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1900国际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第二次 工业革命也加快对老工业部门的技术 改造,特别是在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 领域,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 1856年,英国人贝西默发明了“吹气 精炼”法, 将生铁炼成钢。以后人们 不断改进冶炼技术,钢铁的质量明显 提高,产量大增。从1868年到1900年, 英、美、法、德四国的钢产量由24万 吨增加到2355万吨。钢逐步取代铁, 成为基本的工业原料
3、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影响
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 经济的波动和竞争的加剧、适应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各国垄断组织的形成与表现形式 美国——发展充分、托拉斯 德国——仅次于美国、卡特尔 英国——发展缓慢 法国——低于美、德,卡特尔、辛 迪加、托拉斯都有发展 俄国——水平低,辛迪加 日本——康采恩
评价(影响) 积极:(1)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为生 产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它调节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整 (3)它的出现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资本主义成型的标志 消极 (1)意味着对劳动人民的掠夺。 (2)充满着暴力和欺诈。 (3)导致食利阶层的出现。 (4)推动了殖民扩张。 (5)是战争的根源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 的一方初告形成。这个同盟条约与德奥同盟、三皇 同盟同时存在,成为俾斯麦同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 分之一。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 的一方初告形成。 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 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 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 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 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 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 盟瓦解。
电力、煤炭等新能源直接促进了重 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 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 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发动机推动了汽车、 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 以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为标志通 讯工具的发明。使人之间交流更方便。 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 塑料,人造纤维先后投入实际生活。
经济发展、工业化与现代化 :第二次工业革 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资本主 义经济的高速成长,为西方各国奠定了雄厚 的经济基础。一批重工业的发展改变了资本 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这些国家开始由轻工 业向重工业的转变,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同时也推动了欧美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使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实现现代化。 发展不平衡与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 德的迅速崛起,超过老牌的英、法,发展的 不平衡导致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1888年,德皇威廉一世去世,青年皇帝威廉二世 即位,他野心勃勃,刚愎自用,经常与俾斯麦发 生争执,1890年,俾斯麦辞职。 俾斯麦的辞职对欧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的新政路线开始在外交上背离了俾斯麦的原 则,他们拒绝了再保险条约,再保险条约曾经是 俾斯麦外交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牵制了俄 国。 于是给法国和俄国结盟创造了机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工业结构的合理——第二次工 业革命对欧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一方面带动 了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一个新工业 群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对旧的工业 部门进行了技术改造。一批重工业 的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 结构,这些国家开始由轻工业向重 工业的转变,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二、科技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 70年代,它是以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 特征,标志着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 进入“电气时代”。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明显不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 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的发 明是由一批缺乏科学理论的工匠根据实 践经验完成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建 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 有哪一个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技术的 影响
一战爆发是帝国主义本质的体现
威廉二世在开战前的最后一刻,其实想劝谕奥 地利和平解决事件。 然而,在奥国政府还未得知德皇的意见时,政府 内的部长与将军已经说服了八十四岁高龄的奥国 皇帝弗朗茨· 约瑟夫一世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 战。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本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的根源。 作为德国帝国主义的代表,威廉二世可以在某些 方面影响战争的局面,却无法决定战争的发生与 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法德危机
普法战争(1870~1871)、法德危机(1875年) 近东危机:1ຫໍສະໝຸດ Baidu75~1878年的近东危机,是指发 生在地中海东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一带 的国际冲突及纠纷。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三皇同盟
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 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的同盟。
俾斯麦的下台
首先看巴尔干的地理位置,处于三洲三洋五海之 地,正象我们评书中常说的中原地区沃野千里, 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样。就拿今天 北约轰炸南联盟,国际上最不安的首属俄国,为 什么呢?看俄国要想通过欧洲参与亚、非两洲的 事物,两点之间走直线,最方便的途径便是通过 巴尔干,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再看战前巴尔干的历史形势,战前,巴 尔干上各民族纷纷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而独立,同 时俄国和奥国也把此时看作是在巴尔干扩张自己 实力的绝好机会,这就使得战前的巴尔干局势紧 张,战争一触即发。
三、资本主义经济高速成长与不平衡
1、经济的成长 工业——美、德、日、俄、英、 法的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业——船舶总吨位 (1870年为1680万吨,1900年为 2680万吨)、铁路运输(1970年为 21万公里,1900年为76万公里) 世界贸易——1870—1900年增 长约1.6倍 2、经济的波动与不平衡
1870—1900年的国际关系
制作小组:尹冬 丁笑盈 孔德珍
1.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3.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1.三国同盟
一、总体世界格局 西方——反封建的任务已经
完成,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 治和征服世界等方面都取得了巨 大发展,进入基本定型阶段。 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还没有成熟到进 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程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来 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 尚为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期科技和生产真正结合,科学在推 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 的作用。
•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系列 发明都是在英国进行的,然后波及 其他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
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 围,发展迅速 •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开 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 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 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三国同盟的形成(1882年):柏林 会议后,俄德关系迅速恶化,德国 便与奥地利勾结,德奥同盟建立不 久,意大利又加入进来,1882年三 国签定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形成。 法俄协约(1893年):三国同盟的 形成使法国迅速靠近俄国,1892年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两大军事集团争霸世界的战争危 机和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双方都展 开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巴尔 干战争、波斯尼亚危机、摩洛哥 危机等频繁发生,最后,巴尔干 成为欧洲的火药库,战争一触即 发。
德国崛起对欧洲的影响
德国崛起于旧的欧洲体系的中心,它的建立冲击着周边国 家的利益,并改变着各大国之间的相对地位。 德意志人居住的空间,恰好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在欧洲 是邻国最多的国家。欧洲的主要国家大都有其天然疆界, 俄国则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偏远。而德国南部的阿尔卑斯山, 北部的北海和波罗的海虽可做天然屏障,但其东、西部几 乎是完全开放的。 兼并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采矿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洛林的褐铁矿蕴藏量估计为7亿吨,而德国其他地方的总 蕴藏量不过3亿吨。这就使德国保护这一地区成为维护其 安全利益的主要内容之一。 法国的威胁并没有因为法国在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减弱。而 德国的东邻俄国,经过1859年的农奴改革后,实力有所上 升,它向东南扩张,蚕食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它的扩张本性对德国的威胁仍然是巨大的。 德国东西边界上弱小国家很少,很难获得新的领土,而且 容易造成东西两线作战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