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管理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防控行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制度。

本文将对这些核心制度进行详细解读,以期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1.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2.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培训等工作。

3. 设立医院感染监测小组,负责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和报告。

4. 设立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负责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明确感染防控的目标、措施和责任人。

2.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

3. 加强无菌操作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和技能。

4.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三、医院感染监测制度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开展感染监测工作。

2. 制定感染监测方案,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周期。

3. 定期分析感染监测数据,提出改进措施。

4. 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开展感染调查和控制。

四、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1. 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识别感染风险因素。

2. 制定感染风险评估方案,明确评估方法、周期和责任人。

3. 根据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4. 定期检查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五、医院感染培训制度1. 开展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制定感染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方法和周期。

3. 开展感染防控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定期评估感染培训效果,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六、医院感染疫苗预防制度1. 制定医院感染疫苗预防方案,明确接种对象、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2. 加强疫苗采购、储存和接种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安全。

3. 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1.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感染源控制制度: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等可能的感染源进行控制,包括隔离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4. 消毒与灭菌制度:规定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的消毒与灭菌程序及频率。

5. 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规定医院内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的收集、存储、运输和处置方式,保证安全处理。

6. 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制度:管理医院内各类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和检验工作。

7. 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手卫生要求和程序,并进行教育和培训。

8. 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与感染预防控制相关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感染预防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9. 隔离与防护措施制度:对患者进行隔离预防,并规定医护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个人防护要求。

10. 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规定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程序及处理流程,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感染事件。

11. 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制度:定期开展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包括疫苗接种、疾病防控知识宣传等。

12. 空气消毒与净化措施制度:对医院内空气进行消毒和净化,减少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13. 采样与送检制度:规定医院内各类样品的采集、保存、送检程序,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14.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15. 医护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疾病预防和职业健康检查等。

16. 病房、手术室清洁与消毒制度:规定病房、手术室等环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和程序。

17. 感染后处理与排查制度:对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后续处理和排查进行规范,防止感染的扩散和再次发生。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部针对传染病和医院感染进行管理和防控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或离开医疗机构之后发生的以医院感染病原体为主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危害,也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医疗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

1.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应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接种疫苗、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清洗与消毒、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等,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3.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研究,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4.医院感染治疗与处置制度: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处置制度,包括感染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药物使用规范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以提高医院感染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感染的传播。

5.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院感染病人的分泌物等感染性废物分类、封存、处理,以避免废物对医护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6.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管理制度,对医院感染风险较高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洁、灭菌和消毒处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7.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制度:医院应开展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防控能力。

8.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统一的报告和处置。

医护人员发现或怀疑有感染病例时,应及时向医院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一、感染防控责任制度医院应设立感染防控委员会,明确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和权力,并明确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在感染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委员会应定期开会,制定和完善感染防控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二、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包括感染控制、洗手消毒、环境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封闭隔离、职业暴露管理、器械和材料使用管理、职工健康监测和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制度应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并由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入职体检、健康监测、职业暴露管理、职工健康教育和防护用品配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职业暴露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洗手消毒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洗手消毒管理制度,包括洗手消毒的时机、方法和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员工应定期接受洗手消毒培训,并配备洗手液、洗手液消毒器等洗手消毒工具,确保洗手消毒的时机和方法的正确性。

五、环境消毒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环境消毒管理制度,包括环境消毒的频率、方法和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环境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品,并定期对医院各个区域进行环境消毒。

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和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七、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包括职业暴露的监测、评估、防护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职业暴露监测设备和防护用品,并对可能暴露于感染源的医务人员进行监测和培训。

八、器械和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器械和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包括器械和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消毒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器械使用和消毒指导人员,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九、感染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包括感染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病人因其他或原发性感染因素导致的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许多医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感染控制制度。

以下是医院感染的十项核心制度。

一、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患者和医疗人员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二、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他们掌握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和技能,遵守感染控制政策和规定,提高感染控制素质。

三、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卫生制度,包括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和戴手套。

四、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消毒,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五、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医院应建立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包括对不同病区、病房之间的交叉感染进行隔离控制,定期检查和清洁卫生。

六、安全注射制度:医院应建立安全注射制度,包括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遵循注射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体传播。

七、手术切口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手术切口手卫生制度,包括手术前的手卫生,手术的无菌操作,手术后的伤口处理等,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风险。

八、废弃物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废弃物处理制度,包括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感染。

九、感染调查和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调查和处理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再次发生。

十、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由负责感染控制工作的专业团队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推动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这十项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通过实施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和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院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和提升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对这些制度的具体要求:一、提高对感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感控工作,认识到其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防控能力,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防范和化解感染暴发的风险。

二、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感控制度要求。

医疗机构应该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明确感控管理部门、医务、药学、护理、临床检验以及各临床科室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感控工作。

要认真研究贯彻《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中的具体制度措施,加强全过程管理,加大投入倾斜力度,保持感控队伍的稳定性。

三、突出工作重点,做好重点科室感控工作。

重点关注容易发生人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的科室,如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科、器官(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急诊科、口腔科、介入手术室、输血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

要制定并落实具体防控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开展主动监测,及时评估,降低潜在感染风险。

医疗机构应该开展主动监测,及时评估感染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潜在感染风险。

同时,要加强感控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感控专(兼)职人员配备充足,感控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健全感控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感染控制能力,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控制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医疗机构三级监测。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测,覆盖所有侵入性操作环节,及时发现感染散发病例、聚集性病例和感染暴发,不断提高感控工作水平。

医疗机构还要定期评估感控风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合理设定或调整干预目标和策略,并采取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措施,避免过度或不足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新员工岗前培训制度
新员工岗前培训
对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 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与考核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与维护、 医疗废物处理等,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定期复训
对于已入职的员工,应定期进行复训,以巩固和更新医院感染防控知 识和技能。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
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02
培训内容与考核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感染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等,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03
培训形式多样化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
提高培训效果。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目录
•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清洁卫生制度 • 监测与报告制度 • 培训与教育制度 • 监督与考核制度
01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必须严格遵守。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 等应在使用后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 用。
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环境表面等 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前 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
监测内容
重点监测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鼠 疫、霍乱等。
监测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实施病例报告 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
监测人员
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监测团队,负责监测计划的 制定、实施和数据分析。
04
培训与教育制度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

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

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感染管理职责,包括医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护理单元等,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率等进行监测,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手卫生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规范和操作流程,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洗手液,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和考核。

四、消毒隔离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制定消毒隔离规范,对各类物品、环境、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五、医疗废物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的要求,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理。

六、抗菌药物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滥用导致医院感染。

七、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管理,制定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培训,确保无菌技术操作的准确性。

八、医疗器械管理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保养和消毒,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九、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监测,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预防医院环境污染。

十、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接种疫苗,预防医务人员感染。

十一、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加强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管理,制定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规范,提高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水平。

十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十三、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加强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定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安全与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预防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

医院感染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医院环境、医疗器械或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新发生的或原无的严重感染。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医院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十八项核心制度。

这些核心制度包括:1. 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以负责制定、执行和评估感染控制策略,并确保不同科室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感染数据,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3. 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开展定期的感染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能力,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方面。

4. 感染管理指南和制度:制定并更新感染管理指南和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保障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医疗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医疗设施、设备和床铺的清洁和无菌操作。

6. 感染预防与控制工程:完善医院的布局和结构设计,合理配置通风换气系统、水处理设备和废物处理设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 医疗废物处置: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置制度,确保废物的正确分类、包装和处理,以防止感染源的传播。

8. 感染控制手术操作:加强对手术感染的控制,严格执行手术准备和操作规范,保证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9. 患者感染防控:做好患者感染防控工作,包括手卫生教育、患者隔离、用药监测和有效预防感染的预防措施等。

10. 抗生素管理: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针,并对抗生素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引起的细菌耐药性。

11. 医疗器械与设备管理:做好医疗器械和设备的采购、维修和管理工作,确保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无菌性。

12. 病区感染管理:建立病区感染管理制度,对病区内的感染源进行监测和控制,防止感染的交叉传播。

13. 医护人员健康管理:关注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传染病筛查,确保他们的工作状态和风险经受能力。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是人们休养治疗和康复的场所,而感染控制则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防控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并执行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十项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是医院感控的基础,主要包括对感染病例的监测、定期报告和分析。

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对可能的感染进行调查和报告,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并对病例进行追踪和管理。

二、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是保障医疗器械、设备、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的重要制度。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合理的医疗废物分类、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杜绝废物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四、职业暴露与接种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与接种管理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和操作,加强对职业暴露后的监测、接种和报告,确保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五、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是保持医院整体环境清洁和无菌的重要制度。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清洁与消毒程序进行操作,保持医疗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六、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减少手部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卫生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促使医务人员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七、防护用品管理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用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八、患者管理制度患者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机构的疏忽或不当操作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

为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应该建立十项核心制度。

首先是手卫生制度。

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手卫生操作流程,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使用医疗器械前后、接触污染物后以及出入病房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其次是消毒供应品制度。

医院应定期检查消毒供应品的有效期,并确保其合格。

在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消毒供应品时,应立即予以淘汰,防止因使用不当而导致医院感染。

第三是环境卫生制度。

医院应定期对病房、手术室、诊疗区域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同时,医院还应采取科学的通风、排水和垃圾处理措施,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卫生。

第四是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的购进、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制度。

同时,要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操作培训,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五是空气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应定期检测病房、手术室等区域的空气质量,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灰尘等有害物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第六是感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疾病的监测、报告和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在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第七是药事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合理用药的制度,明确药品的选择、配药、给药等流程,避免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医院还应对药品的保存、检验、分发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第八是医废管理制度。

医院应定期清理和处理医疗废弃物,并确保废弃物的分类、包装和运输符合相关规定。

医院还要加强医废处理场所的管理,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

第九是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制度。

医院应对入职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培养他们正确使用防护性措施,加强对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最后是外来患者管理制度。

医院应对外来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检和评估,评估其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外来患者感染其他患者的风险。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医疗机构引起的新发的或与之相关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十项核心制度。

下面是这十项核心制度的详细内容。

1.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和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该委员会包括医院管理层、医疗人员、护士等相关人员,并具备组织感染控制工作的能力。

2.医疗机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的严重程度等。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感染信息共享平台,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以便共同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进行培训和教育。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关键时点进行手卫生,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患者个人防护器具制度:医院应制定患者个人防护器具使用规范,明确各类防护器具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并提供给患者。

患者和陪护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器具,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5.感染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源控制措施,包括对感染源的隔离与管理。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和进行相应治疗;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检测。

6.感染性病例的诊断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制度,规定哪些病例应报告、如何报告,并建立病例报告的流程和机制。

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性病例,有助于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控制。

7.隔离与消毒制度:医院应制定隔离和消毒规范,对不同类型的感染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防护屏障、个人防护装备等;消毒措施包括手术器械的消毒、病房及设备的消毒等。

8.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制度: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的管理制度,包括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指标、使用限制等。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本(3篇)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本(3篇)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本1. 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确保医院内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监测。

2. 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报告病例及相关数据。

3. 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订和监督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的实施。

4. 医务人员感染管理制度:确保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指南,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

5. 患者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和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等措施。

6. 感染预警和应急处理制度:建立感染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控制可能的感染事件。

7. 感染源筛查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感染源筛查,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8.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饮食室、厨房等环境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9.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置,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10. 感染病区和隔离管理制度:设立感染病区,并加强对感染患者的隔离和管理。

11. 感染控制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保证感染控制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12. 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能力。

13. 感染控制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建立感染控制信息系统,方便信息收集和管理。

14. 医院消毒和灭菌管理制度:明确医院内各区域的消毒和灭菌工作要求。

15. 医用耗材和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用耗材和器械的质量和安全,避免医源性感染。

16. 空气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医院内空气进行质量检测和处理,确保空气的清洁和安全。

17. 重大感染事件处置制度:建立重大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本(2)以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十七项核心制度范本:1. 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及职责范围2.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3. 医疗机构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4.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5. 医院内病人流动和管理制度6. 手卫生与消毒管理制度7. 空气与水质管理制度8. 设备与器械消毒管理制度9. 医疗器械、药品和耗材供应管理制度10. 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1. 隔离与保护措施制度12.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13. 入院感染风险评估与筛查制度14. 医院内感染控制与处理制度15. 医疗废物处理与消毒制度16. 传染性疾病暴发与应急处理制度17. 感染管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制度这些制度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医院的情况来编写和完善,并且需要与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相一致。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核心制度是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领导工作。

2. 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感染管理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评估医院感染情况,制定感染管理措施。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1. 开展全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报告感染病例。

2. 建立感染病例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感染情况、治疗措施等。

3. 实行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部门。

4. 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制定预防措施。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 落实消毒、灭菌措施,保证医疗设备、器械消毒效果。

3.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

4. 实行标准预防,针对不同感染风险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5.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病房整洁、通风。

6.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菌药物耐药。

四、培训与教育1.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管理意识。

2.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知识讲座,更新感染管理知识。

3. 加强感染管理技能培训,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五、感染暴发与处置1. 建立感染暴发应急预案,确保感染暴发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2. 发现感染暴发事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部门。

3. 感染管理部门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源、感染途径。

4.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暴发,防止感染蔓延。

六、考核与评价1. 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感染管理效果。

2. 建立感染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感染管理。

3. 及时反馈感染管理情况,提高感染管理质量。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院感的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的核心制度。

一、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1 感染风险评估:建立感染风险评估体系,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操作等因素,评估感染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感染预防指南:制定感染预防指南,明确各种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使用抗生素等方面的指导。

1.3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医疗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2.1 感染防控设施:医院应建立感染防控设施,包括隔离病房、洗手间、消毒间等,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感染防控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2.2 设备消毒与维护:制定设备消毒与维护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医废管理:建立医废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防止医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医务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3.1 培训计划:制定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培训计划,包括院感知识、操作规范、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3.2 培训考核: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和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3.3 人员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包括健康监测、职业暴露管理、岗位责任等方面,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患者管理制度4.1 患者隔离:建立患者隔离制度,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管理,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4.2 患者教育:开展患者感染控制教育,提高患者对感染控制的认知和配合度,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4.3 患者追踪:建立患者追踪制度,对出院患者进行追踪,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控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严格管理医疗废物,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医疗废物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手卫生管理制度: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规范和要求,加强对手卫生操作的培训和督促,确保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医院感控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医院应建立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规范清洁和消毒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设施、器械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达到标准要求,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是医院治疗和诊断的重要工具,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对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维护、清洁和消毒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隔离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控中,对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医院应建立隔离管理制度,明确隔离的标准和程序,确保隔离患者的生活和治疗环境符合相应的隔离要求,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六、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有效降低感染病例的发生率,并确保医院感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七、医院感控培训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控培训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和能力,确保医护人员可以正确有效地进行感控操作,降低感染病例的发生风险。

八、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或感染性物质,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医院应建立职业暴露管理制度,规范职业暴露的管控和处理流程,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九、患者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患者感染管理制度,对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保障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署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进 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照射强度不 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 70uW/cm2,每六个月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 行。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24/44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 质量连续改进制度
• 各种消毒后内镜及其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 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 ≤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 内镜附件灭菌物品每个月进行生物监测;其 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各种灭菌后内镜 及附件每个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 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2/44
医院感染关键制度
• 九、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 十、手卫生管理制度 • 十一、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 十二、抗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 十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 十四、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 十五、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 十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 十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26/44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 质量连续改进制度
•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含对空气、物体表面和 医护人员手监测。对手术室、供给室、重 症医学科(ICU)、口腔科门诊、新生儿病房 、产房、内镜中心、血液净化中心、介入 科、输血科、等重点部门,每季度进行监 测。当怀疑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原因相 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院感染分类诊疗标准》进行初步诊疗,并及
时送病原微生物监测培养,治疗性应用抗菌
医院感染核药心制品度病原微生物送检率≥60%。
4/44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 四、明确诊疗后,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内网上汇报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如发觉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 时按相关要求汇报,而且认真登记。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1. 制定感染管理政策。

医院应制定感染管理政策,明确感染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并明确责任和义务,以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各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组成,负责制定感染管理方案、监督落实和评估效果等。

3. 开展感染管理培训。

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管理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有效地实施感染管理措施。

4. 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感染相关数据,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 建立侵入性操作管理制度。

医院应制定侵入性操作管理制度,确保侵入性操作的安全和规范,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加强手卫生管理。

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教育指导等,以减少手传播感染的发生。

7. 掌握感染病例的传染源。

医院应及时追踪感染病例的传染源,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源的扩散,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8. 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

医院应制定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制度,确保医疗设备不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9.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医院应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包括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定期检查设备维护和采取合适的清洁消毒措施等。

10. 实施规范的废弃物管理。

医院应制定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废弃物得到规范的处理,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1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医院应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供应等环节的管理,防止食品传播感染。

12. 建立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定期体检、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处理等,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感染管理的要求。

13. 安全使用抗生素。

医院应制定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14. 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应建立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机制,包括隔离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疫苗预防等,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度医院感染培训制度重点部门与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组织建设及责任制一、心内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监督检查本科室院感管理的各项工作,降低本科室院感发病率;2、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对院感散发性病例、《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登记及报告;3、发生流行、爆发病例时,立即按要求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4、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病原学与药敏试验。

5、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6、组织与参加医院感染的培训。

7、监督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三、科室院感管理监控员职责1、在医务处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本科院感的监控工作,积极向院感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2、负责对本科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教育工作;3、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与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4、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积极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减少迟报,杜绝漏报;5、协助院感科人员对本科高危、重点检测区进行空气培养;6、定期协助院感科人员对本科的医生护士,清洁员进行手指培养与物体表面的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手(按总人数不少于50%)采样检查一次。

7、定期对本科科室使用的消毒液、紫外线灯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各种院感染知识与制度的培训;2、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院感相关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与科室年度考核挂钩;3、组织科内有关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制度、抗菌药物应用及管理制度等知识的培训;4、对新上岗人员及轮转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依照有关规定,科室工作人员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6学时。

重点部门与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1、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就是规避医院感染爆发风险的重要内容;2、本科室重点环节:感染源:多重耐药患者,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感染途径:接触,空气、飞沫等易感人群:高龄患者(年龄大于75岁),昏迷患者,长期卧床患者,多器官衰竭、免疫力低下患者,中重度心衰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大量应用抗生素患者以及永久/临时起搏器植入患者,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体内/静脉置管(如导尿管等)患者等。

2、本科室重点人群:同易感人群。

3、本科室高危因素:、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及控制制度1、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实行监测、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并建立相关档案、记录与登记本;2、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监测,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医院感染病例由经治医师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检测率≥100%;4、医院感染病例明确诊断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并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书写病程记录与填写登记本,同时在病历感染调查表相应位置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5、对疑似医院感染的病例,应经治疗小组作进一步的讨论、分析及检查,并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诊断的按本制度第4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讨论尚不能确定的,经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分析、确定;6、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7、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①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②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8、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①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突发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1、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医院感染管理科布置的各项工作;2、科室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或污染源泄露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感染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4、配合感染科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感染环境及物品、密切接触者、可疑传染源、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5、配合感染科制定与组织落实有关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的积极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病人;4、护理组负责组织感染源的隔离与污染物等用品的消毒处理工作,并配合医院对医疗废物的消毒与处理等工作;6、经调查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与处理。

7、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8、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制度;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3、严格掌握抗菌素药物的适应症、毒副反应与用药剂量,制定个体化方案,做好肝、肾功能等监测;4、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指导用药;5、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就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6、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7、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用药,以防耐药菌株产生;8、本科预防用药适用于起搏器植入患者,在麻醉开始时30分钟内使用,疗程3-5天;9、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原则与指征;10、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及时修正。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主要工作就是配合院感管理科对环境卫生学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工作。

消毒隔离制度我科病房,CCU应保持每日上下午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不易开窗通风的应使用空气消毒剂(我科暂无);病房门窗保持无尘、清洁,任何区域出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即刻使用消毒液擦拭;不同区域、病室抹布应分开使用,分类放置,病区地面,房间每天均需清洁;怀疑有医院感染爆发或耐药菌流行时,应使用500/ml含氯消毒剂消毒擦拭,每日2次;医疗器械每天擦拭,仪器(如除颤仪)按钮、操作面板每天应用75%酒精擦拭一次;患者出院、转科、转院、死亡离开后,对所使用过的床单元应用250/ml氯消毒剂消毒擦拭消毒,必要时紫外线消毒;医护办公用品(电话、电脑等设施每周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家具等应使用250/ml含氯消毒剂消毒擦拭,一床一巾。

消毒顺序:先清洁区,后污染区。

我科目前可采取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如若需空气、飞沫隔离,及时予院感科沟通,尽可能转入感染科病房。

消毒剂、消毒器械管理制度1、科室消毒剂,应定点、归类存放,并注明开启日期、失效日期与有效期等。

2、使用时应准确掌握消毒剂与消毒器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由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病区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做到正确隔离、限制出入、标识清楚、注重防护、清洁消毒、处置废物等环节。

1、在接到微生物室电话报告的多重耐药菌病例后,应及时在“临床科室耐药菌病例登记本”上记录。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与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与病人病历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接触隔离,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与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应安排在最后进行。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每日要对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交班,并在科室交班报告本上体现。

10、转科的多重耐药菌患者,科室间要做好交接工作。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科室院感管理小组对全科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进行监督管理;2、科室所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统一从本院物资中心领取,任何人不得自行购入;3、领取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要注意物品的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及产品标识与失效期等。

4、所有领取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徐登记帐册,记录领取物品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失效期等。

5、领取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定点存(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6、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严禁使用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

7、在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须留取样本,详细记录,报告科室院感管理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