例:一、考试说明1. 考试对象:凡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的考生。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答题技巧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答题技巧

《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答题技巧》一、前言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中医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考生来说,如何在考试中展现出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了备战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答题技巧的角度,针对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的题型和内容,为考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了解考试题型和内容在备战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科目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考试的题型和内容。

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病案分析、中医诊断、中药辨证论治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并熟悉这些内容,以便能够在考试中灵活应对。

在答题技巧方面,考生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 病案分析题: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全面分析病案,明确病情、辨证论治、药物治疗等内容,并能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 中医诊断题:需要灵活运用中医诊断技能,包括望闻问切等方法,准确判断病情,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 中药辨证论治题:需要熟悉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了解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特点,能够根据病情做出恰当的药物治疗建议。

以上是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的主要题型和内容,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以确保自己能够熟练应对考试。

三、答题技巧共享1. 认真分析病案:在答病案分析题时,要认真分析病情,不能漏掉任何细节。

要注意梳理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结合中医诊断理论,逐步进行分析,确保对病情的把握准确无误。

2. 灵活运用中医诊断技能:在答中医诊断题时,要灵活运用中医诊断技能,如望闻问切等方法,结合病情综合分析,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3. 熟悉常用中药治疗:在答中药辨证论治题时,要熟悉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特点,能够根据病情给出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并且要注意避免常见的错误用药。

四、总结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考生需要掌握丰富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对中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尤其是在病案分析、中医诊断和中药辨证论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真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真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真题及详解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1.5分;37~81小题,每小题2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

A.病程的变化B.病机的变化C.症状的变化D.体征的变化【答案】B【解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同一疾病,可出现病情发展、病机变化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治法;而不同的病因或疾病,可出现大致相同的病机变化和证候,故可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病机的变化。

因此答案选B。

2.《素闻·五脏生成》说“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

A.生我B.我生C.克我D.我克【答案】C【解析】土克水,脾克肾。

因此“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克我。

3.“阳中求阴”适用于()。

A.补阴时佐以补阳B.补阳时佐以补阴C.补阳制阴D.补阴制阳【答案】A【解析】阴虚时在补阴的药物中配伍补阳的药物,以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

4.下列选项中,对尿液生成、排泄过程起主宰作用的是()。

A.肺气的通调水道B.膀胱的开阖气化C.三焦的决渎D.肾气蒸腾气化【答案】D【解析】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是津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

津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形体官窍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其清者经脾达肺,重新参与津液代谢;浊者留而为尿。

尿液的排泄,依赖于肾阴抑制与肾阳推动作用的平衡以及肾气蒸化与固摄作用的协调。

因此答案选D。

5.“昼不精,夜不瞑”指的是下列哪项功能异常?()A.中气B.元气C.卫气D.宗气【答案】C【解析】营属阴,卫属阳。

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6.入上齿的经络是()。

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2024大纲

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2024大纲

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2024大纲一、背景介绍1.1 中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我国传统医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理论体系严密,临床疗效显著,对一些慢性病、难病、疑难杂症和常见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1.2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能力,对于提高中医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纲内容概述2.1 大纲修订的背景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和患者需求的提高,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修订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2.2 大纲修订的目的通过修订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大纲,进一步强调中医临床医生的核心能力,促进中医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

三、大纲具体要求3.1 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针灸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中医临床医生有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2 临床实践能力要求中医临床医生能够熟练运用中医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开展临床医疗工作,包括病史询问、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能够做到辨证施治。

3.3 临床数据分析和诊断能力要求中医临床医生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科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4 临床治疗能力要求中医临床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科学选择中医治疗方法,并能够做到合理用药、疗效确切。

3.5 临床预防和保健能力要求中医临床医生能够指导患者进行预防和保健工作,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四、大纲实施与评价4.1 大纲的实施大纲实施需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包括相关教育机构、临床医疗机构等,共同努力推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的大纲要求。

4.2 大纲的评价通过相关考试、评估机制等对中医临床医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中医临床医生的学习进展和临床医疗水平。

五、展望5.1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的未来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内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B型题第82—105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X型题第106—165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1.藏象的概念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1.精(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3.血(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

4.津液(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体质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八)病机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

(2)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九)防治原则1.预防(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2.治则(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的含义及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

(4)标和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7)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二、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二)望诊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的临床意义。

3.望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4.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头面、五官、颈项:头面、五官及颈项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躯体与四肢:胸胁、腹、腰背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皮肤:常见皮肤色泽、形态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排出物:痰、涎、涕、呕吐物、大、小便的颜色、质地、量的异常变化与临床意义。

10.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常见食指络脉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11.望舌:舌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三)闻诊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重浊、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喘、哮、气短、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1.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

2.问寒热:寒、热的含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3.问汗表证辨汗:表征无汗与有汗的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心胸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及阴汗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问疼痛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酸痛、闷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固定痛、掣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