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合集下载

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拟, 突出过程 ; 小组实践 , 团队协作 ; 员参与 , 全 自主评价 。
关键词 能力本位 ; 会议策划 ; 会议组织 ; 考核 方式; 过程性评价 ; 情境模拟 G 1 文献标识码 72 A 文章编号 10 — 2 9 2 1 )8 0 4 — 3 0 8 3 1 (0 2 0 — 0 0 0
研 中发现 , 文秘专 业核心能力包括
收 稿 日期 :0 2 0 一 1 2 1— l 1
作者简介 : 杨钊 (9 6 )男 , 16 一 , 四川南部人 , 重庆文理学院文化 与传媒学 院教授 , 士 ; 博 蒋永平 (9 0 )男 , 庆永 川 1 5一 , 重 人, 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要求 自然流 畅 , 富有 真情实 感 ; 言表 高综合 素质 的有效 实训 方式 , 语
文案写 作格式 规范 、 文体 合宜 、 内 容得体 , 特别 是针 对不 同的人 物 , 其讲话 稿 内容必 须有较 强 的角色 定位 , 这就需要学生经常 阅读相关 企业 的应用文稿 , 了解企业 的文 多 化、 发展模 式 , 了解不 同单位 的结 构组 成 、 职能分 工等 , 培养 学生广 泛 阅览 和巧 妙 搜 集资 料 的能 力 。
力、 沟通 能力 、 调查 分析 和实践 动 手能力 , 并且提升 学生的专业精神
案 例教 学就 是在 教师 的指 导 下, 根据 教学 目的 , 组织学 生通 过 对案 例 的调 查 、 阅读 、 思考 、 分析 、
补充 、 深化 和拓展 。如 结合 《 会议 和勤奋务实 的工作作风 。 策划 与组织 》 课程 性质 , 组织 学生
杨 钊, 蒋永平
永川 426 ) 0 10 ( 重庆文理 学院 文化与传媒 学院,重庆

会议策划与组织1

会议策划与组织1

《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感悟《会议策划与组织》围绕八个基本项目探讨了会务策划与组织工作中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大型国企、政府会议服务专门机构、专业会展公司大量真实的会议工作案例,提炼出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出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技能点。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会议策划与组织工作的关键技能,提高实际办会能力。

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会议的举办过程以及怎样办好一场会议,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一、学习本课程的收获(一)增加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课程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课上,我们学会了会议的策划过程,了解到了会议召开的步骤以及如何更好的开展会议活动。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二)提高专业技能本门课程趣味性强,不仅锻炼能力,而且可以学到很多理论知识,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互动学习,将知识融会贯通,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课程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同时学到了团队合作精神。

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

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

曾经听过,MBA之所以最近不受欢迎就是因为欠缺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二、本课程改进建议(一)改革优点1、案例教学和课外实训相结合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思考,分析,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中,我们看了一些会议的部分方案,例如2014年第13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2013重庆高校会展技能大赛,第六届中国产业大会以及学校举办的重庆永川学生用品展览会等,在这些案例中,让我们更容易更深刻的了解了会议的基本流程以及会议日程,组织单位,宣传推广方式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考核方式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考核方式
科 教 创 新
n h O V e r i O n H e r a l d 方 式
蔡 苹 ( 福州 职业 技术 学院 商贸系 福 建福 州 3 5 0 1 0 8 ) 摘 要: 高职课程 考核是检 验 高职教 学效 果 , 测评教 学 内容 的重要手段 之一 。 是 高职教 学过 程 中的 重要 组成部 分 , 对整个 高职教 学过 程 起到 了 导向。 指引. 反馈 等 多方 面作 用。 可见建立 完整有效 的高职课程 考核方 式是 高职人 才培 养的重要环 节, 下 面本文对 此进行 了探讨 。 关键 词 : 高职 课 程考核 能 力 中图分类 号 : G4 2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3 ) 1 1 ( b ) 一 0 0 2 1 — 0 1 力匮乏 , 为 了分 数 而 学 习 , 背离 了高 职 教 育 的 终 极 目的 。 后 一 种 可 以促 使 学 生 在 短 期 内掌握操 作技能来应付 考试需要 , 但是 由 于 缺乏理论 知识做基础 , 导 致 学 生 长 期 内 缺 乏后 劲 , 缺 乏 长 期 发展 的动 力 。 这 两种 方 式 都 不 能 涵 盖 高 职 课 程 教 学 目标 , 设 置 不 科学。 2. 3 考 核实 施过程 欠规 范 近 年 来 高 职 院 校 对 课 程 考 核 做 了很 多 积极的尝试 , 考 试 方法 也 出现 多元 化 倾 向 , 但 是 整 个 考 核 体 系缺 乏 规 范 性 。 课 程 缺 乏 统一 的考核标准 , 甚 至 同 一 门课 程 考 核 方 式也五花八 门, 缺 乏 系统 性 , 任 课 教 师对 考 核 及 格 标 准 定 的很 低 , 学 生 很 容 易 就 能 通 过, 这 就 意 味 着学 生 很 容 易 就 可 以 拿 到 毕 业证书 , 学 生 毕 业率 非 常 高 。 但 同 时 也意 味 着 这 样 的 毕 业 证 书 的 含 金 量 比较 低 。 很 多 毕业生 尽管拿到毕业 证 , 但 是 缺 少 必 要 的 工作技 能和基本的知 识 , 在 工 作 中 难 以 胜 任, 导 致企 业对 学 校 的 印 象 不 好 , 不愿 意 接 纳该学 校毕业的学生 。 有 的 课 程 考 核 完 全 是 任 课 教 师 自己 出卷 、 自己评 卷 。 缺 乏 企 业 的参与 , 导 致 企 业 的 用 人 需 求 无 法 与 课 程 2 高职 课程 考核方式 中存 在的 问题 授 课 相 融 合 , 这 样 考 核 方式 下 毕 业 的学 生 2 . 1考 核观 念 陈 旧落后 , 考 核功 能异 化 难 以 满 足企 业 的 实 际 用 人 需 求 , 与社 会 脱 课 程 考 核 不 是 目的 , 从 考 核 结 果 中 发 节 等 。 现 缺 点和 不 足 , 从 而 帮 助任 课 教 师 改 进 教 学方法和手段 , 调 整 教学 思 路 , 不 断 提 高 教 3 能 力本 位视角 下 的高职 课程 考核 学水平和质量 , 这 才 是 考核 的 终 极 目的 。 然 方 式 而, 从 目前 来 看 , 很 多 高职 院 校 片 面 的 夸 大 3. 1树 立正 确的 考核理 念 了课 程 分 数 的 重 要 性 , 将考 试 分 数 作 为 学 本着 “ 以就 业为导 向、 能力 本位” 的 教 生 评奖评 优 、 入党 、 选 拔 学 生 会 的 重 要 指 育 理 念 , 高 职 课 程 考 核 不 仅 要 涉 及 到 学 生 标, 甚 至 用 分 数 来 对 学 生 升 留 级 的重 要 评 在 职 业 工作 中 的 基 础 知 识 和 工 作 技 能 , 还 判标准 , 弱 化 了 考核 本 身 的反 馈 、 激 励 等 作 要 涉 及 到 学 生 的 社 会 能 力 等 诸 方 面 的 知 用。 这就 导 致 很 多学 生为 了追 求 高 分 数 , 考 识 。 第一 , 要 将 岗位 实 践 能 力评 价 放 在考 核 试 时 根 据 老 师 划 的 重 点来 死 记 硬 背 , 甚 至 的 首 位 , 学 生 岗 位 实践 能 力 的 高 低 与 学 生 采 用 作 弊 手 段 来 谋 取 高分 数 , 单 调 的 死 记 就 业 后 能 否 胜 任 就 业 岗 位 有 极 大 关 系 , 高 硬背, 对知识的掌握差强人意 , 更 遑 论 养 成 职 院 校 应 该 通 过 g I 入 职 业 资格 考 试 , 或 者 好的学 习方法 了。 有 的学生抱着6 0 分 万 岁 以 职 业 资 格 鉴 定 的方 式 , 请 具 有 一 定 工 作 的想法, 只 要 及 格就 万 事大 吉 。 考 试 成 为 课 经 验 和 技 能 水 平 的 企业 专 家 和 任 何教 师共 程 的结 束 , 学 生成 为应 试 考 试 的 机 器 , 这 与 同 组 成 考 核 评 价 主 体 , 对 学 生 进 行 岗 位 能 课 程 考 核 的 目的 大 相 径 庭 。 力评价 。 第二 , 学 生 的 竞 争 意 识 与 团结 协 作 2. 2 考核 内容 具有 片面 性 精神并重。 当 今 社会 发 展 速 度 日新 月异 , 新 目前 高 职 课 程 考 核 出 现 两 种 极 端 , 一 知 识 、 新技 术 层 出不 穷 , 依 靠 单 个 人的 力量 种 是 课 程 考 核 中完 全 以 理 论 知 识 为 主 , 对 和 能 力 是 无 法 完 成 整 个 工 作 项 目 , 这 就 需 学 生 的 考 核 以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掌握 程 度 为衡 要 学 生 要 具 有 团结 协 作 精 神 , 同 时 又 要 具 量标准 , 这 点 在 一 些 经 济 管 理 类 课程 中 比 有 竞 争 意 识 , 在考核时 , 可 以 采 用 竞赛 的 方 较常 见。 还 有 一 种 就 是 纯 粹 考 核 学 生 的 动 式 , 小 组之 间展 开 竞 争 , 组 别 的 考 核成 绩 作 手能力, 一 般在 艺 术 类 专 业 比 较 常 见 。 这 两 为 该 项 目个 人 考 核 成 绩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种考核方式其 实都 有失偏颇 , 第 一 种 考 核 3 . 2 考核 标准 的确定 方 法 可 以 有 助 于 学 生 对 记 忆 性 知 识 的 掌 结 合 高 职 教 育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握, 但 是 缺 乏动 手 实 践 机 会 , 导 致 学生 想 象 的 特 点 , 高职 院 校 要 邀 请 企业 专业 人 员 、 课 课 程 考 核 是 保 证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重要 途 径 , 再全面的课程设置、 再 完 备 的 人 才培养方案 、 再 适 合 的 教学 方法 , 如 果 没 有 完 善 的 课 程 考 核 就 无 法保 证 教 育 质量 。 长 期 以来 , 高 职 课 程 考 核 大 多 以 知 识 本 位 为 原则 , 重 点 考 核 学 生 对 专业 知 识 的 掌 握 程 度, 这 实 际 上是 有 失 偏颇 的 。 高 职 培 养 的 学 生 是 面 向 一 线 企业 , 理论 知 识 够 用 、 实 践 技 能突 出的一线 工作人 员,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是 其 能 否胜 任 工 作 、 能 否 取 得 良好 发 展 的 基础, 因此 , 我们要针对高职 学生的特点 , 从 知 识 本 位 的 考 核 转 向以 能 力 本 位 的 考 核, 将能力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这 里 的 能 力其 实指 的 是 学 生具 备 的 三种 职 业 能 力: 一是专业能 力, 也 就 是 学 生 具 备 相 关 行 业的专业技 术能 力, 使 得其 职 业 活 动 能 够 顺利 的以 进 行 的 基 础 ; 二是方法能力 , 就是 学 生要 具 有 学 习能 力 、 思 考能 力 、 分析 决 策 能力、 掌握和利用信息能力等 ; 三 是社 会能 力, 就 是与人相 处能力 、 心理调 试能力 、 抗 压 力挫 折 的 能 力 、 表达 与沟通能力等 。

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会展经济省略模式分析以31模式的探索为例张红梅

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会展经济省略模式分析以31模式的探索为例张红梅

2012年第0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0期)Total No .290收稿日期:2012—01—16作者简介:张红梅(1980—),女,四川南充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与会展管理。

项目简介:本文为2011年重庆市教委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训模式与方案的构建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113140。

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创新实训模式分析———以3+1模式的探索为例张红梅(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4100)摘要:本文在目前会展实践教学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以独立学院3+1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例,从能力开发目标、实训教学流程、实训教学模块的设计等方面探讨了3+1模式的主要设计开发思路,并分析了3+1实训模式的主要教学理念与创新机制。

关键词:会展经济与管理;能力本位;3+1模式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25—02一、问题的提出会展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但总的来说,仍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一)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时长能否满足应用型人才培育要求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与会展业发达的德国会展教育相比,其高校会展教育实践教学时间普遍较长,比如德国巴登霍恩夫国际应用技术大学会展管理的教育,实践教学时长占总学时近1/3的比例。

(二)实践教学时间分布与会展企业人才的需求周期的匹配问题高校会展实践教学时间的分布较为零散,较为集中的时间仅在第七学期毕业实习的环节。

而会展实践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这样就容易出现高校常规的实践教学周期与会展市场的用人周期不相匹配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有效性的问题国内目前在会展教学中主要有课内实训、生产实训、岗位实训等实践教学模式,尚待探索更为灵活的实践教学模式。

《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

《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

《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承担单位〔二级学院(部)名称〕制定〔编写者王樱〕制定日期〔2022年10月14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会展策划、会展组织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会展业岗位的策划执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会展概论》,后续课程有《会展旅游》等。

2.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会展策划与管理以会展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将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会展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

通过技能的学习过程,来获取必需够用的知识。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熟练”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

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
育者 具 备从 事 某 一 职业 的基 本 能 力 。
有 用 。 外 ,管理 会计 》 程属 于会 计 另 《 课
专 业 中高层 次 的课 程 .大部 分 的 同学

开 始 从 事 的 是 基 本 的 会 计 核 算 ] 一
作, 会觉 得这 门课 程用处 不 大 , 但是 这
门 课 程 对 学 生 职 业 发 展 和 提 升 是 非 常
课 程 教 学 改 进 措 施
课程 。和以往 学 习的财 务会 计截 然 不 同 ,大部 分 的同学认 为 管理 会计 距离 自己太遥 远 ,使 学 生从 心里 上排 斥 这 门课 程 , 加 了教 师 上课 的难 度 , 响 增 影
理会计 》 程 的教 学进 行改 革 。 课

策。 管理有 很 多不确 定性 因 素 , 察 的 考
就是 学 生面 临不确 定 因素 时的分 析 问
题 、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目前 这 种 实 训 解 而
( ) 学 内容 与《 务 管理 》 程 二 教 财 课
的教 学 内容相 互 重叠 。《 管理 会 计》 课
有 用 的
《 理会计 》 管 课程 是现 代会 计 的一个 分 支, 主要是 对相 关信 息进 行加 丁 , 为企 业 内部管 理者做 决 策提供 服 务 .是 一 门实践 性很 强 的应用 性课 程 。但从 目 前我 国《 管理 会计 》 程教 学 的现状 来 课 看 , 不 尽 如人 意 , 以有 必要 对 《 并 所 管
实 践 课 也 只 是 教 师 出 一 些 习 题 ,让 学 生 自 己 做 题 目 ,通 过 题 目做 出 相 关 决
教 育要 “ 持 以能力 为重 ” 注重 “ 化 坚 , 优 知识 结 构 , 富社会 实践 , 丰 强化 能力 培 养 ” 这 与能力 本位 教 育 的理 念是 吻 合 , 的 .能 力本 位教 育 的核心 就是 使 受教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
于能力本位的 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 式” 的改革构想。 【 关键词】高职课 程

考核评价
能力本位
3 考核 重结果轻过程 , . 评价不够客观 教学评价共有诊断性评价 ( 教学 前的准备性评 价 ) 过程评 价 ( 、 教学进

引言
社会 的发展对高技能型人 才提 出了更高 要求。各高 职院校 紧抓教 学
断和反馈、 预测、 激励 等功能。主要体现在过分 夸大分数 的价值 功能 , 留 力的关注 , 升 也会使老师为分数而教学 。其结果 是背离 了高职教育 的培养 目 级、 毕业 、 评优 、 评奖等都以分 数作 为评判 的主要标 准, 分数 被误认 为能 力 标 , 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而后 一种 内容 设置 , 促使学 生在短 期内掌 能 的代名词。导致了学生对 待学业成 绩的态 度 出现 了两极分 化 的现 象。少 握操作技能 , 却没有发展后劲 , 不符合学历 教育的要求。 同时 , 大家 都没有 部分学生纯粹为了追求高分 而学 习, 至不 惜在考试 中作 弊以达 目的。而 对用人单位很重视的态度进行考核 , 甚 考核 内容不 能覆盖全部 的教学 目标 ,
质量的提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重成 绩、 轻分析 的现 象普遍存在。绝 于学生对识记性知识的掌握和能力 的提 高。但是片面 注重 “ 应知 ” 的考核
大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夸大了考核 的选拔功 能 , 弱化 了其本应 有 的评 定、 诊 将会导致思考 、 判断的依赖性 , 想象力的匮乏 , 从而遮蔽学生对发展 自身能
课程考核评价作为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 内容及教学 目标 的“ 挥棒” 价 , 指 , 甚至使 之成 为教学过程 中的唯一考核。这种评价重点 在结果的评价类
在教学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科学的考 核评价 模式将 对激发 学生 的学 型更多是起 到对学 生的知识 和能力的 判定、 对教 学质量 进行评价 、 出名 排 以及 为今后 制定教学 方 案提 供参考 等作用 , 已经学 对 习积极性 、 调动教 师的教学积极 性、 改革 教学 内容、 教学 方法 、 材改革 等 次供职能部 门使用 。 教 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 将会提高教 学质量 ; 会体现 出教育 教学理 念的先 进 习完课程的学生帮 助不大 。显 然是不 符合高职 教育 “ 也 以生 为本 ” 的理念 。 性。 因此 , 在高职教学改革中课 程考核评价 模式的改革是 一件动一发而 牵 这样的考核 方式 , 也只能从一个 侧面反 映学生 的学习情 况, 不能反 映出学 考什 么 , 么 怎 全身 的事情。如何根据学生和课 程的特 点 , 对高职课程考 核评价模式进 行 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再加上 在考核过 程 中以教师 为主体 , 合理的改革7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的课题。 二、 现行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基本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革。 目的是充分发挥考核在教育教 学中的功能 , 进而 实现 高职教育的培 养 考, 成绩 多少均 由老 师一 个人说 了算 , 致评价 结果不全 面甚至不 客观。 导 这种不科学 的滥用 总结性评 价的做法也 说 明了 目前的高职 教学 摆脱不 了 4 考核 内容具有片面性 . 教 学目标包含 了认知 、 技能 和态度三个 领域 , 映在考 核过程 中即 为 反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管理教育MA N A GEMENT因此,虽然想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但缺乏正确的方法。

总之,本次调查研究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现状,同时,也使我们深感很有必要找到很好的方法来解决高职生英语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高职学生英语词汇习得模式。

◆参考文献[1]O xford,nguange Lea rning Stra tegies——what eve ryteacher should know,Newbury House Publishe rs,1990.[2]Schmi tt,N.Vocabul ary Lea rning Stra t e gi es.In N.Schmi tt&M.McCarthy(Eds.),Vocabula ry:descri ption,acqui sition,a ndpedagogy.Cambridge:Cambri dge Uni ve rsityPre ss,1997.[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本)[S][]傅玲芳,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36-38.基金项目:本文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学生英语词汇习得模式的认知研究”子项目研究成果(课题批号:Z ZY K Y07011)。

作者简介:陈朝晖(1969—),女,湖南株洲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主要成果:专著《美国》、《英文取名》分别由京华出版社和中国工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体系构建□谭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指出高职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课程考核引言高职课程考核是为了准确地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考核结果教师可以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
适应性一个检验手段
2 基 于“ 力本 位 ” 核模 式 的思 考 能 考
考核体 系是培养人才的根本 . 比方 , 打个 社会上都 以瘦 为美 . 因此 大家都想办法去减肥 ; 高考要求达到一定 的分数 . 大家都努力去背 、 去 做大量的题 来争取达到那个分数 即考核体 系怎么评估 . 教师就会尽 量按考核的要求 怎么教 . 学生就按考核的要 求怎么学。因为如果违背 了考核的要求就会吃 亏 . 曾经在 网上看到 一则 消息 . 说是 国外 回来的 人考 四六级考不过 国内的学 生 . 但人家能 听能说能写 . 国内学生学 而 了十年左 右的英语 , 听力 、 口语等实战能力却很 弱 , 老师不按 四六 如果 级考试要求 教学 , 而是侧重听力 、1 1语的教学 , 会有很 多人过不了 : 那将
【 要】 摘 本论文首先对高职院校考核模式的现状及 问题做 了分析 , 接着从“ 能力本位” 的角度 出发 对考核 的方式、 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 了
探 索, 最后 以实践证 明模式的有效性。
【 关键词 】 考核模式 ; 能力本位
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 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都在发 生迅 速的变化 . 社会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 、 工程型人才 , 同样需要 技术型 、 技能型人才 。另外 . 知识本位教育模 式下的学生动手能 力较 差. 毕业后 不能适应市场 的需求。 因此 . “ 将 技术应用性人才” 作为高职 院校的办学 目标定位 . 并倡 导以“ 能力本位 ” 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 是高 等职业教育对 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 相应 地 . 考核模式也 应该符合“ 能力本位 ” 的理念 不管新的和传 统的教 学模式 . 考核都是 必须的。 考核是对学 生的学 习效果 , 教师的教学效果 . 课程教学设计的

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变革分析

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变革分析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0 7 9( 2 o 1 4 ) 0 2 — 0 1 5 6 — 0 2
2 0 0 0年1 月教育部在 《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 养工
作的意见 》 中明确了高职教育 “ 职业性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 征, 指 出要改革考 试方式 , 除笔试外, 还可 以采取 口试 、 答辩 、
主要形式, 这种考 核方 式容易操 作, 但缺乏对技 能的考核 , 不能 全 面准 确地反 映学生掌 握知识 、 技能 的真 实水平 , 也容易导 致
学生作 弊, 对 学生 的诚信教育是个考验。
第三 , 在考核 功能上, 拨 高了其选 拔功能, 未能发挥其反馈 和激励 功能。 但现实 中似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在 为最 终的分数
考核要求。
要求 。这促 使学生把 主要精力放 在死 记硬背上 , 远谈不上对 所
学知识创新运用或 举一反三 。 由于所学 的理论 知识 与就 业岗位
的实 际需要脱节, 极大地挫伤了部分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第二 , 在 考 核形式 上 , 大 多数 会 计 课 程考 试 形式 比较 单
丫 嘲 吨 寿敞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4 . 0 2 . 0 7 6
2 0 1 4 年第2 期
能力本位 的高职会计 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变革分析
盛锦春 刘 莉
摘要 : 高职专业课 程的考核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 度上起 着一种导向作用。目前多数高职 院校会计专业课 程的考核 模式与会 计职业 岗位要求严重脱节, 在 考核过程中不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 进行 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专业课程 考核 变革, 有助于高职会

“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律 背 诵 , 考 完 也 就 忘 了 ,更 有 甚 者 , 为 应 付 考 试 ,将 定
义 、 定 理 、 例 题 浓 缩 复 印 ,考 试 抄 袭 作 弊 。这 种 现 象 的 出 现 ,与 成 人 教 学 考 试 方 法 陈 旧 ,忽 视 成 人 特 色 不 无 关 系 。 教 学考 核 , 针 对 不 同课 程 应 采 用 不 同 的 考 试 形 式 ,必 须 以 考 核 学 生 学 以 致 用 的 能 力 为 重 点 ,解 决 工 作 中 的实 践 问题 学 生 平 时 学 习 过 程 的 考 核 ,变 期 末 考 试 为 综 合 能 力 测 试 , 要 侧 重 考 核 学 生 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 题 和 创 新 能 力 。考 试 形 式 可 以采 取 开卷 闭 卷 相 结 合 的方 法 ,特 别 要 增 加 开 放 式 应 用 类 考 题 。 可 以事 先 将 考 题 交 给 学 生 , 让 学 生 回去 实 际 调 查 , 查 找 资 料 ,统 计 数 据 , 综 合 分 析 ,运 用 所 学 理 论 知
引 导 性 的例 题 ; 新 概 念 建 立 后 ,选 择 应 用 性 例 题 ; 习题 课 上 ,配 之 总 结 性 、综 合 性 的例 题 。 通 过 加 强 对 问题 的 分析 与 比较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问题 、 灵 活 运 用 知 识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课 堂 上 ,教 师 在 精 讲 的 同 时 ,辅 之 以学 生 多练 。 只 有 精 讲 ,才 能 给 学 生 提 供 更 多 的练 习 时 间 ,通 过 练 习 ,还
可 以调 动 学 生 参 与 教 学 活 动 , 积 极 思 维 ,通 过 反 复 的 讲练 为 目的 。 要 改 变 期 末 考 试 一 张 试 卷 定 乾 坤 的 现 象 ,加 强对 结 合 ,加 强 了 师 生 之 间双 向交 流 , 信 息 反 馈 ,及 时解 决学 生 中 出现 的 问题 ,达 到 将 知 识消 化 理解 运 用 的 目的 。 最 后 , 做 到 系 统 归纳 、 总 结规 律 。 成 人 学 生 由于 基 础 薄 弱 ,对 知 识 对 比分 析 、规 律 总 结 、 综 合 运 用 能 力 较 差 。 教 师 讲 课 时 , 必 须 做 到 新 旧知 识 内 在 联 系 线 索 清 晰 ,解 决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改革思路及总结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改革思路及总结

《会展策划》课程改革总体思路与教学改革总结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的性质“会展策划”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既强调对会展策划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强调对会展策划技能的实际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会展策划的知识体系与基本操作技能融为一体,要求学生掌握会展策划的方法和程序,熟练掌握展前、展中、展后各种策划文书的写作,熟悉会议和展览策划和服务的基本流,提高学生的会展策划技能。

(二)课程的作用本课程着重训练学生的会展策划技能,对学生会展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掌握了会展概论、会展经济学、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是第一学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延伸和具体运用,同时又可以为第四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作好铺垫。

(三)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撰写展前、展中、展后各种策划文案;(2)能制定各类会议、节事活动的策划方案;(3)能有效地进行会展客户关系管理;(4)能进行招商、招展的策划和实施;(5)能根据不同的会展策划各类会展旅游活动。

2、知识目标(1)熟悉会展策划的要素;(2)熟悉会展策划的基本流程;(3)掌握会展策划的技能;3、素质目标(1)提升专业兴趣(2)增强行业信心(3)职业道德素质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核心理念: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力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联系实践,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行业企业会展活动的策划实施等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工学结合”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企业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会加大,主要集中在会展营销人员、会展策划人员和展台设计人员三个方面。

企业认为会展人才培养内容中最需要是成功展会的案例分析,其次为会展国际化管理、会展信息化基础知识、技术项目管理。

我们制定了详尽的培养计划,并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技能岗位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理论教学与会展实际策划营销相结合,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会议管理考核以及考核方法

会议管理考核以及考核方法

会议管理考核以及考核方法会议管理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组织内部的协调与沟通,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团结和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会议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组织需要对会议管理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考核方法。

一、会议管理考核的目的二、会议管理考核的要素(一)会议策划能力会议策划是会议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确定会议主题、目的、参会人员、议程安排等方面的工作。

衡量会议策划能力的要素包括是否明确会议目标、是否针对性地制定议程、是否合理地安排会议时间等方面。

(二)会议组织执行能力会议的组织执行能力包括会议召集与通知、场地准备与安排、会议设备的配置、会议纪要的记录等方面的工作。

评估会议组织执行能力的要素包括是否及时通知参会人员、是否提供充足的会议资料等方面。

(三)会议效果评估会议的效果评估是考核会议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衡量会议效果的要素包括会议讨论的深度与广度、是否达到会议的目标、与会人员的反馈等方面。

可以通过会后评估问卷、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来进行会议效果的评估。

三、会议管理考核方法(一)考核指标制定组织在考核会议管理时,应明确具体的考核指标,例如会议策划能力、会议组织执行能力、会议效果评估等方面,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设计适用的考核指标,使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文化价值相一致。

(二)自评与互评方式相结合会议管理的考核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自评,会议组织者可以对自己的会议管理能力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互评,参会人员可以就会议策划、会议组织等方面对会议组织者进行评估与反馈,从而提供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三)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会议管理的考核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并与组织的整体绩效管理相结合。

组织可以设立定期的评估周期,在每个周期结束时进行会议管理能力的评估,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以不断提高会议管理的水平。

四、会议管理考核方法的实施(一)明确考核目标和指标组织应明确会议管理的考核目标和指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文化价值相一致。

基于项目导向《会展策划》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会展策划》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会展策划》课程改革模式研究摘要:会展策划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指在课程的教学中,以需求为导向、工学结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建立“项目为根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实践教学条件、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校、企、学生”评价和考核教学质量的体系,使得会展项目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导向;会展策划;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高职高专会展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高技能、应用型、专门化会展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以岗位“工作过程”为逻辑线索设置课程,课程教学过程统一于岗位工作需要。

会展策划课程是会展专业的核心和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了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得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会展项目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会展策划方法和程序,具备会展项目策划能力,符合会展策划岗位要求。

一、高职高专《会展策划》课程教学现状1.课程教学现状会展策划课程是会展专业的核心和理实一体化课程,高职高专会展专业一般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本门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会展立项、招展招商、会展现场、会展服务、相关活动以及客户关系的策划和管理工作能力要求。

课程教学现状如下:会展专业学生前期对会展策划的相关知识掌握少、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厚、应用能力不强,教学内容偏理论、实操项目少而单一,项目导向教学法流于形式,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课程实训条件差。

基于上述现状,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好。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系统性,过于理论化,操作性不强。

由于会展策划课程的高职高专适用教材很少,且很多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随着行业发展进行更新,教材实用性差,基础内容多而庞杂、内容不系统、实训项目可操作性不强。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考试的改革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考试的改革

( 1 3 ) 以能 力 为本 位 的 考试 方 案 持 肯 定 态 度 。结 论 8.7 对
转 变 传 统 考 试 观 念 、 强 过 程 考 核 、 用 多 样 化 的考 试 形 式 、 职 加 采 专
与 兼 职 教 师 共 同评 定 学 生 的 学业 成绩 、 重 综 合 能 力 的考 试 改 革 , 现 了高 职 护 生 能 力 和综 合 素 质 的 提 高 及 高 职 护 理 专业 培 注 体
【 要】 目的 摘 探 索高职护理专业考试方案 、 内容 与 方 法 等 的 改 革 , 立 以 能力 为本 位 的 考试 模 式 。方 法 在 2 0 级 高 职 护 建 09
理 专 业 学 生 1 个 班 中 整 群 随 机 抽 取 2个 班 , 别 为 对 照 组 ( 取 传 统 考 试 方 案 ) 0 6 分 采 1 4名 和 观 察 组 ( 取 加 强 病 例 分 析 考 核 、 采 操
每人 回答 不 同问题 , 回答 不全 可相 互 补充 或拓 展 , 每 小组 考核 时 间为 1 ~ 1 n 最 后 教 师 根据 每位 护 0 5mi, 生 回答 问题及 能力 表现 的不 同给 予计 分 。操 作技 能 考核 的 内容确 定 为 手 术 人员 的手 臂 无 菌 准 备 ( 科 外
考 试题 型包括 选 择 题 、 空 题 、 词 解 释 、 答 题 及 填 名 简
资 料 以 ±S 示 , 组 间 比较 采 用 t 验 ; 数 资 表 两 检 计
料 以例 数和百 分 比表 示 , 组 问 比较 采 用 Y 两 。检 验 , 以 P<0 0 . 5或 P O 0 表 示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 .1
考试 是检 验教 学质 量好 坏及 学 生成 绩 高低 的主 要手 段和 决定 性 环 节 _ , 对 学 校 的教 学 质 量 进 行 1 是 ]

基于能力本位的《国际结算》课程改革

基于能力本位的《国际结算》课程改革

基于能力本位的《国际结算》课程改革【摘要】《国际结算》课程是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结算从业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操作基本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银行结算部门或进出口贸易公司结算相关部门工作,为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文将从基于能力本位出发,具体论述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改进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力争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建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企业出口业务越来越多,对能熟知国际贸易规则,熟练制作国际贸易结算单据的从业人员的需求日趋扩大,但是高职院校大多沿袭本科国际结算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学生毕业后只掌握部分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工作技能。

笔者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提出了相应可行性建议。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现状(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当前,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讲授法。

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缺陷逐渐显露。

一是大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国际结算的教学中方法陈旧,课堂采用的案例更新缓慢。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流于形式,只是起到了替代原先黑板的作用,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也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的实战性应用人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相对缺乏,课程教学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制作单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兴趣不大,以应付考试为主等。

(二)学生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由于高职的层次特点,生源基础优势不明显,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够扎实。

很多同学过英语四级比较费劲,流利的听说写更是困难。

所以学生在未读懂合同或信用证的条件下,制作国际贸易结算中的相关单据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很可能因为自己英语基础差而放弃继续往下学习的信心。

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调研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调研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调研课程考核方案改革【摘要】本文以市场调研课程为研究对象,将能力导向新理念和以往的改革实践相结合,主要从考核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效果检验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工商管理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探讨。

【关键词】能力导向市场调研考核方案效果检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本科课程考核采取的是“结果导向”下的考核制度,即把课程考核仅仅看成检验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手段。

这种“结果导向”下的考核制度已不能满足社会对能力型人才的新需求,客观上要求高校寻求课程考核制度的新导向,继续进行考核制度的新探索。

“能力导向”是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它包括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实操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进行培养和提升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能力培养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实现。

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考核制度要求把课程考核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升华而不是终结。

因此,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考核制度要求对包括考核的方式、内容、标准等在内的考核方案进行重新审视和革新。

本文以市场调研课程为研究对象,将能力导向新理念和以往的改革实践相结合,主要从考核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效果检验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工商管理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探讨。

一、考核方案设计(一)方案设计原则市场调研这门课程具有两个突出的特性:一是学科综合性。

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营销管理、统计学等课程的诸多方面,具有学科综合性。

二是方法论特性。

从本质上说,该课程就是关于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测算的方法论学科。

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方法论特性决定了该课程考核必须以实践应用为主要方式。

因此,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考核方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

即课程考核方案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涵盖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包含市场调研活动的全过程。

二是实践性原则。

调查活动必须围绕解决现实中的商业或社会问题展开,特别鼓励学生以企业立项的形式实施市场调研,同时鼓励学生把研究主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体现研究主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摘要基于能力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其改革的基础是对理论基础有深入透彻的讲解,改革的重点是重视过程性评价。

该课程考核方式特点体现为:情景模拟,突出过程;小组实践,团队协作;全员参与,自主评价。

关键词能力本位;会议策划;会议组织;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情境模拟《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是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职业能力要求[1]。

一、改革的基础:精细的理论讲解(一)案例教学和课外实训相结合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2]。

主讲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如结合秘书资格证的考核,播放典型会议视频材料,指导学生辨析其中的错误。

对案例的选择注重典型性、时代性,并且力求与课外实训相结合。

课外实训是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深化和拓展。

如结合《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性质,组织学生成立房地产交易会的观摩团,分为三个组:“会议策展组”全程了解房交会的会议策划过程,总结会议策划的优缺点;“文书组”收集房交会参展单位的广告文书,对文书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撰写特点;“礼仪组”重点观摩房交会工作人员的接待方法和技巧。

观摩结束后,各小组完成实训总结,相互讨论交流。

通过实践操作的现场观摩,增强学生的办会能力、写作能力、接待能力、沟通能力、调查分析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且提升学生的专业精神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理论专题的深入分析相结合在对秘书行业进行的专业调研中发现,文秘专业核心能力包括综合协调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能力等,还强调其他专业能力的广泛拓展,了解掌握工作所需的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如会计、统计等知识。

开会能力考核方案

开会能力考核方案

开会能力考核方案背景随着企业发展,开会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环节。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开会却成了一种负担,因为开会效率低下、主题不明确、讨论无头无尾、拖沓无力等问题,导致参会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会议效果不佳。

因此,规范和提高开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目的和意义制定开会能力考核方案,是希望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开会能力评估,来找出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改进开会能力,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公司绩效和竞争力。

测评内容会议策划和组织能力评估员工的会议策划和组织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会议主题、目的和议程的制定是否合理明确•参会人员的邀请和确认是否到位•会议时间、地点、设备和材料的安排是否周全•会议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会议主持能力评估员工的会议主持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会议口才和待人接物能力•会议主持方式是否得当•所有议题是否得到充分讨论和解决•会议进度掌控是否恰当议事能力评估员工的议事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参会人员是否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涉及的事项是否得到充分梳理和分析•最终的决策是否明确、准确和可执行•议事记录是否准确、完整和规范测评方法为了提高测评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开会能力考核:自评允许员工自评开会能力,并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进行自我检测。

业务经理评价通过对部门业务经理进行评价,获取对员工的开会能力进行评估。

组织模拟会议在公司内部组织模拟会议,并邀请领导和专业人士进行考核和评价。

测评结果的应用根据开会能力考核的结果,可以针对不同的员工给出不同的改进建议和培训方案,提高他们的开会能力水平。

同时,还可以反哺公司的会议文化和制度建设,推动企业会议的规范化和效率化。

总结开会能力对企业内部协作和业务成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规范和提高开会能力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制定开会能力考核方案,可以检验和评估员工的开会能力,帮助员工提高能力,推动会议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摘要基于能力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其改革的基础是对理论基础有深入透彻的讲解,改革的重点是重视过程性评价。

该课程考核方式特点体现为:情景模拟,突出过程;小组实践,团队协作;全员参与,自主评价。

关键词能力本位;会议策划;会议组织;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情境模拟
《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是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职业能力要求[1]。

一、改革的基础:精细的理论讲解
(一)案例教学和课外实训相结合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2]。

主讲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如结合秘书资格证的考核,播放典型会议视频材料,指导学生辨析其中的错误。

对案例的选择注重典型性、时代性,并且力求与课外实训相结合。

课外实训是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深化和拓展。

如结合《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性质,组织学生成立房地产交易会的观摩团,分为三个组:“会议策展组”全程了解房交会的会议策划过程,总结会议策划的优缺点;“文书组”收集房交会参展单位的广告文书,对文书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撰写特点;“礼仪组”重点观摩房交会工作人员的接待方法和技巧。

观摩结束后,各小组完成实训总结,相互讨论交流。

通过实践操作的现场观摩,增强学生的办会能力、写作能力、接待能力、沟通能力、调查分析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且提升学生的专业精神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理论专题的深入分析相结合
在对秘书行业进行的专业调研中发现,文秘专业核心能力包括综合协调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能力等,还强调其他专业能力的广泛拓展,了解掌握工作所需的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如会计、统计等知识。

主讲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将多种知识融会贯通,将文书写作、秘书学、管理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在拓宽基础的同时,对重要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在讲秘书相关理论时,特别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研究论文,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专题的理论分析,主讲教师注意总结和引导,根据自己的学术积累,深化讲授内容。

二、改革的实施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会议策划与组织》理论讲授16学时,课堂实训16学时。

在教学改革中,将实训与课程考核相结合,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平时成绩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10%,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以及在实训中的表现等。

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90%。

学生分组进行会议策划与组织工作流程考试,评委小组综合评分。

会议文案占课程总成绩的40%,操作技能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会议文案的考核包括内容、语言、结构、格式四部分。

具体考核标准:文案内容紧扣会议主题,会议预案材料翔实,会中记录完整,材料齐全,会议纪要、
简报和总结齐备;文案语言表述准确,用词恰当,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文案结构完整,细化项目齐全;文案格式规范,书写正确。

操作技能考核包括主题内容、语言表达、操作技能、形象风度、综合印象五部分。

主题内容要求主题鲜明、深刻,内容紧扣主题,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求脱稿,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讲究说话技巧,表情动作恰当;要求操作流程规范,过程流畅,有条不紊,展示准确,时间紧凑;形象风度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综合印象由评委小组根据考生的临场表现作出评价。

三、改革的特点:情景模拟,自主评价
(一)情景模拟,突出过程
情景模拟,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设计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情景,通过人际或社会互动情景,使学生按照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对问题情景进行分析和解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作用的互动性[3]。

结合岗位工作需求,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

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8个代表性会议,包括经贸洽谈会、公司职工代表会闭幕式、新闻发布会、经销商座谈会、一二·九运动纪念会、行政办公会、展销会开幕式、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学生自由组合8个实训小组,每个小组再设会务组、秘书组、接待组、宣传组、财务组、保卫组。

学生负责小组的文稿撰写及承担会议策划与组织的相应工作,成员之间各司其职,通过情景模拟最终完成实训与考核。

学生实训选题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特别注重对本地企事业单位的会议模拟。

情景模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实训方式,要求文案写作格式规范、文体合宜、内容得体,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人物,其讲话稿内容必须有较强的角色定位,这就需要学生经常阅读相关企业的应用文稿,多了解企业的文化、发展模式,了解不同单位的结构组成、职能分工等,培养学生广泛阅览和巧妙搜集资料的能力。

会议操作规范,策划在规范的基础上要力求有所创意,主题鲜明,贴近生活,会议流程流畅合理,角色意识要强,这就要求学生平常注意观察体验,尽可能地参加一些大型会议。

(二)小组实践,团队协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学生实训小组为单位,以一定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实施过程性评价。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整个考核过程看作是师生间、同学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优势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以及互为师生、优势互补等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与态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4]。

(三)全员参与,自主评价采用全班学生参与、自主评价的考核方式。

课题组对于学生的成绩认定与评价,经历了逐渐完善、优化的过程。

小组点评。

评委小组由各实训小组组长组成(参与会议策划与组织工作流程考试的组长除外),共7人,教师指定一个评委评议一名被评价学生,各组长先组织本组成员讨论,然后综合全组意见进行评分;每个评委依据评价表所列各项评价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学习建议,然后整理评议内容,抄写在评价表上;评委小组根据评价情况,从会议文案、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分别给评价对象评定成绩。

合作探究。

在小组互评后,观众自由提问,可对单个人点评,也可对全组综合点评,小组成员申述,在质疑和申辩中进行思想的交锋,深化认识。

如不同角
色的讲话稿撰写,讲话稿如何与角色身份职业相一致,如何优化每个人模拟的会议角色,如何深化会议策划等。

教师进行评价小结。

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本次实训展示的总结;补充学生没有总结到的细节;既注意对展示小组及成员的评价,亦分析点评小组评价的内容、方式等是否客观公正,对有争议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